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源流观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3收藏

太极拳的源流观,第1张

 太极拳是谁发明的是中国武术史的重大事件。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拳的源流观。

 太极拳的源流观

 从20世纪三十年代初,唐豪投枪,说:“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创造的。”从此,一场太极拳源流之争在武术界掀起。1959年,唐豪殁,顾留馨继承唐豪观点。在1964年,顾以唐豪、顾留馨名义出版《太极拳研究》一书,肯定了太极拳为陈王廷所创,并批判张三丰创造太极拳为“仙佛附会”之封建迷信。在这以后,《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中国武术大辞典》、《中国武术拳械录》和《中国武术名人辞典》,以及体育院校教科书《中国武术史》,都以唐、顾之说为定论,似乎太极拳源流问题已经解决。然而在民间,许多武术家、武术理论家、武术史研究家和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包括港台和海外的太极拳爱好者,对此提出否定意见,连续发表文章批驳唐、顾的论点。然而,对这些意见,中国武术权威界却视而不闻,无动于衷,顽固地坚持唐、顾之说为定论,在国内外有极大影响的大部头著作,如上所述,设专条肯定“陈王廷创造太极拳”。太极拳的真正源流被污染。似乎陈王廷创造太极拳说已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成“定论”,其势之不可挡,已不可扭转。然而,就在这个时刻,《武当》挺身而出,利用《武当》这块阵地,组织了一大批太极拳界的专家、教授、学者,对太极拳源流进行了严肃认真深入的考证。这是一个太极拳正本清源的战役。战役是从1993年《武当》第2期打响的。《武当》为此发表了《编者按》,现今录之如下:

 “新时期,中华民族之瑰宝,传统文化之精华——武当内家拳法,面临着自身不断发展和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时代要求,其自身理论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因此,我们自本期开始,将在‘武当论谭’栏目相继发表有关武当内家拳法各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性文章。本期首先刊出于志钧先生的《〈陈氏家乘〉质疑——与〈论关于太极拳源流的一个新说法〉作者商榷》。本刊欢迎海内外各门派武学同仁、专家学者参与研讨,踊跃投稿,各抒己见。”

 此后,《武当》连续发表了几十篇文章,数十万言,从历史、理论、拳法、史料、资料(包含陈家沟陈氏家谱、家乘、拳械谱)全面考证,证明太极拳不是陈王廷创造的,唐豪、顾留馨所提出的三个证据(陈氏家乘〈长短句〉的一句话“闷来时造拳”;陈氏家谱陈王廷旁注“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陈家沟两仪堂和文修堂拳械谱〈拳经总歌〉)完全是站不住脚的,被批驳的体无完肤。这个战役一直延续到1997年9月,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出版《中国武术史》,历时四年半,总算告一阶段。在该书中,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第一次改变过去坚持“陈王廷创造太极拳”的立场。我们指出,尽管改变是非常不彻底的,但能迈出这一步却是很不容易的,值得欢迎。然而,太极拳源流事关重大,我们必须把这一改变的前前后后说个清楚,以使今后太极拳源流的讨论能更健康地进行。本文将告诉人们,以前是如何坚持“陈王廷创造太极拳说”的。1997年《中国武术史》的改变在哪里这一改变的不彻底又在何处下面我们就谈谈这三个问题。

 太极拳的源流观一、以前是如何坚持“陈王廷创造太极拳说”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太极拳〉条释说:“1、太极拳创始于清朝初年;2、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卓有创见的武术家陈王廷;……6、陈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孙式)都是在陈式太极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武术拳械录》(中国武术协会审定)中的〈太极拳•源流〉说:“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创编人是陈王廷。陈文武兼备,谙熟黄老之学,他在练武实践中结合古代导引吐纳术和古典哲学《易经》的阴阳学说及中医经络学说理论,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博采众家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式长拳,创编了太极拳、器械及对练套路。后人以陈姓冠以此拳,称陈式太极拳。”

