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的:“二十四史,不过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原文在哪里可找到
选自《梁启超文集》:中国之旧史
(1902年2月8日)
于今日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
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
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之无兹学耳,苟其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
结,群治安有不进化者。虽然,我国兹学之盛如彼,而其现象如此,则又何也?
今请举中国史学之派别,表示之而略论之:
都为十种、二十二类。
试一翻四库之书,其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者,非史学书居十六七乎!上自太史公、
班孟坚,下至毕秋帆、赵瓯北,以史家名者不下数百,兹学之发达,二千年于兹矣。然
而陈陈相因,一邱之貉,未闻有能为史界辟一新天地,而令兹学之功德普及于国民者,
何也?吾推其病源,有四端焉:
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吾党常言。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其言似稍过当,然按之作史者之精神,其实际固不诬也。吾国史家以为,天下者,君主
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叙某朝以何而得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已,舍
此则非所闻也。昔人谓《左传》为“相斫书”,岂惟《左传》,若二十四史,真可谓地
球上空前绝后之一大相斫书也。虽以司马温公之贤,其作《通鉴》,亦不过以备君王之
浏览。(其“论”语,无一非忠告群主者。)盖从来作史者,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
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其大蔽在不知朝廷与国家之别,以为舍朝廷外无国家。于
是乎有所谓正统、闰统之争论,有所谓鼎革前后之笔法。如欧阳之《新五代史》、朱子
之《通鉴纲目》等,今日盗贼,明日圣神;甲也天命,乙也僭逆。正如群蛆啄矢至今不
能兴起者,数千年之史家,岂能辞其咎耶!
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
舍英雄几无历史。虽泰西良史,亦岂能不置重于人物哉!虽然,善为史者,以人物
为历史之材料,不闻以历史为人物之画像;以人物为时代之代表,不闻以时代为人物之
附属。中国之史,则本纪、列传,一篇一篇,如海岸之石,乱堆错落。
质而言之,则合无数之墓志铭而成者耳。夫所贵乎史者,贵其能叙一群人相交涉、
相竞争、相团结之道,能述一群人所以休养生息、同体进化之状,使后之读者爱其群、
善其群之心,油然生焉!今史家多于鲫鱼,而未闻有一人之眼光,能见及此者。此我国
民之群力、群智、群德所以永不发生,而群体终不成立也。
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凡著书贵宗旨。作史者,将为若干之陈死人作纪念
碑耶?为若干之过去事作歌舞剧耶?
殆非也。将使今世之人,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也。故泰西之史,愈近世则记载
愈详。中国不然,非鼎革之后,则一朝之史不能出现。又不惟正史而已,邓各体莫不皆
然。故温公《通鉴》,亦起战国而终五代。果如是也,使其朝自今以往,永不易姓,则
史不其中绝乎?使如日本之数千年一系,岂不并史之为物而无之乎?太史公作《史记》,
直至《今上本纪》,且其记述,不少隐讳焉,史家之天职然也。后世专制政体日以进步,
民气学风日以腐败,其末流遂极于今日。推病根所从起,实由认历史为朝廷所专有物,
舍朝廷外无可记载故也。
不然,则虽有忌讳于朝廷,而民间之事,其可纪者不亦多多乎,何并此而无也?今
日我辈欲研究二百六十八年以来之事实,竞无一书可凭借,非官牍铺张循例之言,则口
碑影响疑似之说耳。时或借外国人之著述,窥其片鳞残甲。然甲国人论乙国之事,例固
百不得一,况吾国之向闭关不与人通者耶?
于是乎吾辈乃穷。语曰:“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沈。”夫陆沈我国民之罪,史家
实尸之矣!
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人身者,合四十余种原质而成者也,合眼、耳、鼻、
舌、手足、脏腑、皮毛、、筋络、骨节、血轮、精管而成者也。然使采集四十余种原质,
作为眼、耳、鼻、舌、手足、脏腑、皮毛、筋络、骨节、血轮、精管无一不备,若是者,
可谓之人乎?必不可。何则?无其精神也。史之精神维何?曰理想是已。大群之中有小
群,大时代之中有小时代,而群与群之相际,时代与时代之相续,其间有消息焉,有原
理焉,作史者苟能勘破之,知其以若彼之因,故生若此之果,鉴既往之大例,示将来之
风潮,然后其书乃有益于世界。今中国之史但呆然曰: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至此
事之何以生,其远因何在,近因何在,莫能言也。其事之影响于他事或他日者若何,当
得善果,当得恶果,莫能言也。故汗牛充栋之史书,皆如蜡人院之偶像,毫无生气,读
之徒费脑力。是中国之史,非益民智之具,而耗民智之具也。
以上四者,实数千年史家学识之程度也。缘此四蔽,复生二病。
其一,能铺叙而不能别裁。英儒斯宾塞曰:“或有告者曰,邻家之猫,昨日产一子。
以云事实,诚事实也;然谁不知为无用之事实乎。何也?以其与他事毫无关涉,于吾人
生活上之行为,毫无影响也。然历史上之事迹,其类是者正多,能推此例以读书观万物,
则思过半矣。”此斯氏教人以作史、读史之方也。秦西旧史家,固不免之,而中国殆更
