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产名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50 Ⅰ-19 仓颉造字传说
长安仓颉造字传说西安市长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仓颉传说白水县史官镇史官村
251 Ⅰ-20寒窑传说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市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曲江池遗址公园景区分公司
252 Ⅰ-21 古豳国传说彬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53 Ⅰ-22 炎帝传说宝鸡市渭滨区文化馆
254 Ⅰ-23 宝塔山的传说延安市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55 Ⅰ-24 张骞传说城固县文化馆
256 Ⅰ-25 沉香传说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57 Ⅱ-20 埙乐艺术陕西省艺术研究所、中国埙文化学会
258 Ⅱ-21 陕北混源道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259 Ⅱ-22 户县北乡锣鼓户县文化馆
260 Ⅱ-23 周至镇殿八卦锣鼓周至县文化馆
261 Ⅱ-24 陇州小调陇县文化馆
262 Ⅱ-25 唢呐 合阳民间唢呐合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镇巴唢呐镇巴县文化馆
263 Ⅱ-26 韩城围鼓韩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64 Ⅱ-27 神木二人台神木县文化馆
265 Ⅱ-28 汉中孝歌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66 Ⅲ-40 唐代乐舞陕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267 Ⅲ-41 周至龙灯周至县文化馆
268 Ⅲ-42 田市八仙鼓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69 Ⅲ-43 南留锣鼓大荔县文化馆
270 Ⅲ-44 霸王鞭 定边霸王鞭定边县文化馆 靖边霸王鞭靖边县文化馆
271 Ⅲ-45 保宁堡老秧歌榆林市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72 Ⅲ-46 鄜州飞锣富县文化馆
273 Ⅲ-47 黄陵抬鼓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274 Ⅲ-48 略阳羌族羊皮鼓舞略阳县文化馆
275 Ⅲ-49 排灯舞铜川市印台区印台乡人民政府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76 Ⅳ-26 陕西杖头木偶戏陕西演艺集团民间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277 Ⅳ-27 眉户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278 Ⅳ-28 泾阳木偶泾阳县泾河艺术团
279 Ⅳ-29 朱王秧歌剧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80 Ⅳ-30 旬阳八步景旬阳县文化馆
281 Ⅳ-31 宜川蒲剧宜川县文化馆
282 Ⅳ-32 商州皮影戏商洛市商州区文化馆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83 Ⅴ-20 陕西快板陕西省曲艺家协会
284 Ⅴ-21 旬邑咪子戏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85 Ⅴ-22 安康曲子安康市汉滨区文化馆
286 Ⅴ-23 眉县曲子眉县文化馆
287 Ⅴ-24 漫川大调山阳县剧团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88 Ⅵ-4 甘水坊高空耍狮子户县文化馆
289 Ⅵ-5 李式太极拳咸阳市渭城区文化馆
290 Ⅵ-6 秋千 吴东无底鸳鸯秋千富平县文化馆
南社秋千合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91 Ⅵ-7 华县填字谜接龙游戏华县赤水镇郭村三组同洋州
292 Ⅵ-8 柳池芯子澄城县文化馆
293 Ⅵ-9 洛南担芯子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94 Ⅶ-21 汉中民间木版图画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南郑县文化馆
295 Ⅶ-22 剪纸
周至剪纸周至县文化馆
朝邑剪纸大荔县文化馆
佳县剪纸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靖边剪纸靖边县文化馆
绥德剪纸绥德县文化馆
延长剪纸延长县文化馆
296 Ⅶ-23 大荔刺绣大荔县文化馆
297 Ⅶ-24 面花
合阳面花合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洛川面花洛川县文化馆
298 Ⅶ-25 凤翔罩金漆器制作技艺凤翔县文化馆
299 Ⅶ-26 黄陵木雕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300 Ⅶ-27 东龙山狗娃咪泥哨商洛市商州区文化馆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301 VIII-62 西安陈氏世家金银饰器制作技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302 VIII-63 传统乐器手工制作技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303 VIII-64 户县民间缯鼓制作技艺户县文化馆
304 VIII-65 秦镇杨氏木杆秤制作技艺户县文化馆
305 VIII-66 起良村造纸制作技艺周至县文化馆
306 VIII-67 周至三多堂纸扎制作技艺周至县文化馆
307 VIII-68 渭北地坑式窑洞建筑技艺泾阳县兴隆镇侯庄村川西组
308 VIII-69 上川口村锣鼓制作技艺杨陵区杨村乡杨凌新声乐器有限公司
309 VIII-70 岐山王氏皮影制作技艺岐山县蔡家坡文化馆
310 VIII-71 绥德寨山柳编技艺绥德县文化馆
311 VIII-72 铁水打花技艺米脂县文化馆
312 VIII-73 神木手工地毯制作技艺神木县文化馆
313 VIII-74 延安木器装饰雕刻技艺延安市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14 VIII-75 陕北编席技艺延安市宝塔区文化馆
315 VIII-76 洋县蓑衣编织技艺洋县文化馆
316 VIII-77 洋县龙亭蔡家灯影制作技艺洋县文化馆
317 VIII-78 汉中棕箱及棕制品制作技艺南郑县文化馆
318 VIII-79 商南草鞋制作技艺商南县文化馆
319 VIII-80 丹凤葡萄酒酿造技艺丹凤县文化馆
320 VIII-81 挂面制作技艺
