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姓 谬氏家谱 谬姓起源 谬姓名人 谬姓的来源 谬姓简介
谬[谬、缪、嘐,读音作miào(ㄇㄧㄠˋ),亦可读作lù(ㄌㄧㄡˋ),但不可读miù(ㄇㄧㄡˋ)]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秦穆公之后,属于以谥号为氏。
谬氏,就是缪氏。在上古时期指麻,或绞麻的行为。后来也当作形容词,指麻丝混乱,延展至形容差、错、误。
据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记载:“春秋时,秦穆公称霸希荣,谥号为‘缪’。”
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穆公嬴任好(公元前?~前621年)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期,他出兵攻打古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使秦国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并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史称“秦穆公霸西戎”。
秦穆公位期间功绩彪炳,后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三十九年(公元前621年),秦穆公逝世后,其弟弟赢英即位,是为秦康公,尊其谥号为“缪”。
秦穆公病逝后,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殉葬而死的臣子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子舆奄息、子舆仲行、子舆针虎。因为这三个人十分善良、勇武,得到了国人普遍的爱戴,所以秦国人对此都悲痛万分,专为其事赋有《黄鸟》之诗,诗中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其意是,青天呵,怎么将这么善良的人给殉葬了?如果可以赎命,我们宁愿出一百条命将他们换回来!
秦穆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谥号位姓氏者,称缪氏;在春秋战国时期,“谬”、“缪”二字有时通假,因而有称谬氏者。
注:
谬字读音:
谬,在上古时期同“缪”,指麻,或绞麻的行为。缪字作名词使用时读音作miào(ㄇㄧㄠˋ),作动词使用时读音作lù(ㄌㄧㄡˋ),只有当作形容词指差错时读音方为miù(ㄇㄧㄡˋ)。
秦国君主世系:
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公元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三百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自公元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襄公:(公元前?~前766年),佚名,秦庄公二子。公元前771~前766年在位。
秦文公:(公元前?~前716年),佚名,秦襄公之子。公元前766~前716年在位。
秦宁公:(公元前?~前703年),佚名,秦文公之孙。公元前716~前704年在位。
秦出子:(公元前?~前697年),佚名,秦宁公幼子。公元前704~前698年在位。
秦武公:(公元前?~前678年),佚名,秦宁公长子。公元前697~前698年在位。
秦德公:(公元前?~前663年),佚名,秦宁公二子。公元前698~前663年在位。
秦宣公:(公元前?~前663年),佚名,秦德公幼子。公元前663~前663年在位。
秦成公:(公元前?~前659年),佚名,秦得公二子。公元前663~前659年在位。
