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张献忠屠川的背景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3收藏

明末张献忠屠川的背景,第1张

在武昌,张献忠自称“大西王”,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设六部和五军都督府,及委派地方官吏。“改武昌曰天授府,江夏曰上江县”,并开科取士,招揽人才,共录取进士三十名,廪膳生四十八名,都授以州县官职。这时,李自成也在襄阳建号称王,并对张献忠占据武昌十分不满。李自成使人贺曰:“老回回已降,曹革左皆死,行及汝矣。”此时,左良玉兵复西上,大西政权官吏多被擒杀。“献忠惧,谋去之”。两境相接,形成了并立的两大农民军势力。张献忠力弱,无法与李自成对抗。八月,张献忠率部南下湖南,以二十万重兵攻占岳州。随后进攻长沙,明总兵尹先民、何一德投降。[2]

张献忠占据长沙后,宣布免征三年税粮。接着,又攻取衡州及其所属州县,所到之处,如蝗虫过街,不剩一物。

九月,义军攻占永州,兵威所震,使广东南雄、韶州属县的官兵“逋窜一空”。明分巡南韶副使王孙兰吓得自缢而死。十月,义军占领杨嗣昌老家常德府武陵县,对杨嗣昌父子及其家族仗势作恶的罪行进行了清算。张献忠发的令牌曰:“照得朱(诛)贼杨某,昔年曾调天下兵马,敢抗天兵,某幸早死于吾忍(刃)矣。今过武陵,乃彼房屋土田,坟墓在此。只不归顺足矣,为何拴同乡绅士庶,到处立团。合将九族尽诛,坟墓尽掘,房屋尽行烧毁;霸占土田,查还小民。有捉杨姓一人者,赏银十两;捉其子孙兄弟者,赏千金。为此牌仰该府。”说明义军对官绅恶霸的无比憎恨。[2]

在义军攻占武陵的同时,张献忠领兵向江西萍乡进攻,陷万载,分兵两路攻下袁州。袁州是江右门户,失去袁州,则“江右全省皆坏,则两广咽喉断,而金陵之藩篱撤矣。在左良玉官军的反攻下,袁州又为官军夺取。由于左良玉部士兵暴虐,明廷被迫撤回其兵,以招募当地兵戍守。张献忠利用官军调换的时机,突袭吉安,连占吉水、永新、安福、泰和等县,并分设地方官吏,安抚百姓,再次夺回袁州。十二月,在江西总督吕大器带兵反扑下,吉安等县又先后失陷。张献忠在江西受阻后,随即回师再据岳州。明廷急派左良玉移镇武昌,并分兵两路,一攻岳州,一攻江西袁州,两地再度给官军占领。为此,张献忠决定北上,在嘉鱼(今湖北境内)沿江一带埋伏部队,大败左良玉的精锐部队,使“良玉军,遂不振”。张献忠又在沿途收降官军,编为新附营,军容较前更盛。这时,张献忠控制了湖南全部,及湖北南部,广东、广西北部的广大地区。为了将来的发展,张献忠决定进军四川。[8]

再进四川

张献忠家庙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张献忠率部向四川进发。义军攻克夔州,“至万县,水涨,留屯三月”。接着,连克梁山、忠州和涪州,击败总兵曹英,破佛图关,明朝四川总兵秦良玉率兵来战,亦被义军击败。义军攻克泸州后,于六月二十日占领川北重镇重庆。从汉中逃来的瑞王朱常浩、巡抚陈士奇、兵备副使陈纁、知府王行俭等一批明朝宗室和官僚,被义军俘获并处死。七月初四日,张献忠命刘廷举守重庆。他亲自率义军,分三路向四川首府成都挺进。沿路州县“望风瓦解,烽火数百里不绝,成都大震”。四川巡抚龙文光由顺庆驰援成都,又调总兵刘镇藩及附近土兵守城。一时“成都援兵四集,献忠使其众伪为援兵,混入城中,龙文光不能辨”。八月初七日,义军从四面同时攻城,里应外合,三日城破。[2]

八月初九日,农民军攻克成都。明藩成都王朱至澍、太平王朱至渌自杀,四川巡抚龙文光、巡按御史刘之渤、按察副使张继孟等明朝派驻四川的主要官员因拒不投降,均被农民军处死。“初,李自成使马珂入川,攻陷顺庆。”九月,命将马珂据守绵州,张献忠派艾能奇往攻之不克,亲自去指挥,马珂败走汉中。十月,李定国攻克保宁;孙可望下龙安,使王运行守之,又率兵攻茂州,克之。接着,艾能奇又攻克雅州。至此,四川大部地区被张献忠的农民军所控制。[2]

建立政权

崇祯十七年,即一六四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大西政权建立后,设置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文武官员。命“汪兆麟为左丞相,严锡命为右丞相”。以王国麟、江鼎镇、龚完敬等为尚书。[9] 大西政权颁行《通天历》,设钱局铸“大顺通宝”行用。开科取士,选拔三十人为进士,任为郡县各官。大西政权宣布,对西南各族百姓“蠲免边境三年租赋”。张献忠的号令森严,不许“擅自招兵”,“擅受民词”,“擅取本土妇女为妻”,违者正法。张献忠封四个养子为王,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9]

在军事上,大西政权设五军都督府,中军王尚礼,前军王定国,后军冯双礼,左军马元利,右军张化龙。分兵一百二十营,有“虎威、豹韬、龙韬、鹰扬为宿卫”,设都督领之。城外设大营十,小营十二,中置老营,名为御营,献忠居之。又命孙可望为平东将军,监十九营;李定国为安西将军,监十六营;刘文秀为抚南将军,监十五营;艾能奇为定北将军,监二十营。分兵四出,“遂据有全蜀”。[2]

