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砍下项羽一条腿的小卒杨喜,凭借什么家族得以富贵显赫千年?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1收藏

垓下之战,砍下项羽一条腿的小卒杨喜,凭借什么家族得以富贵显赫千年?,第1张

当时小卒杨喜砍下项羽一条腿封侯,当时的侯爵位可以世袭,加上杨喜要求族人行事低调,注重教育,所以才得富贵那么久。当时楚汉相争,项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了,在垓下之战中,项羽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退到乌江,身边仅余28人。于是刘邦便说能斩获项羽头颅或者身体一部分可以封侯。项羽虽然到了末路,但是依然勇猛,杀了近百人。最后看到昔日朋友吕马童,便说这不是故友吕马童吗?听说取我头颅便可得千金赏侯爵,那么我就成全你。项羽猝。

由于诱惑比较大,在项羽自己给自己来了一刀后,大家都蜂拥般跑上去抢夺项羽的尸体。当时内讧都还死了人呢。最后被几个人得到了,小卒杨喜就得到项羽的一条腿。刘邦也没食言,赏了杨喜赤泉候。虽然杨喜的封户不算多,但是侯爵是可以继承的,就意味着不出什么大问题杨家可以富贵到汉朝结束。杨喜也是有想法的人,为人低调处事,而且重视教育,所以慢慢的从武夫转成文人了。

后来杨家出了个人才便是杨敞,杨家的第一位宰相级人物,从此杨家开始走上了人生巅峰。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后,杨家依然实力强大。当时东汉的四世三公出了袁家,便是杨家了,弘农杨氏,汝南袁氏。三国那个杨修便是杨家的。然后到魏晋南北朝,弘农杨氏还是人才辈出。直到了北周时期,杨坚出现了,杨氏第一个皇帝。后来便是杨广。隋朝覆灭,唐朝建立。但是弘农杨氏并没有没落,由于陇西李氏与弘农杨氏一直都是联姻关系。所以靠着这层关系杨氏继续的繁荣下去。

这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吧。毕竟在历史上不知道沉没多少了豪杰多好家族。

隋炀帝的祖先杨喜在亥下之战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小角色,中下等士兵。不过他运气不错,项羽被汉军围困后突围,他就是追捕项羽中的一名汉将,项羽在乌江自刎而亡后,杨喜因为分得项羽尸体的一条腿,得到刘邦重赏,因此封侯。

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多年楚汉相争,原本项羽是占尽优势,可惜他太过自傲,听不进去忠言逆耳,没有在鸿门宴上弄死刘邦,最终惨败在刘邦手中,虽然他依旧英勇无比,可亥下之战,已经跟武力无关,刘邦打得是心理战。项羽被围困之时,刘邦让俘虏吹奏楚曲,已经动摇了项羽的军心,项羽的败早已注定。项羽逃至乌江,身后没有千军万马的荣耀,灰溜溜的躲回老家,让项羽这等盖世英雄的傲娇之心,大受伤害,于是项羽在乌江自刎,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其实如果项羽度过乌江,按照项羽的能力,想要东山再起,不是没有可能。刘邦不过一时用心理战,打垮了项羽和项羽的军队,但刘邦深知项羽的实力,因此他才会下命令,谁能够取得项羽性命,必得重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可况项羽这等盖世英雄都自我解决性命,又没有什么高度危险,刘邦的将士当然会拼命取得项羽尸体,求得刘邦赏赐。杨喜就是项羽自杀后,冲向项羽尸体中的一人。他原本就是刘邦的郎中骑,就相当于现代政府要员的警卫员,或是有钱人的安保人员。虽说杨喜也上战场,不过他不会是冲锋陷阵的大头兵,一般都会成为保卫重要将领身边的卫兵,也就是个中下等士兵。

