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祖义的族谱证明
第一:家族口口相传。“我小时候,父亲就常告诉我,我们是曹髦的后代。当时,我也不知道曹髦是谁?还以为这个人叫‘草帽’,当时想这个人怎么会起这个名?”曹髦是曹操的曾孙,曹丕的孙子,曹霖的儿子,三国魏国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字彦士,初封高贵乡公。
第二:根据现有的家谱可以证实。曹祖义拿出了岫岩曹氏族谱影印件,“我们原有许多族谱,后来不是丢失了,就是在文革时期被烧毁,只有这份族谱被人藏在房顶棚里才得以完好保存下来,现珍藏在岫岩曹氏后人手中。一般人是不能看的,因为我一直都研究曹姓,所以他们才让我复印。”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明末曹化淳与甲申之变
曹家蓁 曹治罡
甲申之变,开门迎闯,逼得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吊死煤山,终结了大明王朝280年基业。在历史学家笔下,曹化淳就是这样一个背信弃义、卖主求荣的角色。这段公案,经文学家的生花妙笔渲染,演绎得更加绘声绘色。
据曹氏家谱和有关文献、碑刻记载:曹化淳,武清王庆坨人。生于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初四日,卒于康熙元年五月四日(1589-1662)。幼时家境寒微,受“近君养亲”风气的影响,于十二三岁左右入宫。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后入信王府陪伴侍奉五皇孙朱由检。天启初年,太监魏忠贤得宠弄权,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牵连被逐出北京,发配到留都南京待罪。1628年朱由检继皇帝位,改元崇祯,曹化淳随即被召还,委以重任,负责清理魏忠贤时的冤假错案, 昭雪两千余案。因办事得力,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至崇祯四年,曹化淳在宫中的地位已相当显赫。该年夏,曹化淳主持在家乡王庆坨建造了玄帝殿和观音阁,并亲撰碑文。
崇祯十一年,任司礼太监、总提督京营戎政的曹化淳因病乞准告假,向崇祯帝连上三疏。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化淳蒙允告假还乡。
曹化淳同胞兄弟五人,三兄化富、四兄化勤早丧,曹化淳与同朝为官的次兄后军左都督化雨关系最为密切。崇祯十六年六月六日,曹化雨病逝,因长兄化春年迈,曹化淳不在北京,其时已乡居六载。
甲申五月,清军入京,为崇祯帝后发丧三日,追赠庙号怀宗。十月,顺治移驾北京,曹化淳赴都上疏,请妥怀宗帝后陵寝。经恩准,委内官监冉维肇总理其事。
此时,顺天府杨博,宛平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参告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曹化淳上疏辩诬,奏辩甚力。奉旨“曹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陈,该部知道”。
甲申之后,启门之说,仍广为流传。曹化淳阅读南方传来的野史笔记时,见仍有“捏诬之语”,深恐“流传既广而秉笔者不加确察,便成无穷之秽”,遂于1662年去世前作《被诬遗嘱》及《感怀诗》四首,并抄录旧稿《记事俚言》和《剖陈疏稿》、《告归底册》,分发给诸子侄。《被诬遗嘱》及《感怀诗》,经曹氏后人传承抄录,至今仍保存完整。《遗嘱》较长且为文言,《感怀诗》情真意切,愤懑与无奈溢于言表。如《忽睹南来野记内有捏诬感怀》诗:“报国愚衷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
安徽池州贵池曹姓字辈是:光宗维善德,其世可必昌,卓毅从恭启,为国大文章。
广东的曹姓字辈:承、继、朝、庭、国、家。
河南太平曹氏
世居河南始迁祖宋镇国天师贵传公,后周显德年间由河南卫辉府迁居今资兴市湖头村。越十七世至必华公徙居太平今资兴市大坪村一带
开派嗣孙八房:仁、义、礼、智、信、荣、富、贵。
老谱曹氏家谱的辈份表:
廷明世泰
士志文宏
一宗起正
万有从中
时克休和
家承基绪
伦理光昭
先勋永继
附:老谱曹氏家谱的辈份表“君国尚东”没有出现在家谱中
可到http://wwwcaoshinet/查询。
同宗亲人你好,我告诉你我知道的,家谱排字,应该是:作德永昌,积善余庆,功命富贵,福寿康宁。
你说的你家爷爷那辈是昌字辈的,最后一个字还得是金字旁,你父亲是善字辈的,最后一个字是木字旁,你这辈不是玉,是余,原来家谱是繁体字,左边有个偏旁是食字旁,现在简化了,你应该是火字旁,我们家是按照五行相生来做最后一个字的。我们家老祖宗应该是从云南,或者是四川那边迁移来的,具体是叫小四川,我也记不准,老辈子说得,口音重我也听不准。我家有老爷爷在关里家走时,带的手抄家谱。我们家是先到的山东乳山河南村,后来迁到烟台曹家村,还是曹家庄,反正因为后代人丁兴旺,分的,祖先三兄弟去世后,一个埋在西小茔,一个埋在老虎尾,一个埋在那我记不住了,我没回去过家乡,只是听我爷爷说得,不知道烟台曹家那规划改造以后还有没有这些地方了。
源于姬姓
相传周武王克商后,为了巩固周王朝 的政权,便实行大分封,在封商旧臣曹挟于邾的同时,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建曹国,称为曹叔振铎。
故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都于陶丘(今山东省定陶西南,北齐时以定陶为曹州,今有曹县)。
公元前487年为宋景公所灭,振铎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
曹振铎即为曹姓的受姓始祖。
曹国,立国636年。
国的后裔都姓曹,以曹伯为始祖。
旧时定陶故城之北有大阜,名仿山,上有曹伯庙,额曰“西周旧国”,地方官岁时祀之。
因曹姓是上古皇姓著姓,旧时菏泽、定陶二邑,凡曹姓纳粮,每升较他姓减三文。
《县志》载,定陶为古曹国,曹伯墓在北门外,十七世皆葬于此。
源于官位
颛顼帝曾孙吴回之孙安被封在曹国(在今山东菏泽一带),属于以国名为氏。
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
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夏禹赐封安为曹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大禹治水时,安正逢其时,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赐曹官。
曹官也就是“圜土”为牢,看押奴隶的官,这在当时以镇压奴隶为主要职能的奴隶主政权中并非小官。
安后来以官为氏。
这是曹姓得姓之始。
周时,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国(今山东省邹城境内,灭于楚)。
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
之后,邾人有的以国为氏,改为朱氏;有的仍以曹为氏,是为曹氏。
源于改姓
秦姓所改。
献帝建安二十年曹操改秦真姓曹氏。
少数民族改姓
1、匈奴曹姓。
《晋书》载记有匈奴右贤王曹毂屯马兰山。
又载有贰城胡曹寅献马3000匹,以寅为镇北将军、并州刺史。
公元413年,北魏初吐京胡首领曹龙、张大头等率部众两万人,入蒲子(今山西省隰县),推曹龙为大单于。
公元416年6月,并州胡人数万落叛逃后秦,人平阳,曹弘被推为大单于。
《晋书·世祖纪》有山胡曹仆浑,是投降 的匈奴族,演变为步落稽胡。
2、满族曹姓。
索佳氏改曹氏、索氏,分布于鄂尔坤、俄漠和、界凡、长白山、马尔敦、大凌河等地。
鄂托氏,后改为曹氏,分布于赫图阿拉、叶赫、乌喇地方。
3、蒙古族曹姓。
曹光明,镇江人。
曹。
春林,法库人。
曹都,巴林右旗人。
曹里鹰,原为民勤 ,迁阿拉善族,起蒙古各察来台。
4、藏族曹氏。
大通县大通川土千总户曹通温布,番族,以曹为姓,清乾隆九年以功授职。
5、瑶族曹姓。
泰国德伊兑村十二姓之一,原住南京,迁潮州府河杨河。
元末大乱,又迁贵州,再转迁泰国北部山区。
6、阿昌族曹姓。
