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家族家谱山东烟台爷爷们中间(继)父亲中间(善)我中间(玉)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3收藏

曹世家族家谱山东烟台爷爷们中间(继)父亲中间(善)我中间(玉)我,第1张

同宗亲人你好,我告诉你我知道的,家谱排字,应该是:作德永昌,积善余庆,功命富贵,福寿康宁。

你说的你家爷爷那辈是昌字辈的,最后一个字还得是金字旁,你父亲是善字辈的,最后一个字是木字旁,你这辈不是玉,是余,原来家谱是繁体字,左边有个偏旁是食字旁,现在简化了,你应该是火字旁,我们家是按照五行相生来做最后一个字的。我们家老祖宗应该是从云南,或者是四川那边迁移来的,具体是叫小四川,我也记不准,老辈子说得,口音重我也听不准。我家有老爷爷在关里家走时,带的手抄家谱。我们家是先到的山东乳山河南村,后来迁到烟台曹家村,还是曹家庄,反正因为后代人丁兴旺,分的,祖先三兄弟去世后,一个埋在西小茔,一个埋在老虎尾,一个埋在那我记不住了,我没回去过家乡,只是听我爷爷说得,不知道烟台曹家那规划改造以后还有没有这些地方了。

  曹马孙氏族谱探源

  西周初有一个陈国,国王是陈胡公,其国民都氏舜帝的后裔,传至公元前六百七十二年,国王陈厉公的儿子完,字是敬仲,避难逃到齐国,其四世孙桓公用为工正,封地采田,故以田为姓,其五世孙伟书,字子占,任齐国大夫,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封地乐安,故是孙氏始祖,他的孙子讳武,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被认为将,曾率吴攻破楚国,他的《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作战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些规律,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兵法,历来被称为《兵经》受到国内外的推崇,书公的第八世孙讳膑,字嘉谋,是战国时的兵家,曾与宠涓是同学,宠涓是魏惠王的将军,他忌其膑的才能,诳膑到魏,处以刑,去掉膑的膝盖骨,后由齐国的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曾设计先后大败魏军于桂陵和马陵,战胜宠涓后告退回家,隐居于他的出生地乐字(今山东省甄城红船村)著书,所著《孙膑兵法》,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作战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名著,所以孙氏以非凡的军事才能而被誉为兵家大族,去世的后葬在老家红船村。

  到王五代同光元年,即公元九百二十三年,李存勖率兵攻占濮、郓、曹三州,大肆劫掠,孙膑后裔大部分被驱逐到山西洪洞县,到金朝末年,蒙古族驱兵攻金,山西处于战乱之中,孙氏族人为避免兵灾,有些族人又复迁回老家红船村,据鄄城老家孙氏族谱记载,书公的第五十五世孙,世信公于金哀宗天兴三年,即公元一二三二年从山西迁到老家红船村,他的玄孙,就是书公的第五十九世孙,景公在公元一三五二年前后迁居济宁东三里马场,到一三八二年前后景公的后裔又迁到了兰陵乡峄县地区。

  根据白楼村后吾祖川公墓前产的《孙氏墓记之志》的碑文中记载以及东木公在草谱的续言中的叙述,可知吾始迁祖川公就是在公元一三八零年前后定居兰陵乡峄县曹马村,并且只此一家,综上所述,不论从时间上还是从迁地上都非常吻合,吾曹马孙氏族人是书公的后话毫无疑问,而且川公墓前产的《孙氏墓记之志》是吾族的根基,是谤次重修族谱命名为《曹马孙氏族谱》的生要依据,也是与《中化孙姓总谱》衔接的关键,在碑文中记载着川公子孙四代人的名讳,其后裔在明清时代成为鲁南地区的旺族,可谓人丁繁盛,人才辈出,据峄县县志记载,在明清两朝,就有吾孙姓文孙姓文武人才百余人,在明朝万历年间曾续为谱牒,但因明末战乱不断,族人流落他乡者太多谱谱谍散落,同是在吾族人中,因贫富之差,地位的高低,开始分裂,在康熙乾隆年间,有几支依靠各支的近族,单立名称创建了族谱,可是我们这支族人,贫者多,富者少,迁徙他乡者不计其数,无力修谱,明山公的七世孙廷馨公乾隆二十二年,在孙庄支祖茔前立了三块支碑,只记载着从白楼村后始祖茔中,迁坟,至此有三支,长支颜奎公,二支矩溪公,三支明山公,所以到公元一八五零年东木工写草谱时,只是把明山公作为三支始祖,写出草谱留给我们。

