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真名是啥?
鲁迅--周树人
茅盾--沈德鸿
秦牧-原名林阿书,又名林派光、林觉夫、林顽石
杨沫-原名杨成业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文豹,号尚武
田汉---原名田寿昌
巴金---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冰心---原名谢婉莹
夏衍---原名沈月熙,字端轩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曹禺-万家宝,字小石
艾青-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丁玲---原名蒋冰之
笔名“鲁迅”的来历
在用“鲁迅”这一名字之前,我们的伟大作家曾有过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等名字。
“阿张”为祖父周福清所取。鲁迅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即以此为名。
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鲁迅上学时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于是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为“豫亭”,再改“豫才”。
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
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
(一)母亲姓鲁,
(二)周鲁是同姓之国,
(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但这是否是鲁迅的本意,就不得而知了。
■笔名“艾青”的来历
艾青原名蒋海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此后,这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了。
参考资料:
■笔名“巴金”的来历
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影响最大的长篇小说《家》是他的早期代表作。小说通过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生活内幕,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控诉了旧礼教、旧势力罪恶,歌颂了五四初期知识青年的觉醒及他们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细腻独到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鼓舞知识青年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光明幸福,至今仍有反封建的重大意义。
巴金,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原名李晓棠,字芾甘。他们辈分是“尧”字辈,巴金的大哥名尧杖,三哥名尧林。《诗经》中《国风·召南》有《甘棠》3首,共3章,每章句首均叠用“蔽芾甘棠”一句,巴金原名的末一字“棠”和字“芾甘”盖出于此。“芾甘”和“李芾甘”是巴金早年发表文章和译作的笔名,因此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他的原名。
1927年,他在法国旅居时,认识了几个朋友,其中的一个叫巴恩波。不久,听说巴恩波在项热投水自杀,他虽然不熟识这个朋友,但深感痛苦。后来取定的笔名“巴金”的“巴”字即用这个自杀的朋友之姓。至于笔名中的“金”字则是他的一个安徽籍朋友想到的。当时,他正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不久,这部书的英译本还摊在桌上,那个朋友听说他要找一个容易记住的字作为笔名的名(姓“巴”已有),就开玩笑地说出了“金”字。他采纳了朋友的意见,从此,以一个少有的姓和一个常见的字合成的“巴金”这个笔名诞生了。
1928年8月,他首次在长篇小说《灭亡》上署用笔名“巴金”,并把小说寄给正在上海开明书店门市部当经理的朋友索非。索非接到这部书稿立即转送叶圣陶先生,因当时郑振铎出国去了,叶圣陶正代理着编辑《小说月报》。叶圣陶读了《灭亡》以后,觉得非常好,就把它发表了。于是,“巴金”的名字在文坛上开始不断地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笔名“老舍”的来历
老舍,原名舒庆春,他把“舒”字拆成“舍”、“予”两字,取名“舒舍予”,后来干脆叫起“老舍”来。之所以这样,是习惯于北方的朋友会面时亲热的叫法,如“老王、老马”等。另外,又有舍己为人、奋发励志、“舍我其谁”之意。
■笔名“冰心”的来历
冰心以笔名发表作品以来,获得无数荣誉,连她本人的真名谢婉莹也被其笔名的风头盖过。究竟“冰心”笔名的来历是怎样?
1919年,冰心在发表她的第一篇创作小说《两个家庭》时,第一次使用了“冰心”作为笔名。据冰心表示,“当时我不愿同学们知道文章是我写的,而‘冰心’笔划既简单好写,又与我的本名谢婉莹的‘莹’字含义‘光洁、透明’相符。我出生后,祖父曾找算命先生为我算命,算命先生说我应该是男命,命中有文曲星,还说我的八字里缺火。所以二伯父给我取名‘婉莹’,‘莹’字头上有两个‘火’字。”
■笔名“曹禺”的来历
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附一:作家笔名来历
1鲁迅(周树人)
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在这上面他用了鲁迅这笔名。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笔名的: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2巴金(李尧棠)
巴金在法国留学时,有一个姓巴的同学自杀了,他为了怀念他就以“巴”作姓。他的一位朋友还为他取了一个容易记住的名字叫“金”,于是“巴金”这笔名就诞生了,他在《灭亡》一书上就用了此名。
3曹禺(万家宝)
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4冰心(谢婉莹)
冰心小时候她就接触中国古典文字,特别喜欢唐诗。她对唐代诗人王昌龄作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特别欣赏,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尤为喜爱。为了表明她不与黑社会同流合污,她就取“冰心”为笔名。
5高尔基(阿列克赛·彼什希柯夫)
