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阳江梁氏家族
阳江梁氏的始祖正是永寿公,当年永寿公从珠玑巷逃出来后,先是逃往阳江合山莲塘,再辗转迁到阳江合山白石,自此在阳江合山白石开枝散叶。现在阳江梁氏已是阳江地区六大姓氏之一,在陈、黄、林、梁、李、刘中排行第4位。据阳江梁氏族谱记载,永寿公定居合山白石后,生有三子,分别是丙公、壬公及顺公,其中长子丙公繁衍阳江及恩平“八大房”,即:合山那洋房、恩平圣堂房、恩平歇马房、北惯那霍房、东平北政房、平冈良村房、海陵白蒲房、大八雷冈房,次子壬公先迁居肇庆,后裔又迁居高州石鼓,壬公二子新兴公、务兴公开高州石鼓两大房;三子顺公徙居新兴枫洞村,顺公之孙以政公、材政公开新兴枫洞村两大房。而阳江现在很多村落的梁氏子孙都是在这“八大房”中分支繁衍出来的,如果大家对自己的传承脉络不是很清楚,可以回家问问老人,或是拿族谱出来看看。据说现在永寿公裔孙达18万之众,现在合山那洋就是阳江梁氏的圣地,那里有永寿公梁氏大宗祠和九座先祖陵墓。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注:记事增至清光绪年间。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湖南长沙梁氏族谱九卷,首一卷,(清)梁昌复等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梁氏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湖南长沙梁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清)梁运熙、梁运丁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湖南浏阳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学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记事至清咸丰年间。
湖南浏阳浏东梁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学府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三卷、第九~十一卷。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梁佑庶、梁启(崔凹)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注:封签作《乌石梁氏五修族谱》,谱首修于明万历十八年。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梁佑陧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六~十四卷。书签题为乌石梁氏五修族谱。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六卷、第九~十卷。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七~十卷。
湖南湘潭梁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二卷。记事至清光绪年间。
郡望
安定郡:西汉元鼎三年设置,相当于今天的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地。东汉移至临泾(今甘肃省镇原东南),东晋又移治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北一带)。这支梁氏,其开基始祖是春秋时晋国大夫梁益耳。
扶风郡:汉武帝时的太初元年,设置右扶风,是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名置郡,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麟游、乾县以西,秦岭以北一带地区。这支梁氏,出自汉时安定梁氏的分支。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设置,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通渭、静宁、泰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这支梁氏,出自氏族梁氏。
