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镌写家谱
清明节前一天,父亲终于将家谱打印出来,回老家开家族大会。经历八年时间,终于完成夙愿。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
家谱年久失修,年轻人意识不到家谱亟待拯救的处境,不懂家谱的意义是什么,尤其起名方面起新鲜独特名字,使家谱出现“断代”的危机。父亲居安思危,“寻根”也成了父亲一项“伟大”的事业,父亲将晚年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镌写家谱的劳作中。
父亲一生教书育人,德高望众,清贫乐道,节俭持家,孝敬长辈。一生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尤其是母亲过世后这两年,父亲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睹物思母。只有一次次执笔镌写家谱,修改,订正,将悲伤倾诉在一笔一画中,叙说着对祖宗的无限敬仰!
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父亲和金恢林叔追根溯源,寻祖问宗,亲自跑到武汉查找祖先的后人。据说,当初,祖先为了逃避战争,才流落大山里,得以发展壮大。
父亲年老体弱,戴着近视眼镜,伏案疾书,废寝忘食。查找大量资料,核实历史变迁,本族宗派,字辈,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记载家族的光辉史迹,人才倍出,源远流长。
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绵延家风,为人孝悌。如敬父母、尊长者、睦族人、和友邻、恤贫孤、尚节俭、戒赌赙、戒奢侈、戒懒惰、戒酒色、戒*逸等家规内容。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几十年终归要悄然离世。“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连一个名字都没留在世上,岂不遗憾?这是父亲镌写家谱的初衷。
一个人,无论他漂泊有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埋葬他的祖先。因此家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本族尊敬祖宗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身份证明,是一个人根本意义上的“身份证”。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作用。
“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汇聚了家庭文化,修养,道德,伦理,传宗接待的责任与义务。“家和万事兴”家谱的最高宗旨,代代相传,兴旺发达!
在金恢成,金恢宝族长带领下,聚集本族八方来客,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家族会议,近三百人参加。由父亲上台演讲,家谱的历史,意义,光宗耀祖,后世积德,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亲我者,我亲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缘,才能孝敬父母!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家谱文化任重道远,贤孝纯良,才能增益,道德绵长,永绍书香。
家谱由本族每个家庭捐500元集资而成,金恢成叔个人另捐5000元,金恢宝,金召辉及父亲各捐2000元,还有很多本族的优秀杰出的青年各捐1000元。共同完成了家族的心愿,形成一股向心力,增强全体族人家族观念,使家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得以发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培养更多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
以《中华大家谱》歌词节选作结尾:
千年一棵树,万代一本书
风光看不够,中华大家谱
一枝一蔓寻根源
五千年前是同祖
一字一句读华章
江山代代出人物
啊 人间第一树
中华大家谱……
一、序
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通常情况下,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
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修订)参与人员、时间、为什么要修订;此次编码的依据是什么;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迁移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
总之,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三、人物志
其实一本家谱本身就是人物记录,但通常情况下,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画像、碑记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真,而以讹传讹。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有时只有一个世系表。