“高尔基”在俄文中有“痛苦”的意思,哪他又为何取这个名字呢?原来他从小父母双亡,读了两年书就开始在社会上谋生了,遭受了很多的人间苦难,为了纪念自己的经历,所以取了“高尔基”这个笔名。
6张恨水(张心远)
“恨水”一名是他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词“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东去”中截取出来的。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读了李后主这首词,想到人生有限,不能让光阴如流水一样白白流逝,就取了这个笔名。
7朱自清(朱自华)
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两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8戴望舒(戴朝宗)
笔名“望舒”取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月在古诗词中可作为爱情的象征,月光的朦胧与戴望舒诗歌的朦胧婉曲是相合的,笔名暗示了诗人的诗歌内容和诗风。
9老舍(舒庆春)
老舍拆自本姓“舒”,其字“舍予”亦拆自姓氏。
10金庸(查良镛)
金庸是拆最后一个镛字而来的。
11刘白羽(刘玉瓒)
“白羽”的笔名出自唐代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描述的是《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的李广射虎的传说,“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诗中的“白羽”不是柔软的鹅毛,而是箭镞之羽,这个笔名寄寓了作家以历史名将为楷模,征战疆场,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后来,刘白羽还用“石棱中”为笔名发表杂文,也源出于此。
12琼瑶(陈喆)
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一首甜美的爱情诗,笔名正是琼瑶言情作家身份的绝好体现。
■附二:十一位名作家的笔名由来
一、鲁迅好友许寿裳曾于1920年底,当面向鲁迅问过“鲁迅”这一笔名的寓意。鲁迅的答复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二、1927年8月,茅盾遭蒋介石政府通缉,不能用真名发表作品,在完成《幻灭》的写作后,署名“矛盾”投寄《小说月报》。取“矛盾”这个名字,是因为看到了生活中和思想上的很多矛盾。代理《小说月报》编务的叶圣陶先生觉得“矛盾”二字一看便是假名,怕引起政府注意惹出麻烦,便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头。
三、“巴金”这一笔名和无政府主义毫无关系。巴老曾在《谈〈灭亡〉》一文中,介绍过这一笔名的来历:“巴”来之于一个叫“巴恩波”的同学,巴老曾因他投水自杀而十分痛苦;“金”是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帮忙取的。巴老当时想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这位同学便半开玩笑地说了个“金”字。
四、“曹禺”是由万家宝的“万”字分解而来的。“万”的繁体字是“”,上面是“艹”,下面是“禺”。因“艹”字不像个姓,作家便按照谐音选了个“曹”字。
五、“徐志摩”这一名字,是由他父亲取的。原来诗人在“抓周”时,家里来了一个志恢和尚,在诗人头上抚摩一圈,然后说:“此儿将来必成大器。”这话正合徐父的心意,于是便让儿子又名“志摩”———志恢和尚摩过头顶。
六、取“秦牧”为名,意在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推翻“秦”即国民党政权,建设田园牧歌式的和平生活。
七、萧红和萧军是一对情侣,当时他们曾和鲁迅通信,并分别用了“萧红”和“萧军”作笔名。两个笔名连在一起是“小小红军”的意思,表现了他们对革命的向往。
八、张恨水自1914年起便用这一笔名,取自李后主的诗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有勉励自己抓紧时间、珍惜生命的意思。
九、1930年高仕自美回国,国家满目疮痍,他为此痛心疾首。改名高士其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志向:“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高士其”后来成了他的正式用名。
十、杨沫自小喜爱茉莉花,她曾跟三妹白杨商量,两人按排行分别取名杨君茉、杨君莉。后据谐音写成“杨君默”,又舍“君”字写成“杨默”。但她总觉得“默”字和自己的爽朗性格不合,再据谐音改为“杨沫”,意思是愿做革命海洋中的细细飞沫。
十一、严文井是湖北人,普通话里前鼻音的“锦”和后鼻音的“井”,用他的家乡话读起来没有分别,“严文锦”常被读成“严文井”,他的一批文友索性删繁就简写成“严文井”。后来他本人也接受了这个带有家乡色彩的名字。(据《咬文嚼字》2005年第11期)
叶绍钧。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1911年11月,改为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同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镇小学教师。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进行教育改革,编写新的教科书,工作到1922年,并开始写作。
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叶圣陶
鲁迅、叶圣陶、矛盾、老舍、冰心、巴金、丁玲、曹禺、艾青、琼瑶的笔名分别为:鲁迅、叶圣陶、茅盾、絜青、冰心、佩竿、彬芷、曹禺、克阿、琼瑶。
一、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二、叶圣陶
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三、矛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四、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五、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长乐市(今福州市长乐区)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六、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七、丁玲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女,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
八、曹禺