洛南手工挂面制作技艺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佳县手工挂面制作技艺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张家山手工挂面制作技艺吴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21 VIII-82 神仙豆腐制作技艺岚皋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322 VIII-83 蜀河“八大件”饮食文化及制作技艺旬阳县文化馆
323 VIII-84 紫阳毛尖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紫阳县茶业协会
324 VIII-85 汉中面皮制作技艺城固县文化馆
325 VIII-86 佛坪神仙豆腐制作技艺佛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26 VIII-87 志丹糜子黄酒制作技艺志丹县文化馆
327 VIII-88 志丹羊肉剁荞面制作技艺志丹县文化馆
328 VIII-89 吴起米酒酿造技艺吴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29 VIII-90 陕北油馍馍手工制作技艺延安市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30 VIII-91 陕北羊杂碎制作技艺延安市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31 VIII-92 榆林拼三鲜制作技艺榆林市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32 VIII-93 岐山农家醋制作技艺岐山县蔡家坡文化馆
333 VIII-94 岐山擀面皮制作技艺岐山县文化馆
334 VIII-95 古太酒酿造技艺眉县文化馆
335 VIII-96 凤翔豆花泡馍制作技艺凤翔县文化馆
336 VIII-97 大荔带把肘子制作技艺大荔县文化馆
337 VIII-98 陕西潼关肉夹馍制作技艺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38 VIII-99 石灰窑水晶饼制作技艺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39 VIII-100 渭南时辰包子制作技艺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40 VIII-101 三原蓼花糖制作技艺三原县文化馆
341 VIII-102 砖茶制作技艺
泾阳砖茶制作技艺泾阳县陕西泾阳泾砖茶业有限公司
茯砖茶制作技艺咸阳市沣东镇陕西苍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342 VIII-103 咸阳河水biangbiang面制作技艺咸阳市秦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43 VIII-104 泾阳水盆羊肉制作技艺泾阳县陕西泾阳友军水盆羊肉餐饮有限公司
344 VIII-105 中华老字号西安贾三灌汤包子及
清真小吃制作技艺西安贾三清真灌汤包子馆
345 VIII-106 陕西官府菜制作技艺西安唐博相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346 Ⅸ-6 杨氏一指诊脉技艺杨凌一宁中医药研究所
347 Ⅸ-7 针挑治疗扁桃体炎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48 Ⅸ-8 史氏腰椎间盘整复手法汉中市穆长宁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349 Ⅹ-41 上巳节风俗
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大唐芙蓉园景区管理分公司
350 Ⅹ-42 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户县文化馆 传承人:王宽喜 <钟馗王>
351 Ⅹ-43 西王禹村纸台礼泉县文化馆
352 Ⅹ-44 庙会
渭城区二月二古庙会咸阳市渭城区文化馆
彬县灯山庙会彬县城关镇水帘村灯山会
姜嫄庙会杨陵区姜嫄庙管委会
灵山庙会凤翔县文化馆
龙门洞庙会陇县文化馆
二月二庙会大荔县文化馆
鱼河堡府城隍庙庙会榆林市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无量山莲云寺庙会黄龙县文化馆
延安太和山庙会延安市宝塔区文化馆
宁陕城隍庙会宁陕县城隍庙庙会管委会
彬县大佛寺三月八庙会彬县大佛寺石窟博物馆
353 Ⅹ-45 苏蕙织锦回文与武功民间送手绢风俗咸阳市苏绘民间手工工艺精品专业合作社
354 Ⅹ-46 重阳追节送花糕咸阳市秦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55 Ⅹ-47 大荔乞巧节大荔县文化馆
356 Ⅹ-48 血故事
大荔血故事大荔县文化馆
华山红社火华阴市玉泉办西王堡村委会
357 Ⅹ-49 定边赛驴会定边县文化馆
358 Ⅹ-50 绥德定仙墕娘娘庙花会绥德县文化馆
359 Ⅹ-51 志丹过大年志丹县文化馆
360 Ⅹ-52 沿门子安塞县文体广电局
361 Ⅹ-53 洛川婚俗洛川县文化馆
362 Ⅹ-54 陕北丧葬习俗志丹县文化馆
363 Ⅹ-55 洛川灯会洛川县文化馆
364 Ⅹ-55 扫五穷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365 Ⅹ-57 商南花灯商南县文化馆
鲁022
史料来源“吕氏春秋”;
一,从“姜”的名字。该国的。据“通志氏族以国为氏”所载夏朝有“吕氏春秋”在河南省南阳市,周璇,富露国国家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被摧毁。随后鲁。
二,据“卫志贺氏菌官”载于北魏姓“和尚”的一代,后来改名为字符的单姓“鲁”。
东滨名人家族
上吕不韦(前?前235)
战国时期,秦。这是商人,因为活跃的秦庄襄王,而秦相,封信件后,侯。专用庄乡姬一旦怀孕,有孩子的治理,即皇帝。皇帝尊为中孚后,太后*乱,自杀。人居阶段,他不得不做出衣架与“吕氏春秋”一书。慈禧
吕布字奉先,汉族九原人,勇冠三军,武艺超群。董卓颐孩子,由于董暴政,甚至手杀董卓王云,士兵分裂,并最终被擒杀曹操。
吕蒙(178219)
字明,富陂人。三国时吴国总冠军,夺荆州,关羽擒纵,纳尔逊理所当然太守,封孱Linghou。
卢广(337399)
字士明。经过寒冷的开国君主,略阳氐人(故治在陕西省秦安县东南80)。苻坚的事早,苻坚的亡,自称凉州牧,建元太安,见林县金泽市后,林嘉更改号码,称为三河国王;另外七个改元飞,国王说。在位10年,谥吴仪皇帝。
吕留良(16291683)
字约翰逊,也被称为光伦,字与黑暗,夜村,已故谁需要老人,清浙江石门(今崇德县),出生于明末。著作中包含的种族主义思想,并誓言石青。曾静因涉及到文字,毁墓杀的尸体,削减副本全家。
看分布式山西河东,东平县。
---------------
客家姓氏 - 鲁
姓卢是一个古老的家族名称,首先可以追溯到姚波族人,他负责四方协助大禹因此被称为吕侯,这姓卢的开始。吕居住在河南南阳地区首位。
上,这是姜子牙,可能是最早的路名之一。他80岁的山中传奇,帮助吴周周王立功,它被关闭齐。从那时起,该区还从山东半岛吕分布。
所以,今天在附近的山东半岛吕分布怎么办?在山东省文登市,我们发现的后裔陆陆强,问他要带我们去他们村看看。
万托罗姓根据当地的后代姓卢说,是不是从一个来源,但是从多个分支机构。吕,虽然没有在文登姓,刘等姓氏的人口,但它并不少见。
后裔姓吕强文托罗:“这是一个名叫梁沟的整个范围,但这个范围内的梁家沟卢亮庄沟的整个人口约2400人,卢姓多少,吕800-1000左右,大部分集中在鲁镇葛集。“
