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石姓起源那一支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1收藏

查石姓起源那一支,第1张

石姓的来源及姓石的名人

[石姓的查询指数为:9002次]

一、三大来源:

1、出自姬姓,为石碏之后裔。春秋时康叔的6世孙卫靖伯有个孙子叫公孙碏★(封为公后,儿子叫作公子,孙子叫作公孙。公孙在这里不是姓),字石,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卫桓公二年,其弟州吁骄奢,被桓公撤去将军之职,出奔国外。十几年后,州吁领着党徒潜回国内,刺死桓公,自立为君。石碏之子厚也参与了密谋,被拜为大夫。后石碏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暗中给陈桓公写了一封密信,信上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所以,州吁到陈国后,立即被抓了起来,后来,石碏命人杀州吁、石厚于陈,然后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春秋》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厚的儿子骀仲,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史称石姓正宗。

2、出自姬姓和子姓。郑国(姬姓)大夫石癸,宋国(子姓)公子段,字子石,他们的后代都称为石氏。

3、出自他族加入或他姓改石姓的。如,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一:当时西域石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有人迁居中原,遂以"石"为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代北三字姓乌石兰氏改为汉字单姓石氏;十六国时有张氏、冉氏改为石氏;据《北史》载,有娄氏改为石氏者。

二、迁徙分布:

1、秦汉以前,石氏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同时有部分人徙居江南,如春秋时楚国有石奢,郑国有石癸,周有石速;西汉时有石商、石奋。唐代,石氏的郡望有渤海、平原(今属山东)、上党(今属山西)、河南(今河南洛阳)四处;平原石氏于唐元和年间以前已徙居广陵(今江苏江都);河南石氏唐元和年间以前有部分人徙居虢州(今河南灵宝)。

2、入闽石姓

⑴唐初,有石氏族人自河南固始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至五代时已发展成闽南望族。

⑵唐末僖宗年间,金陵(今南京)人石螽扈因受命征黄巢而入闽,遂安居泉州府同安县(今厦门市同安区),被奉为入闽石姓另一支始祖,其后裔不仅散处福建各地,而且有部分人迁入广东。明朝洪武年间石螽扈十五世孙石玉全在福建南靖永丰里开基,其后子孙有许多人去台湾,进而又有远播海外者。

⑶南宋初入闽始祖世居开封南宫石桥头石德成迁福建长乐古槐镇中街村,至今已繁衍三十三代,后裔分布长乐、福清、宁德及全国各地、世界各国,长乐中街已重建“河阳石氏宗祠”。

三、石姓王朝:

十六国时期,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羯族人石勒,于319年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329年初灭前赵,取得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331年称帝,建号建平。石勒死后,由子石弘嗣位。不久,其侄石虎废石弘自立,在位15年。五代时期,有沙陀部人石敬瑭,于936年勾结契丹贵族灭后唐,被契丹册封为帝,国号晋,史称后晋,历时10年而亡。

四、郡望堂号:

堂号

徂徕堂:宋朝石玠,徂徕人,官国子直讲(国子监的教授)。他写文章批评时政,毫无顾忌,升太子中允,作《庆历圣德诗》,人称"徂徕先生"。

石姓又以"平原"等为其堂号。

郡望

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渤海郡:汉置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县一带)。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上党郡:战国韩始置郡,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市北)。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1、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春秋公子谱》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后裔有公子丰,是郑穆公姬子兰之子,字石癸,在郑釐公姬恽(姬髡顽)执政时期(公元前570~前566年)出任大夫,曾多子出使卫国、齐国。

在公子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大河石氏。

2、源于嬴姓

出自春秋时期秦国石作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石作氏,是秦国早期的贵族世家复姓,原居秦邑(今甘肃天水故秦城)。到了春秋末期,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名叫石作蜀,在史籍《孔子家语》中称为石子蜀。石作蜀,字子明,号卓子,冀人(今甘肃天水甘谷十里铺乡)。在石作蜀的故里,原有石子墓和石子祠,可惜早已荒芜。

在石作蜀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贤祖姓氏省文简化为单姓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三陇石氏。

3、源于羯族

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后赵录》中记载,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有匈奴别部羯族,其酋帅匐勒改汉族姓名为石勒(公元274~333年),建立了后赵政权,称后赵高祖,其同族的羯族部落酋长张訇督随着石勒改姓名为石会。

此后,其后裔子孙皆随先祖改为汉字姓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上党、武乡石氏(攀附者居多)。

4、源于鲜卑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北史》的记载,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中有乌石兰氏、娄氏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部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时,将乌石兰氏、伊娄氏改为汉字单姓石氏、伊氏,后多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大同石氏。

