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航天60年,你必须知道的都在这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1收藏

关于中国航天60年,你必须知道的都在这里!,第1张

2016年可谓是中国航天年,因为在这一年里,我们不仅于4月24日庆祝了首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发射活动将首破20次,而且“含金量”极高:在新建的海南航天发射场首射我国新一代大中型运载火箭长征5号、7号,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10号、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我国首颗移动通信卫星天通1号、世界上工作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高分3号、我国首颗监测全球二氧化碳的“碳卫星”、可实现世界最高灵敏度和最好空间分辨率的硬X射线巡天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世界首颗“脉冲星导航专用试验卫星”、我国首颗第2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4号、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神舟11号载人飞船,等等已经或即将在这一年闪亮登场,为2016年的中国航天画上美不胜收的绚丽彩虹。尤其是2016年10月8日,还将迎来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纪念日,从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第1个月球探测器嫦娥1号在月球轨道飞行示意图(庞之浩/供图)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这一年的10月8日,中国第1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宣布正式成立,它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开始进入历史舞台。

“长征”系列火箭

常言道,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几十年来,通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我国“长征”系列火箭走过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的技术历程,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以及不同类型和不同质量航天器的能力,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长征”火箭家族(庞之浩/供图)

我国现有长征2号、3号、4号3个成熟子系列共10多种型号的“长征”火箭,用于发射低轨道、极轨道和高轨道航天器,其运载能力分别为02~95吨、04~31吨和15~55吨。我国运载火箭发射的第一个100次历时37年,成功率93%;第二个100次仅历时7年,成功率98%,可靠性居世界前茅。

近年,我国又开发出新一代小型、中型、大型运载火箭,已经首射成功了长征6号、11号、7号新一代小、中型运载火箭,最多一次发射了20颗小卫星,其中采用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大推力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长征7号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3吨。今年还将首发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4吨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其发射能力与国外主流运载火箭的水平持平。

长征7号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庞之浩/供图)

截止到2016年8月16日,“长征”火箭共进行了234次发射,其中包括5次发射载人飞船和4次发射月球探测器。

开发太空资源的利器——航天器

航天器是开发太空资源的利器。中国航天器现已历经了技术准备(1956—1970年)、技术试验(1971—1984年)和工程应用(从1985年起至今)3个发展阶段,树立起三个里程碑: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使中国成为世界第5个用自制火箭发射自制卫星的国家,开创了中国探索外层空间的新纪元;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个载人航天器——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入轨,并在完成预定任务后安全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个空间探测器——嫦娥1号绕月探测器升空入轨,使中国成为世界第5个拥有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中国航天器家族(庞之浩/供图)

到2016年9月底,我国已有200多个航天器升空,目前在轨运行150余个,形成了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六大领域航天器研制业务,取得了显著的政治、科学、技术、经济、国防等效益。

中国首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在轨飞行全貌(庞之浩/供图)

在人造卫星领域,我国现能独自研制、发射和应用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和应用卫星目前世界上已问世的这三大类卫星,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2015年12月29日升空的高分4号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的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60年来,我国先后发射了:“实践”系列等试验卫星;探测1号和2号 、“悟空”、墨子号等科学卫星;三代固定通信、一代数据中继、一代移动通信等通信卫星,并多次整星出口;返回式、“资源”、“高分”、“环境”和商用等陆地卫星,“风云”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

中国第1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内部结构(庞之浩/供图)

在载人航天领域,到2016年10月8日,我国通过先后发射10艘宇宙飞船和天宫1号、2号空间飞行器,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载人三大航天基本技术,把10名航天员(包括2名女航天员)送上了太空,为建造可以大规模、长时间开发太空资源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庞之浩/供图)

在空间探测领域,我国实施了采用“三步走”战略的“嫦娥工程”,现已完成“绕、落、回”中的前两步:用嫦娥1号、2号绕月探测器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普查;用嫦娥3号落月探测器对着陆区附近进行区域性详查;发射了嫦娥5号T探测器,为2017年发射嫦娥5号采样返回探测器做好了准备。

展望未来,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完成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现有的重大科技专项,并推动航天等方面相关立法工作。2025年前后,全面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推动空间信息应用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发展;2030年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以航天梦助力中国梦。