  近期鄄城孙老家来贾汪控访,计划修续《中华孙姓总谱》,想把失散数代的族人收为一体,我们曹马孙氏族人应责无旁贷,积极响应,因此,为了保证族谱的系统性,准确性,必须把明山公以上四世的名讳编入谱中,一方面告慰先祖的在天之灵,另一方面便于以后把分裂出去的族人再重新回到书公的总谱中,现将衔接世系图简列如下:百度地图

曹雪芹家谱

曹家算是清朝康雍乾三朝最显赫的一个家族了,而其能够得到我们后人的研究全赖曹家出了个曹雪芹和其著作《红楼梦》。说起曹雪芹的家谱,我们可以从其高祖说起。

曹雪芹雕像

曹家祖籍辽阳,当时清军攻破辽阳城,曹家同很多汉姓家庭一样,被征用当做了满族大家族的包衣,就是家奴的意思,地位很低等,而且他们的出路相当狭窄,只有建立武功才可以,但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却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做人的技巧,迅速从众包衣家族中脱颖而出,做了文官。

曹振彦做了山西大同的知府,一时间做的也不错。曹振彦之后,其子曹玺于康熙二年做了内务府工部郎中,后来外调做了江宁织造,这也是曹家第一次任江宁织造一职。

康熙二十三年,曹玺逝世,同康熙皇帝南巡,以织造将军府为行宫,并亲自到织造府,抚慰曹家遗小,因曹玺之妻孙氏为康熙保姆,所以康熙对曹家格外信任,后曹玺侄子曹寅接了父亲的班,也做了江宁织造。而曹寅就是曹雪芹的亲爷爷,据说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后来一直在康熙身边,一直到康熙十一年,有十一年之久,君臣关系可见一斑。

曹寅其人才华横溢,爱结交名士,基本上现在我们课本里学到的清初的名士都与曹寅有过交情,纳兰性德、傅山、朱彝尊等。曹寅可以说是曹家鼎盛时期最重要的人物,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以织造署为行宫,曹寅主持接驾,皇恩浩荡如此,家族能不显赫吗?

曹玺死后,曹雪芹父亲曹J,叔父曹\先后任职江宁织造,一直到雍正朝,曹家被抄家,第二年,全家迁居北京,曹雪芹当时13岁,后来曹家衰落,曹雪芹一生再也没有走上仕途的路,直到终老,至于曹雪芹有无后人,至今无考。

曹雪芹祖籍

中国人乡土观念浓重,所以特别注重祖籍的概念,叶落归根一词也能证明,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不管走到哪,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故乡,到老总算是要回到故乡。对名人祖籍的研究一直是如今各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曹雪芹画像

对于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来说,由于其正史无考,再加上《红楼梦》的巨大反响,所以红学界对其祖籍何处的研究一直没有断过,“辽东说”、“辽阳说”、“丰润说”、“铁岭说”,一直争论不休,而最占上风的算是“祖籍辽阳说”。

要谈曹雪芹祖籍,不得不说其家世,而我们如今知道其最早的先祖是明末清初的曹振彦,而曹振彦与其父辈都是在清军攻破辽阳城时做了俘虏,变成了包衣,也就是家奴。当时地位低下的汉姓包衣大约有800余家,而曹家却因为曹振彦的功劳而崛起,而且转型做了文官,这算是曹家整个家族重要的转折点。之后,曹家地位日升,知道曹玺的老婆做了康熙的保姆,而使曹家成为皇帝身边最信任的家族,曹家之后,三代四人做了皇帝亲派的重要官职――江宁织造,曹家也繁荣昌盛了将近60年。

