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目录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中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卷数内容本纪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 史记卷三 殷本纪第三 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 史记卷五 秦本纪第五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史记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史记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①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史记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史记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三皇本纪 表 史记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史记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史记卷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 史记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史记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史记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史记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第七 史记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史记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史记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书 史记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②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③ 史记卷二十五 律书第三 史记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史记卷二十七 天官书第五 史记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史记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 史记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 世家 史记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史记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史记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 史记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史记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史记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 史记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史记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史记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 史记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史记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史记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史记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 史记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史记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 史记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史记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史记卷四十 陈涉世家第十八 史记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史记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史记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史记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史记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史记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史记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记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史记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史记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史记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史记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列传 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史记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史记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史记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史记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史记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史记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史记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史记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史记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 史记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史记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史记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史记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史记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史记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史记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史记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 史记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史记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史记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史记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史记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史记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史记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史记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史记卷八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 史记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史记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史记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史记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史记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史记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史记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史记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史记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史记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史记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史记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史记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史记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史记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史记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史记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史记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史记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史记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史记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 史记卷一百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史记卷一百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史记卷一百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史记卷一百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史记卷一百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史记卷一百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史记卷一百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史记卷一百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史记卷一百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史记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史记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史记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史记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史记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④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史记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①不列名义上的天子汉惠帝本纪,以吕太后有实际统率,理由与项羽同
②已残,仅存篇首“太史公曰”以下的引言,取荀子的《礼论》及《议兵》来代替正文
③已残,仅存篇首“太史公曰”以下的引言,取《礼记》《乐记》代替正文
④未阐述诸侯国之俗,仅记司马季主之事
高五王传第八
说明本传叙述汉高祖 刘邦 五子齐悼惠王刘肥、赵隐王刘如意、赵幽王刘友、赵共王刘恢、燕灵王刘建之事,尤详于齐王刘肥的世系。《史记》列齐王刘肥于世家,以赵王刘友附于楚元王世家,不传赵隐王刘如意、赵共王刘恢、燕灵王刘建三人。《汉书》对汉高祖八子,除惠帝刘盈和文帝 刘恒 入纪、淮南王刘长另传外,其余五子合传于此;但刘如意、刘恢、刘建等事迹甚少,立传徒具形式,故本篇仍然独详齐王刘肥的家系。刘肥是刘邦长子(庶出),王齐七十余城,为诸侯之首。其子刘襄嗣王,于诸吕谋乱时,与弟刘章卫护汉室。文帝众建诸侯,分齐为七。吴楚七国之乱时,诸齐多数响应。故其后汉朝抑制诸侯。传末, 班固 论齐及诸侯消长,合《史记》之《齐悼惠王世家》和《五宗世宗》两赞以成文,可谓的论。
高皇帝八男,吕后生孝惠帝,曹夫人生齐悼惠王肥,薄姬生孝文帝,戚夫人生赵隐王如意,赵姬生淮南厉王长,诸姬生赵幽王友,赵共王恢、燕灵 王建 (1)。淮南厉王长自有传。
(1)诸姬:总称姬妾。
齐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1)。高祖六年立,食七十余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与齐。孝惠二年,入朝。帝与齐王燕(宴)饮太后前,置齐王上坐(2),如家人礼(3)。太后怒,乃令人酌两卮鸩酒置前(4),令齐王为寿(5)。齐王起,帝亦起,欲俱为寿。太后恐,自起反厄(6)。齐王怪之,因不敢饮,阳 (佯)醉去。问知其鸩,乃忧,自以为不得脱长安(7)。内史士曰(8):太后独有帝与鲁元公主(9),今王有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数城。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无患矣。”于是齐王献城阳郡(10),以尊公主为王太后(11)。吕太后喜而许之。乃置酒齐邸,乐饮,遣王归国。后十三年薨,子襄嗣。
(1)外妇:犹今言姘妇。(2)齐王上坐:齐悼惠王肥乃惠帝之兄,故置于上坐。(3)家人礼:以兄弟相待,不从君臣之礼。 (4)鸩酒:一种毒酒。(5)为寿:祝酒。古时祝酒先自饮,以明酒无恶味,然后再敬长上。(6)反卮:弄翻了酒卮。(7)脱长安:谓脱逃出长安。(8)内史:指齐王国的内史。(9)太后独有帝与鲁元公主:言吕后所亲生的只有惠帝与鲁元公主。(10)献城阳郡:《史记》作“献城阳郡为鲁元公主汤沐邑”,文义较明。城阳郡:原有此郡,置齐王国后,隶属于齐,后称王国,故《地理志》无此郡。(11)尊公主为王太后:参见本书《惠帝纪》及注。
赵隐王如意,九年立(1)。四年(2),高祖崩,吕太后征王到长安,鸩杀之。无子,绝。
(1)九年:指汉高帝九年。他皆类比。(2)四年:此指赵王四年。