秦穆公:(公元前?~前620年),赢任好,秦德公长子。公元前659~前620年在位。
秦康公:(公元前?~前603年),嬴罃,秦穆公之子。公元前620~前610年在位。
秦共公:(公元前?~前605年),嬴稻,一名嬴和,秦康公之子。公元前609~前605年在位。
秦桓公:(公元前?~前576年),佚名,秦共公之子。公元前604~前576年在位。
秦景公:(公元前?~前536年),佚名,秦桓公之子。公元前576~前536年在位。
秦哀公:(公元前?~前501年),佚名,秦景公之子。公元前536~前501年在位。
秦惠公:(公元前?~前490年),佚名,秦哀公之子。公元前500~前490年在位。
秦悼公:(公元前?~前476年),佚名,秦惠公之子。公元前490~前476年在位。
秦厉共公:(公元前?~前443年),佚名,秦悼公之子。(公元前?~前443年),公元前476~前443年在位。
秦躁公:(公元前?~前30年),佚名,秦厉共公之子。公元前443~前430年在位。
秦怀公:(公元前?~前415年),佚名,秦躁公之弟。公元前430~前415 年在位。
秦简公:(公元前428~前400年),佚名,秦怀公之子。公元前 414~前400年在位。
秦灵公:(公元前?~前384年),佚名,秦怀公之孙。公元前425~前384年在位。
秦献公:(公元前?~前362年),嬴连,一名赢师隰,秦灵公之子。公元前384~前362年在位。
秦孝公:(公元前381~前338年),嬴渠梁,秦献公之子。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前311年),嬴驷,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25年自称为王。公元前337~前310年在位。
秦武王:(公元前328~前307年),嬴荡,秦惠文王之子。公元前310~前307年在位。
秦昭襄王:(公元前324~前251年),嬴则,一名嬴稷,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06~前251年在位。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前250年),嬴柱,秦昭襄王之子。公元前251~前251年在位。
秦庄襄王:(公元前280~前247年)。赢异人,一名赢子楚,秦孝文王之子。公元前251~前247年在位。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嬴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统一中国的第一位皇帝。
秦皇二世:(公元前230~前207年),赢胡亥,秦始皇幼子。公元前209~前207年在位。
秦皇三世:(公元前?~前206年),嬴子婴,秦始皇之孙。公元前206~前206年在位。
《黄鸟》原诗:
黄鸟黄鸟,无集于□,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毂。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莫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二历史名人:
谬 生:(生卒年待考),鲁国人(今山东曲阜)。著名汉朝时期学者。
据史籍《史记·申公传》中记载:汉高祖刘邦到鲁国巡视,申公(申培)率弟子数人见于鲁南宫。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以为中大夫。吕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楚元王之子刘郢同师。汉文帝时,申公立为博士,楚元王刘交逝世后,刘郢袭为楚王,以申公为儿子刘戊的太傅。
在申公的众弟子中,有一名叫谬生,一直跟随申公。后专门从事研究《诗经》和以训诂为主。在史籍《前汉·儒林传》中有谬生的记载。