甚焉:某日日食也,某日地震也,某日册封皇子也,某日某大臣死也,某日有某诏书也。
满纸填塞,皆此等“邻猫生子”之事实,往往有读尽一卷而无一语有入脑之价值者。就
中如《通鉴》一书,属稿十九年,别择最称精善,然今日以读西史之眼读之,觉其有用
者,亦不过十之二三耳。(《通鉴》载奏议最多,盖此书专为格君而作也,吾辈今日读
之实嫌其冗。)其他更何论焉!至如《新五代史》之类,以别裁自命,实则将大事皆删
云,而惟存“邻猫生子”等语,其可厌不更甚耶?故今日欲治中国史学,真有无从下手
之慨。《二十四史》也,《九通》也,《通鉴》、《续通鉴》也,《大清会典》、《大
清通礼》也,十朝实录、十朝圣训也,此等书皆万不可不读。不读其一,则挂漏正多,
然尽此数书而读之,日读十卷,已非三四十年不为功矣!况仅读此数书,而决不能足用,
势不可不于前所列十种二十二类者一一涉猎之。(杂史、传志、札记等所载,常有有用
过于正史者何则?彼等常载民间风俗,不似正史专为帝王作家谱也。)人寿几何,何以
堪此!故吾中国史学知识之不能普及,皆由无一善别裁之良史故也。
其二,能因袭而不能创作。中国万事,皆取“述而不作”主义,而史学其一端也。
细数二千年来史家,其稍有创作之才者,惟六人:一曰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其
书亦常有国民思想,如项羽而列诸本纪,孔子、陈涉而列诸世家,儒林、游侠、刺客、
货殖而为之列传,皆有深意存焉。其为立传者,大率皆于时代极有关系之人也。而后世
之效颦者,则胡为也!二曰杜君卿。《通典》之作,不纪事而纪制度。制度于国民全体
之关系,有重于事焉者也。前此所无而杜创之,虽其完备不及《通考》,然创作之功,
马何敢望杜耶!三曰郑渔仲。夹漈之史识,卓绝千古,而史才不足以称之。其《通志·
二十略》,以论断为主,以记述为辅,实为中国史界放一光明也。惜其为太史公范围所
困,以纪传十之七、八,填塞全书,支床叠屋,为大体玷。四曰司马温公。《通鉴》亦
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为蓝
本,而至今卒未有能逾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五曰袁枢。今日西史,大率皆纪事本末
之体也,而此体在中国,实惟袁枢创之,其功在史界者亦不少。但其著《通鉴纪事本末》
也,非有见于事与事之相联属,而欲求其原因结果也,不过为读《通鉴》之方便法门,
著此以代抄录云尔。虽为创作,实则无意识之创作,故其书不过为《通鉴》之一附庸,
不能使学者读之有特别之益也。六曰黄梨洲。黄梨洲著《明儒学案》,史家未曾有之盛
业也。中国数千年惟有政治史,而其他一无所闻。梨洲乃创为学史之格,使后人能师其
意,则中国文学史可作也,中国种族史可作也,中国财富史可作也,中国宗教史可作也。
诸类此者,其数何限!梨洲既成《明儒学案》,复为《宋元学案》,未成而卒。使假以
十年,或且有汉唐学案、周秦学案之宏著,未可料也。梨洲诚我国思想界之雄也!若夫
此六君子以外(袁枢实不能在此列。)则皆所谓“公等碌碌,因人成事。”《史记》以
后,而二十一部皆刻画《史记》;《通典》以后,而八部皆摹仿《通典》;何其奴隶性
至于此甚耶!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以故每一读辄惟恐卧,而思想所以不进也。
合此六弊,其所贻读者之恶果,厥有三端:一曰难读。浩如烟海,穷年莫殚,前既
言之矣。二曰难别择。即使有暇日,有耐性,遍读应读之书,而苟非有极敏之眼光、极
高之学识,不能别择其某条有用、某条无用,徒枉费时日脑力。三曰无感触。虽尽读全
史,而曾无有足以激厉其爱国之心,团结其合群之力,以应今日之时势而立于万国者。
然则吾中国史学,外貌虽极发达,而不能如欧美各国民之实受其益也,职此之由。
今日欲提倡民族主义,使我四万万同胞强立于此优胜劣败之世界乎?则本国史学一
科,实为无老无幼、无男无女、无智无愚、无贤无不肖所皆当从事,视之如渴饮饥食,
一刻不容缓者也。然遍览乙库中数十万卷之著录,其资格可以养吾所欲、给吾所求者,
殆无一焉。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新史学》
之著,吾岂好异哉?吾不得已也。
霍元甲资料
霍元甲是民族武术家,是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英雄,在霍元甲的故事大肆搬上大荧幕的时候,霍元甲最真实的经历是什么呢?霍元甲的资料究竟有哪些?
《霍元甲》剧照
霍元甲生于清朝同治七年,他的祖籍是河北省东光安乐屯,霍元甲出身于镖师世家。在幼年他的父亲就是一位名震一时的拳师,但是他的父亲不让他跟着自己学习武术,因为霍元甲的性格是非常凶狠好斗的,所以霍父害怕霍元甲有辱霍家门楣不传授霍家拳与他。霍家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天津静海县小南河村,过着地地道道农民的生活。在27岁前都过着朴实的生活,在28岁的时候霍元甲在天津卫的码头上当搬运工,渐渐的霍元甲在天津为人打抱不平、惩恶扬善的品格为人们所熟知,但是最后让霍元甲出名的就是与洋人打擂台。
在清末的中国,被列强统治者,霍元甲作为一名爱国武术家肩负起了自己的义务。 中国饱受列强欺辱被压迫,霍元甲的出头让国人感受到希望,他不愿意碌碌无为,而是选择了站出来跟外国人进行比武,选择用这种方式来为祖国争一口气。那时以霍元甲的名气一时吓走了不少的竞争者,让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终于不是待人宰割的羔羊了。最值得说的还是1910年霍元甲受各界人士的帮助创立了中国精武体操会,但是在精武会成立初期霍元甲遭受奸人所害丢掉了性命。
在精武会成立的时候,霍元甲被称为精武大侠,而且这时的霍元甲威望都很大,刚刚在上海开创了局面的霍元甲正值壮年,却过早去世令人惋惜。他将拳法的境界提高了很多,不局限于门户性而是更多的将拳法相融合,提出拳术天下公有的思想。霍元甲就是这么一位让人怀念的大侠。
霍元甲家谱霍元甲是清末的著名爱国武术家,他的祖籍是河北省东光安乐屯。但是他的居住地在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他的家庭也是镖师世家,父亲也是一名拳师,他的武艺十分高超。霍元甲的家谱在他出名之后也有很多人去探究,霍家的家谱究竟是怎样的呢?