当然能成为刘邦身边的卫兵,这武艺肯定不低,再加上刘邦诛杀项羽之心很强烈,自然会亲自率兵追捕项羽到乌江,这杨喜也就比别的汉兵早一步诛杀项羽。而且杨喜武艺高强,这么多兵将冲向项羽尸体时,他也能够技压多人,在那样纷乱的场面,分得项羽尸体中的一部分,因此向刘邦邀功,最终得到个赤泉侯的封号。从个人功勋上来看,杨喜肢解了一个尸体,得到了高官厚禄,荫护子孙,才有了后来杨氏在陇西的家业。可从亥下之战来看,刘邦用场心理战就打败了项羽,杨喜这个警卫兵,估计战场都没上去,毫无作用,他就是个小而不能再小的角色了。

此人便是当年跟随汉高祖刘邦的郎中骑都尉杨喜,所以历史上曾经依靠项羽的一个大腿而获得候位,后代出了一个皇帝,十几位宰相的事情并非是谣言,而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事情。

杨喜的生平

杨喜早年也是因为在一系列的情况下在杜县投奔了当时的刘邦,在后来一直更随刘邦征战,据说杨喜作战尤为勇猛,常常能够以一抵挡十个人。在后来楚汉相争的时候,杨喜被划入到了韩信的部下中,在和项羽部队作战时也是相当积极,没有临阵逃脱过;随着兵力的不断调整,杨喜在和西楚决战的时候又被划到了灌婴的部队中。公元202年的时候,项羽被韩信打的走投无路,率领了最后的几十骑逃到了乌江,可最终寡不敌众被汉军围住,杨喜在这场战斗中抢得了霸王的一条大腿,因为除项羽有功,杨喜被汉高祖刘邦封为赤泉侯。

据说在当时,和杨喜一起的还有很多人,他们在围住了项羽后,项羽扬天大笑说要送他们一个人情,于是便自刎,汉将在看到项羽自刎后,便一拥而上,其中汉将王翳取得了项羽的头颅,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分得了项羽的四肢,一时间使得曾经霸道无比的霸王成为了身首异处的肉泥。

杨喜的皇帝后人

杨喜虽然是从一介兵甲伸到了侯爷的位置,但他的后代却拥有着极高的地位,甚至有两个人做到了皇帝的位置。这两个杨家的后代便是隋朝的两位杨姓皇帝,杨坚和杨广,因为杨喜便是著名弘农杨氏的后人,而这两位隋朝的皇帝自然也就是他的子孙,所以说杨喜的后人里出了两个皇帝其实并不过分,也并不冲突。

杨喜的宰相后人

杨敞

杨喜的宰相后人便是汉昭帝时期著名的宰相杨敞。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曾担任过汉朝很多重要的官职,例如大司马、宰相等。他是杨喜的曾孙,是弘农杨氏家族中官位较高的一位人员之一。杨敞担任汉朝宰相的时候,尽心尽职,俨然一副老臣谋国的态势,他早年因为得到霍光的青睐,随后便青云直上,最后在他不断的努力下终于坐上了汉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的位置。

杨震

杨震是杨喜的又一位宰相后代,不过他担任的却是东汉时期的宰相,正是因为其的崛起,又一次为家族争得了荣誉,为家族赢得了面子。据说,在杨震早期博览群书籍,智慧过人,是东汉著名的学者,可能是历史需要其再沉淀沉淀,他在达到五十岁高龄的时候才踏入仕途,成为了朝廷的命官,在进入了官场后,杨震的仕途可以说是一路扶摇直上,先后担任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最后升为了东汉的宰相。成为了一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并为家族获得了“四世三公”的头衔。

杨喜的家族被称为“弘农杨氏”,之所以被人称为是一个传奇的家族,那是因为这个家族中的能人辈出,在一些时候都出现了对于那个时代有用的人才,所以才被人所尊敬,所敬佩。

自杨喜以后,其族人多有发迹,现有西汉宰相,后有东汉宰相,隋朝的两位杨姓皇帝、唐朝武则天的生母,宋朝时期抗击金人的杨家将,都是弘农杨氏的后人,杨家更是有着“十一宰相”世家的美称,这一系列的人物,这每个历史时期的杨姓人物无不彰显了这个弘农杨氏、关西第一望族的荣耀。