人托罗姓子孙吕新疆:”现在,文登市吕,在文登市人口约9000-10000。陆陆姓焦点。文登市9000人口姓卢,卢集占人口约3000。“
在镇文登市葛佳集,记者走访了几个村庄的老人,发现了一系列鲁清族谱。
记者:“这是一个男人托罗的单家集吕从什么地方搬到这里。”
后裔姓卢文托罗昌:“是从河南新安县。”
记者:“原来是宋推翻元朝后,袁前谁?“
后裔姓卢文托罗昌:”元宋推翻,家里的房子被烧毁,搬到河北三河县搬到那里去了。后来解散,并已转移出城。荃湾裁判官只有一组文本托罗家族入驻。“
吕后裔:”我是第14个世界,他比我大一代,他是第13个世界第14个世界, 13的世界是你的身影吗?王朝建立时的身影谱序列,二石,三,我搬到从外地计数不正确。吕家集从头部开始计数的一代,这一代即使第一世界而言,你是不是废话,是不是这个光谱序列,那么此序列何处?“
李小璐我的两位老人的后代,从争论开始运行。然而,从时间推算,第一世界应该从19世纪直到文登计数,到现在有360年左右的时间,应该是在1640年左右。
这是一个陆陆姓设置,已经有几件感动山东省县,东北,浙江,台湾,海外和其他地方。由此看来,鲁姓,像其他姓的姓氏,历史迁徙活动并未停止。
文托罗姓子孙吕新疆:“吕啊。两顿,很辛苦很勤奋,学习努力,应该说,很多名人,比如上,吕布,吕不韦等。
后裔姓吕强文托罗:“有一种说法,”狗坏的,不知道善良的人“,因为他”不朽“的占一美分露一成员,我很骄傲吕布是什么?我是怕他在三国时期全面评估,他似乎是一个狂热的,但他们另一个成语,或拨打典故,“吕布戏貂蝉”,现在进入表明他哥哥的妻子。“
吕名人历史上,除了姜太公,吕不韦,吕布,有三国演义”,他的大突破,他加入了曹禺赤壁周瑜吕蒙;有三个前总理宋陆游端时,唐太宗曾称赞他的“小糊涂,大不糊涂。”
宋代以后,吕姓家族开始进入福建两省。清康熙年间,绿萼四个吕阿南兄弟的登上台湾本岛,在台北县莺歌镇填海区沉降。无尽的鲁后裔后迁往台湾。吕县现在都分布在台湾,但台北县,嘉义县最。
----------------------------------
有趣的故事:鲁做第3的男性结婚的女士,钦佩
历史人物:吕雉吕蒙卢浦吕
分布简介吕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一姓,分布广,约占汉族人口的047%,排名第40,尤其是在山东,河南地区,有两个以上的名称。
少数吕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姓氏姓卢,蒙古,朝鲜,瑶,土家,黎,仫佬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也有分布。吕姓为最,在国内分布于安徽,河南,山西,山东,浙江,福建,东南方及山东省的人口占鲁姓汉族人群3L%,其次是河北,陕西,甘肃,广西,江西,台湾等省区。
演示文档吕吕起源有三个来源:
一,从姓江
到国家氏族祖先博。姜姓,是古部落名称和古老的名称,名称等古邑派生姓。炎帝的后裔,共工氏(馆)孙博,颛顼,尧,殖民地的时候,负责礼仪,舜帝正式任命他为排名病例是一名教师。羽接过博尽心辅弼,俞成为皇帝的政府部长的亲信。博奖项,舜帝姓姜博给他的晚年,拜鲁和他为吕侯,形成陆部族。勃氏的后代,在甘城堡岳地区,由于崇拜神的山,形成了四岳部落的早期活动。在尧,舜,禹时代,四岳成为部落联盟山祭司。卢沉,四曰部落是羌族后姜姓的一个重要分支。
原始社会,卢强割让由部落,和甘肃东部ED亲属部落也适用于东迁。转移到北部的沉川陆川(今志丹县东北杏子)。白色杏子河发源于靖边县山区,向东注入延河,然后流入黄河。吕忍顺延河河谷,东渡黄河,沉也已经转移到山西吕梁山中段。 NowShanxi乡宁县东南4公里的农村地方已经废弃的城堡是陆陆姓成山西立足点。吕在夏天,当世界上有其国家的业务,后来搬到东河汾水肥沃的平原,今存鲁古城遗址。
在商代已经姓卢,上吕侯血统的后裔,谁协助皇帝武王。这个时期是吕姓鼻祖。上,又称姜尚,当时,人们还称他姓宗祠江。
商代,铝锅郑周的联盟***李小璐,他帮助打败商纣武王越剧党的盟友。王武周吕奖励人的信用,建立周朝后封路吕侯他。当穆王周吕侯相,下令周朝开发相关句子宣布“吕刑”,这是世界最古老的刑法条文,以处理与征服的苗族人之一。刑法五刑(墨,劓,(非复),宫,大拨备),共三千。
周璇王立志复兴周朝,大力经营南蛮,百濮,楚淮富侯凤麓,卢山国家申请国,改变西南移动南阳河南地区,镇守南方。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引“汉书·地理志”云:“沉宛县南阳郭申博也卢湾也以西该县还。” “包括地形”点穴吕在“南阳县西三十里。”唐,南阳县位于南阳市卧龙区充斥这个小镇的,西部的“三十而立”脚镇平县。春秋以前的古心脏路,陆毅战国秦汉涅阳,吕城遗址。
铝锅南移到后当周幽王,沉璐的国力逐渐下降,春秋末年,储国强盛汉江向北吞并亚洲国家。公元前688年,卢沉,曾等被破坏的楚文王。当景岭,楚路一些信徒被感动湖北蕲春。
南阳路显然是灭亡后王丧了河南新蔡县西南向东迁移已成立一个小国,为楚国的附庸,称为董路,以区别于从南阳鲁。宋冬吕国后,继而又成为领土婵婵被清除掉,他们的土地将属于楚国。曲冰时间,因此,蔡平侯犹太复国主义(蔡楚灵王谁破坏)。蔡蔡平侯将迁往东鲁才故地,地方改名为新蔡县。
Xilv,锅仔太阳灭亡后,东鲁,吕国为氏,姓卢的主脉的形成。吕侯血统建成由孙尚绮灭亡后各自陆毅太阳,齐姓。
二,产气荚膜梭菌
据“姓源”和“通志·氏族略”载在春季和秋季的时候有鲁锦,分化产气荚膜梭菌,从。山西麓的人出没,晋国,晋侯这个地球作为一个封地和奖励公族大夫姓魏。魏靳工镞虽系的后裔,姬姓,但封在鲁的故地,因此,它目前仍是西甬路。晋惠公当部长鲁侄子。 “读历史地理学”卷。 41霍州鲁镇曰:“国家三十年河西,所以卢镇金鲁侄子邑也,这有陆月培西南十里的状态,也鲁侄子名,眭禄结果集的状态。”鲁毅进吞并后,的城市雷的侄子的后代形式吕。是山西麓。
三是从民族姓
乔“通志·氏族略”包含了原来的鲜卑叱卢,路翎等复姓很快。孝文帝迁都洛阳,将被替换为鲜卑族复姓姓氏字,吕姓陆,而不是责骂。后周,路翎转一次,而不是吕。 “通志·氏族略”比上市邱,吕副改变后的吕。
介绍文件吕吕移民迁徙史的历史
吕发源地现在应该河南南阳西地区,西周,春秋,战国期间,一位姓陆的繁殖现在应该西安,南阳,河南,山东东平县,寿张,寿县,安徽省凤台县等地。
:秦秦再次向北撤退和西,山西西南部的增殖最旺盛的,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喜爱市长。已到了汉代,主要分布今天姓吕,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分布在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乘法在东平路和安徽淮南地区,南朝,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当地市长。吕南在汉代开始,浙江,江苏或搬迁或搬迁,以及移动湖北,云南,四川一带。鲁炜姓大规模迁徙开始时,随后形成两个突出的家庭在中国南部,金华路1号,丰陆倩的祖先;另一个晋江路。
汉代汉代,商代的后裔居住在海上?郎曲县压延县(今山东日照西)。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太监,政府酷烈,民不聊生。东汉末年,鲁有一个移动了五原县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市西)。东汉末年,五原吕布为代表。
宋代宋代吕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有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姓卢,从而大大提高了吕的影响。同时也确立了其在全国的大姓。宋,钱塘一个老儒编着的“百家姓”,这个名字列22吕。
台湾吕吕