河南郡:汉高帝改秦三川郡而设置,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贾鲁和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市。这支梁氏,多出自于匈奴族梁氏。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年时(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朝宋时改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相当于如今江苏省雎宁县西北一带地区)。
西河郡:汉代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相当于如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
堂号
仪国堂:宋时右丞相梁克家,风度修整,原则性强,虽近亲、权、幸(权是大官,幸是宠官),也按原则办事,好人赖以保全,被封为仪国公。
安定堂:梁姓得姓于夏阳梁国(今陕西韩城),其中重要一脉迁徙到甘肃泾川后,逐渐形成梁姓历史上最大的郡望,即“安定乌氏梁氏”,堂号“安定堂”。
梅镜堂:台湾省的梁姓,不论是河洛,还是客家,绝大多数都属于“梅镜堂”,是宋朝名相梁克家的后裔。
此外,梁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保善堂”、“怡庆堂”、“集贤堂”、“凤阁堂“、”养志堂“等。 江西铜湖锦溪梁氏族谱字辈:彦公肇世业嗣绪大显扬贻燕鸿图远传家厚德彰人文济凤美仕学启龙光祖烈冠裳茂孙谋钟鼎芳三元应捷发五桂永腾香宠命逢天锡云礽冀昌
天津市静海县梁氏字辈:朝学天元春秀继续正大光明
河南开封刘店东梁寨村梁氏字辈:纯清(金)永(树)兆(振)殿(春),道方成应远,本中玉之昌
锡福洪家泽,明心广性源文光和有教钦景焕来贤
河南元岗梁氏字辈:永振洪万应殿作克中连建广耀生瑞明玉长承魁
河南坞西梁氏字辈:敬景节科魁国民其之直士永文浦荣作吉龙元恒
河南陕县梁氏字辈:公魁兴学希升祥乃顺安
河南伊川梁氏字辈:尚思一三喜,万帮修中正
河南新乡梁氏字辈:怀名孟志宝孔学圣贤泽成龙继先德世传宗家兴旺延万通苏锡常联海杭来忠臣永盛长
河南卫辉梁氏字辈:清林照埙镜汉桂熙增铭法松然在鉴满柏耀坤铜
河南洛宁梁氏字辈:幸有篁林万年青品兼南山苍劲松虚心向上翠挺秀一枝三叶抚育情
河南光山梁氏字辈:树德培家本维思世绍之光昭其可大建学庆贤熙
河南南阳社旗田庄大梁庄一支字辈:孟方先引飬崇道建儒勋师之功可立自为步朝臣尚绍魁光职象嗣景益新膂毓万元秀永定启昌明
河南南阳梁氏一支字辈:学文大成业传万
河南新安县五头梁村系东鲁一支字辈:应国人克永万守文作大金玉山堂至秉泰和丰士仁义传世道忠孝振家风宪信昭光明学礼书耀宗
四川岳池梁氏字辈:昌道汉贤定梁盛肇秉邦嘉庆伯世运宏文克自开恩任恒绍景应受鼎钟龄
四川毗泸梁氏字辈:太炎宗德福仕志忠能友文才立大昌元珠安定郡学道光明廷万全隆盛举庆益喜青新
四川泸州梁氏字辈:应承永怀思祈天绍启文明仕克贤宗茂洪昌世泽远鸿图玉后复光先
四川内江梁氏字辈:国正天新顺家和万世兴文化有光辉
四川绵阳梁氏字辈:仁义安邦志道同德
四川仪陇梁氏字辈:光兴才华安邦
四川南部梁氏字辈:先民志文应天开正
四川成都梁氏字辈:先荣华富贵永
四川峨眉梁氏字辈:方明登月贵茂绍德
四川梁氏一支字辈:国公启毕成明仕正朝廷
山东嘉祥梁氏字辈:膺有德金玉君子付太平
山东阳谷梁氏字辈:利道成家永
山东郓城梁氏字辈:于乃衍尔邦作福照其光
山东历城、登州、莱阳梁氏字辈:士节一永万玉世明学敬吉维振凤(春)延桂友
山东昌乐梁氏字辈:学礼俊国全
山东滕州梁氏字辈:学景西大庆(东沙河镇蔡村或北辛梁场村)或宜广金生玉振(东沙河镇王母店村或龙泉郭庄)
山东茌平梁氏字辈:全家增福禄和泽敬献仪
山东高唐梁氏字辈:登万永春升俊秀
山东东平梁氏字辈:毓兴传绪久兆吉延开长作法诚树本广建庆贵祥鸿运少英志名源由正芳
山东商河梁氏字辈:志长永兴现建
广东大埔梁氏字辈:日启文星佐昭佑穆桂馥兰馨世裕裔孙奋发求知科学兴业强国富民繁荣昌盛实现理想
广东信宜梁氏字辈:世宗福仲王庸超章为人以德(昌大文学)承其祖业
广东英德梁氏字辈:世代相传克昌厥后兆协振家声丕谟绍显明祖贻恒赐庆先荫克延荣积善昭蕃衍传经启彦英修和敦序乐作述达才宏天献嘉祥萃人安福复成奋兴贤济美挺秀士扬名守业斯攸耀嗣徽正可赓典章时式著垂裕益咸亨
广东英德梁氏字辈:良桥华美景超显万世兴定泰传天久长发真有余
广东连州梁氏字辈:文伯国朝积守时之梁祖兴万世昌显扬发达家声远富贵荣华贤受长历代光宗成大业子孙后裔科登祥
湖南湘潭粱氏字辈:开怀振祖德佑启大荣昌忠孝承先志家声继世长
湖南长沙梁氏字辈:应世明仕立经国大文章克孝敦伦理培元锡吉祥光先声远显裕尔福延长
湖南新化梁氏字辈:忠伏福益淳千仁延仲富思万文天守正(希)大士光名耀开基耒赵宋承先积长熙和绵厚泽佑续北祯祥端本休佳训勋铭焕典章俊贤培植远继序允传芳
湖南沅江梁氏字辈:朝孟楚思文寿星拱瑞云英才贤达士工代永兴隆礼义传家远诗书祫后长端本宜善则立学绍前光
湖南湘西梁氏字辈: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湖南耒阳梁氏字辈:七正九千万应泰廷景庆朝五六集均政明必文存零道大守任时国成盛缔人宗俊彦毓钟瑞承先积善长熙和绵厚泽佑启兆嘉祥端本修家训铭勋焕典章英贤培植广循序远传芳新增元亨利再昭日月光诗书润后世祖德肇兴邦
