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可以为我说明一下源义经这个人物,以及介绍一下源氏家族
源义经
源义经(みなもと の よしつね)
源义经,镰仓时代武将,1159—1189年在世。
平治元年(1159)发生“平治之乱”,平清盛取得京都政权,源义经之父源义朝战败逃亡,翌年1月4日在尾张被谋杀。接着,平清盛大肆搜捕源义朝的子女,妄图斩草除根。
义朝之妾常盘怀中抱着牛若(义经,一岁),手牵今若(七岁)和乙若(五岁),冒着寒风大雪潜逃。大雪落在斗笠上,狂风卷起她的衣袖;怀中的义经呱呱地哭着要吃奶;双手牵着的今若和乙若无力再走了,在号陶大哭。常盘在这家破人亡、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为保存源氏的一脉血统,踩着积雪踉跄地在田野里拼命逃跑。她好不容易逃脱平清盛的搜索网,来到大和宇多郡龙门,投靠伯父。但是后来老母被捕,逼她说出常盘的下落,常盘为母免于拷问,毅然向京都当局(六波罗)自首。
平清盛早就闻得常盘美貌,要想一睹庐山真面目,这次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大为中意,便忘记她是敌人之妾,要想纳她为妾并进行劝说。
为了三个孩子的性命,“即使肉体的节操交给仇人,内心的节操还是属于义朝的”,她这样想着便答应了。她向平清盛保证,三个孩子分别养育,长大后做和尚。
义经在母亲身边养到四岁,因其非凡的智慧使平清盛感到害怕。正好此时和常盘养的女儿廊出世,平清盛便说“和敌人的儿子一起抚养总觉不好”,将四岁的牛若(义经)送到山科的乡村。义经在山科养到七岁,常盘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将义经送到山城国鞍马山寺出家,但没有削发。常盘养了廊以后,好色的平清盛对他冷淡起来了,不到两年常盘被下赐给大藏卿藤原长成。
在鞍马山寺,义经白天用功读书,夜里到僧正谷跟大天狗学武艺,还跟鬼一法眼学“六韬三略”。一心想打倒乎氏为父报仇的义经,就这样勤学苦练一天天地度过,至16岁时他已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英俊青年。就在这一年(1174),义经受到黄金商人吉次的劝诱,3月3日离开鞍马山,在武士陵助重赖陪同下投奔奥州的藤原秀衡。
奥州藤原氏拥有陆奥、出羽两国,势力强大,当时是藤原氏第三代秀衡的治下。他为镇守府将军,东日本第一大豪族,奥州俨然成为一个独立王国。秀衡很赏识义经的才华,对他十分优待,在平泉自己的府第附近给他一所邸宅。义经在秀衡的庇护下迅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武士,直到22岁的那一年(1180)才离开秀衡出征。
源义经的异母兄源赖朝(义朝的第三子),在父亲义朝被杀的时候还只有12岁。当初平清盛要杀他,清盛的继母池掸尼因他很像自己夭折的儿子家盛,请求饶命,总算免于一死,被流放到伊豆的短小岛,受到北条时政的监祝。治承四年(1880)8月17日,源赖朝奉以仁王讨伐平氏的命令,得到时政支援,纠合东国(关东诸国)的源氏家人在伊豆起兵。
9月,在平泉的义经闻得兄赖朝在伊豆起兵,立即响应出征,藤原秀衡曾加以劝阻,但不能打消火热的复仇决心。秀衡只得派佐藤继信、忠信兄弟随从保护,让他出征。
