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段氏的由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大理段氏的由来,第1张

段家记录很奇葩的,真假难辨,相比史料更像传说,比如自称是祖上是白族,但相传最早的始祖又是九天玄女,如果真是九天玄女的后人,那就汉人无疑,也有一些其他的记录,反正看起来就跟闲聊一样,老感觉不够正式,不够严谨

云贵之战:“大理国”段氏投降

1381年,傅友德率30万大军远征云贵,对“大理国”的使者说:“明军远非唐军、元军可比,你们赶紧投降,不要再等了。”明军精锐云集,还是傅友德亲自挂帅,“大理国”的段氏族人只好投降,归顺明朝。

傅友德,明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1351年,刘福通起兵,傅友德参加红巾军,在中原与元军作战。1356年,傅友德追随李喜喜入关,转战陕甘与汉中,却被察罕帖木儿击败。红巾军溃散,傅友德不愿意投降元朝,而是南下四川,投奔明玉珍。

明玉珍,“天完”皇帝徐寿辉的部下,徐寿辉被陈友谅处死后,明玉珍占据川蜀地区,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可惜,明玉珍没啥追求,只想守住自己一亩三分地,傅友德不受重用,转而投奔陈友谅而去。

陈友谅是一代雄主,有统一中原的壮志,可惜为人太残忍。天下未定,陈友谅就处死徐寿辉,导致龙湾之战惨败,“汉军”元气大伤。看不惯陈友谅的为人,傅友德与丁普郎、张志雄等将领投奔朱元璋,此后屡立战功,成为一代名将。

1368年,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攻克燕京,元朝灭亡,但留守西南的元军依然十分强大,对明朝的压力可不小。元朝灭亡后,四川是“大夏”国统治,号称雄兵40万。云南、贵州则是元朝统治,由梁王镇守,兵马20万,也是不容小觑。

“大理国”,段氏建立,金庸的《天龙八部》中经常提起。1251年,忽必烈、兀良合台率兵南征,“大理国”投降蒙古,但段氏依然占有广大领地,只是名义上臣服元朝。再则,云南、贵州情况复杂,元朝更多依靠“大理国”的段氏为维持秩序。

朱元璋要肃清漠北,平定草原,西南必须得纳入囊中,否则将会有腹背受敌之危险。如此,明军征讨漠北之同时,也在着手平定西南的准备。傅友德,朱元璋平定西南的得力人选,他不但勇猛,谋略也强,可以担任主帅。

1371年,朱元璋出兵远征四川,傅友德挂帅,从陕甘攻入汉中。汤和、廖永忠则率领水师从长江出发,攻打瞿塘关,夺取川蜀的东大门。“夏军”主将戴寿以少量兵力驻守瞿塘关,凭借险要地势抵御明军水师,自己亲率主力迎战傅友德。

傅友德声东击西,从陕西奔袭陈仓,夺取文州、阶州,然后直奔成都。戴寿则早就严阵以待,他以“战象军团”为前锋,与明军正面决战。战象身披铠甲,“大夏”士兵手持长矛,以密集箭雨射向明军,攻势非常迅猛。

傅友德下令明军以火铳还击,抵御“战象军团”,本人亲自冲锋陷阵,即便被箭镞射伤也不后撤。主帅如此勇猛,明军斗志高昂,又有火器加持,“战象军团”溃败,明军乘势掩杀,戴寿投降,傅友德夺取成都。灭了“大夏国”,傅友德班师回朝,并参与远征漠北作战。

1372年,傅友德率5000骑兵横扫甘肃,七战七捷,俘虏敌军十几万,牲畜数十万头。1373年,傅友德充当前锋,在徐达指挥下出兵雁门关,击败明军王保保。1376年,傅友德率兵征讨草原,擒拿伯颜帖木儿。

1381年,徐达出征,傅友德充当前锋,奔袭灰山,蒙古骑兵损失数万,元气大伤。灰山之战后,漠北比较稳定,朱元璋便着手征讨云南、贵州。1381年,傅友德率30万大军南征,沐英、蓝玉充当副手,朝着云南杀来。

元朝梁王出兵10万抵御明军,主将是达理麻,双方在曲靖决战。元军严阵以待,骑兵、步兵、战象兵云集,阵容十分豪华。

傅友德正面佯攻,摆出决战的架势,然后派遣一支精兵绕到上游,从白石江渡河发起突袭,元军阵脚大乱。傅友德乘势渡江,以沐英、蓝玉为前锋,直奔达理麻而去,元军一败涂地,达理麻被俘虏,明军夺取曲靖。

