整个汉朝有三个窦太后,西汉一个,东汉两个,她们都是本家
汉朝的历史上一共有三位窦太后,分别是:西汉文帝的老婆窦太后,东汉章帝的老婆窦太后,东汉桓帝的老婆窦太后。窦氏一门是汉朝历史上担任太后最多的家族,同是本家,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很霸道。东汉还有梁氏一门先后也出过三个皇后,只不过汉桓帝时期的梁皇后在梁冀死后,被降为贵人,因此一般不称皇后。
1、西汉文帝窦太后
这位太后有很多历史剧,之前的:汉朝皇帝的各位老婆(二):文帝、景帝的后宫 已经介绍过,在此不再啰嗦了。
2、章帝的老婆窦太后
此窦太后为东汉开国大臣司空窦融曾孙女,汉章帝刘炟的皇后,其母为光武帝刘秀长子东海恭王刘彊之女沘阳公主。窦融的七世祖为西汉窦太后之弟窦广国。这就把两位窦太后联系上了。
当时的窦皇后专宠后宫,但是没儿子。虽然过继了梁贵人的儿子刘肇,但是太子确是宋贵人的儿子刘庆。窦皇后诬陷宋贵人搞歪门邪道,逼迫宋贵人自杀,汉章帝废皇太子刘庆为清河王,改立刘肇为太子。窦皇后不仅除掉了宋贵人,还担心汉章帝宠幸外戚梁氏,毕竟梁贵人才是刘肇的亲妈,窦皇后诬告了梁氏一门,梁贵人自杀。自此之后,后宫在无敌手。
汉章帝去世之后,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窦皇后变成了窦太后,这位窦太后也开始摄政。永元九年(97年),窦氏去世,与汉章帝合葬敬陵,谥号章德皇后。
在窦太后去世之后,刘肇的大姨妈(梁贵人的姐姐)将刘肇的生母梁贵人的真正死因上报了汉和帝,但是汉和帝以大局为重,并没有废了此窦太后的尊号。此窦太后算是幸运。
3、桓帝的老婆窦太后(没找到)
大将军窦武长女,汉桓帝刘志第三任皇后,窦武为司空窦融玄孙,党锢之争时期党人的后盾。
此窦皇后并不得汉桓帝的宠幸,而是宠幸一位宫女。这点倒是类似于第一位窦太后,当时汉文帝宠幸的是慎夫人。
窦氏家族势力太大,估计此时的汉桓帝也不敢轻易废立皇后。汉桓帝无子,驾崩之后,在窦皇后父亲窦武建议下,拥立了汉灵帝刘宏,窦皇后也就变成了窦太后。
范晔在后汉书都这位窦太后的评价是: 太后素忌忍 (窦太后向来忌妒残忍)。具体表现为:汉桓帝死后,这位窦太后将汉桓帝宠爱的宫女弄死,还想处死汉桓帝所有的妃子,在宫人苦苦劝告之下才收手。这位窦太后的失败源自她爹:建宁元年(168年)九月,窦武阴谋诛杀宦官,被发现,中常侍曹节等诈称汉灵帝诏书诛杀窦武,将窦妙迁居南宫云台,这位窦太后于熹平元年(172年)忧郁而死。
三位本家窦太后命运不同,但是脾气是一直没啥变化。
西汉和东汉一共出现三位窦太后,她们三人之间关系 实际上她们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家族。而具体来说:
年轻的窦姬 一开始事服侍吕后,但是不久她被派出给诸侯王身边为卧底和侍妾。尽管窦姬,通过打点希望派到赵国,但是还是被人派到的代国。可是,由此她成为汉文帝极为重视和宠爱的女人。于是在其和汉文帝的后来的生活中,她接连为汉文帝生下来一女二子。
同时,由于诸吕之乱中,代王的原配的王后和四个嫡子全部死亡。所以,刘恒登基之后,窦姬所生的长子刘启就顺理成章被立为太子,窦姬母凭子贵被册立为皇后。 由此,窦家作为汉朝的强力外戚时代开始了。 可是封建外戚的权力内斗,以及汉武帝固权的需要,还是在窦漪房死后,通过王氏外戚和窦氏外戚的争斗,将窦氏外戚几乎杀了个干净,只留下一丝血脉,让窦氏得以延续。
而这个残存的一丝窦家血脉,却在东汉时代,再次登上了东汉的权力中心,又一次成为了东汉时代,首屈一指的外戚势力。因为名臣窦融之后。成为了刘秀的孙媳妇,被册立为皇后。而后未来的20年间,这个年轻的女人,以及背后的家族势力,成为东汉权力旁落后,掌握东汉实际权力的人。可是这二十年里,这一版窦太后的家族,依旧无法完成,权臣到帝王的惊险一跃,最终窦氏家族再次,遭到汉和帝,这个自家的外甥的屠戮。 版税这第一代名将窦融的人头落地。窦家外戚势力开始向权宦支持下帝王,妥协。
