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族谱,安徽
姓氏渊源:
中国人的姓,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7位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
一、姓氏源流
有三大支:
一支出自已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县)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
一支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据《姓氏急就篇注》、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即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其职责是“董督晋史”,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一支出自少数民族及其他,匈奴及南蛮均有董姓。另外,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
--------------------------------------------------------------------------------
二、繁衍播迁
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
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
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
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
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
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唐代的《元和姓纂》记载董氏有四个郡望:即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此外还有济阴(今山东曹县)。唐末,固始(今属河南)董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
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郡望堂号 董姓郡望主要有陇西郡、济阴郡等,其中以陇西郡最旺。
1、陇西郡,战国时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治所在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2、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堂号有:“陇西”、“直笔”、“良史”、“豢龙”、“正谊”、“三策”等。�
宗族特征
1、纵观董姓名人,可以看出董姓是一个多武夫将帅和画家的姓氏,忠臣良将辈出,在历史舞台上争相竞妍,各展风姿。
2、董姓字行辈份层次分明,特征显著,如董贻玖所修《董氏族谱》中载有湖南一支字行为:“名初怡世业,继序振家声,祖泽由来远,诗书裕后昆。”又董德庵所修《董氏宗谱》中载有河北一支为:“维士生亨,初伯叔仲,汝文继夭,圣国祯祥。
--------------------------------------------------------------------------------
三、历史名人
董 狐:春秋时晋国史官,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董安国:西汉内史,曾著农书十八篇。董忠: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时被封高昌侯。
董宣: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时以秉公执法,廉洁奉公著称于世,有“卧虎令”和“强项令”之称。
董 贤: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西汉大司马。他22岁时就被哀帝宠幸,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家族在当朝显赫一时。
董小宛: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董邦达:著名画家,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 源:五代南唐画家。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董卓:东汉末陇西临洮(今甘肃氓县)人,字仲颖。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后为王允、吕布所杀。
董昭:定陶(今属山东)人,东汉时曹操谋士。
董王己: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东汉屯田都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之夫。
董正:东汉时番禺(广州)人,以雅性高洁,累辟不仕为世人敬仰。
董昌:东汉浙江余姚人,官至蜀郡太守。
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三国时任曹魏大司农。
董厥: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东)人,蜀汉时任职尚书令,被称为“良士”。
董和:三国时南郡枝江(今属湖北枝江),蜀汉时与诸葛亮协力辅佐蜀后主,居官20余年,死时家无檐石之财;其子董允,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常谏诤后主过失
