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罗家塞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2收藏

江西省吉安市罗家塞,第1张

豫章

豫章郡,汉高帝置,王莽称“九江”属扬州。时户六万七千四百六十二。人口:三十万一千九百六十五人。县十八:南昌、庐陵、彭泽、鄱阳、历陵、余汗、柴桑、艾、赣、新淦、南城、建成、宜春、海昏、云都、鄡阳、南壄、安平(据《前汉书》班固撰)。

先秦时期,罗氏一直活跃在湖北、河南、甘肃、山西地区。到楚文王时,罗姓族人向南进入湖南的汨罗县。并产生以“罗”命名的县一一罗县。秦汉时,罗姓向东发展,沿长江而下,已播迁至江西南昌地区,秦·武陵郡守罗君用(笔者注:许多姓氏书、《罗氏族谱》载“武陵令罗君用”,查《汉书·地理志》秦时“武陵”为“郡”,今改之。)之子、灌婴部将罗珠(笔者注:《江西通志》有传,许多罗氏族谱载任大司农,台湾有族谱载为“大将军”,《南昌考古录》载“官职失考”),族谱载,其出守九江,继续完成颍阴侯灌婴在南昌筑城任务,并环城广种豫章树(樟树),逐步繁衍生息

葛家姓史歌葛家姓氏歌知我是何人,姓源系何从?寻根觅脉线,传承到如今。我家本姓葛,草头曷字身;勾手喝亡者,姓调入上声。我祖葛天氏,颛顼之后人;伏羲女娲代,人分氏族群。有一古部落,葛天为首领;治世有验方,懿德亮高风。民守真诚信,不化自维公;三人牛尾歌,八曲乐升平。自然淳朴世,理想原始境;虞夏王朝始,奴隶制度生。葛伯诸侯国,亳地建都城;商汤灭夏桀,葛国不复存。春秋战国时,我祖居山东;诸县和阳都,洽与鲁国邻。因地演复姓,诸葛由此生;陈吴反暴秦,葛婴主将领。东汉刘秀时,葛庐立大功,受封邳僮侯,葛氏到吴中。三国有葛玄,道界称仙翁;东晋继葛洪,炼丹第一人。北魏葛荣公,起义杀暴君;南宋葛长庚,梅竹画艺精。明朝葛贤公,抗捐反恶棍;清末葛云飞,抗英呈英雄。赵构逃临安,辽金入关中;燕京建中都,我祖居此城。始祖讳葛椿,离京入平定;宋金元明清,辉映八百春。繁衍三十代,代代有贤能;然始三百载,未见谱成文。直到明嘉靖,爱轩建草本;此后五百年,续谱从未停。九版续至清,十续在如今;礼义之望族,勿失好传统。倡导修新谱,族人葛福庆;马年成新作,昭告氐族亲。             作者:山西葛力泉(葛福庆)编辑本段家谱  泮南葛氏宗谱八卷,(民国)葛德堂总理,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义乌葛辞何氏宗谱十五卷,(现代)何刚等编纂,2003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海青浦倪葛一家谱,民国年间重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  上海青浦倪葛一家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国)葛志坚续编,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编抄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青浦区档案馆。  浙江金华葛湖盛氏上世世系补考,附金华葛湖盛氏上世谱传,(民国)盛俊撰,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辽宁本溪葛氏家谱单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本溪市偏岭满族乡小夹河村。  上海葛氏家谱三卷,(民国)葛尚钧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铅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上海嘉定葛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葛雪来辑录,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覃兮堂铅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图书馆。  江苏吴县苏州洞庭东山葛氏四修族谱,(民国)葛揆中总纂,葛其忠编辑,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石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徐州市档案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萧山肃邑苎罗葛氏宗谱,(清)葛肇增等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读书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江句章高尚宅葛氏宗谱,(清)葛世授、葛奎先纂修,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7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江慈树葛氏宗谱,(清)陈鸿谟纂修,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承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葛氏宗谱十八卷,(清)葛鸿福、葛启时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光达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月葛氏宗谱四卷,(民国)葛昌达、葛昌兴等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抱朴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章桥葛氏家乘,(清)葛惟辛手钞,清道光年间明德常人红格手写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安徽续溪稷庆坊葛氏重修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明)葛文简纂修,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桐城葛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清)葛履成、葛拔萃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潜山葛氏族谱四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葛起旋续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正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福建建瓯璜溪葛氏宗谱,(民国)葛梁城修,葛赞新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福州焕文五彩石印局石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临邑德平葛氏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葛周玉重纂,清嘉庆八年(公元1801年)树滋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天乐葛氏宗谱,(民国)葛毓兰等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读书堂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谱。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海葛氏四修家谱三卷,清咸丰癸丑年(公元1853年)修,清同治丁卯年(公元1867年)续修,清光绪年间再修,(民国)葛尚钧于民国戊辰年(公元1928年)四修,铅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复旦大学图书馆。