 《中国武术大辞典》〈太极拳〉条有云:“关于此拳的起源,大致有五种说法:①唐代许宣平、李道子所传。②元末明初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所创。③明初十四世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卜所创。④清乾隆年间王宗岳所创。⑤据唐豪考证,太极拳为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陈氏太极拳,而持陈王廷创拳说。”

 〈陈式太极拳〉条下说:“太极拳流派之一。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

 〈陈王廷〉条说:“(-1719)字奏廷,温县人。自幼习文练武,承袭祖传武技。后考为文、武庠生。文武兼优”,“在山东成名手”。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任温县“乡兵守备”。曾“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经颠险,受过恩赐。明亡后,隐居家乡,陶情于鱼水,盘桓于山川;忙时耕田,闲时“造拳”……。“陈王廷所造拳法,即今陈式太极拳的雏形。此拳是以陈式祖籍山西洪洞旧传的拳艺与阴阳开合之理为基础,吸收和借鉴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结合《黄庭经》中的导引、吐纳方法创编而成。此外,陈王廷始传的“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术,不用载防护衣帽,就可练习徒手搏击和持枪戳革的技巧,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贡献。遗有《拳经总歌》、《拳势总歌》等拳技论著和《遗词》一首。”

 《中国武术人名辞典》〈陈王廷〉条称:“(1600-1680)亦陈王廷,字奏廷(庭)。河南温县人。陈氏第九世孙。”……晚年隐居,“忙时耕田,闲时造拳”。“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依据《易经》阴阳之理,结合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吸收和借鉴《拳经三十二势》,创造了太极拳械,成为当今陈式太极拳的雏形。其中太极拳五路、炮拳一路、长拳108势及刀、枪、剑、棍、锏、钩、梢、杆等太极十八般兵器,尤其是‘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具有独特风格,并创太极拳理论。”

 

 太极拳的源流观二、1997年9月出版的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改变的有关段落。

 第250页有“《王征南墓志铭》最早提出了张三丰创内家拳的说法。其文云:内家拳“盖为之误——笔者盘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诏之,道梗不得进,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后来《宁波府志》又重叙张三丰创内家拳说:“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言起于宋之张三丰”,“……《明史方伎传》等也提到过张三丰,但说他是明时辽东人,没有提到他会武术。……张三丰是明代道教重要人物,一些道教典籍提到他‘善剑’,但语焉不详。故张三丰与内家拳之渊源问题,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

 这与唐、顾的说法相比较,有了下述几点重要的改变。

 第一,唐、顾是把张三丰与“陈王廷创造太极拳”联系起来批判的;而《中国武术史》在这里并没有提及陈王廷。

 第二,唐、顾攻击张三丰创造太极拳是统治阶级士大夫和御用文人假托仙佛圣贤等所创造,使它神化起来,以达到麻醉人民意志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把学术讨论扣上政治帽子。而《中国武术史》并没有把学术讨论拉扯到政治问题上。

 第三,唐、顾完全否定张三丰,而《中国武术史》认为,“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

 第295页说:“咸、同年间,杨露禅设教北京,传授太极拳技,讲授太极拳理。杨氏技法,得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十四世陈长兴。据唐豪、顾留馨考证,陈氏拳械创自明末、清初陈家沟九世陈王廷。陈氏拳械,历代传承,不乏名手。但陈氏后裔从何时起采用,太极拳,名称待考。”

 这段文字与前面的“陈王廷创造了太极拳械”(《中国武术名人辞典》、“太极拳……创编人是陈王廷”)(《中国武术拳械录》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相比较,明显地把陈王廷创造“太极拳”改为“陈氏拳械”,取消了“太极拳”三个字,并明确指出“从何时起采用,太极拳,名称待考”。这就是说,把陈王廷与“太极拳”脱钩,这是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对太极拳源流观点的重大修改。但是,我们指出,这一修改虽然是重大的,然而是很不彻底的,它仍然没有完全尊重历史。

