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四大天师(道教四大天师的介绍)
道教四大天师简介
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号天师,道教尊称为张道陵。他于东汉末年创建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予他的称号。
许天师,为晋代道人许逊,字敬之,南昌(今江西)人,又称“许真君”。许逊生于吴赤乌(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十八日。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相传为宋代着名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西川崇宁县西)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
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西句窖)人。三国时的方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液丹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又称“太级左仙公”。
道教四大天师的传奇故事
一 张天师
张道陵(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 -156年或178年),字辅汉。东汉时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的创始人。上承黄老下启道教诸派。道教徒称他为"老祖天师"即天师张氏之始祖,也因是道教三祖之一的创教之祖;又称"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等号。民间则常俗称张天师。
张天师最为着名的故事就是降服六天
传说东汉顺帝年间某夜,太上老君降临在他住的地方,授给他雌雄剑和许多符箓,要他诛灭横行四川的六天魔王、八大鬼帅。张道陵精修千日,炼成了种种降魔的法术。不久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共亿万数为害人间,他们带来各种瘟疫疾病、残害众生。张道陵于是在青城山上设下道坛,鸣钟扣罄,呼风唤雨指挥神兵和这些恶鬼大战。张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变成了莲花。鬼众又放火来烧,真人用手一指,火焰又烧了回去。鬼帅一怒又招来千军万马重重包围,不料真人用丹笔一画,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纷纷叩头求饶。但是他们口服心不服,回去后又请来六大魔王,率领鬼兵百万围攻青城山。张道陵神闲气定,不为所动,他只用丹笔轻轻一画,所有的鬼都死光了,只剩下六大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只好叩头求饶。张道陵再用大笔一挥,一座山分成两半把六个魔王困在里面,动弹不得。于是魔王只得答应永世不再为害人间。
二 葛天师
葛玄(164-244):字孝先,被后人奉为道教灵宝派祖师。被尊称为葛天师。《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
对于葛天师,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对他有印象,只是不知道这个是他所传。
《度人经》为葛玄受太极真人徐来勒索传,而度人经是全道经中最为当代中国人所熟知的经典。
在原版的《仙剑奇侠传三》中蜀山弟子曾经念诵过《度人经》,为徐长卿超度。
在原版的《仙剑奇侠传一》中蜀山弟子也曾经念诵《度人经》,为锁住赵灵儿。
度人经是道教经典之中文辞优美的典范,借着葛天师的光,截取一段度人经供大家欣赏。
第一欲界飞空之音
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爽。悲歌朗太空。
唯愿仙道成。不愿人道穷。
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祆魔精。斩馘六鬼锋。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三 萨天师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是宋代着名道士,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四川郫县唐昌镇)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南华山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
说起萨天师就不能不说王灵官,很多人一进道观就会看到一位身披金甲,手持金鞭,须发皆黑的威猛神将,这位神将就是王灵官,名为王善。
但是早年的王灵官并不叫王善,而是叫王恶,是一位邪神。
传说当年萨天师路过湘阴,看到乡人用童男童女祭司王恶,于是大怒道:“此等邪神,该焚其庙!”说毕,雷火穿空,上焚此庙,人莫能救。
之后王恶不服去玉帝更前告状,说乡人祭祀和他何干,不是他让乡人祭祀的,于是玉帝便让王灵官跟着萨天师,只要看到萨天师做什么不法之事,就许他便宜行事直接打杀萨天师,结果王恶跟着萨天师十二年不见天师做一恶事,于是显身告诉萨天师此事,并且发誓护持萨天师护持道教。
从此王恶改名王善成了道教的护法灵官,更有纠察道士不良行为的指责。