重庆渝北石船镇梅溪乡罗家坝罗氏字辈:

光昭怀贤德,世代文明新(不全)仅供参考。在给你提供一个资料地址:是各地罗氏祖谱:

http://wwwluosorg/listaspunid=851#cq25

新乡辉县旅游景点大全

辉县旅游景点:

1、新乡万仙山,国家级4A级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胜地、避暑基地、影视基地、写生基地和拓展培训基地。该景区位于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沙窑乡境内,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距新乡市70公里。

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三个分景区组成。这里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既有雄伟而苍茫的石壁景观,又有妙曼而秀雅的山乡风韵。

2、里沟景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西北50公里处,总面积28平公里,属典型的南太行风光,是国家级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自然猕猴保护区、河南省著名风景区、河南省十佳景区。

荟萃了太行山水精华,集奇、险、俊、秀、幽于一谷,号称“太行之魂、中华风骨”,被园林专家誉为“亚洲一绝”。八里沟景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西北50公里处,总面积28平公里,属典型的南太行风光,是国家级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自然猕猴保护区、河南省著名风景区、河南省十佳景区。

她荟萃了太行山水精华,集奇、险、俊、秀、幽于一谷,号称“太行之魂、中华风骨”,被园林专家誉为“亚洲一绝”。

3、九莲山景区属太行山最美的一段——南太行,河南省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猕猴保护区。因有九峰相连,酷似莲花而得名。位于辉县市上八里镇松树坪村,距新乡市55公里,九莲山景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由两条峡谷和一条红岩绝壁组成。

现开发的有西莲峡自然山水游览区和小西天民俗信仰游览区,尚有关后沟爱情浪漫游览区和红岩绝壁豪放风情游览区未开放,保持着原生态,是“驴友”的好去处。

九莲山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信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西莲峡谷西莲峡谷深石怪、植被丰茂、溪泉扰手流水长年不断,谷内九潭相连,高约120米的瀑布终年流水潺潺。

4、回龙风景区位于辉县市上八里西北部25公里处的太行深山处,海拔高度800米至1725米,游览面积26余平方公里。五大景区包揽红色景观、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上百处。提起回龙,就一定会想起那荡气回肠的回龙精神。

2002年央视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全国人大代表张荣锁被誉为“现代愚公”,他身先士卒,带领党员、民兵、村民修盘山公路,开挂壁隧道,创造了筑路史上的一项奇迹,盘山公路如巨龙腾飞,蜿蜒八缓辩嫌公里终达摩天崖;

S型隧道或明或暗,曲折盘旋,扶摇直上直通清风关,它们不仅是到达山顶的必经之路,还成了一道振奋人心的红色景观。对于回龙景区,我们还会想起浓郁而独特的道教文化。老爷顶海拔1570米,因山顶自古建有祖师庙而得名。

5、灶空百泉景区位于辉县市西北二公里的苏门山南麓,是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百泉湖开凿于商,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因湖底泉眼无数而得名,又因泉水自湖底喷涌而出,累累如贯珠,故又名珍珠泉。

泉水甘冽,清澈见底,志书上有“甘泉之父”的称谓,面积34万平方米。历代名人在此游览、隐居,留下了无数赞美百泉的诗词歌赋。

合肥长临河古镇怎样

长临河古镇(长临河老街)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是一条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街。长临河古镇内的古民居建筑群、古塔、蔡永祥纪念馆和吴忠性故居也使这20多公里的岸线更富有价值。

长临河古镇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但是关于古镇的名称--“长临河”、“长宁河”自有史以来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源于“陷巢州、长庐州”的千年传说。传说中巢湖是一座美丽繁华的城市(巢洲城),城内的一位美丽善良的小姑娘得知,城里巢洲庙门前的石狮眼睛一红,灾难就会降临。所以她每天都去打探,终于有一天晌午, 狮子的眼睛有一点变红,她就四处奔走告诫人们离开,最后才通知家里的父母。此时已是深夜,汹涌的洪水淹没了整个城市,所有人都躲过了这场灾难,唯有小姑娘的一家人没有离去。

长临河在巢湖的东面,在合肥市环巢湖地区总长约75公里的岸线中,长临河就有岸线长达20多公里;与烟墩、义城相比,长临河的巢湖水面要干净清澈得多,孤山、姥山在湖中点缀,湖光山色,景色秀丽。

巢湖的银鱼、毛鱼、虾米堪称“湖中三宝”,名扬四海。而且,镇内的四顶山、茶壶山白马山、羊羚山、青阳山等,其中:“四顶朝霞”被列为“庐阳八景”之一;青阳山泉水清澈甘甜,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山水相抱,青山叠翠,也为之增色,在整个环巢湖地带,只有长临河有水也有山。

