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家谱、字辈排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3收藏

邵氏家谱、字辈排序,第1张

邵氏字辈排序如下:

山东枣庄、烟台、高青、临沂、河北范阳、河南洛阳邵氏字辈:“文景贞元会性理士泽长明珠光先兆采羽翼复成安定修鸿业宗功永克昌家奇为忠孝仁厚本诚良”。

滨州邵氏字辈:“文景贞元会衍理世泽长明珠光显照宗功永克昌安定修宏业才羽翼书承家启为忠孝人厚本成良”。

山东济宁字辈:“文景贞元会性理世泽(延)长明珠光先照彩羽翼复成安治修洪业德功永克昌家齐傅忠孝忍厚本善良”。

河南周口邵氏字辈:启化先经士,天元道桓长。三贤传大德,谨守重刚强。

山东聊城邵氏字辈:“宗德纯厚成明训”。

山东聊城另一邵氏字辈:“田庆继广洪 建志永昌盛 诗武开周国 学义士朝荣 祖恩长思远 孝和传家承”。

江苏兴化邵氏字辈:“霞九林凤永德中凯春树明金宏建平元”。

重庆邵氏一支字辈:“钱盐开基光明正大”。

四川邵氏一支字辈:“永宗元玉世正清通达连”。

邵氏一支字辈:“正文述世界维启楚国君兴宗支子德大烈光传家经训保邦忠良守成立业作善兆祥心安理顺天佑助长”。

河北沙河一支字辈:“仁宗逸仕,道尊孔孟”。

山东成武县邵氏字辈:“道长明珠光先照彩”。

山东宁阳邵氏字辈:“康仲博宏淳,峨菊南西商;隆敬曾谨儒,林韵养立文,行榆崇鵉纪。自可之公永,芳兴元光际;毓复临德俊,安乐恩鸿天。”明朝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迁居于此(宁阳县伏山镇陶邵村),始祖为自勤祖系康节祖26代孙。

贵州铜仁一支字辈:“斗大兴金应、思崇国宏荣”。

扩展资料:

邵姓姓氏名望

郡望

博陵郡: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地。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治所在上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移至平舆。

洛阳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安阳县: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正阳西南。西晋置县,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南西南。

东陵郡:所在地以今天福建厦门浙江金华为主

堂号

怡怡堂:以德立堂。

博陵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安阳堂:以望立堂。

安乐堂:宋朝时期的邵雍,好《易》理,因此把他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顾颐称赞他“有内圣外王之学”。

参考资料:

-邵姓

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灯红酒绿,霓虹林立,年轻的邵氏兄弟只是众多**淘金家中的一员。1925年,邵氏兄弟成立的天一影业公司既没有黑帮靠山,也没有左翼背景,有的只是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宁波帮”吃苦耐劳的天性。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有趣,一批批财大气粗、激流勇进的**公司都在岁月流逝中解体了,惟有不事旁骛专心拍片的天一公司最终存活下来。并在之后的颠沛流离中逐渐演变成“邵氏兄弟”,成就了一代“东方好莱坞”传奇。

邵逸夫说,“天一”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只眼盯着艺术,一只眼盯着商业”。它早期的**基本上是以“时事”和“稗史”题材为主,这符合最广泛的国民性。它投拍的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强调道德感化和佛理点悟,完全是一部针对当时现实的醒世之作。“天一”因为这些影片大赚其钱,为以后更大的发展累积了资本。“天一”的迅速成长威胁到了当时的其他几大影片公司。“明星”公司的周剑云联合“大中华百合”、“民新”等公司组成“六合影片影业公司”,试图挤垮“天一”和其他小公司,建立自己的垄断地位,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正是由于六合围剿,“天一”远赴南洋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从而建立起“邵氏影业”这个东方**帝国。

大家所熟知的“邵氏”包括邵氏兄弟公司(SB)和邵氏父子公司(SS)等。前者由邵逸夫主管,主营制片业务;后者由邵邨人主管,只经营戏院以及影片发行。1959至1979年,是邵氏称霸天下的时代。当时实施的计划是投大资,拍大片,赚大钱。邵逸夫曾说,他没有娱乐,看**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娱乐,他称自己是全世界看**最多的人,80岁以前,每年看六七百部片子。