(作者: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首席专家,庞之浩)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知识就是力量”(ID:knowledge-power)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在十三世纪以前,中国的火箭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成火箭机械能现代火箭用来发射探测仪器,以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空间的飞行器目前各种型号的中国火箭有:

  1、长征一号是我国第一枚三级运载火箭它以两级液体火箭为基础,加固体第三级固体发动机由固体发动机研究院研制全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抓总箭长29.46m,最大直径2.25m,起飞质量81.5t,起动推力达106 N二、三级有转接锥壳相连第三级与第二级完全分离后,起旋火箭点火,使第三级在空中自由起旋整流罩用水平抛脱长征一号火箭具有将300 kg的卫星射入倾角为70°、高为440km的圆轨道的运载能力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再次发射把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

  “长征一号”的改型,“长征一号丁”,在原一二级基础上,更换三级固体发动机,将使其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700kg~750kg

  2、长征二号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全箭长约32m,最大直径3.35m,起飞质量190 t,一级装有4台发动机,地面推力为2.8×106 N,二级主发动机真空推力7.3×105 N,还有4个可以遥控的游动发动机(总推力4.7×104N),能将1.8 t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1974年11月首次发射,由于一根导线有暗伤,导致飞行试验失败1975年11月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准确入轨接着,又发射两次,均获成功

  随着卫星对火箭运载能力要求的提高,“长征二号”火箭也作了相应的技术状态的修改,使技术性能和运载能力均有所改进和提高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 t左右,命名为“长征二号丙”,多次发射均获得成功发射表明:“长征二号丙”设计方案正确,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好评

  3、长征二号E即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第一枚推力捆绑式(也叫集束式)运载火箭,它是以经过改进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作芯级(一级加长4.6 m,二级加长5.2 m)第一级箭体上并联4个长15.3 m,直径2.25 m的液体助推火箭上面级和卫星都装在直径4.2 m,高10.5 m的整流罩内,全箭长49.7 m,芯级直径3.35 m,芯级一级发动机4机关联,加上4枚助推火箭,总推力为6×106N,可把8.8 t有效载荷送入200 km的圆轨道,1988年底获准研制,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实现了预定目标1990年7月16日首次发射,一举成功,把一颗巴基斯坦的科学试验卫星和一模拟有效载荷准确送入轨道用如此短的周期,研制成功一个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这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航天史上也属罕见,它为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和满足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需要奠定了基础1992年为澳大利亚发射两颗美制第二代通信卫星

  这种火箭,如配以中国的固体推进剂的上面级可将3 t的有效载荷送入同步转移轨道;如配以液氢液氧推进剂上面级,构成“长征二号E/HO”,其同步轨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4.8t

  4、长征三号是以“长征二号丙”为原型加氢氧第三级组成的三级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总设计和研制第三级,第一、第二级由上海航天局承制,全箭总长44.56 m,起飞质量202 t,起飞推力2.8×106 N,第三级氢氧发动机在高空失重条件下二次启动其同步转移轨道推力为1.4×104N1984年1月29日首次发射,由于第三级发动机二次启动不正常,卫星进入近地轨道运行经过70个昼夜的奋斗,4月8日再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为香港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始步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5、“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甲”是为发射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而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它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同步转移运载能力由原来的1.4 t提高到2.5 t,它是一种大型三级液体火箭,全长52.5 m,直径和整流罩均超过长征三号,起飞质量241 t,起飞推力3×106 N,火箭质量近40 t,自1986年2月开始研制,重大技术有30多项,其中火箭的三级推力氢氧发动机,冷氦加温增压系统,动调陀螺四轴平台,低温氢气能源双向摇摆伺服机构等4项技术已属世界一流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倾注8年心血研制的这种运载火箭,至今发射3次,均获成功,巍巍长箭涉三关,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一页新的篇章

  首试锋芒送双星1994年2月8日北京时间下午4时34分,最新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一颗“实践4号”空间探测卫星和一颗模拟卫星送上太空

  前功尽弃经磨难第二枚“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于1994年11月30日凌晨1时2分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成功,火箭点火升空后,经过24分钟飞行,把我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送入近地点20.58 km,远地点36 220 km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完成第三次变轨,进入巡航姿态经过三次变轨后,卫星已在准同步轨道上运行由于星上姿态控制推力器燃料泄漏,未达到进入同步轨道的目的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第三次发射,成功地将“东方红3号”通信广播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6、长征三号乙我国自行研制、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于1997年8月20日凌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菲律宾卫星送入轨道,这表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能把5 000 kg有效载荷送入高轨道的能力这是长征火箭第46次成功发射,也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第12次执行商业发射服务合同