不久,四川各地的明朝将领曾英、李占春、于大海、王祥、杨展、曹勋等,纷纷聚集兵马,袭击大西农民军,屠杀大西政权地方官员,给大西政权很大威胁。对此,张献忠进行了严厉的镇压。

张献忠命孙可望往取汉中,被李自成部将贺珍击败。张献忠亲往救援,道经梓潼七曲山,“仰视神庙,题额张姓,曰:‘此吾祖也。’追上尊号,曰始祖高皇帝”。命修庙刻石祀之。部将刘进忠入据保宁府,部将马元利克顺庆守之。乙酉年元旦过后,张献忠于初三日对部下说:“三国以来,汉中原属四川,今吾定都于川,不取汉中,难免他人得陇望蜀乎?闻闯王遣马爌守汉中,爌庸才耳,若不早取,他日易以能人,则难图也。”为了保证四川的安全,他派平东、虎威二将军,向北平定汉南地区。又命都督张广才早灭曾英,以便打开东下的道路。十六日,农民军其名、张广才两军齐发,不知李自成以贺珍代马爌。结果大西军的三万兵马被贺珍部击败。[2]

抗清斗争

大顺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夏,南明福王弘光割据政权灭亡。十一月,清朝用剿抚兼施的策略一面以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进剿四川,一面派人下诏诱降张献忠,劝说他归顺清朝。诏书说:“张献忠前此扰乱,皆明朝之事”,表示谅解,“张献忠如审识天时,率众来归,自当优加擢叙,世世子孙,永享富贵”。并威胁说“倘迟延观望,不早迎降,大军既至,悔之无及”。然而张献忠置之不理,反而增强了抗清的决心。这时,何洛会率领的清军被陕西的义军所牵制,所以一直没有入川。

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和农民军,除了与明朝在四川的残余军队对抗外,还要同四川的地主武装作斗争。原川陕总督樊一蘅仍任原职,南明政权又任命原大学士王应熊为兵部尚书总督川湖云贵军务,并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驻扎遵义,主持对张献忠作战。是年三月,明四川巡抚马干派副将曾英带兵攻陷重庆。接着,阁部王应熊会兵遵义,副将杨展、屠龙、莫宗文、贾登联等请复川南。“起甘良臣为总统,副以侯天锡、屠龙,合参将杨展,游击马应试、余朝宗所携溃卒,得三万人。”于三月攻陷叙州,大西农民军损失一千余人。时副将曹英、参政刘鳞长及部将于大海、李占春、张天相等,都受樊一蘅节制,有兵十余万。他们不断地向农民军发动攻击,妄图恢复失地。[2]

张献忠时驻扎金山铺,欲肃清新附不坚者,刘进忠谏曰:“生灵不可妄杀也。”张献忠不纳,反调刘进忠回金山铺会剿,刘进忠疑之,遂向北走投清军。

大顺三年初,清朝改派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和吴三桂等统率满汉大军,全力向大西农民军扑来。当时,明参将杨展领兵复夺川南州县,率师北指,与张献忠的部队激战于彭山的江口,张献忠大败,退回成都。杨展由南面逼向成都。王应熊又派曾英为总兵,王祥为参将,联师进攻,阻挡农民军的东下。他们对大西农民军进行疯狂的袭击,严重地威胁着大西农民政权。对此,张献忠针锋相对,给予坚决的回击。五月,豪格率清军攻占汉中。

七月,为了北上陕西抗击清军,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并“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他对孙可望说:“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表明了张献忠联明抗清的决心。接着,分其兵为四,并命令四位将军,各率兵十余万向陕西进发。九月间,张献忠率部离开成都,北上迎击清军。十一月,张献忠大军扎营于西充凤凰山。[2]

去世

原大西军将领刘进忠叛变后,先在合州(今重庆合川区)同明军曾英勾结,后又出保宁(今四川阆中)去,投降了南下的清军统帅豪格。清军以刘进忠为向导,带领清军进入川北。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豪格派护军统领鳌拜等将领,分率八旗护军轻装疾进,出其不意,对农民军发起突然袭击。二十七日晨,清军隔太阳溪与张献忠的农民军相遇。面对这意外的突然来袭,张献忠临急应战,指挥农民军马步兵分两面抗击清军。这时,清军统帅豪格率大军继至,遣参领格布库等向农民军右翼进攻,都统准塔攻击农民军左翼。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清军将领格布库等被农民军击毙,农民军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

张献忠“初不为备,闻兵至,犹以为他寇,身衣蟒半臂,腰插三矢,引牙将临河视之。”刘进忠为清将指点说:“此八大王也。”清将急发暗箭射之,张献忠不幸中箭。时年仅四十岁。

张献忠死后,他的部众“以锦褥裹尸,埋于僻处,而遁”。清军“求得发而斩之,枭其首于成都”。另据清靖远大将军和硕肃亲王豪格等奏报:“臣帅师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南部,侦得逆贼张献忠,列营西充县境,随令护军统领鳌拜等,分领八旗护军先发。臣统大军星夜兼程继进,于次日黎明抵西充。献忠尽率马步贼兵拒师,鳌拜等奋击大破之,斩献于阵。”