宓氏是个稀见的姓氏,一般的人名辞典上查不到宓姓的名人。而在慈溪,却有一个大村,村民基本上都姓宓,并且在三北地区也是相当出名的——宓家埭。据1992年版《慈溪县志》载,“宓家埭早为海涂,后移民筑埭御潮。埭内初以宓姓为主,故名。清时属鸣鹤乡。……1981年7月更名宓家埭公社。1983年改制宓家埭乡。”现属观海卫镇。 大概因为宓氏是个稀见的姓氏,所以现在出版的家谱目录上都缺载。我一直在寻觅,并且总有一种预感,宓谱肯定尚在民间。二十多年过去了,终于有了消息,宓家埭的宓配佑先生借到了一部。最高兴的还是编辑部的小宓,她就出生在宓家埭,而且又是宓先生的学生,闻讯后像中了五百万大奖,兴奋得小手小脚乱挥乱蹦,拉上痴迷于谱牒的小王,立马驱车把宓谱请到了编辑部。
令人遗憾的是,拿来的宓氏是部残本,且只有一册世系。此谱共有几卷几册,不得而知,但一眼可知是清代中晚期的木活字本(据光绪十六年《慈溪鸣鹤叶氏宗谱》卷末载:“光绪初年,我乡宓氏修谱。”则为光绪谱也)。开本甚大,长465厘米,宽31厘米,厚14厘米,在现存慈溪家谱中属于巨册。保存完好,布面,棉纸已发黄。书签已失,版心题“慈水宓氏宗谱”,取斯堂印本,此册为卷四,凡九十六叶,为庆一派元二房世系,所录谱系为七世至十九世。元二为慈溪宓氏第七世,此卷第一页载:“第七世 元二:新行祚,庆一次子,讳仕敬。娶张氏,生三子。花萼争辉,乔梓济美,赫赫乎瑞锺一门,有光邑里者多矣。祖生于明洪武七年甲寅七月十二日,卒于正统八年十二月初一日,享年七十岁。葬瓶窑山。”
民间藏谱,多所不易,尤其经过“文革”扫四旧,谱牒所存无几,能幸存下来的,破简残页,亦属珍贵。此谱是否称得上“海内孤本”,还不敢确定,但从这本残谱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一、慈溪宓氏家谱曾有印本问世,且是大开本,卷数在四卷以上;二、慈溪宓氏宗祠为“取斯堂”,编修家谱时世系已至十九世。
慈溪宓氏从何地何时迁来,需作一番考证。
《慈溪县地名志》(1986年版)上的一些记载,可资参考:
宓家埭,片村。包括三九房、大三房、上礼房、杨家漕、高田、童家桥六个村民委员会所属各村。位于县城东南17公里,1193户,3988人。
三九房村。据传五百年前宓家太公第三、第九两子建宅于此。
大三房村。据传该村已有600余年历史,宓氏宗祠属大三房。
上礼房村。据传,清道光年间,宓家礼字房辈建宅两处,此村在南,故名。
七三房村。据传原为宓氏十房,以讳言十而改称七三房。
宓大房村。据传宓氏祖先于宋淳祐五年迁入,长子分居于此。
此处所说“宓氏祖先于宋淳祐五年迁入”,仅是“据说”,没有家谱印证,聊存一说吧。
再考光绪《慈溪县志》,仅在清代有四人入传:宓泓、宓如椿、宓昞烺、宓于辰。祖上事迹,亦付阙如。而曾于嘉庆间在杭州创办宓大昌烟店的宓宝城、宓庄晓父子,在志书中也无记载。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曾经见过一件宓允和墓表的拓片,是书法大家沈尹默的手笔,相当精美。此墓表原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童兆良先生发现并征集到文管会收藏。童兆良《溪上寻踪》收录了这块墓表。墓表高47厘米,阔260厘米,60行,行19字。全称《清诰授奉政大夫江办补用同知赠资政大夫二品顶戴赏戴花翎并用道允和宓公墓表》,太仓唐文治撰文,吴兴沈尹默书丹。墓表中云:“公讳彰孝,字允和,别号庄晓,浙江慈溪县人。系出单父宰后,鸣琴而治,潜德聿彰,递传至南宋,有光禄公银者由剡迁慈,爰世居杜若之滨,遂为慈溪望族。”此段文字甚有价值,一是证明了慈溪宓氏在南宋时迁来;二是更加明确是由剡(今嵊州)迁徙到慈溪杜湖之滨;三是无可置疑地证明此庄晓即宓大昌主人。