曹老莘,陇川县芒东寨经师。
曹秉薄,原为 ,明洪武二年迁腾越,又到绮罗、罗文冲关璋,娶阿昌族女哄氏而成为阿昌族。
一支迁路西县高埂田为阿昌族。
一支迁萝卜坝成为傣族。
一支到陇川县小新寨成为景颇族载瓦支。
7、布朗族曹姓。
勐腊县倚邦土千总曹当斋,清雍正七年(1729年)从征普思逆夷,杀贼有功,给土千总。
8、昭武九姓的曹国。
进入中原地区并留居的昭武九姓之曹国人,后依汉族人化习俗,以国名汉化为姓氏称曹氏,世代相传至今。
9、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哈尼族、纳西族、 、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曹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 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曹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曹叔振铎,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振铎,亦称曹振铎(受封曹国,叔是排行,故称曹叔振铎或曹振铎),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六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朝诸侯国曹国始封君,曹氏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曹安、曹伯、曹振铎、曹嵩、曹龙、曹弘、曹秉薄、曹当斋、本牙海、曹玉溪、曹十哲。
曹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七百九十一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60%左右。
先秦时,曹姓主要活动在甘肃、山东和江苏北部。
秦汉时,曹姓已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和华东地区。
唐初和唐末,中原有两次南下大移民,曹姓是其中进入福建的中原姓氏之一。
唐末宋初,曹姓进入了两广。
清初曹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曹姓大约有6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1%,排在第二十四位。
曹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414%。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这两省曹姓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54%。
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等省。
全国呈现北部冀豫、东南皖赣浙两大曹姓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曹姓大约有6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5%,列为第三十位。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曹姓人口增长值为负值。
明朝以前,曹姓的主体一直在中原和山东,宋元明时期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曹姓人群自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人口减少十分明显。
明朝时期,江苏为曹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193%。
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浙江三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44%。
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等省。
全国重新形成了鲁、苏、浙、赣、皖曹姓人口聚集大区。
郡望
曹姓的郡望在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彭城郡(今江苏省徐州市)、高平郡(今山东西南部)、东海郡、陈留郡、清河郡、巨鹿郡。
堂号 有两种类型:
一是以发源地或居住地为堂号 (即以郡望之名)的郡望堂号。
曹姓在历史上有多个郡望,主要有:
谯国(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
彭城(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
高平(治所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
巨野(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城)。
金乡(治所在今山东嘉祥县南)。
亭山(齐郡,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等。
二是自立堂号。
已收集到的曹姓自立堂号及其地址:
爱敬堂:江苏溧阳市南门里。
安寓堂:江苏邳州市。
贵州织金县鸡场乡。
安正堂:四川宜宾市。
八斗堂⑴:安徽太湖县、怀宁县江镇镇日新村曹屋、定远县吴圩镇耿巷村、曹李村。
湖北省洪湖市。
修德堂:江西吉安县桐坪镇黄山村
白虎堂:(曹操世系)。
白玉堂:江苏淮阴市。
清靖堂:又称“无为堂”,西汉曹参,在萧何死了以后,继萧何为宰相。
他一本萧何时的办法,所谓“萧规曹随”。
“省刑法,薄税敛,无为而治”。
老百姓因此歌颂他说:“载以清靖,民以宁一。”
宗族特征:
1、曹姓名人辈出,从官员将帅到文人墨客,从三国曹操到清代曹雪芹,均在曹姓的发展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后人所崇敬。
2、曹姓的字行辈份除排列有序井然外,还体现着报国忠贞,勤俭治学的家规家训。
如曹振甲所修《曹氏家谱》中江苏曹姓一支字行为:“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四言 名麟俊彦;
绣虎文宗。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长平侯曹操族子---曹休,字文烈。
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后世称为绣虎。
人称乡虎;
自庆接鸾。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曹操的儿子,封陈王,死后谥思,世称陈思王。
因富有才学,早年受曹操宠爱,一度曾想立他为太子。
曹丕为帝,他受猜疑妒忌,积郁而死。
诗歌多为五言,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辞采华丽,对五言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也擅长辞赋、散文。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文章只有一石,曹子建一个人占了八斗。”当时人称“绣虎”,绣,指其词华隽美;虎,指其才气雄杰。
下联典指唐代诗人曹邺,字邺之,桂州阳朔人,大中年间进士,历官祠部郎中、洋州刺史等。
其诗多写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少数篇章对统治者的讽刺;语言通俗,多用民间口语。
《登第诗》有句:“自拟孤飞鸟,得接鸾凤翅。”
平阳世泽;
相国家声。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初曹参,助刘邦得天下有功,封平阳侯,后继萧何为丞相。
武惠世泽;