湖南涟源梁氏字辈:元朝崇顶治伯益经伦巨仁心积厚长太炎宗德福仕志忠能友文才立大昌登朝崇鼎治学裕经纶钜承先积善长熙和绵厚泽佑启兆嘉祥
江苏徐州梁氏字辈:奉立开端正大广先夫座邦家士喜忠贤
江苏宿迁梁氏字辈:汉文保堂正建荣昌贤公启化
湖北襄阳梁氏字辈:易有文是振纪世德尚永先理长诚
湖北天门梁氏字辈:德业应祖培,诗礼传世亨
湖北宜都梁氏字辈:世为文成立德本胜启先著设辉精远书生广继传
广西三江口梁氏字辈:喜馀进梁文仲尚云英廷万饬中光体春兆世常兴君臣多德泽邦国定昭明景福生民庆时和日月新(明)
广西梧州梁氏字辈:宏志海华安
广西玉林石南庞村梁氏字辈:为朝廷培多士学田广积科名济美显升庸,际景运庆清时仁里泽居忠厚开基徵盛
广西河池安定堂梁氏字辈:英士嘉国启有玉(栋),昭庆(增)人文钟俊秀
安徽肥东梁氏字辈:民学忠正建立端方绍来先业长发其祥
安徽桐城梁氏字辈:诗礼传家宝猷为献上资发祥缘作善敦本以洪基
都匀莽山梁氏字辈:治德安邦永世朝庭文兴发国正大光明
河北乐亭梁氏字辈:万世福国起立可文永庆志
江西瑞昌梁氏字辈:蒨之人竤大膺泰器性善良子孝季元必彦福金玉文梁吉有大用正国源枝焕彩光先德
辽宁营口梁氏字辈:玉世明学敬吉维振凤延桂友
辽宁本溪(原山东文登)梁氏字辈:广文诚士学诗书济世深忠厚传家远万福希国恩
重庆巫山梁氏字辈:鸿正家邦祖德永昌先绪预胜刚基能绱忠孝远眸少起林方胜兴发达,万代侧长
(根据各地家谱整理) 梁氏所用的“梁”字,其最早的含义是与水工建筑的营造紧紧连接在一起的。“梁”是流水小桥,也是捕鱼的坝堰,梁氏先祖居住的陕西韩城又有不少形似桥梁的“梁山”,七沟八梁,无梁不成山。
梁姓是大山槫木纪历图腾,由水、刃、木(槫木)组成,以刀(辛)刻木为纪历方法。此山名“梁山”,在泰山,古代封禅之地。又有“梁州”,是梁人聚居之地。“梁山”山下有水,山四周环水,山中央主峰为天齐,上立槫木,又名重章,东,又名(爪冖攵上下东田),左手持弓、干,即浑仪和矩尺;右手持刀具契刻日升降度位,故为“(刃)木”。嬴姓别支,始祖伯益,因居梁得氏。 四言联
三清居士;七序名言。
——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浙江钱塘人梁诗正,字养仲,号芗林,雍正年间进士,乾隆年间历官礼部、吏部侍郎,户部、工部尚书,官至东阁大学士(宰相)、翰林院掌院学士。下联典指东汉安定乌氏人梁竦,字叔敬,少年时好读书,钻研《孟氏易》。因受兄梁松案的牵连,被流放九真,经沅、湘时,感悼伍子胥、屈原,作《悼骚赋》,后闭门自养,作《七序》。
眉齐鸿案;庐结石门。
——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文学家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家贫而博学,与妻子孟光隐居灞陵山中,以耕、织为生。章帝时经过洛阳,见宫室华丽,作《五噫歌》以讽刺,为朝中忌恨,于是改名换姓,逃往齐鲁。后来到吴,为人做佣工舂米,每天回家吃饭,孟光都举案齐眉,表示敬爱。下联典指明代新喻人梁寅,字孟敬,家贫,靠自学博通百家。太祖时,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成书后,要授官职时,他以年老有病为由推辞回乡,在石门山中结庐,学者称梁五经、石门先生。著有《礼书演易》《周礼考注》《春秋考义》《周易参义》《诗演义》《石门集》等。
眉齐鸿案;老踞龙头。
——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梁鸿,家贫,娶丑陋女孟光为妻,每归,妻为具食,举案齐眉。下联典指宋·梁颢,世传八十二岁中状元,谢恩诗曰:“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
安定世泽;魁首家声。
——梁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宋·梁颢,八十二岁始中状元,金殿对策,独占鳌头,为多士之魁首。
石门教授;吴市高风。
——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梁代历史名人梁孟敏事典。下联典指东汉隐士梁鸿。
京口桴鼓;金谷坠楼。
——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梁红玉,偕夫韩世忠击金兀术,红玉亲执桴鼓助战。下联典指晋·石崇被孙秀杀,其侍妾梁绿珠坠楼自尽。
灞陵亮节;安定名宗。
——此联为广东省鹤山县官洲梁公祠联。
六言通用联
政惟求平便民;事皆可与人言。
——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梁章钜自题联。
七言通用联
满江还响红玉鼓;新派常吟卓如诗。
——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宋名人梁红玉,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下联典指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钦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有《钦冰室合集》。
