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占庆喜乐字辈的是哪个家谱
你好!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范氏的由来 尧有个裔孙叫刘累,西成王时迁居杜(今陕西西安东南),建立杜国,称为唐杜姓,他的孙子士会,春秋时任晋国大夫,因授封于范地(现在的河南县),以封邑为姓,就是范氏。士会死后被称为范武子,其之后,又有范文子、范宣子、范献子,世代为晋国上卿。公元前4世纪中叶,晋国为韩、赵、魏三家所分,范姓进入魏国。在西汉以前范姓部分人已迁徙到南方。汉代到南北 朝时期,范姓分布更为广泛。到宋代,范姓称盛在福建,人才济济。此后,范姓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布 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支派。从明末开始,闽(MIN)、粤(yue)范姓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迁到海外。宋代以前的范姓名人,大都出自现在的河南。例如:春秋末政治家范蠡。东汉学者范丹,清诏使范滂。东晋经学家范宁,南朝宋史学家范晔(yan ),顺阳人。齐、梁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范缜。唐代武则天时宰相范履冰。此外,十六国时涪(fu)陵丹兴(今天的四川黔江)人范长生,在李雄称帝成都时被尊为天地太师;北宋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画家范宽,南宋有福建农民起义首领范汝为,诗人范成大,荆湖都统范天顺;元代有文学家范椁(guo);明代有戏曲作家范文若,藏书家范钦;清代有太傅(fu)兼太子太师范文程,乾隆时围棋国手范西屏,太平天国将领范汝增,文学家范当世;近现代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范文澜,新闻工作者范长江。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范姓居于第61位。
范姓起源于何时,祖先是谁,什么朝代的历史有明白的给解释下吗 范姓全国名列第61位。远祖始于周代诸侯国杜国国君杜伯,于周宣王时被杀,其子逃到范(今河南范县),并以住地名为范姓。
范姓先祖开发青海亦早,宋代范育,于元佑初(1086年)出任熙州(今甘肃临洮县),与朝廷力争经营并巩固青海河湟地区。以后移民中又有范姓先民来青海开发定居,故如今有范姓村庄2个。
这一个辉煌的钜族著姓,有一个比许多其他姓氏更特殊的地方,就是对于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十分清楚。关于范姓的姓源,根据《姓纂》的记载是这样的:“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温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
由此可见,范氏的始祖,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的圣君唐尧,尧的这一支子孙历经虞舜、夏、商诸代,都称为唐杜氏,入周被改封于杜,不久被周宣王所灭,当时杜伯的儿子就跑到晋国,被任为士师,并因官命氏改姓为士,传到他的曾孙士会的时候,做了晋国的上卿,食采于范,于是,士会的子孙也按照当时“以邑为氏”的习惯,统统姓了范,而一直繁衍到现在。
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更已显赫万分,自士会以后,范武子、范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献子,世代都是晋国的上卿,可以说是曾经左右早期政治的世家巨族之一。
2000多年以前就发迹于晋国的范氏,后来是高平的望族,古时的高平,就是现在山西省的高平县,位置在晋城县的北面。换言之,以后各地的范姓人家,有很多都是发源于山西,跟山西的范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卧薪尝胆,勾践复国”中的范蠡,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范蠡的更难能可贵之处,是他的懂得急流勇退。据传,勾践复国之后,把范蠡高封为上将军,可是他却认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并且深知勾践的为人是可与同患难,而难同安乐,所以毅然辞去高官厚俸,乘舟浮海以行,而且从此未返越国。
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在功成身退之后,据说是改名换姓历游齐、陶等地,后来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结果却变成了巨富,自号为陶朱公。他的一生,真可以说是“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了。
是当今中国第六十一大姓。
范姓的由来?清朝哪些大臣是范家人? 范时崇 范锡篆
范姓的名人 春秋战国范武子范会(士会)范昭子范吉射(与中行氏相睦,结为姻亲。晋定公时,帮助中行氏对赵氏发难,结果被智氏等四卿所败,逃往齐国。范蠡(前536-前448),字少伯,又称范伯、邸夷子皮、陶朱公。楚国宛三户人(今河南南阳)。著名春秋后期越国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精通韬略,足智多谋,拜为大夫,封上将军。范雎(前?-前255),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今河南开封),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前266年,任为秦相,封于应(今河南宝丰),称应侯。秦汉范增(前277-前204),今安徽桐城人。著名秦末楚王重臣,政治家、谋略家。是秦朝(前221-前206年)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封历阳侯,项羽尊称他为“亚父”。范式(生卒年待考),字巨卿,山阳乡人也,一名汜。东汉名士。曾任荆州刺史、泸江太守等职。范丹(112-185),又名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县人(今河南杞县),著名东汉高士。是中国古代廉吏典范。“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指的就是范丹,逝世后谥号“贞节先生”。范滂(137-169),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今河南郾城)。著名东汉末年士人领袖。范明友(生卒年待考),为霍光女婿,初为中郎将,又被封为度辽将军。宣帝继位,封范明友为关内侯。范迁(?-65),字子庐,沛国(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东汉大臣,官至司徒。魏晋南北朝范晷(生卒年待考),字彦长,南阳顺阳人。西晋重臣。任冯翊太守,征拜少府,又出任凉州刺史,转任雍州刺史,封左将军。范长生(218-318),一名延久,又名重久,或名文(一作支),字元。涪陵丹兴(今四川黔江)人,西晋时大成名相。天师道首领,西晋时大成政权(都成都)丞相,封为天地太师.西山侯。范贲(?―349),范长生之子,十六国初期蜀地(今中国四川省)民变领袖,曾任成汉丞相。347年,成汉被东晋所灭,成汉将领隗文、邓定等因此推范贲为帝,据成都。根据史书记载,范贲“以妖异惑众”,因此蜀地很多人归附。349年,东晋益州刺史周抚、龙骧将军朱焘攻击范贲,范贲被杀,益州平定。范汪(约308-372),字玄平,又称范东阳,范晷之孙,范稚之子。