杨坚的先祖就是赤泉侯杨喜,杨喜因在垓下之战中,得到了项羽身体的一部分,公元前200年杨喜被刘邦封为赤泉侯。甚至杨喜的玄孙还是司马迁的外孙,整个两汉时期,杨氏家族发展速度极快。到了东汉末年杨震、杨彪,更是位极人臣。三国时期的袁绍虽然贵为三公之首,可杨家也有“四世三公”的称号。可是赤泉侯杨喜乃是陕西潼关人,到了杨坚这辈为何血缘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其实这还要从五胡乱华开始说起。

自从司马炎建立西晋,由于根基不稳,他主动让16个北方少数部族南下迁徙居住。按照司马家族的想法,是想通过这些剽悍异常北方胡人以起到震慑,更好的管理世家门阀,其目的还是想着维护统治。此时鲜卑族也成为司马家招揽的对象,早在汉献帝时期,鲜卑族部分族人就已经南下迁徙。鲜卑最早是诞生在关外,也就是大兴安岭一带,到了两晋时期鲜卑人已经彻底进行了南迁。

无论是西晋还是东晋,民风较为开放,其最代表的莫过于“竹林七贤”,个个豪放不羁视官位如粪土。民风如此开放的情况下,对于。和其他少数部族通婚,也就没那么看重“血缘”,并不讲究民族关系。此时鲜卑族他们学习中原人士的文化以及着装,从思想上就已改变。恰好两晋又是南北文化融合最统一的时期,各种文化流派不断衍生出,所以鲜卑族也和汉人进行通婚。直到近现代不少历史专家,通过不断的走访调查,已经可以确定五胡乱华已经到了最后,北方部族早已彻底融入到中原政权。此时,已经不分汉人和胡人的血统。杨坚之所以变成了鲜卑族人,还是因为他的母亲元贞太后,就是鲜卑贵族后裔,所以杨坚他的血统肯定有50%是源自鲜卑族。

陈寅恪老师则认为杨坚家族,是山东寒族,而他的鲜卑贵族身份都是进行伪装。可是笔者却认为,陈寅恪先生是通过父系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然而隋文帝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鲜卑人这点事不容置疑。通过血统融合论来说,杨坚以及李渊他们都是带有胡人的血统。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两晋少数部族不断迁徙南下已经和汉人有了高度的融合,双方通婚之后自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在战乱中这些大家族自身实力锐减,不可能继续保持汉人与汉人之间相互联姻。而且五胡乱华时,大批的中原人士遭到肆意屠杀,反而这些北方部族实力得到增加,为了自身的血统,鲜卑、羯,等其他族人也和汉人进行相互通婚。双方的文化以及所思所想几乎一致。多民族血统融合之后早已融为一体。

杨喜本来只是刘邦手下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打扫打扫卫生啊,清理清理马厩啊,反正干的都是些低贱的活。当时项羽和刘邦正在打仗,杨喜作为队伍里的一份子,也加入到了这场战争中,话说当时刘邦的一千余骑兵追赶着项羽一行人来到了乌江边,这位楚霸王自然是不肯束手就擒,于是他想杀出一条血路。

他把士兵分为四队,这时汉军的一个将领要来捉项羽,项羽迎面而上,拿着剑戟就向他刺了下去,这位将领当场毙命。这个时候杨喜作为一名骑兵,他也要去追项羽,谁知项羽回眸怒嗔,这下把杨喜和他的战马都吓得为之一振,当项羽被追兵赶到乌江边时,他身边的士兵劝他渡江,以待来日。但是项羽不肯,他决定拼死一战,一场打斗下来,项羽身上多处受伤,直到他看见了走在汉军最前面的人,吕马童。