张献忠死后,他的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冯双礼等率领农民军向南,在重庆受到明军曾英部的阻击,农民军击毙守将曾英后,继续向贵州方向转移。后与南明联合,共同抗击清军,转战在西南各省的广大地区,坚持了近二十年,直到清朝的康熙初年。

大西政权是张献忠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张献忠是陕西人,起义后自号西营八大王。(姚雪垠先生小说《李自成》认为张献忠乡土观念强所以部下称西营)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由安徽入湖广,直取省会武昌。攻破武昌后处死楚王朱华奎。这年他在武昌将称号改为大西王,改湖广会城为京城。铸西王之宝印,改武昌府为天授府,改江夏县为上江县。大西中央设六部、五军都督府、京城设五城兵马司。以楚王府为西王府,宫前树起两面大旗,上书“天与人归,招贤纳士”。武昌城九城门也树两大旗,上书“天下安静,威镇八方”。

由于各级政权建立了起来,需要许多知识分子。张献忠为了争取他们为农民政权服务,曾经一再举行开科取士。如在武昌派监军李时华主持考试,录取了二十人为进士,授州县印官(即正官);四十八人为廪膳生,授府州县佐。六十岁的汉阳人陈珏还中了状元。参加考试的士子相当踊跃。

张献忠还将楚王府的金银散发给饥民,同时扩大自己的军队。经过张献忠的系列安抚及整饬,武汉三镇秩序井然,开始恢复生机。湖广布政司中共有21人州县归附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但张献忠并没有在武昌呆多久,此时李自成也在襄阳称王,与张献忠的矛盾加剧,同时左良玉也准备进攻武昌,张献忠便离开武昌向南进攻,进入湖南,武昌不久便被左良玉攻占。此时的大西政权影响力还相当有限,政权规模也不大。

旧史籍中,关于张献忠占领武昌后的记载,多有诬蔑不实之辞。如《绥寇纪略》说大西军破城之后,将“男子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录为兵,余连项就戮,贼持刀者腕为脱,乃佯开汉阳门纵之去,门逼水,人嚣呼蹈籍,铁骑围而蹙之江中,自鹦鹉洲达于道士洑,浮胔蚁动,水几不流逾月,人脂厚累寸,鱼鳖不可食”,简直描绘得惨绝人寰。可是,吴伟业在同书的另一个地方却不得不承认:“初,献忠踞武昌,有大志,故于属城不甚残杀。尝题诗黄鹤楼,令其下属和。诈收人心,发金以赈武昌,汉阳难民。”《蜀碧》卷三也说:“献初破武昌,有大志,不甚残杀。”这些话倒是多少透露了一点当时的实际情况。

离开武昌后大西军向南进攻,首先攻下咸宁、蒲圻,八月攻下湖南岳州,八月二十五日攻下长沙,明宗室吉王与惠王逃往衡州。张献忠追到衡州,桂王、吉王与惠王逃窜,张献忠便分兵略地,占领湘赣大部。农民军取得重大胜利是与人民的支持有联系的,张献忠在长沙的檄文就说:“所属州县士民照常乐业,钱粮三年免征。”并将杨嗣昌的家产“房屋尽行烧毁。霸占土田,查还小民”。在衡州“不戮一人”,在常德“不妄杀人,唯宗室无得免者”于是出现了诸如“献忠自湘潭山中拔营向萍乡,士民牛酒迎贼路相属”,“袁州士民俱书‘顺天救民’字于门,造册迎贼”,“峡江邑人执知县以待贼”等情况。

但湘赣也不适宜大西军立足,向东南进军也不容易,在桐城就投奔张献忠的汪兆龄建议“江南未可图”“必先得蜀以为根本”“根本既固,然后北伐,四征天下,不足定也”张献忠采纳了这条建议。

明末的四川正是贪官污吏横行的世界,有史料称:又甚至贪官、污吏、学霸、势绅、市棍、土豪、衙蠹、宦仆,猫鼠固结,鱼肉善良,倾人之家,破人之产,鬻人之子,骗人之财,坏人之功名,害人之性命,*占人之妻女,拆散人之婚姻。绅矜棍蠹,莫不万亩千楹更锦衣而玉食;乡农佣贩,惟有佃田租屋且啼饥以号寒。又其最甚者,或父子相夷,或兄弟相害,或朋友相杀,或夫妇相伤,或亲戚相残,或宗族相贼。以至积愤不平,抑冤难诉,撼天沮地,泣鬼愁神。怨气结为氛畛,乐土转为恶域。”四川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人民掀起了遍布全川的“除五蠹”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张献忠向川东门户夔州进发,部队号称六十万。由于明军川东的力量薄弱,大西军轻易攻下万县,四月又从万县出发,以“澄清川狱”为号召直指重庆,六月破重庆,杀明瑞王朱常浩及明朝四川巡抚陈士奇等。七月初四大西军从重庆进攻成都,一路上先行招降牌招降各地,不降才发兵进攻。把顽抗的明军士兵剁去一只手,让他们通告全川各州县:“但能杀王府官吏,封府库以待,则秋毫无犯。由是所至官民自乱,无不破竹下者。”