科第家声。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北宋初年大将曹彬,卒谥武惠。
将台三上;
籍列八仙。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大将曹彬三子皆为将才,曹弼题曹彬庙有“教子三登上将台”之句。
下联典指宋曹国舅隐迹山林,后遇钟离权、吕洞宾,引入仙班。
文承七步;
武继三登。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
《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妒忌曹植才华,曾令他七步之内作一首诗,作不成要施以重刑。
曹植应声便成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人们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下联典指北宋初大将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乾德初年,因打败契丹、北汉有功,官枢密承旨,灭后蜀后任都监。
开宝年间任统帅,灭南唐,后任枢密使,加同平章事(宰相),封鲁国公。
太平兴国年间,辅佐太祖决策灭北汉,雍熙年间又率军攻辽。
为当时第一良将。
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都有将才。
长子曹璨,字韬光,官至富州刺史,因抵抗契丹有功,官河阳节度使,升同平章事(宰相)。
三子曹玮字玉臣,率兵四十年,未曾失利。
七子曹琮,字宝章。
北宋大臣陶弼有句:“教子三登上将台。”
大家传诫;
令女守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班昭,为皇后和妃嫔教师,以其夫为曹世叔,称“曹大家”。
曾著有《女诫》。
下联典指三国·曹爽。
从弟文叔妻名令女,夫早死,割鼻毁容,誓不再嫁。
投江尽孝;
却赙表廉。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曹娥,沿江寻父尸不得,号哭七日,投江而死。
下联典指宋·曹修古卒,其妻女尽却宾佐之赠钱数十万。
谯国家声远; 五言 雷阳世泽长。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曹姓的源流郡望。
泉石从所好;文章如有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曹全,字景完,东汉建宁间举孝廉。
《曹全碑》,全称《汉颌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立,明万历初在今陕西合阳县出土,清康熙壬子(公元1672年)后断裂缺字,公元一九五六年移存西安碑林。
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碑阴列名五列,五十七字。
借得三川秀;
添来气象新。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圣代三升论秀; 六言 家风八斗量才。
——曹京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望江县曹大村曹氏宗祠联。
全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
见上“人称乡虎;自庆接鸾。”联释。
平阳世守三章约; 七言 子建才高七步诗。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大臣曹参。
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影上三竿迎晓日;
才高七步咏春风。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野田黄雀行千里;
芹圃红楼梦百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等。
下联典指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著有《红楼梦》。
一代像绘凌烟阁;
千秋名传曹娥碑。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曹霸,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
下联典指东汉孝女曹娥,后人立“曹娥碑”。
只有诗书堪自读;
未甘词赋压群流。
——曹墨琴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女书画家曹墨琴撰书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撰书联。
宝鼎茶闲烟当绿;
幽窗棋罢子犹凉。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绕堤柳借三篙绿;
隔岸花分一脉香。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家居好水好山地;
人在不夷不惠间。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令子贤孙中维起;
美人名士共长生。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鹤群常绕三珠树;
花气浑如百和香。
——曹秀先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礼部尚书曹秀先撰书联。
八言 君子处事,有忍乃济;
儒者属辞,既和且平。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八言以上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仁被江南,良将功推第一;
约成塞外,使臣才羡无双。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曹彬,为时良将第一。
下联典指宋代曹利用,曾与辽国和议。
树绩关中,振平阳千载之武;
修名邺下,冠河东八斗之才。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曹参,佐高祖定天下而封侯。
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谢灵运曾言天下才一石,子建独得八斗。
法守三章,平阳侯忠诚厚朴;
才高七步,陈思王藻丽英华。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曹参,封平阳侯,曾随刘邦定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
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大地钟灵,肇启文明联栋彩;
华堂霭瑞,宏开富有接云光。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何氏宗祠联。
啰咀建鸿图,肇启御题四字美;
嘉坡振大业,宏开帝书两句扬。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加坡何氏宗祠联。
汉拜相,宋封王,三千年皇猷黼黻;
居江左,卜京右,亿万世国器珪璋。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河北省丰润县曹氏宗祠联。