在台湾和海外的台湾吕智姓来自大陆的情况感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始,在福建泉州和Lvenanke绿萼四兄弟原本在台北县莺歌镇,种植。金莺休息镇坑和阿南阿四坑,然后是苦的土地。这支吕姓据称吕相:宋代学者和血统。吕祖谦后,来自浙江金华昂贵的十大移民,然后搬到漳州,福建,贵州,后来婷泉州,漳州点,和一些迁居广东。由于绿萼兄弟的成站后回收没有源源不断从福建和广东路迁往台湾,台北县最多,其次为嘉义县。 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旨在迫使吕姓宫本等日本姓,弯曲,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台湾吕姓姓宗祠恢复。 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随着一些LUI从大陆移动,扩大鲁姓的人数。海外
吕姓从明末东南沿海为生计所迫,冒险突破“南太平洋”,这中间有一位姓卢的人。 19世纪后期,美国的穷人,加拿大,是许多人,卢姓跟着到了美洲。 20世纪是开放的世纪,吕那些谁寻求更多的海外发展。吕海外东南亚最为集中。
族谱家谱族谱文件
引进陆陆家谱家谱介绍
BR />周代,卢姓族谱存在并流传后世。汉代史学家司马迁,谁使用开始高阻态龚挲嗯陆奇对公众健康系11贷款“齐太公世家”中的信息。
殷商后裔北宋吕大防的兄弟六人,其中五人在以后的生活。大型反祖先汲郡(今河南卫辉),后迁居京兆林(今陕西蓝田),关雎左光禄大夫,宋哲上时,他是侍郎左仆射门下,被称为贤相。大反弹劾被降职后,于江西信丰县,迁葬在广东省潮州市海阳县(今澄海县)对中国镇路磋蹲,广东吕氏族谱时,吕大防的祖先雕像。
,台湾吕氏族谱俱乐部制,卢尚祖先的尊重,往往下降到陆辉崇拜。
系谱档案吕吕家谱族谱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现在鲁家谱为了广大的南部省份,大多是清末民国初年编纂:
a>
毗陵(今江苏常州)“吕树”吕智婷光绪四年(1878年)编纂的22,再加上一个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辊;
余姚(今属浙江)卢“卢树”鲁明代二十四(1898年)8卷,卷首卷汇编;旌德(今属安徽)“继续印度树”吕贤明编译共十四卷,六年(1917年)的刻板印象。
北潞家谱:
新安(今属河南),“吕树”绿西翔,吕凤起编译,二十一年(1932年)版影印。
另外,有:
“吕树”闾丘泉,郑等编译Lvpei十九年(1930年)的刻板印象;
“吕氏族谱”编纂刻姓名不详,民国初年版
“鲁重修树”6卷,卷首卷,吕徐光启编译,在10年(1921年)凸版印刷。
吕氏 022
历史来源 「吕」源出 ;
一 ; 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夏朝有「吕」国,在河南省南阳市,周宣王时,吕国改为甫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其后有吕氏。
二 ;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比丘」氏,后改为汉字单姓「吕」氏。
家族名人 吕洞宾
吕尚
吕不韦 (前?~ 前235)
战国时秦人。本为商贾,因有功于秦庄襄王,而为秦相,后封文信侯。曾以有孕之姬献给庄襄王,生子政,即秦始皇。始皇时尊为仲父,后与太后私通,畏罪自杀。居相位时,曾使门客着「吕氏春秋」一书。
吕后
吕布
字奉先,东汉九原人,勇冠三军,武艺超群。为董卓义子,后因董卓暴虐,与王允连手杀董卓,拥兵割据,最后为曹操所擒杀。
吕蒙(178~219)
字子明,富陂人。三国时吴国名将,曾计夺荆州、擒关羽,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吕光 (337~399)
字世明。后凉开国君主,略阳氐人(故治在今陜西省秦安县东南八十里)。初事苻坚,苻坚死后,自称凉州牧,建元太安;后以麟见金泽县,改号麟嘉,称三河王;又七年,改元龙飞,称天王。在位十年,谥号懿武皇帝。
吕留良 (1629~1683)
字庄生,又名光纶,又字用晦,号晚村,晚号何求老人,清浙江石门县(今崇德县)人,生于明末。著作中含有种族思想,并誓不仕清。死后因牵涉曾静文字,被毁墓戮尸,全家抄斩。
地望分布 山西河东郡,山东东平郡。
---------------
客家百家姓——吕
吕姓是个古老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尧时掌管四方部落的伯夷,他因为协助大禹治水,因此被封为吕侯,这就是吕姓的开始。吕姓最早居住的地方在河南南阳一带。
吕尚,也就是姜子牙,大概是最早的吕姓名人之一。传说他80岁出山,因协助周武王灭纣有功,因此被封到齐国。从此,从此山东半岛一带也有了吕姓的分布。
那么今天在山东半岛一带吕姓分布情况怎么样呢?在山东文登,我们找到了吕氏后裔吕强,请他带我们去他们的村庄看一看。
据当地的吕姓后人说,文登吕姓的来源也不是出自一处,而是来自好几个支系。吕姓在文登虽然比不上于姓、刘姓等姓氏的人口多,但也并不少见。
文登吕姓后裔吕强:“这一片整个的范围叫梁家沟。但在梁家沟这个范围中还有个吕家庄。梁家沟整个人口约2400多人,吕姓占多少呢,800到1000左右。吕姓最集中的地方在葛家镇吕家集。”
文登吕姓后裔吕新强:“文登现在的吕姓,遍布文登市。大约有9000-10000人口。吕姓集中点在吕家集。文登市吕姓9000人口,吕家集占3000左右人口。”
在文登市葛家镇吕家集,记者走访了村中的几位老者,并找到一份清朝编的吕氏家谱。
记者:“文登吕家集这一支吕姓是从什么地方搬过来的。”
文登吕姓后裔吕以昌:“是从河南省的新安县。”
记者:“原来是元朝推翻宋朝以后,元朝以前是谁?”
文登吕姓后裔吕以昌:“元朝推翻宋的时候,家里房子烧了,搬到河北省三河县。搬到那里去了。后来解散了,又都搬到外地去了。就只有一个万太爷到文登吕家集落户了。”
吕姓后裔:“我是第14世。他比我大一辈,他是第13世。第14世、第13世是怎么算起来的?道光立谱序的时候算起来的。一世、二世、三世,从外地搬来算的。不对。从吕家集开始算,头一辈 来,这一辈就算第一世。你是不是胡说,这个谱序上没有。 那这个序从那里来的?”
两位老人为吕家集吕氏后裔从那一世开始算起争论不休。不过,从时间上推算,第一世应该从19世之前迁入文登算起,到现在也有 360 年左右的时间了, 应该在1640年左右。
这一支吕姓到吕家集后,又先后有几支迁到山东各县,以及东北、浙江、台湾乃至海外等地。由此看来,吕姓与其他姓姓氏一样,历史上迁徙的活动一直未曾停止。
文登吕姓后裔吕新强:“吕姓两口啊。非常勤奋,靠两口吃饭,在学习用功方面非常努力。应该说名人很多。例如吕尚、吕布、吕不韦等。”
文登吕姓后裔吕强:“有句话就是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什么呢,他在‘八仙’中占了一仙。作为吕氏一个成员吧,我是相当自豪的。作为吕布来说呢?我是不敢全面地来评价他。在三国时期,他好像是一员猛将。但是又出了另一个成语,或者叫典故吧,‘吕布戏貂禅’,戏到现在还成美谈了。”
历史上吕姓的名人除了姜太公、吕尚、吕不韦、吕布之外,还有三国时的吕蒙,他曾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有北宋时三任宰相的吕端,宋太宗曾称赞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宋代之后,吕姓人家就开始迁入福建一带。清朝康熙年间,吕阿四和吕阿南兄弟登上台湾岛,在台北县莺歌镇一带开垦定居。以后吕氏后人源源不断迁入台湾。现在吕姓在台湾各县都有分布,但以台北县、嘉义县为最多。
----------------------------------
