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家谱,,,,世,永,昌后面接下去
广东潮州苏氏字辈:
“伯仲衍昭穆云祗茂祖宗文章华国运诗书传家风亲长心承顺忠贞性俊聪纲常能敬笃亦世永昌隆”。
广东揭阳苏氏字辈:
“文章华国运忆世永昌隆”。
广东潮汕苏氏字辈:
“伯仲衍昭穆廷良希道时景正孟崇闻天俊有光从以秉绍朝庆云礽茂祖宗文章华国运诗礼传家风忠贞性睿聪纲常能笃敬亲长心诚顺奕世永昌隆”。
得姓始祖:昆吾。名樊,字衍,己姓,颛顼之裔陆终长子。其父陆终娶鬼方氏之女为妻,一胎生下六子,其后均有封国,樊初封于昆吾(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后迁至今河南省濮阳),后又封于苏(一说其子封于苏),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周初,其裔忿生因功被封于苏国,后忿生迁都于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初,苏国为狄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苏姓,并尊昆吾为其始祖。
源流一
苏姓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据家谱记载,苏姓人的远祖颛顼生子称,称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和吴回。重黎和吴回在帝喾时相继担任管理火种之官,官名火正,又称祝融。后来,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子6人,其中长子名樊,在夏朝时被封于昆吾(今河南许昌东),以封地名称为姓,称昆吾氏。再后来,昆吾氏的子孙中又有人别封于苏(今河南温县一带),其子孙也以封地为姓,姓苏,成为当今苏姓人中最早的一支。
源流二
出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
源流三
出自古代少数民族有苏氏或改姓苏:
羌族苏蟒达房名,汉姓为苏。
彝族阿苏氏,汉姓为苏……其他少数民族亦有。
源流四
回族苏姓起源: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回族苏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如“苏里曼……之后裔取姓苏。’“苏达尼,就取自第一个音‘苏’为姓”。(《中国回回姓氏来源》)再有,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韦州镇苏家回族老人讲,元末明初一位波斯商人名叫苏拉玛尼,沿丝绸之路来到韦州经商,并长期定居下来,其后裔均姓苏。”(《中国回族大辞典》)此外,也有因“速来蛮”的“速”(与苏音相近)赐给苏姓的。如明朝哈密使臣、锦衣卫指挥佥事速来蛮四世孙乌令班时,便赐给姓名苏荣。其后均以苏为姓。回族苏姓中也有的是改姓。元代时,福建泉州有一位自西域而来的阿合抹,留居后取名苏唐舍,并取回族蒲氏女为妻,其后便以苏为姓。
麻烦问一下,您知道这是哪吗?
苏遂礼:苏轼的少子,妾王朝云所生。因苏轼之祸,送养于梁姓,取名梁师成,深得徽宗,钦宗宠信,官至太尉。
苏汉臣:南宋画家
苏天爵:元朝名臣
苏宣:明朝篆刻家
苏四十三:清代甘肃回族和撒拉族军首领
苏三娘:太平天国将领
苏元春:清末湘军将领
苏天福:捻军首领
苏曼殊:(公元1884~1918年),原名子戬,小名三郎,学名玄英,原名玄瑛,后为僧,法号曼殊;广东香山人(今广东中山)。著名近代文学家、佛学家。
苏步青(公元1902~2003年),原名苏尚龙,浙江省平阳县人,著名数学家。
苏光铨(公元1869~1919年),字学金,号蕴玉;福建德化得中乡宝美村人。著名近代德化瓷雕艺术家,何朝宗优秀雕塑风格和技法主要传人。
苏兆征(公元1885~1929年),广东香山人(今广东中山),著名中共工运领袖之一。
苏景三 (公元1888年~1968年),字逸兴,甘肃白银人氏,曾为同盟会会员,民国时期任甘肃省长公署参事一职。后在甘肃靖远一带对教育,交通,水利做出大的贡献。
苏振华(公元1912~1979年),原名苏七生;湖南平江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苏静(公元1910~1997年),福建海澄人(今福建漳州龙海)。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苏炳文(公元1892~1975年),字翰章;辽宁新民古城子乡村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东北民众抗日救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苏祖馨(公元1896~1963年),字馥甫;广西容县杨梅镇新塘村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
苏文钦(公元1907~1996年),字日晴;湖南醴陵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台湾省“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主任。
苏国平(生卒年待考),苏东坡第三十三世孙;江苏江阴人。著名当代苏氏族谱续修者。
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有一支魏氏祖人的字辈传续为:“宗束广茂培尚翊绪庆传振世继忠正树德大文联立新呈宪法永允兴家繁”其它支派魏氏祖人的字辈传续中尚没有发现有“传”字紧连“振”字的,我想你们这支魏氏祖应该与他们同属一支,你的下一辈应该是“世”字辈。仅供参考!