而说到曹雪芹祖籍,我们可以从冯其庸收录的全国红学家25篇考证文章中得知答案。主流是说其祖籍为“辽阳”,并且从曹玺的著作以及曹玺的传记中得到了印证,而且之后发现了两块刻有曹振彦姓名和职衔的石碑,更加印证了“祖籍辽阳说”的说法。近年,在山西大同又发现了一个碑记,上面也记载了曹振彦祖籍辽阳的说法,这更成为“祖籍辽阳说”一派的有力证据。

曹雪芹家族

曹雪芹家族并非满族,但其整个家族的显赫却是因其八旗身份而来,要说曹雪芹的家族,我们可以从曹家入满开始说起。

曹雪芹雕像

明朝末年,曹雪芹的四世先祖曹振彦,在当时的辽阳战役中被俘虏,后变成了多尔衮王府的包衣,就是奴才的意思。顺治朝,曹家的包衣身份转为内务府包衣,编制直接变成了皇家直接领导的奴才,属正白旗。后来,曹振彦有军功,地位大升,最后阴差阳错地转型成了文官。其儿子曹玺才能非凡,后来当了皇帝内廷的二等侍卫,身份很不一般。而其老婆后来更是被挑中当了康熙的奶妈,这下可不得了,未来的皇帝奶妈,这可是为其家族飞黄腾达种下了金种子。果不其然,康熙继位后,曹玺得到重用,被委任江宁织造的重要职位,且允许后代世袭。康熙皇帝曾六下江南,有五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这就意味着曹家是皇帝在外衣食住行的全权办理者,这种信任和亲近程度,远非其他大臣可比。

而曹玺的儿子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爷爷,也是一位很有抱负的青年,小时候是康熙的伴读,长大了还当过康熙的御前侍卫,曹玺死后,自然而然地当了江宁织造。这个时期,算是曹家的鼎盛时期,但也预示着开始了衰败的旅程。

曹寅死后,曹J继任,但不久又病故,留下了遗孀马氏及遗腹子,有说这个遗腹子就是曹雪芹一说。曹寅无二子,后来就过继了侄子曹\继任江宁织造,但此时,康熙已经老了,曹家在朝廷的靠山将倾,曹家命运也岌岌可危。

康熙死后,雍正皇帝查抄了曹家,原因众说纷纭,有待考证。至此,曹家一蹶不振,曹雪芹也只是过了一个无忧的童年生活,直到潦倒终生。

曹雪芹后人

曹雪芹有无后人,一直以来也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目前研究结果来说,曹雪芹的后人依然无确切结果。

曹雪芹雕像

我们知道,曹雪芹有过一个儿子,但是不幸得了“天花”,当时曹雪芹生活贫困,而且民间也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此病,曹雪芹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爱子病死。丧子之痛深深地打击了曹雪芹,于是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最终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曹雪芹死后,是不是就没有后人了呢?学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昭示着曹雪芹可能还有后人存世的。

其中,红学家周汝昌在《文采风流第一人:曹雪芹传》中,提到过两个线索,说是可能有人遇到过曹雪芹的后人。第一条线索是说平南王尚可喜的后代当年住在北京西城时,家中住过一个称为“曹大哥”的人,说是曹雪芹与丫鬟所生的后人,因《红楼梦》中有宝玉初试云雨情一节,与丫鬟袭人发生了关系,但后来这位曹大哥离开尚家,去了天津,以后就没有了消息。第二条线索是说一位久居美国的老太太曾经家住北京西城的红庙胡同,邻居姓曹,有两个女儿,来往得知,其为曹雪芹后人,当时也很贫困。后来听说,一个女儿流落天津,不幸早死;另一个女儿相传在一个高干家做保姆,后来就没了消息。

后来周汝昌尝试联系过这位居住在美国的老太太,但最终没有回音。曹雪芹到底有无后人,我们仍然不得而知。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清朝小说家,满族人。生于1715年5月28日,死于1763年2月12日,享年48岁。名,字芹圃,号芹溪,梦阮。祖籍辽阳,在南京出生,大概十四岁时跟随家人迁居北京。