长临河镇六家畈古民居

六家畈村中出过淮军将领、军阀海军次长、少将等,衣锦还乡之时带动六家畈的空前繁荣。六家畈中,徽派建筑的砖瓦、木雕都极为精细考究,保存良好,实为历史迷不可不去的重点保护遗址。

六家畈共有古民居豪宅6大片,房屋13幢,33路正房,客厅505间,厢房205间,走巷5条,吴氏公、私祠各一座,望湖楼一座,花园两处。这些房屋均属徽派建筑,青砖灰瓦、齐山飞檐,每栋房屋两边都有高大的封火墙,砖雕木雕精细,建工考究。明万历甲午年(1594年)吴姓在六家畈老街北头西侧建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宗祠(民间有“六家畈祠堂一枝花”之说)祠堂为三进,每进五间,砖瓦结构,大门楼为宫殿式建筑,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门前有石鼓、旗杆,是吴氏出过举人、进士的标志。黑漆大门红膛黑字对联是“渤海家声远,兴隆世泽长”。厅前院内向西有一角门,通往清廷敕建淮军统领吴伯华的专祠,祠内挂吴伯华的画像,上方有金底黑字慈禧太后题颁的“寿”字横匾,两边还有李鸿章、李瀚章题的匾额。厅前院内有一长方形花台,植牡丹、芍药各一株,院南为花厅,门上题有“挹翠”二字。

吴氏旧居

长临河古镇旅游景点:吴氏旧居

吴氏旧居是吴忠性的故居,占地177平方米,坐南朝北。临街四间半正屋,正屋后面有二间厢房,厢房之间是天井小院,为砖木、小青瓦结构,是皖中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内里收藏有吴忠性的生平事迹,有很高的游览教育价值。

百年邮电

长临河古镇旅游景点:百年邮电

百年邮电始建于1909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肥东县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也是合肥乡村里最早的邮局。在历史的洗礼下,百年邮局古韵十足,里面的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讲述着古老迷人的历史故事,魅力十足。

长临河老街

长临河古镇之古,主要体现在两条老街,南北街长360米名曰老街,东西街长240米,名曰东街,两条街形成一个“丁”字形,是现今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典型皖中特色古街。传说长临河古镇像一艘宝船,绕过古镇的长宁河仿佛一条纤绳,拉着宝船驶入巢湖。丁字街为吴氏先祖设计,有两个寓意一是像锚和钉一样稳固宝船、稳固根基,二是盼望吴氏家族人丁兴旺、子孙发达。

长临河老街在鼎盛时期,有店、行馆、庄、堂、铺、房、坊、摊点等各类商业近百家,以米行、布庄、药店、酱园、酒馆、五洋百货为主体。整座老街依旧呈“丁”字形分布,清一色的青砖黛瓦房屋顺着目光蜿蜒向前延伸,造型古朴,色彩清纯。沿街漫步,“幸福长临”、“吴氏旧居”、“百年邮政” 、“准提寺”等古建筑依次摆开,原色木门,雕花木窗,曲线形马头墙、 气派的木制大门,红红的灯笼,高悬的匾额从眼前慢慢划过,行者仿佛步入了徽州老街,习惯了城市的繁华与忙碌的人们忽然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巢湖北岸的肥东县长临河镇内有座山,因四峰骈列,故名四顶山。又因此山仿佛是只巨大的香炉,四足朝天倒立,亦称四鼎山。隋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把它列入名山大川。

四顶山景色之美,以朝霞为最。每当雨后露晨,旭日东升,则霞光四射,满山璀璨,又以“四顶朝霞”闻名海内,先后被列入庐阳八景和巢湖八景。清代《庐州府志》、《合肥县志》、《巢湖志》和当代《中国名胜词典》、《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等书,均有记载。

长临渔场垂钓休闲度假区

肥东县长临渔场南濒中国五大淡水湖之→→巢湖,西临合肥母亲河→→南淝河,距合肥市仅25公里,占地面积5650亩,其中连片精养鱼塘3500亩,是合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场内池塘星罗棋布,沟渠纵横交错,水质清新无污染,生态环境优良。相继开发建成“农家生态庄园”、“休闲垂钓园”等项目,修通了场内到每一塘口的道路。区内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结构良好,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渔场养殖品种齐全,养殖技术标准,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和“农业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

长临河古镇特色美食有哪些

1、小萝卜

小萝卜是长临河罗家疃的特色之一!其产量不大,形状独特,个头小,圆形,直径15cm左右,皮白、肉嫩、汤浓,且风味独特,脆香鲜美,口感极好,营养成分丰富,常食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2、泥鳅挂面

将把洗好的泥鳅放入锅中,添水烧开后小火煮至泥鳅离刺、汤变白,再把面条放进去,烧滚后,停火盖锅盖焖三到五分钟,出锅后加少许葱花即可上桌。泥鳅挂面鲜香四溢、肉质嫩滑,令人回味无穷。

3、狮子头

狮子头是由六成肥肉和四成瘦肉加上葱、姜、鸡蛋等配料斩成肉泥,做成拳头大小的肉丸,可清蒸可红烧,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4、毛刀鱼

毛刀鱼因其状如刨花片,故人们又将这种鱼称为刨花鱼或鲁班鱼。此鱼头小,体扁,刺细可食,可腌制、可红烧。风味独特,口感上乘,是喝酒下饭必备菜肴之一。

5、驴巴

蔚县有什么名胜古迹?