这份墓表对于研究宓大昌来说,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文中虽未写其经营烟草致富,但亦有“扩充乔业,大启尔宇,经营十余稔,家业乃蒸蒸日上”之纪。(史料记载,“宓大昌烟店”创办于1869年。是从他的父亲宓宝城的“宓世昌烟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富,即买山义葬,“施舍医药,建设舆梁,利物济人之事难更仆数”。因他资助过朝廷,“例授同知,分发江苏补用”。然而,他对做官不感兴趣,说“吾绠短汲长,仕宦非所愿。惟期子孙读书为善,稍有稗益于国家,不负我平日所期,亦已足矣。”因此,“晚年尤注意教育,创立义塾,名曰畲经堂。仿宋范文正公义田法,购良田千亩,延名师,课读宗族中之孤寒无力者。”他生于道光乙未八月丙戌(1835年10月21日),卒于光绪庚子正月戊申(1900年2月4日),享年66岁。有子二人:崇焕、崇禄,孙五人。
宓庄晓在故乡的住所(当地人称宓大昌大屋)曾诞生了中共浙东区党委,现已成为宁波市和慈溪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是慈溪最大版本的家谱,像赞的木活字竟有35厘米(110磅)大,堪称“字大如元宝”了。蓝布面,绵纸,保存完好,书品极佳,清道光十二年(1832),取斯堂木活字本,十五世孙族长宓廷基修,宓翼宸、宓飞黄、宓宫悬纂辑。共印十部,每部六本,凡十卷首一卷。卷首:凡例、传、义田规则、勅命、家则、谱序、家庙记、宗祠记、宗祠条规、建祠捐助总目、排行、历代祖像、宓氏分支图、迁慈发源派系图;卷一:显二派世系;卷二:显四派、显六、显七派世系;卷三至卷六:庆一派世系;卷七:庆一派、庆二派世系;卷八:和头房派世系;卷九:车轮桥恪一派世系;卷十:贴水桥派世系,跋。
我曾在上篇介绍中说《慈溪县地名志》中所说“宓氏祖先于宋淳祐五年迁入”,仅是“据说”,没有家谱印证,聊存一说吧。现在终于在家谱中有了印证。康熙三十四年,宓庆远《慈溪宓氏家谱启》中云:“余家遡自羲皇之后,多因上世荒荡无征,恐令人疑止就周记有子贱公讳不齐,作一世祖,与书遡自唐虞同一意也。瓜瓞绵延久矣。迨五十四世孙乾三忠信公,为宋高宗御史中丞,建炎二年随驾至杭,自汴而择徙于剡溪焉。至六十二世孙万四银公,为宋理宗光绿大夫,于淳祐五年,复徙慈邑杜湖塘北田下,后子若孙,日益繁荣,我杜湖塘下离县居乡咸称宓家埭。有宓家桥、宓家漕,山南有车轮桥宓,沿海有淹浦宓,宓氏之传知为彰彰矣。”这里讲得简洁明瞭,迁徙时代、始祖行名及官职、迁居地名,一应俱全,完整无缺。接着,这篇《启》中又记述了宓氏宗祠和家谱和从宓家埭分徙的支派,极有史料价值。“按旧谱,向有祠堂祖像,在石湫庙东侧。祠每十年而葺,谱每三十年而一续。祠照谱理,谱藉祠明,秩秩如也。慨自万历四十八年庚申迄今康熙一十六年丁巳冬已经五十有九矣。祠遭失火,祖像成烬,有伯父承阳、晋生等诸公,于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捐公助资,原基重建,祠宇庄严,祖像庙貌,辉煌景物,聿新一时,咸称其盛焉。然而谱牒虽存,其后数代子孙排行未入,序次莫辨。久有志纂续,乃因我族老成,间有一二,深虑后紊,各门其门,各房其房,于是排行分散,不能一族一字一辈者矣,故尔阖族总谱。岁月蹉跎,时日已至于今,适幸康熙二十八年己巳上元日重建本庙,凉亭、石柱年远字湮,查谱追名。值余回家,共阅纂志,勃然不敢言先,恐未济事。业蒙伯父承阳、万子、继南,昆季公佐、尔成、殿臣等咸欲纂修总谱,余即叨览此职,承伯叔兄弟允推成志,于是执谱追支,有徙于广东敬德桥者,有徙于崇明沙者,有徙于湖州者,有徙于武林苋桥者,有徙于四明川山者,有徙于石门者,有徙于钱塘瓶窑者,有徙于绍兴余姚者,以上数支皆系慈邑分派。”
嘉庆十五年,十七世孙宓如椿《新建宗祠记》亦云:“我族自宋理宗时由剡溪迁此,未有宗祠,明万历四十八年,始创建于五磊山麓,至国朝康熙十六年,不戒于火。阅二十三年,晋生公复创议捐赀原基重建,然地僻而制隘。乾隆庚戌,族伯秋潭先生、族兄昆山、族侄沛中,议别建于宓家桥南,基址定矣,而堂构尚有待焉。嘉庆丁酉,族侄杏洲首先捐资,会同族叔祖国、本族侄舜佐、敬堂、九英皆乐从之,并与族弟步青、翼宸、茂三等商榷,乃告知族长廷显,按房劝捐,踊跃乐助,得金若干,遂鸠材庀工,至己巳冬而告成。凡堂室、门塾、庖厨毕备焉,地近则神依于人,而其制宏敞,亦合寝不逾庙之意。堂为三龛,中奉始祖先贤宓子暨始迁祖银公府君,旁及群宗之祖。”