曹雪芹画像

曹雪芹的家族属于清朝的名门望族,爷爷曹寅为朝廷江宁织造,显赫一时。曹雪芹本人生性不羁,爱好广泛,平时无事经常把玩研究金石、诗书、字画、园林、中医、饮食等,学问非常丰富,这一点,为其写下名著《红楼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起曹雪芹,他的名字值得一说。相传,曹雪芹出生三天后,正遇上一场及时而来的喜雨,使长期的干旱得到了缓解。父亲曹\非常高兴,随口给他起了一个单字“沾”的名字。古代读书人取名很有讲究,一般都有出处,而且出处越久远,显得越有水平,曹雪芹的“沾”字就取自《诗经》:“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之句,意思就是说细雨蒙蒙,水分充足,滋润大地,灌溉四方,庄稼蓬勃生长,与曹雪芹出生时的境况吻合。现在我们常说的“久旱逢甘霖”,也和诗经里的这句差不多。但这还不算高明之处,其实“沾”字与“世沾皇恩”也可以挂上钩,从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曹家的情况,正是世沾皇恩的鲜明写照。

而“雪芹”二字则出自大文豪苏轼的诗句:“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雪芹指雪地里的芹菜,意思是说雪地里的芹菜什么时候才能发芽生长呢?还是要等到春天到来了,才能够和斑鸠的肉一起炒来吃,引用此二字,意在表明自己如雪芹一样,出污泥不染,洁身自爱,这也是一代文豪曹雪芹名字的出处。

还不知道:雍正和曹府的读者,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可不是一般人,他出生于当时的南京第一豪门曹家,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很多人都认为曹雪芹本人就是小说中贾宝玉的原型,而现实中的曹府跟小说中的贾府一样落得了一个被抄家的下场。那么,历史上曹家到底犯了什么罪,被雍正皇帝给抄家了呢可能并非你想的那么简单。

曹雪芹一本《红楼梦》写下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现流行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曹雪芹是以曹家为题材写下《红楼梦》,另一种认为曹雪芹以另外一个家族为题材。不管怎样,都不影响曹家兴衰的历史研究。

曹雪芹的五世祖名叫曹锡远,是明朝万历末期的沈阳官员,官拜沈阳中卫指挥史。明天启元年(1621),努尔哈赤攻占沈阳,曹锡远被俘虏为奴,按照满人包衣制度,他被编入正白旗家奴,是曹家由明入满的第一人。曹锡远与妻子张氏育有一子,名叫曹振彦,按照满洲包衣制度,一人为奴,其子子孙孙皆为奴,所以曹振彦也成为正白旗包衣。天聪八年(1634),曹振彦在正白旗固山贝勒多尔衮身边立功,成为其属下的 包衣佐领,即旗鼓佐领。后随着多尔衮入关作战,于山海关前与李自成作战再立军功。清朝建立之后,曹振彦带着儿子曹玺参与南征剿灭南明弘光政权,又随多尔衮平定姜瓖叛乱,累功除武从文,拜留任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后一路升迁至两浙都转运盐司运使,品阶从三品。

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病逝,顺治帝夺其封号,将正白旗收归皇帝统领,这就将原有正白旗纳入上三旗,曹家由贝勒包衣变为皇帝家奴。清朝的官僚系统分为两部分,一是文武百官、各部院组成的国家行政体系;二是由皇帝掌管上三旗组成的内务府,即皇帝私人官僚体系。曹家便是由此进入内务府体系,据《内务府满文奏销档》记载,曹家属于内务府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第三旗鼓佐领下人,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正白旗虽有都统,但已不得干涉内务府的人员管理,也就是说曹家直属内务府管辖,与正白旗都统不再有隶属关系,规格要比普通汉族包衣高很多。

曹家在曹振彦之子曹玺这一代,再次受到命运的眷顾,清朝规定皇子的乳母需要在内务府上三旗包衣中选择,曹玺的妻子孙氏就成为了康熙皇帝的奶妈。凭这层关系,曹玺当上了内务府工部尚书,又在康熙二年(1662)首任江宁织造郎中,开启曹家58年的“大观园”生活。曹玺的妻子孙氏被康熙帝封了诰命,儿子曹寅十六岁就入了宫,做了康熙帝的銮仪卫。曹玺在江宁织造任上病逝以后,该职位空缺数年,先由曹寅协办,后由曹寅正式接班,成为第二任郎中。这个曹寅幼年陪伴康熙帝长大,成年后站在皇帝身边当差,二人同喝一口奶长大,关系相当亲近,所以江宁织造非曹寅不能担当,那么这个江宁织造到底是什么机构,又有什么职责呢