  “长征三号乙”火箭全长54838 m,起飞质量426t,可将500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倾角为28.5°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它充分继承了长征系列的芯级除贮箱加长,结构加强及整流罩加大以外,与长征三号甲火箭相同,也具有在真空条件下二次启动能力的氢氧发动机技术和同轴挠性平台等技术火箭一级周围捆绑的4个助推器,与长二捆火箭完全相同由于捆绑了助推器,其控制和遥测系统在长三甲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修改,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中高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马部海卫星是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在fs1300平台的基础上设计的三轴稳定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它共有30个C波段转发器和24个KU波段转发器,能向菲律宾、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提供语言、图像和数据传输等通信服务马部海卫星是亚洲地区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其最大分离质量约3770kg,在轨道寿命超过12年它将定点在东经144暗某嗟郎峡 1997年10月17日凌晨3点1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一次发射升空,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远地点47 922 km近地点201 km,倾角24.4º,卫星质量3 700 kg,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48次发射

  7、风暴一号是两级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局研制,火箭长32.6 m,直径3.35 m,起飞推力2.8×106 N,起飞质量191 t,推进剂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一级发动机由四台可切向摇摆的游动发动机组成,二级发动机由一台主发动机和四台可切向摇摆的游动发动机组成制导系统采用平台一计算机全惯性系统,姿态控制采用有源网络校正装置,贮箱采用主强度铝合金材料,采用自然增压方案“风暴一号”可把1 50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为了提高运载能力,采用了大幅度减轻结构重量,降低发动机混合比偏差,一级采用耗尽关机二级主发动开机后采用游动发动机小推力飞行入轨等措施为了提高轨道精度,采用了速度导引有机结合的制导方法,为了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攻克了结构动力学和多星分离运动学的技术关键

  1975年以来,“风暴一号”先后发射了六颗卫星它们是三颗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和1981年9月20日用一枚“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三颗卫星

  8、长征四号是一种多用途三级常温推进剂运载火箭,具有性能优良,结构可靠,成本低廉,发射场通用,使用方便等特点,由上海航天局研制

  “长征四号”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推进剂,全长41.9 m,改进的一、二级直径为3.35 m,新研制的三级直径为2.9 m,火箭起飞质量249 t,起飞推力3×106N“长征四号”在总体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加长一级推进剂贮箱4 m,加大一级发动机推力2×105N,三级采用两台5×104N推力的发动机,减轻结构设计质量约300 kg,使火箭的运载能力大幅度提高,该火箭运送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为1 250 kg,运送900 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为1 650 kg“长征四号”在国内大型运载火箭上首次应用了数字式姿态控制系统三子级全程氮气压力值增压输送系统,三子级双向摇摆发动机无水肼表面张力定箱,三级单层高强度铝薄壁共贮箱等多项先进技术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两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均获圆满成功“长征四号”具有两种不同直径的卫星整流罩,可适应不同质量和尺寸的有效载荷,也可一箭多星发射,这为承担多种卫星的发射业务,特别是为发射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卫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附:

  主要数据 长/m 芯级最大直径/m 起飞推力/N 运载能力/t 轨道/km

  长征一号 29.46 2.25 1.04×106 0.3 400

  长征二号 32 3.35 2.8×106 1.8 近地

  长征二E 49.7 3.35 6×106 8.8 200

  长征三号 44.56 3.35 2.8×106 1.4 同步轨道

  长三甲 52.5 3.35 3×106 2.5 同步轨道

  长三乙 54.848 3.35 5.0 同步轨道

  风暴一号 32.6 3.35 2.8×106 4.8 200

  长征四号 41.9 3.35 3×106 1.25 同步轨道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字数不少于550吧,谢谢了。

解析:

长征运载火箭家谱

发射间隔以月计, 神八神九不载人, 神十带人进“站”

6年半能制造25吨运载力火箭,“神八”“神九”“神十”发射间隔缩短

“一旦国家立项发展大推力火箭,我们能在6年半之内完成制造,并进行首次试射,把火箭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5吨提高到25吨。”昨天,在“北京宇航学会青年航天论坛”上,

