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灵芝的认识与应用
灵芝作为保健、治病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 历史 。
中国是世界上认识应用灵芝最早的国家,2500年前,我国古代《列子》一书中就有“朽壤之上有南芝”的文字记录,但没有叙述疗效。根据常理推测,自然界物种有千千万万,能将灵芝特别予以记述,必定有其应用价值,可见当时我国先民已开始应用灵芝。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灵芝功效记载始于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该书记载的灵芝有5种,即红芝、白芝、黑芝、青芝和黄芝。我国古代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5种元素组成的,认为用金、木、水、火、土5种元素的相生相克关系就能解释自然界一切万物变化现象。红,白、黑、青、黄5种灵芝认为就是对应于金、木、水、火、土5种自然元素。根据这一说法特点,估计我国古代灵芝的研究始于道家对灵芝的应用与叙述。
其实道家对我国中医药研究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都来自于道家对自然现象阳、阴五行的解说。《神农本草经》还记载:“赤芝生霍山,性平、味苦、无毒,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延年神仙;黄芝生满山,性平、味甘、无毒,主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自芝生华山、气味辛平、无毒,主治暖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魂、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黑芝生常山,气味成、平、无毒,主治癌、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青芝生泰山,气味酸、平、无毒,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其实,《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灵芝,从现在的真菌分类学知识来认识,这5种灵芝不完全是灵芝属的灵芝。据已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灵芝分类学家赵继鼎先生考证,《神农草本经》所记载的青芝可能就是我们现在用于治疗肝炎的云芝(云芝不属于灵芝属真菌)。记载的白芝可能就是白肉齿菌,也有人认为白芝可能就是树舌灵芝。另外、各种灵芝的生长地域很广,赤芝不一定生在霍山,黄芝不一定生在满山,白芝不一定生在华山,黑芝不一定生在常山,青芝也不一定生在泰山,灵芝也不仅仅是5种。我国古医书中所记载的灵芝之所以只有5种,这是由于古人对灵芝还没有真正、充分认识之故。我国有灵芝105种,全世界有灵芝184种。由于耐温性能的不同,各种灵芝分别生长于亚热带、温带的山林、平川的朽本或树根上,现在经人工培养后,人们为灵芝创造了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所以生长地域变得更广。《神农本草经》以后各个朝代编繁的本草书中大多有灵芝功效的记载,但记载的功效都和《神农草本经》大致相似。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又增加了紫芝的记载:“紫芝生高山峡谷、甘温、无毒,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南北朝时的陶弘景指出,灵芝对人无毒,可久食。“凡得芝草,证尔食之,无余节度,故皆不云服法也”。就是说,你用的确实是灵芝,那末,你服得再多也无妨,所以,也不需要讲什么服用方法。我国古代先人对灵芝的记载虽受到当时一些迷信思想的影响,也没有条件进行严格的科学试验,观察灵芝的功效,但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我国古代对灵芝功效的记述已大都得到了证实,可以说大多描述得非常确切、概括。不过,对灵芝功效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远不及我们现在这样完整与全面。
我国古代由于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现代科学先进的研究手段与设施,所以对许多自然现象未能进行科学的解释,认为人们生命的背后有神在支配着我们的行为,把一些奇特、当时未能解释的一些自然现象归之为神的力量。在这样的认识环境中,灵芝的功效也被神化了。古代,人们把灵芝视作仙草,视作长生不老药,视作吉祥如意之物、吉祥如意的象征。中国古代许多陵墓、厕宇、皇宫建筑都有灵芝的图案、壁画与雕刻,我国古代的吉祥物“如意”之图刻就是以灵芝为原型刻就的。杭州玉乏山玉皇观就有一袖女手捧灵芝向真君敬献灵芝的图。在陕西、徐州出主的东汉墓的墓廓中有许许多多灵芝的图案,有仙人手持灵芝踩云驾雾,后面凡人紧望之图,有灵芝和仙桃并画之图。许多道观、寺庙的滴水瓦(瓦当)的下垂部大多绘有灵芝。青岛崂山玉真观的门楼、石碑等多处地方有灵芝的图案。北京天安门华标上,也有许多灵芝图。
古代,灵芝的神话传说也非常丰富,我国最古代的神话小说《山海经说》,灵芝原是炎帝女儿姬的化身。相传,炎帝最钟爱的幼女姬未嫁就亡,精魂飘到姑瑶山上成了仙草灵芝。我国古代一直视灵芝为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草。暴君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想自己如何能长生不老,长期做统治者,因此遍告天下,欲求长生不老之药,于是方士就给秦始皇说,东海之中的瀛州产一仙草,名日灵芝,人若服之就能长生不老。但采这种灵芝必须非常虔诚,要童男、童女去采,方能采得。于是秦始皇就叫徐福带了3000对童男、童女从江苏连云港乘船出海到瀛州采灵芝,徐福两次出海都没有采到灵芝,回来后怕被秦始皇杀害,于是第二次出海后就没有回来,船驰到日本。相传,现在的日本人就是徐福带去的3000对童男童女繁衍的后代,日本现在还有一座徐福上岸处的纪念碑。
宋朝有一民间故事叫《白蛇传》,说许仙在端年节那天被白娘子的原形——极粗大的白蛇吓昏,中午过后,白娘子现了人身,发现许仙被自己吓死,焦急万分,于是冒着生命危险,腾云驾雾,到远在几干里外的昆仑山上盗采灵芝,在寻找时与看守灵芝的南极仙翁的两个徒弟发生搏斗,差点丢了性命,后来由于南极仙翁念其真诚,赠送了灵芝,最后终于用灵芝救活了许仙。
史料记载,2000多年前汉武帝时,宫廷梁上长出了灵芝,这件事轰动了朝廷,大臣们纷纷向皇帝祝贺,说灵芝的出现是皇帝治国有道、勤政爱民,上帝受到感动,将降福于当朝而出现的祥瑞之兆,表示祥瑞将降临于国家,因此汉武帝举行了隆重的祭天典礼,大赦天下犯人,减赋税,并下旨叫上至朝廷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去山野采灵芝进贡朝廷,于是全国上下出现了上山采摘灵芝的热潮,一年中向朝延进贡的灵芝达几万朵之多。宋朝宋真宗时也出现过全国性上山采摘灵芝向朝廷进贡的热潮。史料记载,王钦进贡灵芝8193朵,丁谓进贡灵芝9500朵。宋神宗时宰相王安石对官吏、百姓上山采收灵芝的场景有着很生动的描述,说上至宫廷大臣、地方官吏,下至樵夫、渔民皆翻山越壑、饥餐山果、渴饮山泉、露宿山野寻觅灵芝,寻觅灵芝成为当时官员、百姓生活中的大事。