这个人是他曾经的好友,现在却是敌人,项羽对他说:“我听说汉王有悬赏令,如果能杀了我,便赐千金,今天我就将这个人情送给你吧!”说完项羽就自刎了,这时汉军的士兵们蜂拥而上,争相抢夺项羽的尸体,最后他的尸体被分解成了五块,由五个人获得,其中一个人就是杨喜。回到汉营后,刘邦果然兑现了他的诺言,将杨喜封为了赤泉侯。

杨喜的儿子和孙子并没有成什么大气候,不过他的曾孙杨敞官至宰相,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并且是司马迁的女婿。此后他的后代更是遍布天下,名人辈出,像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艳和杨芷、隋太祖杨忠、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北周宣帝的皇后杨丽华、还有我们熟知的杨贵妃等等都是杨喜的后人,所以你看,说杨姓家族的辉煌是从杨喜开始的,一点都不为过。

西楚霸王项羽在历史上的确遭到了抹黑,作为一个悲剧英雄人物,项羽在生前是一个军事天才,打下了很多令人称赞不绝的胜仗。但是最后却败给了刘邦,甚至都被刘邦逼到了自尽的绝路。其实在之前项羽有几次可以斩杀刘邦,但是都没有下手,可是角色互换之后,刘邦对于项羽却没有任何手下留情。反而在军中大肆宣扬,谁能处决项羽的话就可以封万户侯。

根据史料记载,在楚汉相争的最后时期,刘邦为了快速解决掉项羽在全军里面发布通告,凡是诛杀项羽的人都可以获得千两黄金封万户侯。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项羽后来战败被四处追杀。在乌江旁边,项羽身边只剩下了数十个士兵。走投无路的时候,项羽自杀。但这时候刘邦的承诺还在,所以冲在最前面的5个士兵疯狂的抢夺项羽的尸体,其中一个名叫杨喜的小兵抢到了像你的一条腿。

刘邦果然没有食言,在之后给杨喜封侯拜相,不过在之后他依旧保持着较低的出场率。除了在争夺项羽尸体这一次事件上被载入史册,接下来基本上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在公元前194年的时候,他甚至被贬为了平民,只不过在后来又官复原职。后来他去世之后,他的子孙后代也没有什么作为,只不过继承了他的爵位,一直到他的曾孙杨敞进入仕途。杨敞一开始是霍光的幕僚,后来得到赏识之后官至大司马。到最后甚至做到了丞相一职,从此之后杨家开始崛起,在后面出现了很多的高官。其中有15个人都封侯。在西汉灭亡之后,刘秀建立起了东汉。而杨家后人在朝廷当中依旧担当重任。最终熬出了一个皇帝,便是大名鼎鼎的隋文帝杨坚。这还不算完,千古女帝武则天的母亲也是杨喜的后代,尽管后来隋朝灭亡,杨喜的后代杨氏家族却依旧保持着很强的实力。

中国古代几千年以来,吏治腐败一直是个很难根治的问题,然而东汉中期却出了一个 以“四知”典故名垂青史的“清白吏”杨震,人送外号“关西孔子” 。

大家都知道,孔子何许人也?所谓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文章道德、修身齐家为万世师表的大圣人,说杨震是“关西孔子”,那么其学问、操守一定也是出类拔萃的了,的确如此, 杨震就是出自陕西古弘农郡杨氏家族的一个圣人。

在古典籍里经常提到 “弘农”这个地名 ,西汉汉武帝刘彻于元鼎四年最早设置弘农郡,管辖区域包括今天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市、南阳市西部,以及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由于地处所谓“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的黄河南岸,一直是历代军事政治要地。

以后历经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弘农郡的管辖范围逐渐缩小,但从陕西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始终是弘农郡令人瞩目的核心地区,因为这里是 天下杨姓第一望族——弘农杨氏的发源地 。

