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张家谱有朝廷仕人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1收藏

姓张家谱有朝廷仕人吗,第1张

张良:西汉谋臣,安徽省亳州市人。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南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张氏后人张世彦于1802年在河南南阳赊店创建“四清堂”,利用中医药惠泽乡邻。膏药及艾灸远近闻名。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学良和赵四**的故事内幕!!!!关于赵四**赵一荻(又名绮霞)与张学良早年的恋爱和私奔,各种媒体的传记作品几乎都有过细腻的描述。 首先,各家都竞相着力描写赵四**容貌的美丽,因而,现在一般人都以为年轻时的赵一荻,如果不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至少也是一位美艳异常的俊俏女郎,不然,权势显赫而又风流倜傥的张学良怎么会相中她呢?其实,这实在是基于“英雄美人”之思维定式而有意误导的结果。当年熟识赵一获的许多人都说,她的长相并非特别漂亮,但她身材颀长,体态婀娜。总的说来,在女郎中,仅就容貌而言,她不过是中上等人材。然而,她气质绝佳,风度优雅,爱打扮也会打扮。要说容貌漂亮,据当时的人们讲,倒是张学良更胜一筹。那么,他们两人为什么爱得如漆似胶而又能保持恒久呢?主要的是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即“对心思”,有感情。男女两情之间,在心灵上愈是相吸相通而契合无间,其爱恋就愈是深挚而持久。 其次,关于赵四私奔一事,各家说法颇有不同。当过张学良侍卫副官的陈大章先生写文章说,是张学良亲自派他去天津把赵四接到沈阳的,而且,赵四离家时,事先已征得了父母的同意。还说,赵四的父母有意将女儿赵四许配给张学良,但因为张学良早已有了明媒正娶的妻子于凤至,就在赵四到达沈阳之时,登报声明,与女儿“脱离父女关系”,使张学良和赵四都没有退路。有部专门描写张学良与赵四**爱情的书,把赵四私奔一事,说成是由赵四的六哥赵燕生护送,由张学良亲自带人来接,还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接送的惊险场面。 其实,赵四与张学良相爱,父亲赵庆华一直是极力反对的,而生母吕葆贞私下却很同情。赵四私奔时,她独自一个人,在一个夜里,偷偷地离开了家,到天津站上了火车奔向沈阳的。她出走后,赵庆华大发雷霆,极为愤怒,在家里闹了一场大风波,搞得谁也不敢说话。还因此事而怪罪并更加冷落吕葆贞。此后,吕葆贞曾长期与住在秦皇岛的儿子赵国梁在一起生活。赵庆华原籍浙江兰溪,曾做过沪宁、津浦等铁路的局长,北京政府交通部航政司的司长,家资富有,在天津也算名门望族,他自己虽有3位太太却反对女儿去给人家“做小”,为什么呢?因为在当时,社会上官场中对此事的议论很大,使他觉得异常丢脸,面子上太过不去! 赵四私奔一事,到底发生在哪年哪月?真是众说纷纭,研究张学良生平的专家赵云声先生说是1928年秋;陈大章先生说赵四到沈阳是在1929年3月;非常熟悉张学良的前东北大学秘书长宁恩承老先生,说是在1929年的五六月,等等。当时,赵四**的芳龄到底几何?又是各执一说。其实,她1912年5月生于香港(故小名曰“香生”),私奔时是17周岁零4个月。 赵四私奔后,其父赵庆华确实在某小报上刊登过一则称之为“脱离父女关系”的“声明”。这个声明旨在宣布因赵绮霞私奔而把她从赵家祠堂的家谱中除名,对于她此后的言行和遭遇,概不负责。启事里,并没有人们常常引用的“脱离父女关系”之类的话,但实际上,其严重程度比“脱离父女关系”来得更彻底更决绝。据说,赵庆华从此再也没有与绮霞这个女儿见过面。 赵四**生活在富贵家庭,敢于别家弃友,孑身一人,私奔沈阳,不要名份,与恋人甘苦共尝。在张学良被软禁的数十年里,始终陪护着他,实可敬佩。 。。。。。。帖子里粘来的

有两种可能:

1、锦州义县满族郭姓,本姓富察 氏祖上出自长白山, 清初任内务府镶黄旗。康熙年间迁义州汉军正红旗任职。最初居于义县东刘黄瓜屯,乾隆53年因凌河洪水而散迁居聚粮屯、四家子、马家屯、红土郭家屯、九道岭等地。后世子孙大多姓郭,也有的姓高。

家族名人有:

10世祖‘德芬’任义州城守尉;

‘德治(后名艺林)’曾任民国吉林滨江地方法院院长;

12世‘恩海’曾任张学良的东北陆军警备总司令,授陆军中将;

‘恩波’任民国黑山县的县长;

‘维城’, 恩波之子, 曾任张学良机要秘书, 参加过"西安事变",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铁道兵指挥部司令员,之后历任解放军铁道兵副司令员,郑州铁路局局长、党委第一书记,铁道部副部长。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如今《锦州郭姓瓜尔佳氏族谱》修于清光绪年间,家族从10世起使用汉名,辈份泛字为:德 广 恩 维 厚 纯 仁 秉 孝 思 敬 承 伦 有 序 佑 启 懋 昭 时

2、锦州广宁满族郭姓,本姓古尔吉 氏氏,祖籍长白山以西安图城,后金初年归顺清太祖,后隶属盛京内务府满洲正黄、镶黄两旗。清康熙年间调往广宁正安堡(今辽宁北镇广宁镇)主管皇家庄园。后世子孙散居广宁、北镇、黑山、新民、等地。有的姓吉,有的姓郭。

四位的级别按照职务排名是:

1、李宗仁,中华民国代总统。

2、张学良,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3、何应钦,中华民国国防部长。

4、薛岳,中华民国徐州绥署主任。

四位中,李宗仁是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是四位中权利级别最大的。张学良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何应钦任国防部长,也曾担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薛岳为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先后给了薛岳几个虚衔,两蒋父子固然执礼甚恭,但并不授予实权,所以薛岳的权利级别是四位中最小的。

扩展资料

促成国共二次合作-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各方态度:

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积极部署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国民党亲美派:宋美龄,宋子文等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积极奔走。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

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促进事件和平解决。

-李宗仁

-张学良

-何应钦

-薛岳

张姓在百家姓当中排在第24位,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位的大姓。有人口近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零八。

寻根溯源

1、据《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之孙挥 首创弓箭,因其官职得姓张氏。

2、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的晋国大夫解张,其子孙以其字张侯命氏,也称张姓。又载,张姓世仕晋,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除部分留原籍外,大多随新都建立而迁移。

3、赐姓而来。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赐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为张姓,以后其子孙以张姓自居。

4、其它姓氏改姓张。据《三国志•魏志》所载,三国时,曹魏名将张辽,改聂姓为张姓。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鲜卑、匈奴、契丹等众多少数民族改姓张姓。

得姓始祖

张挥。张姓的诞生很古老,约有五千年历史。在人文初祖 黄帝时代,黄帝有一子叫少昊清阳氏,少昊之子挥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一次,他观看夜空,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经过研究,发明了弓。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繁衍播迁

传说时代的张姓起源于清阳,最初的发祥地,当是今天的 河北、山西、河南等地。春秋时,晋国和韩国有姬姓改为张姓者,繁衍甚广,在京兆、太原等地形成望族。汉代以前,张姓由河南以北地区繁衍到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由此,张姓一族遍布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同时期有张姓人入蜀郡为太守。汉代,张姓族人有的落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也有的迁往东北及西北等地。汉末的董卓之乱,使中原地区生灵涂炭,北方的张姓被迫南迁。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迫使张姓也同其他士族一起大举南迁。此后不久,吴郡张姓首先崛起,成为我国张姓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繁衍中心。唐至五代,张姓在南迁的同时,也同存于许多州郡的显姓望族中,成为各姓氏中显赫的一员。北宋末年,随着金兵占领黄河南北及蒙古军队的南下,为躲避战乱,张姓又一次大举南迁,经过多次的南迁,从而使得张姓在宋代至元明清时期分布于大江南北各个区域,形成了一支支庞大的族系,其中不乏有许多名门望族,并使张姓成为我国几大姓氏之一,且始终位居前列。今日张姓分布北方地区多于南方,绝对人数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占到全国汉族张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六。

郡望堂号

张姓在其庞大支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 元和姓纂》、《广韵》所载,主要有二十六个:

1、清河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

2、范阳郡,治所在涿县(今属河北);

3、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

4、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5、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

6、敦煌郡,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敦煌县西);

7、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

8、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市);

9、洛阳郡,汉、魏时治所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洛水北岸;隋、唐代移治汉城西十八里;

10、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11、始兴郡,治所在曲江(今广东韶关市南);

12、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

13、吴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14、平原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15、河间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16、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

17、魏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

18、蜀郡,治所在成都(今属四川);

19、武威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县东北);

20、犍为郡,治所在敝邑县(今贵州遵义市西);

21、沛郡,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

22、梁郡,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23、汲郡,治所在汲县(今河南汲县西南);

24、河内郡,治所 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25、高平郡,治所在昌邑(今山东巨野县南);

26、上谷郡,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堂号:

“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百忍”等。

宗族特征

1、得姓较早,源远流长。

2、张氏一族,枝繁叶茂,各郡望 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年间张允选等修《张氏族谱》,有山东黄县一支字行为:“基业可久,名望堂昭,衍庆为志,肇锡永超。”张绶青刊修《张氏族谱》,有江苏润城张姓一支字行为:“好学用典,有文斯远,积庆之家,儒宗以衍,运际昌明,时乘光显。”据民国一九三五年张勉西所修《张氏族谱》,广西桂林张姓一支字行为:“增其心性学,器宇自温纯,积厚垂麻远,国恩申锡频。”

名人精粹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张仪的连横战略增强了秦的力量,加快了中国的统一进程。张良:城父(今安徽)人,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辅佐刘邦建立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张衡:东汉南阳郡西鄂(今河南)人,杰出的文学家和科学家,是地震测量工具浑天仪的发明者,此外,张衡还制造过测定风向的候风仪。张仲景:东汉南阳(今河南南阳)人,著名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已发展到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张角:东汉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组织发动的农民战争给汉政权以沉重的打击。张飞: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蜀国名将,辅助刘备建立蜀汉,以骁勇威猛,不惧生死而赢得一世英名,有“万人之敌”、“熊虎之将”之称。张僧繇:南朝梁代吴中(今江苏苏州)人,著名书画家。创造了“凹凸法”的绘画手法,与顾恺之、陆探微并称魏晋三大画家。张居正:明朝湖北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张氏的“一条鞭法”是我国赋税制度史上的重大改革。张謇:江苏南通人,清代著名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开创了士林一代新风。张太雷:江苏武进人,中共早期党员之一,发动了近代史上著名的广州起义。张自忠:山东临清人,在“台儿庄战役”中据守临沂一线,为“徐州会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抗战相持阶段,孤军深入敌后,英勇战死。张学良:辽宁海城人,发动“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功绩。张大千:四川内江人,著名书画家,一生作画无数,遗作甚多,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

长辈

曾祖父:张永贵;祖父:张发

父亲:张有财;母亲:王氏

其他只有他们张氏自己族人知道了!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姓张家谱有朝廷仕人吗

有张良:西汉谋臣,安徽省亳州市人。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