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身世
孙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季子。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孙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于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次年进入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第二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根据孙中山故居《孙氏家谱》记载:
孙氏始祖、二世、三、四世祖,都在东莞上沙乡居住。
五世礼赞公才从上沙迁走,先辈的族谱仍以上沙作为故乡。
由此可见,孙中山及其祖上,并没有想跟上千年前的山东人孙膑攀亲戚。
中山故居位于香山路7号,由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购买赠送给孙中山先生。1920年至1924年为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的寓所。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达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完成《孙文学说》等著作。故居内陈列着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指挥刀、军事地图、文房四宝等物品。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以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坐落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在中山市区东南方176公里处,广(州)珠(海)公路主干道旁。北距广州约100公里,南距澳门约30公里,隔珠江口水域与深圳、香港相望,陆地与珠海市毗邻。翠亨村傍山濒海,气候宜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置身于林木葱茏、鸟语花香之中。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于1996年至1997年先后被公布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馆址系孙中山于1892年亲自设计建成,是一座中西合璧、门口有古罗马拱形门廊两层 3间的西式建筑物。孙中山曾在这里行医、 草拟《上李鸿章书》、 策划组织军队、参加广州武装起义。
有关辛亥革命的文物资料,是建馆后在华侨、孙中山亲友故旧等人士热心支持下逐步征集起来的,计有孙中山遗物68件,各类文物1610件,照片500张。其中一级藏品7件,有孙中山外甥孙杨连逢赠送的孙中山家谱、开荒合约的契据等。
中山故居纪念馆1985年接待观众75万人次,运用孙中山讲话录音、电视录像、录音导游、电脑同步控制播放等工具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还和广东社会科学院合编有《孙中山藏档》。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生在广东省中山市的翠亨村,并在这里度过了有意义的童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立于1956年,现在的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史迹展览和翠亨村民居展览。
孙中山故居是一座融合中、西方建筑特点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其主体建筑是1892年由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出资、孙中山主持修建的。1892年至1895年间孙中山经常居住于此。孙中山故居于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站在一起。
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
她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氏家族特指民国时期的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等人的家族。在民国时期,宋氏家族被称之为“民国第一家族”。
宋查理的三双儿女均有着显赫的背景,影响着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长女宋霭龄嫁孔祥熙,次女宋庆龄嫁孙中山,三女宋美龄嫁蒋介石;
长子宋子文是民国财政部长,后升任到行政院长,二子宋子良是民国广东银行行长,三子宋子安是香港银行行长,他们在政治、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
扩展资料:
宋庆龄孤独晚年:姐妹离散,天各一方
1925年孙中山逝世,从此,宋庆龄便一个人走上了那条孙中山未走完的革命之路。
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她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长期致力于妇女儿童福利事业,为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
