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谱我不知道自己是哪一支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1收藏

李氏家谱我不知道自己是哪一支的,第1张

李氏宗谱永字号 卷之七

字派

文运从知传上世

如斯家瑞庆常均

其中惟德兴隆道

裕后相承福泽臻

高绍贻谋频会萃

先声清明永昌纯

英才化育连绵起

云发春元代有人

刘邦家谱:

1、曾祖父:刘清,战国末期魏国大夫,出生并活动于魏都大梁,之后其子刘仁迁丰邑中阳里,现丰县汉皇祖陵保存刘清之墓。

2、祖父:刘仁,迁丰邑,丰邑本属宋国,宋灭后入齐,前284年五国伐齐后,原宋国国土尽入魏国,为魏国东陲,刘仁迁丰,当在此年之后。

3、父亲:刘煓,字执嘉,即刘太公,刘邦登基后尊为太上皇,崩于公元前197年。

4、生母:温氏,一说王含始,被追谥为昭灵夫人(昭灵后)。

5、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后,逝于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刘交。

6、兄弟姐妹

(1)刘伯,刘邦大哥,汉五年正月,追尊为武哀侯,高后时,追尊为武哀王。长嫂封阴安侯。

(2)刘仲,名喜,刘邦二哥,被刘邦封为代王,[244] 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后因抵抗匈奴战败被革为合阳侯,死后 追谥为代顷王。二嫂为顷王后。

(3)刘交,刘邦弟弟,排行第四,被刘邦封为楚王,[245] 死后谥元王。

(4)从父兄:荆王刘贾。

(5)从祖弟:燕王刘泽。(应该是远房兄弟,现已无稽可考)

(6)姊:宣夫人 昭哀后。

7、后妃:曹夫人、吕皇后、戚夫人、薄姬、赵姬、管夫人、赵子儿、石美人(石奋之姊)

子女。

8、共生八子: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恢、刘友、刘长、刘建。

9、女儿:刘乐,即鲁元公主,下嫁张耳之子张敖,母吕后。刘邦女儿有史可查者只此一人。

10、原配吕雉,公元前187年临朝,称制八年,公元前180年而崩,寿62岁,葬于咸阳东陵。生一子一女:刘盈,即是汉孝惠帝;女即鲁元公主。

11、妣曹氏,生一子:刘肥(高祖六年立为齐王,[247] 卒谥齐悼惠王)。

12、妣戚氏,生一子:刘如意(汉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为赵王,十五岁被吕氏毒死,谥赵隐王)。

13、妣薄氏,公元前155年四月崩,葬于霸陵,生一子:刘恒(初封代王,后即帝位为孝文帝)。

14、妣赵氏,生一子:刘长(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谋反,废徙蜀死,谥淮南厉王)。

15、诸姬所生之子:刘友(初封淮阳王,后改封赵王,被吕后幽禁而死,卒谥赵幽王)、刘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诛梁王彭越后立为梁王,16年后,因赵幽王刘友幽死,便被改封为赵王,被迫娶吕产的女儿,而刘恢的宠妃被迫自杀,因此闷闷不乐,公元前181年六月,刘恢殉情自杀。死后废其嗣,文帝时追谥为“赵恭王”)、刘建(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刘建为燕王,立十五年死,谥曰灵。刘建本有子,吕后使人杀之,绝嗣后,除其国)。

河北清河县

贝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10位。贝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贝」源出

1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庶子姬,后裔的封地郥国,属于以国名为氏。2源于地名,出自古代贝丘地区,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迁徙分布

贝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也排序为第一百十位。贝氏远祖起源于西周时期,上古时周文王的一个儿子被封在今天的河北省巨鹿浿水,建立了郥国,公族子孙就时代以国名为郥姓,后来他们去掉“邑”字边旁,改姓“贝”。因此,“贝”姓也是出自周朝王室之姓,即姬姓。后来,有一支贝氏从河北巨鹿浿水迁移到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一带,由于贝氏人口逐渐增多,该地被称为贝丘。另一些居住在贝丘的人,也有的人就此起姓为“贝”。贝氏后来在清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清河郡望。

姓氏源流

贝(Bèi)姓源出有二:

1、以国命名。出自姬姓,是文王庶子姬奭之后。召开康移封于蓟,其支庶子孙食采于河北巨鹿浿水,建立了郥国,为燕国附庸,其子孙遂以国名为郥姓,后去邑为贝氏。这一支贝姓,望出河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

2、以地名命姓。因世居贝丘的人。以地名命姓,遂为贝姓。成为贝姓的一支。贝丘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