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结构为“艹”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
九、艾青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十、琼瑶
琼瑶(1938年4月20日-),本名陈喆,生于四川成都,中国当代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中国**文学学会会员。祖籍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毕业于台北市立中山女中。笔名除琼瑶外,还曾用过凤凰、心如。
扩展资料:
鲁迅个人作品:
一小说集
《呐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
《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二、杂文集
鲁迅生前所创作的未结集出版的杂文作品死后由蔡元培、许广平等整理出版纳入第一版鲁迅全集中,然而时间仓促,难免遗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些文章后以不同分类方式纳入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之中,在这些全集中对这些文章总集所取名目颇多,以下皆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所取名为准。
-鲁迅
-老舍
-矛盾
-艾青
-琼瑶
-巴金
-丁玲
-冰心(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曹禺
-叶圣陶
作家的笔名和原名
中国有许多文学家在发表作品时,不用自己的原名而用笔名。之所以用笔名,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作家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开始写作,在当时白色恐怖的条件下,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免遭敌人的迫害,只能用笔名发表文章;有的作家发表文章用笔名是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或者向往;有的作家喜欢用自己书斋名作笔名;还有的作家发表文章取自己原名的谐音,等等。由于这些作家的文章长期以笔名相冠。久而久之,广大读者只能记住他们的笔名而不知道他们的原名。
■笔名“鲁迅”的来历
在用“鲁迅”这一名字之前,我们的伟大作家曾有过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等名字。
“阿张”为祖父周福清所取。鲁迅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即以此为名。
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鲁迅上学时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于是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为“豫亭”,再改“豫才”。
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
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
(一)母亲姓鲁,
(二)周鲁是同姓之国,
(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但这是否是鲁迅的本意,就不得而知了。
■笔名“艾青”的来历
艾青原名蒋海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此后,这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了。
参考资料:
■笔名“巴金”的来历
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影响最大的长篇小说《家》是他的早期代表作。小说通过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生活内幕,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控诉了旧礼教、旧势力罪恶,歌颂了五四初期知识青年的觉醒及他们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细腻独到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鼓舞知识青年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光明幸福,至今仍有反封建的重大意义。
巴金,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原名李晓棠,字芾甘。他们辈分是“尧”字辈,巴金的大哥名尧杖,三哥名尧林。《诗经》中《国风·召南》有《甘棠》3首,共3章,每章句首均叠用“蔽芾甘棠”一句,巴金原名的末一字“棠”和字“芾甘”盖出于此。“芾甘”和“李芾甘”是巴金早年发表文章和译作的笔名,因此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他的原名。
1927年,他在法国旅居时,认识了几个朋友,其中的一个叫巴恩波。不久,听说巴恩波在项热投水自杀,他虽然不熟识这个朋友,但深感痛苦。后来取定的笔名“巴金”的“巴”字即用这个自杀的朋友之姓。至于笔名中的“金”字则是他的一个安徽籍朋友想到的。当时,他正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不久,这部书的英译本还摊在桌上,那个朋友听说他要找一个容易记住的字作为笔名的名(姓“巴”已有),就开玩笑地说出了“金”字。他采纳了朋友的意见,从此,以一个少有的姓和一个常见的字合成的“巴金”这个笔名诞生了。
1928年8月,他首次在长篇小说《灭亡》上署用笔名“巴金”,并把小说寄给正在上海开明书店门市部当经理的朋友索非。索非接到这部书稿立即转送叶圣陶先生,因当时郑振铎出国去了,叶圣陶正代理着编辑《小说月报》。叶圣陶读了《灭亡》以后,觉得非常好,就把它发表了。于是,“巴金”的名字在文坛上开始不断地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笔名“老舍”的来历
老舍,原名舒庆春,他把“舒”字拆成“舍”、“予”两字,取名“舒舍予”,后来干脆叫起“老舍”来。之所以这样,是习惯于北方的朋友会面时亲热的叫法,如“老王、老马”等。另外,又有舍己为人、奋发励志、“舍我其谁”之意。
■笔名“冰心”的来历
冰心以笔名发表作品以来,获得无数荣誉,连她本人的真名谢婉莹也被其笔名的风头盖过。究竟“冰心”笔名的来历是怎样?
