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村遗宝的秘不示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5收藏

何家村遗宝的秘不示人,第1张

何家村金银器自发现至今已有30余年,由于历史原因,所有文物从来没有全面、系统地展示过,除了少有的三四件外,基本上藏之高阁,秘不示人。据说,江青曾派人将其中的金碗拿去仔细赏玩,文物部门费了好大劲才要回来。

唐代金银器研究权威专家、北大博士生导师齐东方,将何家村金银器窖藏称为“何家村遗宝”。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西安地区有唐代金银器窖藏20多个,何家村如果也叫窖藏的话,有点太委屈它了。其他窖藏根本没法和它相比,称之“遗宝”,是有意加以区别。

齐东方说,他走上唐代金银器研究这条路,就是受到何家村遗宝的“诱惑”。回忆起第一次亲手摸到它们时,齐东方说,就像第一次碰到心仪已久的女子的手,让人心跳。金银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贵财富的象征,金银器制作最成熟和繁荣的时期在唐代。

“当时的宫廷金银器主要出自中央金银作坊院。它和一般的作坊是不一样的,只要做得好,不计成本。”齐东方说,“唐代金银器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唐朝把它作为一种等级的象征,三品以下不得以金银为食器,这实际把金银赋予了社会等级化的内涵。”

过去,人们只能借文人墨客的浪漫描述,来领略大唐盛世的风采。作为唐王朝的都城,西安所能见到的唐代的实物非常有限,而且大部分都是陵墓中出土的陪葬品,地上的东西很少。真正沾有唐王朝生活气息的生活用具少之又少,唐代宫廷的实物更是凤毛麟角。唐王朝是中华民族最浪漫、最开放、最有为、最青春的王朝。何家村遗宝的发现,如同揭开了一位美丽新娘的面纱,她美丽的魅力摄人心脾,雕琢精巧的金银、洁白温润的玉石、充满异域风情的丝路精品……呈现出一个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世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蓬勃朝气。

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270件金银器,有碗、盘类食器,杯、壶、碟类饮器,罐、盆类容器,盒、锅类药具,熏炉类杂器。器物成形以钣金和浇铸为主,切削、抛光、焊接、铆、镀、刻凿等工艺技术已普遍使用。器物装饰中,把传统的龙、虎、朱雀、云卷等纹饰与外来的葡萄、莲花以及对称的花草、鸟衔花带等纹样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上世纪90年代,在英国著名的霍克森窖藏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件神秘把手,因其造型奇特也被广为关注,甚至因为三个原因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文物之一。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器文物呢?如果您也好奇想知道,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窖藏

提到窖藏,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宝藏”,当然这无可厚非,毕竟古人只会把值钱的东西埋在地下。在我国的考古发现中,专家们也出土过很多令人惊奇的窖藏,但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何家村窖藏。1970年10月,西安何家村的一户农民在修建房屋,结果他们挖地基的时候发现了几个大陶瓮,打开一看里面都是满满当当的金银玉器……

后来,专家们经过鉴定,这批窖藏是唐朝的遗物,推测其主人是当时的租庸使刘震。除了中国之外,在西方国家也有很多著名的窖藏,比如霍克森窖藏就是其中之一。霍克森是英国萨福克郡的一个普通小村庄,在1992年10月的一天,农户艾瑞克•劳斯在修建房屋,结果不小心遗失一把铁锤。

于是,劳斯就借了一件金属探测仪寻找铁锤,然而铁锤没有找到,他却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一箱子金币和金银器……几天之后,劳斯将此事反映到当地议会,不久便传到了位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于是专家们便火速赶往霍克森考察,后来经研究确定是公元5世纪的窖藏。

黄金老虎

霍克森窖藏的横空出世让专家们都惊奇不已,他们清理完毕之后确定有金币15000多枚,并且大部分都是古罗马时期的金币,此外还有70多件银制生活器具,如碟子,汤匙,杯碗和烛台,以及300多件不同的女性金银饰品,有手镯,金链子和耳环等等。总而言之,霍克森窖藏的品类十分丰富,并且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黄金老虎就是其中之一。

黄金老虎是一只雌性老虎,它长约159厘米,重约480克,颈部和背部还雕刻有精美的虎纹。整体来看,黄金老虎身体修长,两只后爪呈现站立的姿势,而两只前爪则跃起在半空中,看起来也显得威风凛凛。专家们经过深入的研究,还发现黄金老虎的爪子上都有锡焊留下的痕迹,因此表明了它不是一个摆件,而是焊在什么东西上的把手。后来,黄金老虎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还被专家们命名为霍克森虎,另外霍克森虎也因为三个原因,还成为了博物馆中的知名文物。