元代和明代朝廷也每年要地方官吏向朝廷进贡灵芝,其数量也非常惊人。清朝以后,可能由于道教的衰落,也由于灵芝无法大量获得,所以灵芝被人们遗忘了。20世纪60年代前,除真菌分类专家外,国内外不论平民大众,还是医药工作者都不认识灵芝,不知道灵芝为何物,有何效,还以为这是同麒麟、凤凰一样,实际没有其物的图腾而已。
谢重辉年仅6个月时,67岁的谢升于顺治二年(1645)正月十九日去世。按照清初荫封标准,谢重辉被恩荫为从七品的中书舍人。谢重辉25岁时,于康熙八年(1669)赴吏部领职,后历官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
谢重辉出生于仕宦之家,母亲于氏非常注重对谢重辉的培养教育。明代遗老卢世、程先贞、赵继鼎,清代进士李源、李浃、李涛等大师级人物,都与谢氏家族有着亲友关系,这为谢重辉的成才提供了有力支持。谢重辉出仕前与顾炎武亦师亦友的关系,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收获。
顾炎武因躲避战乱而游历山东、山西以及京城诸地,与德州程先贞等多人志同道合,多次到德州交游访友。谢重辉不仅听取了顾炎武的易经讲座,也就许多学术问题与之展开讨论。顾炎武曾留宿谢重辉家中,为他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史书记载,谢重辉出仕时,身上就揣着顾炎武写给颜光敏要求照顾谢重辉的手书。谢重辉出仕居住北京后,顾炎武在北京游历也曾一度住在其家中。
谢重辉出仕后不久,结识康熙朝诗坛盟主王士。王士是济南府新城县(今山东省桓台县)人,任官刑部尚书,是谢重辉的顶头上司。正是谢重辉与王士的相识相知,神韵派诗说才得以创立。王士是神韵派诗说的提出和总结者,谢重辉则是神韵派诗说重要的践行和拥护者。康熙十六年(1677),王士编选《金台十子诗》刊行,山左占其四,谢重辉是其一,因谢重辉引荐才有幸跟王士学诗的田雯居其二。
谢重辉为官以清节著称,他的仕途前期比较顺利,但后期因王士的致仕,政治上失去好领导、好朋友,加之那时朝廷上科举入仕的官员看不起非科举入仕的官吏,认为这走的是歪门左道。这对于没有正规学历的谢重辉来说,难免觉得心灰意冷。于是他毅然放弃仕途而隐居故土。
康熙三十四年 (1695),谢重辉引疾归里,隐居于城南杏村别墅,即今天的黄河涯镇谢家坟村,整日以诗酒为乐,后集齐晚年所作成《杏村集》七卷。谢重辉出仕前和为官时的作品荡然无存,据他的好友徐嘉炎所作 《谢方山匏斋诗略序》推断,谢重辉至少还应有一本《匏斋诗略》。谢重辉在清代德州诗坛占有重要地位,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所录7位德州诗人与30首德州诗中,他的诗多达7首,占43%。极具大家风范。
王士致仕归里后,康熙四十一年(1702)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间,谢重辉年年给王士送罗酒,王士也是几乎每年都来德州一趟探望谢重辉,杏村别墅也就成为大师们多次聚会的场所。
谢重辉与同里田雯的交往也是后人学习的典范。田雯比谢重辉大9岁,两人作为同在京师为官的德州老乡,情趣相投,后来田雯次女嫁谢重辉子谢粲,两人又成为儿女亲家。无论在京为官时期还是致仕里居后,谢田两人都能作诗酬赠。田雯死后,谢重辉每过田雯的坟墓总会痛哭流涕,足见其感情至深。
谢重辉与山西蒲州布衣诗人吴雯的关系也很好。吴雯,名吴天章,本是辽阳人,因父亲在山西做官而寓居山西成为山西人。他出生后不久家庭就已破落,而且他本人一再科考落式,但诗写得特别好。与谢重辉、王士友善,成为神韵派诗说的骨干人物。史书记载,朝廷“诏征博学宏词,郎中(谢重辉)乃上之”,即推荐吴雯入选。
谢重辉曾对清初德州多位诗人有过精辟评论。在他的《感里中亲旧》诗中说:“程赵(程先贞,赵其星)爱文史,乡党号书*。二李(李源,李浃)嘉精深,卷轴无纤尘。蒙斋(田雯)独好奇,佶屈不由人。大木(冯廷)尤挺拔,造语每清新。解(邂)后必昵我,暂睽犹比邻。绸缪羡侨札,反复笈张陈。回首三十载,含意向谁伸。一起钟期思,挥琴泪沾巾。 ”诗中以平和的口气评述了程先贞、李源、李浃等人的学识、爱好、以及诗文特色,是研究清初德州文坛人物的经典词句。
留有《杏村诗集》
汪灏 《送谢方山郎中告归》写道:“真得意时惟啸咏,不如人处是功名。 ”谢重辉虽然没有做到父亲那样的高官,但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其父。
《杏村诗集》是谢重辉留给今人的唯一书籍。他早期作品均已散失无存,只有致仕归里后所著的 《杏村诗集》被收入《四库全书》。 《杏村诗集》共7卷,存诗592首,收录的诗篇是以年来分类设卷的,包括壬午(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诗96首;癸未(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诗72首;甲申(1704,康熙四十三年)诗 77首;乙酉(1705,康熙四十四年)诗92首;丙戌(1706,康熙四十五年)诗80首;丁亥(1707,康熙四十六年)诗99首;戊子(1708,康熙四十七年)诗76首。
从时间上看,《杏村诗集》是诗人58岁至64岁时所作。从内容上看,多为纪事与抒情相结合,《家存遗物》系列,每物一诗,如《冠簪》《飞鱼》《象笏》等共20首;德州树木,每树一诗,如《柳》《松》《桑》等共22首;德州花草,每花一诗,如《探春》《海棠》《茑萝》等共21首。
谢重辉的诗,不是一般交际场中浮泛庸俗的应酬歌词,而是选意必幽,择词必解,俗尘凡语,不侵其笔的严正之作,而涉及身世之感的又表现 “悲凉衰飒,托寄遥妙”。他在广泛吸取前代优秀作品精华的基础上,加以锤炼而成,从《楚辞》到唐代以至宋元明诸大家的作品,他都涉猎研究,做到“不傍篱落,不拾短停”,最后达到“浑雄隽拔而沉痛”的境界。因此,张维屏在 《国朝诗人微略》中言:“《杏村一集》,尽出晚作,盛年傅作概削不存。 ”
谢重辉的《杏村集》很像田园诗抄,多为农桑之事、过访赠答、游园观赏寺等闲适之作,写闲情、抒逸趣的诗篇多一些,但从这些诗篇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倾向和对美丑的辨识。有许多诗篇反映了清初社会矛盾的尖锐对立,对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寄予了无限同情,对官府胥吏的残暴给予了无情揭露。
谢重辉除部分较有社会意义的诗作外,人生过客的思想也很突出,特别是在怀古、悼亡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谢重辉是王士神韵说的唱和者,追求冲淡诗中的弦外之音,在他的五古田园诗中最为突出。他的《敝庐》诗,景物皆任其自然,情景生动,引人入胜。 “不须更向径行处,且向前溪共枕流”等诗句更可以把人带入仙境。谢重辉真不愧为我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六芝堂”诊所或者“安康堂”诊所 ————楼主可任选一个