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著名东晋医学家。曾任东阳太守。撰有《范汪方》(又作《范东阳方》、《范东阳杂药方》)一百七十余卷,今佚。其佚文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范宁(339-401),南阳顺阳人(今河南淅川),范汪之子。著名东晋经学家。曾任豫章太守。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谷梁传》注解。范泰(355-428),顺阳山阴(今湖北光化西北)人,范宁之子。南朝宋大臣、学者。初为太学博士,历官谢安及会稽王道子参军,后升中书侍郎,加振武将军,升侍中。入宋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后加特进、王师如故。卒谥“宣”。范晔(398-445),字蔚宗,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范泰之子。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散文家。所著《后汉书》为上起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近两百年历史的宏篇巨著。范缜(约450-515),南乡舞阴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和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有人曾以升官诱惑他改变观点,他不“卖论取官”。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阳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间重臣,政治家、诗人。历任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居官能直言劝谏。逝世后谥号“文”。隋唐范履冰(?-689),河内人(今河南武陟)。唐朝重臣、史学家。知名于唐高宗,武则天执政后,出任宰相,并主持了大唐国史的修撰。后被诬坐举逆人,为酷吏所杀。范希朝(生卒年待考),字致君,唐河中虞乡(今>>
求大名县范姓由来,我爷爷叫范怀信,有家谱么? ,
姓氏范的来源 范姓的始祖,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尧的后世子孙,在舜、夏、商诸代,称唐杜氏。入周后,改封于杜,后被周宣王所灭,杜伯之子隰叔逃到晋国,被任为士师,并因官命氏而改姓为士。后其曾孙士会为晋国的上卿,食采于范,自此,士会的子孙便按照“以邑为氏”的习惯,以范氏为姓,一代代繁衍下去。《元和姓纂》就有记载:“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 以此看来,范氏的开基始祖无疑是晋国的士会了,其发源地为晋,既现在的山西。山西的范氏,以高平为盛大。晋时的高平,即现在的山西高平,它地处今山西南部,南临河南,西近陕西长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在世代的繁衍中,范氏逐渐南迁至中原和江南地区。
济宁市姓范的人最初来源于哪里 据资料考证,鲁西南支系最符合历史情况。济宁市姓范的人最初应来源于鲁西南支系,即今山东西部的金乡县附近济宁以南,郑县西北一带地区。
据范氏族谱载,唐信宗乾符元年(874年),由于中原战乱,河内范坤举家18口徙居浙江杭州,后移江苏南京,再徙至福建宁化,是为范氏入闽的始祖。至宋代,范氏称盛于福建,人才济济。范氏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出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许多支派。从明末开始,闽、粤范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来有的又进而迁至海外。
第一个渊源:源于祁姓,出自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西南夷,出自晋朝末期林邑王范文,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鲁西南支系: 即“六卿之乱”后,范氏流民在此所建的第二个“高平郡区”)。位于今山东西部的金乡县附近济宁以南,郑县西北一带地区。这是当时范氏流民在“六卿之乱”时为了避乱,集结而成的范家去系。约于公元前四世纪末所构成的支系。自此之后,变有较大发展。该郡已于晋代秦始元年,即公元二六五年改为山阳郡。
另,还有山东济宁嘉祥县范氏字辈,族训为“树圣广朝志,东明启好光”。
建议查询本家家谱,从而溯源寻本,找出本系范姓来源于何地。
范姓名人大全 春秋战国时的政治家范蠡
东晋时的范宁,撰有《春秋b梁传集解》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范晔;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范缜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南宋的福建农民起义首领范汝为,诗人范成大,荆湖都统范天顺;
明代有戏曲作家范文若;
清代有太傅兼太子太师范文程,乾隆时围棋国手范西屏;
太平天国将领范汝增,文学家范当世;
近现代有最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是范旭东。
当代基督教的领袖人物范承祖
尧有个裔孙叫刘累,西成王时迁居杜(今陕西西安东南),建立杜国,称为唐杜姓,他的孙子士会,春秋时任晋国大夫,因授封于范地(现在的河南县),以封邑为姓,就是范氏。士会死后被称为范武子,其之后,又有范文子、范宣子、范献子,世代为晋国上卿。公元前4世纪中叶,晋国为韩、赵、魏三家所分,范姓进入魏国。在西汉以前范姓部分人已迁徙到南方。汉代到南北 朝时期,范姓分布更为广泛。到宋代,范姓称盛在福建,人才济济。此后,范姓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布 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支派。从明末开始,闽(MIN)、粤(yue)范姓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迁到海外。宋代以前的范姓名人,大都出自现在的河南。例如:春秋末政治家范蠡。东汉学者范丹,清诏使范滂。东晋经学家范宁,南朝宋史学家范晔(yan ),顺阳人。齐、梁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范缜。唐代武则天时宰相范履冰。此外,十六国时涪(fu)陵丹兴(今天的四川黔江)人范长生,在李雄称帝成都时被尊为天地太师;北宋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画家范宽,南宋有福建农民起义首领范汝为,诗人范成大,荆湖都统范天顺;元代有文学家范椁(guo);明代有戏曲作家范文若,藏书家范钦;清代有太傅(fu)兼太子太师范文程,乾隆时围棋国手范西屏,太平天国将领范汝增,文学家范当世;近现代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范文澜,新闻工作者范长江。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范姓居于第61位。
范氏占庆喜乐字辈的是哪个家谱
本文2023-10-15 23:06: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1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