赵幽王友,十一年立为淮阳王。赵隐王如意死,孝惠元年,徙友王赵,凡立十四年。友以诸吕女为后(1),不爱,爱它姬。诸吕女怒去,谗之于太后曰:“王曰 ‘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太后怒,以故召赵王。赵王至,置邸不见,令卫围守之(2),不得食。其群臣或窃馈之,辄捕论之(3)。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悟)。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快中野兮(4),苍天与直(5)!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6)!为王饿死兮,准者怜之吕氏绝理兮(7),托天报仇!”遂幽死。以民礼葬之长安。
(1)诸吕女:吕氏之女。因不知吕氏何人之女,故笼统言之。(2)卫:卫卒。(3)论之:治其罪。(4)快:杨树达、吴恂都疑为“决”。(5)苍天与直:言老天爷来作公正的裁判。(6)自贼:言自杀。(7)绝理:言伤天害理。
高后崩,孝文即位,立幽王子遂为赵王。二年,有司请立皇子为王。上曰:“赵幽王幽死,朕甚怜之。已立其长子遂为赵王。遂弟辟强及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有功,皆可王。”于是取赵之河间立辟强,是为河间文王(1)。文王立十三年薨,子哀王福嗣。一年薨,无子,国除。
(1)河间:河间王国都乐成(在今河北献县东南)。
赵王遂立二十六年,孝景时 晁错 以过削赵常山郡,诸侯怨,吴楚反,遂与合谋起兵。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不听。遂烧杀德、悍,发兵注其西界,欲待吴楚俱进,北使匈奴与连和。汉使曲周侯祁寄击之,赵王城守邯郸,相距(拒)七月。吴楚败,匈奴闻之,亦不肯入边。栾布自破齐还(1),并兵引水灌赵城(2)。城坏,王遂自杀,国除。景帝怜赵相、内史守正死,皆封其子为列侯。
(1)破齐:实际上是破胶东、胶西、川三国围之兵。(2)赵城:指赵王国都邯郸。
赵共王恢。十一年,梁王彭越诛,立恢为梁王。十六年,赵幽王死,吕后徙恢王赵,恢心不乐。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诸吕也,内擅权,微司(伺)赵王,王不得自恣。王有爱姬,王后鸩杀之。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王悲思,六月自杀。太后闻之,以为用妇人故自杀,无思奉宗庙礼,废其嗣。
(1)恢心不乐:言恢因昔日赵王如意及友皆被害,故心中不乐。
燕灵王建。十一年,燕王卢绾亡入匈奴,明年,立建为燕王。十五年薨,有美人子(1),太后使人杀之,绝后。
(1)美人子:燕王美人之子。
齐悼惠王子,前后凡九人为王;太子襄为齐哀王,次子章为城阳景王,兴居为济北王,将闾为齐王,志为济北王,辟光为济南王,贤为川王,n为胶西王,雄渠为胶东王。
齐哀王襄,孝惠六年嗣立(1)。明年,惠帝崩,吕太后称制。元年(2),以其兄子~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明年,哀王弟章入宿卫于汉,高后封为朱虚侯,以吕禄女妻之。后四年,封章弟兴居为东牟侯,皆宿卫长安。高后七年,割齐琅邪郡,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是岁,赵王友幽死于邸。三赵王既废,高后立诸吕为三王,擅权用事。
(1)孝惠六年:《诸侯王表》作“孝惠七年”。(2)元年:指吕太后元年。
章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燕(宴)饮,高后令章为酒吏(1)。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高后儿子畜之(2),笑曰:“顾乃父知田耳(3),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意。”章曰:“深耕b种(4),立苗欲疏(5);非其种者,锄而去之(6)。”太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7),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军法斩之。”太后左右大惊。业已许其军法,亡(无)以罪也。因罢酒。自是后,诸吕惮章,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强(8)。
(1)酒吏:监酒之官。(2)儿子畜之:谓以小儿视之。(3)乃父:指齐悼惠王肥。(4)b(jì):稠密。b种:喻多生子孙。(5)立苗欲疏:喻分封子弟以为藩辅。(6)章曰等句:喻除异姓王(7)亡酒:言避酒而逃亡。(8)为强:谓因此而加强。
其明年,高后崩。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产为相国,皆居长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1),欲令发兵西(2),朱虚侯、东牟侯欲从中与大臣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
(1)齐王:指齐哀王襄。(2)西:谓西进长安。
齐王闻此计,与其舅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阴谋发兵。齐相召平闻之,乃发兵入卫王宫。魏勃给平曰:“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1)。而相君围王,固善。勃请君将兵卫卫王(2)。”召平信之,乃使魏勃将。勃既将,以兵围相府。召平曰:“嗟乎!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遂自杀。于是齐王以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悉发国中兵。使祝午给琅邪王曰:“吕氏为乱,齐王发兵欲西诛之。齐王自以儿子,年少,不习兵革之事,愿举国委大王。大王自高帝将也(3),习战事。齐王不敢离兵(4),使臣请大王幸之临见齐王计事(5),并将齐兵以西平关中之乱。”琅邪王信之,以为然,乃驰见齐王。齐王与魏勃等因留琅邪王,而使祝午尽发琅邪国而并将其兵。