弘农杨氏在全中国杨姓族人的心目中,是最崇高、最受人尊敬的,许多杨姓家谱都把远祖追溯到弘农杨氏。而 弘农杨氏闻名天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关西孔子”杨震为核心的家族世系的崛起。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他早年通晓经籍、博览群书,很早就声名鹊起。但是在几十年里一直没有响应州郡礼聘他去做官的邀请,即便亲朋师生屡次劝说,他也不为所动,专心讲学。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他近五十岁的一天,一只冠雀(即鹳雀)衔着三条鳣鱼(鳇鱼,外形近蛇、鳝),飞来停在他讲学的讲堂前面,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蛇鳣,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征。三是表示三台( 汉代对尚书—“中台”、御史—“宪台”、谒者—“外台”合称“三台”,这里泛指高官 ),先生从此要高升了。”

终于,杨震在五十岁时 响应东汉汉和帝舅兄、大将军邓骘 的征辟出来做官。在他担任东莱(今山东龙口、烟台一代)太守时,在他赴任途中,路过昌邑(今山东莱州)。他从前举荐的茂才(秀才)荆州人王密正在昌邑当县令,于是门生到馆驿拜见老师杨震。

到了晚上,王密怀揣十斤黄金送给杨震。其用意不言自明,希望以后在官场上得到老上司的关照。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是什么原因呢?”王密说:“晚上没有人知道。”杨震说: “天知,地知,我知,你知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只得带着黄金羞愧地离开了。杨震廉洁、正直的行为传遍天下,后人因此称之为 “四知”先生 。

后来,杨震转任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太守。他一如既往的公正廉明,不接受任何私人请托。他的子孙蔬食徒步(没有肉食吃,出门靠步行),生活异常俭朴。

有些老朋友或长辈想为他的子孙置办一点产业,杨震婉拒说: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或许是留给他们的更厚重、更有意义的资产啊!” 不久杨震就成为东汉汉安帝刘祜朝的名臣,多次升迁做到了司徒,又过了两年当上太尉(司马)。

遗憾的是,汉安帝并不是一个清明的皇帝。东汉是光武帝刘秀靠豪强势力支持才建立起来的,所以它集中代表的是豪强集团的利益。东汉王朝中期以后,宦官和外戚轮流执掌政权,政治逐步走向腐败昏聩。

杨震的廉洁正直和拒庸任贤与当权派格格不入,再加上一次次的逆颜直谏、尽进忠言触怒了皇帝和权贵阶层。不久在谗言构陷下他被削职为民,遣送原籍。

杨震走到当时国都洛阳城西的几阳亭,慷慨地对儿子、门生们说:“人固有一死,我蒙圣恩位居高位,但是痛恨奸佞小人而不能诛杀,厌恶妇侍干政乱国却不能制止,有什么面目见天下人呢?我死之后,只用杂木为棺,粗布单被只要盖住形体,不送归祖坟,不设祭祠。” 士可杀不可辱,作为大儒的杨震不能尽忠就选择尽节,年逾七十饮鸩服毒而死。

事已至此,那些京城里杨震的政敌为了进一步羞辱这位名儒,还示意地方官弘农太守 移良 在陕县就截住杨震丧车,露棺道旁,任由日晒雨淋。

中国人传统上讲究死后尽快入土为安,屡屡迁怒杨震的那些人恨不得老早就杀之而后快,然而考虑到杨震的巨大影响力,皇帝老儿都只能用遣送原籍的办法来惩罚,那些政敌能采取的报复手段也就只有这些下三滥招式了!他们还罚杨震诸子做苦役代替邮差往来送信,路见不平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相传杨震安葬前十几天,有只身高一丈多的大鸟,飞到杨震丧前, 俯仰悲鸣,泪流湿地 。直到下葬,鸟才凄沧飞离。所以后人为纪念杨震,在渭河岸边的高桥乡亭东村西北杨震墓前立了一座石鸟像。

杨震本来以 博学、廉洁、忠直、节俭和刚正久负盛名,最后在高龄为国事以“死谏”的方式做到了人臣的极致, 他的道德、学问让天下的读书人莫不感佩,所以儒生们称之为“关西孔子”一点也不夸张,算是实至名归。