在香港**进入史上最低点的“冰河期”时,回顾邵氏数十年风雨历程也成为一件令人唏嘘感慨的事情。但现在,无论如何,邵氏都不是一个有可能再被重现的神话,它所呈现得最为精彩的那部大戏,其实就是自己的历史。

年份 邵氏大事记

1896 邵醉翁出生。

1898 邵人出生。 (注 1: 根据《中国**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邵人生于1898年5月10日。黄仁、梁海强等合编的《中国**电视名人录》[台北,今日**杂志社,1982] 则说邵生于1899。)

1901 邵仁枚出生。

1907 邵逸夫出生。

1924 邵仁枚到新加坡、马来亚筹备**发行公司。 (注 2: 年份根据邵仁枚为新加坡国家**资料馆所做的口述历史访问所言。)

1925 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创业作为《立地成佛》。

1928 上海明星、大中华、民新、友联、上海及华剧公司联合组成六合影业公司,与天一展开激烈的竞争,被称为「六合围剿」。 邵醉翁派遣六弟逸夫长期在南洋协助邵仁枚,建立发行及放映网络。 (注 3: 邵氏机构网页称邵逸夫于1926年往南洋,但一般的研究资料都认为邵逸夫是在「六合围剿」以后才往南洋的,由于还没有找到更充分的理据去支持前者,因此在这里采纳后一个说法。)

1931 天一拍摄首部片上发声影片《歌场春色》,为中国有声**技术带来突破。

1933 天一与粤剧名伶薛觉先合作,在上海拍摄首部有声粤语**《白金龙》。

1934 邵醉翁来港建立「天一港厂」,厂址位于九龙土瓜湾北帝街42号,在港公映的第一部作品为粤剧**《泣荆花》。 1937 天一港厂改名南洋影片公司,由邵人代替邵醉翁主持业务。

1946 邵人加入大中华影业公司成为股东之一,并租出南洋片场予大中华作拍片之用。

1950 南洋影片公司改名邵氏父子公司,由拍摄粤语片改为拍摄国语片,属下南洋片场亦改为邵氏制片厂。

1952 邵氏父子公司官方杂志《**圈》(港版)出版。

1955 邵氏粤语片组成立。 在星洲摄制第一部以邵氏名义出品的粤语片《星岛红船》。

1957 邵氏父子公司首次与韩国合作,摄制《异国情鸳》,由日籍的西本正(贺兰山)担任摄影。 邵逸夫赴港接掌制片事务。 邵氏官方**杂志《南国**》在港出版。

1958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邵逸夫担任总裁,同时在九龙清水湾买地筹建邵氏影城。邵氏父子公司改为在香港经营戏院及影片发行业务。 《貂蝉》于第五届亚洲影展中获最佳女主角(林黛)及最佳导演(李翰祥)等五个主要奖项。 1959 《江山美人》于第六届亚洲影展中获最佳影片。 与日本东宝株式会社合作,在港拍摄《香港三**》。 邹文怀加入邵氏兄弟为宣传主任。

1961 南国实验剧团成立,由顾文宗任团长,为邵氏培训演员。 。

1962 李翰祥导演的《杨贵妃》于康城影展获优秀技术大奖 ,以表扬其内景彩色摄影的成就。

1963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港、台两地屡创卖座纪录,掀起黄梅调**热潮。 李翰祥离开邵氏兄弟,往台湾自组国联公司。

1966 由胡金铨执导的《大醉侠》,标志新派武侠潮流的形成。 邵氏兄弟另一官方杂志《香港影画》出版。 美国《生活杂志》(Life)大幅报导邵氏影城风貌。

1967 张彻导演、王羽主演的《独臂刀》上映,票房超过一百万港元,从此开创以男演员为主导的阳刚路线。

1969 方逸华加入邵氏兄弟,初在采购部工作。

1970 邹文怀离开邵氏兄弟。

1971 与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演员训练中心,由孙家雯主持,取代南国实验剧团,全面培训新人,并于同年11月发行股票,正式成为上市公司。