大西军进展神速,八月已经到达成都,此时成都已经得到北京被李自成攻破的消息,人心浮动“兵懈城守,民怀去志,多携家口辎重日夜出奔,内外一空。其守兵潜遁者,亦以万计”蜀王朱至澎与新任四川巡抚龙文光束手无策,甚至想出了决都江堰以固城防的主意,八月七日张献忠开始攻城,用火药炸开城墙攻入成都,蜀王自杀,很多明朝高级官员被杀,张献忠派兵四出,占领四川大部。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正式建国于成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蜀王府为西王府,仿照明朝制度建立政府。以汪兆龄为东阁大学士,左丞相,裁断政事,严锡命为右丞相。胡默为吏部尚书,王国麟为户部尚书,吴继善(江鼎镇)为礼部尚书,龚完敬为兵部尚书,李时英为刑部尚书,王应龙为工部尚书。京畿道御史为齐之奂。将大西军编为一百二十营,各营设总兵为统率。孙可望为平东将军,刘文秀为抚南将军,李定国为安西将军,艾能奇为定北将军,是大西军主力,中军王尚礼、前军白文选、后军冯双礼、左军马元利、右军张化龙。水军独立成军,以王复臣、王自羽为水军左、右都督。在成都进行军事管制,以王尚礼为提督御营,窦名旺为提督皇城都指挥,为了维持地方治安,大西政权还在各州县组织了地方武装,称为“里兵”。

行政措施上大西政权铸造了大顺通宝,做工精巧,被许多人当作装饰品;出版了新的历书《通天历》;邀请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天学国师”等。张献忠还任命原雅州知州王国臣为茶马御史,与少数民族贸易,重视招抚少数民族。这些措施说明张献忠已经准备以四川为长久的根据地

虽然大西政权似乎已经稳固,但张献忠却连续犯了几个重大错误,这些错误直接导致大西政权的失败:

第一,没有重视明军的残余势力,张献忠撤离重庆时没有部署多余的兵力防守,结果八月马乾就击败大西军守将刘廷举夺取了这一重镇,不久南明建立,任命王应熊为兵部尚书,总督川、湖、云、贵军务,樊一蘅为兵部侍郎,总督川陕军务,在纳溪设立幕府。地主武装群起响应,如川东曾英、川南杨展、川西曹勋等,其他小股地主武装“拥众据城邑,保村落,驻山谷,拒险寨者不可胜数。”他们对大西官员“投之火,沉之水,或生剥其皮”“献忠所选府州县官有到任两三日即被杀者,甚至有一县三四月内连杀十数县官者”。而张献忠却忙于同李自成争夺川北,忽视了明军这一重大威胁。

第二,忽视了生产,大西军虽然采取了如严格的保甲法稳定社会秩序,却没有采取得力措施恢复生产,而随着地主武装的崛起,大西的控制区域缩小“其威令慑服者,不过成都前后十遇县耳”。广大农民锝不到安全保障,纷纷外逃,如川西州县居民“逃散殆尽”,人民的外逃使得大西政权控制地区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其恶果很快表现出来。

第三,与群众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前面已经说过,大西军能取得胜利是与群众的支持分不开的,但张献忠建立政权后却脱离了群众,产生了天命思想和偏听谗臣的做法,这从他立“圣谕碑”及宠信汪兆龄可以看出来。

第四,出现了滥杀行为,有人说张献忠最初无意杀戮,是在地主武装蜂起的情况下“欲以杀戮为威,而剿洗之兵四出矣”,但大西军在进攻地主武装盘踞的山寨时不分好歹,实行”除城尽剿“的政策,认为“ 凡居山野者俱叛逆,将悉行剿灭,城内者俱良民,乃免死”错杀了不少无辜。又如张献忠在成都开特科时,某些士子“杀监兵数百”“黑夜造反,震惊都城”。王尚礼立即“擒缚首逆一百五十九人正法”,按理说事情可以完了,但张献忠一怒之下,将剩下士子定性为“诸逆”并杀之,这都属于滥杀行为。这些行为带来很坏的影响,使得大西政权更加孤立和困难,如“成都百里外,耰锄白梃,皆与贼为难”。张献忠后来也有后悔的表现,可惜为时已晚。

大顺三年,由于粮食的极度匮乏和各路敌人的围攻,张献忠决定退出四川,起初准备从水路下湖广,但遭到明军的堵截而失败,不得已从川北去陕西。但大西在川北的将领骁骑营都督刘进忠已经投降了清军,带领清军进攻大西军,当大西军到达西充凤凰山时,有探兵报告发现清军踪迹,张献忠不信,自己带了很少的人马去打探情况,结果中箭而亡,年四十一。清军乘机猛攻,失去主帅的大西军人心涣散,被清军攻破营寨一百三十余处,“斩首数万级,获马骡一万二千二百余匹”,大西军溃退后形成了四将军掌权的局面,后来大西军为了获得南明的支持而废除了大西国号,大西政权遂成为历史。

同乡、同袍。

张献忠和李自成是陕西同乡,同年出生,李自成比张献忠仅大一个月。两人同为明末流寇王自用“三十六营”主要将领之一。

1633年王自用病死,“三十六营”解散。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十三家”继续拥推老闯王高迎祥为盟主。

1635年,“十三家”被明军围困于河南。为冲出包围围,十三家头领决定分兵出击。从此,李自成、张献忠各自为战。

张献忠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与明末的李自成一样。尽管在推翻明朝封建统治的作用上不能与李自成相比,但张献忠仍然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张献忠对于推翻明朝的统治也是做出过贡献的,而李自成也曾在张献忠组织的义军中当过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献忠对李自成还有知遇之恩。

因为张献忠最初是一名士兵,所以他有很多战斗经验,而官方军队怎么也追不上。 崇祯八年,十三位农民军领袖聚集在阜阳,制定了统一军队的战略政策。 张献忠和高迎祥向东方发动了进攻,而此时,李自成也是跟着高迎祥,其声誉远低于张献忠。