1919年,冰心在发表她的第一篇创作小说《两个家庭》时,第一次使用了“冰心”作为笔名。据冰心表示,“当时我不愿同学们知道文章是我写的,而‘冰心’笔划既简单好写,又与我的本名谢婉莹的‘莹’字含义‘光洁、透明’相符。我出生后,祖父曾找算命先生为我算命,算命先生说我应该是男命,命中有文曲星,还说我的八字里缺火。所以二伯父给我取名‘婉莹’,‘莹’字头上有两个‘火’字。”
■笔名“曹禺”的来历
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附一:作家笔名来历
1鲁迅(周树人)
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在这上面他用了鲁迅这笔名。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笔名的: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2巴金(李尧棠)
巴金在法国留学时,有一个姓巴的同学自杀了,他为了怀念他就以“巴”作姓。他的一位朋友还为他取了一个容易记住的名字叫“金”,于是“巴金”这笔名就诞生了,他在《灭亡》一书上就用了此名。
3曹禺(万家宝)
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4冰心(谢婉莹)
冰心小时候她就接触中国古典文字,特别喜欢唐诗。她对唐代诗人王昌龄作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特别欣赏,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尤为喜爱。为了表明她不与黑社会同流合污,她就取“冰心”为笔名。
5高尔基(阿列克赛·彼什希柯夫)
“高尔基”在俄文中有“痛苦”的意思,哪他又为何取这个名字呢?原来他从小父母双亡,读了两年书就开始在社会上谋生了,遭受了很多的人间苦难,为了纪念自己的经历,所以取了“高尔基”这个笔名。
6张恨水(张心远)
“恨水”一名是他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词“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东去”中截取出来的。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读了李后主这首词,想到人生有限,不能让光阴如流水一样白白流逝,就取了这个笔名。
7朱自清(朱自华)
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两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8戴望舒(戴朝宗)
笔名“望舒”取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月在古诗词中可作为爱情的象征,月光的朦胧与戴望舒诗歌的朦胧婉曲是相合的,笔名暗示了诗人的诗歌内容和诗风。
9老舍(舒庆春)
老舍拆自本姓“舒”,其字“舍予”亦拆自姓氏。
10金庸(查良镛)
金庸是拆最后一个镛字而来的。
11刘白羽(刘玉瓒)
“白羽”的笔名出自唐代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描述的是《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的李广射虎的传说,“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诗中的“白羽”不是柔软的鹅毛,而是箭镞之羽,这个笔名寄寓了作家以历史名将为楷模,征战疆场,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后来,刘白羽还用“石棱中”为笔名发表杂文,也源出于此。
12琼瑶(陈喆)
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一首甜美的爱情诗,笔名正是琼瑶言情作家身份的绝好体现。
■附二:十一位名作家的笔名由来
一、鲁迅好友许寿裳曾于1920年底,当面向鲁迅问过“鲁迅”这一笔名的寓意。鲁迅的答复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二、1927年8月,茅盾遭蒋介石政府通缉,不能用真名发表作品,在完成《幻灭》的写作后,署名“矛盾”投寄《小说月报》。取“矛盾”这个名字,是因为看到了生活中和思想上的很多矛盾。代理《小说月报》编务的叶圣陶先生觉得“矛盾”二字一看便是假名,怕引起政府注意惹出麻烦,便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头。
三、“巴金”这一笔名和无政府主义毫无关系。巴老曾在《谈〈灭亡〉》一文中,介绍过这一笔名的来历:“巴”来之于一个叫“巴恩波”的同学,巴老曾因他投水自杀而十分痛苦;“金”是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帮忙取的。巴老当时想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这位同学便半开玩笑地说了个“金”字。
四、“曹禺”是由万家宝的“万”字分解而来的。“万”的繁体字是“”,上面是“艹”,下面是“禺”。因“艹”字不像个姓,作家便按照谐音选了个“曹”字。
五、“徐志摩”这一名字,是由他父亲取的。原来诗人在“抓周”时,家里来了一个志恢和尚,在诗人头上抚摩一圈,然后说:“此儿将来必成大器。”这话正合徐父的心意,于是便让儿子又名“志摩”———志恢和尚摩过头顶。
六、取“秦牧”为名,意在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推翻“秦”即国民党政权,建设田园牧歌式的和平生活。
七、萧红和萧军是一对情侣,当时他们曾和鲁迅通信,并分别用了“萧红”和“萧军”作笔名。两个笔名连在一起是“小小红军”的意思,表现了他们对革命的向往。
八、张恨水自1914年起便用这一笔名,取自李后主的诗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有勉励自己抓紧时间、珍惜生命的意思。
九、1930年高仕自美回国,国家满目疮痍,他为此痛心疾首。改名高士其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志向:“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高士其”后来成了他的正式用名。
十、杨沫自小喜爱茉莉花,她曾跟三妹白杨商量,两人按排行分别取名杨君茉、杨君莉。后据谐音写成“杨君默”,又舍“君”字写成“杨默”。但她总觉得“默”字和自己的爽朗性格不合,再据谐音改为“杨沫”,意思是愿做革命海洋中的细细飞沫。
十一、严文井是湖北人,普通话里前鼻音的“锦”和后鼻音的“井”,用他的家乡话读起来没有分别,“严文锦”常被读成“严文井”,他的一批文友索性删繁就简写成“严文井”。后来他本人也接受了这个带有家乡色彩的名字。
鲁迅--周树人
茅盾--沈德鸿
秦牧-原名林阿书,又名林派光、林觉夫、林顽石
