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郯城16个特产速速收藏,郯城人都很少知道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南部,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齐鲁之通衢,是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为鲁南“咽喉”之地,是“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
郯城县是国家列为的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素有“鲁南粮仓”之称。2014年,郯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2亿元。
马头烤牌
烤牌又名潮牌(音),是苏北、鲁南地区的著名美食,尤以山东郯城马头镇出产最为有名。
其主要原料是面粉,辅以油、盐、花椒面、芝麻。烤制前,要经多道工序方能上炉。先是和面,要用很讲究的三合面,即老面、烫面、嫩面各占三分之一;再是揉面,要下力气反复揉,一直揉到面皮滑,一拍“嘭嘭”作响方可;最后是揪剂子擀面皮,在面上放适量油盐、花椒面,再卷起擀匀,然后刷上特制的糖稀,撒匀去皮的芝麻。然后贴在烤炉里壁上以明火烤制而成。看则外观金黄,闻则香气扑鼻,品则酥脆可口。
郯城木镟工艺品
郯城木镟工艺源于明代,主产地位于誉满全国的木制玩具之乡——港上镇樊埝村,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木镟工艺品以玩具为主,采用杨、柳、梧桐等软质木材原料,有以收藏观赏为目的的京剧脸谱、古代仕女、外国娃娃等,有象征吉祥如意的手工绘图,如棒棒人、老和尚、推花车、大龙刀、梅花枪、花篮、宝剑、压水枪等。各种木镟工艺品精巧别致,图案新颖,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生动传奇,乡土气息浓郁。在图案的设计上,集天地大自然之美,兼人间美好向往之胜。这些民族风物浓厚、技术精湛,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用户和一些名人专家的赞赏,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居,存放了高低棒棒人。中央工艺美术展览馆存放有多种样品。产品销往美、日、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目前,木镟工艺品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郯城煎饼
郯城煎饼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的特产。郯城煎饼可以用麦、豆、高粱、玉米等多种谷物制作,含有谷物本身的各种营养,食用方便,是人体补充能量的基础食物,再卷入各种蔬菜、鸡蛋、肉等配料,营养丰富,深受人们所喜爱。
郯城煎饼虽然名声不如沂蒙煎饼,但是由于郯城煎饼的做法不同于沂蒙山里,所以口味独特,北边山里烙煎饼用板或是用面团在熬子上滚,烙出的煎饼干脆,郯城本地的煎饼是用竹剑烙的,就是象剑一样的竹片在熬子上摊,烙出的煎饼软、韧好咬香甜,郯城境内以杨集煎饼最为有名。
郯城大葱
全县各乡镇均广泛种植,郯城、重坊、马头、新村、港上、花园、杨集、归昌等乡镇为主产区,年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在4000万斤。除当地销售外, 大部分销往全国各大城市,通过深加工出口日本、南韩等国。
郯城大蒜
大蒜:郯城大蒜可与苍山大蒜媲美,为我省大蒜重点产区之一,全县种植面积5万亩, 年产大蒜6000多万斤,郯城大蒜蒜头大、瓣匀、无碎瓣,具有脆、粘、香、辣味浓等特点,是日常生活中必需品,同时亦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郯城大蒜每年都畅销国内各地,出口日本、南韩、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郯城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郯城生姜