 太极拳的源流观三、改变的不彻底在何处

 《中国武术史》第318至319页中说:“关于太极拳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据武术史家唐豪等考证,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传习的拳法。陈氏拳技始自陈王廷。陈王廷所编拳套七路,另有专门练习周身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灵敏性的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手法。”

 这段文字,前后含糊其辞,转弯抹角地影射“太极拳”,不尊重历史和以唐顾为史十分严重。文中说:“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传习的拳法”。那么,我们问陈氏族人传习的“拳法”是不是“太极拳”文中没有说明是什么拳。此含糊之一也。又说:“陈氏拳技始自陈王廷”,此处的“陈氏拳技”又没有说是什么“拳技”。此含糊之二。又说“这些拳械在陈家沟五传至十四世陈长兴”,又没有说“这些拳械”是不是“太极拳械”。此含糊之三。

 不尊重历史和以唐顾为史就更为严重。

 文中说,“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传习的拳法”。这不符合历史。其一,赵堡太极拳有自己的传承系统,就不是陈家沟的拳法,打拳风格也完全不同于陈氏拳法。其二,民初有袁世凯的文书名宋书铭者,太极拳的水平极高,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等与之推手,也奔腾于宋的腕下。宋书铭的太极拳也并非出自陈氏。其三,《道藏》中有道家的太极拳,也不是出自陈氏。至于名字不叫太极拳的“太极拳”就更多了。反之,陈氏太极拳倒很像八极拳。20世纪五十年代初,笔者首次看到陈发科的弟子演练的拳,我就当成“八极拳”了。因为,躲脚震足、滚缠肘靠、钩挂戳踢、抖弹发力,都与八极拳相同。

 文中说,“据武术史家唐豪等考证”。唐豪本来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早年学点六合拳,后去日本学点刺枪术。他的发迹,不是因为研究中国武术史,而是“考证”太极拳源流,首先发难,提出“陈王廷创造太极拳说”,批判张三丰是“神仙附会”。这是他的资本。事实上,唐豪是西方拳击和日本刺枪术的崇拜者,他看不起中国武术,甚至也看不起太极拳,包含陈氏太极拳。我们说这些话都是有证据的,请看:

 1、唐豪于1935年,《太极拳根源》中写道:“西洋拳斗,不甚讲势,亦不以胜负为愧为奇,使戚氏(指威继光)生乎今世而及见此艺,必将引之为理想中的拳法。”

 2、同书云:“使戚氏而生乎今日,决不将那些不合时宜花法虚套的武艺,尊为救国的良图。使戚氏而生为今日中国之大将,决不将十九路军抗日大刀,满足地以为曾经杀胜过敌人而自豪。”

 3、唐豪在同书中批刊在1928年张之江创立的中央国术馆,说:“生于三百年后(指距威继光)的今人,识不足以知因变,明不足以察实虚,糜人民的脂膏,设广大的馆舍,集江湖食之徒,演古所吐弃之物,曰:是救亡之良图也!不知此真将亡的现象,吾复何言!”

 4、同书,唐豪引用吴志青《六路短拳》自序中提到美国体育专家麦克乐对中国武艺的批判说:“西人每视我国武术为一种花法,即一种装饰动作之运动;谓体育,则不按生理之次序;讲实用,则为一种配合而成的假式击打术。非若欧美之武术,均系对击而无单练,其攻击防御之法,至为周密巧妙云。”唐豪说:“麦克乐就他所见到的花法套数,下那样一个极正确的批判,当然要为一般依靠这类玩意来安身立命的拳师们所不服。”

 唐豪的这些话完全证明,他是一个崇拜西方拳击五体投地的人,认为中国武术是“吐弃之物”。把这样一个人捧为“中国武术史家”和“现代中国武术史学科的奠基人”(见《中国武术大辞典》唐豪条)是错误的。他实际是个民族虚无主义者,这可由上面列举的他的言论中得到明证。

