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北仙桃的,我姓夏,前面辈分先祖志可,我儿子达字辈,后面的辈分是怎样的?问一下前辈们?
您好!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关于湖北仙桃夏氏家族的辈分排列表。
夏氏家族的辈分排列通常是按照一定的字辈顺序来确定的。不同的夏氏家族字辈排列可能略有不同,但通常都会有一份家谱或族谱来记录。
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湖北仙桃夏氏家族的辈分排列如下:
志可 → 达(您的儿子属于这个辈分)→ 文(以下是夏氏家族的一些其他字辈)
1 文
2 元
3 大
4 明
5 光
6 九
7 德
8 昌
9 兴
10 立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排列顺序,具体到每个家族成员的命名,还需要参考具体的家谱或族谱。如果您有更多的关于夏氏家族的信息,我可以帮助您进一步查询。
夏氏会稽堂的来历。据考因大禹葬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禹陵,少康中兴后,派庶子无余到禹陵,奉守禹祀。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会稽”为堂号,这是夏姓人使用最广泛的堂号。 “平水堂”:夏禹治水13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水患终于被治平,舜把帝位让给了他。 “秘书堂”:秘书堂夏氏始祖,派名光庭,讳远,号三斗,唐肃宗上元间(公元760-761年)举进士第授秘书郎。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始祖官职为堂名,称“秘书堂”。
夏氏历史悠久、繁演生息至今,支脉散居各地,各地的字辈、派语不同。比如,武冈市夏氏会稽郡宗昌公后裔夏氏字辈如下:……宗再文凤,
恳祖应承,
宏基能立本,
世代永吉祥,
明德家深远,
首先裕后贤……
江西省中北部、湖北省中东部、河南南部、陕西省南部、安徽省西部等地夏氏谱,以“夏光庭[夏远]”公为1世始祖。 迁到江西武宁县,再分迁江西新建县、德安县、修水县。
据江西省德安县、湖北省黄梅县等地清乾隆以来的秘书堂与笃厚堂《夏氏宗谱》、湖北省通山县植本堂《夏氏宗谱》、江西省新建县敬承堂《夏氏族谱》、江西省丰城市《攸洛夏氏八修族谱》等谱牒的记载,综合对照分析后,其世系摘录如下:
一世光庭,夏氏始祖,讳远,生于公元730年。唐肃宗上元间举进士第授秘书郎,出宰洪州武宁县,永泰元年上召公为集贤殿侍制,公以老辞不赴,遂家于武宁之三斗坪(今江西省武宁县下坊夏家)。配万(或周)氏,续配江(汪)氏,子三:洼、深、洪。
而湖南衡阳夏氏谱所载的“夏光庭”,圣榜公,官名容魁,公举孝廉,擢江右临江郡太守。残唐五代时,藩镇割据,干戈四起,挂冠归隐田园,率其子孙居于江西临江府清江县广福乡十都六区,地名清溪町会和。[时间晚于上面的唐肃宗宝应年间]
二世洼,字显澄,其裔孙今居南昌市新建县、丰城市同田等地,原中顾委委员夏征农即该支人。
深,字显渊,偕长子思虎迁马坳,其裔孙今居江西省修水县程坊乡、三都镇及武宁县夏坊村等地。
洪,字显清,生于公元776年,迁居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常乐里敷平乡水落岭。配周氏,殁于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3月19日亥时。子一:思凤。
三世思凤,字元祥(宏祥),生于公元809年。配周氏,子一:敬敷(勰)
四世勰,字敬敷,生于公元834年,举进士第,登博学鸿词,出为虢州刺史,累擢至左散骑常侍。迁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县白水堡长庆里(2002年属德安县长庆村),葬崐仑山(在今德安县西境)麒麟峰流泪岩下大岩岭亥山巳向。配闵氏,生于公元836年,卒葬长坑佛子岭(在今德安县新田村)。子二:先雍、先穆。
五世先雍,字永和,生于公元861年。配冯氏,生于公元863年,子二:翌、昱。
先穆,字永文。
六世翌,生于公元887年,葬旧宅畔城子坑(在今德安县长庆村)。配汤氏、张氏(另说仅陈氏),子三:让、谭、讠于 。
昱,生于公元892年,以曾孙竦贵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晋国公。配陈氏,赠封周国夫人,葬芙蓉祠左山李一坑[2008年秋,笔者(夏卫兵)由夏万枝族叔带路,到芙蓉祠故址,找到了清乾隆54年重立的“周国夫人”陈氏墓碑]。子:筠、奂。
相应的世系如下:
光庭--洼-思龙-
-深-思虎、思豹-
-洪――思凤――敬敷(勰)―先雍――翌--让-
-谭―
-讠于―
-昱――筠--穆―-谦―-安谐―
-掞―-安世―
-安国-
-焕―-安泽―
―亨―-炳―-安民―
-熟―-安道―
-奂――承皓――靖――安雍
-竦―-安期―
-安宝―
-安震-
-端――安邦―
―-先穆
(在此特别提及夏安世公为夏筠公曾孙,夏安世:宋举进士第,官大理寺丞,赠朝议大夫,葬芙蓉祠侧前,配潘氏,封崇德太君,子三:庭孙、庆孙、覃孙。夏覃孙公第三子夏倪,字均父,宋宣和间太中大夫,知江州,以能诗入江西诗派,志载蕲春人。夏覃孙公次子夏伋,夏伋公第三子夏珙,字致宏,官至湖北漕运使,曾辅佐张俊、岳飞,夏竦公的《文庄集》即经湖北漕运使夏珙公之手流传至今,可参见收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文庄集》序。)
