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姓的来源和历史
于姓的来源和历史如下:
百家姓中,于姓起源和历史是怎样的?于姓氏是我国传统姓氏,有个多个姓氏起源,起源历史久远,并且历代人才辈出,享誉古今中外。
历史上,于姓的重要人物有很多,譬如三国时期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明朝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谦和于慎行。民国书法家、教育家于右任等。
1、出自姬姓
于姓起源有多个,姬姓便是其中的一个姓氏起源。相传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是属于以国名为氏。
2、出自淳于氏
据《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氏。在唐代时避讳宪宗李纯改单姓于氏。
3、出自万忸于氏
据《路史》所载,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为山东于姓人,后随鲜卑俗改之,孝文帝汉化改革,又复于姓。
于氏家谱字辈大全
1、江苏省南京市
长春维寿,天锡家祥,祖承世德,福庆增光
2、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
殿、续(学)、海、振、志、占
3、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
以起承先荣、贤能继祖德
4、北京市密云县穆家峪镇水漳村
明、长、克、溪、汉、思、晋、宝、福(改:海)
5、黑龙江大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万善永为本,家兴国乃昌,景清庭树秀,忠孝翰林芳,厚传家远,立德子殿邦
6、辽宁省大连市
正、志、钦、周(洲)、德
7、吉林省榆树市
是福寿康,忠孝贤良
8、山东乳山司马庄
思尔尙可载,嗣继维崇新,天年复开姓,间之一同心。
全国姓于的有多少人口
1、宋朝
百家姓中,姓氏仅居第103位,当时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并且山东是当时第一大省,约占全国于姓总人口的213%。
2、明朝
于姓为明朝第八十五位姓氏,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人数大约有22万。山东、江苏、河北三省是当时于姓人口的主要聚集地。
3、当代
当代于姓人口要集中于山东、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六省,大约占于姓总人口的719%。于姓为全国第三十九位姓氏,人口已达到642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48%。
家谱文献
谱名
编者及编纂方式
藏地
于氏宗谱五卷 于准纂修,清康熙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
浦阳官巖于氏家谱 于德起等纂修,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濮阳西溪于氏宗谱十六卷 于贤达等纂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笃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都于氏十修家谱十六卷,首一卷 于树滋纂辑,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浦阳西溪于氏宗谱十六卷 于贤起等纂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贵州于氏家谱 于德懋编,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铜板刊印本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浦阳西溪于氏宗谱十六卷 于烈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北东光于氏族谱 于汤言等修,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光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于氏家谱 于德懋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卷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天津静海于氏族谱四卷 于春林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都于氏十一修家谱二十卷,首一卷 于树滋纂辑,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于氏家谱二十卷,首一卷 于德甫、于树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即墨于氏族谱二卷 于清中等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为叙堂排印本二册 吉林大学图书馆
山东荣成于氏支谱四卷,首一卷 于锡琨、于源璋重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铜字印本 山东荣城县堐头镇海堐村
山东壹于氏家谱 于宗洵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石印本 山东烟台市图书馆
浙江临安于潜程氏宗谱 程志鹏、顾丽川等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燕翼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北新洲于氏宗谱六卷 于万国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新洲桃源乡熊店村
于氏宗谱一卷 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
四川资阳于氏宗谱 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复印件一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东于姓的起源及家谱:周武王姬发成功克商之后,将其第二个儿子姬诞封在故邘国旧址(今河南沁阳西万镇邘邰村),重新建立了姬姓邘国,称邘叔。邘国的主要地域在今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阳县与博爱县一带。邘国传至东周初年,国君为邘厥。周平王姬宜臼二十八年( 公元前743年),邘国被郑庄公所灭,其地归属郑国。后来,邘叔的子孙后代就以故国名为姓氏,有的称邘氏,有的则去邑称于氏,史称于氏正宗。据洪水澜于家茔泰定元年(1324年)碑知斥山于系出郯城,为汉西平候定国之后,故以定国公为始祖。于氏第一代(于叔)至第二十六代在河南沁阳;公元前249年于姓二十六代一支迁至山东郯城,至三十五代在山东郯城;第三十六代到七十代(于敬祖)在山东省荣城斥山搬到固山;第七十一代(于礼)在洪水澜(七十二代为于坚)搬到大水泊,而后人丁兴旺陆续迁到全国各地。 在2007年4月24日公布为当代中国第38姓,人多支杂派字多,素有:“姓于的辈乱较劲”之称。
山东乳山于氏一支字辈:“思尔尚可载嗣继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
90、山东乳山于氏一支字辈:“振洪忠孝友慈良西平运祭昌家训敦睦循明君主恩光”。
91、山东乳山于氏一支字辈:“浩增孝寿……”
92、山东文登于氏一支字辈:“文崇铭朝学新富承永祥熙铭泽恒昌嘉宁绍远光”。
93、山东文登于氏一支字辈:“乃家升振宗”。
94、山东文登、辽宁大连于氏字辈:“文崇铭朝学新富承永祥熙铭泽恒昌嘉宁绍远光”。
95、山东莱阳、辽宁新金于氏字辈:“兆庆己志……”
96、山东枣庄于氏一支字辈:“立成保秀光克”。
97、山东枣庄于氏一支字辈:“玉兰佳贵香”。
98、山东日照于氏一支字辈:“兴家乐业治国安邦培怀永昌”。
99、山东日照于氏一支字辈:“兴家月善相贤乃有”。
100、山东日照于氏一支字辈:“启世明康……”
101、山东即墨于氏一支字辈:“永忠万瑞彩章”。
102、山东即墨于氏一支字辈:“京正仕(始)钦周德穆景召”。
103、山东即墨于氏一支字辈:“正治永敬谨垂”。
104、山东潍坊于氏一支字辈:“是我先民唯德树敦钦子克世吉古永存”。
105、山东潍坊于氏一支字辈:“西令长潭宗之”。
106、山东潍坊于氏一支字辈:“庆本志继顺”。
107、山东潍坊于氏一支字辈:“廷文凤子筱”。
108、山东潍坊于氏一支字辈:“荣振国立仕(世)俊”。
109、山东潍坊于氏一支字辈:“希桂树会守”。
110、山东聊城于氏一支字辈:“井立祥旭其”。
111、山东聊城于氏一支字辈:“凤长西绍富”。
112、山东茌平于氏一支字辈:“化振魁兆吉风廷长”。
113、山东茌平于氏一支字辈:“永克明俊三山立海”。
114、山东海阳于氏一支字辈:“华源崇贤道继世绍清光境国成麟炳明廷佐泰昌”。
115、山东肥城于氏字辈:文振兴习晓
于姓的来源和历史
本文2023-10-15 15:38: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