 《中国武术史》在这段文字中说,陈王廷编了“拳套七路”、“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这种说法,来自唐豪、顾留馨信口开河的主观之见,是不尊重历史的妄言之说。所谓“拳套七路”,顾留馨在《太极拳研究》(1992年第2版)第4页写道:“据《陈氏拳械谱》,陈王廷所造拳套,有太极拳(一名十三势)五路、长拳一百零八势一路(势名没有重复)、炮捶一路”。为了核实,我们找到徐震编著的《太极拳考信录》,附有陈家沟陈氏两仪堂和文修堂《陈氏拳械谱》旧抄本的全部内容。两个旧抄本含五套捶(拳),这就是被唐顾称谓的“太极拳五路”。我们指出,这两个抄本的五套,两仪堂本称“拳”,文修堂称“捶”,都没有“太极拳”的称谓;同时也没有署姓名,“陈王廷”三字,两本都没有出现过。所以,唐顾说“陈王廷造太极拳五路”纯属主观臆造。陈沟旧抄本称二套为“炮捶”,也不称太极拳。两仪堂本有“太极拳”。注,一名头套拳,一名十三势,即十三折,亦即十三摺也。也没有署名。值得注意的是,四套歌诀标题为“四套——此名红拳”(文修堂本)及“小四套,亦名红拳”(两仪堂本);歌诀内容有“要知此拳出何处名为太祖下南唐”。这明确指出,四套拳是“红拳”、“太祖拳”。这两套拳都是少林拳而非太极拳。

 “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陈氏拳械谱》旧抄本中是没有的,更无陈王廷创造的记载。纯属顾留馨在《太极拳研究》一书中信口开河的胡诌。

 《拳经总歌》无作者名,内容有“迎风接步红炮捶”,明确是红拳和炮捶。

 《拳势总歌》也无作者名,内有“探马拳太祖留传”,显系太祖拳。也不是一百零八势,是一百三十三势,大部分是戚继光“长拳三十二势”和《纪效新书》中的枪法、棍法等内容。也无太极长拳字样。

 由上看来,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对太极拳源流问题,改变了“陈王廷创造太极拳”的立场,是值得欢迎的。然而这一改变是模棱两可的,随时都可以倒退回去。因为他们肯定“陈氏拳械”是陈王廷“创造”的,同时说“从何时起采用‘太极拳’名称尚待考”。这里既没说“陈氏拳械”不是太极拳械,也没说太极拳不是从“陈王廷”开始的。所以,修改是迫于近年来民间的太极拳专家、学者、传人发表大量批驳“陈王廷创造太极拳说”的论文之压力,有充足的史料,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提出有力的证据,不得不修改的。因此,不能认为是修正。他们的根本错误是“以唐顾为史”,并不认真直接研究史料,至今仍奉唐顾为中国武术史家,形成崇拜,把他们信口开河的胡诌视为史料。因此,这一场在二十世纪中国武术史上全球性的空前大辩论,仍将继续下去。对此,我们信心十足,必将把太极拳源流的真实情况告诉全世界的太极拳爱好者,还古人一个公道。

蔺相如、赵匡胤、关汉卿、赵孟頫、卢照邻等。

1、蔺相如

蔺相如,生卒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2、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

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枢密使郭威,投身行伍。他受后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后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恭帝禅位。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

史称“宋朝”、“北宋”。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

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除此之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

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3、关汉卿

关汉卿(1234年前-1300年左右),”汉卿“是字,号已斋(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

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4、赵孟頫

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

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

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

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

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5、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朝诗人,后因病苦,自杀。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有多种说法。有三子,现其后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县内。