安徽曹氏续修宗谱八卷,家第一卷,(明)曹来凤修,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歙县曹氏重修谱牒,(明)曹光东修,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青阳墩头曹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曹氏族人修,清道光三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卷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泾县谯国曹氏宗谱五卷,(清)曹思诚、曹里等修,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曹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手写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曹氏族谱四卷,(民国)曹永和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崇孝堂重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曹氏族谱四卷,(民国)曹浩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崇孝堂、中华书局铅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镇江开沙曹氏宗谱四卷,(清)曹国宾等纂,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镇江开沙曹氏宗谱八卷,(清)曹启铨编,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曹姓家谱是指曹姓的文字谱牒,又称为曹氏家谱,曹氏家乘。
肇始于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
曹姓世系直至汉代应仍是在《世本》上增补,原书在宋代散佚。
如太平曹氏,等等记载曹氏内部发展的传记和编年史的特殊历史记传。
湖南 湖南南岳曹氏字辈:懋学徵绍虔 家良致述先 希时华邦庆 景登允尚传 积善贻芳远 培基树泽长 业修斯富有 本立定荣昌
湖南芷江曹氏字辈:“之子言文与齐思庭世昭光继恕承先代法可得久长安邦定治平福享久成荣正大鸿运兴万家庆天恩”。
湖南常宁曹氏字辈:“子应荣达继必贤良诗兴泽后孝启家祥芳连甲第声振朝堂光余先祖百世其昌”。
1994年新续字辈:“仰承洪范怡和泰康敦崇礼义德业昭章福禄绵远晖耀平阳”。
湖南芷江曹氏字辈:“文大致启宗国学万世兴家传日新胜吉庆中长应”。
湖南凤凰曹氏字辈:“长延祖宗宏绪达启世代仁义忠厚贤良俊秀尚德景星庆云”。
民国三十二年曹时药《六修曹氏支谱》,湖南益阳曹姓一支字行为: 玉受秀贤彦,必钦子冠锡,良文教尔廷,家盛英嗣起, 时安德泽芳,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郅,仁孝怀三代, 山东 山东博兴曹氏字辈:“志向高大新,同连奉竹训”
山东诸城曹氏字辈:“彬乾元亨利贞学有为良勤俭庄敬贤忠孝悌”。
山东临邑曹氏字辈(世传):“式玉传本广,庆延泽义厂,得培春奋发,安全即是长”。
四川 四川绵竹曹氏字辈:“以学联玟风圣元世德邦守先培代远一本遇多良秉正安怀履希承绍有方慎之崇汝祖延显兆绵长”。
辽宁 辽宁满族曹氏字辈:“松舒坦哈满额春文鳞昌玉珠祥光景泰承华宝德盛材凤图斌”。
河南 河南信阳曹氏字辈:“正德金殿士,文光燿尚升,永安千古秀,万代庆长春。”
河南辉县曹氏百字辈(22代-121代):“启宗秉明志,培嘉常锡光,景晓可建宪,尚有万家昌,举业树仁德,广贤崇义芳,书锦必竟秀,武佩立勋章,兴华涌新俊,卫国济英良,功荣彦世泽,品正惠声扬,轩瑞信园洁,庭运著凤翔,儒林鸿学录,兰桂萃丽堂,喜登青云步,晋豫鹏飞乡,天普呈平乐,冠庆富春江。” 江苏 江苏南通如东曹家庄曹氏字派:廷有联明瑞,大启世永书,宗宜连显达,德裕克昌余。
新疆 新疆巴里坤曹氏字辈:英豪诚士美,万世享荣华 其它 曹氏一支字辈:“开宣宏德永兆云宜必可仲于伟然特启银祥正福玉树庭谐”。
清光绪三年曹振甲纂修《曹氏族谱》,江苏扬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景国良栋,守世乙启,子木宏允,振汝定纪。
续修字派为:
德贻余庆,学立名扬,锡尔遐福,长发其祥。
江苏扬州另一支曹姓21世以前字派说法不一,其字为:
乾元亨利,贞学为佾,里公雍述,泰罕党宇,
宙洪荣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孝悌忠信,
礼义廉杰,金木水火土,壮敬贤良勤俭,射御书数。
21世之后的字派为:
一大士必,永裕恒元,如松有茂,明文思安,善继贤述,克盛荣华。
清光绪二十六年曹汝祥续修《曹氏支谱》,山东诸城曹姓一支字派为:
彬乾元,亨利贞,学有为,良勤俭,庄敬贤,忠孝悌。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四川绵竹《曹氏族谱》的世次班行为:
以学联玟风,圣元世德邦,守先培代远,一本遇多良,
秉正安怀履,希承绍有方,慎之崇汝祖,延显兆绵长。
清代《常宁烟竹曹氏一修宗谱》的字行为:
子应荣达,继必贤良,诗兴泽后,孝启家祥,
芳连甲第,声振朝堂,光余先祖,百世其昌。
1994年七修宗谱的新续字行为:
仰承洪范,怡和泰康,敦崇礼义,德业昭章,福禄绵远,晖耀平阳。
湖南麻阳县芷江东门曹家的字派为:
文大致启宗,国学万世兴,家传日新胜,吉庆中长应。
芷江曹家坪曹姓的字派为:
子言文与齐,思庭世昭光,继恕承先代,法可得久长。
麻阳县高村曹家子字后取二十字:
高永应启宗,祖达胜国英,方志传世代,光华选朝廷。
民国三十七年高村曹家与芷江曹家坪共同商议续取二十字:
安邦定治平,福享久成荣,正大鸿运兴,万家庆天恩。
麻阳县吕家坪毛家湾曹姓的字派为:
景志仁玉庭,万(文)朝(正)维(万)贞(兆)启,世上生俊杰,
久永享太平,祖正流芳远,仕相转佳行。
湖南省凤凰县毛都曹家字派为:
长延祖宗宏绪,达启世代仁义,忠厚贤良俊秀,尚德景星庆云。
民国十八年曹少甫修《曹氏家谱》,江苏通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民国十六年曹怀之修《曹氏宗谱》,安徽绩溪旺川曹姓一支字行为:
志士光家国,徽猷衍圣功,立诚天助福,敦德世恒隆,
庆本善庭起,瑞从义宅钟,思求荣祖道,文学务先通。
民国六年《湖南益阳曹氏彦祥房五修谱》的派语为:
应世国大昌,芝城土必方,文明光景远,
道下合三房,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邦,
仁孝怀三代,嘉徵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荫庆常康。
民国三十二年曹时药《六修曹氏支谱》,湖南益阳曹姓一支字行为:
玉受秀贤彦,必钦子冠锡,良文教尔廷,家盛英嗣起,
时安德泽芳,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郅,仁孝怀三代,
嘉徵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阴庆常康。
曹操冢,即曹操墓。
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约巧公里的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
该地西依太行,北临漳河,南倚南岭,地势较高。
安阳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今临漳县西南邺北城),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其就是曹操墓[1]。
2013年5月,安阳曹操高陵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6月,河南安阳曹操高陵及所在的邺城遗址入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
曹氏族谱辈分表中的字辈根据地方的不同,家谱不同,辈分表内容也有所区别。从曹氏的字辈上来看,主要有:“之、子、言、文、与、齐、思、庭、世、昭、光、继、恕、承、先、代、法、可、得、久、长、安邦、定、治、平、福、享、久、成、荣、正、大、鸿、运、兴、万、家、庆、天、恩、以、学、联、玟、风、圣、元、世、德、邦、守、先、培、代、远、一、本、遇、多、良、秉、正、安、怀、履、希、承、绍、有、方、慎、之、崇、汝、祖、延、显、兆、绵、长等” 相传曹姓氏族出自颛顼帝的后裔。