典故趣事: 吕公嫁女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历史名人: 吕不韦 吕蒙 吕雉
吕姓分布概况
吕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姓之一,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位,尤以山东、河南二省多此姓。
少数民族吕姓
随着历史的发展,本是汉姓的吕姓,在蒙古、朝鲜、瑶、土家、黎、仫佬、纳西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分布。吕姓在国内分布以安徽、河南、山西、山东、浙江、福建为最,其中洞南、山东两省人口占汉族吕姓人口的 3l%,其次为河北、陕西、甘肃、广西、江西、台湾等省。
介绍文件
吕姓起源 吕姓来源有三:
一、是出自姜姓
以国为氏,始祖为伯夷。出自姜姓,是由古部族名和古国名、古邑名等而得姓。炎帝的后裔,共工氏从(堂)孙伯夷,是帝颛顼之师,帝尧时辅政,掌管礼仪,帝舜时正式任命他为秩宗。禹代行天子之政时,伯夷尽心辅弼,成为禹的心腹之臣。为嘉奖伯夷,帝舜晚年赐伯夷姓姜,赐氏为吕,并封他为吕侯,形成吕氏部族。伯夷的后代,早年活动于甘青山岳地区,由于崇拜山岳之神,形成了四岳部落。在尧、舜、夏禹时代,四岳成为部落联盟的山岳祭司。吕与申,皆为四岳部落之后,属羌人的一支,是姜姓的重要分支。
原始社会末期,吕部族由羌人分出,与亲族申部族由甘肃东部又向东迁。迁至上申川之北的吕川(今志丹县东北的杏子河)。杏子河发源于靖边县的白于山,东流注入延河,后流入黄河。吕人顺着延河河谷,东渡黄河,与申同时迁至今山西中部的吕梁山的。今山西乡宁县东南4公里地有吕乡废城是吕姓进入山西的落脚点。吕人在夏、商时世有其国,后又东迁至汾水中游肥沃的平原,今存古吕城遗址。
在商朝末年已有了吕姓,吕尚为吕侯的支系子孙,曾辅佐周文王;武王。这时期是吕姓的发端。吕尚,在当时又称姜尚,人们仍以其祖姓姜称呼他。
商朝末年,吕国成为周人的同盟,吕国的首领吕他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王纣的同盟军越戏方。周武王为奖赏吕人的功劳,建立周朝后封吕他为吕侯。周穆王时,吕侯为相,受命为周王朝制订了有关刑罚的文告《吕刑》,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法条文之一,用以对付被征服的苗民。其刑法为五刑(墨、劓、(非阝)、宫、大辟),共三千条。
周宣王立志复兴周朝,大力经营南蛮、百濮、荆楚和淮夷,改封吕侯为甫侯,将吕国和申国从山·西南迁到河南的南阳一带,镇守南方。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地理志》云:“申在南阳宛县,申伯国也,吕亦在宛县之西也。”《括地志》确切指出在吕在“南阳县西三十里”。唐时,南阳县治设在今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其西“三十里”即今镇平县境。这一地带即春秋以前的古吕国、战国时期的吕邑、秦汉时的涅阳、吕城遗址。
吕国南迁之后,到周幽王时,申、吕的国势渐衰,春秋初年,楚国强盛,向北吞并汉水流域诸国。公元前688年,吕与申、缯等被楚文王所灭。楚灵王时,吕部分遗民被迁至湖北蕲春。
南阳吕国被楚灭亡后,楚王将其遗族的一支东迁至今河南新蔡县西南,建立了一个小国,为楚国附庸,史称东吕,以区别于南阳之吕。后东吕被宋国所并,继而又沦为陈的属地,陈被楚灭,其地则归了楚。楚平王时,令蔡平侯复国(蔡国曾为楚灵王所灭)。蔡平侯将蔡国从上蔡迁至东吕故地,该地遂改名新蔡。
西吕、东吕灭亡后,吕国子孙均以国为氏,形成吕姓的主脉。吕侯支系孙吕尚所建的齐国灭亡后,其裔孙分别以吕、齐为姓。
二、是出自魏氏
据《姓源》及《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吕氏,系从魏氏分化而来。山西的吕人故地,被晋国所并,晋侯将此地作为封邑,赏给姬姓公族大夫魏氏。魏氏后裔虽系晋之公族,姬姓,但因封于吕人的故地,因而仍袭用吕的故号。晋惠公时有大臣吕甥。《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一霍州吕城条:“州西三里,故吕乡,晋吕甥邑也,今有吕陂,在州西南十里,亦以吕甥名,隋因置吕州。”吕邑后被晋并吞,吕甥后代以邑为氏,形成吕姓。是为山西吕氏。
三、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
郑樵《通志·氏族略》载,鲜卑族原有叱吕氏、俟吕陵氏等复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复姓改为单字汉姓,叱吕氏改为吕姓。后周时,又将俟吕陵氏,改为吕姓。《通志·氏族略》中所列比邱氏、副吕氏后均改为吕姓。
介绍文件
吕姓迁徙史 吕姓迁徙史
吕姓发源地应在今河南南阳西一带,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吕姓繁衍应在今陕西西安、河南南阳及山东东平、寿张,安徽寿县、凤台县等地。
秦朝时期
秦时向北及西再度播迁,其中以山西西南部的繁衍最为旺盛,后成为当地一大望族。至汉代吕姓已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并散居于我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其中,繁衍于山东东平及安徽淮南一带的吕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也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吕姓南迁始于汉代,或迁浙江,或迁江苏,还有迁湖北、云南、四川一带的。吕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其后在我国南方形成了两大望族,一是金华吕氏,奉吕谦为始祖;另一是晋江吕氏。
两汉时期
西汉末年,吕尚的后裔中有一支居住中琅砑郡海曲县(今山东日照西)。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宦官专权,为政酷烈,民不聊生。东汉时,吕氏有一支已迁居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西)。东汉末年,五原吕氏以吕布为代表。
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是吕姓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的吕姓政治家思想家,从而大大提高了吕姓的影响力。也确立了其在全国的大姓地位。宋初,钱塘的一位老儒编著的《百家姓》中,吕姓名列22位。
台湾吕姓
吕姓在台湾及海外的情况:台湾吕姓芝从大陆迁居而来,始于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有福建泉州人吕阿四和吕阿南珂兄弟最初开垦于台北县莺歌镇。现在莺歇镇的阿四坑和阿南坑,就是他们当时定苦之地。这支吕姓据称是南宋大学者吕相兼后裔。吕祖谦之后,由浙江金华移居贵十,再由贵州迁居福建漳州,后又从漳州分汀至泉州,并有一部分移居广东。自吕阿兄弟入台之后,从福建和广东迁台开垦的吕无源源不断,以台北县为最多,其次为嘉义县。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时,曾强迫吕姓旨民改姓宫本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弯光复后,台湾吕姓才恢复祖姓。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时,部分吕姓人士随之从大陆移居至此,扩大了吕姓人数。
海外吕姓