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2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他透露了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的进展情况和“神舟”系列飞船的计划。

揭秘火箭“力士”

25吨运力 能“驮”空间站

25吨的大推力运载火箭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在低轨道发射空间站,也可以在高轨道为月球探测、其他深空探测服务。

登月需要火箭“力士”

晨报:新一代大型火箭会用在什么地方?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2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以下简称刘竹生):我国的空间计划在载人航天之后,还有发射空间实验室的计划。在发射空间实验室时,现有的用于“神六”的长征2F运载火箭适应不了大推力的要求,所以必须搞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另外,我国的探月计划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由于后两个阶段要登到月球上再回来,同样需要很多的能量作为支撑。25吨的运载火箭可以在低轨道发射空间站,也可以在高轨道为月球探测、其他深空探测服务。

晨报:绕月卫星会用什么火箭?

刘竹生:发射绕月卫星会采用长3甲火箭,因为登月的第一步绕月,比较省能量,不需要太大推力的火箭。而“落”和“回”阶段,则必须用新一代大推力的火箭了。

新火箭采用环保推进剂

晨报:新一代火箭的外形是否有改动?

刘竹生:外形与现在的火箭没有太大差别,但是直径会由长2F的335米提高到5米,运载能力也将由现在的95吨提高到25吨。

晨报:推进剂是否有所改动?

刘竹生:过去的火箭用的是单发动机,未来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将采用双发动机技术。双发动机分别用不同的推进剂,一种发动机烧液氢液氧,一种烧液氧煤油。现在的火箭用的推进剂是有毒的四氧化二氮。新一代火箭用的推进剂是环保材料——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液氢液氧产生的化合物只有水,所以它是清洁、环保的能源。液氢液氧推进剂在我国火箭上早已开始应用了,技术上也很成熟;而液氧煤油只在小发动机上使用过,目前国外使用这样的推进剂。

25吨达到国际顶级水平

晨报:如果我国能建造25吨的大推力运载火箭,与国际上领先水平是否还有差距?

刘竹生:如果达到25吨,也基本上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了。其实别说25吨,就是再往上也能实现。不过,在一段时间之内不会再发展更大推力的火箭,因为火箭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卫星和航天器的发展,而卫星也不能无止境地“变大”。但是,如果不研制大推力的火箭,稍微大一些的卫星你就打不了,相当于自动从这个发射市场退出了。

晨报:新一代大型火箭对航天材料是否有新的要求?

刘竹生:是的,比如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都要装在低温储箱里,低温储箱需要保温,但不能做得很厚。现在有一种方案是使用复合材料,外边用碳纤维,里边用很薄的金属层,现在小的能做出来,但是要做直径5米的储箱,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可以发射外国商用卫星

晨报:研制新一代大型火箭技术有困难吗?

刘竹生:现在方案设计基本已经完成,在技术上不存在什么问题,就等国家立项之后,进行初步设计、地面大型实验等。目前,图像测量功能还需要改进,现阶段图像测量的主要功能是为拍摄火箭分离的图像,下一步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还要增加使用范围,除了对火箭分离图像进行监控外,还对一些温度场进行测量。

晨报:该项目立项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刘竹生:具体时间还不知道,但都列在“十一五”规划中了。

晨报:大推力火箭是否准备发射外国的卫星?

刘竹生:当然可以为国外商用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其实现在所有的火箭都可以提供发射服务。我们过去光是火箭比较强,卫星寿命达不到那么高,就只能发射别人的卫星,现在我们打算采取捆绑的方式,你来买我的卫星,我用我的火箭给你发射上去。

揭秘神舟系列

神舟“三兄弟”一月一发

从“神八”开始,“神九”、“神十”都很快,一个多月都算长的,一个目标上去了,需要马上发射下一个上去进行对接,所以会非常快地连续发射。

“神八”“神九”:只探路不载人

晨报:“神七”是否会用这种大推力火箭送上去?“神七”会有几个航天员?

刘竹生:按现在的计划,两年之后发射“神七”,还用不上大推力运载火箭,依旧会使用长征2F火箭。“神七”计划上3个人,因为有人出舱活动时,必须要有3个人协同完成。

晨报:未来的“神八”、“神九”一直有载人计划吗?