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保定

河北大学武术协会由全国著名武术家、中国武术国家级裁判、河北大学体研部教授武淑清老师在河大武术队的基础上创建,现由物理学院段书兴老师担任总教练;著名武术家周世勤教授任武术顾问;中国武协会员,国家二级裁判,保定一级拳师,水碾头武术会会长、总教练戴伟老师担任指导教师。河大武协是在校团委领导下的,由广大武术爱好者组成的学生组织。协会在省市级以及国家级武术比赛中屡获殊荣。武术协会作为“全国八大优秀社团”之一,是河北大学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成果最丰硕的社团。

1、泰拳

泰拳即泰国拳术,杀伤力大。泰拳是一门传奇的格斗技艺,是一项以力量与敏捷著称的运动。主要运用人体的双拳、双腿、双肘、双膝这四肢八体作为八种武器进行攻击,出拳发腿、使膝用肘发力流畅顺达,力量展现极为充沛,攻击力猛锐,素有立技最强搏击术之称。泰拳是发源于泰国,弘扬于世界的搏击技术,被称为“八臂拳术”、“八条腿的运动”、“八肢的艺术”、“八体的科学”、“立技最强搏击术”。

2、截拳道

截拳道,指的是不拘于形式,思想上成熟的觉悟,以水为本质而攻击,反击;将一切化解于无形。是武术宗师李小龙生前创立的一类现代武术体系,由于李小龙的过早逝去,使得很多人并不了解截拳道。截拳道融合世界各国拳术以咏春拳、拳击、击剑作为体系,以中国道家思想为主创立的实战格斗体系构想,也是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与多数武术不同,所创立的融合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全方位自由搏击术。

3、跆拳道

跆拳道,是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是一种主要使用手及脚进行格斗或对抗的运动。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1955年以前,韩国是没有跆拳道一词的,韩国的武术也以空手道、

唐手道和民间少数的跆跟等为主,日治时期,大量韩国青年学生赴日留学,在日本接受了系统的松涛馆空手道训练,回国后他们开始创立道馆教授学生。日本战败后,韩国获得民族独立,大批空手道、唐手道道馆兴起,韩国早期空手道传播者们将民族传统武术跆跟与空手道相结合,称为唐手道。

4、空手道

空手道是日本传统格斗术结合琉球武术唐手而形成的,起源于日本武道和琉球的唐手。唐手是中国武术传入琉球,结合当地武术琉球手发展而成的,而日本本土人又将九州、本州的摔、投等格斗技与唐手相结合,最终形成空手道。二战之后通过美军宣传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空手道当中包含踢、打、摔、拿、投、锁、绞、逆技、点穴等多种技术,一些流派中还练习武器术。

5、太极拳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泰拳

-截拳道

-跆拳道

-空手道

-太极拳

一九六三年河北大学武术协会成立,创建者武淑清教授凭借着一腔热血,开辟了河北高校武术活动的新天地,在河北高校武术事业上立下了篮缕之功。

一九六四年,河北大学武术队崭露头角,代表河北大学参加天津市高校武术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女个人全能第一名。

不久由于文革的耽误,河大武术队停止活动至一九七一年恢复正常活动。一九八四年四月,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团委的直接领导下,武淑清教授和广大的武术爱好者共同创建了河北大学武术协会。从此,河北大学的武术活动揭开了新的篇章。

一九八五年,河北大学武术协会参加保定市武术比赛,十一人获得十五块奖牌。

一九八六年,河大武协会员张炳亮参加河北省武术比赛,获传统拳术冠军。

一九八七年,河大武协会员担任保定市武术比赛裁判,赵惠良、张炳亮荣膺二级裁判。

一九九二年,河大武协会员参加保定市武术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个人第一名,四人获国家二级武士称号。