特别是他的“四知”成为千古美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两千年的华夏文化穿越了时空的阻隔,“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四知”蕴含着数千年的中国廉政文化,传承着儒家文化中亘古千秋的慎独内核。后世的“关西堂”、“四知堂”、“清白堂”等称呼都源于这个典故。

俗话说: 忠厚传家久,诗书礼仪长 。屈死的杨震在汉安帝的儿子汉顺帝刘保当政后得到全面昭雪:当初迫害杨震的首要份子被诛杀,杨震被全面恢复名誉和大加褒扬、高规格礼葬。

皇帝诏书中定性“ 故太尉震,正直是与,俾匡时政” ,并诏命杨震属地的太守用比照汉朝开国天子刘邦在山东祭祀孔子的规格,用中牢的礼节祭祀杨震。从祭品上看,规格仅次于祭祀天子的太牢,应该说是很辉煌庄重了。

尽管杨震的先祖也有星辰闪耀的时候:比如杨震的十世祖 杨喜 因追杀项羽有功被刘邦封为赤泉侯;四世祖 杨敞 为西汉汉昭帝刘弗朝的丞相,并娶太史公司马迁之女司马英为妻(别怀疑司马迁没有女儿,他大约46岁左右才受宫刑);但 弘农杨氏家族真正系统性崛起发端于杨震 。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先世的荣耀是有间断的;更重要的是依照儒家传统观念, 一个人、一个家族或世代只有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全面发展才算所谓比较圆满的成功。 再看看“关西孔子”杨震,学开一代之宗;官至司徒、太尉;德被后世、福泽子孙。

杨震的儿子 杨秉 任东汉桓帝刘志朝的太尉,孙子 杨赐 (杨秉之子)先后当过汉灵帝刘宏时期的司空、司徒、太尉(司马),等于把“三司”都做过一轮;重孙 杨彪 学样父亲杨赐,把汉献帝刘协朝的“三司”也做了个遍。

古代描述某家族家世显赫、世代为官时有一个常用的词叫 “四世三公 ”。所谓“三公”主要是在我国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设置的“司徒、司马(太尉)、司空”三种最高级别的官员分别掌管国家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如果一个家族连续四代中的每一代都有人担任国家的这三个顶级高官中的某一种,就说这个家族“四世三公”。

在封建社会,“天意从来高难问”、伴君如伴虎,再加之朝廷内外的明争暗斗、倾轧拆台;一个家族百年内有一人担任过位极人臣的“三公”之一就是莫大荣耀,能够连续三代、四代做这种顶级高官可以说是家族祖坟上烧了高香,绝对是凤毛麟角。

而弘农杨家就跟同时期的汝南袁绍家族一样,都是“四世三公”,权倾一时。其实弘农杨氏相比袁家更辉煌,杨家是中国古代十大传奇家族之一而后者不是,在广度和高度方面袁氏家族是没办法相提并论的。

杨震玄孙(杨彪之子)杨修,字祖德,是三国时期的名士,名门世宦之后而又聪慧过人,他和孔融、祢衡可能是三国时期最有天分的三个名流,可惜先后都被曹操所杀(直接或间接)。

曹操把控汉献帝后,对当时任职太尉的杨彪没有附和自己感到不满。恰好其时杨彪岳父袁术在淮南称帝,曹操短期拿袁术没办法却看到了打击杨彪的机会,就拿杨彪与袁术是姻亲说事,构陷杨彪勾结袁术图谋废汉献帝,将杨彪打入死牢。他侥幸出狱后吓怕了,很见机地诈称脚疾,从此不理世事,直到84岁去世,终得善终。

鉴于老爹杨彪差点被曹操干掉,杨修乖巧多了,充当了曹操的秘书长(丞相主簿)。本来也算心腹,不过聪明反被聪明误,数次犯了曹操的禁忌,特别是卷入曹丕、曹植的魏王世子嫡位之争,后来被曹操在一次行军中以 擅解“鸡肋”口令为由诛杀 。