1972 李翰祥重返邵氏兄弟,首部作品为《大军阀》。许冠文担任片中男主角。

1973 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打入美国**市场,深受西方观众欢迎。 楚原导演的《七十二家房客》叫好又叫座,令已衰落的粤语**重新兴起。 与英国咸马公司(Hammer Film Productions)合作恐怖片《七金尸》(Dracula and the 7 Golden Vampires),由姜大卫、施思、彼得古城(Peter Cushing)主演。 香港邵氏基金会成立,以资助医院、教育机构、设立奖学金及师资培训为主。 张彻代表邵氏兄弟,组织长弓公司。

1974 许冠文离开邵氏兄弟。 吕奇创办金禾影业公司,包拍邵氏兄弟影片。 长弓公司开始在台湾拍片。 邵逸夫获英女皇颁发CBE勋衔,由港督麦理浩爵士主持授勋。

1975 邵逸夫宣布投资六千万港元拍摄詹士克维尔(James Clavell)的畅销小说《大班》(Taipan),并于翌年在邵氏影城开拍。 邵醉翁于2月17日逝世。

1978 邵氏兄弟在荷里活投资一千六百万美元拍摄《地球浩劫》(Meteor, 1979),主演者包括辛康纳利(Sean Connery)、妮妲莉活(Natalie Wood)、亨利方达(Henry Fonda) 等。 1980 邵逸夫成为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最大股东,并出任公司董事局主席。

1982 邵逸夫投资列尼史葛(Ridley Scott)导演,夏里逊 (Harrison Ford) 主演的科幻经典《2020》(Blade Runner)。

1985 邵氏兄弟基本停产,院线则出租予潘迪生的德宝**公司。

1986 邵氏兄弟将影城出租给无线电视。

1988 邵氏兄弟与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合组大都会**公司,由方逸华负责,创业作为《撞邪先生》。

1999 以六亿元将七百多部**版权售予马来西亚财团Usaha Tegas Sdn Bhd(该财团稍后在香港成立天映娱乐有限公司)。

2001 邵逸夫与方逸华成立**动力有限公司,创业作为《绝色神偷》。

2002 邵逸夫创立「邵逸夫奖」,用以表扬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每年奖金金额达一百万美元,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

2003 与中国星合作投资十一亿港元,于将军澳工业村兴建「香港**城」。(以上资料来自 )

邵逸夫(19071119-20140107)原名邵仁楞,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公司的创办人之一,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寿107岁。

早年时候,为了谋生,他从大陆只身来到香港,当时可谓是历经磨难,摸爬滚打,才成就了如今的伟业。他是中国**业的开拓者,娱乐教父身份,当之无愧。

从无声到有色,从黑白到彩色,从白手起家到称霸一方的影视帝国,开辟了华语影视的新纪元。在他的公司,更是捧红了大家至今耳熟能详的超级巨星。

如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赵雅芝、张曼玉、李嘉欣等等,都是出自他的门下,可谓当时真正的‘造星工厂’,这些超级巨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美好的成长记忆。

扩展资料:

虽然邵逸夫不是香港最有钱的,但是他是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不忘本,不忘根,生于中国大陆,在慈善公益事业上却是一出手便是大手笔。

据统计,二十多年来,他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目前,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

2002年,六叔还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目前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这些贡献惠及数亿国人,令世人崇敬。

2014年1月7日,一代伟人邵逸夫与世长辞,享年107岁,低调的追悼会明星名人多不胜数,以致敬这位给予很多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或物质财富,或精神上的鼓舞。

参考资料:

-邵逸夫

《邵逸夫家族传》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披荆斩棘的拓荒者,永不停息的追梦人。一生见证中国**兴衰百年打造香港娱乐王国。

有钱、有名、有爱心,邵逸夫的百岁人生经历近乎完美。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他所展现出来的勤奋、敬业、精明、魄力和社会责任感,均值得新一代富豪及创业者学习。

邵逸夫在中国**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邵逸夫所执掌的香港无线电视(TVB)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电视节目制作公司。“邵氏出品”的影响力巨大,只要是有电视机的华人家庭,没有谁敢说自己没看过TVB制作的电视剧。在香港娱乐文化界,邵逸夫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标杆性人物。在中国的**史上,邵氏家族是一群当之无愧的拓荒英雄。 序 100年的传奇

第一章 邵氏申城起家

1 十里洋场“锦泰昌”