一九九三年,河大武协参加保定市武术比赛,二人获得冠军,五人获国家二级武士称号,三人获国家三级武士称号。

一九九四年,河北大学武术协会参加“天元杯”首届全国高校武术比赛,获团体总分第八名,八人取得九个名次。商霖同学获传统拳术亚军,耿金田获得体育道德风范奖。国家教委体味司司长曲宗湖先生在颁奖仪式上表扬河北大学武术协会说:“河北大学武术协会是全国高校武术活动开展较好的。”

一九九六年,河大武协会员商霖、贾海涛同学入选河北省大学生代表队,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一九九七年,河北大学武术协会组织了河北大学历史上第一界武术比赛,全校十七个院系二百多名运动员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比赛。在河大校园中掀起了一阵学习武术的热潮。

二零零零年,河北大学武术协会被评为“全国八大优秀社团”之一。

二零零三年四月,河北大学武术协会在河北省首届“华侨杯”太极拳锦标赛中一人获得二等奖,三人获得三等奖,一人获孙氏太极拳第五名,一人获孙氏太极拳第七名的成绩。

二零零三年十一月,河北大学武术协会在河北省“金浩特”杯首届太极拳展示交流大会比赛中获得吴式太极拳第一名,孙氏太极拳第一、第五、第七名和陈式太极拳第五名的成绩。

二零零四年四月,河北大学武术协会在保定市武术比赛中获二十七金一银的成绩。

二零零四年四月,成功举办了武术协会二十周年庆典活动。

二零零五年六月,举办了“情系武协——欢送01级会员”系列活动。

二零零五年七月,八人参加了全国首届校园才艺选拔赛,取得了河北赛区三银五铜的好成绩,并进入全国范围的决赛。

2005年10月3日-5日,武术队员在段老师带领下,参加了“拓启体育杯2005年河北省太极拳(剑)锦标赛。在此次比赛中,王卫博获规定套路孙式太极拳第二名,二人获一等奖,九人获二等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赢得了喝彩!

2005年10月11日-15日,武术队员刘家辉、韩智雪在段老师带领下,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之特别节目-——南拳北腿的录制。2005年10月20日,武术队员随河北大学艺术团在王东兴老师的带领下到保定市满城县8641部队驻地参加——青春献祖国大型联谊晚会。此次活动增进了我们间的友谊,为我们间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

2005年10月24日-11月2日,武协主席刘家辉随河北大学访问团赴蒙古国参加“中国河北大学-蒙古国伊赫扎萨克大学友好日”活动。

2005年12月4日,在多功能馆参加了“中国河北大学-伊赫扎萨克大学文化艺术交流节”大型文艺演出。该活动促进了两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学校之间的友好合作。

2006年3月14日,在保定市公安局参加“走进警营参与治安关爱民警---大学生实践活动文艺演出”。

2006年3月25日,河大武协队员在2006年“武协杯”保定市武术比赛中共获得6金10银4铜的佳绩,向全市人民展示了展现了河大学子的气度,展现了武协人的风采。

2006年5月18至20日,为期三天的“白云杯”河北省武术套路比赛在保定市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隆重举行。在这次比赛中,河大武协一人获得两项第一名;三人获得第二名;两人获得第四名;一人获得第五名;一人获得第六名;两人获得第八名;两人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并且获得团体体育道德风尚奖。其中韩凤禄、刘俊夫、刘家辉、王少博、李丹、梁伟、郭凌云等七位队员还荣获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