由于叛军的巨大的势力,崇祯皇帝将成立了一支精英部队,专门为了杀死张献忠。在那年秋天,明军击败了张献忠,各地义军采取了分散战斗的政策,以避免明军的追击。 高迎祥、李自成在陕西地区隐藏起来,张献忠也隐藏在深山里。但是,在崇祯九年秋天,清军发动了进攻,明朝卢象升率领官兵撤退,而义军曾经是再次活跃。

崇祯十一年,张献忠让义军装扮成正式军偷袭南阳,但意外地到达了南关,遇到了明朝官兵,怀疑这支假冒的部队。所以,最后张献忠的计谋被识破了。当时的明军统帅识破张献忠的伪装后,与这支部队展开激烈的战斗。在此期间,张献忠被明军砍伤,手臂,脸部都有伤势。

  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蒙冤者——张献忠

  在灿如繁星的中国农民起义首领中,最具争议的一位要数张献忠。有的说他是“恶魔”,杀光了四川人;有的说他是英雄,只杀贪官绅粮不杀百姓……虽然1980年四川社会科学院召集全国有关历史学家为张献忠正了名,然而囿于传播力度的局限,至今那些负面的舆论仍旧蔓延着,模糊着人们对“湖广填四川”背景的认识……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http://81chinacom

  作恶者在地狱里窃笑,无辜者在黄泉中喊冤,历史等待着给它一个公正的结论。

  我们再不能人云亦云,信口雌黄了!

  张献忠生于1606年,陕西延安人,出生贫贱。当个捕快、边兵。崇祯三年,率领米脂县十八寨穷人举起义旗,绰号八大王。他在焚烧皇陵,摧毁封建统治的血雨中一路杀来,同李自成分兵两路(一个往东北,一个向西南),彻底埋葬了朱氏王朝。张献忠在成都建立了历时两年多的农民政权——大西国。1646年底,清军铁蹄突破川北朝天关,由于叛徒刘进忠的出卖,张献忠饮恨死于西充凤凰山。其义子李定国继承遗愿,带领大西军誓死抗清,又血战了十六年,直至马革裹尸。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http://81chinacom

  张献忠创造了中国三个第一:

  第一个第一:

  张献忠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唯一一个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却高举“只杀贪官,不犯顺民”旗帜的最血腥且具平民性的农民英雄!

  “张献忠陷重庆,瑞王遇害,旧院陈士奇拷死,绅弁俱歼,”;“衣冠死者甚众”;张献忠“陷成都,蜀王阖宫被难。巡抚龙文光暨道各官,皆死之。檄诸绅于成都,皆见杀。”“搜求仕官,尤为残酷。”……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http://81chinacom

  而张献忠对百姓,则是所到之处,将官府豪绅所“霸占土地,查还小民”,还宣布“边郡新附,免其租赋三年”。难怪张献忠能唤起六十万大军杀向四川,所向披靡,并在数月之内捣毁明府,建立大西国!这缘于“得道者多助”!

  张献忠的父亲死于内江绅粮陷害,嫂嫂寻短于钟氏官绅家的强暴,家乡的落魄秀才慨叹人世间的不平,向他道出了“天损有余补不足,人劫不足富有余。恶!恶!恶!恶!恶!恶!恶!”的积怨,从而引发了张献忠惊世骇俗的“七杀碑”——

  “天赐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http://81chinacom

  张献忠恨不得杀尽天下压迫者。

  张献忠铁血疆场二十年,九处刀伤,几死几生,他是一切权贵一切为富不仁者的死对头;他是一切贫贱者向往自由向往富裕的一面旗帜!

  张献忠创造的第二个第一:

  张献忠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恨得最深、骂得最到位的最大蒙冤者。

  不难想象,历代统治者永远不会将那些敢于向他们造反并双手沾满血迹的“刽子手”视为英雄。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http://81chinacom

  清朝的“文字狱”,自康熙五十年戴名世的《南山集》案起,历时了一百年,士大夫和老百姓慑于法令的残酷,都不敢私自藏匿张献忠的真实史料,因而那些能证实张献忠生平的翔实材料均被统治者收缴殆尽,淹没篡涂。那个把张献忠视为“恶魔”“逆贼”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明史张献忠传》,就是在几任清帝的授意下根据《绥寇纪略》的史料炮制的——而《绥寇纪略》的作者吴伟业是当过成都知县又因罪被张献忠所杀的吴继善的本家。人们便不难理解《明史张献忠传》的真伪了。

  为了蛊惑后人,编造历史,统治者御用的一批文人墨客便由此纷纷出笼……

  于是明朝“专剿”督师杨嗣昌的儿子杨山松写了《孤儿呼天录》;

  于是明朝华阳县令沈云祚(被大西军所杀)的儿子沈荀蔚写了《蜀难叙略》;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http://81chinacom

  于是生于仕宦之家又参与过颠覆大西政权战斗的费密写了《荒书》;

  于是欧阳直写了《蜀乱》;彭遵泗写了《蜀碧》……

  于是就有了张献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罪行:

  “嗜杀自天性”、“一日不流血盈前,即悒悒不乐”、“屠山、屠野,尽一省而屠之,至千里无烟,空如大漠。”“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http://81chinacom

  当时的中国总人口还不足六千万。“六万万有奇”,真实诬陷得荒唐之至!拙劣之至!