据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清光绪33年明德堂《桂林夏氏宗谱》记载:
一世显,公讳显,周东楼公71世孙,仕唐,登进士及第,官授掌书记,直谏忤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退隐九江(江苏省高淳县长庐夏民国18年续修的《夏氏宗谱》序文则明确为退隐九江德安县),去侯称夏氏,子二:相、臣;相子:忠、德、惠、志;忠之子昱;昱之孙承皓;承皓子:竦、翊、靖、端;竦子:安期、安世、安仁;安期子:伯孙、伯卿;伯孙子炳;炳子:玠、璇、瑜,伯卿子烜。其世系为:
显-相--忠-昱-奂-承皓-竦――安期――伯孙――炳――玠-
-德 -翊 -安世 -伯卿--烜 -璇-荣―
-惠 -安仁 -瑜-
-臣 -志 -靖――暹――宗文―
-端
(且载:翊为丰水县主簿、安世官阁门舍人、安仁为附马。)
然而,遍搜九江地区夏氏谱牒及有关志书,目前尚未找到有关夏侯显的记载。
由上可见,各地谱“-昱-奂-承皓-竦―安期―伯孙、伯卿―”这一段无争议,争议主要在于夏昱公的先世。浙江省绍兴市为古会稽郡所,相当多的人根据夏氏郡望在会稽郡,到绍兴找夏氏寻根,加之上虞蔡林的夏氏谱在南宋已创修,时间很早,故上虞的《桂林夏氏宗谱》所载世系流传很广。
结合上虞县清光绪33年明德堂《桂林夏氏宗谱》、江苏省常熟海虞县中正堂《夏氏家谱》、贵州省德江县夏家山夏氏谱等谱牒资料,现已查明该支夏氏谱创修于南宋庆元丙辰年(公元1196年),世系定型于明万历初的夏思尧公之手,在夏思尧公主持续谱之前,记载为“仆射公十三世孙奂”, 仆射公即夏侯详,清初以前,蔡林夏氏一直保存有世传谱首,内有彩色祖宗朝服像和高宗手敕原迹,后被余姚族人夏存仁借走丢失,家谱后又遭火灾,康熙时画家夏杲(字雨亭,又字伯新)并于康熙47年(公元1708年)左右从乌镇(当为今浙江省桐乡县乌镇镇,桂林夏氏分支)将祖像临摹,并远赴江西省德安县、江苏溧水县长庐等地考证将相关世系资料抄回[夏杲的这套手稿家谱《桂林夏氏家乘》现保存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湖南省安化县等地夏氏就是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从浙江石门县(今已并入桐乡县)“得会稽旧谱,获会稽旧图”。
实际上,江西德安县等地夏氏谱世系也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北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 江西省新建县夏光庭公长子夏洼公后裔创谱、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 江西省修水县夏光庭公次子夏深公后裔创辑宗谱及北宋徽元年始辑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完成的江西省德安县夏光庭公三子夏洪公支第一次辑谱,均以夏光庭公为第一世始祖,到元朝至正12年江州城破,李侯战败,祸及德安祖居,夏光庭公19世孙夏安仁公避难于洪都(今江西南昌)新建,战后续谱,因年代不符等原因,删去夏光庭公以下数代,以始迁祖夏勰公为一世祖,此后续谱“或循安仁之旧,抑翻安仁之案”,到康熙时“宗庭、宗勰,彼此互异”、“自庭以下数代或取而载于勰下,或仍安仁之旧”,直到乾隆47年(公元1782年),经过江西省武宁县梅颜村夏凤岗公等的考证,恢复以夏光庭公为第一世始祖。浙江上虞夏杲到德安时得到的当是以夏勰公为一世祖的世系。江西省湖口县与湖北省武穴市保存了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流传下来的世系:
勰―雍―-洼-
-深-
-洪――翌(翊)-
-昱――筠-
-奂――承皓――靖-
-竦―
-端-
而江西省丰城县学前与泰和县、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与宁乡县、四川武胜县等地流传下来的世系则是
勰――翌(翊)-
-昱――筠-
-奂――承皓――靖-
-竦―
-端-
由上讨论可知,迁居到江西省德安县长庆村、白水村等地的第一位先祖是夏勰公,而不是夏(侯)显。浙江上虞等谱所载的唐武宗会昌四年或许是夏洪公配周氏的逝世时间。
江西九江既是夏氏的重要发祥地,宗谱的创修时间也比浙江省绍兴上虞县早一百多年!
1994年以来,经过多方考证,直线世系当为:
光庭(远)-洪-思凤-敬敷(勰)-先雍(永和)-昱-奂-承皓-靖、竦、端-
据上分析,还有一个重要推论:湖南、四川、重庆等地谱,据“勰-翌、昱-”及“显-相-忠、德、惠-”,将两段拼合成:“显-相-忠(勰)-翌、昱--奂-承皓-靖、竦、端-”。
我是湖北仙桃的,我姓夏,前面辈分先祖志可,我儿子达字辈,后面的辈分是怎样的?问一下前辈们?
本文2023-10-16 01:13: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2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