董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三国时神医,为人治病不取钱,治愈者使裁杏树,数年达万株。后人用“杏林”颂赞医者,即出于此。
董景道: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西晋经学大师。
董征:南北朝时顿丘(今河南清丰南)人,曾官至平东将军。
董僧慧:姑熟(今安徽当涂)人,南朝萧齐之义士。
董展:隋代汝南人,长于作画,与展子虔齐名,又雅号:“智囊”。
董纯:隋代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以功进位上开府、拜柱国、爵郡公。董庭兰:陇西(今属甘肃)人,唐代宰相、琴家,以善弹《胡茄》而扬名。
董源: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画家,擅画秋风远景,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溪岸》等。董枢:河北元氏(今河北石家庄附近)人,北宋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
董槐:今安徽定远人,南宋时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被封许国公。
董俊:藁城(今属河北)人,元朝大将。
董其昌: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书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潇湘白云图》、《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董邦达:浙江富阳人,清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海川:河北省文安县人,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传说其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创立了八卦掌。
董必武:黄安(湖北红安)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的***之一,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董振堂:河北新河人,宁都起义***之一,原在国民党任职,后起义投奔***,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等职。
安徽的董氏家谱有:
10334安徽泾县广川董氏宗谱五卷
(民国)董德庵编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八册
北图 历史所
注:卷端作《泾川城北董氏重修宗谱》。
10335安徽石台广阳查氏宗谱四卷
(清)董庭辉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活字本 四册
安徽图
10336安徽桐城董氏宗谱二十卷
(清)董治勋等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0337安徽太湖皖江大湖董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末一卷
(民国)董思臻等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47)正谊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10334安徽泾县广川董氏宗谱五卷
(民国)董德庵编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八册
北图 历史所
注:卷端作《泾川城北董氏重修宗谱》。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其发本邦安业克勤余香”。
安徽萧县董氏字辈:“正宜祥克永明道福开昌诗书鸿经济忠孝誉文章”。
安徽定远董氏字辈:“四开学永正长青”。
安徽太湖董弯董氏字辈:“师继以善长发其强”。
安徽利新张村镇董营村董氏字辈:“明宗珠文保兴化”。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长兆先训维德科明”。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生成有大本勤学必广前传家兴事业积德游人羡”。
安徽安庆董氏字辈:“必文为延嗣重柏有万春洪烈传广承显祖德光明学玉经邦泽曾高桓国材□□□□□景云自天开”。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万化景运宏昌履端启发德义信敬澄谊明道训守先圣良玉碧青军振民丰金龙升晨”。
安徽濉溪县四铺乡董氏字辈:“光明俊秀福寿恒昌传家宝善
安徽省董氏字辈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其发本邦安业克勤余香”。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 学 金 文 怀 玉 吉 明 长 久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支 学 先 人 大 长 照 万 世 贤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龙、光、吉、善、功、宜、后
安徽(从江西迁入)董氏一支字辈:常照万世
安徽萧县董氏字辈:“正宜祥克永明道福开昌诗书鸿经济忠孝誉文章”。
安徽泾县夏浒董氏字辈:传承祖光 思明大学。
安徽蚌埠怀远(四百年前 从山东般过来的)董氏字辈:四、 学、 金、 文、怀 、玉、吉、明、长、久。
安徽定远董氏字辈:“四开学永正长青”。
安徽太湖董弯董氏字辈:“师继以善长发其强”。