杨沫-原名杨成业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文豹,号尚武
田汉---原名田寿昌
巴金---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冰心---原名谢婉莹
夏衍---原名沈月熙,字端轩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曹禺-万家宝,字小石
艾青-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丁玲---原名蒋冰之
笔名“鲁迅”的来历
在用“鲁迅”这一名字之前,我们的伟大作家曾有过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等名字。
“阿张”为祖父周福清所取。鲁迅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即以此为名。
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鲁迅上学时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于是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为“豫亭”,再改“豫才”。
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
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
(一)母亲姓鲁,
(二)周鲁是同姓之国,
(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但这是否是鲁迅的本意,就不得而知了。
■笔名“艾青”的来历
艾青原名蒋海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此后,这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了。
参考资料:
■笔名“巴金”的来历
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影响最大的长篇小说《家》是他的早期代表作。小说通过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生活内幕,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控诉了旧礼教、旧势力罪恶,歌颂了五四初期知识青年的觉醒及他们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细腻独到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鼓舞知识青年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光明幸福,至今仍有反封建的重大意义。
巴金,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原名李晓棠,字芾甘。他们辈分是“尧”字辈,巴金的大哥名尧杖,三哥名尧林。《诗经》中《国风·召南》有《甘棠》3首,共3章,每章句首均叠用“蔽芾甘棠”一句,巴金原名的末一字“棠”和字“芾甘”盖出于此。“芾甘”和“李芾甘”是巴金早年发表文章和译作的笔名,因此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他的原名。
1927年,他在法国旅居时,认识了几个朋友,其中的一个叫巴恩波。不久,听说巴恩波在项热投水自杀,他虽然不熟识这个朋友,但深感痛苦。后来取定的笔名“巴金”的“巴”字即用这个自杀的朋友之姓。至于笔名中的“金”字则是他的一个安徽籍朋友想到的。当时,他正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不久,这部书的英译本还摊在桌上,那个朋友听说他要找一个容易记住的字作为笔名的名(姓“巴”已有),就开玩笑地说出了“金”字。他采纳了朋友的意见,从此,以一个少有的姓和一个常见的字合成的“巴金”这个笔名诞生了。
1928年8月,他首次在长篇小说《灭亡》上署用笔名“巴金”,并把小说寄给正在上海开明书店门市部当经理的朋友索非。索非接到这部书稿立即转送叶圣陶先生,因当时郑振铎出国去了,叶圣陶正代理着编辑《小说月报》。叶圣陶读了《灭亡》以后,觉得非常好,就把它发表了。于是,“巴金”的名字在文坛上开始不断地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笔名“老舍”的来历
老舍,原名舒庆春,他把“舒”字拆成“舍”、“予”两字,取名“舒舍予”,后来干脆叫起“老舍”来。之所以这样,是习惯于北方的朋友会面时亲热的叫法,如“老王、老马”等。另外,又有舍己为人、奋发励志、“舍我其谁”之意。
■笔名“冰心”的来历
冰心以笔名发表作品以来,获得无数荣誉,连她本人的真名谢婉莹也被其笔名的风头盖过。究竟“冰心”笔名的来历是怎样?
1919年,冰心在发表她的第一篇创作小说《两个家庭》时,第一次使用了“冰心”作为笔名。据冰心表示,“当时我不愿同学们知道文章是我写的,而‘冰心’笔划既简单好写,又与我的本名谢婉莹的‘莹’字含义‘光洁、透明’相符。我出生后,祖父曾找算命先生为我算命,算命先生说我应该是男命,命中有文曲星,还说我的八字里缺火。所以二伯父给我取名‘婉莹’,‘莹’字头上有两个‘火’字。”
■笔名“曹禺”的来历
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附一:作家笔名来历
1鲁迅(周树人)
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在这上面他用了鲁迅这笔名。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笔名的: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2巴金(李尧棠)
巴金在法国留学时,有一个姓巴的同学自杀了,他为了怀念他就以“巴”作姓。他的一位朋友还为他取了一个容易记住的名字叫“金”,于是“巴金”这笔名就诞生了,他在《灭亡》一书上就用了此名。
3曹禺(万家宝)
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4冰心(谢婉莹)
冰心小时候她就接触中国古典文字,特别喜欢唐诗。她对唐代诗人王昌龄作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特别欣赏,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尤为喜爱。为了表明她不与黑社会同流合污,她就取“冰心”为笔名。
5高尔基(阿列克赛·彼什希柯夫)
“高尔基”在俄文中有“痛苦”的意思,哪他又为何取这个名字呢?原来他从小父母双亡,读了两年书就开始在社会上谋生了,遭受了很多的人间苦难,为了纪念自己的经历,所以取了“高尔基”这个笔名。
6张恨水(张心远)