名字含义:
●“六芝堂”
对古籍中六芝的讨论
灵芝从神话中的“瑶姬”化为“萄草”,又经过深化而出现了“六芝”,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在东晋之前古籍中没有“灵芝”之说。“六芝”的出现无疑是古人对芝类认识的发展。吴谱等在《神农本草经》和葛洪的《抱朴子》中主要根据颜色划分“六芝”。葛洪曰“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脂,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察,如坚冰也”。葛洪又按质地分“五芝,即石芝、木芝、肉芝、菌芝和草芝。”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也是依据色泽不同论述“六芝”。明代李时珍则进一步从性味和药效功能进行“六芝”分类。
时珍曰“芝类甚多,亦有花实者,本草惟以芝标名,然其种属不可不识。”说明芝类众多,“六芝”只能是对当时知道的灵芝按六类标名,而不是六种。既然如此分类便有其代表种。不过我们今天很难用现代真菌分类学观点对每一类的代表种命以准确的拉丁学名。现在专家对“六芝”认识是一种群体概念,每一种所代表的一个群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赵继鼎教授曾多年从事灵芝等多孔菌的分类学研究,他根据《本草纲目》和《别录》中对“六芝”的记载,应用现代已知有关种做了对比分析如下
1青芝,又名龙芝。他认为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可能是青芝。此种真菌盖革质,表面有绒毛,色彩变幻,这与《抱朴子》中讲的青芝如翠羽有相似之处,又具有药用价值。
2赤芝,又名丹芝。认为赤芝便是今天熟悉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类似赤芝的还有松杉灵芝(G tsugae)等。其菌盖表面褐**,褐红色,具油漆光泽,又有一个表面光滑的菌柄。
3黄芝,又名金芝。根据《抱朴子》记载黄者如紫金,大者十余斤,小者三四斤,凡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月。他认为是硫黄多孔菌(Laetiporus sulphureus),此种肉质,**,老后变硬而脆。
4白芝,又名玉芝。根据白色等特点,他认为可能是苦白蹄即药用层孔菌(Fomitopsis offcinalis)。此种形如马蹄,可达数斤,生松等针叶树上,亦可药用。
5黑芝,又名玄芝。认为黑芝可能是假芝(Amauroderma rugosum)。此种菌盖黑色,新鲜时伤处变血红色,具黑色长柄。认为也可能是黑柄多孔菌(Polyporus melanopus),也是黑盖和黑色长柄。
6紫芝,又名木芝。认为紫灵芝(中国灵芝)(G sinense)。此种菌盖褐色,紫黑色至近黑色,菌肉均为褐色至栗褐色,并具长的菌柄。
对于“六芝”赵继鼎先生是按照我国目前已知灵芝科的种和一些不属于本科的多孔菌作了初步考证。如果我们根据“本草”记载并结合当时有关芝类图对比,就会发现上述代表种中像云芝、硫黄多孔菌、苦白蹄、黑柄多孔菌均与有关图不符。仅有赤芝、皱盖假芝、紫灵芝比较接近有关的“六芝”图。
宋代陈仁玉的《菌谱》所示黄芝图与硫黄多孔菌形态比较,后者不属于灵芝类。苦白蹄与白芝、青芝和云芝形态相差甚远,又不是同一科。岩崎园所著《本草图谱》中的青芝图属典型的灵芝形状,白芝和黄芝图也是如此。隋代《太上灵宝芝品〉中所述赤玉芝、青玉芝、龟威芝、生金芝从图所示,其形态均不属于灵芝类,而是蘑菇及其他真菌,有的甚至是具有宗教色彩超自然的图象。所以要想考证清楚“六芝”是比较困难的,有待进一步考究。
●“安康堂”
上有天堂,下有安康
所谓“安康”就是让人们有一个安全健康的身体,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生活
哪里的中医最安全,咱“安康堂” ;哪里的中医治的病最健康,还是咱“安康堂”~~~
“安康堂”给全天下的人带来幸福安全健康的生活
1 明史,盛应期传文言文答案
盛应期,字思征,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任都水主事,从辖济宁各闸。太监李广家里人买私人盐到成功,害怕应运而生,扔到水里去。恰逢南京进贡宦官诬陷应期被推荐新船,广从中构建逮捕响应期及主事范刘璋下诏狱。刘璋管卫河,也是冲突中最重要的因素。案件判决,将云南驿丞。逐渐升任禄丰县知县。
正德初年,历任云南愈事。武定知府赵凤该死,他的妻子代理王府事务,子朝鸣被侵犯。应期单车入境,
母亲儿子恐惧,归还所侵占。孙策凤氏最终混乱,上降其任期,设官制的。搁置起来,最终背叛。与御史张璞、
副使晃必须登上抑制镇守太监梁裕。刘裕弹劾三人,都被逮捕关进钦犯监狱,郭璞竟然拷打而死。
在乾清宫火灾,应期得以恢复职务,四升到陕西右布政使。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讨伐平定
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在泉江焚蛮普法邪恶作乱,富顺奸民向文学、文学依附的。方法对死亡,
指挥什么你们先后讨伐张文礼、文义。按期赐给银币,因为担心回家。嘉靖二年,从原来的官职,巡抚江西。
朱宸濠叛乱后,创伤仍未恢复,上奏免去杂调络钱十万,请留下运输南京米四十七万,银二十万,以
给饥民吃。又下令各府积谷备荒到一百多万。不久进升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将行,籍上积
谷数。皇帝认为陈洪漠代,而奖励赏赐应期。后来洪谟积累更多,也被赏赐。应定期到广,和抚宁侯朱麒
督参将李璋等,讨伐平定思恩土目刘召,又赐给银币。朝廷商议大征讨岑猛。应期上奏方略七件事,说
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人愤怒。这时御史弹劾许中应期暴虐,麒等人通过相互为流言。御史郑洛书又
弹劾应期财物结交权贵。应期已升任工部侍郎,称病回家。
六年,黄河水泛滥入漕渠,沛北庙道口淤塞数十里,粮船被阻,侍郎章拯不能治理。尚书
胡世宁、詹事霍韬、愈事江良材请求在昭阳湖东别开漕渠,作为长久之计。讨论不确定,以御史昊
仲说被拯救回来,就在他家中拜应期右都御史前往。应期就建议在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南到留城
口,开通一百四十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远。那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
没有成,在旱灾反省,说的多对开河不是计算,皇帝就下令停止工程。应定期请展一个月竟其功,不允许。当初,
应定期请令郎中柯维熊分疏通支河,熊力赞新的建议,到这时也说不方便。文章从理论上应期,皇帝
愤怒,诏令他和熊一起夺职。胡世宁说:“新的提议倡导从我。应期克期六月,今年四月,功业已经八九。
沿程工急躁,怨言不断。熊反复多变,倾大臣,贻误国家大事。自古以来,国家把大事,一定要首先讨论,
我请同停止。“帝不答应。后来又赦免,恢复官职退休,死亡。应期结束后三十年,朱衡新河遗迹形成沿
的,运输方法得到好处。