(1)虎符:发兵的信物。(2)将兵卫卫王:言带领卫士以卫王。(3)自高帝将:自从高帝之时已经为将。(4)离兵:离开齐国之兵。(5)临:齐王国都于临淄,在今山东临淄北。
琅邪王刘泽既欺(1),不得反国(2),乃说齐王曰:“齐悼惠王,高皇帝长子也,推本言之,大王高皇帝嫡长孙也,当立。今诸大臣狐疑未有所定,而泽于刘氏最为长年,大臣固待泽决计。今大王留臣无为也,不如使我入关计事(3)。”齐王以为然,乃益具车送琅邪王。
(1)欺:被欺骗。(2)反:还也。(3)关:指函谷关。
琅邪王既行,齐遂举兵西攻吕国之济南(1)。于是齐王遗诸侯王书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薨,惠帝使留侯张良立臣为齐王。惠帝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杀三赵王(2),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国为四(3)。忠臣进谏,上或(惑)乱不听。今高后崩,皇帝春秋富 (4),未能治天下,固待大臣诸侯。今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5),桥(矫)制以令天下,宗庙以危。寡人帅兵入诛不当王者。”
(1)济南:即东平陵(在今山东章丘县西北)。(2)三赵王:指赵隐王如意、赵幽王友、赵共王恢。(3)四:指齐、济南、琅邪、城阳等四王国。(4)春秋富:言年幼。(5)忠臣:犹中臣。谓朝臣。
汉闻之,相国吕产等遣大将军颖阴侯灌婴将兵击之(1),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举兵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是益吕氏资也。”乃留兵屯荥阳,使人谕齐王及诸侯(2),与连和,以待吕氏之变而共诛之。齐王闻之,及屯兵西界待约。
(1)灌婴:本书有其传。(2)谕:谓传告。
吕禄、吕产欲作乱,朱虚侯章与太尉勃、丞相平等诛之(1)。章首先斩吕产,太尉勃等乃尽诛诸吕。而琅邪王亦从齐至长安。
(1)勃:周勃。平:陈平。本书有其传。
大臣议欲立齐王,皆曰:“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1)。访以吕氏故(2),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代王母家薄氏(3),君子长者,且代王高帝子,于今见在,最为长,以子则顺(4),以善人则大臣安。”于是大臣乃谋迎代王,而遣章以诛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
(1)虎而冠:如虎著冠,言其恶。(2)访:犹方。周寿昌以为同“P”,始也。(3)代王:指代王刘恒。(4)以子则顺:齐哀王襄为高帝孙,代王恒为高帝子,所谓“以子则顺”,是言立代王恒为妥。
灌婴在荥阳,闻魏勃本教齐王反,既诛吕氏,罢齐兵,使使召责问魏勃。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丈人后救火乎(1)!”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 (2),终无他语。灌将军孰(熟)视,笑曰:“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乃罢勃(3)。勃父以善鼓琴见秦皇帝。及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扫齐相舍人门外。舍人怪之,以为物而司(伺)之(4),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扫,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5),曹参因以为舍人。壹为参御言事,以为贤,言之悼惠王,王召见,拜为内史。始悼惠王得自置二千石(6)。及悼惠王薨,哀王嗣,勃用事重于相。
(1)勃曰等句:言国家危难,故举兵救之,来不及等待诏命。(2)恐:畏惧,(3)罢:谓释放。(4)物:谓鬼神。伺:探察。(5)见勃:谓引魏勃见曹参。(6)自置二千石:谓王可以亲自任命王国内的二千石等高官。
齐王既罢兵归,而代王立,是为孝文帝。
文帝元年,尽以高后时所割齐之城阳、琅邪、济南郡复予齐,而徒琅邪王王燕。益封朱虚侯、东牟侯各二千户,黄金千斤。
是岁,齐哀王薨,子文王则嗣。十四年薨,无子,国除。
城阳景王章,孝文二年以朱虚侯与东牟侯兴居俱立,二年薨,子共王喜嗣。孝文十二年,徙王淮南,五年,复还王城阳,凡立三十三年薨。子顷王延嗣,二十六年薨。子敬王义嗣,九年薨,子惠王武嗣,十一年薨。子荒王顺嗣,四十六年薨。子戴王恢嗣,八年薨。子孝王景嗣,二十四年薨。子哀王云嗣,一年薨,无子,国绝。成帝复立云兄俚为城阳王,王莽时绝。
济北王兴居初以东牟侯与大臣共立文帝于代邸,曰:“诛吕氏,臣无功,请与太仆滕公俱入清宫(1)。”遂将少帝出,迎皇帝入宫。
(1)膝公:夏侯婴。清宫:谓清除宫内的异己分子。
始诛诸吕时,朱虚侯章功尤大,大臣许尽以赵地王章,尽以梁地王兴居。及文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黜其功(1)。二年,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章、兴居意自以失职夺功。岁余,章薨,而匈奴大入边,汉多发兵,丞相灌婴将击之,文帝亲幸太原。兴居以为天子自击胡,遂发兵反。上闻之,罢兵归长安,使棘蒲侯柴将军击破(2),虏济北王。王自杀,国除。
(1)黜其功:谓不赏之。(2)柴将军:柴武。