“恨水”一名是他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词“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东去”中截取出来的。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读了李后主这首词,想到人生有限,不能让光阴如流水一样白白流逝,就取了这个笔名。
7朱自清(朱自华)
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两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8戴望舒(戴朝宗)
笔名“望舒”取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月在古诗词中可作为爱情的象征,月光的朦胧与戴望舒诗歌的朦胧婉曲是相合的,笔名暗示了诗人的诗歌内容和诗风。
9老舍(舒庆春)
老舍拆自本姓“舒”,其字“舍予”亦拆自姓氏。
10金庸(查良镛)
金庸是拆最后一个镛字而来的。
11刘白羽(刘玉瓒)
“白羽”的笔名出自唐代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描述的是《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的李广射虎的传说,“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诗中的“白羽”不是柔软的鹅毛,而是箭镞之羽,这个笔名寄寓了作家以历史名将为楷模,征战疆场,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后来,刘白羽还用“石棱中”为笔名发表杂文,也源出于此。
12琼瑶(陈喆)
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一首甜美的爱情诗,笔名正是琼瑶言情作家身份的绝好体现。
■附二:十一位名作家的笔名由来
一、鲁迅好友许寿裳曾于1920年底,当面向鲁迅问过“鲁迅”这一笔名的寓意。鲁迅的答复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二、1927年8月,茅盾遭蒋介石政府通缉,不能用真名发表作品,在完成《幻灭》的写作后,署名“矛盾”投寄《小说月报》。取“矛盾”这个名字,是因为看到了生活中和思想上的很多矛盾。代理《小说月报》编务的叶圣陶先生觉得“矛盾”二字一看便是假名,怕引起政府注意惹出麻烦,便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头。
三、“巴金”这一笔名和无政府主义毫无关系。巴老曾在《谈〈灭亡〉》一文中,介绍过这一笔名的来历:“巴”来之于一个叫“巴恩波”的同学,巴老曾因他投水自杀而十分痛苦;“金”是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帮忙取的。巴老当时想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这位同学便半开玩笑地说了个“金”字。
四、“曹禺”是由万家宝的“万”字分解而来的。“万”的繁体字是“”,上面是“艹”,下面是“禺”。因“艹”字不像个姓,作家便按照谐音选了个“曹”字。
五、“徐志摩”这一名字,是由他父亲取的。原来诗人在“抓周”时,家里来了一个志恢和尚,在诗人头上抚摩一圈,然后说:“此儿将来必成大器。”这话正合徐父的心意,于是便让儿子又名“志摩”———志恢和尚摩过头顶。
六、取“秦牧”为名,意在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推翻“秦”即国民党政权,建设田园牧歌式的和平生活。
七、萧红和萧军是一对情侣,当时他们曾和鲁迅通信,并分别用了“萧红”和“萧军”作笔名。两个笔名连在一起是“小小红军”的意思,表现了他们对革命的向往。
八、张恨水自1914年起便用这一笔名,取自李后主的诗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有勉励自己抓紧时间、珍惜生命的意思。
九、1930年高仕自美回国,国家满目疮痍,他为此痛心疾首。改名高士其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志向:“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高士其”后来成了他的正式用名。
十、杨沫自小喜爱茉莉花,她曾跟三妹白杨商量,两人按排行分别取名杨君茉、杨君莉。后据谐音写成“杨君默”,又舍“君”字写成“杨默”。但她总觉得“默”字和自己的爽朗性格不合,再据谐音改为“杨沫”,意思是愿做革命海洋中的细细飞沫。
十一、严文井是湖北人,普通话里前鼻音的“锦”和后鼻音的“井”,用他的家乡话读起来没有分别,“严文锦”常被读成“严文井”,他的一批文友索性删繁就简写成“严文井”。后来他本人也接受了这个带有家乡色彩的名字。(据《咬文嚼字》2005年第11期)
含义
定义诗文拼音:shī wén 表意:就是指像诗一样的文章,具有丰富的内涵。
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
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晚清﹐其形式已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等人有过“诗界革命”的呼吁﹐黄遵宪又首倡“新派诗”﹐都为随后的“五四”新诗运动起了前导的作用。
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这个刊物继发表新月诗社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之后﹐于1917年2月2卷6号上刊出胡适的白话诗8首。这是中国诗歌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诗。4卷 1期又集中刊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 9首。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是新诗中出现得最早的同情底层人民生活并揭示人道主义主题的作品。沈尹默的《三弦》﹐开始以新的语言和方式表现生活﹐并注重音韵的动听和谐。与刘半农相近的是刘大白﹐他著有《旧梦》﹑《邮吻》﹐大多表现民间疾苦﹐《红色的新年》﹑《劳动节歌》则表达了对新世界的憧憬。他很注意对民谣的借鉴。
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出版﹐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第一部白话新诗集。胡适认为古今文学革命运动总是从文体的大解放入手﹐因此提出:“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谈新诗》)。他作为倡导以白话写诗的第一人﹐主张新诗的文体是自由的和不拘格律的观点﹐对新诗的创立有积极意义﹐并直接导致了“五四”新诗最初的自由诗派的形成。当时以《新青年》为基本阵地的最早一批新诗尝试者﹐除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外﹐尚有陈独秀﹑鲁迅﹑周作人﹑李大钊等人。他们致力于创立自由体的白话诗。其中标志著完全摆脱了旧诗词影响而卓然自立的﹐当推周作人的《小河》。这首诗以明白恬淡的口语构成隐喻﹐暗示着因违逆自然规律而导致的悲剧性冲突﹐抒写了个性解放的思想和要求。