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用计算机中的术语,这种一对多的结构是“树”状结构,但实际中的往往会比较复杂。当一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会出现嗣出嗣入(通过过继、领养、送人)、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况下,仅有世系表的家谱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面对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能知道什么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表中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为一,也可以单列。我认为单列更好,因为合二为一,常常导致世系表过肥过大,查找一个成员的时候非常麻烦。
很多家谱中,世略只写到父名、娶妻、生子数及名字数,这样写虽然整体看上去挺规范,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这种信息。我认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但至少应该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这样不仅妻方家谱可以通过家谱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过自己家族查到女儿家族。
六、后记
后记写一些感想即可。
(来源:百度经验等)
从我童年懂事起,父亲就对子女相当严厉,我们兄弟几个特别怕他。但父亲很喜欢读书,每到逢年过节他都要拿出毛笔写几副对联。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他写的《家谱》里的一副对联:“秉礼义廉耻,振国之四维;守忠孝仁爱,立人生准绳”。最初因对对联的不理解,也就慢慢淡忘了。
我的祖父很早就因病去世,祖母孤身一人将父亲拉扯成人。虽然家境贫寒,但吃了不认字亏的祖母咬牙将父亲送进私塾发蒙。父亲爱好读书,那时候我们老家没有初级中学,才十一、二岁的父亲要到十几里外的新市镇读书,有时常常双脚磨得到处都是血泡,但父亲咬牙坚持。初中毕业后,父亲靠国家助学金完成了师范学业。师范毕业不久,父亲分配到耒阳的坪田乡小芬村小学教书,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
父亲教书尽力,育人尽心。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愉快的学习和严格的家教中度过的。那时的父亲生活简朴,没有不良嗜好,但他酷爱读书,每个月的工资大半用来买书和订阅报刊。每到周末,邮递员的单车铃响起的时候,学校第一个跑出来的准是我们兄弟。同时,父亲对我们兄弟特别要求严,常用《家谱》家风家训故事来教育子女。在老家的旧屋里,他指着对联向我讲解了前文对联的含义,指出那首对联是家族之魂和做人立身之本,教育儿女们要以礼仪为本,尊崇道德,忠于国家,孝敬父母,宽厚家人。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触家谱真正意义的教育,那年我正在上初中二年级。有次暑假,父亲将《家谱》的公约抄写出来,教我们兄弟大声朗诵。记忆中这些句子大多很浅显,例如“忠于职守,勤于公务。诚信做人,不贪不腐。倡导文明,明礼知辱。勤于学识,与时同步。尊老爱幼,敦亲睦族。”几遍下来,我们很快就理解了,很容易记住。有时兴致来了,父亲还拿出珍藏多年宝贝一样的旧《家谱》,向我们讲说家谱里的人物故事,告诉我们罗氏家族的源起变革和兴衰历史。在默默倾听的同时,一种追寻先贤足迹,勇往直前的品格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如今我们三兄弟均已大学毕业,在各自工作岗位独当一面,不能不说《家谱》所倡导的家风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则一国兴让”。上世纪九十年代,重修罗氏家谱立上议事日程。年过七旬的父亲不但积极响应,而且慷慨奉献。他倡议为村里修路,在儿子、侄子中募集钱物十数万元。山村马路的修建,打破了老家有史以来同外界无法通车的历史,极大方便村民的出行,同时,还多方考证家族一些年段历史,写下了《考证膳田虎形脚与肖家冲罗氏世系关系》、《膳田虎形脚与肖家冲罗氏先祖坟山葬地考证》等文章。两年之后这部包含山水、文联、人才、姓氏等六大篇目,涉及家庭生活、言行举止、个体修身、交友处世等各个方面,洋洋20余万字的家谱终于再版翻印成书。这本族谱不止是家族历史的缩影,也是家族家训家风精神文化传承的载体。
最近两年,父亲时常想,如今儿女们都已经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但感到总有什么遗憾。特别是伯父去世之后,给父亲的打击特别大。他在给我们的来信中说,“时不我待,我不能再拖了,要做点什么。”有一年,我们兄弟回老家给老人家祝寿,晚饭过后,他把我们叫到他的身边,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当父亲的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出息,没有给你们挣多少家产,唯有几本作品集,你们三兄弟人手一册!”我打开仔细一看,这是记录父亲生平经历的文章的一个文集。作品集的封面里有一句我相当熟悉对联“秉礼义廉耻,振国之四维;守忠孝仁爱,立人生准绳”,这不就是贴在堂屋门口的那副对联吗?情到深处人不知,原来,父亲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爱如山,父教如水。人生若白驹过隙,但父亲对我的影响无处不在,家谱的故事也常常盘萦在我的脑海里,每当遇到困难时,家谱故事就激励着我,催人奋进;每当有所松懈的时候,家谱的格言就催我警醒,让我不敢懈怠。如今我参加工作多年,并且早为人父。虽然面对着新的挑战和角色的转换,但家谱里传承的家风家训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让家谱里传承的“知恩崇祖,报国尽忠”的家风发扬光大,既是我们对父辈的感恩,也是我们为社会应尽的不可或缺的义务。
父亲镌写家谱
本文2023-10-15 16:56: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