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园的历史沿革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3收藏

何园的历史沿革,第1张

清同治元年(1862年),何园始建,旧址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园名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

清光绪九年(1883年)何芷舠由湖北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的官任上卸任到扬州,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后扩为园林,在扬州建造寄啸山庄,前后历时13年之久。

1937年日军侵华,占领了东三省以致大半个中国,部分伤兵驻扎何园。

1988年,何园与个园一同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称号。

1989年,片石山房复修,门楣上的“片石山房”系移用石涛墨迹。

2005年,何园被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园林泰斗罗哲文称之为“晚清第一园”。

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扬州园林之典范,园内有四个第一

在历史上的何园,有人赋诗称其为“临清流而赋诗,何园还有一个别称叫“寄啸山庄,在清朝的光绪年间,有相关的政府督促建造,是在乾隆年间的双槐园的旧地址上改建修造的。

何园的地理位置,在江苏省扬州市徐凝门街66号,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何园建设时期在1862年,总面积达到了14,000平方米。

在整个公园内有两棵大的槐树,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是说为双槐园故物,到光绪九年,也就是1883年,原主人选择归隐扬州,在吴氏山房的旧址上将其扩展建设,才有了后来的何园。

而何园的建筑元素有很多,西方色彩是借鉴了西方与中国园林以及江南园林的园林建设艺术,将他们完美的结合到一起,才有了现在何园。这个园子的整体建筑风格多变化,这也是为什么何园被称为晚清第一园的原因。

来到何园会被它充满扬州园林的特色建筑所吸引,还有漫步在回廊曲折的石板路上,听着鸟叫看着鱼游,忽然有种恬静的感觉,仿佛置身在梦中,不知归途。

古时候对于读书有非常崇高的含义,这里还有读书楼,是为家族内的各代子孙读书而用的,可以说是非常的用心,读书楼的建筑风格,别具匠心,让人好奇,而从读书楼里走出了很多有志之士以及达官贵人。当初读书楼就是何园的主人家,大儿子读书的地方,来到此楼绕过东面的三条小路,这里还有一个很好的寓意称为书山有路勤为径,走在铺满鹅卵石的水波纹道路上,感受着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文风。

作为家族文化象征的读书楼,代表着何氏主人对于,子孙读书方面的重视,以及诗礼传家的优秀的家风传承。这份良苦用心影响着后代子孙勤学上进,他们不忘祖辈遗志,从读书楼里走出了很多院士,画家,文人等等。

位于何园西面的同仁馆,应为其文化内涵以及不同于其他楼阁的建筑而被大家所追捧,因为同仁的名字是纪念了一所学校—同仁中学。当我们走进馆阁之内,仿佛这里琅琅的读书声就在耳边,这里是莘莘学子生活的一片绿洲,是牵连着海峡两岸的一条纽带。正是因为很多不同风格的建筑与文化底蕴,才让何园享有了很多天下第一。

其中的复道回廊,就作为天下第一廊而被大家所知晓,这座回廊分为两层,有的地段曲折,而有的是直通全园。而造型宏伟独特,在园林内的花窗很稀有,但是在回廊中却修有装饰的花窗。

水星亭被作为天下第一亭,是一座水上的戏台,轻歌曼舞助兴,与三五好友喝茶品茗,典雅与别只发挥得恰到好处。如果你也想来这座独特的园林来感受一下风采,就赶紧行动起来吧。

“天下第一”

何园里还蕴藏着四个“天下第一”,三处位于西园。

“天下第一廊”指的是何园的复道回廊。

复道回廊分上下两层,或直或曲,贯穿全园,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雏形。

而复道回廊上的花窗被称为“天下第一窗”。

造型阔大,气宇轩昂,绕廊赏景,步移景异,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

“天下第一亭”指的是以水池居中的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

水心亭是一座中国仅有的水上戏台。

在上面轻歌曼舞,可以巧妙的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

位于园东南的片石山房称为“天下第一山”,在石涛大师叠石人间孤本的腹内,藏有一座石屋。

石屋有两间,东西都有洞门出入,盛夏酷暑,烈日炎炎,这里便成了养心消暑的绝佳之处。

回归何园的何家祠堂于二OO七年四月三十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约三百平方米的祠堂位于何园西南侧,紧临何园片石山房,祠堂由东向西形成大小祠堂。

