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发展历史?西藏大开发对我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及重要作用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4收藏

西藏的发展历史?西藏大开发对我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及重要作用呢?,第1张

第一章 西藏地方的远古社会 1

第一节 藏族的起源与远古先民对西藏的开发 1

一、西藏陆地的隆起与自然环境的形成 1

二、藏族的起源与人口分布 4

三、各族先民对西藏地方的开发 11

第二节 吐蕃建政前的西藏地方 16

一、秦汉之际羌藏部族的融合 16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藏诸部族 21

三、雅隆河谷悉补野部落的崛起 23

四、西藏的原始宗教本教的兴衰 28

第二章 西藏的奴隶制吐蕃王朝 32

第一节 吐蕃王朝的建立 32

一、松赞干布统一全藏 32

二、吐蕃建政拉萨 35

三、吐蕃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39

第二节 吐蕃与唐王朝的关系 45

一、唐蕃和亲与文成公主进藏 45

二、吐蕃对外扩张与唐蕃战争 49

三、唐蕃和盟定界与友好交往 54

第三节 叶蕃的衰亡与佛教的兴起 60

一、吐蕃王朝的解体 60

二、宋辽时期西藏地方的分裂割据 65

三、藏传佛教各派的形成 70

第三章 元代西藏统一于祖国及封建农奴制的确立 76

第一节 元政府统一西藏地方 76

一、西藏归附蒙古汗国 76

二、西藏纳入祖国版图 81

三、西藏统一于祖国的伟大意义 85

第二节 元政府对西藏的施政 88

一、宣政院的设立 88

二、帝师制度的建立 92

三、西藏地方的行政建置 97

四、萨迦地方政权与元政府的关系 101

第三节 元代西藏地方的封建农奴制度 105

一、元代西藏地方封建农奴制度的确立 105

二、西藏地方封建农奴制经济的特征 110

三、元代汉蒙藏经济文化交流 116

第四章 明朝和清前期的西藏地方 121

第一节 明朝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施政

不是一次,是许多次。青海的穆斯林群体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渐形成的。

根据《青海回族史》,最早定居于青海的穆斯林信众是在唐朝中后期来到青海的。当时大唐、大食和吐蕃三国相互征战,从而造成在青藏高原广大地域内既有大食的驻守部队,也有被俘人员和伤、病、流散人员,其中有的人在青海地区定居下来,成家立业,繁衍子孙。由于三国在我国西部逐鹿,战事频仍,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时通时断,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国家的使节、随从人员和商队长期滞留青海等地,为了生计,也必然置产成家,成为当地居民。以上人员在青海的扎根,就是伊斯兰教在青海的扎根和传播。他们及其后裔,经过定居、成家,由外籍转化为中国公民后,就成为青海地区最早的穆斯林,也是青海地区最早的回族先民。

五代、宋朝伊斯兰教在青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最早人居青海的穆斯林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生息,其后裔人数有了很大增加;又有一些新的穆斯林定居青海。新入居青海的穆斯林主要是阿拉伯、波斯商人和中亚地区伊斯兰化的突厥商人。这一时期青海回族的先民数量已相当可观。到元末明初,青海回族先民虽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但经过数百年的分化组合,基本实现了中国化、本土化。

明代是青海回族形成以后的全盛时期,其经济、文化、人口都有较大发展。人口的发展除自然增长外,还吸收了很多外来成分。根据史料和家谱记载,从明朝初年开始,国家即采取移民实边政策,从人口较多、土地缺少的江淮、山西等“狭乡”地区移民到人稀地广的甘青一带“宽乡”地区屯田,屯田青海的人中有不少为回族。

至于青海的另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撒拉族,则是一个外来民族。撒拉族源自中亚撒马尔罕。撒拉族先民自元代由撒马尔罕迁入中国境内后,即受到元统治者的优遇,其首领尕勒莽被授予积石州的世袭“达鲁花赤”。尕勒莽之孙韩宝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归附明朝。