明面上:皇家御用造衣机构

江宁织造由明朝延续而来,由国家拨款,负责采购丝织原料、招收匠人、织造皇家所用衣物绸缎,具备经营权,所得收入上交内帑。在清朝,江宁织造属于内务府派出机构,皇家御用造衣、内帑收入来源的重要部门,由于地位尊贵,于地方仅次于两江总督。据载,江宁织造规模最大时拥有织机3万多台,男女工人5万左右,年产值达白银1200万两,是一个相当肥的差事。康熙皇帝将江宁织造交给曹寅,是对曹寅十足的信任,可以通过该机构为其敛财,在这一点上,与乾隆帝重用和珅有点相似。

暗地里:监察江南官民、统战遗民思想

康熙帝执政期间,江南地区并不安稳,这里是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地方,由于满清入关以后的民族同化政策操之过急,致使南方众多精英人才选择归隐,并不愿意出仕为清朝效力。更有甚者,他们暗中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加之“明朱三太子”——定王朱慈焕一直传闻流落江南,康熙帝需要利用江宁织造为幌子,暗地查访江南遗民的动态,并监察两江区域的官员动向。曹寅为何适合这个人选呢,首先是皇帝信得过他,其次是他具有良好的遗民基础,他的族舅顾景星是明末著名文人,在南方遗民中颇有影响力,曹寅通过族舅的人脉结识了众多明朝精英遗民,这对于思想统战工作很有帮助。所以曹寅与其父亲一样,不仅仅是皇家采办衣物的专员,还是皇帝内帑敛财的理财经理,更是康熙帝安插江南的中央特派员。

“倘有疑难之事,可以密折请旨,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康熙朱批》

清朝大臣向皇帝上奏分为普通奏折与密奏,普通奏折需要通过礼部通政司上呈皇帝,而密奏则可以直接传至皇帝。曹寅在任期间,康熙特意嘱咐监察一事皆密奏,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康熙密折共计3119件,曹寅与大舅子李喣所上占据619件,可见曹寅干的皆是比较私密的差事。其中“一念和尚”、“朱三太子”的情报皆有记录,康熙四十七年(1708),一念和尚起义失败被抓,又供出朱三太子藏匿地址,导致这一巨患在山东被抓,朱三太子凌迟处死应有曹寅的功劳。曹家在曹寅这一代算是盛极一时,皇帝对其信任无比,又多给予恩惠,以方便其特务活动,康熙一朝红极一时,曹寅也被认为是《红楼梦》里贾政的人物原型。

家道中衰

曹寅为人较为公正,但由于特派员的身份需要大量活动资金,单说笼络遗民,曹寅在府内搭上戏园子,常邀请文人名流入园宴饮,又出资为他们发表书籍,还出钱修《全唐诗》供江南文人学习。这就不得已需要增加收入,清朝初期的官员俸禄并不高,正一品官员年俸为180两,曹寅的俸禄为105两,那么他的活动经费又不能从内帑收入里抽出。故而有学者认为他的创收是以江宁织造为平台,通过操纵生丝价格,低价收购,高价卖给织造机构,以此获得差价;又以朝廷拨给织造机构的款项为资,投资生意获得利润,这两项应该属于暗箱操作。至于康熙帝,他为了方便曹寅的特务活动,先后任命曹寅代管大运河钞关,兼任江淮巡盐御史,睁只眼闭只眼的给予他运河收入、盐税收入。