曹友闻(?-1236年),字允叔,同庆府栗亭(今甘肃徽县)人,宋初名将曹彬十二世孙,以忠义闻名。宝庆二年进士。历仕绵竹尉、天水军教授、知府,眉州防御使、沔州知府,与元军大战于大安,与弟曹友万俱战死,卒谥毅节。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曹友闻 别名 :曹允叔 国籍 :南宋 出生地 :同庆府栗亭 (甘肃徽县) 逝世日期 :1236年 职业 :眉州防御使 主要成就 :保卫天水军、大破阔端、应援阶州、青野原,战功赫赫 地位 :民族英雄 人物生平,川中名将,代表之战,喋血仙人,大安殉国,身后评价,宋史文载, 人物生平 川中名将 南宋宝庆二年(1226~1289),曹友闻中进士,被授为绵竹县尉,次年又改任天水军教授,他赴任的同时,成吉思汗正在带兵围攻西夏国都中兴府。当时虽说中兴府还没有被攻破,但也只是个时间问题,西夏已无法摆脱亡国的命运,成吉思汗随即派出一支军队进入了南宋辖境,一举拿下阶州(今甘肃武都东),并包围了天水军(今属甘肃)。这就是“丁亥之变”。 这时曹友闻还没到任,天水军是否丢失都跟他没有半点关系,何况还是个文官,他完全可以原地返回。但曹友闻临难不苟,毅然单枪匹马闯入了军城,与守臣张维一起组织兵民布防,好在没过多久,成吉思汗就病逝于六盘山,蒙军只好撤退,军城就保全了下来。此事过后,四川制置司为表彰曹友闻的功绩,特地绣了一面“满身胆”的大旗颁授给他。 公元1230年7月,蒙军有心掌握川陕地形,再度进犯蜀地,由于当时的四川制置使桂如渊畏敌如虎,不顾川陕防线向来是以“三关为门户、五州为藩篱”的战斗经验,轻率地做出了弃五州(成州、凤州、天水军、阶州、西和州)、保三关(仙人关、七方关、武休关)的决定,致使三关之外惨遭蒙军蹂躏。在此战之中,宋军将领大多弃地而去,只有曹友闻尽遣家财招募了五千忠义之士,这才力保天水军不失。事后,四川制置司看出了曹友闻不光胆大,而且确有将才,便让他出守七方关。 在这次蒙军进攻前,曹友闻就已官至武翼大夫、阁门宣赞舍人、利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位居四川四大主力禁军(沔戎、兴元、金州、利州)之一的统帅。而在青野原之战过后,阔端又率大军转攻大安军,但又被曹友闻带兵打退,使他连立两功,因此被朝廷升为武德大夫、左骁骑大将军,声名更加显赫。 代表之战 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初,蒙古窝阔台汗集结蒙古、西夏、叶蕃及投降蒙古的汉军,号称五十万大军,大举南侵宋朝。蒙古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窝阔台第三子阔出率领,入侵襄汉;另一路由窝阔台次子阔端等率领出征四川。 进攻四川的阔端军,先攻春巩,围天水。曹友闻单骑夜入,与天水守将张维等筹划守城要略,并散尽家财招募兵士七千余人,同其弟曹友万先后据守仙人关、七防关、白水江等要塞,每战皆亲冒矢石,为士卒先。被授知天水军。蒙古军转攻阶州,曹友闻引军驰援,夹击敌军,击退敌军后,驻石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负责扼守七防关(今康县云台镇)一带。 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春,蒙古军再次南侵。一举攻下沔州(今陕西勉县),继而进围青野原(今甘肃徽县南)。宋军被困,请求救兵解围。曹友闻闻讯,召集部将说:“青野原为蜀咽喉,不可缓”。急派弟曹友万领军自冷水品渡嘉陵江,至六股株,同小道直奔青野原。曹友闻引精兵随后赶到,同守军一起内外夹攻,击退蒙古军,因功授武德大夫、左骁大将军。 喋血仙人 自端平元年(1234)以来,蒙古军屡犯金牛(今大安镇)、大安(今唐渡乡擂鼓台一带),曹友闻与弟曹友万誓死抗击。 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发动了第一次侵宋战争,西路军直逼四川。这年十二月,蒙古军攻陷沔州(今略阳),直逼大安。曹友闻率兵把守仙人关,探知蒙古兵联合西夏、女真、回回、吐蕃和渤海军大举来犯,对曹友万说:“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众寡不敌,岂容浪战。惟当乘高据险,出奇兵,藏埋伏以待来犯,誓与阵地共存亡。” 曹友闻派遣部将急速前往鸡冠隘(今阳平关鸡冠山下)、阳平关(原阳平关在今黄家坝)据守。部署刚定,蒙军数万已突至阳平关,即命令出击。又亲帅帐兵和背嵬军(即亲兵)突出阵前,左右宾士射退敌兵。友闻料定:“敌人必回兵攻鸡冠隘,应加紧增援。”后来蒙军果然以步兵万余猛攻隘口。曹友闻立令步骑直冲前去左右夹攻,蹀血10余里,敌方败退。 大安殉国 端平二年(1236)八月,蒙兵攻陷兴元府(今汉中市),欲冲大安。南宋制置使赵彦呐令友闻控制大安,以保蜀口。曹友闻驰书赵彦呐称:“沔阳蜀之险要,吾 重兵在此,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逾越沔阳而入蜀,又有曹友万和王宣首尾呼应,可保证大捷。大安地势平圹,无陷可守,正好发挥敌人骑兵之所长,我步兵之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在平地控御。”赵彦呐不以为然,一日7次持小红牌来催促急速行动。曹友闻认为以寡击众,非乘夜出奇兵内外夹攻不可。于是命曹友万、曹友谅领兵上鸡冠隘,多张旗帜,向敌人显示我军坚守的决心。曹友闻则选精锐部队万人,夜渡嘉陵江,秘密往流溪沟埋伏。事先相约,敌人来到,内以擂鼓举火为号,外呼杀声以回响,两面夹击蒙古军。部署既定,九月二十二日,蒙兵果然来犯,曹友万冲出阵前迎战。敌将八都鲁拥有万余众,达海率千人,往来搏战,矢石如雨。曹友万身被数创,遂令诸军举火。九月二十七日,曹友闻遣诸军全面迎战;又亲率精兵3000人疾驰往鸡冠隘。 不料天公不作美,进军的路上下起了大暴雨。诸将请求:“雨不停烂泥没足,等稍晴再战。”曹友闻责备说:“敌人知道我伏兵在此,迟缓必失良机。”遂拥兵齐 进。曹友闻入龙尾头,曹友万闻五鼓已响,即冲出鸡冠隘口与曹友闻会合,内外两军皆殊死战斗,夹击敌军,血流20里,蒙古人的营寨被宋军连破数十个,尸体更是在阳平关外堆积如山。西川的军队素以绵裘代替铁甲,此时尽被雨湿透,不利徒步战斗。二十八日黎明,敌将汪世显率大批蒙军蜂拥而至,以铁骑四面包围宋军,曹友闻叹息说:“这难道是老天注定的吗?我只有为国战死而已!”于是破口骂战,杀死自己所骑战马,以表示殉国的决心。血战更加激烈,曹友闻与弟曹友万皆战死,全军覆没。汪世显感叹道:“蜀将军真男儿也!”盛礼以葬之。曹友闻战死后,蜀中再也没有一支能野战的部队了。 蒙古军长驱入蜀,如人无人之境。成都、利州、潼川三路的二十余州都被蒙古军攻下。 身后评价 南宋朝廷特赠为龙图阁学士、大中大夫,赐庙“褒忠”,谥曰“毅节”。元朝人刘麟瑞有诗赞道:“雁塔名香本一儒,执殳几度为前驱。元戎却敌世间有,教授提兵 天下无。花石峡鏖忠奋勇,水牛岭度死生殊。英风壮节谁堪匹?千载人称大丈夫。”在蜀中平原上,曹友闻与素称“骑射无敌”的蒙古军野战交锋十余役,几乎毫无败绩,放眼当时的全世界,恐怕也难有匹敌之人。 宋史文载 曹友闻,字允叔,同庆栗亭人。武惠王彬十二世孙也。少有大志,与仲弟友谅不远千里寻师取友。登宝庆二年进士。授绵竹尉,改辟天水军教授。 城已被围,友闻单骑夜入,与守臣张维纠民厉战。兵退,制置使制大旗,书 “满身胆”以旌之。已而兵复至,友闻罄家财招集忠义,得健士五千人。制置使 李檄管忠义,领所部守仙人关,且行且战,至峡口据险。前军统制屈信率所部突阵,还所掠四州人畜。至秦填,遣左军统制杜午迎击,力不能敌。友闻令诸军乘高据险,身冒矢石,为士卒先。信与统制张安国领兵出战。兵退,制置使檄捍七方关。 北兵东破武休关,已而破七方,遂入沔州金牛,至大安,又分兵自嘉陵江木皮口突出何进军后,进战败死之,遂长驱入剑门。友闻与弟万各率所部,取间道过毡帽山,至青蒿埧,战于白水江中流。兵退,制置司檄驻阆州。叛将鲁珍为陈隆之所斩,珍部曲肆焚劫,友闻讨斩其将郭虎、蔺广、杨仲等,余党散去。檄知天水军。 北兵入凤州,略河池,抵同庆。友闻密遣统制王汉臣、统领张祥,授以方略出战。兵至城下,友闻部分诸将各守一门,偃旗伏鼓,戒士卒,俟渐近,鸣鼓张旗,矢石并发。又命汉臣等取间道出战,自提重兵尾敌后,大战有功。端平初,友闻遣万与忠义总管时当可分兵碎石头、青蒿谷,前后大战数合。制置使上其功,特授承务郎,权发遣天水军。北兵又自西和至阶州,友闻曰:“阶虽非吾境,岂可坐视而不救。”遂引兵与诸军会。命前军统制全贵领所部为先锋,统制夏用出其左,张成出其右,总管陈庚及万、友谅往来督战。