继《新青年》之后﹐《新潮》﹑《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团结了一批新诗开拓者﹐如写《冬夜》的俞平伯﹐写《草儿》的康白情﹐写《踪迹》的朱自清﹐写《童心》的王统照﹐写《晚祷》的梁宗岱等。文学研究会中的诗人﹐更以郑振铎﹑周作人﹑俞平伯﹑徐玉诺﹑郭绍虞﹑叶绍钧﹑刘延陵﹑朱自清的合集《雪朝》显示了创造实力。他们抱着“为人生而艺术”的宗旨和“自然”﹑“率真”的追求,使底层生活的实际场景融入朴实清新的诗句﹐从而壮大了现实主义在自由体白话诗中的力量。
由于文学研究会诸诗人的积极实践﹐开辟了早期新诗注重社会生活﹐面向人生﹐揭露黑暗﹐以新诗作为干预人生手段的现实主义倾向。朱自清是其中成绩显著的诗人。他的《毁灭》以长篇抒情的方式﹐写“五四”退潮之后的青年“颇以诱惑的纠缠为苦﹐而亟亟求毁灭”的矛盾心境﹐留下了“一个个分明的脚步”。他在《踪迹》中的诗篇﹐已超越尝试之作而趋于成熟﹐表现诗人积极正视现实的精神。王统照也有《这时代》问世﹐集子里的诗透过朦胧的意象﹐传达了人间的苦味。冰心也是文学研究会中较早开始创作活动的作者之一﹐除小说﹑散文外﹐擅长以小诗的形式写刹那间涌现的哲理思考的断片。她的代表作《繁星》﹑《春水》深受泰戈尔的影响﹐晶莹清丽﹐浸透着在人性主题下的母爱和童心。这些由智慧和情感的珍珠缀成的人生经验的短诗﹐内容自由活泼﹐形式不拘一格﹐从侧面传送出“五四”时代思想开放的自由气氛。也与新诗独立于旧诗之后扬弃模式化的抒情转向重视理性的阐发的追求相衔接﹐一时写者甚多﹐形成了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其中以宗白华的《流云小诗》较有影响。
“五四”时期青年男女渴望挣脱封建旧礼教的束缚﹐湖畔诗社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因此为世人注目。汪静之尚有《蕙的风》和《寂寞的国》。这些作品显示出争取婚姻自由﹐反对封建主义的勇气和激情。
代表人物
孔子——传说中孔子“删诗”,对诗经进行了编纂修改。
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楚辞”的创始人。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
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李杜——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唐代是中国诗文鼎盛时期,优秀诗人不胜枚举。以李杜为唐诗代表。
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郭沫若——中国***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
徐志摩、闻一多,毛泽东——"新月派"现代诗文代表人物。
编辑本段
解说名词
释义一
(1)指诗歌
诗歌的特点:
(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3)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释义。
《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望慕结不解,贻尔新诗文。” 李周翰注:“新诗文,则此诗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
(2)指《诗经》的文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诗》文弘奥,包韫六义。”
(3)诗和文。
唐 韩愈 《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尚书於 大历 初名能为诗文,及公为文,亦最长於诗。”
明 焦竑 《玉堂丛语·任达》:“少孤力学,能诗文,好权略,每论事,辄倾其座人。”
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清《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若其诗文根本六经,德业师模三代,蠕言螳动,俱无愧于汝南家法。”
《新华文摘》1983年第7期:“嫁一个会种田的男子汉,最好会弹唱,又会做诗文。”
释义二
指脍炙人口,并长久流传的诗歌和文章。比如李商隐的《无题》、《锦瑟》、李白的《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欧阳修的《生查子》、《蝶恋花》、晏几道的《蝶恋花》、《临江仙》、苏轼的《江城子》、《水调歌头》、《浣溪沙》、《西江月》、《卜算子》、秦观的《鹊桥仙》、李清照的《渔家傲》、《如梦令》、《浣溪沙》、《声声慢》、屈原的《离骚》、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等等。
释义三
诗文一词泛指一切文学体裁。诗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在诗文一词中,诗是指诗、词、歌、赋等,包括格律诗和自由诗,旧体诗和新体诗;文是指除了诗词歌赋以外的,诸如元杂剧、小说、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文学体裁,以及记叙文、论说文等各种类型的文章。但通常具有文字华美,具有韵律等“诗”的特点。
编辑本段
例文
现代诗
我的祖国
长江、黄河横越的山川
神洲处处呈现出灿烂
辉煌的征程
如金色的灯盏
光芒照亮了远航的船帆
我的祖国
您用睿智的灵魂
带领普天大众
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使祖国鲜花般娇艳
描绘出东方的璀璨
我的祖国
鲜花般美丽的祖国
从你的精神里
从你的蓝图中
读懂了燃烧的灵魂
开拓辉煌明天的艰辛
我的祖国
从边疆到海岸
有你的娇娆美丽
我怀揣质朴的情感
将满腔的深情遥寄
愿祖国更加繁荣璀璨
我的祖国
黄河、长江、长城
铸就了恒古的河山
改革、开放、发展
点亮世界的眼光
我自豪于祖国的辉煌
我的祖国
黎明般的太阳
怀抱着坚定的信念
将澎湃的斗志
化作永恒的执著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伟大的祖国
东方文明的摇篮
犹如奔驰的列车
迎着世纪的曙光
擎起燃烧的信念