文帝悯济北王逆乱以自灭,明年,尽封悼惠王诸子罢军等七人为列侯(1)。至十五年,齐文王又薨,无子。时悼惠王后尚有城阳王在(2),文帝怜悼惠王嫡嗣之绝,于是乃分齐为六国,尽立前所封悼惠王子列侯见在者六人为王。齐孝王将阎以杨虚侯立,济北王志以安都侯立,川王贤以武成侯立,胶东王雄渠以白石侯立,胶西王n以平昌侯立,济南王辟光以执侯立(3)。孝文十六年,六王同日俱立。
(1)七人:钱大昭曰:《本纪》亦作七人。考《王子侯表》,管共侯罢军、氏邱侯宁国、营平侯信都、杨邱侯安、杨虚侯将闾、A侯辟光、安都侯志、平昌侯n、武成侯贤、白石侯雄渠,俱悼惠王子,同日受封。此“七人”当作十人。(2)城阳王:城阳共王喜。(3)A(lì):又作^,县名。在今山东惠民县西。
立十一年,孝景三年,吴楚反,胶东、胶西、川、济南王皆发兵应吴楚。欲与齐(1),齐孝王狐疑,城守不听,三国兵共围齐(2),齐王使路中大夫告于天子(3)。天子复令路中大夫还报,告齐王坚守,汉兵今破吴楚矣。路中大夫至,三国兵围临数重,无从入。三国将与路中大夫盟曰:“若反言汉已破矣,齐趣(促)下三国,不且见屠。”路中大夫既许,至城下,望见齐王,曰:“汉已发兵百万,使太尉亚夫击破吴楚,方引兵救齐,齐必坚守无下!”三国将诛路中大夫。
(1)与齐:犹言结齐。(2)三国:指胶西、淄川、济南三王国。(3)路中大夫:姓路名n,为中大夫。
齐初围急,阴与三国通谋,约未定,会路中大夫从汉来,其大臣乃复劝王无下三国。会汉将来布、平阳侯等兵至齐(1),击破三国兵,解围。已后闻齐初与三国有谋,将欲移兵伐齐,齐孝王惧,饮药自杀。而胶东、胶西、济南、川王皆伏诛,国除。独济北王在。
(1)平阳侯:曹奇。
齐孝王之自杀也,景帝闻之,以为齐首善(1),以迫劫有谋,非其罪也,召立孝王太子寿,是为懿王。二十三年薨,子厉王次昌嗣。
(1)首善:言起初无逆乱之心。
其母曰纪太后。太后取其弟纪氏女为王后,王不爱。纪太后欲其家重宠,令其长女纪翁主入王宫正其后宫无令得近王(1),欲令爱纪氏女。王因与其姊翁主奸。
(1)纪翁主:纪氏所生之女。诸王女曰“翁主”,纪氏所生女曰“纪翁主”。
齐有宦者徐甲(1),入事汉皇太后(2),皇太后有爱女曰修成君,修成君非刘氏子(3),太后怜之。修成君有女娥,太后欲嫁之于诸侯。宦者甲乃请使齐,必令王上书请娥。皇太后大喜,使甲之齐。时主父偃知甲之使齐以取后事,亦因谓甲:“即事成,幸言偃女愿得充王后宫。”甲至齐,风(讽)以此事。纪太后怒曰:“王有后,后宫备具。且甲,齐贫人,及为宦者入事汉,初无补益,乃欲乱吾王家!且主父偃何为者乃欲以女充后宫!”甲大穷,还报皇太后曰:“王已愿尚娥(4),然事有所害,恐如燕王。”燕王者,与其子昆弟奸(5),坐死(6)。故以燕感太后(7)。太后曰:“毋复言嫁女齐事。”事浸*闻于上。主父偃由此与齐有隙。
(1)徐甲:姓徐,不知其名而谓“甲”,犹今言徐某。也可能名甲。(2)皇太后:指武帝之母王太后。(3)修成君非刘氏子:杨树达以为此句乃“文中自注”。(4)尚:匹配。多用于匹配皇家之女。(5)其了昆弟:他的子女辈姐妹。一说他的子女与姐妹。(6)坐死:《史记》作 “新坐死”。(7)以燕感太后:言以燕王事为例,意谓不足以女嫁与之。
偃方幸用事,因言:“齐临十万户(1),市租千金(2),人众殷富,巨于长安,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今齐王于亲属益疏。”乃从容言吕太后时齐欲反,及吴楚时孝王几为乱。今闻齐王与其姊乱。于是武帝拜偃为齐相,且正其事。偃至齐,急治王后宫宦者为王通于姊翁主所者,辞及王(3)。王年少,惧以罪为吏所执诛,乃饮药自杀。
(1)临:齐王国之都。在今山东临淄北。西汉时最大的都市。(2)市租:市场税收,(3)辞及王:提到齐王。
是时赵王惧主父偃一出败齐(1),恐其渐疏骨肉,乃上书言偃受金及轻重之短(2),天子亦因囚偃。公孙弘曰:“齐王以忧死,无后,非诛偃无以塞天下之望(3)。”偃遂坐诛。
(1)赵王:赵敬肃王彭祖。(2)轻重:谓用心不平。(3)塞:满足。
厉王立五年,国除。
济北王志,吴楚反时初亦与通谋,后坚守不发兵(1),故得不诛,徙王川。元朔中(2),齐国绝。
(1)坚守不发兵:本书《吴王濞传》云,郎中令幼守王不得发兵。(2)元朔:武帝年号(前128——前123)。
悼惠王后唯有二国:城阳、川。川地比齐(1),武帝为悼惠王家园在齐(1),乃割临东圜(环)悼惠王冢园邑尽以予川(2),令奉祭祀。
(1)比:靠近。(2)环冢园邑:环绕家园之邑,
志立三十五年薨,是为懿王。子靖王建嗣,二十年薨。子顷王遗嗣,三十五年薨。子思王终古嗣。五凤中(1),青州刺史奏终古所受奴与八子及诸御婢奸 (2),终古或参与被席,或白昼使嬴(裸)伏,犬马交接,终古亲临观,产子,辄曰:“乱不可知,使去其子(3)。”事下丞相御史,奏终古位诸侯王,以令置八子,秩比六百石,所以广嗣重祖也。而终古禽兽行,乱君臣夫妇之别,悖逆人伦(4),请逮捕。有诏削四县。二十八年薨。子考王尚嗣,五年薨(5)。子考王横嗣,三十一年薨。子怀王交嗣,六年薨。子永嗣,王莽时绝。
(1)五凤:宣帝年号(前57——前54)。(2)八子:姬妾之号。(3)去:除也。(4)悖:乖也。(5)五年:《表》作“六年”,是也。
赞曰:悼惠之王齐,最为大国。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1),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时诸侯得自除御史大夫群卿以下众官,如汉朝,汉独为置丞相。自吴楚诛后,稍夺诸侯权,左官附益阿党之法设(2)。其后诸侯唯得衣食租税(3),贫者或乘牛车。
(1)激秦:接受秦的历史教训之意。(2)左官:汉时尚右,舍天子而仕于王侯,谓“左官”。附益:言封诸侯过限。阿党:思想与行为上投靠诸侯。(3)唯得衣食租税:谓已失去行政统治权,只有经济剥削权。
《史书》中有5种体例,世家的体例就是历代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史记》全书130篇,526,500余字,分为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其中的世家是专门记载诸侯国以及汉代诸侯和贵族兴亡。
一、史记的撰写