生姜:郯城生姜品质优良,块头大,皮色光亮,鲜艳,汁多、味美,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亦可药用。生姜在郯城种植历史较长,全县种植面积8000亩左右, 年产300万斤, 主要分布在郯城、马头、重坊、高峰头、杨集等乡镇,产品畅销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及东北各省地。
郯城生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郯城辣椒
辣椒:为郯城当地良品,俗称朝天椒、羊角椒;结椒早,结椒时间长,椒子种多皮厚,含油量多,辣味浓,味香,以晒干红椒子为主。加工成辣椒粉出售。全县种植面积近5万亩,年产2500万斤左右,主要分布在郯南花园、杨集、归昌、红花、马头等乡镇。其产品畅销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及新加坡、新西兰等东南亚各国和地区。
琅玡草编
琅玡草编郯城县特产。琅玡草俗称黄草,用一种谷类植物的叶子加工而成,颜色米黄。因黄草产地郯城县古属琅玡郡,故称琅玡草。琅玡草细长、柔软、有韧性,编成的工艺品光洁、精巧、美观,既实用,又可观赏,令人爱不释手。其中琅玡草帽,是郯城民间的传统工艺品,具有轻便、脱汗、离水、凉爽的特点,在国内外久负盛誉。
近年来,郯城县研究推广了琅玡草的良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使琅玡草品质和产量有较大提高。
琅玡草编制品也由草帽、茶杯套发展到坐垫、提篮、凉席、地席、拖鞋等24个系列500多个花色。产品经香港销往日本、美国、法国及东南亚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郯城琅玡草编制品获省优质产品奖,1985年被评为省优良出口商品。
郯城县附近的临沂、苍山、莒南、费县等地也有琅玡草编工艺品生产。
姜湖贡米
1752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微服私访来到姜湖边上。当时已是夕阳西下,乾隆发现有一茅舍正冒着炊烟。于是乾隆和侍卫便向茅舍奔去,等叩开篱笆门,一位白发苍苍的清秀老人走出来,乾隆说自己是过路商人,想讨碗水喝,老人十分盛情地招待了乾隆。茶罢,老人说:“天已不早,二位爷想必一定饿了,吃碗米饭再走吧”。此时主仆二人已饥肠辘辘,因此并未推辞。一来二人本是走得又累又饿,二来姜湖之米清香怡人,因此乾隆吃得香甜,边吃边赞不绝口。吃罢命侍卫拿出一锭银子付给老人,老人坚辞不受,最后不得已而收下。老人千恩万谢,并说:“二位爷既是诚心夸俺米饭香,如不嫌弃,今晚就在俺这儿歇一宿,待明天,俺做更好吃的米饭给二位爷尝尝。”乾隆一时兴起,便住了下来。夜间,乾隆向老人详细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老人一一告之,并向乾隆详细讲述了郯城1668年大地震的惨景和关于姜湖米的传说。乾隆听得津津有味,他们直谈到鸡中方才歇息。第二天起来,老人早已把米饭做好。乾隆本人不相信老人今天会做出什么更好吃的米饭,可来到饭桌前一看,碗中米粒晶莹剔透,特别诱人,其中还有一种粉白色的豆子,嗅之香味扑鼻,其味确实比昨晚上的米饭更加好吃。于是乾隆问这白豆子叫什么,哪里来的,老人回答说:“我也不知这白豆子叫什么,是在姜湖边上采的(这便是我们今天说的“姜豆”)。乾隆皇帝因与姜湖米有着这段奇缘,因此命当地县令每年以姜湖米进贡朝廷,从此便有了姜湖贡米之说。
郯城县为“姜湖贡米”注册了商标,被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并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荣获全市农产品十佳品牌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
琅琊草帽
郯城琅琊编织品,是我省名牌出口工艺品。它造型美观,工艺精巧,款式新颖,色泽光洁如银,又具有轻便凉爽、经济实用的特点,一向畅销国际市场,是郯城的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琅琊草帽编织技术的改革,是工艺上的一大创新,一是跨出了传统的编织技术,创造了新工艺,不仅使产品别开生面,并为不断革新打下了基础;二是由单一帽型发展为平顶、圆顶和时式坤帽等多种型号;三是改单一为多种编织型;四是产品达到了精美、轻便、耐用、不变型的优点。工艺精巧的一顶“单草单编法”草帽,只有5钱重(16两秤),被誉为“环球所罕见”。