苏洵的父亲叫苏序 这是一个非常性情而且非常可爱的老头儿,他最爱拎着一坛子酒,来到田间村口,与村民和长工们痛饮聊天,然后醉悠悠地高歌归去。 苏洵是他的第三个儿子,性格却与自己截然不同 苏序出生于开宝六年(公元973)。从小性格比较顽皮,不喜读书,略知大意而已。长大后容貌英伟,为人慷慨,乐善好施,不求报答。苏序在乡下郊居时,田不多,全种稻谷。苏序拿米换稻,储藏起来,有三四千石之多。之后灾年,苏序就拿出自己的储藏,先给族人,然后给妻子娘家人,再给佃户和穷人,使他们都安全度过凶岁。 二十二岁的时候,李顺造反,攻打眉州。苏序每天拿着兵器守城,正这时父亲病没,而贼人(或者我们应该称为农民起义军?)围攻更加猛烈。城里人都相顾哭泣。而惟独苏序和太平时一样,按照礼节操办丧事。母亲忧心忡忡,苏序则安慰她说:朝廷不会抛弃我们,贼人很快就要灭亡了。 苏序娶妻史氏夫人,史家是眉州的大家族。史夫人慈仁宽厚,苏序的母亲宋夫人比较严厉,而史夫人则能得到她的欢心。苏序有三个儿子,苏澹,苏涣,苏洵。庆历的时候诏令在州郡设立学校,传言朝廷从中挑选人才,士人争着入学。苏序笑着说,这是好事情啊。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官吏向来暴戾苛刻,因为这件事又产生不少纷争,苏序做诗嘲讽了这件事。苏序喜欢喝酒,常常和乡下人高歌狂饮。苏涣中考送来喜报时,苏序正喝得大醉,取出喜报宣读,然后把东西都放在布袋中,正吃的牛肉也放到布袋中,让村童背着,自己则骑着驴。城中人得知消息的,都出来围观大笑。 眉州供奉的神灵中有一个称为茅将军的,州里人给他盖了大庙,据说很灵验。苏序一日乘着酒醉带着二十来个村仆进庙,砸碎神像,扔到溪中,而后又拆了庙宇。三年后,苏涣登第,苏序到剑门迎接,在七家岭又看到一个大庙,题为茅将军。苏序正准备带人再拆,一个庙吏前来说,昨夜梦见神灵泣告,明日苏七君来,哀求他放过这座庙,让我受点香火。众人一起劝说,才放过。 苏序年老了才开始做诗。按照苏洵的说法,他做诗很快,能够写一些通俗的诗,几十年存下了几千首。诗写得虽然不算工整,但是可以从中看出他心胸开阔,表里如一。然而苏序的几千首诗一首也没有传下来,三苏也没有在诗文中引用过他的诗,可见苏序的诗相对其人的确比较业余。然而后来的好事者据此有“五苏”的说法,即苏序,苏涣、苏洵、苏轼、苏澈。 庆历七年(公元1047)五月十一日,苏序殁于家。多年后,苏东坡还常回忆起他的祖父。苏东坡的旷达、乐观、天真,似乎都脱胎于他的祖父。相对而言,苏序比苏轼少了文采,而苏轼则比苏序少了酒量。 有关苏序的资料,大致分布在苏洵的《苏氏家谱》,苏东坡的《苏廷评行状》,曾巩的《苏序墓志铭》,以前前面提到的《师友谈记》。遗憾的是,曾巩的文章没有找到,其他文章也都是从繁体网站上搜到,一并列在后面。
苏炳添是苏东坡第29代孙,用族谱确认身份不靠谱。
一、苏炳添是苏东坡公第29世孙苏炳添是苏东坡公第29世孙,苏刘义公的第21世孙,一九八九年八月二十九日生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古一村,中国男子短跑选手、暨南大学体育系副教授,暨南大学2013级经济系国际贸易硕士。二、用族谱确认身份不靠谱中国的族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说到:“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近年来,各地的藏书楼都在搜集“老谱”,把其与正史、方志等在历史和文化上的地位相等。但“老谱”的真实性,专家们的看法是:小心为上。家族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事情,就算是先祖留下的族谱,也是不靠谱的。
有些史学家则认为,中国历代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导致族谱断裂、残缺,许多缺失的部分都是靠后人的臆想来填补的。