  张献忠创造的第三个第一:

  在中国,一个农民起义军英雄的传说,能够不畏高压封锁、不惧诬陷,流诵广远,代代相传,这是第一个。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http://81chinacom

  张献忠死后不久,四川梓潼县的人民在七曲山大庙风洞楼上树了一尊张献忠塑像,纵然三百年间几经官府捣毁,人民又几经修复,年年岁岁香火不绝。1986年梓潼县人民政府在张献忠逝世340周年的日子重修了张献忠家庙,并打造了纪念石碑。

  1980年3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邀集全国有关的史学家、专家举行了“张献忠在四川”学术讨论会。表述了张献忠在四川杀人的真相,力图澄清那些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辞。

  在四川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张献忠和大西军的故事。如“烈马坪”、“艾狗”、“白马庙”、“撒金石”、“罗锅山”……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http://81chinacom

  特别是传诵了三个世纪的重庆“杨柳街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张献忠陷重庆时,途中被一年轻女子的善良和大义所折服,遂叫这女子回家去,在门上插上柳枝,保她一家平安。女子回家后,向邻居们传递了这一消息,于是家家门上插起了柳枝,重庆城市民也免于了兵燹……

  近日,取材于“杨柳街的故事”的长篇历史小说《张献忠情断巴国》正在新浪“读书”、雅虎“读书”、中国剧本网、中国博客网等“热播”,可见百姓对张献忠名声的关注之切!

  历史不容篡涂!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http://81chinacom

  张献忠应当正名!

  在近代中国史上那个颠覆了中国人口版图,牵涉了亿万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湖广填四川”事件的背景中,人们回避不了张献忠!——

  那到底是他的血刃之过?还是统治者压迫掠夺、战争兵害、天灾人祸之过?或者是其它?……

  当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回顾自己生存历史的时候,总会去追寻那些改变我们生存方式的人和事件。由此我们不得不将张献忠弄个明白!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http://81chinacom

  笔者不是历史学家,仅仅是一介平民;但却是历史的关注者、真实的有心人——

  但愿通过自身虔诚的努力和呼吁,让历史的真实所带来的公允和愉悦为中国更多的百姓所分享。

  附注:

  1:出自张云侠《张献忠三次入川述论》

  2:出自《国榷》卷一百三

  3:出自《怀陵流寇始终录》

  4:出自《罪惟录》

  5:出自《蜀难叙略》

  6:出自《孤儿吁天录》

  7:出自《爝火录》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农民军的重要领袖。在明末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农民起农民军中,他领导的队伍卓有战绩,称雄一方,是 推翻以崇侦帝为首的朱明王朝统治的重要方面军,也是李自成大败后重整旅鼓的重要借助和支持力量。他骁勇刚毅,慓悍顽强,又多谋善战,机诈幽默。他的起 义,反映了革命农民的利益,而他的生活道路,又有明显的农民阶级的缺点和局限性。 封建文人与资产阶级学者,将他描绘为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嗜杀成性的神经病狂。解放后史学界发掘了很多为张献忠辨诬的材料,逐步还原了他的真实面目。

张献忠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张献忠不仅敢于战斗,而且善于战斗。而在2010年召开的首届“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专家也都肯定了张献忠的军事才华。

张献忠既带领苦难中的人民群众起义,英勇反抗明朝封建统治阶级,又领导农民军中的爱国将士,奋起抗击清朝满族贵族入侵者。其丰功伟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张献忠在四川的统治没有给任何一个阶层带来好处,他身上彰显出来的人性之恶,是使其在四川无法立足以及使得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在不间断的战乱中变得更加残破不堪的重要原因。当一个丧失理性的人居于权力之巅时,他所能展示出的只是无比巨大的破坏性。 谷应泰:“献忠无他技巧,止以阴谋多智,暴豪嗜杀,可乘之敝,正自不少耳。”

吕思勉:“献忠系粗才,一味好杀,自成则颇有大略。”

有一则关于张献忠的民间故事,说的是张献忠占领四川后,因为反抗者比较多,为了准确地找出这些人,所以张献忠就特别安排了探子到处打探消息,凡是涉及到对张献忠不利的消息都要收集上来,方便他打击反抗者。

某日,一个探子偷听到一对夫妇的谈话,丈夫在埋怨妻子说妇人喜欢嚼舌头,尽说些“张家长,李家短”的闲事,探子一听,和张家有关,赶紧的向张献忠汇报,结果张献忠一听后大喜,不但赏赐了探子,还摆开宴席庆祝。

这句话为何让张献忠高兴得不得了?这就牵扯到和张献忠齐名的另一位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了,在张献忠看来,“张家长,李家短”就是在说张献忠超过了李自成,对于张献忠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他高兴的事情了。

两人同为陕西人,同年同月出生,相差不过四天,在反抗明朝的起义过程中,为了争夺起义军最高领袖的位置,也或许是为了面子,张献忠和李自成有过不少的纠纷,从《明史》中记载的事例来看,俩人一直在争斗,甚至互相起过杀心。

张献忠和李自成都曾在明朝的体制中做过事,当然,全是不入流的工作,张献忠做过普通军士,李自成做过驿站的驿卒,但俩人双双失业,也双双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明朝崇祯年间,造反起义的农民军多入牛毛,但能坚持到崇祯朝灭亡的,也就剩下这俩位。

在造反起义的过程中,张献忠和李自成的起点不同,张献忠一开始就是独自成军,自称“八大王”,而李自成则依附在首任闯王高迎祥麾下,崇祯八年,各路义军聚会荥阳时,张献忠是十三路义军***之一,而李自成还依旧是高迎祥下面的一员闯将:献忠始与高迎祥并起作贼,自成乃迎祥偏裨,不敢与献忠并。