安徽太湖董氏字辈:师继以善 长发其强
安徽利新张村镇董营村董氏字辈:“明宗珠文保兴化”。
安徽利辛董氏字辈:凤、金、学、保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长兆先训维德科明”。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生成有大本勤学必广前传家兴事业积德游人羡”。
安徽铜陵董氏字辈: 光 明 学 大 成
安徽安庆董氏字辈:“必文为延嗣重柏有万春洪烈传广承显祖德光明学玉经邦泽曾高桓国材景云自天开”。
安徽安庆市董氏(从安庆市怀宁县茶岭镇范塘村祭庄迁来)辈分排序是:必文为延嗣,重柏有万春,洪烈传广承,显祖德光明,学玉经邦泽,曾高桓国材,……景云自天开。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万化景运宏昌履端启发德义信敬澄谊明道训守先圣良玉碧青军振民丰金龙升晨”。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东北大学士政宜祥克永道福来春。
安徽临泉(山东枣庄迁来)董氏字辈:“春、文、怀、克、志、修”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景、运、宏、昌、履、端、启、发、德、义、信、敬、澄、谊、明、道、训、守、先、圣、良、玉、碧、青、军、振、民、丰、金、龙、升、晨
安徽濉溪县四铺乡董氏字辈:“光明俊秀福寿恒昌传家宝善”。
安徽巢湖的董氏字辈:“紫大迎朝,国政恒新(以上是音),常照先训,维德科明,船家善道,允水能承”。
安徽巢湖董氏字辈:兆先训维德
安徽巢湖董氏字辈:“长兆先训维德科明”
安徽芜湖市芜湖县陶辛董氏字辈:良、仕、可
安徽泗县的大董村和林董村的辈分排序是一样的:尚 兆 广(夫) 存(维) 丙
安徽肥西县董岗董氏字辈:……志(智)学先仁(人)大,常昭万世贤,继承维远业……
安徽庐江董氏字辈:大、昌、照
安徽六安霍邱董氏字辈:学玉金邦策(册)
安徽六安市董氏字辈:玉,字,常,健,凤,国,恩,有,事(斯),年。
安徽亳州(清代的时候从山东或是山西搬过来的)董氏字辈:建 春 振 廷 月 昌 绍 纪(际)
安徽合肥董氏字辈:立、本、传、道、德。
安徽合肥董氏字辈:支 学 先 仁 大 长 柏(绍)万 世 贤
安徽肖县(从山东逃荒到安徽的,堂号是,江都堂)董氏字辈:希,相,玉,清
安徽涡阳董氏字辈:学 梁(甫)文 金 继(汉) 步 开 立
安徽阜阳界首董氏字辈:瑞、连、西、金、玉、满、堂、红。
安徽太和县肖口董氏字辈:镇董庄董氏字辈:荣、怀(金)、如(国)、玉、学、现、新。
安徽舒城董氏字辈:维尔崇中大,雨道必思先,学士吾成本,永荣康世宁。
安徽皖西南一带(祖籍是陇西郡)董氏字辈:原籍鄱阳老派:晋献初国正,相生有万千。居太湖老派:福寿仑陵大忠,孝可全传平秩。清初加定新派:国家光盛,启运安邦,思继以善,长发祺祥,承宗法祖,世代贤良,克守先绪,芳声永扬。七届重修加定新派:皓气冲霄汉,文章贯斗牛,仁义礼智信,道德广延流。
孔子家族谱,孔子家谱辈分排序
孔子家谱辈分排序 家谱一、孔子家谱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3],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第74代衍圣公孔繁嘉、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孔祥壮、孔祥娜(南宗) -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 -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2008年)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维益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佑仁 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子家谱辈分的排序是什么?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祖父 伯夏父 叔梁纥孔子子孔鲤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十四代孙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十五代孙孔房,褒成侯十六代孙孔均,褒成侯十七代孙孔志,褒成侯十八代孙孔损,褒亭侯十九代孙孔曜,奉圣亭侯二十代孙孔完、孔赞,褒成侯二十一代孙孔羡,宗圣侯二十二代孙孔震,奉圣亭侯二十三代孙孔嶷,奉圣亭侯二十四代孙孔抚,奉圣亭侯二十五代孙孔懿,奉圣亭侯二十六代孙孔鲜,奉圣亭侯二十七代孙孔乘,崇圣大夫二十八代孙孔灵珍,崇圣侯二十九代孙孔文泰,崇圣侯三十代孙孔渠,崇圣侯三十一代孙孔长孙,恭圣侯三十二代孙孔嗣悊,绍圣侯三十三代孙孔德伦,褒圣侯三十四代孙孔崇基,褒圣侯三十五代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三十六代孙孔萱,文宣公三十七代孙孔齐卿,文宣公三十八代孙孔惟晊,文宣公三十九代孙孔策,文宣公四十代孙孔振,文宣公四十一代孙孔昭俭,文宣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泗水主簿四十三代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四十四代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四十五代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历代衍圣公: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璠、孔玠(南宗)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摠、孔晋、孔拯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干(南宗)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第69代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烜(南宗)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第73代衍圣公孔庆镕、孔庆仪(南宗)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灏、孔繁豪(南宗)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中华民国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长女维鄂,子维益(卒)、维宁,长孙垂长。