刘竹生:从“神八”开始,就发射无人的目标飞行器了,也就是空间实验室,不搭载航天员,只是送到天上完成实验室的对接。“神八”是有好多接口的小的空间实验室,包括“神八”在内,现在搞的空间实验室都是为未来的空间站做准备的,我们要考察到底人上去以后长期工作、生活行不行,到底上面会遇到些什么问题,这些都需要摸索,因为有好多你根本想不到的问题会发生。

“神九”也没有航天员,只是发射目标飞行器。

“神十”:航天员要进空间实验室

晨报:什么时候重新开始载人计划呢?

刘竹生:其实“神八”、“神九”都是上去探探路,看对接技术是否成熟,到了“神十”才重新带航天员上去进行空间实验室的工作。

“三兄弟”发射间隔一个月

晨报:“神八”、“神九”、“神十”的发射时间间隔是否也需要两年时间?

刘竹生:要不了那么久!从“神八”开始,“神九”、“神十”都很快,一个多月都算长的,因为一个目标上去了,需要马上发射下一个上去进行对接,所以会非常快地连续发射。

最新进展

六年半造出火箭“大力士”

“一旦国家立项发展大推力火箭,我们能在6年半之内完成制造。”昨天,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吴燕生院长透露了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究情况。他说,这将使我国运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5吨提高到25吨。

他说,运载火箭是太空探索的基础系统。“可以说,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太空探索的舞台就有多大。”

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是承担了“神六”发射任务的长征二F,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95吨,而世界上运载火箭的近轨运载能力最大已达25吨。

“在大推力运载火箭上,我国与世界最先进水平有6年时间的差距。”吴燕生说,目前我国已在大推力运载火箭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且进入了型号研究阶段,国家立项后便能在6年半之内完成第一次试射。这也意味着,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

他同时透露说,项目总体科研经费大约需要十几亿元人民币。

两大重点技术需要突破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6号副总设计师杨宏在做主题演讲时介绍,2004年,中央批准了载人航天第二阶段正式启动,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阶段的第二期工程。

该工程将重点突破两大技术,一是完成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要为之设计适应舱外活动的舱外航天服,第二项技术是完成两个太空飞船在太空中交互对接,其中航天员出舱行走是“神七”时的计划。

杨宏说,这两项技术完成后,将进一步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继而建立永久性的空间站。

●新闻背景

中国运载火箭发射里程碑

●1970年4月24日 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5年11月26日 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1982年9月9日 长征二号丙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1984年4月8日 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试验通信卫星

●1990年7月16日 长征二号E火箭成功发射巴基斯坦卫星

●1994年2月8日 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发射实践4号卫星和模拟星

●1997年8月20日 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菲律宾马部海卫星

●1999年11月20日 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一号飞船

●2003年10月15日 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中国航天国际合作 双边合作

1985年以来,中国先后与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阿根廷、巴西、俄罗斯、乌克兰、智利等十多个国家签订了 间、 部门间空间科学技术及应用合作协定、议定书或备忘录,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双边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制定互利的空间计划、互派专家学者、组织研讨会,到共同研制卫星或卫星部件、进行卫星搭载服务、提供商业发射服务等等。

商业发射服务

自1985年中国 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国际卫星发射服务业务以来,至2000年10月,先后为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瑞典、美国、菲律宾、巴西等国家及中国用户成功地发射了28颗国外制造的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是对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有益补充,也为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王大鹏

相关新闻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的一个长征火箭的话,又创造了一个历史记录,这种情况下来说的话,它是有着一个什么样的一个看点,接下来小编带大家具体的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长征的一个火箭的发射来说的话,他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之内的话,啊,它的一个发射的速度是大幅度提升的,这种情况下来说的话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它实现了一百多次的一个发射成功,这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一个呃新的一记录,至少是在我们自己的一个生产比较的话,我们自己有着一个很大的一个进步。是我们最大的一个看点之一,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科技以及一个安全性的可靠性,在这个时候也是得到了一个呃验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来说的话是非常非常好的。