在祖国统一,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宋庆龄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但是宋庆龄所走的这条路,有多崇高,就有多孤独。
因为政治立场原因,宋氏家族三姐妹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1944年9月,大姐宋霭龄抵美定居,1950年宋美龄抵达台北,自此三姐妹天各一方,至死都没能够团聚。
因为当年不顾父母的反对执意要与孙中山结婚一事,宋庆龄的内心总是对父母抱有深深的愧疚。这一决定她虽然不悔,但却始终成为了她无法释怀的心结。
1981年5月30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根据其生前遗嘱,骨灰安葬于上海万国公墓其父母合葬墓的东侧。在近七十年后,她终于可以向父母说上一句迟来的对不起。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创建同盟会的孙中山,有力地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满清的统治,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宋庆龄的热爱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堪称楷模。然而,孙中山先生一生中实际经历了四次婚姻,其中的曲折是世人所不知道的。
孙中山老师年轻时的照片
孙中山的前妻卢慕贞,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而卢慕贞的父亲卢耀显,早年在海外经商致富。卢慕贞和孙中山结婚时只有17岁。当时,年方,孙中山18岁。婚后,孙中山老师四处奔走呼吁革命,几乎没有时间回家。他们生的一子二女都是由卢慕贞卢慕贞带大的,是典型的贤良淑德,传统女性,孙中山在外奔波,卢慕贞不仅抚养孩子,而且对公婆极其孝顺,这让孙中山非常感动。有一次,孙中山的父亲病重,孙中山得到消息回家看望父亲。当他回到家时,卢慕贞正在服侍他的父亲,给他端茶倒水,喂药来照顾他。孙中山看到后非常感动。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就任临时总统,卢慕贞受南京接见,当时国民党元老称卢慕贞为“国母”,称赞她贤惠温和,挑起家庭重担,使孙中山得以免除后顾之忧,专心革命工作。1913年,当第二次革命失败时,孙中山流亡日本,宋庆龄从国外留学回来,在日本做孙中山的秘书。过了很久,他们坠入爱河。孙中山向卢慕贞提出离婚当时,国民党很多人反对这件事,但卢慕贞表现得非常慷慨。她说:“孙老师为了革命跑到海外,到处流浪,关注自己的身心。既然现有的人愿意照顾他的生活,我也愿意成全他的美好,和老师离婚。”恐怕连孙中山都没想到卢慕贞会这么说。从那以后,孙和他的父亲住在一起,不久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日本举行了婚礼
孙中山前妻卢慕贞的照片
因为孙比宋庆龄,大,卢慕贞经常告诉他的儿子孙要尊重宋庆龄,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她。这也感动了孙中山。虽然卢慕贞结束了与孙中山,的婚姻,但她愿意和宋庆龄,做姐妹,并且在生活中仍然尊敬孙中山老师。后来,卢慕贞定居澳门。1952年,卢慕贞在澳门去世,享年85岁。
孙中山在嫁给宋庆龄,之前有一位日本夫人,但这一点没有得到孙中山的承认。这段历史后来被许多历史学家证实是真实的,并找到了相关的记录。这个女人的名字叫大月薰。1902年,孙中山在日本遇到了这个女人。大月薰美丽而温柔,孙中山很快就爱上了她。在文的陪同下,他向求婚,当时15岁,36岁。他们喜结连理。婚后,大月薰怀孕了,孙中山刚刚回国指导革命。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成了告别,大月薰再也没有见过孙中山。不久之后,大月薰被他的家人说服再婚,对象是一位银行家。没坚持多久。因为大月薰把孙中山记在心里,她一直藏着孙中山的信,现在被她的丈夫发现了。这两个人爆发了一场无法控制的冲突并离婚了。不久,大月薰隐瞒了他所有的过去,再次结婚,嫁给了一个寺庙主人,过着稳定的生活。
大月薰照片
还有一个不能算是妻子的女人,她和没有举行婚礼,但是的孩子们认可了她的地位和身份,并把它写进了家谱。她的名字叫陈粹芬,集美, 厦门人。她的父亲是当地著名的中医。她在家里排名第四,所以大家都叫她“四姑娘”。
孙中山认识陈粹芬是因为陈少白的介绍。当时,陈粹芬钦佩孙中山的革命工作,自愿留在孙中山当护士,照顾孙中山的日常生活。时间长了,就喜欢上对方了。虽然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但他们仍然相爱。陈粹芬是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人。当时,孙中山策划的许多武装运动都不成功,她流亡国外。陈粹芬从未放弃,一直和他在一起,整天生活在恐惧中。其中,陈粹芬多次以孙中山妻子的身份掩护孙中山逃跑。可以说,陈粹芬救过孙几次命。
后来,孙中山革命成功后,陈粹芬患了严重的肺病,去香港治疗。从那以后,她就退休了,再也没有回到孙中山。后来,在他晚年,他得到了孙中山侄子孙孙,的支持,然后搬到了香港。他于1960年去世,享年97岁。
陈粹芬照片
孙中山,只认了两个老婆一个是卢慕贞,一个自然是宋庆龄,但孙中山孩子认了陈粹芬身份,家谱上写着陈粹芬是孙中山妾室。
孙中山有过3任妻子,2个妾。
1、原配:卢慕贞(1867年-1952年)1915年与孙中山离婚。
2、日本籍妻子:大月薰(1888年-1970年) 在日本期间,后未见过。
3、妾:陈粹芬(1873年-1960年) 1912年离开孙中山。
4、日本籍妾:浅田春(1882年 - 1902年)。
5、末任妻:宋庆龄(1893年-1981年),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结婚。