霍氏家谱记载
霍家的祖籍地在河北省沧州境内,所以有人去了霍氏祠堂一探究竟。在东光县油房口村找到了这座祠堂,这座祠堂建于明末时期,这个祠堂的建成全靠那时任命兵部尚书的霍伟华,霍维华的进阶之路就从油房口村开始的,从这里中举人然后到了非常重要额职位,霍氏祠堂的建立也说明了霍氏在那时是非常风光的。油房口靠近大运河的东岸,这座传说中的霍氏祠堂已经建立了300多年了,霍氏祠堂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但是后来被拆除了,只剩下一座遗迹在原地。
在这里还是找到了一块石碑,在这块记载了霍家家族始祖的石碑上,有些字迹依旧清晰可见,东光县的霍氏始祖是一个叫霍潭的人,霍潭也是明初从山西移居到河北的,石碑的一部分也找不到了所以不知还有的祖先是谁。霍氏后人在家乘中写道霍氏祖先为霍叔,霍叔是周武王第八个弟弟,而且这位霍叔就是霍家最高的祖先了。霍叔被封做霍国的国君,但是后来在战乱中霍国被灭,这一国人改名姓霍以此纪念霍叔。霍元甲的祖先是在战乱中逃亡至东南方向,定居高平县的那一支霍氏。
郑氏每个地方的字辈都不一样,具体如下:
1、福建泉州惠安: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
2、福建泉州安溪:煌观先祖基尊显受恩怡仰奉丹书赐芳声远代期。
3、重庆大足:永世长朝惜文兴大国昌天才开周泰宗明万代发。
4、湖北十堰:德建明兴顺道隆华日昌。
5、湖北广水:文章华国申名远忠厚传家世代长。
6、四川凉山:赢征思虎国山经朝万天永在成加显首本后循环。
扩展资料
郑氏名人:
1、郑爽
郑爽,1991年8月2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毕业于北京**学院,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2009年,郑爽因主演现代剧《一起来看流星雨》而进入演艺圈,她也凭借该系列剧获得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剧最佳女演员提名。
2、郑恺
郑恺(Ryan),1986年4月17日出生于上海市,华语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7年,出演个人首部**《奔跑吧有情人》,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郑姓
一 方氏朔源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 出自方雷氏。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 到了西周宣王时,方雷的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中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不少方姓宗谱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 方氏在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时就承诏定谱,《方氏血脉谱》早在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就被御批为“名家盛典”,并敕谕方氏子孙,“世代藏传,永久勿失”。宋代安徽宣城有一支方姓改成邝姓 广东及海外许多地方都建有"雷方邝" 溯源堂组织 方、雷、邝三姓“源同一脉,衍以三宗”
二、方氏概述
西汉末,丹阳县令方紘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纮二传为储, 其后代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储有三子,其长子仪之后,迁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兴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觌、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广。汉唐间居住于歙东乡及浙江省交通便利处的方氏,主要是觌与洪的后代。方氏为名门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 方姓在歙县为第3大姓, 淳安为第1大姓 汉唐间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 直至近代, 几千年间都是名人辈出 主要有东汉名宦方储,唐代农民起义领袖方清,唐才子诗人方干,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状元教育家方逢辰,文学家方回,诗人方岳, 明代医学家方有执、制墨名家方于鲁,清代文学家方士庶、戏剧家方成培等。
最早迁福建莆田的方姓为唐时方叔达官泉州, 后居莆田方山,后裔称"方山方" 晚唐另一支迁莆田方姓为古歙人方廷范官长乐,被封金紫光禄大夫"生7子, 其中6子皆仕,时称"六桂联芳",尊方廷范为"六桂之父", 后裔称"金紫六桂方氏"该支方氏的不少外迁支派以"六桂堂"为堂号, 如福清方氏,东莞方氏等等在莆田现在仍有方姓约6万人, 第12大姓, 在原莆田县地区为第7大姓 宋明时期, 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竞达360(进士和举人) 多人 两宋代时方氏有28对父子、26对兄弟中进士, 进士多达132人居莆田诸姓之冠 刘克庄曾云:"合天下诸方,无有如兴化方氏之盛也" 莆田历史上6大私人藏书的典范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 其中白杜方氏的"白杜万卷楼"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 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由于科举盛况, 很多族人在外为官,后裔遂定居他乡异地,以广东最多 莆田因而也成为继古歙县后,方氏迁徙的又一个重要中转地和发源地
桐城方氏有三支, 为桐城第3大姓宋末,方德益由池口迁居桐城。传六世至方懋,方懋在县城择基建房,袭其先祖方法官职名,称“断事坊”,宏丽壮观,甲于全县。都谏王瑞题其门额曰“桂林”,取折桂登科如林之意,此即“桂林方”的由来。方氏另一旺族称“鲁谷共方”,其先祖约于宋末由徽州游猎来桐城定居,故又名“猎户方”。桐城还有一支方姓为会宫方 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风衍长,几百年不衰。直到当代桐城方氏都可谓是名人辈出 如方学渐, 方孔炤、方维仪、方以智、方中通、方文,方孝标, 方亨咸,方苞, 方观承, 方维甸, 方竹圃、方宗诚、方东树、方守敦, 方孝岳,方东美, 方令孺,方圭德(舒芜),方鸿寿, 方子哥等等。桐城方氏不但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学派", 而且还开创了主导清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 对名满天下的书香世家桐城方氏, 梁实秋曾不无夸张地说:“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朱彝尊云:"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明善先生实浚其源。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 桐城方氏把方氏书香文化传统发扬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为方氏扬名立世作出巨大的贡献