三个原因

原因一:上文中提到,霍克森虎是一件黄金铸造的老虎,专家们测量了其黄金的纯度,竟然高达995%,而这样高的纯度比如今市面上的一些黄金饰品纯度还高。由此,霍克森虎也证明了古罗马人高超的冶炼技术,否则不可能提炼出如此高纯度的黄金。其实,除了霍克森虎,霍克窖藏中的金币纯度也很高,甚至有的金币也达到了99%,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原因二:大英博物馆从来不缺宝贝,不管世间有多少精美的文物,在大英博物馆内都能找到更好的,因此霍克森虎能在大英博物馆的文物中脱颖而出,也足以证明其精美和独特。博物馆的专家们表示,就动物造型类文物而言,霍克森虎显然是位列第一的,它的造型栩栩如生,历经1600多年还依然如新一般,尤其霍克森虎还兼具雌虎的母性和老虎的凶猛。

原因三:上文中提到,专家们推测霍克森虎是一件把手,不过至于是什么上的把手却一时半会都没有答案。后来,有人推测是大门的把手,但是用霍克森虎做门把手显得太小了,并且如果是门把手的话也应该有两个才对。于是,又有人推测是什么容器的把手,如茶壶,茶碗或者圣杯等。久而久之,随着各种推测越来越多,也让霍克森虎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

随着时间的推移,霍克森窖藏逐渐被人淡忘,但霍克森虎却依然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正好今年也是虎年,希望霍克森虎也能为我们都带来好运。最后,小编也希望专家们能弄清楚霍克森虎真正的用处,为我们揭开这一让大家都期待的谜团。

作为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可以说是非常受游人的青睐,而且这里也已经成为了来陕西必到的打卡之地,这里有着众多的历史文物,并且历史悠久,那么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有哪几件呢

1唐·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代酒器,国之重宝,是大唐遗宝展何家村窖藏文物中最珍贵的一件,器物长155厘米,口径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更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兽首玛瑙杯选用世间罕见的俏色玉材——缠丝玛瑙制成,玉器的小端雕琢出惟妙惟肖的兽首,双眼圆睁,炯炯有神,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与杯身连接,粗壮有力。兽首的口鼻部镶金,用作杯塞。兽首玛瑙杯造型写实、生动,静中含动,极富艺术感染力。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除此之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多达170多万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因此,博物馆一直有“给我一天,还你万年”的说法。陕西历史博物馆内有三个展区,按时间序列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从精美绝伦的商周青铜器到独步全国的汉唐金银器,还有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举世无双的唐墓壁画。

2西周·旟鼎

旟鼎为西周早期的文物,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眉县杨家村。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鼓腹,敛口,折沿,立耳,柱足,沿下和足上饰竖扉和饕餮纹。旟鼎内壁共铸铭文四行,28字,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铭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占有制形态,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实物资料。。王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可以将土地和耕种土地的人任意赐给他的下属,也有权将土地收回,其臣属对君王所赐的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根据旟鼎的形制及铭文可知,旟鼎是西周早期成王时代的器物,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很大程度就是源自与这补史、证史的铭文。

3西周·五祀卫鼎

五祀卫鼎,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出土。双立耳,三柱足,平沿外折,下腹向外倾垂,鼎外底积结着厚厚的一层烟炱,口沿下饰以细雷纹填地的变形兽体纹腹内壁铸铭文19行207字,记录了一场卫和邦君厉之间因为土地补偿而引起的违约案件。对研究西周时期的法律情况有重要作用。鼎内的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上已属私有,但土地的转让,仍需通过王朝众臣,说明贵族对土地的处分已得到制度上的默认。它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对史学界和法学家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4西周·多友鼎

多友鼎属西周晚期文物,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鼎铸于西周厉王时期。腹内壁铸铭文二十二行,二百七十九字,记载了西周历王时期反击猃狁侵犯的一场战争。其铭文是重要的上古文献,对于研究匈奴史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铭文结构凝练,字迹秀丽,又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中的重要篇章。