祠堂内陈设容像为原祠堂的真迹复制品,展出的是何芷舠及其上五辈人的容像。

从无锡赶来参加开放仪式的何园主人何芷舠第四代曾孙何祚宏老先生作介绍。

何园

何园是清后期扬州最后建造的一座大型园林。

同光以后,由于盐商和漕运的衰落,园林建造的中心已经转到苏州,此时的扬州园林已处于回光返照的状态,但仍能体现其豪放大气的一面。

而何园集扬州园林的精髓于大成,并很好地融合了西洋建筑的元素,成为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奇葩。

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徐凝门街,始建于1862年的清代。1883年,园主49岁何芷舠归隐扬州后,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扩建园林。何园前后建筑共历时13年之久,占地14000多平方米。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后辟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何园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其中,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堪称人间孤本。"

何芷舠何园创始者: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何园又名“寄啸山庄”,由清光绪年间任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的何芷舠所造,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清同治年间,在双槐园的旧址上改建成寄啸山庄,占地14000余平方米,园内有大槐树两株,传为双槐园故物,今仍有一株。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后辟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49岁的何芷舠归隐扬州后,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扩入园林。园主将西方建筑特色带回了文明古国,并吸收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诸家私宅庭园之长,又广泛使用新材料,使该园吸取众家园林之经验而有所出新。 全园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以此建筑为主景,南向的明间廊柱上,悬有木刻联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厅北有假山贴墙而筑,参差蜿蜒,妙趣横生;东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墙;西有石阶婉转通往楼廊;南边建有五间厅堂,三面有廊。复道廊中的半月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 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池的北楼宽七楹,屋顶高低错落;中楼的三间稍突,两侧的两间稍敛,屋角微翘,形若蝴蝶,故而俗称“蝴蝶厅”。楼旁与复道廊相连,并与假山贯串分隔,廊壁间有漏窗可互见两面的景色。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是纳凉之所。池西一组假山逶迤向南,峰峦叠嶂,后有挂花厅三楹,有黄石假山夹道,古木掩映,野趣横生。 何园中的水心亭(有人称戏台),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回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的,以供园主人观赏戏曲和歌舞之用。《红楼梦》等影片的拍摄,都曾把何园的水心亭作为场景。“四面串楼环水抱,几堆假山叹自然。”串楼是何园建筑艺术的最大特色。串楼复廊逶迤曲折,延伸不断。串楼长400余米,绕园一周。在串楼的窗格和壁板上刻有苏东坡、唐伯虎、郑板桥等人诗画,回廊墙壁石碑上嵌有古人的诗句。回廊上的“观园镜”,可通观全园景色,给人以“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景观印象,充分体现了建筑艺术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之美。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有城市山林之誉,是扬州住宅园林的典型。园中的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半月台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药,南山的红枫,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筑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早晚的变化,极尽人工雕琢之美。 何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扬州的园林特色和风格的体现。漫步何园,回廊曲折,复道行空,假山贴墙,鸟栖庭树,丘壑宛然,游鱼惊水……宛若“鸟飞屏风里,身置仙境中 。与何园紧相毗邻的是“片石山房”。据史称,“片石山房在花园巷,一名双槐园,歙人吴家龙别业,今粤人吴辉谟修葺之。园以湖石胜。”(清《江都县续志》卷十二)又据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二十载:片石山房内“二厅之间,湫以方池。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石涛是我国明末杰出的大画家,曾旅居扬州,死后葬于扬州蜀冈。片石山房于1989年复修,门楣上的“片石山房”额系移用石涛墨迹。此园的设计,以石涛画稿为蓝本,顺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现了石涛诗中“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莫谓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庐”的意境。园中假山丘壑中的“人造月亮”是一奇观,盈盈池水,盎然成趣。 何园里还蕴藏着四个“天下第一”,三处位于西园。“天下第一廊”指的是何园的复道回廊。复道回廊分上下两层,或直或曲,贯穿全园,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雏形。而复道回廊上的花窗被称为“天下第一窗”。造型阔大,气宇轩昂,绕廊赏景,步移景异,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天下第一亭”指的是以水池居中的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一座中国仅有的水上戏台。在上面轻歌曼舞,可以巧妙的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位于园东南的片石山房称为“天下第一山”,在石涛大师叠石人间孤本的腹内,藏有一座石屋。石屋有两间,东西都有洞门出入,盛夏酷暑,烈日炎炎,这里便成了养心消暑的绝佳之处。回归何园的何家祠堂于二OO七年四月三十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约三百平方米的祠堂位于何园西南侧,紧临何园片石山房,祠堂由东向西形成大小祠堂。祠堂内陈设容像为原祠堂的真迹复制品,展出的是何芷舠及其上五辈人的容像。从无锡赶来参加开放仪式的何园主人何芷舠第四代曾孙何祚宏老先生作介绍。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其中,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堪称人间孤本。何园是扬州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建筑之一。