一长征二号火箭为例的话,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的话啊,在一定的一个时间节点之内的话,30年的一个概念中的话,已经发射成功了六十多次,成功率高达百分之百,这种情况下来说的话是非常有意义的啊,这种情况的一个出现的话,能够保障了一个火箭飞行的一个精度啊,总的来说的话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它提高了一个火箭射的的一个质量对于啊北斗导航的一个相关利用来说的话,也是利用到了一个极致啊,这是我们的一个呃航天发展的一个好的特点,就是不放过任何相关的问题,解决任何问题啊,让我们的一个国家航天能够得到有利的一个发展。

把其他的看点的话,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的话,我们国家的一个运载火箭的话,它是啊一带比一代更强,他的一个运载能力的话提高了很多,这是非常值得一个突破的一个情况啊,是需要我们大家去关注的一种情况,总得来说的话,安全指标的一个不断提高的话,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的话,能够推动我国的一个航天的一个发展。赋予我们的一个使命和责任。

长征二号F型火箭全长5834米,最大直径335米,质量493吨,级数25,LEO运载能力88吨。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简称长二F,别称“神箭”,缩写CZ-2F或LM-2F)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在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的基础上,按照发射载人飞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为目标研制的运载火箭。

火箭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发射空间站则不包含)组成,全长达5834米,是目前我国所有运载火箭中长度最长的火箭,安全系数达097。火箭首次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和垂直运输的“三垂”测试发射模式。

扩展资料:

从火箭点火到飞船入轨,前后也就10多分钟。这是航天员进入太空的第一步,也是危险性较大的一个环节。作为天地往返工具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为扣人心弦的首要环节。

火箭研制团队要为此忙上无数个日日夜夜,作为团队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箭总设计师的荆木春、火箭总指挥刘宇对这一研制过程进行了解读。

在业内,长二F火箭被誉为“神箭”。1999年,首枚长二F火箭将首枚神舟飞船送入太空。至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前,已先后有9枚长二F火箭在太空写就辉煌。因为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它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有明确的097可靠性和0997安全性指标要求的运载火箭。

“这9枚火箭当中,发射神舟三号飞船和神舟八号飞船的火箭,有过比较大的改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箭总设计师的荆木春介绍。

历经两次飞行试验后,发射神舟三号飞船的长二F火箭正式启动了逃逸系统,目的是给即将到来的载人航天飞行作准备。逃逸系统是在飞船发射阶段的重要安全装置,被称为航天员的“护身符”。一旦火箭发生意外情况,它可以迅速启动,帮助航天员逃离危险区。

因为载人,一切都变得不同寻常。就连火箭总指挥刘宇也说,当他走进发射神舟九号的改进型长二F火箭厂房时,整个人也变得兴奋起来。

几年前,为了完成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火箭研制队伍一次性地投产了5枚火箭。其中,两枚用于发射目标飞行器(含一枚备用),3枚用于发射神舟飞船。神舟九号发射前,5枚火箭已经发射了两枚。发射神舟九号的火箭,也来自其中。

如此,前两枚火箭的表现好坏,直接能够反映神舟九号用火箭的状态。

神舟八号发射后,火箭设计师系统地对飞行数据进行了评估。数据表现非常完美,表明了相关技术和状态得到了初步验证。因为属于同一批次,各方都认为,神舟九号的火箭可以承担载人飞行任务。

尽管如此,但以刘宇、荆木春为代表的火箭研制团队,仍然希望能够让火箭在无人状态下再飞行一次,因为载人飞行要求万无一失。那么,飞行试验做得越充分,成功的把握就越大。

人民网-专家解读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放心“天梯”如何搭建

伴随着山呼海啸的轰鸣声,长征五号火箭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一飞冲天。约2200秒后,火箭搭载的嫦娥五号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执行探月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文昌正式成为中国探月新母港。

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

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

文昌,接过西昌嫦娥奔月“接力棒”

西昌,因月色美妙,自古便有“月城”的美誉;文昌,海南岛最东端,一处美丽的海湾名为“月亮湾”,海天一色,意境非凡。

从圆梦奔月、成功绕月到完美落月、再入探路再到喜搭“鹊桥”、月背着陆……2007年起,素有中国“探月港”美誉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连续成功发射我国所有探月航天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嫦娥奔月的接力棒将由该中心的西昌发射场郑重交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手上。

紧紧铆在测发大厅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部副部长李本琪,在大屏看到火箭腾飞的那一刻,不禁湿润了眼眶。