2 邵氏商家人丁兴旺

3 “天一”,梦开始的地方

4 首次触电,梦想确定

5 “天一**”遭“六合围剿”

第二章 初涉南洋遇知音

6 独辟蹊径的“**车”巡映

7 新加坡中国**放映周

8 邂逅黄美珍,怦然心动

第三章 东南亚造势

9 幽会不谈爱情谈商机

10 南洋首次大手笔,收购“新世界”

11 收购“大世界”,垄断狮城娱乐业

12 问鼎东南亚第一**大亨

第四章 **,从无声到有声

13 美国之行,好莱坞取经

14 《白金龙》,第一部有声**

15 香港“天一”连遭大火灾

第五章 国难当头,虎落平阳

16 迎娶黄美珍,婚礼轰动星马

17 香港沦陷,邵兄成日本兵囚徒

18 三年生死两茫茫

第六章 邵氏**名存实亡

19 南洋初识方逸华

20 身世凄凉感邵君

21 香港邵氏**名存实亡

第七章 再续前缘,一生相伴

22 清水湾,邵氏东山再起

23 香港再遇方逸华

24 相思一载情未了

25 东方桃丽丝黛,英国乐队客座歌手

第八章 清水湾的崛起

26 “邵氏兄弟”挂牌,敦请李翰祥出山

27 《貂蝉》一炮打响,捷报频传

28 从“江山美人”到“香港**”

第九章 黄梅调风靡东南亚

29 李翰祥请战,黄梅调再掀高潮

30 凌波金汉忤逆

31 长子邵维铭遭绑架,有惊无险

第十章 邵氏主将:亦友亦敌

32 张彻挑大梁拍武侠“救驾”邵氏

33 翰祥另谋发展,邵氏遇重创

34 沧桑几载,物是人非

35 红颜干政引发邵氏大震荡

第十一章 邵氏**的“下坡路”

36 主将邹文怀另立门户建嘉禾

37 “李小龙旋风”威胁邵氏

38 翰祥回邵氏,《大军阀》成功

第十二章 峰回路转,倾国倾城

39 倾国倾城,金玉良缘红楼梦

40 《武松》再获奖,邵氏再创辉煌

41 投资亚视,做香港电视领头人

42 90岁的新郎

43 将军澳,崛起的电视城

44 裁员就是新陈代谢

附录 邵氏家族大事简记 100年的传奇

2007年9月11日,维多利亚海湾灯火辉煌。

位于湾仔的香港会展中心大楼贵客如云,香港各界知名人士和特区政府的高官们都云集于此,正在恭候一位重要人物的光临,他就是邵氏影视王国的总裁、著名企业家和**家邵逸夫先生。再过几天。他就年届百岁高龄了。屈指算来,邵逸夫在香港**界已经驰骋半个多世纪了。今天晚上,邵逸夫先生将在香港会展中心大楼里,出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盛大颁奖晚会。

忽然,大厅里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只见香港特区署理行政长官唐英年,还有跟随邵逸夫共同走过50多年风雨坎坷的红颜知己方逸华女士,簇拥着邵逸夫出现在大厅的门口。这时,众人都把敬仰的目光投向虽然耄耋高龄,但身体仍然硬朗的邵逸夫身上。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出现在邵逸夫面前的是一条长达百米的鲜红地毯,众人的掌声一直把老人送到前面高高的主席台上。邵逸夫坐定后环顾四座,发现掌声仍然没有停歇,他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向台下那些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脸孔频频地挥手,掌声更加热烈了。台下的宾客中有些曾是邵逸夫商海中共度风雨的挚友,有些是**电视事业上携手共进的同仁,当然,更多的是邵逸夫亲手提携的**明星和电视新秀。邵逸夫再次向台下拱拳致意,他那矍铄的神情和有力的手势,很难让人相信他是年届百岁的老人。