蔚州古城

蔚州古城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明洪武十年重修,古城周七里十三步,城墙高三丈五尺,城门楼三座,角楼四座,敌楼二十四座,垛口一千一百余。东门为安定门,楼为景阳楼,南门为景仙门,楼为万山楼,西门为清远门,楼为广运楼,三楼各五间高三层,三门外均建有高大雄壮的瓮城、月城,城外为三丈余深,七丈余宽的护城河,三门外建有三关,即东关、南关、西关。城内建玉皇阁、南安寺塔、释迦寺。这些带有辽、元、明、清各时期建筑风格,体现儒、释、道不同文化特点的古建筑群,成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

蔚州古堡

蔚县古建以古城堡、古寺庙、古戏楼、古民居为主。古有“八百庄堡”之说,有村便有堡,见堡则是村,其数量之多,分布广。蔚县庙、宫、观、寺、院、庵、祠、塔数量位河北省之首。集中了辽、元、明、清、民间年间的古庙宇具备种类齐全、结构奇特、彩绘精美的特点。境内每有村寨庄堡,便有古戏楼,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古民居集民俗、美学、建筑、雕塑于一体,可见四合院、四进套院、九连环院等。暖泉镇西古堡集古民宅、古寺院、古城堡、古戏楼为一体,呈瓮城形制结构。内存明清风格民宅180所,较大连环套院5所,规整四合院49所。

南安寺塔

南安寺塔是蔚县著名的文物景观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塔是一座平面八角形,实心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约32米,塔基为石条砌筑成须弥座形式,高25米,上置砖砌塔座。塔座八角形,东西南北四面雕有兽头,另四面篆字“福、禄”。

塔下现存一座塔院,是清康熙四十五年重建的,该院东西宽约174米,南北长约24米。大门位于塔的西侧,为单檐硬山顶,斗拱为三踩斗拱,前后各四朵。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大式硬山布瓦顶,斗拱也为三踩拱,有柱头科8朵,平身科18朵,正殿两侧各有一间正禅房。东西各有下禅房二间,均为硬山布瓦顶(现已被改建),南安寺塔位于塔院南部。

蔚州书院

暖泉书院、蔚萝书院、玉泉书院、文蔚书院。

蔚州古寺

蔚州南安寺、蔚州灵岩寺、蔚州双松寺、蔚州释迦寺、蔚州崇教寺、蔚州华严寺、蔚州南马寺、蔚州黄梅寺、蔚州金河寺、蔚州玉泉寺、蔚州双阳寺、蔚州罗汉寺、蔚州峰山寺、

蔚州观音寺、蔚州金觉寺、蔚州祥云寺、蔚州柳沟寺、蔚州铁黎寺、蔚州上峰寺、蔚州圆觉寺、蔚州法云寺、蔚州油涧寺、蔚州证果寺。以上23座寺院皆记载于《蔚州志》顺治版(公元1659年)中。

蔚州十八疃

苏家疃、曹家疃、古家疃、罗家疃、百家疃、尚家疃、作家疃、姚家疃、翟家疃、集兴疃、留老疃、柳子疃、君子疃、麦子疃、大云疃、常胜疃、织金疃、天照疃。

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蔚州历史悠久,现存文物古迹之多,为中国所罕见。其中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1项,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三大类。蔚州灵岩寺、蔚州古城墙、真武庙、常平仓、玉皇阁、南安寺塔、释迦寺、代王城遗址、西古堡、暖泉华严寺、沙子坡老君观、筛子绫罗遗址、庄窠遗址、三关遗址、金河寺悬空庵塔群、关帝庙、天齐庙、重泰寺、故城寺、杨_家族墓地、卜北堡玉泉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暖泉镇、代王城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涌泉庄乡北方城村、宋家庄镇上苏庄村

淄博周边旅游景点大全 自驾车旅游

1、淄博周村古商城

周村古商城也叫大街,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山东主干道济青高速设有周村出口、309国道绕城而过,素有“旱码头”、“金周村”、“丝绸之乡”、“天下第一村”的美誉。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作为山东省“文化历史与民俗”旅游区的开发重点。

被列入“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主要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街组成,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5万余平方米。景区内古迹众多,街区纵横,店铺林立,建筑风格迥异,中西文化合璧,为山东仅有、江北罕见。

2、山东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山东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城区西南部,于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总规划面积1702公顷,下设凤凰山、禹王山、望鲁山、薛家顶和夹谷台五大景区,是淄博市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