68年后,汉桓帝的第三位皇后,还是姓窦,尽管她无法母凭子归,但是她下注汉灵帝,还是让窦家势力,再次在庙堂上风头一时无两,最终在和权宦势力的较量中中,在皇帝默许的眼神下,这个年纪最小,名声最臭的窦太后,被软禁在南宫云台,窦氏家族外戚势力,再次遭到毁灭性打击。
两汉时期有三位窦太后,西汉一位和东汉两位,要问她们什么关系,她们还真是来自于同一个家族,也就是外戚窦氏家族。
东汉的皇后多出自马、邓、窦、梁四大外戚豪族之门,所以这一时期皇后群的强盛绝非西汉可比。而外戚窦氏绝对是第一外戚家族。
窦氏一族发迹全仰仗西汉的文帝皇后窦氏一点不为过,也就是民间出传说中的窦漪房。东汉两位分别为汉章帝刘炟的皇后窦氏以及汉桓帝刘志的皇后窦妙。
那么,这三位窦太后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虽然三人存在的时间跨度很大,但她们还真是关系匪浅,东汉两位窦太后都是西汉窦太后亲弟弟窦广国后人。
我们先说窦氏家族兴盛的开创者窦漪房。
窦漪房这个名字并不见于正史记载,姑且就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她。窦漪房是清河关津人,早年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宫服侍吕后,名为窦姬,后来刘邦去世之后,吕后的儿子刘盈即位,吕后临朝称制,为了监视诸侯王,每个诸侯王身边派去五位宫女。
窦姬也在出宫人员名单中,她当初考虑到赵王因为离家近方便能照顾家庭,并特意让主事的宦官关注这件事,不过那宦官给忘了,然后窦姬就被派到了代国。窦姬知道后哭着不肯去,还是硬逼着才去的。
说来也是窦姬幸运,正是这阴差阳错给了她别样的人生,要知道当时的赵王简直就是一个魔咒,刘邦的三个儿子先后被封为赵王,结果都死于非命,而代王刘恒则成为后来的汉文帝。
更幸运的是,窦姬到了代国后,很得当时还是代王的刘恒宠爱,一去就是专宠,接连生下来一女二子,而且刘恒做了皇帝后,刘恒的王后和四个嫡子全部死亡。据推测王后可能是吕氏家族人。
窦姬所生的长子刘启就顺理成章被立为太子,窦姬母凭子贵被册立为皇后。
这一下子,窦家就成为外戚,但当时窦皇后的父母已经去世,文帝就追尊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从此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成为外戚世家。
窦皇后的父母虽然去世的比较早,但她还有一个哥哥名叫窦长君,一个弟弟名为窦广国。窦长君比较好找,一直和父母待在观津,但窦广国却下落不明。窦广国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因为家贫,被人掠去卖到了外地,而且辗转十余家,最终到了宜阳地区,具体被卖到了谁家,连窦广国的父母都不知道。
后来这个窦广国听闻皇后在找弟弟,辗转到了皇宫与姐姐相认,确认无误后,窦皇后开始有了自己的娘家人。
但当时吕后家族的事情才刚刚过去,大臣害怕重蹈覆辙,为了不让他们步吕氏家族的后尘,朝中一些大臣要求选长者,有节行者伴在两人身边,对他们进行教育、提点,再加上窦皇后的规劝,两人还真成了谦谦君子。
只不过窦长君早死,等到窦皇后熬到太后的之后,就只剩下了窦广国,遂被封为章武侯,身份尊贵但并不居高位,再加上窦广国本身的低调,倒算得上是很不错的外戚。