王灵官的故事也反应了道教的一个观点,正人先正己,不想要别人攻击道教,重点是在道士自身有德行,如果都学习萨天师那样不行一恶事,世人就想攻击道家也只能造谣生事。
四 许逊
许逊(239—374),字敬之,豫章南昌人,东晋道士,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
许天师学道的原因是后世道教子弟的楷模。相传天师在在少年时入山打猎,看到了一头母鹿于是追捕,结果母鹿流产了。流产后的母鹿也不躲避少年的追捕,只是一心舔自己的幼崽,希望自己的幼崽可以复活,一直这样做的母鹿还发出阵阵哀鸣,最后母鹿哀伤致死。目睹这一切的许天师从此再也不捕猎,而一心追求仙道,期望可以弥补罪过。
许天师留下了许多警告后人的话,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五则。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一个人心底不善良,什么好风水都是白搭,反应了道教的观念既人在事做好人还是坏人,是神灵对他赐福还是赐祸的最高准则。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古有帝王不断吃灵丹妙药,但是还是夜夜笙歌,依然早亡。而今天也有富豪身体不好天天吃补药,依然要纵情声色,到头来依然无益。养生重再珍惜元气。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这点例子太多了。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很多所谓的聪明人都疑惑自己为什么倒霉,但是不愿意想想自己怎么做人做事的,白白浪费了聪明。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这点是许天师说的最为伤人的一句话,有的人宁愿给寺庙捐献千万,也不愿意对父母露一个笑脸,这种人神是不会保佑的,但是一个人愿意对父母有孝心,神灵必然庇佑。
人物介绍
张道陵字辅汉,是张良的八世孙。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红顶绿眼,鼻子高挺,眼睛有三个角。垂手过膝,有浓密的胡子,龙行虎步,十分威武。汉光武进武十年生于天目山,他母亲梦见巨人自称是魁星下降。身穿锦绣并且拿了一枝奇花给她。他母亲接过来就醒了,只觉得满室异香,整月不散。由此感应而怀孕,张道陵诞生那天,有黄云笼罩在房子上,紫气弥漫在庭院中。房间里光华如有日月照耀,并且又闻到梦中的异香,久久不散。
想不朽者往往速朽。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费尽心思地谋求“子孙帝王万世之业”,却求来二世而亡的悲剧。而另一些人,却是机智过人、无心插柳,后来却荫被天下,为后世敬仰。这样的智者首推孔子,可以和孔子比肩者,张天师算得上一个人物了,他的世袭家族延续两千多年,虽然低调,却也算得上引领风骚的人物。
一、 传说中的张天师
“天师”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徐无鬼》: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尽管庄子没有在寓言中言明“天师”是个怎样的厉害人物,但通过黄帝的反映,一切也都展现得清清楚楚。而历史上第一位自称“天师”的真人,是汉末一位“另类”名人——张道陵。
张道陵,原名张陵,字辅汉,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之后。因为天资聪慧,张道陵顺应当时的潮流成功进入太学学习儒家思想。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自己所学的道理并非应对生死的奥义。于是张道陵转投到道家门下,创立正一道(又称天师道、五斗米道等,在各个时期称呼略有不同),以期参悟天地。
张道陵在道学领域很快声名鹊起。同样追寻长生不老的汉和帝等人便频频招揽他。张道陵不堪其扰,却又不好抗旨不遵,于是干脆收拾了行囊云游四处。他去了太平山,到了龙虎山,并在六十岁时又动身前往蜀地鹤鸣山。
汉安元年(142)正月,张道陵正在鹤鸣山修行,传说太上老君忽然降临。老君不仅给他传授了《太平洞极经》、《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箓》等秘法,还封张道陵为天师,嘱咐其要好好为民斩妖除魔。第一代“张天师”,即由此确立。
二、“张天师”的千年传承
第一代张天师张道陵于一百二十三岁高龄时飞升。他的嫡系子嗣继承了他的终生志愿,将张道陵创立的天师道发扬下去,并把“张天师”的名号也继承了下来。
起初,张道陵之孙张鲁在汉中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五斗米道政权,割据汉中、巴郡等地三十余年。建安二十年(215),五斗米道政权为曹操所灭,结果张鲁反倒依靠五斗米道在民间的影响力与曹操结为姻亲,并将大量追随天师的教徒北迁。这使得天师道在更广阔的地域内也传播了起来。
在张道陵至张鲁三代基本奠定天师道的社会地位之后,历代张天师及其子嗣就一直在全国多地活动。唐、宋成书的《天师治仪》、《太平广记》等,便记录有天师九世孙、十世孙、十二世孙和十三世孙等在江南一带的一些活动轨迹。
而在唐代前,“天师”还只是道教内对于张道陵一脉的尊称。至唐玄宗时,张天师的身份正式得到国家承认。张道陵本人被追赠为太师。天师家的一些女眷,譬如十世孙女张子台、张季妃,亦因在道法上有所成就而被尊为馆主女官。
因为种种原因,记载张天师早期家谱的《张衡家传》后来失传。但南宋道人白玉蟾曾作七绝长诗,分别赞颂了自张道陵起的三十二代天师。是故张天师一派虽早期事迹之记录有所残缺,但谱系是完备可考的。