奔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By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不是生与死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Yet you can't see my love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Yet cannot be together
却不能在一起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
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But when p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
而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
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Is not 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
不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
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老师,辛苦 了
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
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
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
您辛苦了!老师!
在酷暑严寒中辛勤工作的人们。
您辛苦了!老师!
把青春无么奉献的人们。
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辛苦了,老师!
我也只能帮到这里了老 师
老师——您如春天中的细雨,
滋润着花儿,灌溉着大地,
而我们再着吮吸着细雨茁长成长。
老师——您如秋天里的一丝风,
吹黄了大地,唤金了稻谷,
而我们得到了丰收的硕果。
老师——在我黑暗的人生道路上是您为我点燃了一盏最明亮的灯;
老师——再我迷蒙的人生道路上是您做我的了的引路人;
老师——在我跌跌碰碰的人生道路中是您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老师——是您给了我一双强有力的翅膀,让我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
汉赋
长门赋(并序)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4],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6]。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7],陈皇后复得亲幸。其辞曰:
夫何一佳人兮[8],步逍遥以自虞[9]。魂逾佚而不反兮[10],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11]。心慊移而不省故兮[12],交得意而相亲[13]。
伊予志之慢愚兮[14],怀贞悫之懽心[15]。愿赐问而自进兮[16],得尚君之玉音[17]。奉虚言而望诚兮[18],期城南之离宫[19]。修薄具而自设兮[20],君曾不肯乎幸临[21]。廓独潜而专精兮[22],天漂漂而疾风[23]。登兰台而遥望兮[24],神怳怳而外*[25]。浮云郁而四塞兮[26],天窈窈而昼阴[27]。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28]。飘风回而起闺兮[29],举帷幄之襜襜[30]。桂树交而相纷兮[31],芳酷烈之訚訚[32]。孔雀集而相存兮[33],玄猨啸而长吟[34]。翡翠胁翼而来萃兮[35],鸾凤翔而北南[36]。心凭噫而不舒兮[37],邪气壮而攻中[38]。
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39]。正殿块以造天兮[40],郁并起而穹崇[41]。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42]。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43]。刻木兰以为榱兮[44],饰文杏以为梁[45]。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46]。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47]。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48]。五色炫以相曜兮[49],烂耀耀而成光[50]。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51]。张罗绮之幔帷兮[52],垂楚组之连纲[53]。
抚柱楣以从容兮[54],览曲台之央央[55]。白鹤噭以哀号兮[56],孤雌跱于枯杨[57]。日黄昏而望绝兮[58],怅独托于空堂[59]。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60]。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61]。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62]。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63]。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64]。舒息悒而增欷兮[65],蹝履起而彷徨[66]。揄长袂以自翳兮[67],数昔日之 殃[68]。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69]。抟芬若以为枕兮[70],席荃兰而茝香[71]。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72]。惕寤觉而无见兮[73],魂迋迋若有亡[74]。众鸡鸣而愁予兮[75],起视月之精光[76]。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77]。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78]。夜曼曼其若岁兮[79],怀郁郁其不可再更[80]。澹偃蹇而待曙兮[81],荒亭亭而复明[82]。妾人窃自悲兮[83],究年岁而不敢忘[84]。
唐诗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作家的真名是啥?
本文2023-10-15 01:15: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