孔子家族的家谱历史孔孟后人自明朝初起开始使用由中央政府颁布的字取名,并区分家族内部辈份。
明建文二年,惠帝赐孔氏八字行辈:“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以供取名。由于56代及57代衍圣公孔希学及孔讷先后于明洪武时袭封,所以“希”“言”亦用他行辈,排在“公”前。明崇祯元年,原行辈已经不够用,经65代衍圣公孔胤植奏准续十字,取名行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而据《阙里志》载,此十字行辈亦连同十个表字辈:“起钟振体京,显法泽羽瑞”。而“弘”字避清高宗讳改为“宏”;“胤”字避清世宗讳改为“衍”,又有改为“荫”、“允”、“坛”,但较少见。清同治二年,75代衍圣公孔祥珂袭封时因原有行辈经已用尽,故奏准新立行辈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曾拟二十行辈,但未及上呈而逝世。民国九年十月由其遗孀陶夫人召集合族,议定先公所拟二十行辈,咨请北洋政府内政部核准公布。新拟行辈为:“建道敦安定,懋修肈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有文献将“懿”字改成“彝”,“长”字改成“常”,“绪”字改成“续”。另外,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赐孔、孟、颜、曾四裔十字行辈:“鼎新开国运,克复振家声”,但此不为四裔后代所承认。孔子后裔自56代起至于105代行辈如下:“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自此,用于孔子家族的辈份排定的字数共计50个。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曾对外介绍说,受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委托,1998年孔子的后人在香港注册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开始收集族人资料,进行《孔子世家谱》的第五次修订,协会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至今已收到世界各地120多万份孔子后裔的资料,证实孔子后裔繁衍到83代,辈分最小的是“念”字辈的一名十多岁的小女孩,在中国辽宁省。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孟、曾、闵、冉(伯牛)、冉(仲弓)、端木、仲、言、卜、颛孙、有、东野等孔子弟子或其他先贤之后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唯有颜氏,因与孔子有亲缘(孔子母亲颜征在),另用字派。孔子后代家谱怎么排孔子子孔鲤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十四代孙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十五代孙孔房,褒成侯十六代孙孔均,褒成侯十七代孙孔志,褒成侯十八代孙孔损,褒亭侯十九代孙孔曜,奉圣亭侯二十代孙孔完、孔赞,褒成侯二十一代孙孔羡,宗圣侯二十二代孙孔震,奉圣亭侯二十三代孙孔嶷,奉圣亭侯二十四代孙孔抚,奉圣亭侯二十五代孙孔懿,奉圣亭侯二十六代孙孔鲜,奉圣亭侯二十七代孙孔乘,崇圣大夫二十八代孙孔灵珍,崇圣侯二十九代孙孔文泰,崇圣侯三十代孙孔渠,崇圣侯三十一代孙孔长孙,恭圣侯三十二代孙孔嗣悊,绍圣侯三十三代孙孔德伦,褒圣侯三十四代孙孔崇基,褒圣侯三十五代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三十六代孙孔萱,文宣公三十七代孙孔齐卿,文宣公三十八代孙孔惟晊,文宣公三十九代孙孔策,文宣公四十代孙孔振,文宣公四十一代孙孔昭俭,文宣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泗水主簿四十三代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四十四代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四十五代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历代衍圣公: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璠、孔玠(南宗)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摠、孔晋、孔拯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干(南宗)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第69代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烜(南宗)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第73代衍圣公孔庆镕、孔庆仪(南宗)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灏、孔繁豪(南宗)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