在奥州两勇士的保护下,义经到达骏河黄濑川的家,10月21日在这里会见兄赖朝。赖朝在富士川打败平维盛率领的平家军后昨天(20日)刚到这里。兄弟两人一见面,赖朝就援引义家、义光兄弟的故事(“后三年之役”源义家同清原武衡、家衡开战时,义家之弟义光辞退兵卫尉的职务到奥州帮助兄打仗),激动得流泪。从此兄弟两人合力攻打平氏,誓为父报仇。平氏被源义仲赶出京都以后,吸收西国(关西诸国)一带的武士,在摄津的一谷建设根据地,准备夺回京都,开始恢复昔日的势力。
1184年(元历1)1月20日,义经、范赖联军在近江的粟津打死源义仲,进入京都。同月26日又奉赖朝之命进军平氏的根据地——播磨的一谷。范赖的主力军从京都沿海岸进攻一谷,义经的辅佐军从京都绕过丹波,从后面进攻一谷。2月5日义经军发动夜袭,在丹波的三草山打败平资盛。接着2月7日早晨4点钟义经带领70多人翻过鹤岭,从背后袭击。在前后夹攻下,立即攻下一之谷。平氏在一之谷战败后,平宗盛挟持幼小的安德天皇逃往赞歧(香川县)的屋岛。
文治元年(1185)2月17日,义经领兵250人渡摄津的渡部津,次日到达阿波。19日上午8点攻打屋岛,平氏措手不及,放火烧毁屋岛,败走海上。战败的平氏军逃至长门彦岛,在平知盛指挥下继续抵抗。3月2日义经在坛浦(今山口县下关市)发动海战,最后全歼平氏军,八岁的安德天皇带着神望、宝剑投海,活捉平宗盛
父子(平清盛死后由平宗盛继承平氏事业),报了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史称“坛浦之战”源平两氏长期抗争的局面就此结束。
文治元年(1185)4月11日义经消灭平氏的消息传到镰仓,四天后(15日)源赖朝立即对家臣下达文件,凡不经许可擅自做官(指接受朝廷任命的官职)的,没收领地并处以斩罪。这是对义经的恐吓,因为义经曾接受朝廷的任命,担任左卫门少尉和检非违使。
赖朝根据福原景时从九州送来的假报告,知道义经以歼灭平氏的功劳自居,士兵都很怕他,而且在他下面的家臣犯一点小错误就要擅自严惩,不经赖朝批准。对赖朝来说,义经不过是自己手下的家臣,您意惩罚部下是侵犯自己的权力。还据说坛浦之战胜利后,义经进驻九州,夺取自己授予范赖的九州军政大权,发布军政命令。这些越权行为严重触犯武家法规,即使是兄弟也不能原谅。
4月29日赖朝给义经部下的田代信纲等下达密令,让他们与义经绝交。还给福原景时写了同样内容的信。义经知道这个消息十分惊楞,急忙送上誓无异心的效忠书。
5月15日义经带了平宗盛父子凯旋回镰仓,但是赖朝只接受俘虏,不准义经进镰仓。在这样沉闷的空气下,翌日义经的仆人跟赖朝的妹婿一条能保的仆人发生了一起小冲突,赖朝认为这是义经的傲慢表现,心中更加恼怒。
实际上赖朝对其弟义经早就瞧不起了,轻视义经出身低微。赖朝认为自己的母亲是热田神宫大官司的姑娘,出身官家,又被父亲认作嫡子。而义经则母亲是杂仕(下级宫女),娘家无官位,所以不把义经看作自己的弟弟,而是看作家臣。如春和元年(1181)7月在鹤冈八幅宫的上梁仪式上为表彰木匠授与马的时候,让义经去牵马。在赖朝看来义经应受自己支配,不能超越家臣这一界限。但是由于义经战胜平氏,名声大振,更加增强了赖朝嫉妒之心。
然而义经没有一点怨言,在相模的腰越写了著名的“腰越状” (藏于神奈川满福寺),将它送给公文所别当大江广元,想以最后的哀诉来表达自己对赖朝的忠心。其中说自己以甲胄为枕、弓箭为业的真正心意只是想平息先父亡灵的愤怒,实现夙,并无他意;担任朝廷所赐的官职不是为自己的利益,专为源氏的繁荣。
不管义经如何掏出心来表白,还是不能打动赖朝的心,不让他进镰仓。6月9日义经只好回京都。接着赖朝便收回了过去赐予义经的平家充公领地24处。
10月17日赖朝派土佐坊昌俊行刺义经,但没有成功。10月25日赖朝亲率大军讨伐义经,义经本想抵抗,但因大家害怕赖朝不敢帮助,只好离开京都逃往四国。不幸在大物浦遇大风,船只大部分沉没,义经及其叔父源行家等数人乘小船逃至和泉。此时义经一行只有爱妾静、武藏坊弈庆等五人。他们逃人吉野山中,后因搜捕日益紧急,给静许多金银让她回京都。义经则躲在奈良兴福寺,伺机逃往奥州。