2 明史八十七胡世宁传全文翻译胡世宁传 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
弘治六年(1493)榜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
开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
后来歧王又请求给他湖泊周围的良田,世宁坚决不允准。后来,他升官做了南京刑部主事。
曾应诏写了十篇有关边备问题的策论,又上书极论当 时政事的不足和过失。当时孝宗皇帝已重病在身,对他的奏章还点头称赞。
后来他又升任郎中。他和李承勋、魏校、余三人相友好,当时人们称他们四个为“南都四君子”。
以后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
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思明地方黄文昌一族人四代反叛,杀害知府,占据三州二十七村土地。
副总兵康泰和世宁一齐进入思明,拘捕了黄文昌的三个弟兄。可是康泰害怕文昌夜间逃跑生事,把世宁丢在空城中自己走了,情况很危急,幸亏当地的民族首领们感激世宁发兵援救,世宁才免得一死,文昌害 怕了,归还他所侵占的地方向朝廷投降了。
当地土官接班时,上级官员常向他们索取贿赂,不肯按时替他们向朝廷上报,因此民族首领们时常怨恨并发动叛乱。世宁下令“:民族首领一生下儿子就在本府报上姓名。
应世袭为首领的,十岁以上,每月初一、十五到府里拜会知府。父兄亡故以后,知府根据文书替他们向朝廷申请补官。”
这下,土官很高兴。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
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去。经过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
世宁于是走马入城,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
世宁这次补官,做了宝庆知府。期间,岷王和镇守的宦官王润都很怕他。
以后他升任江西副使,与都御史俞谏一齐定下计策捉拿强盗,讨平了王浩八。又利用闲暇修筑广昌、南丰、新城的城防。
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书说“:江西的盗贼,剿灭它还是招安它,两种主张相持不下,我个人以为这没什么难以决定的。
已接受招安的不杀他,再敢反叛的有杀无赦,刚刚起事的立刻剿除,大体如此而已。但是江西的祸患还不在于盗贼。
宁王府的势力一天天扩大,无赖之徒聚集那里,用非法的事情诱导宁王,上下各级官府对宁王的奉迎太过分了。致使他频频假借火灾之名鲸吞百姓宅舍地,王府采办骚扰到旁边的郡县,爪牙所及侵害到贫穷的乡村。
我真怕好百姓为此不能平安度日,都起来做强盗。一般大臣们害怕祸及自己,多怀着观望的态度,礼乐刑政渐渐不是出自朝廷了。
我请求从都御史俞谏、任汉二人中专门委派一人,或者另外选择公正、忠诚的大臣镇压、招安盗贼。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
他的奏章下发到兵部后,尚书陆完建议,派俞谏前去根据盗贼的实际情况商定招安或剿灭事宜,至于世宁说到的宁王违法乱民的事,恐怕出于坏人托名伪装,应当传令宁王管制他们。圣旨同意了陆完的建议。
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宁不可。他的奏章下发都察院后,右都御史李士实是宸濠的党羽,他与左都御史石。
等上书说世宁狂妄、粗率,应予治罪。
命令还没下达,宸濠的奏章又递了上来,指责世宁制造妖言。于是朝廷传令锦衣官逮捕世宁。
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
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
世宁于是逃出,去到北京,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无人理会。
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刑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杨一清又用危言说动钱宁,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 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来。
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
路上得知世宗即位,贺表中拿司马光仁、明、武三字向世宗进言,借此举荐说魏校、何塘、邵锐可以担任讲官,林俊、杨一清、刘忠、林廷玉可以辅佐政事,知府刘莅、徐钰以前任谏官时声名正直应加提拔使用。当时人们都同意他的话。
松潘所辖的内属的少数族人,将领、官吏都管他们不住,经常得向他们交纳财货借路通行。番人杀害军人,官方怕他们不敢追究。
官军杀死番人,就必须抵命。世宁上书陈说方略,请求选将增兵,规定赏罚的标准,严办隐匿罪犯的罪行,修建烽火台,经常派人巡逻,以振兴官兵的军威,疏通四川的道路。
朝廷下诏准予实行。他又上书弹劾并罢免了副总兵张杰、宦官赵钦。
上任才两个月,朝廷召他回京任吏部右侍郎。还没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去了。
服丧完后在家闲住,朝廷里正在议论“大礼”,持不同意见者很多人被问了罪。世宁心里肯定张璁等,写奏章请求及早确定追崇献王的“大礼”。
奏章还没递出,其中的话传布到京城去了。以后有人建议把显陵迁到天寿山去,世宁极力说不行,于是连同以前撰写的奏章一同递了上去。
世。
3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A 将选项中的“自己”改为“别人”,对别人称自己的父母应该用谦称“家母、家父”等(2)C “三条”为数量短语,修饰“籍没”,其后断句,其前不可断,排除A、B; “三尺法”为名词,作“合”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3)B “始终赞同皇帝看法”不准确根据原文“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也有反对意见(4)①竣:完成;遗:赠送;柄政:执掌政事句子翻译为: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的行装装了千辆车,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②诘:责问;谢:谢罪;不暇:没有时间,来不及句子翻译为: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答案:(1)A(2)C(3)B(4)①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的行装装了千辆车,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②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参考译文:翟銮,字仲鸣,考中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年间,他几经迁升,做了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天,朝廷推举阁臣,世宗有意用张孚敬,(群臣)不赞同就命令再一次推举,才提及翟銮侍从宦官大多称赞翟銮,皇帝于是越级任用他杨一清认为翟銮名望低,请求任用吴一鹏、罗钦顺世宗不答应,命令翟銮入值文渊阁翟銮刚入内阁时,杨一清辅佐政事,不久孚敬与桂萼入阁,翟銮都小心服事孚敬、桂萼都用世宗赐给他们的银章密封上书奏事,唯独翟銮无所进言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世宗心里很喜欢他杨一清、桂萼、孚敬先后被罢官,翟銮留下独自执掌政事两个月后来李时入阁,位居翟銮之上,翟銮也没有不高兴世宗多次召李时和翟銮进见,世宗曾问他们:“都察院拟定抄没谷大用的家产,合适吗?”