迁徙分布

贝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起源于西周时期,上古时周文王的一个儿子被封在今天的河北省巨鹿浿水,建立了郥国,公族子孙就时代以国名为郥姓,后来他们去掉“邑”字边旁,改姓“贝”。因此,“贝”姓也出自周朝王室之姓,姬姓。后来,有一支贝姓从河北迁移到今山东博兴地方,由于贝姓人逐渐增多,该地被称为贝丘。另一些居住在贝丘的人,也有就此改姓“贝”的。贝姓后来在清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清河望。

历史名人

贝 俊:唐代画家,工花鸟,犹工鹰鹘。见《历代名画记》。

贝 琼:明朝文学家,字廷居,浙江省崇德人。博览群史,工诗能文。明初召修《元史》,官国子监助教。有《清江文集》。

贝 泰:明代太学士,字宗鲁,金华人。少以文行闻,永乐举人。累官国子祭酒,前后在太学四十余年,六馆之士,翕然从化。后致仕卒。

贝青乔:清代诗人,字子木,江苏省吴县人。诸生。鸦片战争时,曾为奕经幕僚,于浙东抗击英国侵军,目睹清 腐败,写了许多爱国诗篇,影响较大,有《半行阉诗存》。

贝义渊:南朝梁书法家,吴兴人。书有《梁始兴忠武王萧詹碑》,现存江苏南京,碑文残损过半,留存的字,带有行草笔意,颇为雄难。

贝钦世:宋代江阴知县,上虞人有惠政。县有运河久湮,贝钦世欲浚治之,大姓争捐金为助,不逾月而成。

贝时璋:浙江省宁波镇海人。杰出的生物学家、教育家。192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预科。1921年至1928年留学德国,获土滨根大学博士学位。1978年、1988年土滨根大学又先后两次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历任浙江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曾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主任、研究生院生物教学部主任,《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副主编,《中国大百科》总编委会副主任,生物学分编委会主任;第一、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郡望堂号

1、郡望

清河郡:据《姓氏考略》与《郡望百家姓》都记载:贝氏望出清河。汉高帝五年(公元202年)置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南)。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博兴。临清一带地区。

2、堂号

明朝时贝恒任邵阳知县,后改知东阿。为官仁察明恕,甚得民心。朝廷调他另有任用,东阿耆老数百人到朝廷挽留,朝廷只好升他一级仍留东阿。

============================================================

贝姓宗祠通用联

〖贝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姬姓;

望出清河。

——佚名撰贝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贝姓的源流和郡望。

卷封东武;

史著清江。

——佚名撰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金华人贝泰,字宗鲁,少年时以文才和德行闻名,中举后,官至国子祭酒,执掌太学四十余年。“东武”,即乐府调曲名。下联典指明初崇德人贝琼,字廷琚,博览经史,尤工于诗,洪武初年 修《元史》,著有《清江集》等。

吴越世泽;

太学家声。

——佚名撰贝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贝泰,金华人。前后在太学四十余年,六馆之士,翕然从化。

-----------------------------------------------------------------

〖贝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点画惊鹰鹘;

乔诗壮宇城。

——佚名撰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贝俊,工花鸟,尤工鹰鹘。见《历代名画记》。下联典指清代诗人贝青乔,字子木,江苏吴县人。诸生。鸦片战争时,曾为奕经幕僚,于浙东抗击英国入侵军,目睹清 腐败,写了许多爱国诗篇,影响较大,有《半行庵诗存》。

梁碑留墨宝;

运河传政声。

——佚名撰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梁书法家贝义渊,吴兴人。书有《梁始兴忠武王萧詹碑》现存江苏南京,碑文残损过半,留存的字,带有行草笔意,颇为雄健。下联典指宋代江阴知县贝钦世,上虞人,有惠政。县有运河久湮,钦世欲浚治之,大姓争捐金为助,不逾月而成。

民享浚河利;

县多丰谷登。

——佚名撰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贝钦世,疏浚治理运河,有惠政。下联典指明·贝恒,仁察明恕,百姓勤耕,五谷丰登。

-----------------------------------------------------------------

〖贝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解字九千三百;

坐席五十余重。

——清·谭嗣同撰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谭嗣同赠清代文学家贝元征联。

-----------------------------------------------------------------

〖贝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洪武三助流芳远;

永乐六馆播惠长。

——佚名撰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文学家贝琼,字廷琚,浙江崇德人。博览群史,工诗能文。明初召修《元史》,官国子监助教。与张美和、聂铉齐名,时称成均三助。有《清江文集》。下联典指明代太学士贝泰,字宗鲁,金华人。少以文行闻,永乐举人。累官国子祭酒,前后在太学四十余年,六馆之士,翕然从化。后致仕卒。

