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和周公的关系是什么?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
周公非常孝顺,忠厚仁爱。到姬发即位,周公经常佐助辅弼姬发,处理很多政务。
周文王时,周人已经开始了与商王朝的周旋与斗争。当初,姬昌取得了商纣王帝辛的信任,殷王赐命姬昌弓矢、斧钺,可以有征伐之权。姬昌受命七年驾崩,姬发即位,仍以太公望(姜尚)为国师,以周公为辅相。太公望、周公是武王最为得力的助手。周公旦是武王的同胞弟弟,因此无论军国大事,还是其他的疑难小事,武王总是与周公商讨。
周公家族成员
祖父母
祖父:季历,本名姬历,史称周太王,也称王季、周王季
祖母:太任
父母
父亲:姬昌,史称周文王、西伯侯、西伯昌
母亲:太姒
兄弟
兄:伯邑考、周武王(姬发)、管叔鲜
弟:蔡叔度、霍叔处、郕叔武、卫康叔、毛叔郑、冉季载、郜叔、雍伯、曹叔振铎、滕叔绣、毕公高、原叔(原丰)、丰叔、郇叔。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
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汭姓周。
据考,周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要知道字辈的话得好好查查翻翻家谱了,一般都是详细记载在上面的。没有家谱的,可以重新编修下。搬到互联网上,修起来方便,不怕丢,损坏。--百姓通谱网
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境)、浔阳(今属江西)、临川(今属江西)、陈留(今属河南)、沛国(今河南、安徽、江苏境)、泰山(今属山东)、河南(今属河南)等地。
出自姬姓,始祖后稷。后稷母亲为姜螈,父亲为帝喾。西周初年人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周姓主源另有一说,即东周时期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后周王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少数民族改为周姓。《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改为周氏。代北(今山西东北部)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他姓改为周姓。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五代后梁成油死后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并迁移台湾新竹。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子孙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
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古代「 ”子孙满堂”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最主要的表现,文王百子的典故最早见于《诗经》。被认为是祥瑞之兆,河南省周易博物馆大殿正面周文王像背面塑有文王妻太姒像,俗称百子娘娘。百子娘娘的周围塑有12个立、坐、跑、抱等姿态各异的男孩像,象征着十二生肖。 多子多福 历史上虽有「 ”文王百子”的传说乃至记载,但由于年代久远,史料匮乏,至今尚未见史籍有「 ”文王百子”每个人名字的全部记载。究其原因可能是当时战争频繁,缺医少药,不少年轻时死于战乱、灾祸或疾病,加之文字不发达,没有纸张,所以周文王儿子的名字大多失传啦。 多子多福 因此传说,周文王生有99个儿子,后来在路边捡了个雷震子,收养为干儿子,99个亲生儿子加上干儿子雷震子,正好100个。 周公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也就是说,周公有99个兄弟,其中3个哥哥,96个弟弟。 多子多福 其实,周文王的儿子并不是最多的。汉景帝刘启的孙子刘胜就生了120个儿子,还生有不少女儿。当初,三国时,刘备称自己为汉朝中山靖王的后裔,以汉朝皇室正统而自居。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女也超过100个。据《搜神记》载:周哀王姬去疾时期,郑国有一妇女,生四十子。俄罗斯一个农妇40年间生育27次,生了69个儿女,列入吉尼斯纪录。
周文王姬昌。
古代的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周文王和周公的关系是什么?
本文2023-10-16 01:48: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2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