李时说:“拟定的结论不合乎法律”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皇帝说:“谷大用扰乱先朝政事,正合奸党这一条?”翟銮说:“陛下就是上天,春天让万物萌生,秋天让万物凋零,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世宗最终从重拟罪翟銮替生母守丧回家服丧期满,很长时间内不被召用夏言主持政务,翟銮和他商量召用自己正好皇帝即将南巡,担心边塞有警情,商议派重臣巡视,夏言等就借机推荐翟銮担任行边使嘉靖二十一年,夏言罢官,翟銮担任首辅进身少傅、谨身殿严嵩刚入阁,翟銮因资历地位在严嵩之上,权力却远远不如严嵩,但严嵩终究憎恶他,容不下他恰逢翟銮的儿子汝俭、汝孝一同考中二十三年进士,严嵩就嘱咐给事中弹劾其营私舞弊皇帝大怒,交给吏部、都察院审查翟銮上书辩解,用自己在西苑值勤为自己开脱皇帝更加生气,勒令翟銮父子罢官为民,把主考官和乡试主考官关入钦犯监狱,并且杖责六十,剥夺官职翟銮当初辅政时有廉洁的名声,中间守丧居家时到了贫困不能自给的程度当他以行边使身份起用后,各边镇的文武将官都全副装束到郊外迎接,常常怕不合翟銮心意,馈赠的财物不可计量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装了千辆车(的财物),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又受他儿子的牵累,最终一蹶不振过了三年死去,终年七十岁。
4 《明史·孙燧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燧,字德成,余姚人。弘治六年进士。
宁王宸濠有逆谋,结中官幸臣,日夜诇中朝事,幸有变。 恶巡抚王哲不附己,毒之,得疾,逾年死。
董杰代哲,仅八月亦死。自是,官其地者惴惴,以得去为幸。
燧以才节著治声,廷臣推之代。 十年十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
时宸濠逆状已大露,南昌人汹汹,谓宸濠旦暮得天子。 燧左右悉宸濠耳目,燧防察密,左右不得窥。
燧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燧念讼言于朝无益,乃托御他寇预为备。先城进贤,次城南康、瑞州。
又恐宸濠劫兵器,假讨贼,尽出之他所。 宸濠瞷燧图己,使人赂朝中幸臣去燧,而遗燧枣梨姜芥以示意,燧笑却之。
十三年,江西大水,宸濠素所蓄贼凌十一、吴十三等出没鄱阳湖,燧与副使许逵谋捕之。三贼遁沙井,燧自江外掩捕,贼走匿宸濠祖墓间,于是密疏白其状,且言宸濠必反。
章七上,辄为宸濠遮狱,不得达。明年,宸濠胁镇巡官奏其孝行。
朝议方降旨责燧等,会御史萧淮尽发宸濠不轨状,诏重臣宣谕,宸濠闻,遂决计反。 六月乙亥,宸濠生日,宴镇巡三司。
明日,燧及诸大吏入谢,宸濠伏兵左右,大言曰:“孝宗为李广所误,抱民间子,我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 今太后有诏,令我起兵讨贼,亦知之乎?”众相顾愕眙,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请出诏示我。”
宸濠曰:“毋多言,我往南京,汝当扈驾。”燧大怒曰:“汝速死耳。
天无二日,吾岂从汝为逆哉!”宸濠怒叱燧,麾兵缚燧。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
二人且缚且骂,不绝口,贼击燧,折左臂,与逵同曳出。逵谓燧曰:“我劝公先发者,知有今日故也。”
燧、逵同遇害惠民门外。 燧生有异质,两目烁烁,夜有光。
死之日,天忽阴惨,烈风骤起凡数日,城中民大恐。走收两人尸,尸未变,黑云蔽之,蝇蚋无近者。
明年,守臣上其事于朝,未报。世宗即位,赠礼部尚书,谥忠烈,与逵并祀南昌,赐祠名旌忠。
(节选自《明史·列传·忠义一》)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日夜诇中朝事 诇:窥探,打探 B。我往南京,汝当扈驾 扈:随从 C。
乃托御他寇预为备 托:推卸 D。燧笑却之 却:拒绝 7。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燧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来源:学。
科。 网] B。
燧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 C。燧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 D。
燧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副使胡世宁因为报告宁王的逆谋而获罪离开,孙燧认为再向朝廷上奏也无济于事,于是开始修筑城池防范宁王。 B。
得知孙燧谋划对付自己后,宁王一方面贿赂朝中宠臣排挤孙燧,一方面送“枣梨姜芥”暗示孙燧离去,却遭到了孙燧的拒绝。 C。
在追捕逆贼凌十一等人过程中,孙燧发现了他们与宁王勾结,于是多次上奏朝廷揭发宁王,却因朝廷的不够重视,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 D。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孙燧没有听从副使许逵先发制人的建议,最终在与宁王的斗争中失败被杀。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三贼遁沙井,燧自江外掩捕,贼走匿宸濠祖墓间, 于是密疏白其状。
(5分) (2)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 (5分) 答案 4。
C 5。D 6。
C 7。 (1)盗贼逃跑到沙井,孙燧从江边乘其不备围捕过来,盗贼逃跑藏匿在朱宸濠的祖墓墓地里,在这时孙燧秘密写了奏章,报告了这里的情况。