少白宏篇红线女;卓如杰作墨经书。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戏曲作家梁辰鱼,字伯龙,昆山人。雅擅词曲。作有昆曲《红线女》等。下联典指梁启超曾撰有《墨经校译》等著作。
闲为水竹云山主;近得风花雪月权。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梁同书(1723-1815)撰题联。梁同书,字元颖,号山舟,浙江省钱塘(今杭州市)人。乾隆举人,赐殿试,授庶吉士,任翰林院侍讲职。工书法,与翁方纲、王文治、刘墉合称“清四家”。著有《频罗庵遗订》。
南中喜得秦淮海;天下愿识韩荆州。
——程春海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程春海赠梁茞邻联。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桴鼓助夫,争传红玉坠楼殉主,不愧绿珠。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梁红玉,下联典指晋代梁绿珠。
凤质龙文,光华相映;景风淑气,仁寿同登。
——张岳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张岳赠梁章钜联。
守古老家风,惟孝惟友;教后来恒业,曰读曰耕。
——梁山舟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乾隆进士梁山舟撰书联。
建阙修宫,周翰献五凤楼赋;为官作宰,清慎勤三字符方。
——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翰林学士梁周翰的事典。梁周翰,字元褒,管城人。以辞学为流辈所许,有文集及《续因话录》。下联典指明代良吏梁孟敏的事典。
道范仰尼山千乘侯封光史册,勋名昭宋代两传宰辅重人寰。
——湛若水联(湛若水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上联讲的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的梁鳣,下联讲的是梁氏有两位先贤在宋代当宰相。
(说明:根据各地家谱整理) 梁氏墓群
梁氏墓群位于东平县州城镇北125公里的梁林村西,面积约100亩。该墓群建于宋初,是北宋时父子状元梁灏、梁固及家族墓葬群。题有“父子状元千古芳名垂宇宙,祖孙丞相万代秀气夺山川”的门联。该墓群建筑宏伟,林堂内外古柏参天,四周有高4米围墙围护。有坟莹3700座、石碑3000余座,御葬坟7座。林堂门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各1对。现存宋中书侍郎梁子美神道碑1幢,梁固碑1方。1977年定为广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氏宗祠
梁氏宗祠,位于广东省天河区车陂村沙美启明大街58号,建于明朝中期,距今580多年,是后人纪念由南雄迁到番禺龙溪(今车陂)落户的始祖梁雪松兴建的。第一次在清乾隆年间重建。第二次在光绪年间重修。1958年曾为公社造纸厂。60年代后为生产队办公地方。第三次重修于2001年。为三进宫廷式结构,两廊三厅两天井,有侧廊、后面还有花园,布局严谨,内部花纹雕饰巧夺天工,十分精美。
海南梁氏合族宗祠
海南梁氏合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有200多年的历史。2012年3月该宗祠被列为海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梁姓来源主要有五:
一、是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
据《元和姓纂》所载,嬴姓伯益传至第十六世孙非子,因善于畜牧而出名,周孝王很高兴,就封他在秦谷为附庸国,让他恢复赢姓,称为秦赢。其曾孙秦仲为周宣王大夫,征讨西戎时不幸被杀。秦仲的五个儿子征得周宣王的同意,率兵七干,再战西戎。终于获胜,恢复了被侵占的疆土。周宣王大喜,便给秦仲的五个儿子一一加官封地,封二儿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县南),立国为吕,称梁康伯。春秋时,梁康伯的后人梁伯喜欢大兴土木,老百姓承受不了繁重的劳役和赋税,纷纷逃亡国外。秦穆公便以拯救梁国人民的名义,于公元前641年攻灭梁国,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梁氏,史称梁姓正宗。是为陕西梁氏。