孔子的家谱 孔子家谱
-卌七世祖黄帝轩辕氏 -卌六世祖少昊金天氏(玄嚣) -卌五世祖蟜极 -卌四世祖帝喾高辛氏 -卌三世祖契 -卌二世祖昭明 -卌一世祖相土 -四十世祖昌若 -卅九世祖曹圉 -卅八世祖冥 -卅七世祖振(王亥)王恒 -卅六世祖上甲微 -卅五世祖报乙 -卅四世祖报丙 -卅三世祖报丁 -卅二世祖主壬 -卅一世祖主癸 -三十世祖商王成汤(太乙) -廿九世祖太丁商王外丙商王仲壬 -廿八世祖商王太甲(太宗) -廿七世祖商王沃丁商王太庚 -廿六世祖商王小甲商王雍己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亶甲 -廿四世祖商王祖乙 -廿三世祖商王祖辛商王沃甲 -廿二世祖商王祖丁商王南庚 -廿一世祖商王阳甲商王盘庚商王小辛商王小乙 -廿一世祖商王武丁(高宗) -二十世祖商王祖庚商王祖甲 -十九世祖商王廪辛 -十八世祖商王康丁 -十七世祖商王武乙 -十六世祖商王文丁 -十五世祖商王帝乙 -十四世祖商王帝辛(纣)微子微仲衍 -十三世祖宋公稽 -十二世祖宋丁公申 -十一世祖宋闵公共 -十世祖弗父何 -九世祖宋父周 -八世祖世子胜 -七世祖正考父 -六世祖孔父嘉 -五世祖木金父 -高祖祁父 -曾祖防叔 -祖父伯夏 -父叔梁纥 -孔子 -子孔鲤 孔子雕塑 -孙孔伋 -曾孙孔白 -玄孙孔求 -六代孙孔箕 -七代孙孔穿 -八代孙孔谦 -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孔忠 -十一代孙孔武 -十二代孙孔延年 -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孔福,被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孔完、孔赞,褒成侯,孔融,北海太守、汉太中大夫 -二十一代孙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 -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摠、孔搢、孔拯 -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紘 -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浈、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任、孔尚乾(南宗) -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孔庆鎔、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民国八年)卒于北京,遗腹子孔德成 -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2008)1949年应国民政府之请,迁往台北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维益(1939-1989)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1975-)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佑仁2006年元旦出生 -第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参考资料:
孔子家谱,现在已传到多少代?谢谢了,大神帮忙啊孔子新家谱将收录180万人2007-02-0110:15《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目前正在修订的《孔子世家谱》将最终至少收录180万孔氏族人。对于孔子后人修订《孔子世家谱》的行为,一些人表示不理解,认为修谱是封建糟粕,是落后的东西。对此,《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德墉说,续修孔子家谱更多是为保护文化遗存。新谱将在2009年完稿付印从古至今,《孔子世家谱》已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最近一次《孔子世家谱》修订数据截止到1937年,收录56万人。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介绍,受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委托,1998年孔子的后人在香港注册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开始收集族人资料,进行第五次修订,目前协会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至今已收到世界各地120多万份孔子后裔的资料,证实孔子后裔繁衍到83代,辈分最小的是“念”字辈的一名十多岁的小
网上哪里可以查询孔子世家族谱孔子的
家族字辈,一般都是有的具体情况可以去当地的孔氏宗祠去看一下,有详细的族谱一般传到多少都是很详细的辈分(12)孔子(76)
沈阳满族的姓氏分布和主要氏族
一、主要氏族
宣统二年(1910)春二月重编的《承德县志》记载,沈
阳满族主要氏族有:
1 皇族
旧居宗室觉罗,姓爱新觉罗氏,国初留守陪都分左右翼八旗。
新居宗室觉罗,由此系移居于省城东二里许宗室营,亦分隶于左右翼八旗。
2满州氏族
佟佳氏,辽东巨族也。国初有佟养性、佟养正居佟佳地,因以为氏。后迁抚顺以贸易赀雄一方。清大军克抚顺,佟养性输款太祖高皇帝。佟养正遂携族属归汉军正兰旗。后养正之孙佟国纲,于康熙二十七年疏言:“臣曾蒙太祖谕令,与佟佳氏之巴都哩蒙阿图诸大臣考订支派氏族谱,今请归满洲。”部议以佟佳氏官职甚多,应隶汉军。唯国纲本支,宜入满洲,遂为正白旗人。于是满汉分隶,族大支繁,于国朝八大姓中称最焉。留盛京驻防者至今传十一世。
乌喇瓜尔佳氏,居乌喇国,因以为姓。国初,胡尔哈器之妻与孝慈高皇后为姊妹,由是封为国威。胡尔哈器之孙锡特库,雍正三年袭六品官,传十五世,今居东营房。