且随着天师道在民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天师的传承。明代时,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就亲自作《汉天师世家》,记录和梳理天师家千年来的种种。元代时,张天师不仅要得到天师道内部的推举,还需皇帝任命。到今天,张天师已至第六十三代。《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亦对他们的生平做了梳理总结。
三、张天师们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为一个绵延近两千年的家族,张天师们的声名虽远不及孔子一般远播,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在张天师立足的道教领域,天师道是道教的一派大流,而张天师是天师道的精神领袖和直接领导。因而“张天师”的分量虽不及孔子在儒学的地位,但亦是左右道教风向的重要人物。
且在整个民间,围绕张天师的传说和文学作品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关乎首代张天师张道陵的故事,自然是最多的。《天师剑》、《方氏女》、《张真君》、《上清宫除妖》等,皆是以张道陵的事迹为蓝本。在汉中,还有纪念第三代天师张鲁之女的祠堂。当地人甚至将其视作生育女神。
可以说,随着历史的发展,张天师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形象,而是宗教与世俗生活情趣的结合。宗教文学与世俗文学,在“张天师”这一形象上实现了融合。宗教思想和人情世故,通过“张天师”实现了贯通。
大陆认定的张天师只有六十三代,六十三代张恩薄天师。虽然台湾后来还有两三代,但都不确定。民国龙虎山有童谣预言曰:(绝不绝,灭不灭,六十三代有一歇)天师职位正统的继承人到底是谁早就成了迷。如今在台湾这事已经乱套了,一堆自称张天师的。
中国古代道家“四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旌阳,为玉皇大帝通明宫的四位尊神。
一、张道陵张天师:本名张陵,道教称其为祖天师,于东汉末年创立道教,一说为张良的八世孙。张道陵出生之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旦。从小聪明颖慧,七岁时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经》通晓五千言精微义理。
成年后相貌奇异,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二角。通四书五经,晓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曾入太学,博学诸经。
后归隐山中修习长生不老之术,云游于名川大山之间寻求修真之道。据说三年练丹而成,服后返老还童,继续求道,治蜀地鬼、魔,但因杀鬼太多而未成仙。
后游历诸山,修道谢罪,大功告成,被太上老君接引上天拜元始天尊,令其重返人间,劝化尚未悟道者,遂降临人间演法,治鬼,成为驱鬼避邪的天师。后来大道功成,升天成神,是为张天师。独创天师道。
二、葛玄葛天师:为三国时期的方士,传说随左慈学道,修炼道法道术,得道家典籍相传常服饵术,长于治病,行符敕鬼,善于神变。
传说葛玄在江西阁皂山修道,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后其感动太上老君,传葛玄以真经,使其成为了道教灵宝派的祖师。有一说其功行圆满后,被东华帝君收录入仙籍。
三、萨守坚萨天师:又称萨真人,为民间信仰的仙,宋代著名道士,号全阳子,萨守坚初习医,因误用药物伤致人命,于是弃医访道。
传说为南华人(今山东东明),收王灵官为徒,在明代供奉萨守坚的道观香火盛极一时。于陕西路遇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林灵素及龙虎山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张继先,三师当时匿名各授一法与萨守坚,一为咒枣术,一为扇疾术,一为雷法,萨守坚依法行之皆验。
萨守坚后用咒枣为民治病救命;用雷法灭邪除妖、祈晴祷雨;用五明降鬼扇使人得命复生。得法后苦心修炼,尽获神霄大法诸阶秘诀。著有《雷说》、《续风雨雷电说》、《内天罡诀法》,主张诚心正意,以神合神,千变万化。
四、许逊许天师:晋代人,号旌阳。在南宋时被晋明道奉为祖师。少年时拜大洞真君吴猛为师,受三清之法,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更喜欢神仙修炼之事。
传说其打猎时射中一母鹿,而母鹿死前不顾一切地舔小鹿,许逊难过之际有所感悟,折弓而修道。二十四岁时迁旌阳县令,从政期间公正廉明,以德服人,人们称其为许旌阳。
后天下大乱,弃官而走,遇上圣真人传授太上灵宝净明法,有斩邪擒妖之道法,收服江西蛟精,除却水患。奉许逊为净明教派之祖。后来道教将其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扩展资料:
道家思想:
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代,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始源於黄帝,集大成於老子,发扬於张道陵天师,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书法、美术、体育、史学、商业、军事等等影响极为深远。
-四大天师
-道家思想
道教四大天师(道教四大天师的介绍)
本文2023-10-15 23:55: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