有功,制置使赵彦呐俾节制利帅司军马,任责措置边面,换武翼大夫、阁门宣赞舍人,差权利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驻扎石门,控扼七方关。 武休关,入沔阳,利路提刑高稼死之。制置使进屯青野原,被围,友闻曰:“青野为蜀咽喉,不可缓。”遣万领兵自冷水口度嘉陵江至六股株,屡战有功。夜衔枚由间道直趋青野原,制置使奇万之勇,令督诸军战守。兵退,友闻引精兵亦趋至原下,夜半截战,围遂得解。特授武德大夫、左骁骑大将军,依旧利州驻扎御前诸军统制。 北兵破沔州,捣大安,友闻遣摧锋军统制王资、踏白军统制白再兴速趋鸡冠隘,左军统制王进据阳平关。友闻登溪岭,手执五方旗,指麾甫毕,兵数万突至阳平关,遂遣进及游奕部将王刚出战,又亲帅帐兵及背嵬军突出阵前,左右驰射。兵退,友闻谓忠义总管陈庚及当可曰:“敌必旋兵攻鸡冠隘,宜急援之。”既而果以步骑万余攻隘,庚以骑兵五百直前决战,当可将步兵左右翼并进,王资、白再兴又自隘出战,蹀血十余里,兵乃解去。特授友闻眉州防御使,依旧左骁卫大将军、利州驻扎御前诸军统制,兼沔州驻扎,兼管关外四州安抚,权知沔州,节制本府屯戍军马。弟万差知同庆府、四川制置司帐前总管,仍旧总管忠义军马,节制屯戍军马,董仙驻扎,专与沔、利两司同共任责措置边面。 仙人关。谍闻北兵合西夏、女真、回回、吐蕃、渤海军五十余万大至,友闻语万曰:“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众寡不敌,岂容浪战。惟当乘高据险,出奇匿伏以待之。”北兵先攻武休关,败都统李显忠军,遂入兴元,欲冲大安。制置使赵彦呐檄友闻控制大安以保蜀口。友闻驰书彦呐曰:“沔阳,蜀之险要,吾重兵在此,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又有曹万、王宣首尾应援,可保必捷。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彦呐不以为然,一日持小红牌来速者七。友闻议为以寡击众,非乘夜出奇内外夹击不可。乃遣万、友谅引兵上鸡冠隘,多张旗帜,示敌坚守。友闻选精锐万人夜渡江,密往流溪设伏。约曰:“敌至,内以鸣鼓举火为应,外呼杀声。”北兵果至,万出逆战,敌将八都鲁拥万余众,达海帅千人往来搏战,矢石如雨。万身被数创,令诸军举烽。友闻遣选锋军统制杨大全、游奕军统制冯大用引本部出东菜园,击敌后队;敢勇军总管夏用、知西和州神劲军总管赵兴帅所部出水岭,击敌中队;知天水军安边军总管吕嗣德、陈庚率所部出龙泉头,击敌前队。友闻亲帅精兵三千人,疾驰至隘下,先遣保捷军统领刘虎帅敢死士五百人冲前军,前军不动,大兵伏三百骑道旁,虎众衔枚突战。会大风雨,诸将请曰:“雨不止,淖泞深没足,宜俟少霁。”友闻斥曰:“敌知我伏兵在此,缓必失机。”遂拥兵齐进。友闻入龙尾头,万闻之,五鼓出隘口,与友闻会。内外两军皆殊死战,血流二十里。西军素以绵裘代铁甲,经雨濡湿,不利步门。黎明,大兵益增,乃以铁骑四面围绕,友闻叹曰:“此殆天乎!吾有死而已。”于是极口诟骂,杀所乘马以示必死。血战愈厉,与弟万俱死,军尽没,北兵遂长驱入蜀。 秦巩人汪世显素服友闻威望,尝以名马遗友闻,还师过战地,叹曰:“蜀将军真男儿汉也。”盛礼祭之。事闻,特赠龙图阁学士、大中大夫,赐庙褒忠,谥曰毅节,官其二子承务郎,婿迪功郎。万特赠武翼大夫,二子成忠郎。 注:据曹氏家谱记载其弟为曹友万,宋史此处有误。
枞阳家谱资料
程姓:
桐城《程氏宗谱》14卷
清乾隆14年(1749)程久泰始修。程发强、程裔后续修
清同治六年(1867)存子堂活字本14册
安徽地区博、日、美馆藏号:10571
桐城《皖桐曲水村程氏宗谱》14卷首1卷
程翰桂修,清嘉庆23年
(1818)崇箴堂活字本18册。
人民大学馆藏号:10570
《皖桐程氏宗谱》20卷首1卷末1卷
(清)程怡、程茂林纂辑 光绪十八年(1892)伊洛堂刻本22册2046页
河北大学馆藏号:10572
桐城《程氏宗谱》28卷。
清光绪27年(1901)木刻本。
浙江绍兴博馆藏号:10573
查康熙四十三年《程氏人物志》程氏各派居里:桐城,县城西门一派;县城东南方向山口一派。
婺源一支迁桐城始祖:应雷(寿二)、应经(子和)、仁高(德二)、应宰。后裔居:小龙湾黄村圩、青庙堂、缪家山。
元末程举一避乱居桐城县西丁家冲,后裔分为丁家冲和冯头山两支。
元末程颐十一世孙程庆四由婺源迁蕃阳瓦屑坝,眀初由瓦屑坝迁桐西瓦庄坂。
伯符九十二世,簧墩湘公派婺源彰安上宅黄莲木坞时广公支下:文学、文迪兄弟俩约在眀弘治年间由婺源迁桐城。文学子道远;文迪子道孙。
张姓: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鲁山等续修
清道光七年(1827)书签堂木活字本刊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藏地:美国
(清)张联元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书鉴堂活字本二十册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士端 张焕之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二十九册
安徽桐城·桐城南乡姥山张氏五修谱二十六卷
张廷镇 张泽辛纂修
1915年木活字本二十六册
安徽桐城·横螃张氏宗谱二十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张宗铎等辑
1915年笃亲堂活字本二十八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氏双河股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张光麟 张光廷等纂修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绍华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二十四册
安徽桐城·皖桐南湾张氏重修宗谱十四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惕侬等重修
1924年一本堂重刊本十四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左塘公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缺卷12)
(民国)张贤藩 张维藩等纂
1931年活字本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三十五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人民大学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安庆市图书馆 美国
(民国)张开枚等续修
1933年铅印本二十八册
民国《横峰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宗铎等修,民国四年(1915)笃亲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八册。横峰张氏是明清时期桐城望族之一,原本姓胡,元明鼎革之际,胡长乙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饶州徙居桐西横峰,编户受田时,寄籍清河张氏户下,更姓为张。该谱以长乙公为一世祖,长乙原名太,字长乙,号校圃。在追溯其渊源时,仍以胡姓为本,记述其先人业迹。清雍正二年(1724),长乙公十世孙立选,首次修谱。该谱以长乙的五世孙八人,分作八大房,各房之下又分若干支。其后又先后五次重修,民国时刻印。该谱旨在联络长乙公更胡姓为张姓后,徙居各地之后裔,故名《横峰张氏宗谱》。
李姓: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十七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英秀 李兆隆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绵远堂木活字本十七册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湖北省图书馆