方姓以河南为发源地, 以古徽洲为中心向四周扩展, 是典型的南方大姓, 人口重心在东南省份其中安徽, 浙江, 江西,江苏,河南最多, 次为福建, 两湖, 两广, 云南, 四川,台湾, 海南, 上海,北京,天津,陕西, 东北, 山东等等 韩国温阳方氏为唐代从中原河南迁过去的始迁租方智明代方孝孺拒绝为篡位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毫无人性的暴君诛杀10族,被害人数达八百多人被株连流放的也达万人这是方氏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许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国各地也有不少逃离魔掌的族人改为他姓, 如六,何, 施, 汪等等 这次大灾难使我方姓元气大伤, 人口锐减 方姓在宋代列为第35位大姓,人口约45万;占全国059, 元朝列为第28位大姓; 明代为49位,人口约44万。占全国047 最新统计当代方姓人口排全国第63位, 占全国036
历史上方姓名人精英辈出, 宋状元文天祥序方氏族谱中赞曰: "方氏之显于周, 汉以达我朝,声光显赫,流泽及后者,何其盛哉!" 到了明清二朝, 以桐城方氏为代表的方氏诗礼世家更是使方氏的声誉达到了鼎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方姓历代名人242名,占名人总数的053,列第三十八位;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8,排二十五位;著名医学家占066,排第三十一位 按名人姓氏人口比例,方姓名人率居第11位,达14722(依次:钱顾陆崔汪沈史萧杜孔方孟郑范姚),方氏历代名人代表: 周大夫方叔, 汉名宦方储, 唐诗人方干, 宋农民起义领袖方腊, 元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 明大儒方孝孺, 明大学者方以智, 清桐城派鼻祖方苞,文学家方东树, 近代革命领袖方志敏, 现代新儒家大师方东美,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 还有"方氏三圣": "墨圣"方于鲁, "联圣"方地山, "骨圣"方先之
三、郡望堂号
堂号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 聚乐堂、敦义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 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 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 正学堂, 朔源堂
郡望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四、方姓历史悠久,名人精英层出不穷, 历代名人总数排38位,相对率(名人数/总人口)排第11名
古代名人:
方 回: 尧时的仙人 汉<<列仙传>>中介绍: 方回者,尧时隐人也。尧聘以为闾士。 炼食云母粉。亦与民人有病者隐于五柞山中。 夏启末为宦士,为人所劫,闭之室中,从求道。回化而得去。更以泥掩封其户。时人言,得回一丸泥涂门户,终不可开。
方弼、方相: 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 因纣王荒*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 开路神 门神
方 叔: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名望如日中天 恭贺用语"望隆方叔", 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与声誉。
方 储:浙江淳安人。东汉和帝方储以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葬淳安城内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庙
方 干: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诗人, 生前未仕, 死后却名扬天下 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遗诗三百七十余篇,有《玄英先生诗集》。成语" 身后识方干", 是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方 清: 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
方 太: 山东青州千乘人五代后晋名将 武定节度使, "郑王" 方太能征善战 曾率兵数百人逆击敌兵万余人, 大获全胜方太一生百战百胜, 可惜却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 峻: 福建莆田人 宋代著名的藏书家 白杜"万卷楼", 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为宋代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方 訚:浙江淳安人。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为北宋名士,时称“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方 琼: 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琼宗庙于鸡鸣岭下建修方琼忠庙(庙现存)庙联云:"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庙正气满人间"。清代,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
方 腊:古徽州人 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后战败被俘,英勇就义。
方崧卿: 福建莆田人文学家, 藏书家 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韩集举正》是宋代韩愈集文本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后代韩集文本整理的基础。
方信孺: 莆田人。宋代优秀外交家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好交游开禧北伐时出使金国,大义凛然,不辱使命面对威胁,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誉为"以口舌折强敌"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题刻著《方信孺词选》《南海百咏》
方大琮: 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佑元年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六年迁宝章阁直学士。在广五年,百废俱兴,以兼司俸禄赠学校,增摧锋军春衣钱,别给水军出戍粮米。为官直言敢谏。著《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
方逢辰: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著有《孝经解》、《尚书释传》、《格物入门》等书。
方山京:宋代状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状元。方山京为官正直清廉。时人称其为谦谦君子。
方 岳: 安徽祁门人 南宋后期著名爱国诗人。字巨山,号秋崖。, 著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
方 斫:浙江仙居人。宋代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东南学者表正之师",宋乾道年间,方斫兴资创办了被称为东南道学正渊--桐江书院。历代从书院中走出来的进士就有十多位,举人、贡生、秀才更是不胜枚举
方 回: 安徽徽州人 宋末元初著名诗人,文学家 诗文通俗、朴实,不少诗歌反映宋末元初民众疾苦。著有《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碧流集》、《续古今志》、《颜鲍谢诗评》、《瀛奎律髓》等