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很高的文学价值,曾经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我国第1部纪传体通史是由汉代的司马迁花了13年写成的,是所有史书当中费时最长的。这本书详细的记载了从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总共3000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又能做到脉络清晰。据说当年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参考过非常多的书籍,其中包括实地调查获得的材料,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收集来的材料还做了分析和选择,淘汰了很多野史,并且采用了比较客观的态度来记载不同的说法,取材广泛,但是态度严谨。
二、世家体例
世家在史记里面就是记述了各诸侯国封国史记以及特别重要的人物事迹。现在很多影视剧的改编,比较注重考实的剧组都会去参考一下史记,因为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为后代文学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史记当中的世家共有30位,这里的世家指的是有封地,有爵位,能够世代继承地位和财产的,这一类就被称之为世家,比如说姜子牙,越王勾践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当然陈涉世家算是一个特别的例外,因为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爵位。孔子也不是什么王侯贵族,但是孔子是传承了三代文化的宗主,又因为在汉武帝的时候独尊儒学,所以司马迁把孔子列入世家,说明世家这一体例有些时候也反映在思想领域的贵族人物。
三、《史记》的作用
自从司马迁把《史记》写成以来,后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史学著作,而司马迁的《史记》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让后世所有写历史传记的人都会参考司马迁的文笔,并且在写《史记》的过程当中,既要保持客观又要对人物有一定自己的评价。司马迁的《史记》对当时人们的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作用。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1-4][33]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1]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作品名称
史记
外文名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作品别名
太史公书、太史公记
作者
司马迁
创作年代
西汉
相关图书
音频
我的订单
|
更多图书
史记(全8册)9787515515854
限时满减
¥1775来自度小店
去购买
史记(1-9)
限时满减
¥3716来自度小店
去购买
史记(插图版套装全3册)
¥871来自京东
去购买
尚雅国学经典书系第四辑书籍 史记(全十册) 南京大学出版社(无删减大字注音版)
¥198来自京东
去购买
无删史记全册书籍 司马迁原版原著全本全注全译文白对照的书文言文白话文全版史记故事青少年版中华国学书局
¥287来自京东
去购买
尚雅国学经典 史记注音版全册大字完整司马迁原著无删减全10册 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青少年版带拼音正版全套书籍 南京大学出版社
¥294来自当当网
去购买
无删减史记全册正版书籍 司马迁原版原著全本全注全译文白对照的书文言文白话文全版史记故事青少年成人版中华国学书局全套圆丰云
¥3069来自当当网
去购买
史记(第六卷)
已完本
来自百度小说
去阅读
史记(第五卷)
已完本
来自百度小说
去阅读
史记·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已完本
来自百度小说
去阅读
史记
已完本
来自百度小说
去阅读
史记(第四卷)
已完本
来自百度小说
去阅读
相关视频
更多
85万播放|04:05
秦始皇是否真的焚书坑儒?《史记》记载未必是真,真相有待商榷
历史关鉴
713万播放|05:08
谈一谈我眼中的太史公司马迁
陈大侠
71万播放
102万播放|21:33
刘兴林教授讲《史记》之奇异之美与悲壮之美(6)
白某观文史
157万播放|03:15
上古时期的“五帝”,是历史还是神话?看看《史记》咋记载的
艺述史
5893播放|02:54
贺子珍75岁病逝,亲家连夜向中央提出两个请求,邓公如何批示?
黄沙史记
1千点赞
53万播放|12:19
司马迁为何抹黑秦始皇?在《史记》中记载的两件事,如今全被推翻
8方史说
14万播放|01:39
史记-小时候读历史的孩子 未来会胜人一筹
姝_黎
5014播放|01:06
婚恋博导248情话解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句话出自出自《史记》,讲的是,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没有好处,谁跟你好啊。 熙熙是和乐的样子,攘攘是纷乱的样子,熙熙攘攘本意说的是集市的热闹,形容芸芸众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意思是天下人对你和气笑脸,那是为了讨得好处;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的是天下人忙忙碌碌,各种竞争努力,都是为了好处而去。 搁到男女婚恋关系,男人找女人,女人
婚恋教祖
5029播放|04:04
孔子的四十不惑是指什么?