俩人的第一次冲突就在荥阳大会之后发生,当时,在李自成的建议下,各路义军分别出击不同方向,高迎祥和张献忠合并一路攻下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凤阳,联手将将凤阳抢了个精光,在各自的抢劫过程中,李自成曾向张献忠讨要几名太监,但张献忠没给李自成面子:自成从献忠求皇陵监小阉善鼓吹者,献忠不与。自成怒,偕迎祥西趋归德,与曹操、过天星合,复入陕西。献忠独东下庐州。

从这事开始,俩人之间算是有了矛盾,崇祯九年,高迎祥兵败被杀,李自成才开始冒头,从闯将升级为闯王,正式开始独自成军,崇祯十一年,在官军的重点攻击下,李自成被打得溃不成军,仅余十八骑逃入商洛山中。

李自成被明军击败的同时,张献忠向督师熊文灿请降,被接纳。投降明朝后的张献忠日子依旧过得很滋润,不听调也不听宣,每年朝廷还要拨给他一定的经费养军,比起在商洛山中吃灰扒泥的李自成,简直是天壤之别。

一年后,张献忠再次反叛,李自成得知后去投奔张献忠,虽然部下不多,但他依旧想独自成军,并不想成为张献忠的部下,可张献忠也没那么好忽悠,反过来想趁机吞掉李自成所部,警觉的李自成发觉张献忠的企图后赶紧的跑掉:

自成乃由缺走,突武关,往依献忠。献忠欲图之,觉,遁去。

时汝才已先与自成合,献忠遂投自成。自成以部曲遇之,不从。自成欲杀之,汝才谏曰:“留之使扰汉南,分官军兵力。”乃阴与献忠五百骑,使遁去。

差点被杀,张献忠也受不了这口恶气,虽然双方都是起义军,不能明面上互相拼杀,但张献忠开始从形式上处处针对李自成。崇祯十六年,羽翼丰满的李自成在襄阳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开始把自己视为全国起义军的当然领袖,甚至不惜为此杀掉盟友罗汝才。

可张献忠就是不服李自成,同年,在攻克距离襄阳仅300多公里的武昌后,张献忠开府建牙,自称“大西王”,你做大元帅,我就称王,硬生生从名义上试图比李自成高那么一点,而李自成果然大怒:“时李自成在襄阳,闻之忌且怒,贻书谯责”。

张献忠才不会在乎李自成高不高兴,李自成势大,但天下更大,李自成往北方打,张献忠就往西南方向打,反正就是不跟李自成走一路。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朝称帝,国号“大顺”,在四川的张献忠马上也建朝称帝,国号“大西”,可取了个年号叫“大顺”。

张献忠知道自己的实力早已经不如席卷整个北方的李自成,可就是不愿意低李自成一头,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则小故事,凡是能压李自成一头的事,他就高兴,还趁着李自成在专心经略北方的时候,把本来在李自成手上的几块挨着自己的地盘给抢了过来:保宁、顺庆先已降自成,置官吏,献忠悉逐去。自成发兵攻,不克,遂据有全蜀。

俩人互相争斗了将近10年,明朝也是灭亡在他们手中,但俩人都败亡于清军,李自成拿下北京后被清军联手吴三桂击败,随即一路败逃,迅速丢掉整个北方的他于湖北九宫山被当地的士绅武装打死。一年多后,张献忠在四川抗清时,于阵前被冷箭射中阵亡。

张献忠和李自成俩人生前在反明这面大旗下互相算计,互相争斗,其实是必然的结果,早前,农民军都不算强大的时候,在共同的压力下,大家可以抱团取暖,互相信任,可随着实力的增强,财富的增多,地盘的增加,也随着野心的增多,矛盾也就自然而来。

随着起义军规模的增加,张献忠和李自成,也包括其他农民起义军***,全部成为可以独霸一方的诸侯,也开始学会了政治上的算计和争斗,更不要说高傲的张献忠早先地位远高于李自成,在李自成崛起后当然会有心理不平衡。

张献忠和李自成虽然互不相让,但生前俩人总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反明,而在他俩死后,俩人所遗留下的两支军队的目标依旧一样,那就是反清。

张献忠余部在他的四个义子的率领下,入云南联明抗清,一直坚持到清朝康熙元年南明永历皇帝被杀之后才算灭亡。李自成余部也在他死后投降南明,在四川和湖北交界之处坚持抗清,直到清朝康熙三年被消灭。

张献忠和李自成在明末恶劣的大环境下造反,是明朝被清朝取代的罪魁之一,不能说是有罪,毕竟当时活不下去造反的人太多,没有他们也会有其他人站出来消耗明朝的元气,他们俩人只不过是韧劲最足,坚持得最久。

俩人留下的遗产能坚持帮助南明抗清二十来年,也算是有功的,李自成死的突然,张献忠到底还是留下过联明抗清的遗言,反明朝不反民族,这大概是他们留下的最后的尊严。

张献忠攻入成都的时候,清军已经入关四个月,李自成的大顺军还在苦守山西,南京史可法、马士英等人拥立福王监国,天下越发的混乱。

但张献忠没能抓住这几个月的宝贵时间,他虽然也建立了政权,但并没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反而因为率性妄为,残忍嗜杀,失尽了民心。