近年来,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新编法、新产品、新工艺。由民间的单、双草编法,发展到单双草合编、草绳混编等新工艺。新创造了布纹花、菱花、席纹花、窗花、鹰爪花、通风眼等多种花样。在编发上由过去的二梢起头,梢替草,改为根起头,乱替草。并采用了“水洗、黄熏、-处理”草帽成型的新工艺,增强了琅琊草制品的韧性和拉力,使产品花样翻新,色泽纯正,轻便柔软,牢固耐用。它不仅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
这些精美的工艺品在临沂市、郯城等地商店有售。
郯城杞柳
杞柳,俗称白柳条,又称条子。。郯城县是著名的白柳之乡,白柳的种植和编制工艺品生产,主要分布在沂、沭河两岸的李庄、黄山、沙墩、庙山、高峰头等乡镇。这里的农民有着种植白柳的习惯,据沙墩乡朱佰村、黄山镇柳行村的民间传说,他们种柳、编柳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传统柳编制品,主要编织簸箕、针线筐、条箱等农家日常生活必需品,当地生产柳,当地加工,当地销售。
自1972年郯城县工艺美术总厂开始生产柳编工艺品,
到2001年全县柳编工艺品发展到16大系列,500多个花色品种,年社会总产值达到1亿多元。郯城柳编工艺品质量高,款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产品先后畅销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荷兰、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农业创汇和进一步开发柳编工艺品生产打下了坚强基础。郯城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柳编工艺品出口生产基地,1999年3月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
郯城杞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郯城板栗
板栗是郯城名特产品,是全国板栗重点产区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板栗称之木本粮食,素有铁杆庄稼的美誉,栗子味道甘美、香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上等食品。据《本草纲木》记载:栗子味甘性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效,药用价值很高。板栗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盛誉。
郯城板栗,分油栗,毛栗两大类型。其中郯城大油栗为最好,籽粒大(每市斤40粒左右),色泽油光发亮,肉质松,味香甜,糯性大等特点。近年来,经两次选种,先后选育郯城207、郯城023、盘龙栗等单株优良品种,经省验收确定为区域性发展品种,已在省内外推广。1983年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果展览会上,郯城板栗参加展出,获外经贸部荣誉证书。
雪蛤银杏
临沂郯城有“天下银杏第一县”之美誉,所产银杏果实硕大,质量优佳。雪蛤乃东北林蛙又称“蛤士蟆”,其雌蛙输卵管的干制品为珍贵医疗滋补品,自古为烹调的名贵原料。临沂厨师将银杏与雪蛤这两种具有高效食疗价值的原料合烹已有多年历史。此菜口味极佳,滋润甘甜,营养丰富。临沂星级饭店可品尝得到,通常百元左右一道。
银杏
郯城县栽培银杏历史悠久,地理条件适宜,所产银杏果具有粒大、籽匀、糯性强、甜味浓、营养和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所产银杏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
郯城银杏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新村银杏
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是全国最大的银杏果、叶、苗生产基地和银杏苗木、银杏系列产品集散地。银杏树产量居全国第一,素称“银杏之乡”。目前,产业区银杏纪念品生产厂家达到12家,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