文治三年(1187)2月,义经一路饱尝辛苦携带妻女逃至奥州,隐藏在藤原秀衡的地方。虽然朝廷两次下令责向秀衡,但他毫不介意。然而1187年10月29日秀衡病死,临终时留下遗言——后嗣泰衡和国衡要和睦,以义经为大将,兄弟合力讨伐赖朝。
秀衡的愿望落空,泰衡屈伏于赖朝的怀柔和威胁,最后于文治五年(1189)闰4月30日派兵攻打衣川的高馆。那天泰衡家的长崎太郎率领500多人杀到,开始了高馆大战。义经方面只有十多人,众寡不敌,家臣陆续战死。家臣弈庆身负重伤,到义经的地方作最后告别,然后回到战场壮烈牺牲。此时义经自知非死不可,走进持佛堂,左腋挟住妻子的头说:
“先我一步,让我们一起去冥府吧!”一面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一面将妻子的头砍掉,然后杀死四岁的女儿,自己也切腹自杀。
义经切腹时用自幼不离身的6寸7分防卫刀“现代剑”,咬紧牙齿从左奶往下深深扎一刀,然后顺着切口往右拉三刀,将肠子抽出,吩咐点火烧高馆,最后断气。时年31岁。
《吾妻镜》文治五年条的记述比较简单:“人豫州持佛堂,先害妻(22岁)子(女,4岁),次自杀。”
义经的首级由泰衡的使者新田高平浸在酒中带到腰越,于6月13日检验,然后葬于藤泽(高座郡藤泽宿板户町白旗明神社)。
义经的爱妾静出现于《源平盛衰记》是坛浦之战胜利后凯旋回京都的时候(1185年4月24日),此时义经和静正过着甜蜜幸福的恋爱生活。同年11月3日义经逃出京都时静也在一起。大物浦遇风遭难以后,静和义经等一起在天王寺过夜。其后京都发布搜索义经的院宜(院政的命令)他们便逃人白雪茫茫的吉野山。后来义经感到带女人在雪地行走危险,就决定让她到其母矾禅尼的地方,给了她许多金银,派仆人护送出山。不料下山途中钱财被仆人抢去,静只得单身回到北白川的母亲身边。
不久静被当局(六波罗)传呼讯问,文治二年(1186)3月1日母女两人被送到镰仓。经过多次审问,静仍然说不知义经的去向,幕府无法获得线索。赖朝对此大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静擅长跳白拍子舞(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流行的歌舞,由戴着直简形高乌馆子、佩着白鞘卷刀的女子一面唱“今样歌”一面跳舞),赖朝之妻北条政子及其长女大姬要她表演。静再三固辞无效,最后于4月8日在鹤冈八幅宫的若官堂献舞。
“吉野山岭踩白雪,行踪不明梦断肠……卑贱茎环(麻线团)反复绕,但愿昔日变今日……”静边唱边舞。
“住嘴!在我面前竟敢跳起恋慕谋反人义经的舞来,而且所谓‘但愿昔日变今日’就是希望我没落,义经重新得势。”赖朝大怒说。全靠政子出来劝解,总算免了一场大祸。
此时静已怀孕,赖朝命令若生男则弄死。政子和静都希望生女孩,这一年闰7月29日,静生了一个男孩,按命令弄死。由于政子的同情,9月16日静离开镰仓回京都。
回京都后,静日夜想念逃亡奥州平泉的义经。有一天她和侍女琴往来到下总田下边见村(今茨城县总和町下边见)的思想桥,听说爱人义经于文治五年(1189)4月在衣川的邸宅战败自杀,万分悲伤,在桥上徘徊哭泣。不久为悼念义经的亡灵,在当地的高柳寺削发为尼。同年9月15日病死,时年22岁。侍女琴柱将她葬于高
柳寺。
源义经死后,他的战功和人品得到京都贵族的赏识,他短暂的人生悲剧得到人们的同情。随着历史的推移,产生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以净琉璃、歌舞伎、幸若舞、谣曲等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受到大家的崇拜和歌颂,成了日本人典型的英雄人物。
