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县的黄漳河文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2收藏

邱县的黄漳河文化,第1张

邱县历史上黄漳河径流,水产丰富,黄漳河沿岸的居民,饮黄漳水,行黄漳堤,在黄漳河淤积的黄土地上劳作,日夜与黄漳河打交道。风俗民情也因此带有浓重的黄漳河文化色彩,如养育新生婴儿的“穿土”风俗。饮食文化中留下了千年吃鱼习俗,因而县人又有“无鱼不成宴”之说,邱县一怪“吃鱼兑汤”成为饭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邱县村名有7屯、3营、50庄,95个冠姓氏村。仅居住地的村庄地名就有39个涉水而名的古村落,与黄漳河有关。据家谱和地名普查资料考证,黄漳河故道两侧多为古老村庄,其他多为移民立村。有以黄河决口命名者,有以标示村庄相对于黄河方位者等等。这些黄漳河地名生动形象,多姿多彩,从独特角度反映了黄漳河的历史。
歌颂大禹治水命名者。如雨庄,西靠老漳河(古为黄河)故道,大禹治水曾住该村,始称禹庄,有水塘、芦苇,村民打鱼为生,村中有鱼市,后改名为鱼市庄,演变为雨庄。
标示村庄相对于黄漳河方位者。邱县的许多村庄依黄漳河而建立,有居河套者,有居河堤者,有居河沿者,因此,这些村庄多以相对黄漳河的方位命名。像黄河套、大河套、小河套、漳河村、大临河、小临河、阎(沿)村、贺堡(河东堡)、波流固皆因临近或环绕黄漳河而得名。如黄河套村,始建于汉末,因村东、南、西三面环黄河故道,人称黄河套。
以治黄等除害兴利命名者。长期以来,邱县人民同黄漳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战胜了洪水,取得了胜利,因而这里也诞生了一些治黄的村名。像梁固、聂山固、布固、韩固、留固、留善固、石彦固、刘云固、张云固、焦云固、马固、孟固等村庄,皆因某姓管理的这一段河堤固若金汤而得名。固,河堤的意思。
以黄漳河决口命名者。在古代,黄漳河屡屡在县境决口,淹庄稼,毁房屋,给人们造成巨大灾害,所以,在邱县以黄漳河决口事件命名的地名很多,如布固,西靠老漳河,村南有蒋口、牛口、虞公堤。
形容河势形态者。邱县地区系由黄漳河冲刷淤积而成,故而一些村庄以黄漳河地势形态命名。像张漳逯、李漳逯、霍漳逯、杜林疃、宋八疃、潘坡、刘坡、枣坡等等。如潘坡,明迁民潘姓来此建村,因地处河坡,故取村名潘坡。
此外,还有一些以黄漳河码头、城邑命名的地名。如邱城、香城固、古城营、南营、马头皆是古代黄漳河两岸的重要城镇而得名。如邱城坐落在平丘山顶,黄漳河东南西三面环绕,版图恰似卧牛状。夜深人静可听见神牛悠扬温和的叫声。当时此地市场繁荣,水运兴盛,百姓富庶,名人辈出。鸦片战争后,卧牛城整体建筑遭侵略者破坏,镇风塔拆毁,从此日趋凋零。如马头,宋代叫白家滩,因地处黄漳河东岸,为黄漳河沿岸的贸易聚集地,是一处水陆码头,河里舟来船往,码头上人来车往,十分繁华,故名码头,后演变为马头。在宋金之交,发生一幕气壮山河的抗金大战,北宋末年皇族赵士珸依托黄河天险,在此聚众踞守抗金,至宋建炎二年四月,始南撤,白家滩为北宋最后抗金据点。留下了千古传颂的“白家滩抗金”历史典故。如锚寨,紧靠黄河故道,古时常遭水患,有兄弟二人以打造铁锚为生,后发展成村落取名锚寨。

邱县的黄漳河文化

邱县历史上黄漳河径流,水产丰富,黄漳河沿岸的居民,饮黄漳水,行黄漳堤,在黄漳河淤积的黄土地上劳作,日夜与黄漳河打交道。风俗民情也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