10万大军溃败,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眼看大势已去,昆明无法镇守,便与妻子投入滇池自尽。此时,还占据大理的段宝派使者来明军大营,希望明朝能继续保留有“大理国”,虽说已经名存实亡,但还是继续留在大理,为大明看守边陲。

段宝想保留“大理国”,隔段时间给大明进贡即可,傅友德不同意,还羞辱了段宝的使者。不久,段宝送来书信:“汉武帝大动干戈,只得到西南一隅;唐朝远征云贵,阵亡十几万,玄宗无奈;忽必烈也搞不定云贵,明军还是班师回朝吧。”

段宝口气不小,傅友德也不客气,直接回复使者:“汉朝、唐朝、元朝,怎能跟大明相比;我们远征云贵,不是为了让你们归顺,而是要设置郡县。再则,明军击败了元军,已经帮你们复仇了,你们还是赶紧投降吧。”

傅友德很霸气,表示明军并非汉军、唐军、元军可比,明朝不是要你们归顺,而是要夺取云贵,设立郡县,别想着保留“大理国”。接着,傅友德派沐英、蓝玉出兵,摆出攻城的架势,段宝只好投降,“大理国”在名义上都不再存在。

平定云南后,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沐英则时代镇守云南。沐英,朱元璋的养子,深得朱元璋、马皇后的喜欢,故而得到此待遇。1394年,傅友德在宴会上触犯朱元璋,便回家取来两个儿子的“首级”,并拔剑自刎而死。

大理国是中国古代和中原王朝并存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它主要位于今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区,国都在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及以西地区)。大理国大概存在于五代十国到南宋后期这段时间,历时300多年。

我们了解大理国可能更多源于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因为在这两部小说里有大量关于大理国的描写。如北宋时期的大理皇室段誉等,南宋时期的“南帝”段智兴(一灯大师)等,而且这些人物都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

但不管是段誉的伯父段正明、父亲段正淳,还是段誉本人,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出家当和尚,包括大理国的历代天龙寺高僧们,都是由大理段氏的历代先皇退位后亲自担任的。那为什么大理皇帝们放着荣华富贵不享,偏偏要跑去做和尚呢?

一、我们都知道:大理是一个佛教盛行的国家,这和他们的历史渊源有很大的关系。大理和今天的缅甸(当时叫蒲甘)、老挝(当时叫景陇)等国接壤。如图:

而当时的这些国家都是佛教的兴盛之地(现在也是),大理的先民和这里的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所以他们也受到了佛文化的影响,而几乎全民信佛。大理国本是就是一个以佛治国的国家,所以大理的皇帝选择出家,这一点不足为怪。

二、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问题: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信佛,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出家呢?而且大理的皇帝几乎是无一例外的选择出家,这似乎成为一种“规矩”,这种规矩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来,大理段氏还有一段伤心的故事,这得从他们建国的时候说起。

大理国的天下是段氏的先祖段思平通过暴力手段从前朝的大义宁国手中抢过来的。而当时的段思平力量还非常薄弱,根本无法推翻大义宁国。于是他找到了好友高方(地方渠帅),借来了三十七蛮部兵及军师董迦罗。在高方的帮助下,段思平才打败了大义宁国的军队,建立了大理国。高方因功被封为岳侯,中国公。从这一刻起,就注定了大理并不是段家一个人的天下。

后来,高家的势力不断的发展,甚至超过了皇族段氏,成为大理实际的掌权者,段氏反而成了傀儡,任由高氏摆布。这也导致了段氏的历任皇帝过得都很窝囊,郁郁不得志。

所以,金庸先生把段正淳写得到处留情,段誉到处逃避,不想当皇帝,就是出于这个历史背景。而解脱的最好方式就是:出家为僧,四大皆空。所以,大理段氏们选择了这种解脱的方法。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大理国的兴起

大理国是宋代以白族为主体在今云南建立的民族政权。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南诏贵族郑买嗣灭蒙氏自立,改国号为"大长和"。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杨干贞灭郑氏,拥立赵善政,改国号为"大天兴"。天兴国存在仅十个月。 杨干贞即废赵氏自立,又改国号为"大义宁"。杨干贞"贪虐无道,中外咸怨"。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段思平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口号,联合滇东三十七部的反抗势力,驱逐杨干贞,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段氏之所以取得胜利,在于他的"减税粮、宽徭役"的政策和"更易制度、损除苛令"的改革,得到人民广泛支持。