5、源于昭武九姓

出自唐朝时期西域石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该支石氏,出自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一的西域石国。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唐朝政府曾封石国王子那俱车鼻施为怀化王。石国在至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尚遣使朝贡于唐朝。

后石国有人迁居中原,以国名汉称改汉字单姓为石氏,是为新疆、青海石氏。

扩展资料:

《百家姓》虽称为”百家姓“,但并非只有一百个姓。《百家姓》文中的姓氏次序也不是按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根据渊源出处的不同或其特征,《百家姓》中所列姓氏可以分为16种。

作为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百家姓》作品的出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姓氏,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

-石姓

碑:刻在石头上的家谱(一)

村南面的南沟梁上,有两块石碑。

碑文为竖排,同为清朝同治六年(1868年)所立。据村民记忆,两块石碑所刻名讳,为表叔父邢文玉祖先。

据石碑所刻名讳排序,参照表叔父邢文玉保存的“疏折”,整理成下文。

其一为:邢福照,石氏生一子为:家骑。

家骑,祁氏生一子为:步昌。

步昌,田氏生二子:长子旺忠,次子富忠。

旺忠,弓潘二氏生二子:长子贵生,次子云生。

富忠,冯氏,子孙不知。

贵生,芦潘宋三氏生一子:成春。

云生,张氏生二子:长子计春,次子喜春。

成春,宋氏生一子:明玉,小名小虎子,我习惯称小虎伯伯,孔氏生三子。

计春,降氏生四子:长子双玉,小名牛子,我应称其伯伯,石氏生三子。次子安玉,小名二土牛。三子良玉,小名三土牛,杨氏生二子。四子全玉,小名四土牛。

喜春,冯氏生二子:长子五玉,王氏生三子。次子文玉。

其二为:邢家旺,白氏生四子:长子步亮,次子步宽,三子步明,四子步林。

步亮,韩氏生二子:长子执中,张氏;次子全中,牛氏生一子:贵荣。

步宽,白氏生二子:长子体中,武氏。次子尚中,胡氏。下有一子:贵福,不知为武胡二氏谁生,待考。

步明,赵氏生三子:长子启中,李氏。次子致中,岳氏。三子正中,王氏。下有四子:贵祯、贵生(卢氏)、贵禄、贵祥,不知为李岳王三氏谁生,待考。

步林,王田赵三氏生三子:长子运中,次子达中(武氏),三子诚中。

据表叔父邢文玉“疏折”记载,他们最“远”的祖先为:楼,邢氏生二子:长子元章,宋李二氏生二子(长子朋,王氏,子孙不知。次子威,王氏,子孙不知);次子荣章,氏子不知。据我推理,以上所列名讳,应在家骑、家旺之前。

又记,在表叔父邢文玉“疏折”上,还有“贵根田氏”四字,可能系贵字辈。

又记,据表叔父邢文玉记忆,步字辈还有步弓、步月等人。这是其一。其二,家骑与家旺,可能系同胞兄弟。

在村西的西梁上,准确地讲,在火车站对面的秃子沟,有块坟地。坟地有棵大柳树,树前有块“蛟龙碑”(村民将碑额上盘着石龙的石碑,统称为蛟龙碑。据我理解,蛟龙碑并非普通村民“权利”,一般为皇亲国舅,或具备一定官职,才有资格立此碑),碑文为竖排,以下实录碑文。

碑正中至上而下有一行大字:恩奖寿官邢公讳新荣字表正郭孺人之墓。其中“讳新荣”与“字表正”分两行并列。大字右面有一行字:男一德郭氏孙善书田氏、善才张氏曾孙如圭、如璧。大字左面有一行字:女适韩门婿韩高华外孙银、镒。

碑刻名讳,为邢姓新荣,字表正,爱人郭姓,敬称郭孺人。由碑文可知,“老人”有一子一女,子名一德,郭氏生二子:长子善书田氏,次子善才张氏。一女名不具,适韩门,意为嫁给一位姓韩的男人。这位韩姓名讳高华,生有二子:长子韩银,次子韩镒。

石碑最右面贴边处有一行字:集贤乡路村二都四甲人寺庄村。与“集”同高,在“集……”句左面有四字:辛山乙向,为此坟坐标方位。

石碑右面贴边处有一行字:大清同治九年岁次庚午应钟之月上浣榖旦。榖旦,即谷旦,上午或早晨之义,取意为吉利的日子。榖:音同鼓。

据村民记忆,此碑所刻名讳,为表伯父邢教苟祖先。

2007年国庆节前一天,我正好从京城回村,碰见表伯父邢教苟,谈及此事,他说他父亲名讳邢如意,与碑上所列如圭、如璧为同胞兄弟:长门如圭,小名喜成,田氏生一子,润安,薛氏生一子,根全。次门如璧,氏子不知。三门如意,小名喜元,郭氏生一子,教苟,李氏生三子。