传统文化集锦
48万播放|02:58
司马迁遭受酷刑却还能成就《史记》,他父亲功不可没|百家说故事
打量视频之文化艺苑
查看更多
相关星图
《史记》—本纪作品目录
共13个词条
77万阅读
五帝本纪
史记卷一
夏本纪
史记卷二
殷本纪
史记卷三
查看更多
《史记》—表作品目录
共10个词条
6506阅读
三代世表
史记卷十三
十二诸侯年表
史记卷十四
六国年表
史记卷十五
查看更多
《史记》—书作品目录
共8个词条
7739阅读
礼书
史记卷二十三
乐书
史记卷二十四
律书
史记卷二十五
查看更多
《史记》—世家作品目录
共30个词条
28万阅读
吴太伯世家
史记卷三十一
齐太公世家
史记卷三十二
鲁周公世家
史记卷三十三
查看更多
《史记》—列传作品目录
共70个词条
94万阅读
伯夷列传
史记卷六十一
管晏列传
史记卷六十二
老子韩非列传
史记卷六十三
查看更多
二十四史
共24个词条
127万阅读
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昭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有八十万字。
后汉书
《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史类文学作品,属“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汉朝东汉时期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
查看更多
出自《史记》的诗文作品
共29个词条
11万阅读
鸿门宴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这篇文章两千年来脍炙人口,现代被各种版本的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收录,一直作为中学生语文必读篇目。后世还由这篇文章衍生出多个成语,以及大量的文学艺术或戏剧影视作品。
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传,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该篇是屈原、贾谊两个人的传记,他们虽然不是同时代人,但是二人的遭遇有不少共同之处。他们都是才高气盛,又都是因忠被贬,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学上又都成就卓著。所以,司马迁才把他们同列于一篇。
查看更多
出自《史记》的成语
共31个词条
297万阅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拼音: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原义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在句子中可充当作分句;含褒义;亦作“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这则成语原意指背靠临近河水之地摆阵,或布下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其本身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查看更多
史记研究相关书籍
共5个词条
2121阅读
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
《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是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赵光勇、袁仲一、吕培成、徐卫民等四人主编,共12卷560余万字。2020年10月26日,《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发布暨研讨会在司马迁故里陕西韩城举行。
史记研究
《史记研究》是 商务印书馆 于2011年2月1日出版的图书。 作者是张大可
史记研究集成
《史记研究集成》是由张大可 编写的一本书籍。本套丛书《史记研究集成》共14卷,498万言,系统全面地总结《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史记学”的发展状况、内容及历程。
查看更多
清金圣叹评订的六才子书
共6个词条
4439阅读
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庄子》对工具理性也进行了深刻批判。《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
离骚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查看更多
内容简介作品目录成书过程传承增补作品鉴赏学术研究后世影响作品评价版本信息作者简介TA说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史记
一、本纪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史记》
二、表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三、书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方面内容。
四、世家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五、列传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据了解,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确凿无疑。
今本《史记》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
1 《史记 陈涉世家》文言文翻译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贫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戍边的队伍里面,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正确。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2 求文言文答案 史记 陈丞相世家 “其后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1),围汉王于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2),士亦以此不附。
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3),士之顽钝嗜利 者亦多归汉(4)。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5)。
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节之士。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6),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7),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8),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3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5~9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 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行走。 ④稼:种庄稼。
穑:收庄稼。 ⑤宰:家臣,总管。
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C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痛苦6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C赐,而志不远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D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A予一以贯之 B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信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3分)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
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
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度势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9断句、翻译(10分)(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不 得 行 绝 粮 从 者 病 莫 能 兴 孔 子 讲 诵 弦 歌 不 衰 (2)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②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参考答案:5D(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应为“担心,忧虑”)6C(C项都是代词,通“尔”,“你的”。 A项前表顺承连词“那么”;后表转折连词“却”。
B项前表顺承连词“就”;后副词,表条件“才”。D项前为助词,用在主谓间;后为近指代词,可译为“这”)7B(B项是一般反问句,其他都是宾语前置句)8D(后半句是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
9(l)不 得 行/绝 粮/从 者 病/莫 能 兴/孔 子 讲 诵 弦 歌 不 衰(4分)(2)①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忍。(“道”“纲”“容”)(3分)②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修”“用”“丑”)(3分)古文参考翻译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
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大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背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
4 《史记·勾践世家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
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
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
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 让子胥。
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
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 ”与逢同①共谋,谗之王。
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②,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
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
《史记》的目录
本文2023-10-16 03:18:4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