段思平传十二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四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在位二年去世。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据《元史·地理志》,"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大理前期在此广大区域内设首府(大理地区),二都督(会川、通海),六节度(弄栋、银生、永昌、丽水、拓东、剑川);二都督有时也称节度,因而共为八个,所以有"云南八国"之称。大理后期曾设置八府、四郡、四镇。八府是大理首府以外的善阐(今昆明)、威楚(今楚雄),统矢即弄栋(今姚安)、会川(今会理)、建昌(今西昌)、腾越(今腾冲)、谋统(今鹤庆)、永昌(今保山);四郡是东川(今会泽)、石城(今曲靖)、河阳(今澄江)、秀山(今通海);四镇是西北的成纪镇(今永胜)、西南的蒙合镇(今巍山)、西部的镇西镇(今盈江)、东部的最宁镇(今开远)。后理国时,分封高氏子孙于八府,世袭驻守;四郡的统治者有高氏,亦有他姓。

大理的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王称骠信,下设清平官,有坦绰、布燮、久赞、彦赞。其中彦赞为大理所增设。清平官下有"九爽"。

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桂海虞衡志》说:"大理地广人庶,器械精良"。峨眉进士杨佐到大理买马路过姚州时,看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元初郭松年到大理,见到云南(今祥云)青湖的"灌溉之利达于云南之野";白崖(今称渡红崖)地区居民辏集,禾麻蔽野,赵川甸(大理凤仪)有神庄江贯于其中,溉田千顷,以故百姓富庶,少旱虐之灾。畜牧业亦颇为发达,大理产马,每年都有数千匹经贵州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用象皮制作的甲胄,形式精巧,质坚如铁;披毡、彩漆器皿、马鞭鞍辔等颇有名。冶铁业水平甚高,云南刀 "吹毛透风",为南方各族人民所珍视。冶铜技术纯熟,工艺精巧。今存大理的铜佛像显示了冶铜规模的宏大和造型艺术的高超。

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达和繁荣。大理对外贸易相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东至戎州(今四川宜宾),西至身毒国(印度),东南至交趾(今越南北方),东北至成都,北至大雪山,南至海上"。与中原贸易有四川、邕州(今广西南宁)两条道路。以邕州横山寨(今广西田东)的互市榷场最为繁荣。当时大理商人输往内地的商品有马、羊、鸡等畜禽,刀、毡、甲胄、鞍辔、漆器等手工业品,以及麝香、牛黄等药物。从内地输入的则有汉文书籍、缯帛、磁器、沉香木、甘草等药材和手工业品。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大理、善阐、威楚、永昌等城市。善阐成为与祖国内外密切联系的枢纽。元代统一云南并建为行省后,即以之为省会。

大理王族自认是汉人的遗裔,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南诏时已用于写作,但广泛使用则是大理时期。这时产生了用白文写作的《白史》、《国史》等历史著作和诗歌、曲本、传说等文艺作品。转韵体的白文诗较著名,其结构是每章十联,每联两段,每段四句,前三句七字,后一句五字,每段最后一字押韵。

大理描工张胜温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绘的《大理画卷》(亦称《张胜温画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卷中诸像,相好庄严,傅色涂金,并极精彩"(清高宗跋)。 "笔笔工细生动,金碧灿烂,光彩夺目,天南瑰宝也"。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其《造幢说》是研究大理历史的宝贵资料。石雕共有大小神佛二百多尊,最大的天王像高达一米多,最小的座像仅十多厘米,神情姿态各不相同,面部表情严肃而不呆滞,衣冠服饰细致逼真,比例匀称,造型优美,刀痕遒劲,极备精巧,为滇中艺术之极品。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大理统治者好佛,对佛教在云南的传播有深远影响。段思平岁岁建寺,铸佛万尊。据《南诏野史》载,大理段氏二十二传,竟有八人避位为僧,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亦称 "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其政权和宗教虽不能说完全合一,但界限几乎泯灭了。