清光绪三十年(1904)绵远堂刻本三十册
安徽桐城·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李怀智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敦本堂活字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延平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荫川 李慎三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四册
安徽桐城·鹿城李氏族谱五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李卓斋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四册
安徽桐城·李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民国)李荫(禾农)等修
1916年慕义堂活字本二十册
施姓:
5544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宗谱五卷首
一卷(清)施玉鸣修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五册
日本美国
5545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家乘三十四卷末一卷
(民国)施葆棣撰
民国八年(191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缺五卷)
姜姓:
安徽桐城·皖桐姜氏宗谱六卷
安徽桐城·姜氏宗谱六卷
许姓:
8789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十二卷
(清)许鸿昌等修
清同治三年(1864)敦德堂木活字本 十五册
北图 安徽徽州地区博(残)
8790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许达才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崇本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刘姓:
(安徽桐城)皖桐刘氏宗谱6卷
(清)刘芳祥 、刘会友等续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现存 7册)
现藏日本、美国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宗谱14卷
(清)刘来璋续辑
清光绪八年(1882)敦木堂活字本(现存 14册)
现藏北京图书馆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族谱32卷
(民国)刘梓培等修
民国三年(1914)敦睦堂活字本(现存 32册)
现藏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官庄刘氏宗谱14卷首1卷末1卷
(民国)刘志谋 、刘文谋纂
民国十年庄桥刘氏敦木堂木活字本(现存17册)
现藏安徽博物馆、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4-5 14:10:41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5:43
孙姓:
安徽·桐城孙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孙脱颍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二十九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孙节悯公后裔世系:
清刻残页
吉林大学(残页十八页)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家谱三十二卷:
(民国)孙荫 孙培同纂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一册
国图 安徽图(存十一卷) 安徽安庆市图(存二卷)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孙贻谋 孙康等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十二 册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棠山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孙云卿等纂 民国十五年(1926)环兴堂刊本十九册
安徽图
王姓:
桐城王氏、桐城东楼王氏、桐城桐川王氏、桐城皖桐王氏、
有堂号:槐荫堂。
《皖桐太原王氏谱》载,太原王氏一支于元末避乱南迁安徽婺源,后移桐城,称桐城王氏、古塘王氏等。县中还有自鄱阳迁来的东楼王氏、龙眠王氏等,也属太原王氏支派。
何姓:
桐城青山何氏支谱四十九卷<民国>何荫松修 民国三年刻本
三十册 3097页 12T 411-3/412-1
青山何氏三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清>何玉琪纂修 光绪二十一年广石堂活字本
十二册 945页 19X 89-6/90-7-1
何应奎——安徽桐城(籍贯)——安徽婺源(祖籍)——《明进士题名碑录》
郑姓:
桐城郑氏宗谱
江姓:
安徽桐城浮山江氏族谱十八卷
(清)江国柱 江锦成等四修
清光绪五年(1879)爱山堂木活字本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江氏宗谱》。
1919安徽桐城浮山江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江少农等修
民国九年(1920)刻本 二十四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1920安徽桐城江氏宗谱四十九卷末一卷
(清)江鸿书等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敦伦堂活字本 五十二册
人民大学
1921安徽桐城钢山江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江南炎等修
民国七年(1918)笃亲堂活字本 十七册
美国 1922
天津市东丽区政协委员江高林。江高林也是济阳江氏后裔,其祖上约在700多年前,从婺源一带迁往安徽桐城,祖传的《江氏宗谱》为忠恕堂》,是江皋公受康熙皇封修撰的,据安徽省书协会长刘夜峰叔叔刘唯一的考证,济阳《江氏宗谱》为历代谱学之范本,凡修家谱者,均参照其格式。据张廷玉(清康熙吏部右侍郎)在康熙61年撰写的《江氏支谱序》中记载:江氏之先始于伯益,伯益黄帝18世孙也,生三子,皆封国,其三子元仲封江国于济阳,后为江氏始。后人一般尊称元仲为始祖,传至江高林已130多代。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6:40
方姓:
桐城方姓三支:桂林,鲁谼(鲁谼山位于吕亭镇境内,与龙眠山一脉相连)、会宫。方以智、方苞是桂林方,方东树为鲁谼方(修谱者方宗诚为其从弟)。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支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方镜等修
清同治七年活字本 二十册
人民大学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首一卷
(清)方传理编
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
安徽图(存卷首、卷1一52、54一56、58一64)
安徽桐城鲁谼方氏族谱二十三卷
(清)方宗诚修
清光绪九年(1883)刊本 八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友庆堂支谱不分卷