5西汉·皇后之玺玉印

皇后之玺,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质坚硬致密,无任何受沁现象。玺体为正方形,钮为高浮雕的匐伏之螭虎。螭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四肢有力,双目圆睁,眼球圆而凸出,隆鼻方唇,张口露齿,双耳后耸,尾部藏于云纹之中,背部阴刻出一条较粗的随体摆动的曲线,6颗上齿也以阴线雕琢。螭虎腹下钻以透孔,以便穿绶系带。玺台四侧面呈平齐的长方形,并琢出长方形阴线框,其内雕琢出4个互相颠倒并勾连的卷云纹,每个云纹均以双阴竖线与边框相连。阴线槽内残留有部分朱砂。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4字,字体结构严谨大方,笔画粗细均匀,深度一致。雕琢技法之娴熟,都是罕见的。《汉旧仪》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此印形制与印文正与汉制相合。因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吕皇后合葬的长陵约1公里,推测为吕皇后吕雉之物,是汉代皇后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6汉·鎏金鎏银铜竹节熏炉

鎏金鎏银铜竹节熏炉,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33厘米,重257公斤,1981年陕西省兴平县茂陵1号陪葬墓出土藏,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其状为高柄竹节豆形,盖如博山,通体鎏金鋈银(鎏银),圈足底盘透雕两蟠龙,均以头承托盘腹,盘腹下部有十组三角形,内雕饰蟠龙纹,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炉盖外侧刻有“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共重十斤十一两,四年内宫造,五年十月输,第初三”字样,底座外圈刻有“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输,第初四”。汉武帝时称“阳信”者惟其姊阳信长公主。阳信家当为汉武帝姐姐阳信长公主家,它原为未央宫之物,后来被赏赐给阳信家。

7唐·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这十八件组国宝级文物,而在这十八件组中唯有两件是从不出境展出的,其中的一件就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壶上的骏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马形象,《明皇杂录》记载,玄宗曾在宫中驯养舞马400匹,每年8月初,玄宗生日时,则给这些舞马披上锦绣衣服,按着“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板床旋转如飞,有时还让壮士把床举起,让马在床上表演,而少年乐工则站在周围为马伴奏。亦有诗描写舞马完成表演后的神态:“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棹尾醉如泥。”此壶的舞马形象正好与书中记载相互印证,是十分难得的文物珍品。

8唐·阙楼仪仗图(两组)

阙楼仪仗图,均高296-420厘米,宽976-92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大足元年(701年)遭谗言被武则天杖杀,时年19岁,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年),以太子身份陪葬乾陵并号墓为陵。

宫女图,高176厘米,宽1965厘米。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绘于墓前室东壁南侧。此画为国宝级文物。画中共9人。为首一人头梳单刀半翻髻,目视前方,双臂交又于腹前,挺胸起步前行,姿容华贵高雅。其后一人头梳螺髻,回头似在向其他人吩咐事情。其余7位宫女头梳半翻髻、螺髻或双螺髻,手中分别持有独台、团扇、如意、方盒、高足杯、拂尘、包袱等物,侧身缓行。其中除2位着男式袍衫外,其它7位皆着窄袖袒胸短襦,肩披丝帛,下穿红、黄、绿等色曳地长裙,脚着如意云头履,画面形象生动,似是侍寝的图景。

9唐·马球图

马球图,高229,宽68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图绘于墓道西壁。有20余骑马人物,均着深浅两色窄袖长袍,戴幞头,穿黑靴。壁画突出五个持偃月球杖的骑者驱马抢球。前一骑作反身击球状,其余纵马迎击。后10余骑人马,行者骑枣红马,或山间奔行,或驰骋腾空。止者着绿色长袍,红翻领,伫目凝神,无球杖。背景衬起伏山峦,五颗孤零零的古树点缀在空旷的画面上,与墓道东壁的“出行图”中的古树遥相对应。此图是有关马球运动最早的形象资料。

10唐·狩猎出行图

狩猎出行图,高100-200厘米,全长89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原图揭取时分为数幅,画面以青山松林为背景,四十多个骑马狩猎者携弓带箭或持旗或持驯豹鞭,簇拥着主人纵马驰向猎场,殿后的还有两匹负重骆驼,构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唐墓壁画中上乘杰作。

陕西历史博物馆门票预约攻略:http://wwwk1ucom/trip/35208html

陕西历史博物馆暂停开放:http://wwwk1ucom/trip/113100html

镇馆之宝千年魔壶青釉提:http://wwwk1ucom/trip/71573html

何家村遗宝的秘不示人

何家村金银器自发现至今已有30余年,由于历史原因,所有文物从来没有全面、系统地展示过,除了少有的三四件外,基本上藏之高阁,秘不示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