淄博市的自然保护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环境教育基地。园内山势险峻,地貌奇特,森林茂密,环境优美,文物景观、自然景观丰富,游乐健身场所众多,是生态旅游、回归自然、休闲度假之胜地。

3、山东鲁山国家森林公园

鲁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的中心,主峰观云峰海拔11083米,为鲁中最高峰,公园面积42平方公里,是博山风景旅游区的重要景区。公园规划为植物园、观云峰、鸣石山。

花林、东海、北坪六大景区和云海日出、四雄竞秀、月上听涛、夏日鸟会、万石迷宫、驼禅寺、鬼市、一线天、云梯仙境、枣树峪与登天沟瀑布、鸣石山奇石、道沟森林浴场、北坪江南水乡等140多处景点。森林覆盖率达95%,有植物1300多种,鸟类168种,兽类22种,昆虫561种,堪称鲁中动植物王国。

4、淄博市潭溪山旅游区

潭溪山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石沟村北,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古树盘桓,白鸟栖居,绝岩怪柏,飞泉瀑布,一泄而下,林壑优美,壁立万仞,显现出大自然的雄浑与伟岸,春赏山花烂漫,夏聆溪水潺潺,秋醉满山红叶,冬观满山洁白。

一年四时,各有神韵,姿态万千。这里不仅山色秀美,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据史载,明昭阳太子曾在此避难读书,昭阳洞由此得名。唐赛儿曾在此屯兵起义,并留有点将台、三教祠、古碑、古庙等历史遗迹。