(“遁”1分、“掩捕”1分、“白”1分,句意2分) (2)许逵奋不顾身说:“你们怎么敢侮辱天子的大臣!”于是用肢体像鸟的翅膀一样掩护孙燧,叛贼将许逵一并绑了。 (“汝曹”、“因”、“翼蔽”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4。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词义。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C项“乃托御他寇预为备”中的“托”如解释为“推卸”与语境不合;联系语境可以知道,前面说学科网向朝廷投诉没有什么用,后面说预先作应付朱宸濠叛逆的准备,由此可以知道中间应是假托要抵御其他贼寇,来做后面的准备,故此处的“托”应解释为“假托,以……为借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断句的技巧。
一抓句末语气词,二抓句首发语词,三抓表对话的词,四抓专有名词,五抓句式,六抓顶真修辞。 本题中,先抓人名,“燧”“宸濠”“许逵”“胡世宁”;再抓代词,。
5 明史八十七胡世宁传全文翻译《胡世宁传》翻译: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
弘治六年考中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
(朝廷)授予他德州推官的官职。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胡世宁制裁了他们。
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
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赴京。
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胡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
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胡世宁很愤怒。
正德九年三月上书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胡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胡世宁不可。
胡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到江西。
潘鹏把胡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胡世宁。李承勋担任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
胡世宁于是逃跑到京城,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终无人理会。
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反,胡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
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视督察四川,因父亲去世回乡守孝。胡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唯恐他们仕路不通。
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上奏章推荐。(胡世宁)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切中要害。
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胡世宁却不肯依附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
朝中大臣都忌恨他。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
嘉靖九年秋天去世。被追赠为少保,谥号端敏。
《胡世宁传》原文: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
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迁广西太平知府。
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
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迁江西副使。
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
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
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
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抵牾。诸大臣皆忌之。
帝始终优礼不替。九年秋卒。
赠少保,谥端敏。此文出自清朝·张廷玉《明史·胡世宁传》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清兵入关后,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癸亥(十一日),御史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注: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的记载,见于《清世祖实录》卷15,何冠彪《顺治朝〈明史〉编纂考》一文首揭此事。
但清廷何时决议纂修,尚无确切史料证实。清代官书中亦不见有关纂修《明史》的诏令,《清世祖实录》中仅见几位总裁于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癸未的上奏,其中言,“臣等钦奉圣谕,总裁《明史》”,并提出副总裁及纂修人员名单。
这种“钦奉圣谕”,很可能仅是早朝时的口头指示而已。《明史》修纂第一阶段无绩可言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史料的缺乏和人力的不足。
当时不仅没有力量整理明朝的邸抄和档案,而且在征求图书时,献书者也极少。就连最基本的史料明代历朝实录也不完整,天启朝实录缺少七年以后部分,崇祯朝因亡国而无实录。
如此种种,也限制了《明史》修纂工作的进展。作者简介: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
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
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1、权势之家把大门漆成了红色,听说海瑞来了,赶紧把门涂黑。出自清·张廷玉《明史·海瑞传》
原文节选
帝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译文
世宗驾崩后,穆宗继位。(海瑞)历任两京左右通政。于隆庆三年夏天,以右佥都御使的身份,作应天十府的巡抚。属下官吏害怕他的威势,那些有贪污劣迹的官吏大多自动离职。权势之家把大门漆成了红色,听说海瑞来了,赶紧把门涂黑。