就在一年前的冬天——2006年12月14日,已经99岁高龄的邵逸夫,令人难以置信地完成了一次马来西亚之旅。他是乘坐轮椅上飞机的,许多友人担心邵逸夫在隆冬的远行是一种冒险,谁能保证老人在旅途中不发生不测?可是邵逸夫平安无虞地完成了这次长达4小时的飞行。邵逸夫前去吉隆坡,并非因为久卧思动,而是为了一位名叫刘家昌的导演在息影多年以后再次出山所组织的一场音乐会。刘家昌原是港台**界的精英,早年曾经多得邵逸夫提携。如今他在吉隆坡举办这次音乐会,事前也曾得到邵逸夫的鼓励。提携后辈是邵逸夫一贯为人的准则。尽管老人已行走不便,不过邵逸夫仍然还像从前那样不惜一切地扶持后辈。在马来西亚的四天三夜中,邵逸夫不仅广泛接触各界友人,而且亲自到场为刘家昌和其他后辈艺人捧场助威,从而完成了他人生暮年最有意义的一次东南亚之行。

就在“邵逸夫奖”颁奖晚会之前,香港诸多媒体就开始报道邵逸夫百岁寿诞的消息了。各报都以整版篇幅隆重刊登邵逸夫专版,以及他入行以来各历史时期的和文字介绍。一个隆重热烈的祝寿活动已在民间徐徐拉开了序幕。

其中《东周刊》为邵逸夫百岁寿辰出版的专辑中载文称:

“本周四(10月4日)便是邵逸夫先生的100岁生日。百岁高寿仍然领导影视企业王国的富豪,他堪称香江第一人,世界上也极为少见。这位影视巨人至今仍不言休,坚持继续上班工作,最近还周游内地,考察他捐款修建的学校,其精力和气魄都令人惊叹,各地读者都想知道邵逸夫的养生和成功秘诀。本刊找到六叔(邵逸夫)身边的重臣和好友,希望了解他生活上的秘密,以期透视他大半生的养生之道……在六叔百岁寿辰之时,我们也预祝他健康长寿,为香港影视的更加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另一家杂志《明报周刊》也发表文章,介绍邵逸夫在商海浮沉中长生不老的养生之功,该刊称:

“年届100岁的邵逸夫先生,近年来仍然非常精灵健旺,在将军澳影视城里他总是步履矫健,甚至出入都不用拐杖。其实邵逸夫从事影视80多年,他是有一套特殊的养生之道的。原来他进入60岁以后,每天晚上只睡5个小时,然后黎明时起床,花最少45分钟时间打坐。然后就是到户外去打太极和练习由武当山气功师教授的气功。就算在家中他也经常走来走去,每天始终都保持足够的运动量。六叔又非常喜欢上班,即便年事已高,仍然坚持每周都到电视城去上班,一度传说他已经退休的说法不攻自破。他的行事准则是一辈子也不言休。”

自邵逸夫1958年从新加坡到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以来,50个寒暑春秋过去了,在他的邵氏影城里已先后拍摄各种故事片1000部以上。自1959年以来,邵逸夫主持的邵氏兄弟公司硕果累累,其中获奖的**就有《江山美人》、《后门》、《杨贵妃》、《梁山伯与祝英台》、《花团锦簇》、《武则天》、《小儿女》、《万花迎春》、《血染牡丹红》、《万古流芳》、《蓝与黑》、《烽火万里情》、《珊珊》、《三笑》、《十二金牌》、《吉祥赌坊》、《水浒传》、《大军阀》、《十四女英豪》、《双星伴月》、《倾国倾城》、《乾隆下江南》、《多情剑客无情剑》和《金玉良缘红楼梦》等数十部,堪称香港影界获奖最多的**公司之一。

邵逸夫不仅从影赚钱,而且他还广行善事。其中他在香港先后筹资兴建香港艺术中心,购买文华戏院、翡翠戏院和明珠戏院,独资修建高档碧丽宫戏楼等,许多剧场一直被邵氏用于公益性演出。早从1985年起,邵逸夫就开始把自己的慈善经费用于国内的教育文化事业,例如邵逸夫1985年对甘肃敦煌艺术保护的捐款、1987年捐献1000万兴建宁波大学教学楼、1998年捐资筹建浙江大学科技馆等。此外,邵逸夫还以个人名义向内地各师范院校捐款,为内地15所高等院校筹建科技馆和图书馆捐款,向内地众多医院和医学院捐款等,14年累计捐款已多达19亿港币,包括2200多幢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医院等。