马佳氏,世居嘉里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国初,赫东额率满洲五十户来归,隶满洲镶黄旗,累著战功,授一等男。其弟阿库噶哈亦以战功授男爵。及入关定鼎以战伤时作留奉休息。至十二世升寅,乾隆已酉拔贡,授七品小京官。嘉庆庚申历官至工部尚书兼正黄、镶兰满洲都统,经筵讲官,赏戴花翎,紫禁城骑马,诰授光禄大夫,晋赠达¨子太保。赐谥勤直。至今传十六世。
赫舍哩氏,世居都英额地方。国初;硕色来归,隶满洲正黄旗。通满,通满、汉,蒙古文,其子索尼亦通满、汉、蒙古文,由头等待卫历著战功,受世祖章皇帝顾命,为辅政大臣,授一等公,溢文忠。其祖墓在昭陵左掖。
喜塔拉氏,世居喜塔拉地方,因地为氏。图力吉都督与兴祖直皇后之父阿古都督,显祖宣皇后之父至达格都督,敕封国戚舅舅,即太祖高皇帝之舅也。国初,隶正白旗满洲,世为福陵章京品级。至今传十七世
富察氏,因地为氏。居长白山。国初,有瑚图来归,隶属正红旗满洲,至今传十四世。
叶赫纳拉氏,因地为氏。国初,杨吉砮之女,讳孟古姐姐即孝慈高皇后,敕封杨吉砮之子阿什达尔汉为国舅,其后翁阿岱之孙为国戚,世守昭陵,居城北三台子及旺官屯,其祖墓在正黄旗界内候家岗子。至今传十余世。
乌喇纳拉氏,因国为氏。有满泰者,太祖高皇帝纳其女为大妃,敕封国戚,世守昭陵。居城北东西营防。至今传十余世。
哈达纳拉氏,因地为氏、世居哈达,都琥禅国初携雅克禅来归,隶满洲镶兰旗,征讨屡著战功。都琥禅随驾入关,其弟雅克禅留驻盛京。至满丕由协领从征陕西西川等处,卓著战绩,叙功授云骑尉,其子
玛骑袭职,至今传十三世。
钮祜禄氏,满族巨族也,居长白山者尤著,后并散居于英额地方。国初,有额亦都者,识太祖高皇帝为真主,从征数十年,攻城野战所向皆捷,太祖深加褒奖,赐亲乘名马、赏賫衣、弓矢等甚众,并以其女为太宗文皇帝妃。其子孙先后尚公主者五人。授左翼总兵官、一等大臣。天命六年卒。追封弘毅公,配享太庙。额亦都五配,生子十七人。世祖入关,多随扈从。留奉天驻防者,隶满洲镶黄旗。其族甚繁,至今传十余世。
伊尔根觉罗氏,氏族甚繁,居处之地不一。其居叶赫地方者,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今世守昭陵,先世世袭防御,因事销去,居东西营房,传十余世
梅勒氏:世居叶赫地方。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太宗攻松山、杏山时,有梅勒章京立功于大凌河,赏世袭六品官。今居小南关,传十余世。
完颜氏:世居完颜地方,因以为氏。国初来投,隶满洲镶黄旗。至五世杨保,诰封昭武都尉;七世佛尔果春,由生员考授笔政,升员外郎;八世呈瑞,字辑王,庚子副榜。今传十余世。
觉罗察氏:先世有牙赖者,为昭陵噶拉大、阿思哈哈番,其子
郗尔根为内大臣,太子太保,世袭第二佐领。牙赖弟牙拜仕六品官。其墓碑为顺治八年立。至今传十一世。
二、姓氏及分布
根据史料记载及调查统计,沈阳满族姓氏有:
爱新觉罗氏(肇、金、罗、德、洪、依、海); 伊尔根觉罗氏(赵);
佟佳氏(佟); 瓜尔佳氏(关、白、汪、鲍); 马佳氏(马);
索绰罗氏(索); 齐佳氏(齐); 纽枯禄氏(郎、纽);
舒穆禄氏(徐、舒、万、宋); 富察氏(富); 他塔喇氏(唐);
纳喇氏(那、南、姚); 董鄂氏(董、何); 兀扎喇氏(吴、乌);
李佳氏(李): 赫舍里氏(张、康、卢); 完颜氏(王,汪);
喜塔喇氏(祖、图); 果尔勒斯氏(高); 宁古塔氏(刘、宁);
戴佳氏(戴);尼玛察氏(杨); 赫叶勒氏(赫); 田佳氏(田);
良佳氏(梁);郑佳氏(郑);啯噜噜氏(高)。
除此之外还有: 郝、丛、葆、范、苏、陶、龙、郭、白、叶、谢、陈、辛、门、曾、益、常、千、梁、阎、倪、韩、孟、恒、秀、黄、鄂、朱、胡、林、耿、申、熊、乔、尹、周、尚、夏、哈、曹、曲、皇、于、项、代、蔡、卜、梅、钱、冮、魏、敖、安、聂、贾、葛、仲、袁、邰、信、巴、邢、杜、艾、孙、龚、单、石、罗、费、奚、毛、冯、俞
、包、顾、穆、吕、程、祥、荣、广、章、闻、任、塔、丁、邓、房、产、彦、兆、谭、祁、贺、礼、英、公、崔、年、翁、业、商、车、韵、窦、庄、果、边、史、廉、邱、查、佘、宛、姜、冠、沈、尤、解、兰、苍、钟、满、井、苏、刑、孔、汤、柳、向、詹、霍、许、蒋、武、温、鞠、庞、阿、岳、官、毋、双、党、潘、兴、里、巴、衡、明、秦、西、樊、邬、侯、供、苑、敦、邹、鲍、柏、戚、喜、老等。
根据沈阳市满族集居的主要乡村调查,其姓氏分布是:
东陵区
满堂满族乡
满堂村:肇、徐、赵、章、宁、金、白、和、隆、关、景。
二道村:肇、洪、赵、徐。
荒地村:徐、金、洪。
上水村:徐、赵、宁。
中水村:赵、肇。
苇塘村:关、肇。
小黑村:肇、徐、金。
辉山村:宁、肇。
上木村:白、肇。
下木村:够、肇、金。
鼓楼子村:肇。
观音阁村:那、关。
汪家乡
丰乐村:赵、洪、白、李。
上伯官村:高、赵、祝、黄、鄂、舒、关、马、朱。
高坎镇
下马村:赵、王、李、祝、关、陈、张、何、辛、门、曾、郭、董、益、常、罗、千、梁、高。
下洼子村:陶、阎、赵、何、徐、亍
七间村:赵、倪、关、徐、孟、肇、白、韩。
深井子镇
双树村:关、万、何、吴、郎。
龙红台村:龙、唐、万、关、洪、郭。
祝家镇
伙牛村:陶、赵、赫、郑、尚、关、金、王、周、唐。
关麦峪村:关。
英达乡
后陵村:赵、祝、姚、关、叶、白、佟、唐、洪、谢。
白塔堡镇
大张尔村:海、吴、赵、张、李、赫。
苏家岗子村:苏。
五三乡
营城子村:郝、富、张、康、高、赵、金、丛、关、葆。
古城子乡
高力堡子村:关、赵。
永安村:康、关、秀。
桃仙乡
宁路村:关、赵、李。
浑河站朝鲜族乡
曹仲屯村:马、夏、哈。
十里河乡
浪子街村:赵。
佟沟乡
关沟村:关、白、刘、苏、佟、唐。
大沟乡
团山寺村:胡、白、吴、郭、关、高、韩。
姚千户屯镇
前陡峪村:汪、白、关。
姚千户屯村:郭、赵、曹。
红菱堡镇
泡子沿村:戴。
陈相屯镇
瓦卜村:赵、白、梁。
新城子区
新城子乡
新南村:徐、赵、王、曹、李。
西五旗村:吴、李。
虎台乡
治安村:金、董、杨、包、崔、王、赵、白、张。
虎石台镇
关、赵、吴、王、马、那、康、李、佟、郭、杨、徐、陶、孙、赫、郑、何、才、龚、朱、孟、单、汪、唐、石、魏、安、罗、费、鄂、奚、艾、毛、张、冯、曹、俞、刘、付、杜、陈、包、富、徐、于、沈、夏、胡、白、常、顾、高、穆、吕、耿、黄、金、蔡、程、曲、祥、阎、荣、周、广。
尹家乡
尹家村:佟、关、那、李、马。