大可浅见:恩,为皇恩。奖,为奖励。据村民讲,过去村民可花钱捐官。此处的奖,似乎与金银有关。寿官,可能是清朝一种官职,可能与“亡人”年龄有关。

$������

山西平定乱流石氏三甲家谱五卷,(清)石凤彩编,公元二零一四年六续。现收藏于阳泉图书馆,太原图书馆,石家庄图书馆,山东泰安图书馆等。

河北泺南石氏家谱两卷,(民国)石景恭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省滦南县司各庄镇石庄村。

山西平定石氏族谱十一卷,(清)石宏智、石登元等编,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丹阳花园分毗陵石氏宗谱十四卷,(清)石铭章、石煊等十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笃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金坛金沙鲁庄石氏族谱六卷,(清)石金川等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宥密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鄞县鄞塘石氏家乘五卷,首一卷,(民国)石士谔、石钟峤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志十公房赠,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念修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志十公房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念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宗谱,(清)石松茂续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宗谱,(清)石玉光、石浙清修纂,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恩亲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长澜石氏宗谱四十卷,(民国)石松楼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峻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新昌南明石氏宗谱十四卷,(清)石铭重修,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庐云祠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新昌南明石氏宗谱二十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五卷、第十卷、第二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常山武威石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刘云修,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新昌乡下徐村。

浙江常山安川石氏宗谱,(民国)柴肇晖重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芙蓉榔安坑村。

浙江常山武威石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宋坂乡彭川洪坂。

浙江鄞县四明石桥黄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氏国)陈宪曾、黄敬贤等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世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山东长清石氏世谱,(清)石廷傅等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湖北新洲石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幸福乡石桥村。

湖北大冶武威石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清)石忠列等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恭俭堂、文秀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沔阳石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民国)石声涛编辑,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石氏谱局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二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南石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石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民国)石声灏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孝谨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河南鲁山牛岭石黄氏家谱,(清)黄细渍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

湖南邵阳石氏六修族谱,(清)石德松、石德等编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邵阳石氏五续族谱十卷,首三卷、末一卷,(清)石霈之修,石铭文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四川大邑崇庆石氏族谱,(民国)石良玉等纂,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石门黄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清)黄炎深修,清宣统年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四川泸州石氏族谱,(清)石美屏纂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泸州石氏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宣汉石门黄氏族谱三卷,首一卷,(清)黄以华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汉县档案馆。

四川兴文石氏宗谱四卷,(民国)石日琳等重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石氏宗谱十一卷,(清)石绍南纂修,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石氏民籍族谱六卷,(清)石崇高修,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石氏世谱六卷,(清)石誉生重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图书馆。

石氏家谱,(清)德保等撰,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石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云和县文物管理局。

石氏宗支谱图,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文物管理局。

意思是你家组上这支的祖先姓万,排行老三,祖先万家老三。家里面原来住在江苏省丹阳县,做官做到岳州指挥使这里,因为根据朝廷的命令征战,战功显赫,所以被朝廷封为指挥使,长期驻守岳州。晚年辞官之后,在宋理宗淳祐元年搬家到华容墨山石家院。他的弟弟万家老四也跟随哥哥一起搬家到华容墨山,一起居住。从这以后在这里繁衍生息,子孙后代非常多,或者在华容这里聚居,或者搬迁到湘赣等地。

指挥使,明朝的军事指挥职务, 为卫所一级最高军事长官,秩正三品。下辖指挥同知2人(副长官,从三品),指挥佥事4人(正四品)等属员。其目的是,以世袭军士保证兵源充足;按卫所单位,根据战略部署分散戍屯,以保证及时抗御外来侵扰和镇压人民反抗;军队就地屯田自给,以减轻国家养兵的沉重负担。一般以5600人为1卫,设指挥使等官;每卫下辖5个千户所,以1120人为1个千户所,设千户等官;千户下辖10个百户所,以112人为1个百户所,设百户等官;每百户辖两总旗,各50人,总旗下辖10小旗,每小旗10人。

不想看那么多简单解释一下就是驻守地方的军事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军团的军长。

石琚从安徽寿县迁徙到福建同安父子于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迁居福建,闽中始有石姓。初居苎溪(今厦门同安境内),后其裔孙迁泉州高浦西安乡,传70余年,到四代孙元教迁居泉州镇海卫。子孙又迁漳州、福州及浙江省等地。宋仁宗皇佑年间,石氏一门七进士三尚书,在泉州建有高浦祠堂石氏家书庙。其门联:宗室尚书庙;银同甲族家。在漳州城总爷后街有司勋石公祠,泉州内井亭巷建有石氏吏部书庙。

2007-2009年间,长沙政法电视台、广东南方电视台先后采访石家洞清官古墓,破湘军将领尸身百年不腐之谜,并录制长达20多分钟的电视节目“无字碑的秘密”,倍受观众的关注。

电视台采访 石家洞清官古墓字幕节选(二)

那么,传言中的宝藏一说又是从何而来?难道只是空穴来风吗?墓主人的身份究竟是怎样的?