何园的主要特色是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极至,1500米复道回廊,是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的精彩景观。左右分流、高低勾搭、衔山环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体景观和全天候游览空间,把中国园林艺术的回环变化之美和四通八达之妙发挥得淋漓尽致,被誉为立交桥雏形。1988年与个园一起被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园规模庞大,面积为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就达7000余平方米,占50%以上,密度极高,反映清后期园林建筑过多的特点。全园可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组成,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以此建筑为主景,南向的明间廊柱上,悬有木刻联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厅北有假山贴墙而筑,参差蜿蜒,妙趣横生;东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墙;西有石阶婉转通往楼廊;南边建有五间厅堂,三面有廊。复道廊中的半月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

何园特点有什么?特点有植物配置、建筑布局、廊道建筑

何园介绍

何园有“晚清第一园”的美誉,布局富有层次感。

何园园主何芷舠,是与晚清重臣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联姻的扬州士绅,于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建造了这个私家园林。何园有“晚清第一园”的美誉,园中建筑中西合璧,并由复道回廊串联,布局富有层次感。

何园建筑中的最大特色是回廊。

全园由后花园、住所院落和位于东南部的片石山房(一堆假山石,仅存遗迹,规模极小)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复道回廊(扬州人俗称为“串楼”,就是分为上、下两层的回廊)连成一体。这种上、下两层的回廊,是何园建筑中的最大特色,园中人员通过回廊在园中穿行,雨天避雨、晴天遮阳,不受天气影响。

在何园逛完,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周边游。

何园周边景点

朱自清故居、南河下历史街区、个园。

去朱自清的故居别有一派清雅的面目,值得一看。

朱自清故居:朱自清故居始建于清代,是扬州典型的民居“三合院”建筑。扬州的“朱自清故居”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朱氏旧居。

古朴的南河下历史街区风貌保存较为完整。

南河下历史街区:小巷深宅中,古宅遗迹俯拾皆是,老井、砖雕门楼、古树随处可见。据介绍,在南河下街区,除了有名盐商宅邸何园外,还散落着湖南会馆(棣园)、平园、小盘谷、贾氏庭园、二分明月楼、许云甫住宅(尊德堂)、廖可亭盐商故居、岭南会馆、四岸公所等众多保存完好的盐商宅第和会馆。同时,街区内的南河下、大树巷、丁家湾、武城巷、居士巷、引市街、新仓巷等古巷阡陌纵横,巷内古井、老宅众多,夹墙、砖刻门楼等大多沿袭原型,街区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片区内还存有百年以上古树木16株。

个园的四节假山很有特色,园中还遍植翠竹。

个园:个园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朝廷的税收大户)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的四节假山很有特色,游园一周,仿佛经历了春夏秋冬。

何园的历史沿革

清同治元年(1862年),何园始建,旧址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园名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