杨震一共生有五子,分别为杨牧、杨里、杨秉、杨让、杨奉(不同于三国时期另一个同名同姓的出身黄巾起义军的将领杨奉),上面重点讲了杨震三子 杨秉 这一支系的传衍。长子杨牧这一支起初不甚起眼,但是 杨牧的第十四世孙(也就是杨震的第十五世孙)就是继秦始皇之后第二次实现中国大一统政权的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辅佐杨坚取得政权的 越国公杨素及其儿子杨玄感 也是杨坚近支宗室,后来杨素的女儿成了唐高祖李渊的嫔妃;杨坚的孙女也就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当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杨妃,杨妃是太宗内宫“四妃”之一,为其生下了三子吴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

杨震五子杨奉的后裔世系发展也很精彩,据有人考证,北宋时满门忠烈、一心报国的杨家将就是杨奉这一支的后人; 这一支最辉煌的要数“西晋三杨” ,其实“西晋三杨”严格的说应该是 “西晋四杨 ”,他们是杨奉后世子孙杨超的四个儿子的总称:分别是杨炳、杨骏、杨珧、杨济。只是由于老大杨炳早逝,所以主要是后三位作为是西晋的皇家外戚来辅佐开国君主晋武帝司马炎,分掌军国大权,势倾天下,时人称之为"西晋三杨"。

"三杨"的势力如何了得?先是老大杨炳的女儿 杨艳 是司马炎的结发妻子——武元皇后,当初司马氏还是曹魏官员时,他老子司马昭为了通过联姻来提高门第而主动攀附弘农杨家;后来杨艳的堂妹也就是杨骏的女儿 杨芷 又接替过世的堂姐成了司马炎的的武悼皇后。

一家两皇后(武元皇后、武悼皇后)再加上杨骏、杨珧、杨济三兄弟瓜分军国大权,不用想就知道有多厉害,直到白痴皇帝— —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炎的第二子)的皇后贾南风联合司马宗室夷灭“三杨”。

其实弘农杨震家族的显赫宗室后羿还大有人在,南北朝北魏孝文帝的外戚(论辈分为舅爷爷)杨播及其他五兄弟( 杨椿 、杨颖、杨顺、 杨津 、杨暐)这一支自北魏孝文帝至北魏孝庄帝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出了七位郡守,三十二位州刺史,杨播的二弟杨椿和五帝杨津更是位列三公,荣宠至极。杨播、杨椿、杨津这个三兄弟历经北魏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四朝,“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在北魏王朝末年有着其他家族可以比肩。

弘农杨氏家族自东汉中期杨震崛起,影响力横跨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直至隋朝,由于弘农杨氏后人 隋文帝杨坚 开创大隋帝国让家族一跃成为皇族而使影响力达到鼎盛。

到了唐朝,由于 隋唐两朝皇族有盘根错节的亲戚关系 ,再加上出于血统高贵、政治平衡和接纳豪族等方面的考虑,唐朝大力推行 “李武韦杨”四姓联姻, 使得弘农杨氏在唐朝的势力和影响依然如日中天,不能不算是中国家族史上的一个奇迹。

弘农杨氏家族在传承过程中 以华阴为基础,先后衍生出观王房、越公房、新昌房、扶风房、上谷房、河中房、原武房等房号 。在唐王朝不到300年的立国时期内,出自这个家族的不要说上至皇母帝妃,如则天大帝之母杨氏、唐太宗的杨妃、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下至难以尽述的驸马王嫔;单是整个唐朝21帝任用的所有宰相中的所有12个杨姓宰相都毫无例外的出自弘农杨氏家族。

我们可以列举一下:杨震长子杨牧的第十一世孙杨士雄被隋文帝杨坚封为“观王”,这一支的后世子孙便以“观王房杨氏”自称。“观王房”为唐王朝贡献了三位宰相,他们分别是:观王杨士雄长子 杨恭仁 为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两朝的宰相;第七子 杨师道 为唐太宗李世民朝的宰相;杨士雄的重孙 杨执柔 ,为武则天当政时的宰相,这三个宰相中杨恭仁和杨师道是亲兄弟,杨执柔又是前两个宰相的堂侄孙。