《沈隐侯集·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云:“梁氏出自少昊,至伯翳佐禹治水,赐姓赢氏。周孝王时,封其十六世孙非子于秦。其曾孙秦仲为宣王侯伯,平王东迁,封秦仲少子于梁,是为梁伯。汉景帝世,梁林为太原太守,徙居北地乌氏,遂为郡人焉。”由此可知,少昊氏——伯翳——非子——秦仲——梁伯,血脉相承,在春秋时期形成梁姓。据《山海经》等神话传说记载,少昊氏是传说中东夷部落的首领,名挚(一作质),号金天氏。他的母亲名叫皇娥,父亲是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有一次,太白之精光临人间,降落在西海之滨,在水的一方遇上了花容月貌的皇娥。两人一见钟情,彼此相爱,于是就玩起了美妙的游戏,奏起了动听的音乐。他们尽情地游玩,放纵地嬉戏,一直玩到日落西山,晚霞烂漫,方才感到又饥又饿。他们二人便来到森林中采摘桑葚,解渴充饥。没想到这西海之滨的孤桑之葚,叶红葚紫,万岁一实,吃完之后可以长生不老。二人吃饱之后,以桂树为表,结薰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以此作为爱慕之情的永恒纪念。然后,二人泛舟海上,“抚桐峰梓瑟,唱清越之歌”,度过了一段风流而浪漫的岁月。不久,皇娥有了身孕,生下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他便是少昊氏。
少昊氏能听百鸟之语,辨百兽之音,因而能与各种禽兽自由对话,驯服牲畜,成为部落德高望众的首领。在少昊氏做首领的部落之中,人们以小鸟作为自己的图腾,以鸟命名自己的官员,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
少昊氏有八个儿子,天下之人谓之“八凯”。“八凯”的后嗣又有皋陶,皋陶的儿子是伯翳。伯翳“能议百姓,以佐舜禹抚驯鸟兽,舜赐姓赢”。伯翳的后代有仲衍,长得是鸟身人头,担任夏帝的“大戊御”。仲衍生费仲,费仲生恶来、季胜。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杀死了恶来。另一个儿子季胜接续赢姓的香火,生下造父,造父在周穆王身边做官。周穆王游览西海之际,徐偃在国内犯上作乱,造父率领周穆王的军队,一日千里,讨伐徐偃,最终平息叛乱。为表彰造父的战功,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因以为氏。不久,赵城失守,他又逃到赵夙,担任了晋卿大夫。这一支赢姓,以国为氏,改姓赵氏,就是赵武灵王那一族系。
恶来虽死,却有后代非子活在人世。他继承了祖先善长驯服牲畜的一技之长,被周孝王封为侯伯。当时,强大的西周政权已经是到了强弩之末,国力江河日下,少数民族乘机入侵周朝边界,掠夺周朝的财富和人口。特别是好战而强悍的西戎,更是掠夺成性,变本加厉,烧杀不止,成为西周朝的心腹大患。
国难当头,秦仲作为侯伯非子的曾孙,又被周宣王封为侯伯,并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只可惜秦仲“出征未捷身先死”,刚一与西戎交战,就命丧黄泉。
好在秦仲身后还有五个能征善战的儿子,为了给父亲报仇雪恨,他们主动向周王室请战,要求率兵西征,剿天西戎,收复失地,解除国家的心腹大患。周宣王很快就批准了秦仲五个儿子的请求,拨给他们7000匹良种战马,反击西戎。
秦仲五子果然没有辜负周宣王的一片苦心,奋勇杀敌,大败西戎,威名远扬。西周王朝为表彰五兄弟的赫赫战功,封秦仲的长子为西陲大夫,封二儿子秦康为梁伯,封邑在夏阳梁山(今陕西省韩城市附近),定为梁国。梁伯好大喜功,经常在封邑内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搞得百姓怨声载道,痛苦不堪。公元前641年,秦穆公率大军进攻梁国,梁国土崩瓦解。梁伯的子孙为怀念故土先祖,就以梁为姓,形成梁氏。宋人郑樵《通志》也认为:“梁氏,赢姓,伯爵伯益之后秦仲,有功于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梁山,今为同州县,犹有新里城。新里,梁伯所城者。《乐史》云:新里在澄城,僖十九年,秦取之,子孙以国为氏。”这部分梁氏,在后来移居河东的不少。
二、是出自姬姓
据《路史》等所载,东周时,平王有儿子唐被封在南梁,治汝(今河南汝州市西南),后被楚所并,其子孙以国为氏姓梁。安定梁氏出此。是为河南梁氏。
《潜夫论·志氏姓第三十五》云:“昔者,圣王观象于乾坤,考度于神明,探名历之去就,省群后之德业,而赐姓命氏。”这说明,姓氏是君王依据自然天象,而对王公子弟赋予的特殊称号,以此来表彰他们的功德。《国语·晋语》记载:“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简、僖、姑、儇、依是也。”姬姓原本是黄帝的姓氏,只有黄帝的嫡传之子有资格继承这个姓氏。所以,黄帝正妻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玄嚣、昌意,就成为姬姓的合法继承人。玄嚣,又名青阳,居于江水一带。昌意居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生高阳氏。高阳氏就是颛顼,他生于若水,居于帝近(今河南濮阳东南),担任过北正之官,主要管理民事。高阳氏之后在商朝末年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将姬姓子孙分封到神州各地。周平王的儿子姬唐封于南梁(今甘肃陇西一带),其后代就以梁为姓。所以,邵思《姓解》、《广韵·路国记》都认为:梁姓直接由姬姓演变而来,是黄帝的正宗传人河东之梁氏——土生土长的又一支梁姓。