配音:在池塘旁的小山坡上,记者发现了另一处不起眼的小坟包。坟前竖有一块断碑,在残留的碑石上刻有“麟祥府君墓”五个字,右边则有“光绪十三年”等字样。令人奇怪的是,断碑上的时间与石柱上署明的时间不相上下,都在光绪年间。那么,断碑上的“麟祥”指的是谁?这座墓葬与村民所说的池塘中的墓葬会不会有着某种联系呢?

配音:记者了解到,在上洞铺村及周边的村庄,村民大多以“石”姓为主,姓“麟”的村民根本没有。由于石碑残缺,墓主的身份一时也无法解开。

画面过渡

配音:无字石碑、麟祥、光绪年间、被盗的随葬品这诸多谜团,究竟该如何求证呢?上洞铺村一位年长的老者告诉记者,他曾看见新屋村一位姓石的村民到断碑坟前祭拜过。根据这一线索,记者到上洞铺村相邻的新屋村寻找线索,试图找出坟墓主人的真实身份。但村中村民都姓石,记者毫无线索。唯一的希望就只剩下村民家中留下的家族宗谱了。

现场同期:村民

040035 找家谱现场(石氏宗谱)

配音:辗转寻找了多户村民后,在一户村民家中的一本族谱上,我们发现了一个记载。石家祖上有一个名叫石天瑞的人,字为麟祥。

现场同期:村民

203010 在这里,这个就是你们那一个家簇的簇谱是吧?是我们的前辈——石天瑞。这里面的他的记载吗?有!

配音:石氏宗谱上还注明,石天瑞在1851年至1872年年间,为清政府镇压过太平军和苗军起义。因军功卓著,官至三品。那么,族谱上所记载的是否属实呢?记者专门找到了宁远县原县志办主任张介立。

同期:宁远县原县志办主任 张介立

215350 他(石天瑞)这个在我们的光绪县志,民国县志中都有记载的,而且在湖南通志上也有记载。在县志上的记载,他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天瑞,字麟祥,号玉清,因为当时镇压太平天国,他们就组织军队跟随石保田,就是东安那个石保田,去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他就改了名字了,官名叫石焕章。

+淡黑

中口播:据石天瑞的后人石起国介绍,因为在石天瑞死后,石家曾买下了上洞铺村的后山作为石天瑞的坟冢,因此实际上,在上洞铺村的后山上只安葬了石天瑞一人。而后山池塘中央,那个实际上是一个普通小土堆,并没有安葬任何人。同时,我们的编导也了解到,在荒塘乡并没有四周环水这一独特的墓葬形式。因此,由于传言的偏差,那个有着神秘传言的坟冢实际上就是石天瑞的墓葬,而并非池塘中的土堆。而石起国也证实,石天瑞的墓确实被盗墓贼光顾过三次。

+淡黑

同期:石起国

211350 第一次是89年的12月29晚上,后来你们去看的话,发现什么东西被盗了呢?就是帽子上的帽珠。

配音:村民们那晚看到的手电筒光亮正是盗墓贼第一次光顾墓葬,当时盗墓贼从墓葬候后部挖洞,将棺材凿开偷走了里面的物品。

同期:石兆灿

034615 是晚上十点多钟去盗墓的,有个人晚上去偷猪草,村子里面的人去搞人家的猪草,就看到了,盗墓的那伙人就给了他几百块钱,他就没做声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后来传出来的吗!

配音:墓葬被盗的第二天,作为石天瑞的后人,石起国闻讯急忙赶往坟墓,竟然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棺内石天瑞的肉体居然并没有腐烂。

同期: 石起国

211610 只看到脑袋,脑袋是干的。有皮肤那些东西吗?皮肤有,都没有烂吗!是干的。

211650 我们只看到衣服,是白袍,蛮长,起码有六尺长,一点样没走。

配音:也许是石天瑞的坟墓里仍然留有盗墓贼需要的财宝,仅仅两个月过后,盗墓贼再次光顾了这里。也就是这次,人们发现石天瑞的肉身又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画面过渡:挖墓

同期: 石兆灿

034257

(更多详 湖南石姓网)

查石姓起源那一支

石姓的来源及姓石的名人[石姓的查询指数为:9002次] 石 一、三大来源: 1、出自姬姓,为石碏之后裔。春秋时康叔的6世孙卫靖伯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