在我国各民族中,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由于“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将茶作为”一日不可或缺”的生存必需品。但藏族所居的地区,素不产茶,而产茶区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一带。为了将川、滇的茶叶运入藏区,同时将藏区的土特产输入祖国内地,于是,一条条以茶叶贸易为主的交通线,在藏、汉、回民族商贩、背夫、脚户、马帮的披荆斩棘下,被开辟出来。它像一条条绿色的飘带,横亘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与云贵高原的甘、青、陕、川、滇之间,蜿蜓曲折于世界屋脊之上。穿过崇山峻岭、峡江长河,越过皑皑雪原,茫茫草地,像一条剪不断的纽带,把内地与广袤的藏区相连接,似一座跨越时空的金桥,把汉、回、藏等民族的兄弟情谊传送。由于唐代以来这种贸易关系主要是以内地之茶与藏区之马交换的形式进行,故历史上称之为“茶马互市”,或“茶马贸易”,伴随这一贸易而开通的商道被称为“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上的背夫、脚户

说起茶马古道,人们自然会想起红红火火,赫赫有名的川藏、滇藏茶马古道,似乎茶马古道远离西北,是西南地区的事,和西北地区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当你翻开历史,中国最早的茶马古道和其主要分布地不在大西南的云、贵、川,而在中国的大西北。在陕西、甘肃、青海境内高山平原和丛林草莽荒野上,绵延盘旋着一条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中国著名的文化经济传播交流古道一一茶马古道,也叫陕甘青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马帮

据考古调查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陕西、甘肃和青海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文化联系,以甘肃为中心的马家窑文化与陕西的仰韶文化和青海的宗日文化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关系,著名的齐家文化在陕西、青海境内也有广泛分布,分布于青海民和的青铜时代喇家进址,这些分布众多的文化遗迹,充分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陕西、甘肃与青海之间,就已经存在着一条比较畅通的文化传播路线和交通路线,为以后的丝绸之路南道唐蕃古道和陕甘青茶马古道的形成和发展莫定了基础。到了汉代,据《资治通鉴》记载,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是在临津渡(今积石县大河家)渡过黄河入湟中,进入西域,到了隋代,据《隋书)载,大业五年(609年)三月,隋场帝杨广在裴矩等陪同下,亲率大军,随带大批文武官员,从长安出发,经扶风、临洮,过河州,从临津渡(今积石山县大河家)渡过黄河,到西平,围猎拔延山(青海化隆县),入长宁谷,过星岭到浩门川(大通河谷),将吐谷浑王伏允包围起来,破其都城伏城,降其众10万余。

茶马古道地图

再到唐朝,吐蕃与唐朝通婚以后,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直接推动了唐蕃古道这条交通路线的最终形成。元代,为发展西藏与内地之间的交通,元政府在藏区大兴驿站,建立了大约19处驿站,从而使陕甘青与西藏间的茶马大道大大延伸,为明清时期的茶马互市奠定了基础。明代是西北地区茶马互市空前繁荣的时期,明初,为了抚慰西北边外的吐蕃为主的少数民族,明朝廷以茶叶为武器,在西北边地执行“茶马互市”政策,即将陕西紫阳、汉中茶区的茶叶和四川等地的茶叶,运到秦州、河州、岷州、西宁等地,互换边外少数民族的马匹,使“戎人得茶,不得为害,中国得马,是为我利”,率先“立茶马司于陕西等处,听西番纳马易茶”。茶马互市上升为控扼藩夷、安邦保国的国策,明朝廷制定政策、法令制约茶马互市。《明史食货志》说“用茶易马,固番民气,且以强中国”,以是,明政府制定了关于藏区用茶的生产、销售、贩运、税收、价格、质量、监察等一系列法规和制度,抑制茶商投机倒把。茶马互市形成之后历经千年为中国文化经济的交流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茶马古道马帮

作用一、为中原王朝提供了大量优良的马匹,提高了中原王朝军队的战斗力,尤其对元、明、清三朝的军队战斗力的提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用二、茶、盐、丝绸等内地物资传输到藏区的同时也将大量的汉族、苗族、回族的文化带到了藏区,而藏区的佛教文化也传入到了汉地使得中国西北、西南边陲地区与中原文化越来越融合,最终在元朝时与甘肃武威的白塔寺达成凉州之盟,藏区归属于中原王朝。

茶马古道马帮

总之,现在已经衰落的茶马古道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中的故事仍需要现代人进一步的探索!

西藏的发展历史?西藏大开发对我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及重要作用呢?

第一章 西藏地方的远古社会 1 第一节 藏族的起源与远古先民对西藏的开发 1 一、西藏陆地的隆起与自然环境的形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