由于大家对他的死寄以同情和不平,便出现了许多义经没有死的传说:当时义经将与自己面貌很相似的杉目太郎行信留在高馆当替身,自己则于1188年4月和弈庆等家臣逃到北方,渡海入北海道,再经由库页岛到大陆,最后成为成吉思汗。
北陆三县(石川、福井、富山)关于义经的传说和遗迹特别多是可以想象的,如果义经没有死,可能在这一带活动。北海道也有关于义经的传说,如《本朝通鉴》(1670年完成)说,或许义经在衣川之战没有死,逃往虾夷岛(北海道),留下其子孙。新井白石的《虾夷志》、水户藩的《大日本史》里都记载着义经到过虾夷岛的传说。
至于金国的始祖是义经,经及义经就是成吉思汗的这一些说法,完全出于日本侵略中国的需要,为侵略中国寻找根据。如明治时期曾为伊藤博文内阁的大臣末松谦澄,在其剑桥大学的毕业论文中汇集了义经即成吉思汗的说法,后来它作为《义经再兴记》出版。又如大正十一年(1922)出版了小谷部全一郎的《成吉思汗就是源义经》,当时就遭到正统史学家的批驳。战后,1958年在推理小说杂志《宝石》上连载了高木彬光的《成吉思汗的秘密》,它后来作为文库本出版。高木彬光的主要论据是,“成吉思汗”这个名字中有秘密,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取的。成吉思汗这个名字用日本式汉文来读可以读成“吉成思汗”,“汗”可以分解为“三点水”和“干”,即“水干”,而“水干”就是义经爱惬静所擅长的白拍子舞的衣裳。也就是说因“吉(吉野山)成”而想“水干”——因为在吉野山订立了山盟海誓,所以想念静,而静就是义经员喜欢的情人即白拍子舞女。高木彬光还认为义经和成吉思开出身年代几乎相同,而且衣川之战后约五年成吉思汗才开始活动,这不能说是偶然的一致。
高木彬光的说法虽不能说牵强附会,但光凭一个名字的巧合来断定义经就是成吉思汗这样一个历史上的大事件,未免太武断了。
注:源义经上书给源赖朝的历史上有名的腰越状
腰越状
义经乃奉法皇圣旨,拜为钦使,讨伐逆臣,卒雪会稽之耻,本当论功褒赏,无奈横被谗谤,殊令人痛心疾首耳。谗言之实否不察,镰仓之晋见被拒,披陈肝胆无由。当此时也,吾兄尊颜不得叩见,骨肉同胞情断义绝。嗟呼,是乃今生之宿命欤,亦或前生之孽根欤,悲哉,亡父尊灵不得重生,何人为我一申悲叹,何人为我一垂哀怜!故特再次上书,略述所怀。
义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行年未几,而先君见背,沦为孤儿,从无片刻安宁,虽得苟延岁月,惟京都难以安身,只得远遁边鄙之地。所幸者,突兀之时运转时来,为讨伐平家一族奉旨进京。军兴之际,削除木曾义仲,之后为彻底诛灭平家,时而挥鞭跃马与峨峨高岩之间,置性命于不顾,时而冒风行舟于惊涛骇浪之中,几葬身于鲸鲵之腹,非但如此,我之所以以枕胄甲,宿露野者,端在雪洗先君会稽之耻,别无他求。
谨以诸神社诸寺院之最大护符,书明我之素无野心,敬向全国之大小神佛,表明我之赤胆忠心,惟可仰赖者,吾兄之广大慈悲耳。愿得风便之际,得达兄长玉聪,苟能略加体谅,辨明无辜,恕我无罪。书不尽言,略述一二。
义经惶恐谨启的
元历二年六月五日
源义经
日本平氏代表大名桓武,源氏代表大名清和。
平氏和源氏曾经都是有以天皇为鼻祖的渊源的家族。平氏和源氏,有作为贵族在中央政府出人头地的人,也有下达到地方成为名士的人。
在他们当中,也有以皇族血统的优势为武器,确立了作为武士团领袖的地位的人。不久之后,地方武士私自建立了一些集团,武士集团之间的争斗开始了。平氏和源氏平定了这些战争,将这些下级武士集团结合起来扩大了支配权,成为了地方武士的两大势力。