武则天的母亲是杨士雄弟弟杨士达的女儿。武则天临朝理政后曾对人说:“ 我要让武家和外家(即弘农杨家)的子侄在武氏王朝常有一人为宰相”。 于是在武则天长寿元年授杨执柔同平章事(宰相职务)。

杨震第十五代孙 杨播 (扶风房杨播与其旁系先祖“西晋三杨”中的杨播同宗同名,应该是由于古代各房分居不同地域沟通不畅导致的)也是杨震长子杨牧传衍下来的一支,世居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一带),其子孙自称 “扶风房” ,杨播子 杨炎 为唐德宗李适朝的宰相。

杨震第五子杨奉传衍的“越公房杨氏”及其分支“新昌房杨氏”为大唐帝国贡献了五个宰相,即 杨弘武(杨武)、杨收、杨涉、杨嗣复、杨弘礼。 杨奉的十三世孙杨钧在后魏时为恒州刺史,封越恭公,后世子孙便以“越公房”自称。

越恭公杨钧 有四个儿子,长子杨暄的长孙就是后来隋朝赫赫有名的 越国公、丞相杨素 。第四子杨岳的第三子为杨弘武,他在武则天母亲——荣国夫人杨氏因同宗原因大力举荐下,当上了唐高宗李治朝的宰相;越恭公杨钧的第十一代孙 杨收 是唐懿宗李漼朝的宰相;杨收的侄子 杨涉 做过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李柷时期的宰相。

“越公房杨氏”始祖杨钧的第八世裔孙 杨於陵 因中进士出道,世居长安朱雀街南新昌坊,就成为”越公房”分支——“新昌房杨氏”始祖,杨於陵次子 杨嗣复 分别为唐文宗李昂朝、 唐武宗李炎朝的两朝宰相;此外杨素的侄子 杨弘礼 为唐太宗李世民朝的宰相。

杨震的第十二代孙 杨珍 (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人)任后魏上谷郡太守,举家迁居上谷(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附近),杨珍就是“ 上谷房杨氏”始祖 ,后来杨珍曾孙杨顺出仕后举家迁往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就分支出 “河中房杨氏” 。河中房的大唐宰相就是众所周知通过巴结同宗族妹杨玉环而发达的奸相 杨国忠 。

杨震的第十三代孙 杨岐( 杨震五子杨奉的后裔)为后魏时吕州刺史,举家迁往郑州原武(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西),其子孙便以 “原武房杨氏”自称 。 原武房在唐代时出过两位宰相,一是辅佐武后及唐中宗李显两朝的 杨再思 ,一是辅佐唐玄宗李隆基、唐代宗李亨的 杨绾 ,杨绾是杨再思的从孙。

总之,隋唐两代,弘农杨氏从汉朝的“四世三公”时代进人道一个更加显赫无比的时代,他们把弘农华阴杨氏家族的贵盛与荣宠推到了极致,在唐朝立国的近300年间,弘农杨氏在辅佐唐天子安邦治国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取得的成就、产生的影响则集中地体现在十二位杨姓宰相身上。

因此,大唐时期也是杨姓历史上值得荣耀的朝代之一。弘农杨氏历经大唐十二位宰相安邦治国的丰功伟绩之后,北宋时期又传衍出了一个满门忠烈、精忠报国的家族,这就是名垂青史、妇儒皆知的杨家将,他们为弘农杨氏,又添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华彩注脚。杨氏先祖若灵魂有知,当含笑九泉。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如果您还满意,请顺便给我这篇参赛文章点个赞呗:

FTN征文大赛 |史记 FTN通证“横空出世”记

垓下之战,砍下项羽一条腿的小卒杨喜,凭借什么家族得以富贵显赫千年?

当时小卒杨喜砍下项羽一条腿封侯,当时的侯爵位可以世袭,加上杨喜要求族人行事低调,注重教育,所以才得富贵那么久。当时楚汉相争,项羽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