揭西有哪些旅游景点

1、广德洞天风景区 广德洞天风景区位于揭西县城东北2公里处的老虎岽山腰(电视塔下),风景区内上空榕荫遮盖,石壁藤蔓如网,石缝古榕倒挂横生。别洞天、米瓮石、一线天等八景区和美丽传说吸引众多游客观赏。2、三山国王祖庙 三山国一祖庙位于揭西县城西南15公里处,该庙始建于隋代,距今1400多年。经考证,三山祖庙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鼻赫,三神最神威,香火最兴旺,传播最广远的地方保护神。传说历代诸神多次挺身庇国护民,功高德厚,为民之所拥戴。三神的神威、三神之灵验,引来海内外香客四季不绝,香烟终曰弥漫。3、天竺古岩 天竺古岩位于揭西县城4公里处的明山(即银山)半山腰,相传建于隋朝。古岩左右及后边三面为天然石壁,前面是人工石块砌成的精致殿门,殿高 9米,堂皇壮观,正殿供观世音、普贤、文殊三位菩萨,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其间的天然遂道、奇石怪树、青山绿水和炀帝石、出米孔、登天洞等富有历史美丽的传说让人留边忘返。4、过路塘风景区 过路塘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处,有始建于清朝古香古色的建筑群,苍翠的山峦,巨大的“吉祥龙”(长99米,高48米,大48米)与参天的古树和十亩大池塘的山光水色恍若蓬莱仙境。5、大洋度假区 位于揭西县大洋乡,距县城40公里,在海拔800米的高山上,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云雾缭绕、仿似仙境,有“三坑一潭”百丈悬崖,还有云湖月夜、三叠听泉、古代石雕、双桥卧波等八景。潺潺溪流和高山湖泊等人造和天然景观,拥有36洞的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是全国唯一的高山高尔夫球场,射击场,风格各异的别墅群等娱乐设施配套齐全,是南国得天独厚的避署胜地,被誉为“中国云顶”。6、揭西冰川遗迹 揭西冰臼群位于坪上镇石肚溪,距今有三百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期形成的冰川遗迹。集中点有11处,数量在350个以上。其纬度之低(北纬18/23度),海拔之低(30/100米),数量之多和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外实属罕见。7、河婆古塔 河婆古塔位于揭西河婆榕江支流横江溪畔。横江溪水急滩泻,历史上洪灾频繁,清嘉庆年间塔以镇水,塔高28米,七层八角门向北,门额阳刻“清河砥柱”四字。塔建至今近二百年,历经无数次自然灾害的冲击仍巍然不动,造成三次易其河道,故有“宝塔飞度”的美称。河婆塔与玉峰(大庙山)两相辉映,共同成为河婆山城的标志。8、郭氏大楼 郭氏大楼有“潮汕民居建筑之最”的美誉。此楼建于清雍正十一廿(1733年),竣工于1746年。整座楼占地5460平方米(约合9亩),楼宽52米、深105米,有四条花巷,五落院堂,后面有高425地琼楼一座,其建筑格局,模仿宫殿形式,里面原有99间房经后代修补增建,总数为100间,即所谓“驷马拖车”、“百凤朝阳”的格局。 整座大楼以贝灰三合土夯成(据说三合土中和以少量地红糖),坚固美观,大院中有小院,院墙砌有长窗,清雅超俗。楼前有广场和高照壁。广场之右侧建有“会元居”,是该楼主人当年接待四方商贾和宾客之地。“会元居”后面,还有书斋一座,人们称为“老书斋”。后楼正中,有清代监察御史邱玖华“去天尺五”之题匾。楼下大门正中,又有“带湖亭”之大匾额。邱玖华被请来执教,这为郭氏大楼增加了知名度。邱氏执教之后,师塾遂从“老书斋”迁至“带湖亭”,号称“带湖学校”。这间学校开棉湖教育之先河,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曾有“道林百众,书院千徒”之美誉。这座楼的建筑重点在后楼,墙厚二尺,大门石圈,构筑精美,楼有两层,高425丈(据说宫殿高度44丈,只差15尺,故有“去天尺五”之说),飞檐凌空,高脊巍峨。楼前有长廊,外围栏杆,凭栏远眺,极目达乌犁古塔;楼内雕梁画栋,斗拱交错,上铺十层红瓦。楼之正中,原有圣旨牌一块,两边有木联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书声”,也是邱氏之手笔。漫步楼上,浏览周围风光,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9、花果古寺 位于粤东千年古镇——棉湖镇解放路,约建于明未清初。分前后两殿,建筑面积568平方米。大雄宝殿供奉三如来佛,现侧供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大殿前左厅为地藏阁,右厅为观音阁,大殿右边有两根各几千斤重的石柱,柱脚悬空,乃古建筑一大奇观。10、龙颈水库 龙颈水库位于揭西县五经富镇之北。龙江河上游蜿蜒20多公里,两岸高山夹峙,有“小三峡”之称。碧波荡漾,风景如画。有水晶宫、彩塔山、宋帝井等奇观异景。众多的自然景观使你留连忘返。11、永昌古庙 棉湖永昌古庙位于棉湖镇北爷门,是由玄天古庙、云湖庵和云境庵组成的庵群,占地面积1321平方米。古庙建于宋代,庙供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庵供奉娑婆三圣。壁嵌成片清代精工立体石浮雕60幅,天盘倒吊藻井里外三层通花金漆木雕,构刻精致,小巧玲珑,乃省内稀有的二个清代庙宇藻井之一。该庙是处千年木雕精品。是粤东地区仅有古迹,又称“北阙佛光”。12、黄满_瀑布群 黄满_瀑布群位于揭西京溪园镇粗坑河上游,河水至此奔流直泻,形成宽八十米,落差近百米的天然瀑布。水声轰隆,隔山可闻。瀑面似银帘悬天,瀑下潭水碧清,潭边的海龟石、海龙石等景观栩栩如生。在不足一千米的河段上,还有银河飞瀑、三叠瀑布、无名崆、长寿潭等天然景观,周围古藤相绕。翠竹遮天。绿水青山,给您大自然的感觉。13、龙潭飞瀑 位于揭西县南山镇境内的天然大瀑布,落差近百米,激流凌空冲下深潭,飞珠溅玉,气势豪壮,一年四季,吼声如雷,震山撼谷。出口处有形似狮象之两山对峙,得“狮象把水口”之说。 龙潭瀑布下游的“龙 滩”、“翟塘峡”等自然景观和圣旨封“龙潭”,龙王井、龙潭洞天、龙潭响石等传奇故事让您不到一游而遗憾。 龙潭飞瀑早在清代已闻名遐迩,如今更以“粤东第一飞瀑”雄姿吸引着海内外游客。14、龙山自然风景旅游区 龙山自然风景区位于揭西县五经富,座落在苍翠如黛的大北山下,美丽如画的龙湖岸边。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鸟鸣幽谷、鱼翔碧波,是没有污染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好去处。 龙山风景区满足了现代人的身心需要,把阳光、山林、自然、健康带给人们。到龙山,您会发现自已置身清新高雅的自然空间,远离城市的喧哗和拥挤,在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充满野趣的大自然里,尽情享受一份难得的休闲和惬意。 宋代末年,宋帝赵昊为逃元兵来到揭西五经富,见群山苍苍,如龙蜿蜒,因而赐名为龙山。走在“龙湖古径”上,我们将看到当年宋帝赵昊养兵饮马的“宋井”,祭祀在苦潭死难将士的“厉泉”。张世杰、陆秀夫带兵待渡的“张陆古渡”;同时,还有革命前辈古大存的活动旧址;每到春风化雨的时节,“小桃花源”花艳喜人,“龙岭杜鹃”如火如荼;夏曰炎炎到龙山上欣赏“清风明月”,到“龙泉茶苑”中品茗谈心;待到秋天,到“龙湖垂钓”,看“秋水长天”一色之景,听“龙谷天籁”百鸟之音;南国无冬天,“天侣同心”四季长绿,“北帝灵泉”长流不息,“原始森林”、“翠竹园林”郁郁葱葱。龙山四季如春,常年如画,到龙山“露宫区”、“烧烤场”、“天然游泳池”体味自然的风趣;到“文化广场”看“露天表演”;带上孩子到“侏罗遗踪”、“动物群雕”、“儿童乐园”、“踏趣园”,将会让孩子们在尽情玩耍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旅游区还配套有餐馆、旅馆、停车、娱乐等服务设施。 您想摆脱都市、城镇烦躁和喧嚣的时候,可以来到这山林青青,流水潺潺的新天地里,坐在松林之间。

  一、寻根溯祖

  欢迎同姓朋友您的到来!请贡献您的资料,以求我姓资料的完整,谢谢!