下坎子村:李、那。
沟子沿村:关、李、那、佟。
新农村:佟、那、李。
小营子村:李、蔡。
茨于村:常。
东拉拉村:马、李。
木赛村:蔡、李、佟。
西明村:关。
马赛村:李。
光荣村:佟、关、李。
道义乡
郭士村:关、龙、富、赵、于、卜、那、奚。
王台子村:关、那。
郝付村:那、韩、关、曹。
石佛寺乡
小屯村:关。
于洪区
翟家乡
章、赵、肇、杨、姚、陈、周、安、闻、吴、王、付、任、关、塔、叶、那、黄、丁、刘、邓、韩、程、徐、张、房、董、彦、李。
平罗镇
白辛台村:文、吴、兆。
大兴乡
援工村:陶。
全胜村:肖、白、魏、高、王、吴、孙。
杨士乡
余粮村:谭。
北陵街道办事处
那、佟、李、赫、祁、关、杨、赵、杜、梅、康、何、孟、图、贺、礼、英、陶、吴、付、公、艾、马、孙、崔、巴。
于洪乡
红旗村:马、胡、关、付、文、张、佟、何、韩、王、白、商、车。
老边乡
西老边村:付、吴、胡、杨、马、李、徐、郎、张、赵、关、王、韵。
三台村:徐、张、吴、董、胡、马、金、佟、柏、陈、王、唐、付、康、关、苏、窦、卜、庄。
高台村:佟、赵、关、康、吴、韩、刘、窦、果、王、代、徐、何、李。
门台村:佟、关、吴、程、庄、齐、索、洪、徐、赵、刘、边、康、聂、陶、常、李、代、孙、郝、唐、何、史、韩、贾、黄、那、崔、洪、胡。
前后集体村:关、徐、赵、马、邱、王、刘、康、李、常、佟、杨、那、崔、洪、胡。
辽中县
乌伯牛乡
吴家屯村:赵、肇、关、何。
西荒地村:吴。
大治营村:何、安、关、马。
四方台乡
龙溪村:祁、富、孟。
八音台村:关、赵、李。
冷子堡乡
东古城乡:肇、关、年、白、陈、吴、南。
社甲村:年、肇、赵、巴、舒、陈。
黑鱼泡村:肇、赵、富。
养士堡乡
白家岗村:白、富、肇。
陶家村:富、肇。
潘家堡乡
黄旗堡村:礼、马、关、翁、英、那、付、肇。
城郊乡
敖司牛村:赵。
刘二堡镇
蒲河村:赵、马、富。
高登村:江、刘、关。
新民县
公主屯镇
辽滨塔村:关、吴、李、白、赵、刘。
胡台乡
昂邦牛村:关、吴、赵、付、佟。
车古营子村:何、吴、王、安、佟。
东蛇山子乡
小塔子村:薛、冮、陶、王、高。
马蹄岗子村:冮。
大民屯乡
佟家房村:佟、姜、关。
方金牛村:何、关、佟、韩。
本贴摘编自《沈阳满族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1年8月版。有关沈阳满族姓氏和氏族的贴子,满网和诸多网站已有发表,但与《沈阳满族志》刊载相对照,均有删节,略欠完整。为补阙拾遗,特发本贴,以飨网友。
若网友能跟贴进行补充和修正,完善沈阳满族姓氏和氏族之内容,世弘则深表谢意。
正文:
一、主要氏族
宣统二年(1910)春二月重编的《承德县志》记载,沈
阳满族主要氏族有:
1 皇族
旧居宗室觉罗,姓爱新觉罗氏,国初留守陪都分左右翼八旗。
新居宗室觉罗,由此系移居于省城东二里许宗室营,亦分隶于左右翼八旗。
2满州氏族
佟佳氏,辽东巨族也。国初有佟养性、佟养正居佟佳地,因以为氏。后迁抚顺以贸易赀雄一方。清大军克抚顺,佟养性输款太祖高皇帝。佟养正遂携族属归汉军正兰旗。后养正之孙佟国纲,于康熙二十七年疏言:“臣曾蒙太祖谕令,与佟佳氏之巴都哩蒙阿图诸大臣考订支派氏族谱,今请归满洲。”部议以佟佳氏官职甚多,应隶汉军。唯国纲本支,宜入满洲,遂为正白旗人。于是满汉分隶,族大支繁,于国朝八大姓中称最焉。留盛京驻防者至今传十一世。
乌喇瓜尔佳氏,居乌喇国,因以为姓。国初,胡尔哈器之妻与孝慈高皇后为姊妹,由是封为国威。胡尔哈器之孙锡特库,雍正三年袭六品官,传十五世,今居东营房。
马佳氏,世居嘉里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国初,赫东额率满洲五十户来归,隶满洲镶黄旗,累著战功,授一等男。其弟阿库噶哈亦以战功授男爵。及入关定鼎以战伤时作留奉休息。至十二世升寅,乾隆已酉拔贡,授七品小京官。嘉庆庚申历官至工部尚书兼正黄、镶兰满洲都统,经筵讲官,赏戴花翎,紫禁城骑马,诰授光禄大夫,晋赠达¨子太保。赐谥勤直。至今传十六世。
赫舍哩氏,世居都英额地方。国初;硕色来归,隶满洲正黄旗。通满,通满、汉,蒙古文,其子索尼亦通满、汉、蒙古文,由头等待卫历著战功,受世祖章皇帝顾命,为辅政大臣,授一等公,溢文忠。其祖墓在昭陵左掖。
喜塔拉氏,世居喜塔拉地方,因地为氏。图力吉都督与兴祖直皇后之父阿古都督,显祖宣皇后之父至达格都督,敕封国戚舅舅,即太祖高皇帝之舅也。国初,隶正白旗满洲,世为福陵章京品级。至今传十七世
富察氏,因地为氏。居长白山。国初,有瑚图来归,隶属正红旗满洲,至今传十四世。
叶赫纳拉氏,因地为氏。国初,杨吉砮之女,讳孟古姐姐即孝慈高皇后,敕封杨吉砮之子阿什达尔汉为国舅,其后翁阿岱之孙为国戚,世守昭陵,居城北三台子及旺官屯,其祖墓在正黄旗界内候家岗子。至今传十余世。
乌喇纳拉氏,因国为氏。有满泰者,太祖高皇帝纳其女为大妃,敕封国戚,世守昭陵。居城北东西营防。至今传十余世。
哈达纳拉氏,因地为氏、世居哈达,都琥禅国初携雅克禅来归,隶满洲镶兰旗,征讨屡著战功。都琥禅随驾入关,其弟雅克禅留驻盛京。至满丕由协领从征陕西西川等处,卓著战绩,叙功授云骑尉,其子
玛骑袭职,至今传十三世。
钮祜禄氏,满族巨族也,居长白山者尤著,后并散居于英额地方。国初,有额亦都者,识太祖高皇帝为真主,从征数十年,攻城野战所向皆捷,太祖深加褒奖,赐亲乘名马、赏賫衣、弓矢等甚众,并以其女为太宗文皇帝妃。其子孙先后尚公主者五人。授左翼总兵官、一等大臣。天命六年卒。追封弘毅公,配享太庙。额亦都五配,生子十七人。世祖入关,多随扈从。留奉天驻防者,隶满洲镶黄旗。其族甚繁,至今传十余世。
伊尔根觉罗氏,氏族甚繁,居处之地不一。其居叶赫地方者,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今世守昭陵,先世世袭防御,因事销去,居东西营房,传十余世
梅勒氏:世居叶赫地方。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太宗攻松山、杏山时,有梅勒章京立功于大凌河,赏世袭六品官。今居小南关,传十余世。
完颜氏:世居完颜地方,因以为氏。国初来投,隶满洲镶黄旗。至五世杨保,诰封昭武都尉;七世佛尔果春,由生员考授笔政,升员外郎;八世呈瑞,字辑王,庚子副榜。今传十余世。
觉罗察氏:先世有牙赖者,为昭陵噶拉大、阿思哈哈番,其子
郗尔根为内大臣,太子太保,世袭第二佐领。牙赖弟牙拜仕六品官。其墓碑为顺治八年立。至今传十一世。
二、姓氏及分布
根据史料记载及调查统计,沈阳满族姓氏有:
爱新觉罗氏(肇、金、罗、德、洪、依、海); 伊尔根觉罗氏(赵);
佟佳氏(佟); 瓜尔佳氏(关、白、汪、鲍); 马佳氏(马);
索绰罗氏(索); 齐佳氏(齐); 纽枯禄氏(郎、纽);
舒穆禄氏(徐、舒、万、宋); 富察氏(富); 他塔喇氏(唐);
纳喇氏(那、南、姚); 董鄂氏(董、何); 兀扎喇氏(吴、乌);
李佳氏(李): 赫舍里氏(张、康、卢); 完颜氏(王,汪);
喜塔喇氏(祖、图); 果尔勒斯氏(高); 宁古塔氏(刘、宁);
戴佳氏(戴);尼玛察氏(杨); 赫叶勒氏(赫); 田佳氏(田);
良佳氏(梁);郑佳氏(郑);啯噜噜氏(高)。
除此之外还有: 郝、丛、葆、范、苏、陶、龙、郭、白、叶、谢、陈、辛、门、曾、益、常、千、梁、阎、倪、韩、孟、恒、秀、黄、鄂、朱、胡、林、耿、申、熊、乔、尹、周、尚、夏、哈、曹、曲、皇、于、项、代、蔡、卜、梅、钱、冮、魏、敖、安、聂、贾、葛、仲、袁、邰、信、巴、邢、杜、艾、孙、龚、单、石、罗、费、奚、毛、冯、俞
、包、顾、穆、吕、程、祥、荣、广、章、闻、任、塔、丁、邓、房、产、彦、兆、谭、祁、贺、礼、英、公、崔、年、翁、业、商、车、韵、窦、庄、果、边、史、廉、邱、查、佘、宛、姜、冠、沈、尤、解、兰、苍、钟、满、井、苏、刑、孔、汤、柳、向、詹、霍、许、蒋、武、温、鞠、庞、阿、岳、官、毋、双、党、潘、兴、里、巴、衡、明、秦、西、樊、邬、侯、供、苑、敦、邹、鲍、柏、戚、喜、老等。
根据沈阳市满族集居的主要乡村调查,其姓氏分布是:
东陵区
满堂满族乡
满堂村:肇、徐、赵、章、宁、金、白、和、隆、关、景。
二道村:肇、洪、赵、徐。
荒地村:徐、金、洪。
上水村:徐、赵、宁。
中水村:赵、肇。
苇塘村:关、肇。
小黑村:肇、徐、金。
辉山村:宁、肇。
上木村:白、肇。
下木村:够、肇、金。
鼓楼子村:肇。
观音阁村:那、关。
汪家乡
丰乐村:赵、洪、白、李。
上伯官村:高、赵、祝、黄、鄂、舒、关、马、朱。
高坎镇
下马村:赵、王、李、祝、关、陈、张、何、辛、门、曾、郭、董、益、常、罗、千、梁、高。
下洼子村:陶、阎、赵、何、徐、亍
七间村:赵、倪、关、徐、孟、肇、白、韩。
深井子镇
双树村:关、万、何、吴、郎。
龙红台村:龙、唐、万、关、洪、郭。
祝家镇
伙牛村:陶、赵、赫、郑、尚、关、金、王、周、唐。
关麦峪村:关。
英达乡
后陵村:赵、祝、姚、关、叶、白、佟、唐、洪、谢。
白塔堡镇
大张尔村:海、吴、赵、张、李、赫。
苏家岗子村:苏。
五三乡
营城子村:郝、富、张、康、高、赵、金、丛、关、葆。
古城子乡
高力堡子村:关、赵。
永安村:康、关、秀。
桃仙乡
宁路村:关、赵、李。
浑河站朝鲜族乡
曹仲屯村:马、夏、哈。
十里河乡
浪子街村:赵。
佟沟乡
关沟村:关、白、刘、苏、佟、唐。
大沟乡
团山寺村:胡、白、吴、郭、关、高、韩。
姚千户屯镇
前陡峪村:汪、白、关。
姚千户屯村:郭、赵、曹。
红菱堡镇
泡子沿村:戴。
陈相屯镇
瓦卜村:赵、白、梁。
新城子区
新城子乡
新南村:徐、赵、王、曹、李。
西五旗村:吴、李。
虎台乡
治安村:金、董、杨、包、崔、王、赵、白、张。
虎石台镇
关、赵、吴、王、马、那、康、李、佟、郭、杨、徐、陶、孙、赫、郑、何、才、龚、朱、孟、单、汪、唐、石、魏、安、罗、费、鄂、奚、艾、毛、张、冯、曹、俞、刘、付、杜、陈、包、富、徐、于、沈、夏、胡、白、常、顾、高、穆、吕、耿、黄、金、蔡、程、曲、祥、阎、荣、周、广。
尹家乡
尹家村:佟、关、那、李、马。
下坎子村:李、那。
沟子沿村:关、李、那、佟。
新农村:佟、那、李。
小营子村:李、蔡。
茨于村:常。
东拉拉村:马、李。
木赛村:蔡、李、佟。
西明村:关。
马赛村:李。
光荣村:佟、关、李。
道义乡
郭士村:关、龙、富、赵、于、卜、那、奚。
王台子村:关、那。
郝付村:那、韩、关、曹。
石佛寺乡
小屯村:关。
于洪区
翟家乡
章、赵、肇、杨、姚、陈、周、安、闻、吴、王、付、任、关、塔、叶、那、黄、丁、刘、邓、韩、程、徐、张、房、董、彦、李。
平罗镇
白辛台村:文、吴、兆。
大兴乡
援工村:陶。
全胜村:肖、白、魏、高、王、吴、孙。
杨士乡
余粮村:谭。
北陵街道办事处
那、佟、李、赫、祁、关、杨、赵、杜、梅、康、何、孟、图、贺、礼、英、陶、吴、付、公、艾、马、孙、崔、巴。
于洪乡
红旗村:马、胡、关、付、文、张、佟、何、韩、王、白、商、车。
老边乡
西老边村:付、吴、胡、杨、马、李、徐、郎、张、赵、关、王、韵。
三台村:徐、张、吴、董、胡、马、金、佟、柏、陈、王、唐、付、康、关、苏、窦、卜、庄。
高台村:佟、赵、关、康、吴、韩、刘、窦、果、王、代、徐、何、李。
门台村:佟、关、吴、程、庄、齐、索、洪、徐、赵、刘、边、康、聂、陶、常、李、代、孙、郝、唐、何、史、韩、贾、黄、那、崔、洪、胡。
前后集体村:关、徐、赵、马、邱、王、刘、康、李、常、佟、杨、那、崔、洪、胡。
辽中县
乌伯牛乡
吴家屯村:赵、肇、关、何。
西荒地村:吴。
大治营村:何、安、关、马。
四方台乡
龙溪村:祁、富、孟。
八音台村:关、赵、李。
冷子堡乡
东古城乡:肇、关、年、白、陈、吴、南。
社甲村:年、肇、赵、巴、舒、陈。
黑鱼泡村:肇、赵、富。
养士堡乡
白家岗村:白、富、肇。
陶家村:富、肇。
潘家堡乡
黄旗堡村:礼、马、关、翁、英、那、付、肇。
城郊乡
敖司牛村:赵。
刘二堡镇
蒲河村:赵、马、富。
高登村:江、刘、关。
新民县
公主屯镇
辽滨塔村:关、吴、李、白、赵、刘。
胡台乡
昂邦牛村:关、吴、赵、付、佟。
车古营子村:何、吴、王、安、佟。
东蛇山子乡
小塔子村:薛、冮、陶、王、高。
马蹄岗子村:冮。
大民屯乡
佟家房村:佟、姜、关。
方金牛村:何、关、佟、韩。
1、山西省霍州市下乐坪段氏辈字:
国、振、际、培、可、士、英、志、书、远。
2、云南省墨江县段氏辈字:
明、其、思、为、以、宗、守、芳、尚、之。
3、湖南省洞口县段氏新旧辈字:
子应祖永崇,德泽远立本,起鸿壬申昌,
隆盛庆熙延,肇基敦睦厚,家学大显荣。
4、新化段氏辈字:
延祥自吉泰,绍绪振先声。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
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仁美绵遗泽,刚方继令名。
5、江西省都昌县段氏辈字
董氏族谱,安徽
本文2023-10-16 02:05: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