窦漪房一生辅佐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位帝王,凭借她出色的表现,窦家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农家发展成汉朝顶级的名门望族。在窦漪房窦太后去世后,窦家短暂的进入蛰伏期,不过并未真正地远离朝堂。
窦广国这一支在汉朝发展的一直不错,东汉初年的“窦融归汉”事件中的窦融就是窦广国的七世孙。
窦融可是东汉开国元勋,他就是章德窦皇后的曾祖父。在刘秀朝,他被封安丰侯,官拜大司空,官至朝堂三公,在他或多或少的撮合下,窦氏一族先后有三人与刘姓皇族成婚,他们分别是窦融之子窦穆娶内黄公主,侄子窦固娶涅阳公主,孙子窦勋娶东海恭王刘疆之女沘阳公主。一门三驸马,蛰伏之后的窦家依仗窦融自身的贡献再加上与皇家的关系,在东汉再次迎风飞起。
窦皇后就是出身这样的显贵名门,但是曾祖父窦融病逝后,窦家便日渐衰落了。
建初二年(77年),窦氏及其妹妹同时被选入了长乐宫。窦氏容貌艳丽,气质非凡,不仅得到马太后的赏识,更让汉章帝对她情有独钟,进宫第二年就被立为皇后。她的妹妹被封为贵人。
当时得宠的还有宋贵人和梁贵人,宋贵人生有三子刘庆,梁贵人生有四子刘肇,可是窦皇后却没有生育。汉章帝立宋贵人之子刘庆为皇太子,后来窦皇后为了自己的地位稳固诬陷宋贵人,致使宋贵人自杀,而刘庆被废,紧接着梁贵人的儿子刘肇被立为太子。窦皇后又设计陷害梁贵人的父亲,致使其被杀,梁贵人也忧愤而死,而刘肇就被养在窦皇后膝下,后来成为汉和帝,窦皇后变成了窦太后,刘肇即位的时候只有十岁,窦太后临朝听政。
她的娘家三兄弟窦宪、窦笃、窦景先后加官晋爵,成为朝中显赫大臣。接着她又重用开国元勋邓禹的后代原太尉邓彪,稳定了政局。
特别要提到的是窦太后的哥哥窦宪,窦宪对匈奴的征战创造了与霍去病封狼居胥齐名的燕然勒石。取得如此功绩后,窦宪居功自傲,开始专擅威权,后来以致密谋想废帝,结果被汉和帝诛杀。窦太后也因此事还政,还被软禁在宫中,无法再参与朝政。永元九年(97年),窦太后忧郁而死。
她死后,宋氏、梁氏上奏要求罢黜窦太后,贬其尊号,但和帝念及其太后的养育之情,依旧按皇太后的仪式,将她葬于汉章帝的敬陵。
窦氏一族又进入短暂的蛰伏期,但顶级豪门望族的地位未曾动摇。
时间来到了汉桓帝时期,窦家第三次迎来顶峰,尽管汉桓帝不是很乐意,但在司隶校尉应奉变,太尉陈蕃屡次上书劝谏下,汉桓帝最终还是立窦融的玄孙女窦妙为后,其背后的因素主要是窦妙名门望族的身份。
这位窦妙就没有上两位命好了,她是汉桓帝刘志的第三位皇后,虽然看起来地位尊崇,母仪天下,但并不得桓帝的宠爱。
公元167年,35岁的桓帝驾崩,没有子嗣,年轻的窦皇后及其父亲窦武迎立汉章帝的玄孙刘宏即位,史称汉灵帝。窦妙窦太后临朝摄政,任命自己的父亲窦武为大将军。
而汉灵帝刘宏刚刚即位,窦妙这个太后就大开杀戒,先杀了桓帝宠爱的贵人田圣,又想杀刘志的其他贵人,虽然最终被阻止,但她的残忍还是激怒了很多人,而且窦武还试图谋划诛杀宦官,结果被发现后遭反杀。一系列事件之后,窦妙遭到了排挤,被软禁在南宫云台,而窦氏家族的很多人也被流放比景。
窦妙被软禁之后,刘宏将自己的亲生母亲迎进宫中,成为永乐宫孝仁皇后,实际上就是太后。窦太后只不过顶着个太后的名号,却一直被软禁中,朝中虽然有为她喊冤的,但更多的是与她结仇的,因此窦妙后来所面对的局势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一直到172年去世。
这个做了四年多太后的女人,真正拥有太后之权的时间不到一年,即便她死了,中常侍曹节等人还对她恨之入骨,想用贵人之礼为窦太后下葬,甚至想着将她葬在别的地方,而不是和汉桓帝合葬,好在汉灵帝终于还是想到了窦妙对他有迎立之功,又有朝臣的劝谏,所以窦太后最终和桓帝刘志合葬。
伴随着窦妙窦太后的失势,窦家开始慢慢的走向没落,但此时的汉朝何尝不是也在走向下坡路呢!