  1、 出自姚姓,先祖为生于姚墟(今河南濮城南)的舜,建潘都(今北京延庆县东北),后迁陕西兴平北。商时,舜之后裔在潘地建潘国(今河北怀来、北京一带)。周文王灭潘国,亡国后的潘国人用国名作为姓氏。

  2、 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姬高被封在毕,建立毕国。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后迁河南固始,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春秋时,鲁宣公十二年(前597),楚灭潘,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

  3、 出自芈[mǐ]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见于家传者始祖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师。《通志·氏族略三》 :“潘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汉有潘瑾,后汉有潘勉。”

  4、 出自北方鲜卑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5、 清康熙年间,台湾高山族相继归顺,被赐姓潘。

  分别发源于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方面实际上同出一源,没有太大的分别。

  二、迁徙分布

  潘姓早期在河南发展,唐代扩展到河北、陕西等地。第一次进入广东是在西晋年间,后又发展到湖北、江苏、浙江。第一次进入福建是在唐代(现福建省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后又迁居广东、云南四川也有一支,清康熙年间,潘姓第一次移居台湾。由于《史记》载有潘崇的事迹,故潘氏大多以潘崇为始祖。潘崇之子潘尪[wāng]为楚大夫;孙子潘党,继为大夫。

  三、郡望、堂号

  1、 堂号: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2、 郡望: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四、历史名人

  1、潘 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2、潘 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貌比潘安”,是人所共知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其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

  3、潘 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4、潘 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韩国公。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由此削秩三等。后复职并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二年(999),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5、潘 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 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

  6、潘大临: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 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8、潘 翼:宋代学者,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9、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11、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12、潘 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13、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14、潘恭寿: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当时知名画家。

  15、潘 韬: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16、潘仕成: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鸦片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报告,未被采纳。

  17、潘龄皋: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18、潘光旦(1899—1967年): 字仲昂,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1913—19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1926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教务长、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并讲授优生学、遗传学、家庭问题、心理学和进化论课程。1934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社会学系系主任。195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第三室主任。他是最早发现家谱具有多元文化功能的大学者。他为了研究家谱,在住宅辟一室收藏家谱,静心研究,多日不出。有朋友说他喜欢读他姓家谱,而不修自己家谱,潘听了笑而不语,好事者送上楹联:“寻自身快乐,光他姓门楣”。

  19、潘世忠(1889--1930) :江苏青浦赵巷乡(今属上海市)人。中学毕业后,以勤工俭学赴法国深造,在飞行学校学习。以技术优秀获得法兰西国际航空联合会证书。回国后,任航空学校教官,兼任学校工厂厂长。潜心研制各种类型飞机。以自制飞机作飞行表演,为航空界人士所折服,系我国第一个驾驶自制飞机的人。1915年,在南苑航校研究设计的航空炸弹获得成功。1917年张勋复辟时,驾机讨伐,迫其投降。1920年1月,被任命为航空厂厂长。后以脑伤致疾卒。

  20、潘德明(1908-1976):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少年时寄居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以自行车和徒步形式进行环球旅行的旅行家,1930年在上海参加中国青年亚细亚旅行团,行至越南时只剩他子然一身,但他坚持不懈,乃以7年的时间,历经40余国,1937年7月返回上海。1976年逝世,终年68岁。他有6位子女,多为画家,大儿子潘薇生为大连人。

  21、潘序伦(1893-1985):中国会计学家。江苏宜兴人。20年代,在上海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建国后,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名誉校长。著译有《会计学》、《审计学》、《劳氏成本会计》等。

  22、潘梓年(1893-1972):中国哲学家。江苏宜兴人。抗战时期,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任社长近十年。建国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

  23、潘 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淑,字水叔[菽],江苏宜兴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24、潘汉年(1906112-1977414):江苏宜兴陆平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之一。长期领导敌区隐蔽斗争和统战工作,功勋卓著。上海解放后任常务副市长等职,协助陈毅市长为改造旧上海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蒙冤关押达二十余载。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确认“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员。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5、潘天寿(1897--1971) :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寿者,浙江宁海人。长期从事绘画活动和美术教学。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擅写意花鸟和山水画,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等,近受吴昌硕、黄宾虹影响,布局善于"造险""破险",笔墨有金石气,朴厚劲挺,气势雄阔,题识跌宕疏斜,有黄道周风。能融诗、书、画、印于一炉,形成独自风格。又长于指头画。于画史、画论研究有素。作品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治印谈丛》、《潘天寿书画集》等。