扩展资料:
平安时代末期,贵族间充满了权力的冲突与矛盾,最终诉诸武力解决。在1156年的保元之乱和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伊势平氏皆为胜方贡献良多,战功赫赫,尤其是平治之乱,平氏几乎剿灭了政敌源氏。
源氏领袖之一的源义朝于逃亡途中遇害,三子源赖朝被流放到伊豆,其余苟存的几个儿子亦被强制送入佛寺出家,平氏地位确立。平氏领袖平清盛于1167年升任至太政大臣,朝中重要官职皆为平氏出掌,朝外许多诸侯国亦落入平氏手中。
除此之外,平清盛的女儿德子亦嫁给高仓天皇为中宫,并生下言仁亲王(即后来的安德天皇),此时平氏可谓权倾天下。
-清和源氏
-桓武平氏
平氏与源氏一样,都是皇族下赐臣籍时赐予的姓氏。与源氏不同的是,源氏一般赐予皇子、皇女、皇孙,而平氏则大多赐予皇孙之后裔,换句话说,源氏在皇族地位上较平氏为高,因此通常认为平氏在家格上是低于源氏的。
源氏的由来:源氏的诞生日应该是弘仁五年(814年)五月八日。因为,这一天52代的嵯峨天皇因财政困难的原因,第一次下诏赐四位皇子和四位皇女以源氏之姓氏。之后又陆续有十三名皇子和十一名皇女被赐以源姓。这就是日本源氏最初的由来。
扩展资料:
平氏崛起
源氏领袖之一的源义朝于逃亡途中遇害,三子源赖朝被流放到伊豆,其余苟存的几个儿子亦被强制送入佛寺出家,平氏地位确立。平氏领袖平清盛于1167年升任至太政大臣,朝中重要官职皆为平氏出掌,朝外许多诸侯国亦落入平氏手中。
除此之外,平清盛的女儿德子亦嫁给高仓天皇为中宫,并生下言仁亲王(即后来的安德天皇),此时平氏可谓权倾天下。
——源平合战
足利家时的武士也在此后不久自杀。家时乃是源氏的八幡太郎义家的七世孙
足利尊氏是足利家时的孙子。
松平氏本是西三河的当地豪族,究其来由,漫无可考。传统认为清河源氏的新田义季居住在上野国新田郡世良田村德川乡,其后人就以“德川”为苗字,德川氏分支很多,其中一人成为三河国松平乡土豪松平太郎左卫门信重的婿养子,这是冈岐松平氏的始祖——不过这个来源,恐怕是松平元康也及后来开设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生造出来的。
说到日本人的姓氏,首先要从中国人的姓氏谈起。请问,商鞅姓什么?姓商?错。姓卫?错。姓公孙?更错!因为中国上古,姓和氏是分开的,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所谓姓,指的是一个人的血统(当然只有贵族才有闲空研究或者附会自己的血统),而氏,则代表此人的身份地位。商鞅是卫国的公族,卫是周朝的同姓诸侯,所以商鞅的姓,应该是周的国姓——姬。他是卫国人,所以以国名卫为氏,称之为卫鞅;他是卫的公族,所以也称为公孙鞅;仕秦被封在商於,所以也称商鞅。这卫、公孙、商,正是他的氏。再如,姜子牙姓姜,但是吕氏(大概是出生地)、太公氏(被周武王尊为太公);秦始皇姓嬴,但是赵氏(生在赵国)、秦氏(秦的国君)。诸如此类。
男子主外,平常使用能代表其身份地位的氏而不用姓,商鞅虽然姓姬,但不能叫他姬鞅,秦始皇虽然姓嬴,但叫他赢政就大错特错。只是这一姓、氏分开的制度,汉以后就逐渐被大家遗忘了,姓、氏逐渐合流。
日本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氏指的是出身氏族〔日本古代的氏族并不一定由血缘关系所组成〕,姓则指的是大和朝廷赐予氏上等贵族的称号,比如臣、连、造等等。这种“姓”其实含有种姓的意味,以区别氏族地位的高低。其后出现的赐姓如藤原、橘、源、平,等等,严格意义上来说仍然是氏,而不是姓。贵族男子正规的称呼,必须姓氏叠用,比如“藤原朝臣九条兼实”,藤原是氏,朝臣是姓,九条是苗字(苗裔之意),兼实是名。