纵观四百余年的汉朝,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外戚、士族、宦官这三种势力是维持、推动整个汉朝的主要动力,这其中三者互相牵制又互相制衡。但是三者又略有差别,宦官如无根之浮萍那般来得快去得也快,士族自身又不是铁桶一块,往往为了个人权力互相倾轧也实属常见,但外戚不同,他们更像是前两者的综合体。窦家就是这综合体的真实展现。
窦氏外戚不仅见证了汉朝的兴盛,也见证了汉朝的衰落。称它为汉家第一外戚实至名归。
我们再看窦氏家族出的这三位太后,聪明是真聪明,但论到母仪天下,还是窦漪房最合乎一个皇后、太后的身份。
西汉的窦太后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窦漪房,她是馆陶公主的母亲,汉武帝的祖母。而东汉的章德窦太后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历史记载也比较的少,就连儿子都是从别人手中抢来的。
先有了西汉的窦太后,后来才有了扶风窦氏,才有了东汉的窦太后;尽管两位窦太后中间相隔了两百多年,但是两人的确是同宗同源,章德窦太后是窦漪房弟弟窦广国的子孙。
西汉窦太后的名字并没有记载,根据《史记索引》中的记载,后来人们习惯称呼她为窦漪房。窦氏以良家子的身份入宫做了吕后身边的一名宫女,她亲眼见证了发生在吕后身边的一切阴谋阳谋,这也为她后来在汉文帝刘恒的后宫中用手段打下了基础。
后来吕后将身边的宫女送去刘邦的儿子们所在的藩地,窦氏也在名单之中。窦氏本来想去自己家乡清河郡所在的赵国,阴差阳错之下才去了刘恒所在的代国。在代国的王宫里面,窦氏表现的很好,不光皇帝喜欢他,就连薄姬也十分的喜欢这个女子。
吕后死后,代王成为了皇帝,窦氏在不久之后在薄姬的帮助下成为了皇后;原本贫困的窦家也在窦氏的扶持之下逐渐起来了。在汉文帝死后,窦氏的儿子刘启登基当了皇帝,因为窦氏的强硬,朝堂明面上把握在刘启的手中,实际上有一大半在窦漪房的手中。
窦氏掌权之后,她就一直在培养自己的弟弟窦广国,好让窦广国的势力能够在朝中扶持她,窦家也因此成为了朝中的权贵。在窦太后死后,窦家的势力不如以前,但是有着窦氏之前为窦家打下的基础,他们的生活过的还算不错。
到了窦广国的七世孙窦融时,他曾在王莽手下为官;在汉光武帝刘秀成为皇帝之后,窦融又投靠了刘秀,因为官职的变化,窦融逐渐将窦家的势力转移到了扶风郡。经过几世的发展,窦家的势力在东汉发展的还是不错的。
章德窦太后是窦融的曾孙女,也是窦广国的第十世孙。她在和妹妹进宫选秀之时,就因为美貌在秀女之间名声大震,就连皇帝都私底下打听她,想要看看这个女子是不是和传言中一样好看。窦氏在通过选秀之后,就立刻被汉章帝宣见。五个月之后,窦氏就成为了窦皇后,而她的妹妹只是一个贵人。
但是窦皇后始终没有孩子,出于嫉妒之下,她设计将梁贵人的儿子占为己有,并且借着这个抢来的儿子,一举成为了太后。可以说章德窦太后的起势,无疑是为开始走下坡路的窦家再次发家注入了新的活力,窦家也再次成为了朝中的显贵。
严格意义上来说,东汉的章德窦太后是西汉的孝文窦太后的后裔,因为两位窦太后的显贵,后来窦家又出了一位窦太后,就是汉桓帝的窦皇后。
窦宪(?~公元92) 东汉外戚权臣。字伯度。扶风平陵(治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窦融曾孙,章德皇后兄。 《史记》: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索隐案:地理志观津县属信都。以言其累叶在观津,故云“父世”也。)(正义:观津城在冀州武邑县东南二十五里。) 二人肯定不是一家人。 理由1:如果是一家人,在《后汉书·窦宪列传》(有的称为《窦宪传》)中,应该在“窦融曾孙”之前再加一句“先汉……(窦婴/孝文皇后/其他)之后”。《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除了说曹操的父亲是曹腾,就还有“汉相国参之后”一语。 理由2:二人的籍贯不同,一在河北,一在陕西。如果说先汉孝文皇后的某些血亲搬家到了长安城一带,并居住下来,这是可能的。但是官员离职之后,是要回到原籍的。原因很简单,祖宗坟墓都在原籍,自己说走就走,祖宗谁来照顾?因此《窦宪列传》中说窦宪是扶风平陵人,并不代表窦宪是孝文皇后的亲戚的后代,反而可以说明窦宪与孝文皇后、窦婴并无关系。 至于窦婴弃市,满门抄斩并不能说明窦氏一定绝后。若是抄斩之后一定绝后,请问“赵氏孤儿”是怎么回事?
整个汉朝有三个窦太后,西汉一个,东汉两个,她们都是本家
本文2023-10-16 08:36: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