方 凤: 浙江浦江人宋末元初爱国诗人,南宋遗民诗人的领袖人物,有中国第一诗社之称的“月泉吟社”的创立者之一 诗文多抒写亡国之痛。有《存雅堂遗稿》。
方从义:贵溪(今属江西省)人,元代画家,以擅写云山著称,笔墨苍润。
方 炯: 福建莆田人。元末明初名医 曾治一暴死僧人,以管吹药鼻中,使吐痰数升而愈,活人甚众。且医德高尚,不追求财帛,常以财济贫。他的座右铭“但愿人常健,何愁我独贫”。所著有《杏村肘后方》、《伤寒书》、《脉理精微》等
方国珍: 浙江台州人元末第一个发动农民起义的英雄 方国珍施行“保境安居”的政策,招贤纳士,在各地兴建儒学、水利,严肃法纪,使浙东一带老百姓在元末战乱时期避开战祸,安居乐业。后顺应潮流归顺明朝。
方克勤:浙江宁海人。明山东济宁知府,又称方济宁。正直清廉万民称颂。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县,杯汤不肯受。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著有《汗漫集》
方孝孺: 宁海人,明思想家,文学家 为帝师,推行新政。人称“正学先生”。“靖难之役”时,为正义拒为篡位的朱棣草诏,刚直不屈, 视死如归,被暴君株杀10族,死难者达八百多人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 著有《缑城集》《逊志斋集》
方有执: 安徽歙县人明代名医 伤寒学上“错简派”之创始人 方有执竭20余年之精力,撰成《伤寒论条辨》, 由是形成明清时代重新整理研究《伤寒论》的热潮。其影响深远,清代名家均拥护其说,形成伤寒学上的“错简派”。
方献夫: 广东南海人。明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宰相),辞官后家居十年卒,先已加柱国、少保,乃赠太保,谥文襄。 著有《西樵稿》,《周易约说>>
方从哲:浙江德清人。明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崇祯元年二月卒,赠太傅,谥文端。
方孔炤,安徽桐城人。易学家,方以智父 湖广巡抚,在剿匪中八战八捷,立下赫赫战功。著有《周易时论》
方于鲁: 安徽歙县人明朝一代"墨圣", 所制墨以"九玄三极"最佳,被誉为"前无古人" 著有《方氏墨谱》
方学渐: 安徽桐城人人称明善先生,著有《易蠡》等,为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方氏易学学派" 的创始人
方仪凤:安徽池州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 武状元。为广州参将,奉命讨平海上的“红毛夷”和“矮寇”屡建战功。在一次血战中,壮烈捐躯。后由他儿子“九门提督总兵”方懋昌取血衣送归故里,葬在绍埂村南凤形山之麓。至今衣冠冢仍幸存。
方维仪:安徽桐城人明末女诗人,青年寡居,与其嫂共同教养其侄方以智。著有《清芬阁集》,又编历代妇女作品为《宫闺诗史》。
方岳贡: 湖北省谷城人。官至左都御史兼东阁大学士(宰相), 被列为天下五个廉轮监司之一。明代阁臣中带都御史者,自岳贡开始。任松江知府其间, 主持修建上海地区也是整个江南海塘的第一座石塘。著有《国纬集》61卷、《经世文篇》等。
方逢年:浙江遂安人。明天启二年进士,因得罪魏忠贤被削职。魏阉事败,复起用。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宰相)。
方 文: 安徽桐城人 明清之际著名诗人, 诗与其侄方以智齐名, 他写的<<都下竹枝词>>是中国最早吟咏烟草的诗歌
方以智:桐城人明季四公子。第一个提出了对立统一的矛盾法则是宇宙的根本法则,第一个提出"向西方学习"口号的人 "方氏易学"集大成者 以“博闻大雅,高风亮节”而名满天下。著有《浮山全集》《物理小识》《通雅》等。
方象瑛: 浙江遂安人, 清康熙1673年与其兄象璜完成《遂安县志》编纂工作。1679年,考取“博学鸿词科”二等,授翰林编修,参与修《明史》。方象瑛自号“金门大隐”。著有《健松斋集》、《封长白山记》、《松窗笔乘》等。
方大洪: 郑成功部将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 为洪门“前五祖”之一(又称少林五祖) 五祖在全国分设"天地会”"三合会”“袍哥"“哥老会”“小刀会”方大洪为"三合会"创始人
方惠成: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中五祖”之一 前五祖逃出少林寺后,中途遇清兵追索,在沙湾口幸有勇士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杨仗佑,林大江5人掩护得脱,此五人在洪门中被尊为“中五祖”。
方功惠:湖南岳阳人。清代著名藏书家。自幼嗜书,家有碧琳琅馆,藏书十万卷,富甲粤东,也喜欢刻书。所刊《碧琳琅馆业书》,收书四十四各种,中多海内罕见孤本;又刻有《古经解汇函》、《古小学汇函》、《全唐文纪事》等。
方殿元, 方还(子),方朝(子):广东番禺人 清初诗人, 父子三人同为文坛 岭南七子, 同为岭南人。其他四人是: 梁佩兰,程可则,陈恭尹,王邦 因居吴,喜以诗结纳四方,方还,方朝兄弟被称为“吴下二方”。
方中通: 安徽桐城人清朝时的数学家, 易学家 中国第一个论对数的人著有<<度数衍>>
方拱乾 安徽桐城人,文学家因受江南科场冤案株连于1659年被流放黑龙江宁古塔,方拱乾著《绝域纪略》(又名《宁古塔》)一书,很有史料价值, 是黑龙江省的第一部地方志。
方孝标: 安徽桐城人。文学家 文字狱的受害者康熙九年入滇,仕吴三桂,为翰林承旨。据在滇、黔时所闻所见明末清初事,著《滇黔纪闻》。同邑戴名世著《南山集》,多采其言。后戴名世被祸,并及孝标掘墓锉骨,亲族坐死及流徒者甚多。
方亨咸:安徽桐城人。方孝标弟。文学家,画家,尤工书、画,精于小揩。山水仿黄公望,博大沉雄,力追古雅,与程正揆、顾大申时称鼎足。作品有:《云横翠岭图》。《山水花鸟册》《梅雀图》,《竹石图》,《山水》,《深山垂纶图》
方 苞: 安徽桐城人古文大师 清代桐城派的创始人, 桐城派在清文坛影响极大。时间上从康熙时一直绵延至清末;地域上遍及全国著有《望溪先生文集》,《集外文》,《集外文补遗》《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被收入中学教科书
方成培: 安徽徽州人伟大的戏剧家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200年来家喻户晓的优秀传统戏曲剧目<<雷峰塔>>又名《白蛇传》的创作者
方观承: 安徽桐城人。清文学家,水利和植棉专家 历任,浙江巡抚,直隶总督, 陕甘总督,太子太保, 被列为“乾隆五督臣”之一,绘制的《御题棉花图》是中国最早的棉作学图谱著有《方格敏公奏议》《述本堂诗集十八种》《述本堂诗续集>
方维甸:安徽桐城人。历任光禄寺卿、太常寺卿,长芦盐政,山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陕西巡抚,闽浙总督,军机大臣, 文学家。著有《心兰室稿》。嘉庆二十年,卒於家。赠太子少保,谥勤襄。
方七娘: 福建霞浦县人,后居永春,清代武林宗师,为南少林五祖拳(太祖拳、罗汉拳、达尊拳、行者拳、白鹤拳五种)之一的白鹤拳创始祖师 白鹤拳也称永春拳 在闽粤海外影响巨大
方微石: 福建福清人。一代武林宗师 福建纵鹤拳创始祖师同治九年方慧石首次以纵鹤之纵劲,技挫福建省总督左宗堂府中有御赐华北七省无敌拳王之称的郭其泰,由是声名大噪, 威震八闽。
方世玉: 广东肇庆人 清代武林高手 为人侠胆义骨疾恶如仇 其英雄事迹在中国民间家喻户晓 被称为少年英雄, 功夫皇帝 与兄弟方孝玉和方美玉同被称为少林十虎
方东树: 安徽桐城人字植之,为清代中期的文学家及思想家,师从桐城派古文名家姚鼐,为桐城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有《汉学商兑》、《昭昧詹言》、《书林扬觯》、《仪卫轩文集》等。
方 薰: 浙江石门(今崇德)人。清代书画家性高逸狷介,朴野如山僧。诗、书、画并妙,写生尤工,与奚冈齐名,称「方奚」。一时能手,无出二人之上。著有<<兰坻诗钞>>、<<井研斋印存>>、<<山静居稿>>、<<山静居论画>>。
方玉润:云南广南人。晚清文学家。字友石,一字黝石。著有《诗经原始》、《风雨怀人集》等