(海瑞)一向痛恨那些豪门大户兼并农民土地,极力打击豪强,被富家侵吞的贫民的田地,一概夺回,归还贫民。
2、南京各官向来苟且懒惰,海瑞身体力行矫正此风。出自:清·张廷玉《明史·列传·卷一百一十四》
原文节选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
译文
神宗屡次打算召用海瑞,执政的人暗中阻拦,于是任命他为南京右都御史。南京各官向来苟且懒惰,海瑞身体力行矫正此风。有位御史偶尔演戏取乐,海瑞打算遵循太祖法令杖责他。百司惶恐,都患其苦。
明史编修背景
清兵入关后,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癸亥(十一日),御史赵继鼎奏请编纂《明史》(注:赵继鼎奏请编纂《明史》的记载,见于《清世祖实录》卷15,何冠彪《顺治朝〈明史〉编纂考》一文首揭此事。但清廷何时决议编纂,尚无确切史料证实。)
清代官书中亦不见有关编纂《明史》的诏令,《清世祖实录》中仅见几位总裁于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癸未的上奏,其中言,“臣等钦奉圣谕,总裁《明史》”,并提出副总裁及编纂人员名单。这种“钦奉圣谕”,很可能仅是早朝时的口头指示而已。
以往论著称顺治二年五月“诏修《明史》”,表述确实有所不当,准确言之为:顺治二年五月,清廷组成《明史》的编纂人员。得到了清朝廷的认可。
其后,大学士冯铨、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为总裁,操办此事。是年五月,由总裁提名副总裁和编纂官,并设收掌官七员,满字誊录十员,汉字誊录三十六员,揭开了清朝官方编纂《明史》的序幕。
古人所谓“芝类”常泛指菇类,并不一定都是灵芝。20世纪90年代,菌物学家赵继鼎等人采用现代真菌类生物分类系统对《神农本草经》中所述“六芝”作了一些对比研究,结果指出,《神农本草经》中所述的“六芝”并非都是灵芝。
青芝:应与云芝相似,其盖面上生有环状排列的蓝色、深蓝色、黄褐色、褐色、白色及黑色等杂色绒毛,且有光泽,似羽毛状等形态,与葛洪《抱朴子》中描述“青者如翠羽……”的特征相似,而云芝并非灵芝属真菌。
赤芝:应为灵芝或松杉灵芝,它所具有的红色或紫色,带漆状光泽的菌盖,确有如珊瑚状的色彩,与《抱朴子》中形容其“赤者如珊瑚……”接近。现已证明两者皆有药用价值。赤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中药品种。松杉灵芝是国家批准的可用作生产健康食品的真菌。
黄芝:根据《抱朴子》中描述“黄者如紫金”的特征,推测黄芝是硫磺菌(又称硫色干酪菌、硫色多孔菌、Laetiporus sulphureus 或 Tyromyces sulphureus),其盖面呈橙红色、橙**至**,干后为黄白色,幼嫩时可食。从硫磺菌中已分离出腺嘌呤、甜菜碱等多种生物碱,其药用价值尚待研究。
白芝:《从抱朴子》中描述其“白者如截肪”的特征看,可能是苦白蹄(又称药用层孔菌,药用拟层孔菌,Fomitopsis officinalis),其盖面呈白色至灰白色,菌肉灰白色,近肉质,后期程酪质,味苦。中医用作健胃、发汗剂,药用价值极低。
黑芝:《抱朴子》中描述其特征为“黑者如泽漆”,与其相对应得种类可能是假芝(Amauroderma rugosum,又称乌芝),其盖面呈褐色、暗褐色、黑褐色至黑色;并有黑色长柄。黑芝亦可能是黑柄多孔菌(Polyporus melanopus,又称黑柄仙盏),盖面初期近白色,渐变为茶褐色,有表面黑褐色至黑色的长柄。
紫芝:应是紫灵芝(紫芝,Ganoderma sinense),其盖面呈紫褐色、紫黑色至近黑色,具漆样光泽。有药用价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中药品种。现今灵芝研究证明,“六芝”其实只有“五芝”,赤芝与紫芝是同一品种。
因此,赤芝是六芝(五芝)中药用价值最高的,其中,长白山灵芝和台湾的樟芝是赤芝中的珍品。
灵芝又称林中灵,以林中生长的为最佳,药效最高。目前也有人工大棚种植,主要生长在较湿润的地方。
灵芝属高温性菌类,在15~35℃之间均能生长,适温为25~30℃。子实体在10~3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但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8℃。低于25℃,子实体生长缓慢,皮壳色泽也差;高于35℃,子实体会死亡。灵芝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随着昼夜温差的增大,菌丝长满袋的时间延长。
菌丝生长期,要求培养基含水量为55%~60%,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子实体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95%。如果低于80%,子实体会生长质量不良,菌盖边缘的幼嫩生长点将会变成暗灰色或暗褐色。
灵芝是好气性真菌,它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新鲜的空气。尤其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对二氧化碳更为敏感。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至01%时,子实体就不能开伞,长成鹿角状分枝,含量达1%时,子实体发育极不正常,无任何组织分化,形成畸形。
灵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线非常敏感,光线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无光黑暗条件生长速度最快,当照度增加到3000勒克斯时,生长速度只有全黑暗条件下的一半。子实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光照,在1500~5000勒克斯,菌柄、菌盖生长迅速,粗壮,盖厚。
分类: 医疗/疾病 >> 中医
解析:
灵芝的分类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灵芝早就有了朴素的认识,《山海经》中就有许多关于灵芝的记载。随着认识的深入,古人对当时所发现的灵芝作了简单的分类。
根据颜色分类:《神农本草经》、《抱朴子》、《本草经集注》等医籍主要根据颜色划分“六芝”,即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并对它们进行了形象地描述。葛洪曰:“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脂,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察,如坚冰也”。
六芝的出现无疑是古人对芝类认识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对“六芝”的认识是一种群体的概念,各代表的是一个群体。古人所谓的“灵芝”绝不可与今天真菌分类上的灵芝相混同,它除指灵芝及近缘种外,有的还包括多孔菌目和伞菌目的其他菌类,在道教典籍中更是如此。今天我们很难用现代真菌分类学方法对古代每一类的代表种冠以准确的拉丁学名。