大理三百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北宋初年,王全斌平蜀,大理奉牒庆贺。宋太宗赵徽时,大理首领百万(王)乞内附,册封为"云南八国都王"。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诏黎州"造大船于大渡河以济西南之朝贡者"。政和七年(1117),宋徽宗赵佶赐大理国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大理国王。"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在邕州(今广西南宁)置市马场,交易盛极一时。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大理人李观音得等到邕州议马匹交易,换回大量汉文书籍。他们在给当地官府的文书中附有诗句说:"言音未会意相和,远隔江山万里多。"表达了大理各族与内地人民亲如一家的心情。

元初郭松年《大理行纪》说:"宋兴,北有大敌,不暇远略,相与使传往来,通于中国。故其宫、室、楼、观、语言、书数,以至冠婚丧祭之礼,干戈战阵之法,虽不能尽善尽美,其规模、服色、动作、云为,略本于汉。自今观之,犹有故国之遗风焉。"这一概说,简要而确切地说明了西南边疆的大理与祖国内地的密切关系。

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

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 (公元937——1094年,共158年)

首府: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

(1)大理太祖圣神文武帝段思平

生卒:

在位:937——944 8年

文德(938——?)

神武(?——944)

(2)大理文经帝段思英

生卒:

在位:944——945 1年

文经(945)

(3)大理文武帝段思良

生卒:

在位:945——951 6年

至治(946——951)

(4)大理广兹帝段思聪

生卒:

在位:951——968 17年

明德(952——?)

广德(?——967)

顺德(968)

(5)大理应道帝段素顺

生卒:

在位:968——985 17年

明政(969——985)

(6)大理昭明帝段素英

生卒:

在位:985——1009 24年

广明(986——1004)

明应(?)

明统(?)

明圣(?)

明治(?)

(7)大理宣肃帝段素廉

生卒:

在位:1009——1022 13年

明启(1010——1022)

(8)大理秉义帝段素隆

生卒:

在位:1022——1026 4年

明通(1023——1026)

禅位为僧

(9)大理圣德帝段素真

生卒:

在位:1026——1041 15年

正治(1027——1041)

禅位为僧

(10)大理天明帝段素兴

生卒:

在位:1041——1044 3年

圣明(1042——?)

天明(?——1044)

荒*被废

(11)大理兴宗孝德帝段思廉

生卒:

在位:1044——1075 31年

保安(1045——1052)

正安(1053——?)

正德(?)

保德(?——1074)

明侯(?)

禅位为僧

(12)大理上德帝段廉义

生卒:

在位:1075——1080 5年

上德(1076)

广安(1077——1080)

杨义贞反叛,杀之

(13)大理上明帝段寿辉

生卒:

在位:1080——1081 1年

上明(1081)

禅位为僧

堂弟

(14)大理保定帝段正明

生卒:

在位:1081——1094 13年

保立(1082——?)

建安(?)

天佑(?——1094)

禅位为僧

大中国代大理 大理止

大理段氏还有后人。

大理段氏在明朝时期被驱逐了,主要针对皇族一家,被驱散到全国各地,一切带有文献相关的资料全部销毁,家谱和以前的任何记录一点不剩,皇族一家全部改姓,不过后来恢复姓氏了。

大理皇族段氏一族,其历史始于公元937年,在《段氏世家》、《南诏野史》载:“段氏,武威郡姑臧人也,祖上段俭魏为阁罗凤将,佐南诏大蒙国,唐天宝中大败唐兵,功升清平官,赐名忠国,拜相,六传而生思平”。

据民国时期云南通海县《段氏宗支家谱》记载,大理国开国皇帝为段思平末代皇帝为段兴智,共有22个皇帝,大理国灭亡后,末代皇帝的弟弟的后代世袭大理城元帅,世称大理总管,共有12个大理总管目前在云南昆明,四川成都,云南通海县城,云南通海杨广镇都分布有大理国皇帝的后代

墓地所在位置:目前尚无法确定,,“南诏和大理国王陵肯定存在。”南诏史研究专家杨光木梁说。根据史籍记载和近百年来考古发掘的有关资料,南诏国王陵可能存在的地区为“南诏故地巍山和大理苍山洱海地区”,大理国王陵所在地则锁定“大理苍山洱海地区”。探究南诏、大理国王陵的脚步不会停歇,亘古的秘密还待人们继续努力去揭开。

大理段氏的由来

段家记录很奇葩的,真假难辨,相比史料更像传说,比如自称是祖上是白族,但相传最早的始祖又是九天玄女,如果真是九天玄女的后人,那就汉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