从明末起,东南沿海地区民众为生计所迫,冒险闯“南洋”,这中间就有吕姓。19世纪末期,贫苦百姓前往美国、加拿大者甚多,吕姓随之到了美洲。20世纪是开放的世纪,吕姓人士到海外寻求发展者更多。海外吕姓以东南亚最为集中。
家谱
家谱文件
家谱文件
吕姓家谱介绍 吕姓家谱介绍
周朝时,吕姓就有谱牒存在并流传后世。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曾利用这些资料,在著《齐太公世家》时将齐国自始祖太公吕尚到康公吕贷的世系一一列明。
北宋仁宗时,吕尚后裔吕大防弟兄六人,其中有五人登科。大防先辈为汲郡(今河南卫辉)人,后迁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官居左光禄大夫,宋哲宗时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号称贤相。后大防遭弹劾被贬,死于江西信丰县,迁葬于广东潮州海阳县(今澄海县)上华镇吕厝村,广东吕氏宗亲会在修族谱时尊吕大防为始祖。
台湾吕氏宗亲会所制族谱,尊吕尚为吕氏远祖,常有吕氏后裔来卫辉拜祭。
家谱文件
吕姓家谱文献目录 吕姓家谱文献目录
现在吕氏族谱,大多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纂修的,以南方省份居多:
毗陵(今江苏常州市)《吕氏宗谱》 吕贽庭光绪四年(1878年)纂修 共二十二卷,外加首末各一卷;
余姚(今属浙江)《吕氏宗谱》 吕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纂修,共八卷,卷首一卷;旌德(今属安徽)《吕氏续印宗谱》 吕贤铭纂修,共十四卷,民国六年(1917年)铅印。
北方吕氏家谱:
新安(今属河南)《吕氏宗谱》 吕锡祥、吕凤歧纂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刻本复印。
此外,还有:
《吕氏宗谱》 吕秋泉、吕培成等纂修,民国十九年(1930年)铅印;
《吕氏族谱》 纂刻者姓名不详,民国初年刻本;
《吕氏重修宗谱》六卷,卷首一卷,吕光琦纂修,民国十年(1921年)铅印。
是谱为湖南宁乡、益阳、沅江、汉寿等地胡氏通族合谱,为表十,为卷二十。民国廿三年甲戌刊,铅字排印本,机制纸,线装。藏卷十三、十四、十九、二十、卷末,计三册。卷十三至卷二十为自第六派始的各支世系表,卷末为序跋、领谱字号。
胡氏始迁祖胡汉清,于元武宗时由江西泰和徙湖南宁乡麦田,传三派祖五,分衍五支,丁以万计,福珍裔世居麦田,福宗裔徙居益阳石牛冈,福寿裔徙居益阳三塘街,福大裔徙居益阳炭溪,福昊裔徙居益阳泉交河,更有散居汉寿、沅江等县者。六百余年各支派衍各异,自为一谱,胡林翼抚鄂时,有志联宗合谱未果。民国廿三年甲戌,各支会商益阳始祖祠,议定合修族谱。仿郡邑志体例,于世系、职官、封荫、科第、选举、祠堂、学校、分居、职业、节烈、耆寿,分门列表编纂。始祖至第五派世系,列表外详书生卒葬。为节损篇幅,自六派以下,仅列世系表,行状从略。
胡林翼在麦田胡氏为廿一派,其人及后四代在卷二十第六十四页。其父及上溯四代在第二十六页。再上溯六至十五派在该卷第一、二页。其支属福昊支敬房文亮公下玉瑞、玉儒公世系。
胡林翼(1812—1861),湖南益阳人。字贶生,号润芝。胡达源子。陶澍婿。清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以知府分发贵州,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在任强化团练、保甲,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咸丰四年春出黔抗击太平军;1855年3月,升湖北布政使,率大军回援武昌;4月,武昌失守,奉诏署湖北巡抚,负责南岸军事,次年12月,破武昌城,实授湖北巡抚。此后,援赣、谋皖、图江南,全力支持曾国藩。1857年派兵援庐州。1858年攻陷九江。次年谋划攻取安庆。1860年移营莫山。次年进驻太湖,调兵遣将,出谋划策,并大力筹饷,以厘金、盐课为主,兼行各种捐输。注意整饬吏治,引荐人才,调节各方关系。与曾国藩、左宗棠被史学家称为“中兴三名臣。 1861年春,太平天国西征军入湖北,武昌势危,他急回援。9月5日,所遣之军会同曾国荃湘军攻陷安庆。同月30日,因病呕血而死。谥文忠。所著《读史兵略》46卷,奏议、书牍10卷等,辑有《胡文忠公遗集》。曾绘制《大清一统舆图》,为我国早期较完整的全国地图。
湖南益阳《胡氏九修族谱》
是谱为麦田胡氏益阳三塘街一支之谱。民国十九年庚午,经义堂刊。手写体石印,书法小楷甚佳,墓地图绘亦精。宣纸,线装。藏卷一、二、三、四、七,计十二册。卷一至三为世系,卷四为始祖以下各世墓图,卷七为传赞。
湖南宁乡、益阳《胡氏八修族谱》
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经义堂刊。木活字排印本,宣纸,线装。卷十。十册,全,品尚好。始祖胡文秀(汉清)宋时由江西泰和迁宁乡。卷一为序传,卷二墓图,卷三至十世系。卷三前列发派垂丝总图,称"安定胡氏由吴迁楚潭州玉潭门,落业六都麦田,分迁益阳十里石牛冈、四里三堂街、七里炭溪。麦田胡氏传三世分支五:福宗、寿、珍、大、昊。此发派垂丝总图仅列其四,未收胡林翼所属益阳泉交河支祖福昊。民国廿三年甲戌胡氏通谱收入。此谱系麦田胡氏世居宁乡支之谱,与胡林翼家谱同源异流,麦田胡氏五支,分布湖南宁乡、益阳两地,民国年间合修通谱。
宁乡麦田、益阳泉交河胡氏
迁湘始祖汉清公,字允元,原籍江西泰和县荣坪乡,元武宗时迁湖南醴陵。生子二:文秀、文迪。文秀公携子云龙、云兴徙居宁乡六都麦田。云龙公子三:福宗、福寿、福珍,宗、寿二公徙居益阳,珍公留居麦田。云兴公子二:福大、福昊,福昊公三世孙思敬公由宁乡麦田徙居益阳泉交河。清咸丰10年(1860)创建汉清公祠于益阳城西,嘉庆9年(1804)创建云龙公祠于宁乡六都麦田窑坡村。1934年宁、益二邑五房始合修族谱。该族名人:胡达源,为昊支思敬公房二十世孙,官贵州学政,著《弟子箴言》等。胡林翼,达源子,加太子太保,谥文忠,著《读史兵略》等。泰和派语:鉴彦通文,德重政大,仲福正昌,志玉庆炳,宗秀才贤,洪华荣受,增兴上国,必出醇禧。宗支派语:文云福祖,嗣志丹廷,永绍继续,世正善成。祖用房派:文云福祖,思忠伯应,加仲继续,世正善成。祖通房派:文云福祖,嗣应万廷,永绍继续,世正善成。寿支派语:文云福廷,仕子清彦,世尚向秉,其三善成。珍支派语:文云福祖,添楚召义,廷万敦公,明正善成。大支派语:与宗支同。祖瑞房派:文云福祖,泰重华善,正位光庭,庆传万代。德政大邦国,鸿章锡远方。昊支派语:文云福俊益,思通文友冕,玉则光其贤,士民多显达,翼之学有本,安国才自超。宗寿珍大四支合派:德泽敷南国,鸿章锡远方,谦恭崇厚道,仁孝振纲常,诒谋原笃祜,缵绪克隆昌,勋业怀先代,钟祥保祚长。
宁乡麦田
宁乡麦田始迁祖汉清,字允元,南宋淳祐五年,生于江西,泰和,荣坪。其先祖可上溯至霸公,传九世名臣胡铨,同出一宗。至元武宗时,携长子文秀,徒湖南醴陵县,后徒宁乡县,麦田村开基。文秀字汝明,配萧氏生云龙、云兴。云龙字伯荣,配李氏,生福宗福寿。侧室彭氏,生福珍。云兴字作霖,配易氏,无子,继室颜氏生福大、福昊。此福字辈的宗、寿、珍、大、昊,便成为后来著名的宁乡,麦田,胡氏五大房。
福宗字华六,明洪武二年,随叔云兴分迁益阳官 ,后迁桃花江,郭家州,大坪落业,配张氏生子五:祖荣、祖兴、祖用、祖安、祖元,倒室童氏生子三:祖通、祖晟、祖达、由此八子发展到民国时,分为上支、中支、下支修谱,上支谱十修,男女5409人。中支谱九修,男女4458人。下支谱九修,男女4767人。大量散居益阳,十里、牛剑桥、徐家湾、清溢湾、纯德湾、杉树仓、李家村、栗山咀、长冲、乾溪冲、谋家冲、等61个村庄,及还居宁乡胡家瑕、铁冲、家溪等地。
福寿字煜华、官至千总,配刘氏生廷俊,明初,迁益阳三堂街,至民国九修谱,男女9243人。多散居益阳,三上乡,湖莲坪、招佃村、文昌湾、万巷村、严家村、谢家州、牛车桥、庚山咀、铁头湾、舒凤沾溪,鸬鹚乡大栗港等地。