孙中山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1、儿子:孙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20日)。
2、长女:孙娫(1894年3月31日—1913年6月25日)。
3、次女:孙婉(1896年11月12日—1979年6月3日)。
4、日本籍长女:宫川富美子(1906年—1990年)(与大月薰所生)(1906年出生)。
扩展资料:
“国父”之称: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后,于北京中央公园社稷坛举行公祭时,豫军总司令樊钟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横额(阔丈余,高四、五尺),当中大书“国父”二字,他的唁电挽幛,均称“国父”,这是孙中山在公开场合被尊称为“国父”之始。
抗日战争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以表尊崇。根据中常会的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于同年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同年5月29日,国民政府又发布明令,规定在政府公家机关、民众团体应一律改称国父,在国民党党内称国父或总理均可,民间已印就之图书文字,不必强令改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则未以官方名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的国父为孙中山或其他任何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中国***在正式的场合或文书上提及孙中山时,通常使用的称号是“革命的先行者”,从未称孙中山为国父。
-孙中山
孙中山名字的来历与章士钊有关,是他错译日文,孙文只好含笑默认。
章士钊在上海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将日本志士宫崎寅藏所著的《三十三年落花梦》改译为《大革命家孙逸仙》,这是一本最早向国人介绍孙文革命事迹的宣传册子,其振聋发聩的巨响激荡了许多渴望打破铁屋子的知识分子的心灵,称之为黑暗时代召唤光明的洪钟巨吕,也不为过。
章士钊自学日文,仅有三脚猫的功夫,竟借助词典把这本书一字一词地抠译出来,难免闹出笑话。
最有趣的是,他误将“孙文”(中文姓名)和“中山樵”(日文名)嫁接在一起,译为“孙中山”,好在那时的读者还不知孙逸仙为何方英物,反觉这个全平不仄的名字颇具亲和力,一时间腾于众口,播于遐方,连孙先生本人都只好含笑默认。
扩展资料
孙中山先生一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他的思想领航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甚至在今天仍能给我们以启发和激励,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样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号和化名到底有哪些呢?据统计共有30余个。
孙中山幼名帝相,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逸仙),别号中山。
孙中山的幼名为“帝相”的原因,据孙中山自述:“因我母向日奉关帝象,生平信佛,取号‘帝相’者,望我将来象关帝耳。”另说孙中山“帝相”之名为其祖母黄氏所起,“象之意义系取义于某山形状”。
孙中山入学读书时取名为“文”,字“载之”。据考,“文”乃孙中山的正式名字,此名为1876年孙中山读村私塾时塾师为他所取,另说是他父亲所取,还有说是孙中山“立志革命时自己改名为文,取义于前有武子,以兵法而垂后;己则以文治而改革……”。
关于其字“载之”,据孙中山自述:“系由成语‘文以载道’而来,并无别情”。
孙中山字德明,此谱名在其家谱上记载。
1883年,孙中山在香港拔萃书室读书入基督教洗礼时,取号“日新”。此号则是从《大学》中“汤之盘铭‘苟日新,又日新’”一语而来。
1886年,孙中山在香港补习国语时,国学老师区凤墀为其改号“逸仙”,此号乃与“日新”的粤语谐音。孙中山后来常将其名“文”与其号“逸仙”联用,自称“孙文逸仙”。
1897年,孙中山在日本秘密从事革命运动,化名“中山樵”,其意为“中国的山樵”。而“中山”恰为日本的姓氏,也是“中山樵”的省略。
据考证,孙中山曾化名陈文、陈载之、林行曲、兴公、中山二郎、高野长雄、张宣、吴仲、山月、翠溪、高达生、林嘉偌、东山、艾斯高野、萧大江、武公、逸人、高野方、SrAlaha、DrNakayama、Longsangdeng 等。
孙中山曾用的笔名有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学生、杞忧公子等。
另外,孙中山还有几个绰号:“孙大炮”、“洪秀全”、“通天晓”、“四大寇”。孙中山从小志高言大,当时友人误会他徒有理想,不切实际,故赐他“孙大炮”绰号,为吹牛皮、说大话的意思。
然孙中山绝非空尚理想不切实际之人,连著名学者胡适亦称:“孙大炮可是一门不可轻视的实炮”。由于孙中山思想激进,鼓吹革命,以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为偶像,故他早年的同学便叫他“洪秀全”,又称他为“反清英雄”。
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时,每于学课余暇皆力致于倡言革命,抨击清廷。其间,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与孙中山志同道合,被时人称为“四大寇”。孙中山在香港中央书院读书时,因他博览群书,知识面广,同学便给了他“通天晓”这个绰号。
参考资料:
孙中山的身世
本文2023-09-22 04:21:5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