方 耀: 广东普宁人水师提督, 曾以八千人大破太平军的十万大军,誉为“谋勇将军”“展勇巴图鲁”。中法战争中守虎门,被赞"粤有方耀, 可高抌也" 在治潮间修桥铺路,大办乡学 时人赞"世上难寻此等好官" 死后民间建有方大人庙祀之
近代名人
方举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的创办人 1866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 是当时中国最早和规模最大的民族企业该公司的创办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产生的标志广东省香山人
方声洞:近代民主革命者,两次留学日本,曾参加拒俄义勇队。后在1911年3月2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福建福州人
方声涛: 清光绪31年赴日士官学校留学,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历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1915年任讨袁护国军第二军第二梯团长、驻粤滇军第四师师长, 福建民军总司令,北伐革命军广州大本营参谋长,大元帅府卫戌总司令,福建省主席 福州人
方君瑛:中国革命先驱者。1906年,她与同在日本留学的弟声涛、声洞、嫂曾醒以及弟媳郑萌、王颖先后都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任同盟会暗杀实行部部长。福州方氏家族六人举族起义, 被誉为“方家满门英烈”。 福建福州人。
方君璧: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位中国女学生,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的海外中国画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福建福州人。
方鼎英:黄埔军校教育长、代校长, 爱国名将。任黄埔军校教育长、代校长,第十三军军长、四十六军军长、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西征军第一路总指挥。 湖南新化县人
方本仁:民国要员,爱国将领。1923年授“粹威将军”称号,历任东南五省联防军江西军总司令,国民政府江西宣抚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右路军总指挥,湖北省府主席。湖北黄冈人。
方地山:时人称"大方" 近代 "联圣" 名而谦,字大方,号地山 方善做诗词文制联。他为人嵌名字联,全为即兴,从不起草,浑然天成,词意极工,往往将典故自然融入,不留斧凿之痕,堪称一绝,被誉为"联圣" 江苏人
方药雨:时人称"老方"近代古钱界最负盛名的三大收藏家之一 与杭州张叔训,重庆罗伯昭鼎峙而立,时人有俗谚曰:“北方、南张、西蜀罗",蜚声海内外。著有《校碑随笔》被海内外鉴赏家推崇为空前之作。浙江人
方液仙: 中国最早的国产蚊香(“三星”蚊香)的创制人中国首家化妆品企业“中国化学工业社"的创办人被誉为中国日用工业品之父 祖籍宁波人
方令孺: 新月派诗人 作家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信》、《方令孺散文选集》,译作有短篇小说集《钟》等。桐城人
方振武: 爱国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北伐军左路军总指挥。抗日救国军总指挥。1933年,方振武为察哈尔省抗日同盟军前敌总司令, 率军北进,收复察东失地, 经过五昼夜苦战,终于将日伪完全赶出察省。被誉为"收复察哈尔省的总司令" 安徽寿县人
方先觉: 爱国抗日名将, 1944年在衡阳保卫战中,方先觉率领第10军孤军苦战47天,最后以伤亡1·5万人代价,歼灭敌人2·9万人 彻底粉碎了日军战无不胜的神话该战是抗战中,作战时间最长、程度最为惨烈的一场城寨争夺战安徽人
方叔洪: 名范,以字行,山东省济南市人。1939年6月25日在鲁南对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时任国民党51军114师中将师长。国民政府追认为烈士,奉祀于各地忠烈祠。方叔洪中将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年轻的高级将领
方振国: 抗日英雄"九--八"事变后,方振国成立"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36路军,任司令。该军在开原、铁岭、清原、西丰边界的韭菜峪、下老坎一带打击日伪军,日伪惊慌不已,后遭伪满军队的围剿,方振国在突围时壮烈牺牲。辽宁开原县人
方志敏: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江西省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造者。遗著有《清贫》和《可爱的中国》等,成为教育后代的生动教材 。这两部作品都已选入中小学课本。江西弋阳人
方维夏: 革命烈士, 教育家, 毛泽东的老师 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主要***之一 历任闽西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总务厅厅长、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教 育部长兼司法部部长等职。1936年因叛徒告密被杀害
方显廷: 我国三、四十年代与马寅初、刘大钧、何廉齐名的四大经济学家之一。他负责主持的南开经济研究所在当时闻名遐迩,是我国三四十年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现代经济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浙江宁波人
方介堪: 篆刻大师。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与张大千的画相配, 被称为“张画方印” 浙江温州人
方梦樵: 徽商, 太极拳师中国第一个专业从事岩矿标本工作的采集家徽州人
现代名人
方 毅: 政治家, 书法家 原中国科学院院长, 科委主任, 中央书记处书记, 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 全国政协副主席福建厦门人
方 方: 革命家。历任中共闽粤赣边省委书记、中共南方工委书记。中央香港分局书记,中央华南分局第三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侨联副主席。广东普宁人。
方 强: 开国中将 历任第四野战军47军副军长,44军军长,广东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 六机部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湖南平江人
方正平: 开国中将 历任第四野战军58军政委,第二十一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南海舰队政治委员,东海舰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委湖南平江人
方之中: 文武双全的开国将军 30年代,曾为"左联"的成员 著有<<方之中文集>>历任第20兵团199师副师长、200师长,华北军区参谋长 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 兼任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
方志纯:江西人。革命家,社会政治活动家,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江西省省长。