福珍字承器,明代四川峨落巡检,致仕归故里,世守麦田,配谢氏生二子:祖敏、祖受。民国修谱男女1991人,散居宁乡枫树圹、界头、黄沙坪、泉圹庙、葛藤坪,簸箕坡、横坎河、大田场、出山口、玉堂埔、土冈埔、龙洞等。
福大字景宏,配刘氏生子四:祖珍、祖理、祖瑞、祖琼。民国时谱入修,分六房,男女1356人,居益阳湠溪、新桥河、胡家咀、伍家湾、莫家坳、迎风桥、九头 、修山等地。二房徙居沅江县油榨湖。
福昊字照明,配贺氏、生俊、琏,民国时发展到八房,男女2438人,居住益阳泉交河、小河桥,鸡滴村,竹山屋场,石岭、华霞村、胡家湾、板凳形、董家村、黄茅圹、三甲湾等地。林翼是福昊十八世孙。
从元初至民国,五支已传二五代,29662人。分支族立小学二九座。民国时大专院校毕业生61人。民国前科科举时代,附增廪生223人,五贡25人,举人有敷松、三德、敷哲、泽湘、泽怡、敷贞、永荫、多升、达溍。进士有达源,林翼父子。官湖北巡抚太子太保林翼。将军:泽涧、敷槐、敷梅、南都、泽麟、泽檀、向光、南锡、鸿训、敷植、敷贞、南松、南钊、达萼。校官:善秀、国赞等27人。太尉官:80人。知州:伯缙、向化、南桍、国堣、丹通、廷徙、达宣、棐翼、仪翼、之焯、之钰、之淳、学成、学裕、学效。知县:定忠、自杰、万智等三人,蔚为显赫壮观。
谱载职业统计,近三万人中,除未成年外,农业8420人,工业3136人,商业1368人,学1145人、军451人、警58人、政147人。学倓在这统计表后撰“志”说:海禁大开,熙来熙攘往,漏厄不塞,国瘠民贫,生产作业岂可忽哉!吾自幼时,闻乡里长老谈述,惟务耕读兴家,工商实业,素所不讲,绩学未显之仕,家无担石,而不屑治生计。古风固足尚,然而难乎居今之盛世矣。世界愈文明,百来竞争,生活愈高其程度,时也势也,可不兢兢乎!人各仕其能,竭其力,以执一业,择焉而精,习焉”。
民国二五年,五支合修宗谱,议决通用字派,首字二六世:德泽敷南国,鸿章锡远方,谦恭崇厚道,仁孝振纲常。治谋原笃祐,缵绪克隆昌。勋业怀先代,钟祥保祚长。
江西大余巨江公刘氏族谱
巨江公传衍世系派行
千友迪德,一本传芳,谨慎尔仪,金玉增相,忠亮锡宠,燕翼鸿章,
庭训诗礼,朝振纪纲,佐时含元,赞化思藏,象贤能继,士懋[mào] 维常,
克承先志,永定嘉祥,上念前泽,钦绍陶唐,范模宏远,基绪荣昌,
复兴汉业,协和万邦,英才蔚起,龙腾凤翔。
愿世代相传,格遵弗易。
我祖按字派芳名:
千四→友仁→迪一→德政→一旻→本颙→传益→芳松→谨诚→慎达→尔瑚→仪芳→金迪→玉辉→增福→相喜→忠富→亮通→锡发、锡有、锡福、锡辉→宠顺、宠芳、宠财、宠发、宠芬、宠昆
“拓跋”氏。在宋版在《百家姓》中排第454位。鲜卑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鲜卑族是一个“以山为号”的民族,最早生活在大鲜卑山,位于现在大兴安岭的北麓,过着游牧生活。
拓跋氏是一个神秘而奇特的姓氏,古文献及姓氏研究著作均指出是北魏皇姓,出自北魏王朝建立者鲜卑拓跋氏部落。他们自称帝之后,受封北土。谓帝以土为德,鲜卑语称土为拓,称后为跋,故以拓跋为氏,即黄帝后裔之意。
拓跋姓早期活动于东北地区,后迁徙于中国西北部的盟国高原建立代国,后被前秦所灭。著名的淝水之战后,拓跋珪368年重建代国,自称代王,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拓跋珪先建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在统一北方地区后入主中原,其统治地区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至辽西,南至淮河、秦岭为界。北魏王朝共立17帝,171年。由拓跋氏简改拓姓为拓姓正宗,是当今拓姓最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至少2000年左右。
扩展资料
子洲拓氏后人几经努力,编纂这部拓氏族谱,体现了“天下拓姓一家亲”,已成为族人共识。《拓氏族谱》的编纂得到了拓氏族人的鼎力相助。
自编纂公告发出后,拓成祥将军、拓平副厅长、编委会主任拓巍峰、顾问主任拓振怀等都非常关心、支持编纂工作,为编谱出谋划策,帮助解决编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为题。
拓氏族人也纷纷响应,有钱出钱,有智献智。争先恐后为编纂族谱做贡献,感人事迹层出不穷。从捐资榜中不难看出。
有保家卫国的老将军,有各级部门老领导,有创业有成的企业家,有功成名就的老干部,有退休在家的老工人,有省吃俭用的老农民,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人人都为编纂族谱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保证了编谱工作的正常运转。
-拓姓
⒈ 恶名
吕雉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因为她一有气魄,二有政绩。
在中国历史上,喜欢玩玩权力、搞搞政治的女人为数不少,皇家宫廷中总是不乏一些热衷于干预朝政的女人。但真正玩出点名堂搞出点气候的,择其要者,不过如吕雉、武则天、慈禧太后等寥寥两三个而已。吕雉可以说是兼有武则天和慈禧太后的作为,因为她在儿子惠帝在位期间,整整七年都在与慈禧太后一样“垂帘听政”,等到惠帝去世,她就正式与武则天一样“临朝称制”。什么叫做“称制”?在古代,皇帝之言一曰“制书”,一曰“诏书”。比如圣旨前面总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称制”实为天子的特权。吕雉称制,也就是掌天子之权、行天子之事。所以吕雉虽然不曾拥有皇帝的名义,但她实际上已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的女皇帝。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她列了一个《吕太后本纪》,甚至用“高后”纪年,而那个“有名无实”的汉惠帝,司马迁反倒不愿劳神费力为他作传。要做到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人,成为这样一个改变历史的“有实无名”的女皇,没有宏大的气魄能行吗?
在吕雉垂帘听政和临朝称制的15年之中,天下安定,战乱不起,盗贼不生,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简直就是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几乎可以与杜甫《忆昔》中所描写的“开元盛世”相提并论。《史记·吕太后本纪》说:汉惠帝和吕太后在位时,黎民百姓脱离了战国时期的战乱之苦,君臣都希望在“无为”的原则下休养生息,所以汉惠帝垂衣拱手,吕太后代行天子职权,不出门户而发号施令,天下安然无事。刑罚很少使用,而罪犯却越来越少。老百姓一心务农,自然也就丰衣足食了。
像这样的一个既有宏大气魄又有良好政绩的太后,照常理说,应当被誉之为天纵奇才、英明神武,应当被视之为“圣主”、“明君”。不过吕雉可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实际上,甚至在她尚未去世之时,吕雉就已经背上了邪恶之名。这恶名,当她在世时便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令她身边的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她去世之后,则有如附骨之俎,无从摆脱,令她千秋万代永世不得翻身。两千年多来,中国历史对吕雉的评价一直是固定不变的;汉代以降,对吕雉进行笔诛口伐声讨的文字历代都有所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吕雉几乎已经成了邪恶的代名词。
这是什么缘故?