当时发射嫦娥一号要求较高,需要用大推力火箭先将它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51万公里的地球同步大椭圆轨道。经过专家们对长征系列火箭进行严格可行性分析,最终选定运用长征系列火箭家族中运载能力较强、发射成功率最高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承担此次发射。

而在中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唯一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能用“长征三号甲”等多种型号运载火箭,发射多种型号卫星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便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发射月球探测器的重任。

在椰树婆娑的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都鑫鑫 摄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这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科技工作者的生动写照。

曾多次担任01指挥员的80后优秀青年胡旭东,是嫦娥五号任务整个发射系统的大管家,负责协调整个发射任务流程和进程状态控制,容不得任何疏忽和失误。

“一谈到发射,大家可能最关注的就是喊倒计时口令的01指挥员,但航天发射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不分一线二线,人人都是发射大戏的NO1。”胡旭东说。

为了嫦娥奔月的那一刻,自嫦娥五号入场以来,文昌航天发射场所有科技工作者都和胡旭东一样,打起十二分精神,严把质量关口,一次一次操作保精准,一个一个节点保顺利,确保发射任务万无一失。

在椰树婆娑的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都鑫鑫 摄

翻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人才资料,记者发现这样一组数据:中心航天工作者平均年龄331岁,而成功发射“嫦娥五号”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科技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09岁,他们中,博士学历占比34%,硕士学历占比326%。敢想敢干、锐意进取、拼搏创新是这群青年才俊身上最耀眼的特质。

热带特殊气候下的文昌航天步调

淅淅沥沥的小雨,呼呼作响的海风……发射任务开始前的一个月,海南的天气情况并不理想。阴雨不断,台风过境更是成为常态。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专家、高级工程师郭学文介绍,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滨海航天发射场,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降水、强雷电、强台风”等“三高三强”的气候特点,给嫦娥五号发射气象保障带来新的巨大挑战。

热带风情浓郁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为了火箭发射万无一失、圆满成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气象系统工程师甘思旧及其所在团队自任务开展以来,已在发射场驻扎超过60天。针对此次任务气象保障特点,气象团队的专家和精锐骨干都主动请缨参加任务,数月铆在发射场,认真研究拉尼娜现象对发射场天气气候的影响,分析了任务月气候背景特征,完善了防台风应急预案和危险天气预案,并准确预报了发射日窗口的天气,确保了任务按计划实施,火箭安全飞行。

并行任务图像通信系统扩容建设项目、远程辅助测试安全隔离区建设项目、测控设备中修、防雷专项检测问题整治……为进一步增强发射场测控通信系统服务保障能力,中心还大力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并开展老设备适应性改造,为满足后续快节奏、并行化的高密度航天发射测控任务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将按照国家航天发展战略,先期开展载人登月、重型火箭的论证建设和布局,逐步形成重型、大型和中型火箭高低搭配、多射向、多纬度、低倾角、大吨位发射能力,为中国航天未来的深空探测、行星探测、空间站建设、互联网建设以及可能的巨星座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为助推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数字中国奠基蓄势。”张学宇说道。

长征五号火箭,是我国首个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征五号),被航天人亲切地称作“大火箭”。他的具体信息有:长征五号高度约57米,有20层楼高,箭体直径达到5米,起飞质量870吨,是我国高度最高、体积最大的火箭。火箭上配备了3种全新大推力发动机,分别摘得我国“最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最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比冲性能最高的火箭发动机”3个桂冠。

长征五号火箭不仅个头大,力气也很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介绍,长征五号突破了大功率氢氧发动机等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起飞推力突破千吨级,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25吨,比现役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运载能力提高了25倍以上,是国内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长征五号”的重大意义

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跨入世界大吨位火箭发射行列,将显著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推动航天发射综合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基石。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

运载火箭技术水平不仅代表一个国家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也体现着其最终利用空间和发展空间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国家航天能力的基础。

近年来其他航天强国都在研制大型火箭甚至重型火箭,把发展先进的航天运载技术确立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而我国现役的长征系列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仅为5吨级,未来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必须发展大推力运载火箭,这是空间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于中国航天60年,你必须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6年可谓是中国航天年,因为在这一年里,我们不仅于4月24日庆祝了首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发射活动将首破20次,而且“含金量”极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