2006年5月21日,参加河北农业大学社团文化节。

2006年6月5日,参加河北省创业大赛闭幕式表演。

2006年7月8日,台湾同胞夏令营接待演出。

2006年8月13日,台湾代表团接待演出。

2006年9月8日,河北大学校迎新晚会。

2006年9月23日,河北电视台激情久久魅力红星表演。

2006年10月16日,河北大学英语素质教育汇报演出

2006年11月25日,朱庄村三下乡活动演出。

2007年3月5日,水碾头村武术烟花篝火晚会。

2007年5月19日,河北大学第二届真情系我心 爱心文艺演出 为白血病患者募捐。

2007年6月5日,参见在保定人民广场举办的“65世界环境日”大型公益演出。

2007年6月10日,欢送03级师兄师姐专场表演。

2007年7月14日,参加保定市第六届运动会,得两金一银两铜,并获社会组太极拳比赛团体第六名。

2007年9月15日,38军66069部队参加“和谐之声军学晚会”。

2007年10月13日,在迎奥运“水碾头杯”保定传统武术大赛中,获10金7银14铜的好成绩。并获“尚武团队”荣誉称号。

2007年10月28日,赴雄县参加“庆十七大,创和谐社会”文艺演出。

保定,古称上谷、保州、靴城、保府,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 

1、上谷郡始建于战国燕昭王姬平二十九年,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大古城村,因建在大山谷上边而得名。

2、保州是如今的保定市。北宋建隆元年(960),因宋太祖祖籍所在之地,故在清苑县置保塞军,寓“保卫边塞”之意。

3、保定地理位置紧邻京城,为军事要地,是京城立都的重要保障,军防所需,早在明代根据地形条件,将城池就由“土城”改为“砖城”,形成似“靴状”的平面轮廓,历来传诵“天子脚下立靴城”之说。而今古城保定仍保留着“靴城”遗址。

4、保府始建于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李继宣知保州,筑城关、浚外濠、葺营舍、疏一亩泉河、造船运粮,保州始成都市。元明时成为拱卫京师的重镇,清保定府为直隶总督驻地。

扩展资料

保定历史文化

1、方言俚语

保定话是保定市地方方言,属汉藏语系冀鲁官话保唐片,为四声调、无入声、部分儿化(很多er不与前面的字连读,而是独立成wer)、不分尖团,轻声少于普通话,一声较普通话更低平,少有二声。

2、民间文艺

1)保定老调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老生调,从元代时尚小令“河西调”变化而来。保定老调是河北省古老地方剧种之一,也是保定特有的地方戏曲声腔剧种。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为区别于河北梆子,故名老调梆子,即老调剧种。 

2)涿州皮影

涿州皮影是流传于保北涿州、定兴等地的“皮影戏”。演出时使用的文场伴奏乐器有京胡、二胡、四胡、扬琴、小三弦等,随之就有了伴奏音乐和过门。武乐还有大镲、大铙等。

音乐结构属于板腔、曲牌综合体,主要板式有头板、二板、琴腔、垛板、还魂调、悲调,曲牌有“三赶七”等。行当分生、旦、净、丑,各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

3)满城寸跷

寸跷发源于满城县东于河村,据说由宫庭舞演变而来,已有200余年的历史。20世纪九十年代初,满城县文化馆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对该濒临灭绝的古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整理,并将其搬上舞台映屏。

4)高洛古乐

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高乐”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其中的祭祀音乐相传是华夏音乐始祖伶伦4800年前所创的“黄帝家庙”祭祀音乐的变存。“高洛音乐会”是高洛村民自愿参加、义务排练、义务演出的民间器乐演奏花会。

2006年,冀中笙管乐(高洛音乐会)被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雄县赵岗古乐

保定赵岗音乐会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传承的乐曲内涵和谱式可追溯到唐朝晚期。由佛教曲、道教曲、民俗曲组成,表现形式有唱诵和器乐演奏,使用的乐器和传承演奏的方式仍以传统方式进行,吹奏乐有管子、笙、笛子、云锣,打击乐有鼓、铙、钹、铛子。 

6)饮食文化

保定是中国第九大菜系“冀菜”发源地,从保定历代文物中的谷物工具、熟食陶器,还有商代的爵,中山国当时的羊羹等,都印证了保定饮食的历史。保定传统小吃和菜肴有驴肉火烧、大慈阁香油、高碑店豆腐丝、白运章包子、卤煮鸡等等。