是因为吕雉的“独裁”么?但是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帝王,没有一个不是独裁者。是因为吕雉的“篡权”么?但是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开国皇帝和为数不少的野心家,也都是篡权者。为什么那些独裁者和篡权者都可以逃脱谴责,而唯独吕雉却无法避免?这种奇怪之极的事情大约有三个原因:性别、姓氏、性格。
首先是由于吕雉的性别。吕雉是女人。尽管中国的男人不见得各方面都比女人强,事实上懦弱无能一如女子的男人还多如牛毛,但是越是无能的中国男人似乎就越是看不起女人,而越是能干的女人似乎就越是被中国男人所非议。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女人就只能是男人的天然的附庸和工具,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天经地义的秩序。因此,牝鸡司晨、女人乱政乃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最为深恶痛绝的现象之一。
其次是由于吕雉的姓氏。吕雉姓吕。这是打娘胎里就注定了的。不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妻从夫姓”、“夫唱妇随”……,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设计出来的天经地义的人伦秩序。现在这个名为“吕雉”的女人,居然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想要反过来把刘氏的江山改姓为“吕”,这岂非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行为?
第三是由于吕雉的性格。吕雉的性格一方面是“刚毅”。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女性形象大相径庭。在汉语中,“女强人”至今还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吕雉的性格还有一方面是“狠毒”。古往今来,伟大的政治家少有不狠毒的,但是,人们也许能够接受男人的狠毒,却不能容忍女人的狠毒。更为无法容忍的是,吕雉的心狠手辣几乎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她究竟是如何背上恶名的?
《史记·吕太后本纪》说:“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佐高祖诛大臣”毫无疑问乃是吕雉的专长,韩信、黥布(即英布)、彭越被诛,吕雉都参与其事。至于“佐高祖定天下”一般说来是将士谋臣们干的事情,好像与吕雉无关。但是不然。吕雉自有她的独特方式来辅佐刘邦。
吕雉进入历史的视野,是她和刘邦有了联系之后。吕雉的父亲吕公,跟沛县县令有些交情,经常到沛县做客,后来为了躲避仇人,干脆把家也搬到沛县来了。本县的豪绅和官吏听说县令家来了贵客,照例都去送礼祝贺。一般的小吏送礼金都不满一千钱。刘邦当时是沛县的小小亭长,气派却着实不小,明明身上不名一文,却偏偏要在名贴上写着“贺礼一万钱”。名贴递了进去,吕公看了大吃一惊,赶紧到门口迎接,一见到刘邦的相貌,顿时肃然起敬,领他到堂上去坐。刘邦也不谦让,自己就径直坐了上座。酒宴结束时,吕公将刘邦留下,说:“我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看相,一生阅人无数,却从未见过像你这样的贵相。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希望你好自为之。我有个亲生女儿,愿意做你的小妾,希望能够一辈子伺候你。”吕公回家后,宣布今天为女儿物色到了女婿,此人就是泗水亭长刘季。吕老太太老大不高兴:“你以前总说我们女儿与众不同,一心想要把她嫁给贵人。沛县县令要求娶她,你都不同意,怎么现在就稀里糊涂地许配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你们女流之辈所能了解的。”其时刘邦已经四十出头,早已与曹氏成婚多年,而且已经有了长子刘肥。这个吕雉,居然也就毅然决然心甘情愿甚至痛痛快快地嫁给了刘邦。吕雉这个女流之辈,看来的确非比寻常,与众不同。
吕雉的这种简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行为,有三种解释的可能:一、尽管也是一个女流之辈,吕雉却十分了解父亲此举有深意寓焉,因为她一向非常信任父亲相人的才能,于是顺从了父亲的安排。二、吕雉曾经听到关于刘邦的种种奇事,例如一条蛟龙盘旋在刘太婆身上,使她怀孕,生下刘邦;又如酒店的老板每每在刘邦醉倒酣睡之际,看到刘邦的背上有一条龙。根据这些传闻,加上父亲的看相,吕雉断定刘邦决非常人,于是同意嫁给刘邦。三、司马迁说,吕雉“为人刚毅”,那么她一定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不妨设想,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其实是吕雉自己“巨眼识英雄”,早已相中了刘邦,然后让父亲吕公出面向刘邦提亲。这种设想并非毫无道理,甚至十分的合情合理。吕雉之发现刘邦,一如后来卓文君发现了司马相如、红拂女发现了李靖。卓文君、红拂女的所作所为,吕雉当年已经捷足先登了。所以吕雉也是一个见识非凡的女中豪杰。只是吕雉的行为,比文君和红拂更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和妖异的气氛。这种色彩和气氛使人觉得,吕雉不仅具有一个女中豪杰的特点,而且同时具有一个女巫的特点。因为下面将会看到,吕雉本人似乎也会看相,甚至比看相更为高深,能够“望气”。既然持有这种巫师般的特异功能,则发现刘邦实属理所当然之事。
吕雉嫁给刘邦后,两人的感情似乎不错,很快有了一双儿女,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这几年来,吕雉也不过是吃糠咽菜,种田务农,操持家务,蹉跎岁月。刘邦也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地混着日子,心安理得地做着亭长,似乎早已把“大丈夫当如是也”的豪言壮语抛到脑后。吕雉看在眼里,决定及早促使刘邦觉悟发奋,于是心生一计。
刘邦任亭长,平时也没什么大事,常常回家帮吕雉种地。吕雉自然对刘邦回家的时间了如指掌。一天,吕雉带着两个孩子在田间除草。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讨水喝。那老头一边喝水一边端详着吕雉说:“夫人乃是天下贵人。”吕雉请他给两个孩子看相。老头看了惠帝说:“夫人之所以显贵,正是因为有这孩子。”再看鲁元公主,也是贵人之相。老头刚走,刘邦前后脚就来了。吕雉立即把刚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刘邦赶紧追了上去,问那老头。老头说:“刚才给您夫人和孩子看了相,他们都像您,您的相貌真是贵不可言。”刘邦向他道谢:“假如真像您说的那样,我将来决不会忘了您的恩德。”后来刘邦果然显贵了,那老人却已不知去向,再也找不到了。这无名老人看相的一幕,必是吕雉所导演无疑。本来,吕雉自己或吕雉的父亲吕公已经为刘邦看过相,早已预设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再设计一个神秘的无名老人,其目的无非是再次提醒刘邦觉悟自己的使命而已。
刘邦私自放走了前往骊山服役的囚徒,随即亡命江湖,有一阵隐藏在芒、砀一带的深山大泽之中。吕雉每次带人去找刘邦,总是一找就找着了。刘邦很是奇怪,问是怎么回事。吕雉说:“你所藏的地方上面常常笼罩着一股云气,我看准了云气,跟着云气走,就往往能找到你。”刘邦听了非常高兴。所谓“云气”云云,显然也是吕雉耍的一个花招。因为当时刘邦与沛县的联系全是通过樊哙,而樊哙则是吕雉的妹夫,有了樊哙指引,还怕找不着刘邦吗?再者,秦始皇巡游东方意图镇压“天子之气”一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吕雉于是因势造型,就地取材,顺手望空抓来了一团云气便罩到刘邦头上。既有女巫吕雉的花言巧语在先,不由得刘邦不将“东南有天子气”的说法和自己联系起来。
至于“赤帝之子斩白蛇”的传说,似乎也可以归之于吕雉的手笔。刘邦确实在道上斩杀了一条白色大蛇,但是把白蛇看作“白帝之子”,这种解释却不是刘邦本人做出的。或许正是吕雉串通刘邦身边的亲信,如樊哙和夏侯婴等人,编造出这样的神话。
总之,吕雉在刘邦崛起之前,曾经多次装神弄鬼制造声势,意在坚定刘邦的信心,促成刘邦的自觉,让刘邦觉得自己确实是个不平凡的人。而那些追随刘邦的人,也对他日渐敬畏起来。沛县的一些“少年”、“壮士”,听到刘邦
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产名录
本文2023-10-16 06:11: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