方仲如:革命家。历任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西北野战军后勤部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后勤部政委,西北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政协陕西省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常委。陕西咸阳人。
方 豪: 中央研究院院士, 史学泰斗 宗教人士,1974年,曾获教皇保罗六世颁赠的名誉主教加“蒙席”衔。著有《宋史》《中西交通史》《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方豪六十自定稿》《马相伯先生文集》《明淸之际中西血统之混合》等。浙江人
方东美:新儒家大师被海内外誉为民国以来我国在哲学上真正学贯中西之第一人。著有<<中国人生哲学概要>> 等等 桐城人
方国瑜: 云南地方史、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云南学术史一代大师。著有《云南史料目录概况》、《纳西象形文字谱》、《彝族史稿》、《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等十余部著作。云南人
方创杰:美国华侨领袖, 保险业巨子,方氏保险行总裁。2004年任中华总会馆总董,著名爱国华侨。广东省开平人。是方美梅的父亲
方美梅: 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格莱美音乐奖的炎黄子孙 居旧金山 1994年,方美梅凭为著名英国歌星史汀制作的《十个召唤者的故事>>音乐录影片,力压群雄,一举夺得第36届格莱美音乐奖奖座 7月16日为旧金山的"方美梅日"祖籍广东省开平
方宇文: 全美大城市中第一位亚裔女警长,旧金山155年历史上第一位女警长
方爱琼: 航天科学家 美国太空总署高级工程师,太空总署技术通讯的总主编 1969年, 参加美国阿波罗X1登月计划, 是最重要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一:负责程序工程、数据库研究。
广东中山韦氏字辈:“永乾佑宁嘉延国安靖始。”
湖北仙桃韦氏字辈:“智思守先训敦厚乃本元”。
贵州都匀韦氏字辈:“应永廷恩毓忠良继国邦荣华昌万世庆喜福寿长”。
京兆堂韦氏字辈:“祖启福基海文世应成朝克振儒志联庆国秀昆荣逢光显定经汝良嘉英华善永修得贤才昌润建景恒舒端薄祥茂远兴”。
广西韦氏字辈:
东兰县三石镇泗爷村弄别牙保队字辈:“青大高明利运昌隆盛树孔孟书勤颂韩能报国忠。”
土司直系:“景君宴贤万爵玩兴祖正虎起应文继光兆国朝振永承清年述臻忠厚祥庆吉光”。
板选分支:“朝振权文明景庆云祥开恢复波涛涌进造成建国。
兰木分支:“正(振)大高明立钟灵盛益昌思儒周世德忠厚显文章锦服春宜广精衣夏欲长箕裘辉灿耀裾裙刺豪光”。
乐里分支:“虎起龙飞尤天星国朝仲振永承清世界灵盛益高兴正大光明立更新”。
州洛分支:“道(清)德仁义礼举全忠信英雄盖豪杰”。
长江分支:“兰桂荣宗祖国朝廷绍展尤科名联选仕永世进箕裘翰墨昌文武燕冀庆益谋辅弼年统绪大业继韩侯”。
南丹坡分支:“国朝文仕景道义日钱家福禄如东海寿比玉南山”。
田林刹周、老山分支:“国朝文明仕庭忠道德先荣华流世显如应祖宗成”。
凤山分支:“公侯伯子男著宗声誉扬韩将勋耀宇州司义天长忠孝德智勇宏谋济同强怀源立壮志新纪普华章”。
广西藤县韦氏字辈:“昭浩恒喜式旭以显扬铭祖德流芳远万载达朝京”。
韦氏一支字辈:“希尚士启国志宏端永长光宗耀先德文明焕道昌”。
广西苍梧县沙头镇深塘村韦氏字辈:“镜邦振佳以国宏、永纯世代自兴荣;存仁尚义文光炳、明德招常景运崇;万年继昌兆本同、显宗耀祖志英雄;才华会序乾坤喜、承胜安详纪泰隆。”
广西靖西县韦氏字辈:“敏宗光天文士世,家有道高美传继;勤修祖训振儒业,方可存忠孝节义;佑启后人广前烈,远绍功勋信益著,诚能守宝贵荣华,子肖孙贤乐圣治”。
贵州三都县部分韦氏字辈:“仕显学,占锦光,朝廷启凤章;公中明秀远,胜德永安邦”。
贵州丹寨县县部分韦氏字辈:“洪应登国正,陈德世(启)友文,祖宗恩泽右,伟大发英雄。
广西桂林市永福县广福乡马陂村韦氏家族是在天启年间,由河池南丹迁居至马陂村。字辈:“应丰扶志文廷宗,树启君基汝有从,承继前人之福善,光贻永世如游龙”。
扩展资料:
主要来源:
韦姓源出有五:
①出自彭姓,为颛顼高阳氏大彭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韦氏家谱》记载:“出自颛顼大彭之后,夏封于豕韦,苗裔以国为姓,家彭城(今江苏省徐州的古称)。”
②出自韩姓,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
③出自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有韦氏。据《韦氏家谱》所载,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有韦姓。
④出自赐姓而来。据《韦氏家谱》所载,桓彦因功受赐韦姓,其后人以韦姓自居。
⑤出自其它源流有韦氏。清朝时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市及仫佬、苗、瑶、水等许多少数民族均有韦姓。
-韦氏家族
1赫克托尔(Hector),普里阿摩斯(Priamus)的儿子,特洛伊(Troy)王子,帕里斯(Paris)的哥哥。他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最后和阿喀琉斯(Achilles)决斗,死在对方手里。
2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是希腊最有名的英雄,他的名声可追上前辈英雄赫剌克勒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出生后被母亲握住脚踵倒浸在冥河水中,除未沾到冥河水的脚踵外,周身刀枪不入。在特洛伊战争中杀死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使希腊军转败为胜。后被太阳神阿波罗的暗箭射中脚踵而死。
3阿喀琉斯是海洋女神忒提斯(Thetis)和凡人英雄珀琉斯(Peleus)所生。他是参加特洛伊(Troy)战争的惟一一个半人半神。 4 狄俄墨得斯(Diomedes):特洛亚战争中,希腊方面著名的大英雄。 狄俄墨得斯是阿尔戈斯的国王
5墨奈劳斯是斯巴达国王。又名墨涅拉俄斯(Menelaus):阿特柔斯之子,阿伽门农的弟弟,海伦的丈夫;特洛亚战争中的希腊高级将领。 6帕里斯 普里阿摩斯和赫卡柏的儿子普里阿摩斯和赫卡柏的儿子 7阿伽门农, 希腊文�6�8γαμ�0�5μνων Agamemnon,(意为“坚定不移”),
希腊神话中的迈锡尼王。阿特柔斯之子,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哥哥,
第1代:金台侯金刀杨会(杨师厚)、杨桂荣(女)
第2代:金刀王杨会之子:火山王杨衮(杨信杨君爱杨弘信)、杨嗣
第3代: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等
第4代:忠孝侯杨延平、义勇侯杨延定、忠武将杨延光等
第5代:杨宗显、杨宗魁、杨宗宪、杨宗孝、杨宗槐、杨宗保等
第6代:杨文广、杨文举、杨金花、杨宣娘、杨充广、杨文贵等
第7代:杨怀仁、杨怀兴、杨怀恩、杨怀玉、杨邦玉、杨邦仪等
第8代:杨士奎、杨士亮、杨士瀚、杨士鹏、杨瑞娘(女)等
第9代:红梅童子杨金豹、杨彩凤、杨惟聪
第10代:杨满堂、青面兽杨志、杨选、杨再思、杨广荣等
第11代:杨轸、杨轼、杨若兰、杨再兴、杨畋等
第12代:武毅侯杨粲、杨继周、杨再礼、杨再取、杨再光等
第13代:英烈侯杨价、杨正修、杨正拱、杨正心等
第14代:杨文、杨大声、杨德、杨留、杨陈
第15代:杨文之子:杨邦宪、杨德之子:杨春
众所周知,蜀汉的开创者刘备又称刘皇叔,原本是汉朝的皇族。
《三国志·蜀书》上说,蜀汉皇室来源于中山刘氏,是西汉景帝刘启第八个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多达120个,其中第五个儿子刘贞封陆城亭侯,由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县)来到陆城侯国(在今河北省涿县),后裔形成中山刘氏的分支--涿县刘氏。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实行削藩政策,以"酎金事件"为借口,废除大批同姓诸侯。涿县刘氏开派祖刘贞,也在这次削藩运动中被削去陆城亭侯的爵位,降为普通平民。