-保定

河北大学武术协会成立于一九八四年四月,由全国著名武术家、中国武术国家级裁判武淑清教授在武术队的基础上创建,现由物理学院段书兴老师担任总教练,是校团委领导下的,由武术爱好者组成的学生组织。武术协会以崇尚武德、修身强身为宗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丰富同学们课余文化生活,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坚强意志。

二十余年来,武术协会在参加保定市、河北省,乃至全国的武术比赛中屡获殊荣。二OOO年,武术协会被评为“全国八大优秀社团”之一,是河北大学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成果最丰硕的社团。

武术协会有完备的组织结构,下设太极、男子长拳、女子长拳、八极、劈挂五个组,各具特色,分别学习太极、八极、通臂、劈挂等十多种拳术,刀、枪、剑、棍、鞭各路器械,对练及武术比赛的规定和自选套路。学员包括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日韩美等国的留学生、教职工等,二十年来累计培养会员达八千余人。其核心组织武术队由武协优秀会员组成,承担演出和比赛任务,为武协成员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组织形式

现河北大学武术协会由河北大学业余武术队及太极、八极、劈挂、男子长拳、女子长拳五个组组成,各自有固定的训练场地和训练时间,每周固定集体活动时间3—4次,每次一个半小时。

太极、八极、长拳、劈挂各组有各组的特色:太极组的同学主要学习陈、杨、吴、孙各式太极拳剑;八极组主要学习大、小八极拳几其他武术基本套路;劈挂组主要学习通背、劈挂及其器械;长拳组主要学习一、二、三路初级长拳及刀剑棍等基本器械。

河北大学武术队是河大武协的核心组织,是河大武协的提高班。主要学习八极、南拳、查拳、劈挂、翻子等传统拳术和刀、枪、剑、棍、鞭各路器械,以及国家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他们承担学习套路、组织训练、参加比赛、表演等任务。各组优秀的会员可随时调到武术队提高,“以普及促进提高,以提高带动普及”使这个协会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河大武协在日常训练中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每学期都有全体会员大会,安排训练计划、评选优秀教练、优秀会员和优秀活动小组,对优秀团体和个人给与荣誉证书和奖励。每学期组织一次团体会操,每年举行迎新会、元旦晚会和毕业生欢送会,使武协这个大家庭更加团结、向上、充满生机和活力。许多会员毕业后,时常从世界各地的学习工作单位发信或者亲自到河大看望老师,看望师弟师妹们,看看曾经汗湿地面的训练场。都说:“加入武协是我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事,遇到武老师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事。”

开放的交流机制

河大武协多年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机制,与武术前辈、著名社团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从到河北大学演练拳术、传授技艺的武林界知名人士有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王培生先生,北京孙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孙剑云老师,沧州武术馆馆长郭瑞祥先生保定市武术名家马元年先生等等。武老师还多次组织会员赴北京、西安、石家庄等地的著名武术馆、运动会现场参观学习,每年都邀请省武术队队员来校表演,切磋技艺,交换心得。

值得一提的是,河大武协中多了个特殊的团体—外国留学生一些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的留学生为中国功夫所吸引,报名加入武协训练。还有日本武术界著名人士谷川大不远万里,慕名专程来河大学习中国传统武术,显示了中国功夫无穷的魅力。

全民健身

为贯彻全民健身运动计划,武淑清教授组织了教工太极组和少年武术班两个特色班。教工太极组由河大教工组成,主要学习各式太极拳、剑。每天早晨在固定场地集体训练,阵容强大,形式优雅,是教工晨练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对丰富教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体质起了和重要的作用。

少年武术队由河大教工子弟和保定市少年儿童组成,年龄在五至十一岁利用双修日进行训练,每年暑期还有强化训练,这些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武术基本功,多次参加学校的庆祝活动和武术专场表演,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太极拳的源流观

 太极拳是谁发明的是中国武术史的重大事件。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拳的源流观。  太极拳的源流观  从20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