据学者推算,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任命曹寅巡盐御史起,江淮盐政收入为每年55万两,其中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正税,需要上交国库,这部分大概为21万两;其二为杂税,由御史自由支配,这部分大概有34万两。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除去正常开支,曹寅在盐政上大概结余了180万两,这180万两并未作为他用,而是全部花在了康熙帝的南巡中。康熙帝一生六次南巡,有五次都是江宁织造承办,这个经济压力完全落在曹家头上。康熙帝南巡途中的行宫、台棚、牌坊、戏台搭建、皇帝御用食材、特产采购、随从人员的衣食住行皆由曹家安排,最长一次南巡于江南住了百余日。曹寅除了在盐政上加派杂税累积的180万两花干花尽之外,地方官僚士绅捐赠用的一干二净,正税挪用137万两亦无所剩。

“曹寅、李喣用银之处甚多,朕知其中情由”——《康熙朱批》

时任两江总督的噶礼因此上书弹劾曹寅,康熙帝深知此项亏空用于自己南巡,故而帮助他遮掩了过去,只是命曹寅赶紧想法弥补亏空。曹寅为官生涯后期几乎都是在填补这个亏空,直到弥留之际,曹寅还亏空盐税23万两,这便是曹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曹寅去世之后,其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但不到一年便病逝,后由曹寅继子曹頫顶缺,但曹頫过于年轻,办事不力,故而康熙帝不再过于庇护。到了雍正即位以后,开始整顿康熙朝的弊政,尤其重视贪腐亏空一事。

“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毋得苛派民间,毋得借端遮饰。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三年补完之后,若再有亏空者,决不宽贷。”——《雍正朝起居注册》

雍正即位一个月便通过户部向各省督抚下达了全面清查亏空的命令,由怡亲王允祥主持,此后山西巡抚苏克济、河道总督赵世显、湖广布政使李世仁、江安粮道王舜、前江南粮道李玉堂、湖南按察使张安世、直隶巡道宋师曾、广西按察使李继谟等督抚级高官纷纷因亏空而被抄家。清朝的抄家大致分为严惩、减等、从宽三种情况,一般来说,严惩者皆因政治罪名较大,如大不敬、僭越规制等,在抄家没收财产以后,获罪者本人及亲属会被发配为奴,或者罚充苦差;而从宽者只是收没家产,直系亲属是免于为奴的。而曹家并没有在雍正元年被抄家,此时的雍正帝深知曹家之亏空是老爷子康熙帝造成的,故而只是令曹家填补亏空。

“因方空罢任,封其家赀,止银数两,钱数千,质票值千金而已。”——《永宪录》

到了雍正五年(1727年)底,曹頫被参劾骚扰驿站,雍正才下旨交部严审并革职。在此之后,雍正得到密报,曹頫在离职受审期间竟然秘密转移家财,因此龙颜大怒,次年正月才下旨抄家。结果曹家根本抄不出家财,反而抄出千金当票,说明曹家为了补康熙爷南巡的亏空,已经变卖了所有家产。曹頫被抄家后获得的罪行是“枷号”,也就是戴枷示众,曹家无一人发配为奴,由此可见,曹家并不存在政治问题,也就是说曹家应该没有参与夺嫡之争。反而是苏州织造李喣家被抄没之后,除了妻儿,一家120余口发配为奴,在江苏人市上进行拍卖,但由于李喣家口多为旗人,故而无人敢买,最终这120余口被拉往京城变卖。而究其原因,可能是李喣曾帮助八皇子胤禩买过侍女,因此被定为八爷奸党,70多岁的李喣被发配到打牲乌拉,两年后饥寒而死。

综上,若问曹家所犯何罪,那就是犯了与康熙帝“狼狈为奸”的罪,曹寅在江南官僚、士绅以及遗民之间的官声不错,他在特务监察期间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选择性密奏,为人较为正直。无奈遇到康熙帝的挥霍,为了维护皇帝节俭,不以国库资金满足私欲,从而成为皇帝内帑的敛财帮凶,亦成为康熙帝南巡资金缺口的背锅侠。所以说曹家成也康熙帝,败也康熙帝。

曹世家族家谱山东烟台爷爷们中间(继)父亲中间(善)我中间(玉)我

同宗亲人你好,我告诉你我知道的,家谱排字,应该是:作德永昌,积善余庆,功命富贵,福寿康宁。你说的你家爷爷那辈是昌字辈的,最后一个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