刘贞以后,涿县刘氏的情况,正史没有记载,刘氏族谱则大都有对这一段空白的补充。不过,族谱中所记的有关世系和史实,又有很多互相矛盾和错误牵强的地方。这里,我们不妨根据各地刘氏族谱来作一大体的勾勒和订证。
关于中山刘氏涿县分支始祖刘贞的出身,典籍记载已经非常明确清楚,无容置疑。因此,广东梅县刘氏谱说刘贞是刘胜的孙子和他迁自彭城郡,都是错误的。同样,湖南桂阳刘氏族谱、新化刘氏谱、刘氏滔公支谱和广西刘氏谱都说刘贞是刘向的儿子,刘向是刘胜的儿子,这也均与历史事实不符。
在今人刘少卿所编《刘氏新族谱》中,刘备是中山王刘胜的第17代孙,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世系是:
刘胜(中山靖王)→刘贞(陆城亭侯)→刘昂→刘禄(漳侯)→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刘雄→刘弘→刘备。
这是一种最常见、最流行的中山刘氏上古世系。
全国各地中山刘氏族谱所载也大体与此相近,如湖南桂阳刘氏谱、四川荣昌刘氏谱所载就完全相同。而湖南怀化刘氏(政公房)族谱和刘氏(吉蕴公房)族谱等则将刘贞误作刘向。笔者认为,这纯粹是字形笔画之误,因为"贞""向"二字字形相近。湖南刘氏(烟溪滔公房)族谱、板桥刘氏谱、新化刘氏族谱和湖南宁乡刘氏(吉祥公房)谱的编纂者大概对此并不理解,所以他们在刘向之后,又再增加刘贞一代。殊不知刘向即刘贞之误,此举实属画蛇添足。
另外,湖南平江刘氏谱和台湾谱从刘胜到刘舒与之相同,刘舒以后的世系是这样排列的:
刘舒→刘兴发→刘盛→刘必→刘达→刘才源→刘惠。
这个世系比前一世系多了2代,即在刘舒与刘必之间多了一代,在刘必与刘不疑之间又多出刘达一代。
江西泰和刘氏宗谱的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轩(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巡(刘建)→刘辰华(刘哀华)→刘平(刘宪)→刘化(刘舒)→刘谊→刘用(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湖北汉川古柏堂《刘氏族谱》则记载从刘胜到刘备为12代,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恋禄→刘英建→刘哀→刘舒→刘必→刘不疑→刘济惠→刘雄→刘弘→刘备。
江西《中华刘氏通谱》所载从刘胜到刘备也是12代,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宪→刘宜→刘必→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尽管刘姓族谱的编纂者们为了填补从刘胜到刘备世系的空白而绞尽脑汁,然而,笔者仍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广大的刘姓族人:这些流传了很久的世系,绝大部分是虚构的、错误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笔者认为,这些族谱的编纂者们的世系与历史不符合。因为正史上虽然没有开列刘备历代祖先的名字,但却间接地指出了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代数。
刘备又称刘皇叔。这"刘皇叔"的称呼,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它可不是随便乱叫的,而是严格按辈份来叫的,即刘备按辈份应为汉献帝的叔父辈。汉献帝刘协出自长沙王刘发一支,从刘发到刘协共有13代。中山王刘胜与长沙王刘发是兄弟,刘备既然是汉献帝的皇叔,则从刘胜到刘备应该是12代。
江苏、江西、湖南、广西、广东、四川、香港、台湾、南洋等地所流传的刘备祖先的世系,最少的也比实际上的传递世系多出了5代,因此都是错误的或虚构的。这些世系的编造者们都忽略了刘备又称刘皇叔这一重要信息,在正史中找不到刘胜到刘备代数的明确记载,就以为可以胡编乱造而没人知道。
在这些世系中,只有湖北汉川古柏堂《刘氏族谱》和江西《中华刘氏通谱》上记载刘胜到刘备为12代,与历史实际相符合。但这两个世系,很明显是在上述世系的基础上再加工而成的,即将香港谱中的祖先删去几代,再将一些父子二人的名字合成一人名字,因此,这两个世系也不可信,最多也只能是聊备参考而已。
为什么全国各地刘姓族谱关于中山刘氏自刘胜到刘备世系的记载,都会错成一样呢?原来,这里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这个世系来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第20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写道:"献帝设朝,操表奏言玄德军功,引之见帝。……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景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刘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备乃刘弘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
各种中山刘氏世系比较
三国演义 江西中华刘氏通谱 湖北汉川古柏堂谱 香港刘氏新族谱 湖南平江刘氏谱
刘胜 刘胜 刘胜 刘胜 刘胜
刘贞 刘贞 刘贞 刘贞 刘贞
刘昂 刘昂 A 刘昂 刘昂
刘禄 刘禄 刘恋禄 刘禄 刘禄
刘恋 刘恋 A 刘恋 刘恋
刘英 A 刘英建 刘英 刘英
刘建 A A 刘建 刘建
刘哀 A 刘哀 刘哀华 刘哀华
刘宪 刘宪 A 刘宪 刘宪
刘舒 A 刘舒 刘舒 刘舒
刘谊 刘谊 A 刘谊 刘兴发
A A A A 刘盛
刘必 刘必 刘必 刘必 刘必
刘达 A A A 刘达
刘不疑 A 刘不疑 刘不疑 刘才源
刘惠 刘惠 刘济惠 刘惠 刘惠
刘雄 刘雄 刘雄 刘雄 刘雄
刘弘 刘弘 刘弘 刘弘 刘弘
刘备 刘备 刘备 刘备 刘备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早已在中国家入户晓,正是借着这一名著的传播,中山刘氏的世系则得已如此广泛地在全国刘姓中流传。可见,后世大多数中山刘氏世系,可能都取自《三国演义》。
不过,笔者认为,《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有关中山刘氏的世系记载,应该不是作者罗贯中个人的凭空杜撰,而是必有所本。至于罗贯中所记载的这一世系源自哪里,则现在已不得而知。笔者分析,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宋元时期传世的历史文献资料;另一种则是罗贯中周围某个刘姓家族的族谱。而且,这后面一种可能性还要大。如果此说成立,那么今日所流传的这份虚构的中山刘氏上古世系,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在刘氏家族中流行了。因此可以说,是《三国演义》抄了刘姓族谱中的世系,而《三国演义》中的这份世系,又为后世很多刘姓族谱所抄。
如今,要重新填补刘备祖先世系的这一空白断层,还需要等更多的原始材料的发现。
我们只知道,刘贞之后,刘备的最早的有史可考的祖先是他的祖父的刘雄。刘雄在东汉后期被举为孝廉,后官任东郡范县(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县令,安帝时还曾任东郡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县令。
刘雄生二子:刘弘、刘子敬(有族谱作刘珖)。刘弘的儿子,就是一代英雄刘备。
梁启超说的:“二十四史,不过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原文在哪里可找到
本文2023-10-15 11:12: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7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