不仅如此,邵逸夫对其他一些慈善机构提供的各种名目的捐款,也非常可观。这些数以亿万计的善款,被分别用于教育、养老、文化设施的建设,例如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1999年台湾大地震捐款1亿台币救灾,1988年捐款80万美元在美国建立“安老之家”等等。邵逸夫为美国旧金山进行福利捐款,旧金山当地政府把邵逸夫的捐款日正式命名为“邵逸夫日”,以期让那些深受其惠的美国老人们都记住这位中国**家的名字——邵逸夫。他向英国牛津大学捐献1600万美元,要求该校在将要建设的诸多项目中一定要有一所专门研究中国历史和现代经济发展的科研机构。邵逸夫先生这样做,提高了中国人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当邵逸夫百岁寿辰到来之时,香港影视界还为这位世纪老人举办了“邵逸夫百年影视活动”照片展。在展出的照片中,有邵逸夫早年在南洋一带从事**网络拓展的旧照片,有邵氏家族所有成员在上海初创天一**制片公司时的无声**剧照,还有邵逸夫在香港清水湾**城拍摄的近千部影片中的获奖**的剧照。人们还可一瞻这位东方世界影视大师晚年生活的珍贵片断。林林总总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让熟悉邵逸夫影视的观众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位著名影视企业家的今天和昨天。难怪一家香港报刊这样评价:“邵逸夫是香港的荣誉,也是中国的荣誉。”

在这位影视大师即将走进百岁之期的时候,他亲自光临“邵逸夫奖”的颁奖大会,无疑向世人报告一个奇迹,这就是香港影视的发展,与邵逸夫这位世纪老人息息相关。所以当邵逸夫走进香港会展中心参加颁奖大会的时候,场上对他竟然报以长达3分钟的掌声。这是对邵逸夫从影生涯的理解和肯定,也是对他活到百岁仍然如此“精灵”发出的赞叹。

邵氏兄弟是宁波人,一门四杰,大哥仁杰、二哥仁枥、三哥仁枚,第四、第五是姊妹早已出嫁,邵逸夫最小,叫仁楞。由于做**生意要出名,父亲不同意。于是另起外号,大哥醉翁、二哥邨人,三哥山客,最小的就起名叫逸夫。邵氏兄弟天生具有经商的精明头脑,比较知名的事情是邵醉翁力捧陈玉梅的逸事,由于当时“天一”台柱胡蝶被“明星”挖走,邵醉翁发现陈玉梅朴素随和,便以巨资捧她成为中国**皇后,陈玉梅成了他的夫人,其他**公司也永远不能将她挖走了。所谓长兄如父,邵醉翁集邵老大、总经理、导演于一身,其长袖善舞的精明为兄弟们树立了榜样,也为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基础。

四兄弟中老二任会计,内部掌握财务开支,从源头上把关,老三和邵逸夫任发行,几兄弟不仅在公司行政上相互协调,在影片拍摄上也全员出动。公司成立之初,生产的十一部影片,基本上是老大执导;老二、老三独立或联合编剧;邵逸夫不仅会编剧还能做摄影。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得来的抽成统统进入家族账下,公司家长式的管理,最大程度缩短了制作周期,因此使影片具有很强竞争力。当然这必然造成一些影片质量欠佳,也为同行间诟病。

分道扬镳

大家所熟知的“邵氏”包括邵氏兄弟公司(SB)和邵氏父子公司(SS)等。

1950年南洋影片公司由邵邨人收回并将之更名为“邵氏父子公司”,但是进入50年代后期,由于电懋的成立,香港**业竞争越发激烈,“邵氏父子”的小成本制作策略已无力招架新挑战。邵邨人萌生退意,收缩**制作的业务,转而大量收购戏院及从事地产业。

1957年邵逸夫从南洋来到香港,那年他已年届五十,因不满二哥作为,想接掌制片业务,以稳定片源,兄弟俩最终决定在业务上分道扬镳。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标识与兄长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邵氏父子”只经营戏院及影片发行,“邵氏兄弟”则主管制片业务。

邵氏家谱、字辈排序

邵氏字辈排序如下:山东枣庄、烟台、高青、临沂、河北范阳、河南洛阳邵氏字辈:“文景贞元会性理士泽长明珠光先兆采羽翼复成安定修鸿业宗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