三是以邑命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有梁益耳、梁弘、梁由靡,因晋有解梁城,高梁、曲梁等地,故以邑为姓。是为山西梁氏。
河东梁氏也是由地名得姓。“晋有解梁城,高梁、曲梁之地,此则以邑命氏者也。”(郑樵《通志》)故夏阳梁氏产生之前的梁姓人物,有一部分是河东梁姓。西周的梁鸯,春秋之时的梁弘、梁由靡、梁五、梁婴父等等,皆为河东梁氏,这一点从多种典籍上的记载可以证明。
梁鸯是周宣王牧正的役人,能够驯服各种禽兽,因而被周宣王招至园庭之内,饲养虎狼之类动物,无不驯顺。周宣王向梁鸯请教驯兽的技巧,梁鸯说:“我不违背动物的要求使动物发怒,也不迎合动物的需求使它们欢乐,我的内心没有顺逆,则就被禽兽视为同类,所以能彼此沟通。”言外之意是向周宣王传达治国的方略。梁鸯在世时,夏阳梁姓还没有形成,这个生活在秦晋交界地带上的梁氏人物,泰半可能是晋人,也有一部分来自黄河对面的夏阳。
这些来自晋国的梁姓人物,不是出谋划策的士大夫,就是率兵打仗的赳赳武夫,文武双全,在春秋战国之际,颇有威名。晋国有两位梁弘,一个是曲沃武公的战车军官,曾在汾水之滨大败晋哀侯,并俘获晋哀侯与栾共叔,此事发生在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春。另一个梁弘是襄公的大夫。据《左传》记载: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秦国的军队讨伐郑国,没有成功,于是便顺手牵羊,灭掉了滑而班师回朝。此举激怒晋国的军队,他们兴师动众,讨伐秦军,在觳(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大败秦军,俘获了秦国丞相百里奚的儿子百里孟明,给秦军以沉重的打击。
梁由靡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献公在位时,跟随里克讨伐狄人,驾御战车,败狄于采桑(今山西宁县境)。梁由靡认为狄人没有廉耻,放纵他们必然遗患无穷,不如乘胜追击,彻底打败他们。里克却认为不可,遂止。后来狄人果然又来侵晋。
由于河东梁姓人氏能征善战,人相出将,闻名遐迩,后来被朝廷迁往甘肃和宁夏一带,形成最著名的安定乌氏梁姓。
四、源自魏国、魏文侯少子毕的后裔
是据《通志·氏族咯》所载,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国分晋后,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在今河南开封市),从此魏国亦被称为梁国,后亦有梁氏。是为河南开封梁氏。
“魏”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姬姓,位于现在的山西省芮城县。晋献公攻灭魏之后,把它改成毕万的封地。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三家分晋,列为诸侯,定都安邑(今山西运城一带),国号“魏”。为躲避秦国的威胁,魏迁都大梁,又称梁。大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到了魏文侯少子毕统治的时候,魏国为秦所灭,毕之后代以国为姓,形成开封梁姓。
五、少数民族改姓梁氏
鲜卑族
《魏书·官氏志》也说,北魏时的鲜卑人中有一支姓拔列,在孝文帝改姓时被称为梁。由此可知,当今梁姓人中还有一些是当年鲜卑族拔列氏的后裔。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长城内外,活跃着不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无疑要算匈奴、鲜卑、羯、氐、羌。由于匈奴族在两汉时期,多次与刘姓皇族通婚,他们的后代便放弃胡姓,改为汉族刘姓。像十六国时期的刘渊、刘聪、刘曜等人,他们就是改姓汉姓的匈奴人。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大力推行汉化改革,一大批鲜卑贵族开始说汉话、穿汉服、姓汉姓。身份较高的鲜卑人分别被赐为元氏、长孙氏、穆氏、陆氏、贺氏、刘氏、楼氏、嵇氏、尉氏等十大贵姓。地处代北的拔列兰氏,在这次汉化活动中被改为梁姓。所以,王圻《续文献通考》认为“梁氏有二,伯益之后,封于梁,以国为氏。又有拔列兰氏改为梁氏,魏姓也。”在这一时期,也有一部分胡人改姓梁氏,像梁国儿等人就是如此。清朝时期,世代居住在铁岭一带的满族良佳氏又改姓梁氏,给梁姓氏族增添了不少新鲜血液。