宓氏迁慈始祖宓银,谱载如下:“第一世忠毅公 新行太,老行万四,隆之子。讳银,谥忠毅。先贤子贱公六十二世孙,宋光禄大夫,理宗淳祐五年由嵊县剡溪迁居慈邑杜湖塘下。夫人童氏,生三子。慈水开基,螽斯衍庆,文谟佑启,东利贻休。葬五磊山直日湾。”
宓氏宗族曾多次发心修谱,如明万历四十八年、清康熙三十四年、乾隆三十四年,都未能完成,惟有道光间,从十年至十二年历时两年而成并刊行问世,殊属不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肠。 冥钱飞起白蝴蝶,人声啼哭似杜鸟。
又是清明时节,又是纷纷细雨,又是面对黄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洒泪的时刻。一代代人都在问自己: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尽管我们每一个人从孩童时起就这样问父母,也这样问别人,直到长大后问自己,可谁也无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为避讳,也因为禁忌,还因为难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禅宗就有了一个很著名的偈语:从你来的地方来,到你去的地方去。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如同提出这个问题一样,不需要什么思考。当我们在清明细雨中缅怀逝去的亲人或先祖,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们一样,从虚无间由父母将自己带到了这个人世,又从这个世界回到了一抔黄土中。而在这个世界走过一遭后,给这个永世永存的时空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除了一段为时不会太长的名声,让亲友和后辈存念怀想,再就是这“一抔黄土掩风流”的坟茔,让同样不会延续太久时间的后人们来祭奠。
但是,就是这种总会被淡忘的祭奠,却以不出三代的亲情怀念和环环相扣的链接方式,在血缘亲情的怀念与哀思中,让中华民族子孙的血亲世代相传,并产生了巨大的认祖归宗的情感凝聚力——这就是中华血统与炎黄子孙的后裔,这就是百家姓赋予每个姓氏的族群意识或家谱情缘。而这种认祖归宗的亲情意识和情缘,在清明时节便得到最极致的张扬与宣泄。
清明节,它是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祭奠逝去亲人的日子,属于怀想先辈恩德与功绩的节日。当飘飘洒洒的细雨淋湿了原野青草,洒落在冰凉无言的墓碑,润泽着祖先的黄土坟茔之时,这片在平时并不会进入我们的生活视野,并不会左右我们的苦乐情感的清寂之地,顿时就被淅沥淅沥的如丝细雨牵进了我们的生活,绵延在我们哀惋悱恻的心灵,并且让我们再一次回想逝去的亲人或先祖,重新警醒一回自己别忘记了不该忘记的,也别太在意了那些不应该太在意的。清清醒醒地活好自己的每一天,感受幸福在人间的愉悦,也珍惜生命对于尘世的依恋。
伫立在清明细雨中,沉思在逝去亲人的坟茔前,让纯洁得只剩下亲情与生命意识的哀思伴随清泪,淡淡地和着雨珠轻轻流淌。也许,它能清洗沉积太久的红尘世俗的纷杂无奈,给自己一份清新和明白,给远去的亲人或先祖一份醒悟清朗的告慰。相信自己能活出清清爽爽的生活,拥有自己清清白白的人生。那么,我们民族的清明节就在面对亲人在天之灵的忏悔中,真正成为了人生的清醒站了!
清明雨在飘洒,人生思绪在轻扬。对冥冥之中的祖先或亲人的景仰与怀念,重温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天问,也许我们能再次从心灵深处感受一种人生的超越,体会一份血缘亲情的真纯,在祖先血脉依存的凝聚力与感染力中,梦寻一段娇花照水、杨柳临风的美好境界……
谬姓 谬氏家谱 谬姓起源 谬姓名人 谬姓的来源 谬姓简介
本文2023-10-15 14:13:5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