苗字又是什么呢?苗字是代表一个氏姓的分家的意思,可以有多种来源,比如地名、官名、庄园名,等等,苗字经常可以更换,其实更象是中国古代的氏。打比方说,武田苗字出于源姓的新罗三郎义光,其后裔一支任甲斐守护,如武田信玄,一支任若狭守护,如武田元光。再比如,战国名将中,有不少称北条苗字,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名门平姓的北条之后裔:北条早云祖孙三代,出身低微,来源不详,为了名正言顺称霸关东,而冒苗字北条;大将北条纲成,本是今川家臣福岛正成之子,因为娶了北条氏纲的女儿,而赐苗字北条,是冒称之冒称;上杉谦信麾下名将北条高广,其实本来的苗字是毛利(他的家徽也是一文字三星),只是以所领北条庄为新苗字,才变成了显赫的北条氏……
武士阶层抬头以后,武士们的苗字越分越多,越分越杂,逐渐变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姓,而到了江户时代,很多商家把商号冠在自己的名前面,也逐渐演化成现代意义上的姓——本书后面为了行文方便,会经常在苗字后面加个“氏”字以指代某一家族,但这并不说明苗字和氏有其共通之处。
不过,古代日本的平民百姓都是没有姓的,要到近代明治维新以后,才强迫人人都必须有姓,从而大多毫无本源地生造出来的。
清和源氏后裔源赖朝之长子、母乃北条政子。 正室比企能员之女若狭局。 幼名万寿。子女:一幡、公晓、荣实、襌晓及藤原赖经正室:竹御所。官位至征夷大将军正二位行权大纳言。
他出生在镰仓郡比企能员家中, 是比企能员和当时早已投奔源赖朝的梶原景时抚养大的。其父源赖朝1199年死后,源赖家便成为了源氏家族的首领并在1202年被任命为“平安征夷大将军”(Seii Taishogun)。然而从那以后,幕府的军机大权逐渐落入了其祖父北条时政手中。北条政子千方百计阻挠他的一切政治活动,源赖家也意图使比企家族臣服于自己,但是以失败后被幽禁在宫中而告终,并被迫让出幕府将军的职位,最终幽闭于伊豆(Izu)修善寺(Shuzenji),翌年被北条时政派人暗杀。其后其弟源实朝(Minamoto no Sanetomo)成为第三代幕府将军。
伊豆修禅寺源赖家墓所建久8年(1197年)12月15日成为从五位上右近卫权少将。正治元年(1199年)父赖朝突然死去后约任为家督。转任左近卫中将。建仁2年(1202年)升为正三位、7月22日再升从二位、征夷大将军宣下。翌年、升任为正二位。 期待源氏嫡男、重用侧近之妻实家娘家比企氏,习惯了无视家臣而独裁的判断。由于危害母系一方北条氏为中心的利益,由家臣们推出的十三人合议制阻碍将军权力确立、抑制赖家专政独断。建仁3年(1203年)赖家急病命危时,大臣们准备在赖家死后由继承人儿子一幡及弟源实朝分权统治。赖朝死后继任家督,然后就任将军。才气焕发,时有不合常轨的举动,北条时政因而确立合议制的幕政以抑制赖家的独裁。赖家进行最后的反击,但是比企氏组织讨伐北条氏之计划失败,谋逆的比企氏一族被灭(比企能员之变)、赖家更被剥夺将军之职,流放到伊豆修禅寺(静冈县伊豆市)中幽禁。翌年、被北条氏派遣刺客暗杀。法名法华院殿金吾大禅合。
哪位可以为我说明一下源义经这个人物,以及介绍一下源氏家族
本文2023-10-15 23:57:5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2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