蒙古族
在河南省汝阳县的陶台堡,那里生活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梁姓氏族,他们就是由蒙古族皇亲国戚的后裔演变成的大家族。这个家族的先祖为也先帖木儿,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五个儿子,他的儿子和克齐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世袭父亲的封号,出任云南王,后来又改封营王,他的女儿嫁给了蒙古沈王。
汝阳梁姓的第一世始祖为梁彪,第二世为梁志、梁忠,第三世为梁暹,第四世为梁玉,第五世为梁成。梁成曾经在浙江做过钱塘县尉,明朝授予他钱塘尉管军百户。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梁铭,二儿子梁镛,三儿子梁鉴。
梁铭,《明外史》有传,官至征西将军,封保定伯爵。据《名山藏勋封记》记载:“梁铭,汝阳人,嗣父燕山护卫百户,从靖难守战,积功为都督府佥事。”洪熙元年(1425年),他担任参将,出镇宁夏,不久去世。是否担任过征西将军,正史不载。
梁铭的儿子梁瑶,继承了父亲的封爵,在交趾当兵。正统十四年(1449年),他担任副总兵,镇压邓茂七发动的农民起义,因军功受到嘉奖。没想到邓茂七手下的残余势力,宁死不屈,再次发动起义,使梁瑶受到降职处分。景泰二年(1451年),梁(王缶)
担任“平蛮将军”,到湖南、贵州镇压韦同烈的民乱,经过三年苦战,平息了民乱,他因此进封流侯,加禄五百石世伯。天顺元年(1457年),梁(王缶)晋升为总兵,镇守陕西,又在凉州平叛中荣立战功。七年之后,他被朝廷召回,封世侯,去世后赠蠡国公。梁瑶多次掌管兵权,从不滥杀无辜。他的儿子都在军中当兵,南征北战,多次立功,被朝廷授予要职,均辞而不受,深受时人褒扬。
梁成的二儿子梁镛,后来从汝阳移居到四川保宁府阆中县,在这里形成阆中梁氏,梁成也随儿子移居到四川,梁成的老伴,则随儿子梁鉴去了江宁。
梁鉴是在明朝初年由汝阳迁往南京的,当时居住在江宁府葛仙乡。由于子孙繁衍较快,人丁兴旺,梁氏家族分别居住在邵上村、向上村、涤口村、湖墅村等四村,其中湖墅村的人数最多、势力最大。
湖墅部位于会城南八九十里许,出聚宝门,有小河可达,循岸需行走一日。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特别适宜水稻和桑树的种植。人口大多以农业为主,读书做官的不太多。有梁志仁者,见于典籍。据《明外史》记载:“梁志仁,南京人,保定侯铭之裔也。万历末,举于乡。崇祯六年,授衡阳知县,调罗田邑。豪江犹龙与贼通,志仁捕下狱。犹龙知必死,潜导罗汝才别校攻城。志仁偕典史单思仁、教谕吴凤来、训导卢大受,督士民守御。已而城陷,志仁持长矛巷战,杀六贼,力屈被系,使跪不屈,贼怒,碎其肢体而焚之。妻唐被逼,亦大骂遇害。思仁等亦不屈死。”由此可知,《明外史·梁志仁传》误把梁鉴之后,误当做梁铭之后,但这也恰好,证明他们肯定是梁成的后代,世居河南汝阳。梁铭的后代后来移居到河北保定,后代有梁傅、梁任、梁永福、梁继藩、梁世勋、梁天秩。
到了梁氏第二十世,梁宝善的一支迁居到广西桂林,在由桂林去湖南的途中,梁家的老人途中患疾,卒于舟中。正当梁家人左右为难的时候,听说当地有位姓梁的人,就去拜访。一打听,才知道是保定府遵化郡的同族兄弟,姓名梁竹君。梁竹君慷慨解囊,出钱出地,帮助他们安葬老人,其丧礼如同家人。
咸丰初年,洪秀全、杨秀清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军两次进攻桂林,给梁氏家族造成很大恐慌,大家都想去逃难,其曾祖不肯搬迁。正好梁朝议的儿女亲家黄金门在湖南永川县任职,于是去投靠了黄金门,黄金门退职之后,与梁氏人家回到长沙,不久便投靠了梁竹君,在湘潭定居下来。
此支梁氏,前后出过进士1人,举人9人,贡监21人。三品官1人,四品官1人,五品以上官17人,八品以下官15人。有90岁以上的老寿星2人,八十岁以上的老寿星8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20人,60岁以上的老人31人。
宕昌羌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祖先是三苗之后,西周之初,他们的先祖曾经随周武王讨伐商纣。汉朝时,羌族有先零羌、烧当羌等,世代居住在汉朝边地,不断骚扰内地,成为边患。他们主要分布在金城、会宁、安乡、西平等地,逐水草而居。《风俗通》说:“羌者,其先本戎贱,主牧羊,故羌字从羊。”他们的风俗习惯是:“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妻后母,纳嫠嫂,如北狄之俗,故国无鳏寡,种类繁织。” 《广志》上说:“羌与北狄同,其人鲁钝,饶妻妾,多子女,一人生子数十,或至数百。”这种特殊的生育观念,对于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羌族,无疑是繁育后代、延续种族的法宝。