  潘氏名人不胜枚举,有兴趣者可去中华一家人看看。

  南北两支潘氏 黄帝轩辕后代

  关于潘姓的姓源,《姓纂》上面是这样记载的:“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焉。有广宗,河南两望。”

  毕公,就是毕公高,是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被他当天子的兄弟武王封在毕地,也就是现在陕西省长安和咸阳以北的一带。后来,他又让自己的儿子季孙食采于潘,而后周文王的这一支子孙就按照当时的习惯,纷纷以国为氏,统统都姓了潘,潘姓的最早发源地,当然也是在陕西的北部。

  大约四五百年以后的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又有人以潘为姓,这是根据《姓氏寻源》的记载。《姓氏寻源》上是这样说的:“楚公族芈姓之后,以字为氏,潘崇是也。”这一支潘氏,很显然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代,他们的发源地,大致是在今安徽、江苏和浙江一带。

  分别发源于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方面实际上同出一源,没有太大的分别。

  汉代以后,潘姓的知名人物不绝于史书,堪称济济多士,譬如,三国时代东吴的名将潘�307和潘璋,就是千百年来民间所熟知的人物。大家熟知的“走麦城”的故事中,关公父子就是被潘璋所捉到并加以杀害的。

  “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宋代的大将潘美,也是民间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大家对他的印象都不好,把他列入“坏人”之林,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在著名的“杨家将”故事中,“潘仁美”扮演的是反派的角色,处处跟杨家过不去的缘故。

  实际上,这真是冤枉了他了。正史上的潘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一名大将,战功辉煌异常,曾经在太祖受禅之初,为宋室收复凶悍的陕帅袁彦,而巩固了赵家的天下。后来,他并且平定泽潞扬州,下江南广东、云南,以大功累官至忠武军节度使,还被封为代国公。像这样一位杰出的名将,竟被“杨家将”的作者,随便地在他的名字中加个“仁”字,就把“潘仁美”塑造成一个反派的角色。

  另据湖北红安县档案局资料记载,红安县潘氏来源有二。其一为七里坪镇杨山片上下潘家河、潘家岗,本邑习称县北潘氏。其始祖名潘万九,于明朝洪武初年由江西铙州府瓦屑土霸迁徙而来,为江西填湖广移民姓氏之一。此支潘姓其沿革为:潘万九(一世)→潘禄(二世)→潘秀(三世)→潘仲文(四世)→潘谟、潘询(五世),潘谟之子名潘思舜、潘询之子名潘朝造(六世)→潘思舜之子潘伯宇、潘伯宙、潘伯宫、潘伯室、潘伯佑、潘太极、潘太林、潘太华、潘朝造之子潘伯定,是为第七世。此支潘姓到第七代后才开始旺发繁衍,这支潘姓基本上聚居于今七里镇杨山河的东岸、西岸的上、下潘家河,潘家岗,彭家岔,草鞋店等七八个村落。其二为二程镇桐柏集片、上新集镇东南的潘姓,本邑习称磨盘山潘氏。其始祖名潘斐仪,于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由湖广的德安府(今湖北安陆)避战难东迁至今湖北黄陂磨盘山西麓潘家塆定居。潘斐仪字揖三,为德安府庠生,来磨盘山前居德安府孝义里进士桥,以立塾办学为营生,谱牒有赞辞“学博文渊振陂邑,济济生徒化乔野”。潘斐仪的先祖,在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和“永嘉南渡”中,有潘姓一支逃难至湖广的德安州(今安陆云梦一带),九百余年后,潘斐仪东迁磨盘山西麓潘家塆。元明两朝此地潘姓不甚衍发,人丁稀疏。至清代康熙乾隆之际发展迅速,人丁大增。于是由潘家塆扩展播迁到黄陂北乡的吴家田、甘家田、长冲、细长冲、闵家田、付家田、邱家、榨屋、张家咀、罗家塆、朱家冲、新张家、邓家田、潘家村子、潘家冲、芦子冲等处。此间,有一支向北迁到黄安县城附近的卢家咀、庙咀、唐家冲、毛狗洞、甘冲、大洼、肖家咀、高家塆、新屋占家、周博士桥等村。这支潘姓在本邑主要聚居于今红安的二程桐柏上新集东南一带。有后裔于清初迁徙至云南,贵州、甘肃、河南光罗一带。根据其介绍并结合家族史实,河南罗山周党潘姓极有可能为潘斐仪后裔。

江西省吉安市罗家塞

豫章 豫章郡,汉高帝置,王莽称“九江”属扬州。时户六万七千四百六十二。人口:三十万一千九百六十五人。县十八:南昌、庐陵、...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