清水一湾天然画;

河山万里锦锈图。

——佚名撰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贝姓名门望族居住地“清河”(郡)嵌字联。

-----------------------------------------------------------------

〖贝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修元代史书,才高班马;

著清江文集,气迈欧苏。

——佚名撰贝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文学家贝琼的事典。

地望分布

河北清河县

贝姓的来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庶子姬奭后裔的封地郥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姬奭,就是西周初期著名的召公奭,在辅佐周武王灭了殷商之后,被封于燕国,都城在九州之一的蓟。周武王病逝后,其子周成王姬诵年纪还很小,只有十二岁,因此召公奭与周公旦一样,都没有去自己的封国,而是留在宗周继续辅佐周成王,成为辅政大臣。燕国传至召公奭的后裔召公康,赐封其支庶子孙食邑于巨鹿甘泉浿水流域,建立了郥国(今河北清河),为燕国的附庸国,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称郥氏。由于人口稀少,其势不强,燕国与郥国境内实际上以北戎民族(山戎)居多。公元前七世纪,北戎民族乘郑、宋两国相争,齐、鲁两国合谋伐宋国之机,南下攻伐并逐渐蚕食燕、郑、齐诸国,燕桓侯被迫迁都至临易(今河北雄县)以躲避北戎民族的侵扰。

周惠王姬阆十三年(公元前664年),爆发了著名的北戎攻燕国之战,素来瘿弱的燕国一败涂地,燕庄公急忙向春秋霸主齐桓公姜小白求救。齐国当时在贤相管仲、鲍叔牙的大力辅佐下,国力鼎盛,兵强马壮。齐桓公同时也为了解决多年的戎扰,遂发兵攻伐北戎,在巨鹿一线击溃北戎,将北戎驱赶至太行山以北孤竹(今河北卢龙),挽救了救燕国。之后,齐桓公乘机占据了甘泉一带大片肥沃地区,吞灭了郥国。燕国君主燕庄公也无可奈何,为表示感谢救国之恩,还亲自送齐桓公出境。燕庄公也很机敏,有意违反诸侯礼法,将齐桓公送进了齐国境内五十里。齐桓公挟恩霸占了燕国的大片土地,也很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假惺惺地奉送给燕庄公五十里齐国的边荒之地,取名为燕留(今河北沧州),以示回愦。在占据了郥国之地后,齐桓公把甘泉改名为贝丘,成为了齐国的属邑。失国的郥国王族子民,遂去邑改姓氏为贝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贝氏正宗,皆以河北清河为郡望。

贝氏族人大多尊奉召公康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贝丘地区,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在先秦时期,称贝丘之地,除了今河北省的清河与巨鹿以外,还有今山东省的博兴与临湽、江苏省的镇江、广东省的肇庆、朝鲜的清川江等地,皆古称浿水、浿丘等,其地住民多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者,称浿氏,后省文简化为贝氏。

显然,贝氏有源起“浿”之地名者,多支多源,不可一论。

源流三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八旗通志》记载:

⑴满族洪鄂春氏,亦称洪厄春氏、洪鄂绰氏,满语为Hongecun Hala,世居伊汉阿拉屯(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尼布楚)、雅兰(今俄罗斯雅兰河流域)、绥分(今中俄交界绥分河上游地区)、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洪氏、关氏、贝氏等。该支贝氏鼻祖为洪鄂绰·贝和纳,满洲正白旗人,原任护军参领,后赞誉安抚西藏,功授世袭云骑尉。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贝氏,世代相传至今。

⑵满族黄佳氏,满语为Hu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满族世居贝珲山秦(今吉林蛟河张广才岭)、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蒙古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土默特(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凌河(今辽宁锦县),后多冠汉姓为黄氏、贝氏等。该支贝氏鼻祖为黄佳·永福,满洲正黄旗人,累官至内大臣。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世居地“贝珲山秦”的地名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贝氏,世代相传至今。

⑶另外有满族、蒙古族的一些贝勒、贝子,在清朝晚期以后其后裔子孙逐渐丧失了权承,有取其身份爵位官称的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贝氏,世代相传至今。

李氏家谱我不知道自己是哪一支的

李氏宗谱永字号 卷之七字派文运从知传上世如斯家瑞庆常均其中惟德兴隆道裕后相承福泽臻高绍贻谋频会萃先声清明永昌纯英才化育连绵起云发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