羌族梁姓的始祖,是南北朝时期的梁勒,《北史》上记载为“梁(勒心)”。据《周书·异域传》记载:“有梁勒者,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焉。其界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带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部众两万余落,勒孙弥忽始通使于后魏。”仇池位于甘肃成县西北的洛谷镇,是羌族梁姓的重要居住地。由历史记载可知,他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始于梁勒的孙子梁弥忽,先后保持了九代人。后来,梁企定与渭州人郑五丑发动叛乱,与中原政权进行对抗。朝廷于是派遣大将军豆卢宁和王勇等人前去镇压,平定了宕昌羌的骚乱。保定元年(561年)梁弥定派遣使者贡献方物,要求讲和。不久,他又送来了生禽猛兽,讨好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梁弥定再次发动叛乱,入侵洮州。洮州总管李贤把他们驱逐出境。一年之后,梁弥定又联合吐谷浑入侵石门,李贤再次给予迎头痛击,将宕昌羌驱逐出境。梁弥定的屡次侵扰,激怒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周武帝当即派遣大将军田弘率大军追击宕昌羌,将他们大部歼灭,把他们的故地改为宕州。这支梁姓除少部分作鸟兽散,逃向荒漠之外,定居下来的逐渐被汉化
在其他羌族部落中,也有不少梁姓人物。据《万姓统谱》记载:“梁览,字景(睿攵),魏金城人,世为西羌部落。”他的曾祖梁穆就是一个羌族部落首领,由于他把抱罕城奉献给北魏,因此被北魏封为临洮公。他的祖父梁(显页)官至尚书,封南安公。他的父亲梁钊,任河州、华州的刺史,封新阳伯。梁览本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官至太傅,封安德郡公。
居住在甘肃天水一带的氐族人梁谠、梁熙兄弟。他们虽然是少数民族,却在民族融合中接受了汉人的先进文化,并成为博学多才、妙笔生花的天下,名士。时人谚语说:“关东堂堂,二申两房,未若二梁,琼文绮章。”
据《前秦录》记载:无愧为氏族的骄傲“梁谠,字伯言,略阳(今甘肃天水)氐人也,博学有隽才。仕建,为著作郎,稍迁至中书令。”苻坚即位之后,梁谠出任安远将军、幽州刺史,镇蓟城。没有多久,他又进位侍中。
梁谠的弟弟梁熙,也以文藻清丽建重于时,但名气和官职却比兄长逊色许多。
氐族
氐族是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三代之际就建立了国家制度。秦汉以来,世代居住在岐陇一带,与梁氏的发源地很近,故氐族中的梁姓为数不少。
略阳氐人梁平老,他才识明敏,令行禁止,有王佐之才。苻坚非常欣赏他,倾身呵护,无微不至,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苻生当皇帝时,荒*奢侈,对酒当歌,喝醉了经常借酒发疯,胡乱杀人,搞得满朝文武大臣人人自危。梁平老当时担任御史中丞,很有正义感。他先去找苻坚商议,决定处死苻生,为国除害。梁平老说:“大臣们在朝一日,如度十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怀异志。燕晋二方,伺隙而动,恐怕祸乱发生的时候,国家俱亡,这是你殿下的事情,应该及早下手。”苻坚认为梁平老说的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行动方案,寻找机会处死了苻生。苻坚即位,梁平老升任尚书左仆射,并作为全权大使,都督北蕃诸军的军事行动,后又升任镇北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朔方侯。建元八年(372年)十一月,梁平老积劳成疾,与世长辞,谥曰“桓”。梁平老在镇十余年,鲜卑、匈奴对他是又怕又爱,敬而远之。他的儿子梁成,担任过中垒将军、兖州刺史、荆州刺史,主管荆州、扬州各州军事事务。后来,他又领护南蛮校尉,配兵一万,镇守襄阳。不久又转任卫军将军,驻守洛涧。淮南战役失败后,梁成被东晋将士所杀。
后秦将领梁国儿,不知属于什么民族,史籍称“西胡人”,意即西域的少数民族。梁国儿身强力壮,擅长骑射,在姚苌的手下当镇北将军。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随姚苌南征北战,立下的大小战功不计其数,被封为平兴侯,进位侍中。梁国儿忠诚朴实,有少数民族不拘小节的习惯。他曾在平凉为自己建了一座陵墓。时常带领妻妾到墓中饮酒行乐,喝到尽兴之时,就站到灵床上放声高歌,当时的人或以此为笑料,当面讥讽梁国儿,而他却不当一回儿事。由于他性情开朗,不拘小节,一直活了八十多岁去世。
寻找阳江梁氏家族
本文2023-10-16 02:49:3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