明朝残余力量因为他不留余地的杀降杀俘政策而被迫拼死抵抗,并与南明福王政权取得联系,获得了正统地位,地方上稍有些力量的强者,也总是试图反抗他。

纵观张献忠在四川的所作所为,我们只能说,他虽然一度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但骨子里信奉的依然还是罗汝才式的流寇理论:“吾等横行天下为快耳,何专土为!”只会破坏,而不会建设。

张献忠向成都进军之时,在重庆留的驻军很少,防守长江的明将曾英,于一六四五年初又重新占领了重庆,川东溃散的明军士兵和难民纷纷归附他,重庆一时成为川东抵抗张献忠的旗帜。

对此,张献忠自然不能忍受,二月间,他派刘文秀率军再次攻打重庆,却在曾英和部将于大海的前后夹攻下大败而逃,这是张献忠军自入川以来,遭受到的最大失败。

张献忠的处境渐渐不妙起来,李自成的军队在清军多铎的进攻下,放弃陕西等地,南下进入湖广,清军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大西政权的东北方门户洞开。

此时张献忠更加暴躁,遣兵四出屠戮,称之为“草杀”,作放弃四川的准备。

保宁等大城市相继被屠城,成都市民也被有计划地分批屠杀,大西军以人手验功,在验功的地方,人手堆积如山,甚至有些大西军的将士,因为实在不忍心下手,干脆自己自缢身亡或逃走,张献忠的总兵温自让率百余骑兵逃跑,其全家被杀,温有个小儿子,粉白可爱,张献忠在孩子周身烙上万字符,称为“锦孩儿”,都督张君用、王明等数十人,都因为杀人少,遭剥皮而死,全家被屠。

被派出担任“草杀”任务的各路部队,都不敢把杀人数据报得太低,为了让张献忠高兴,大兴浮夸风,最后经过累计,各路将领共杀了大约六亿八千万人。

这个数据显然是浮夸的,但浮夸的根源,是在于大西军上下因畏惧张献忠而编造的数据,编《明史》的张廷玉,是康、雍、乾三朝老臣,他的话虽有所偏向,但基本还是能找到依据的。

把周边破坏得差不多后,张献忠准备跑路了,他嫌士兵们拖家带口太累赘,杀!嫌老弱病残人马太多,杀!连自己的家口也不放过,趁醉把自己的幼子扑杀,醒来又以姬妾人等不劝阻为由将这帮人也杀了…

八月中,他下令摧毁成都城,还烧掉了蜀王府和残存的民房,成都中园有梨花数千株,每年三月三到此游赏,已是成都风俗,但这些梨树也没能躲过这一劫,被当作柴火烧掉了。

史书评价道:“屠城、屠堡、屠山、屠野、屠全省,甚至千里无人,空如沙漠,自亘古以来,未尝有也!”

毁灭成都后,他带兵北上攻陷顺庆,在顺庆又一次屠城,并宣谕称四川人为“蜀獠”,说朕待蜀獠最好,而蜀獠每每要反,负朕之极,故尽屠之。

离成都约150里的彭山江口镇,是出成都的唯一水路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将领杨展在侦知张献忠的行动后,早早就在彭山江口埋下了伏兵。

大西军拥众十万,战船近千艘,满载多年抢掠积蓄的金银财宝,顺江而下,威势赫赫。

杨展人数虽少,却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他兵分两翼与大西军对阵,遣小舟载火器从正面进攻。

战斗一打响,老天帮忙,狂风大作,敌船着火,杨展所部前锋骁勇无比,突入敌阵,势如破竹,张献忠见势不妙,急调船头逃窜,无奈战场地处有“老虎滩”之称的险恶地段,两岸逼仄,前后数千艘船,首尾相衔,一时间进退两难,这时风烈火猛,势若燎原,船只尽毁,大西军所抢掠的无数金玉珠宝、银锭、及物资,全部沉入水底…

张献忠将刘进忠屯于保宁,所部多是川兵,听说张献忠尽屠川兵,都很惶恐,于是索性带着部队投降了清军。

五月中,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余部陷入混乱,清廷遂以肃亲王豪格替代阿济格,统军追击大顺军余部,继而转进汉中,准备入川消灭张献忠,刘进忠投降后,豪格便以他为向导,南下进川。

十二月十一日,清军探知张献忠屯兵于西充凤凰山,潜兵偷袭,这天清晨大雾,清将鳌拜率所部登山,张献忠部下发现敌情,向他汇报,他轻蔑地说:“摇黄贼耳!”将报信的人斩首,不相信清军来得这么快。

直到清兵已到营门,他才穿着飞龙蟒半臂,也不披甲,腰边随便插着三支箭,嘴里还咀嚼着早饭,带几个人出帐查看敌情,当时清军前锋与他只隔一条溪流,他着装太明显,立刻被担任清军向导的刘进忠发现,刘随即指示鳌拜手下蒙古章京雅布兰:这就是张献忠!

雅布兰抽箭射之,张献忠咽喉中箭落马而死,清军大呼“献贼死矣”,大西军群龙无首,大乱,孙可望等人用锦被包裹张献忠的尸体,草草将他埋葬,然后率残部突围向东逃走。

清军清理战场,发现了张献忠的尸体,将他挖出斩首,后悬挂于成都北门示众。

一代枭雄,就这样草草落幕了,他只比李自成多活了半年,这一年,是农历乙酉年,公元1645年。

明末张献忠屠川的背景

在武昌,张献忠自称“大西王”,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设六部和五军都督府,及委派地方官吏。“改武昌曰天授府,江夏曰上江县”,并开科取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