(清)方传植修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一名《方氏支谱》。
安徽桐城皖桐方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方炳南 方去危等六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白鹿庄五房墨谱不分卷
(清)方祖德编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一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一胍流派传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图
袁姓:
仁风堂,始祖方二,宋末由豫章迁皖城。方二子受一元末眀初迁桐城练潭。
左姓:
左氏宗谱(安徽桐城)清宣统三年修木活字本 著者不详 八册
(左氏)克永公续修支谱(安徽桐城)民国二十三年抄本复印本 左光普抄
宋姓: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汤姓:
10987安徽桐城皖寿贲汤氏宗谱存三十二卷
齐姓:
14121安徽桐城齐氏宗谱十四卷
(清)齐广渊 齐音谐等修
清同治四年(1865)木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14122安徽桐城齐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齐锡周 齐廷华等修
民国八年(1919)大启堂刻本 二十一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3-13 14:58:46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7:14
光姓:
一世祖:光庆六,新安兴公之裔,世居徽州祁门之八都一日。溶里公,于元季与兄庆一,庆二迁桐,居县东百里马埠山。旋因乱,返祁门。明初又同迁桐城。
邹姓:
10799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邹鲁臣 邹开益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皖桐邹氏宗谱》。此为八修本。
陈姓:
7431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六卷
(清)陈廷讃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 六册
美国
7432安徽桐城义门陈氏宗谱四卷
(清)陈原杰 陈子钊等纂
清同治七年(1868)传义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7433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五卷
(清)陈文炳 陈章甫等编
清同治七年(1868)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图
7434安徽桐城陈氏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美章 陈春盛修
清同治七年(1868)怀义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7435安徽桐城义门陈氏支谱八卷
(清)陈夙仪等修
清同洽八年(1869)庆远堂刊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7436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善庆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活字本 十八册
日本 美国
题名义门陈氏宗谱
责任者(清)陈法堂纂修
版本清光绪34年(1908), 木活字本
居地安徽,桐城
堂号怀义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元]陈友德
摘要始迁祖友德,元代自九江德化县来居桐城县。卷首、卷一谱序、诰敕、传记、契约,卷二至卷末世系。有张英序。
陶姓:
陶渊眀三子份,小字阿雍,生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殁于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居桐城日就乡(西乡)。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9:13
潘姓:
安徽桐城木山潘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潘承勋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德经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安徽图 美国
钱姓:
《流光谱》记述的是文穆王第十子俨在皖的后裔繁衍情况,其桐城支派大多分居在安庆、无为一带。
蔡姓:
11716安徽桐城蔡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蔡开泰 蔡惠甫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丁姓: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慈姓:
慈姓原是江西陈姓,在安徽枞阳做官,为官比较清廉,告老后被当地人留在枞阳。元末明初,陈姓兄弟是陈友谅一派,与徐达开战。徐达攻打枞阳城,陈姓六兄弟带枞阳人民守城被
难怪我曾经听说:慈陈一家!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0:23
黄姓:
8220安徽桐城黄氐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黄魁等重修
清嘉庆二年(1797)培根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8221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兴岩等撰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辽宁大连中图(存卷5-卷末) 日本 美国
注:清初黄自章创修,此为五修。
8222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金耀等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活字本 三十册
人民大学 美国
8223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三卷末一卷
(民国)黄南垣等七修
民国十三年(1924)敦本堂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8224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黄介孚等八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德永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六册
日本 美国
8225安徽桐城黄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黄南垣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刻本 二十二
曹祖义的族谱证明
本文2023-10-15 18:03: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