自唐代覆灭后,经过五代十国的连年战争和社会动乱,流传下来的家谱几乎全部遗失,以至于到了宋朝,古谱已经很难再找到了,很多世家都断了联系,失去了传承。
现存的历代族谱,多为明、清两代所修。在我国明、清两代,还有一种“谱匠”,专门为人编撰族谱,事先准备好的不具姓氏的普通族谱作为“道具”,每次有人要求修改族谱,只要填写姓氏,就算是完成了,这样的族谱当然是不可信的。这样的族谱,几乎一模一样,欧阳修,苏轼,朱熹,文天祥,方孝孺,都是“谱匠”的手笔,不知情的人,甚至把它当成了传家宝。由于历史原因,近代之前的宗谱都不太可信。
园美苏氏霞间大三房族谱
族谱,流淌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伴随着自然和社会演进的历史长河,源自同一血脉的家族,引领着自己的姓氏符号,形成了本家族的宗亲氏系,并逐步出现了记载宗亲祖先的谱牒。这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迁徙到何方,不管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族谱都将连接着你,血缘和亲情都将跟随着你。历历族谱,蕴涵着祖先的图腾,流淌着家族的血脉,洋溢着族人的心香。
族谱,承载着义无反顾的民族凝聚力。相同的姓氏构成了家族,百家姓氏和千千万万个家族的汇聚,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族谱体现了宗法与人伦这一维系家庭、家族关系的本质功能,同时它也具有维系社会、法律、道德、传统的深厚内涵。这也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是何氏何姓,不管你的家族大小,都要以炎黄传承为依归,以中华民族是我们的共同家园而荣耀。历历族谱,记载着炎黄子孙的春秋,体现着最基本的道德传统,凝聚着厚重的民族向心力。
族谱,积淀着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族谱的出现,本身就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赋予了一层新的内涵。众多家族供奉列祖列宗的虔诚心灵,催生了祖厝、宗祠、家庙、神龛等的建筑辉煌和地域特色。随着祭祖礼俗与儒、佛、道教的影响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祭祖规制、原则和程式。去除某些不合理的成分,实为中华民俗文化之大成。历历族谱,包含着华夏山河的人杰地灵,渗透着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
族谱,连接着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亲情。台湾同胞的根在大陆。两岸人民同族同祖,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同谱同牒。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民族亲情,挡不住两岸族谱的接续传承。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历历族谱,连接着两岸人民的血脉,沟通着两岸人民的亲情,凝聚着两岸人民的民族精神。
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百家姓氏同为炎黄子孙的涓涓血脉。站在老祖宗的面前,庄严、肃穆、虔诚而崇敬的历史感,将会促使人们铭记家训志,回归民族魂。
苏氏家谱,,,,世,永,昌后面接下去
本文2023-10-16 05:31:3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