根据药效分类:这其实是对“六芝”不同功用的分类介绍。明代李时珍从性味和药效功能对“六芝”进行分类,他在《本草纲目》中,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对有关灵芝的神话传说作了批判,对灵芝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他在书中记载并列举了“青芝、赤芝、白芝、黄芝、黑芝、紫芝”6种灵芝的药用性能,指出:“芝类甚多,亦有花实者。本草惟以六芝标语,然其种属不可不识。”书中记载了灵芝等真菌有30余种,他的研究和总结为后人对灵芝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前的《唐新修本草》(659年)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记录“六芝”类真菌重要的药典,对“六芝”的药用也有较详细的阐释。
根据质地分类:葛洪按质地分“五芝”,即石芝、木芝、肉芝、菌芝和草芝,并绘制了5种芝草图。在《抱朴子、仙药》中,把灵芝分为“五芝”,并具体记载了“五芝”的生态习性、采集及其药用价值。其文日:“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各有百许种也”。
根据形态绘图鉴别:这也是古人认识和鉴别灵芝的一种方法,许多医家在对实物观察的基础上,绘出灵芝的形态图。如《抱朴子、内篇》“仙药篇”收载灵芝达百种,并绘有图谱。《太上灵宝芝品》的序言中也指出:“芝英形万端,实难辨别,故画图记,著状贴传,请据寻求”。该书收载灵芝103种,绘有图谱。宋代的《菌谱》亦绘有灵芝图谱。
“六芝”分类的现代认识
古人根据灵芝子实体的颜色分灵芝为“六芝”,按照现代生物学分类,用灵芝科的所有品种来“容纳”“六芝”,能够—一对应起来是非常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迄今为止,相对能确定的只有赤芝、紫芝。
根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赵继鼎教授对“六芝”与现代生物学分类方法下的有关种作的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赤芝,又名丹芝,生霍山,性味苦、平、无毒。主治胸中结,能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今天我们应用最多也最熟悉的灵芝可能是此类的代表种,类似赤芝的还有松杉灵芝等。主要特征是菌伞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其菌盖表面褐**,褐红色,具油漆光泽,菌柄表面光滑,与菌伞同色或较深。
紫芝,又名木芝,生高夏山谷,性味甘、温、无毒。主治耳聋,能利关节,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疗虚劳,治痔。可以认为紫灵芝(中国灵芝)为此类的代表种。主要特征是菌伞褐色、紫黑色至近黑色,菌肉为均匀褐色至栗色,其担孢子较一般赤芝为大。
黄芝,又名金芝,生嵩山,性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五邪,能益脾气,安神。根据葛洪在《抱朴子》中所描述:肉芝分为赤、白、黑、青、黄五种,黄者如紫金,大者达5千克以上,小者在1500-2000克。可以认为硫黄多孔菌为黄芝的代表种,这种真菌新鲜时菌伞肉质多计,新鲜标本常可达数斤重,**,老后变硬而脆。
白芝,又名玉芝,生华山,性味辛、平,无毒。主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安魄。《抱朴子》中描述白芝如“截肪”,因此苦白蹄即药用层孔菌可能属此类。这种真菌菌肉质白,如马蹄状,大者可数千克,生于松树和其他针叶树上。
黑芝,又名玄芝,生常山,性味咸、平,无毒。主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依采芝图记载,黑芝生山谷之阴,黑盖赤理,黑茎,味咸苦。根据以上记载,黑芝可能是假芝,此种菌盖黑色,新鲜时伤处变血红色,具黑色长柄;也可能是黑柄多孔菌,这种菌也是具有黑色菌伞和菌柄的真菌。
青芝,又名龙芝,生泰山,性味酸、平,无毒。主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抱朴子》中记载:“青者如翠羽”。云芝可能就是青芝,此种真菌亦具革质菌盖,表面有短绒毛,因此富多样色彩变化,这与《抱朴子》中“青芝如翠羽”的描述有相似之处。
1云芝,又名龙芝,性味酸、平,无毒。主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神农本草经》和葛洪的《抱朴子》中主要根据颜色划分“赤白黑青黄”“六芝”。。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赵继鼎教授曾多年从事灵芝等多孔菌的分类学研究,他认为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可能是青芝。此种真菌盖革质,表面有绒毛,色彩变幻,这与《抱朴子》中讲的青芝如翠羽有相似之处,又具有药用价值。云芝具有抗细菌、霉菌及病毒的功能,刺激巨噬细胞转化,增加血液里的白细胞介素I、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能抑制癌细胞生成。对胃癌、结肠癌、食管癌、膀胱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等均有明显抑制和治疗作用。
2桦褐孔菌是一种食用真菌,分布于欧洲俄罗斯和中国大兴安岭等等林地。16~ 17世纪以来 ,东欧、俄罗斯、波兰、芬兰等民间就广泛利用这种药用真菌来防治各种疑难杂症 ,如各种癌病 (胃癌、肝癌、肠癌、各种消化器官的癌病 )、心脏病、糖尿病。现代医学发现主要含有羊毛甾醇型三萜类、桦褐孔菌醇和桦褐孔菌素、黑色素类、叶酸衍生物,以及芳香物质、木质素、栓菌酸、单宁等化学成分,其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为羊毛甾醇型三萜类、桦褐孔菌醇、桦褐孔菌素和木质素.具有抵抗肝癌、胃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作用。
以上资料我花了几个小时搜集。希望对你有用。
参考资料:
[1]晏爱立, 季生发 云芝多糖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8, 18(1): 14
[2]唐云, 李荣, 吴欣 槐耳颗粒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观察[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6, 27(3): 170-171
古人对灵芝的认识与应用
本文2023-10-15 13:51:4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