新村银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临沂油茶
油茶是临沂人民的传统小吃,尤以郯城马头人对其特别钟爱。宋朝末年油茶从西部回族传到沂州之地,为半流汁食品,宜早食。马头供销食品厂生产的油茶质量上乘,畅销国内外。
制法:面粉炒熟呈浅**,花生仁、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炒酥碾碎,葱姜切丝用花生油炸酥;炒面加葱姜丝、花生油、香油搓匀再下其它各料拌匀即成。
食法:油茶放碗,加入白糖,沸水冲拌成稠粥状即成。
特点:质地松散、不干不燥、色泽淡黄、香甜可口。
郯城古建筑(1)孝妇祠
位于郯南2里处,面东,现郯城酒厂南侧。祠分南北两部。南部为孝妇祠,系嘉庆元年知县周履端所建,道光五年知县徐铭增修后殿。北部为一院落。
祠之西北隅,栽植松柏、丁香、紫藤等树木花草,景色宣人,幽雅寂静。
(2)倾盖亭
位于县城北5公里处。孔子适郯,与程子倾盖交谈,后人与此建亭以纪,名倾盖亭。岁久亭坏,万历十一年知县颜若愚重建。康熙十一年知县黄六鸿“重为鼎”,大门一间,亭一间,祠三间,祠后又殿三间,祀观音大士。东西草房各三间,为僧人主持之地。
(3)问官祠
始建于明,原址在倾盖亭处,正德年间迁于城内北门里,县令黄琮为其作记。后因兵戎战乱,倾盖亭与问官祠俱尽毁,仅存石碑为证。
(4)马陵古道
马陵山区,系战国时期的马陵道。这里流传着许多孙、庞斗智的故事。马陵道,北起九道弯,南至嶂苍,全长五十多公里。九道弯,山岭起伏,九曲盘绕,长约五公里,东临沭河,西接平原,形势险要。道弯旁边,古垒遗迹依旧,点将台、校兵场,依稀可见。其西南三公里许的跑马岭,依然象当年那样,可供千军万马操练演习。从九道弯向南约四公里,便是有名的清泉寺山区。马岭山的主峰奶奶山就在这里,海拔1842米。这一带山岭连绵,峰峦壁立,沟涧纵横。出名的山沟有一山沟、二山沟、三山沟、四山沟和黄涧沟等。山涧有一山涧、二山涧、三山涧、四山涧和独龙涧等。地形十分复杂,地势非常险峻。
独龙涧进口处的卸甲营村,解放战争时期曾划为“挂箭区”。过卸甲营村再向西南,便是历史悠久的古寨村。沿古寨向南,经大贤庄、官庄、芦窝、上河,直到苏鲁交界,这一段山岭,状如奔马,连绵起伏,有三十多公里,山路比较平坦,这就是孙庞斗智的古马陵道的南段。
(5)郯子庙
位于县城南15华里今郯庙村。相传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在此处建花园一座,供其游览赏玩。郯子卒后,后人于此建庙,以司祭祀,名曰郯子庙。清乾隆二十八年重修《郯城县志》记载:“郯子庙……创建无考。万历三十二年乡民朱运重修。康熙七年,地震倒塌,道人杨守性募修。”院内有石碑五、六座,多是历代重修庙宇的记载。人民政府为保护文物,于1959年重修。
郯子庙庙基占地十亩,由房舍院落和戏台两大部分组成。北为庙宇,庙前50米是戏台。庙宇为青砖结构,朴素无华。过大门则为院落。东西各有楼房三间,北面为正大殿,明柱走廊,三大间。中间两根明柱,系马陵山红石,镌刻空心楷书联文。上联为“居郯子故墉纵千载犹沾帝德”,下联是“近圣人倾盖虽万年如座春风”。郯子庙遗址现存约二亩的土台及古槐一株,传说系明朝栽植,迄今有四五百年。
(6)马头镇清真寺
位于郯城西部马头镇民主街。始建于1405年(明永乐三年),为县内最古老的清真寺。全寺占地13亩,寺内大殿建筑面积234平方米,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另建有南北讲堂,东对厅、水房、古井亭、大门楼等24间,占地546平方米。寺内还有望月楼一座。周围院墙平均约3米高,大门内建有高大的影壁墙。壁上题有“宗教信仰自由,加强民族团结”。两边为透花短墙,有直径2米的月门,东西对称。东月门上刻有阴文“澄源”二字。进院即可看到沐浴室及古井亭;西月门上刻“范化”二字,院内有讲堂、房舍,大殿北面有石碑三座,其一刻清乾隆三年(1738)“重修清真寺碑记”,为此寺的重要史证。沿甬道向南为对厅、大殿。大殿为正方形建筑,其正面为四根廊柱将大殿分为三个开间,大殿前檐下原有匾额3块,正中为“开天古教”,两侧为“华西一体”。并有金字阿拉伯文木匾一块。圆
显
ldquo;认真主无影无形凭万物作证,参造化非高非远唯一礼存心”对联。这些文物已散失,现寺内只有明朝金属香炉一个,底盘上铸有“大明正德年制”字样。殿顶为传统双层瓦,中部为伊斯兰箭塔造型,殿内赤色壁画,4根圆柱支撑。拱式栋梁,把殿内隔为中间大、周围小的立体空间。院内有数棵古槐、银杏树掩影殿堂。该寺初建数间草房。清雍正至乾隆年间,陵县回芝桂于此掌教,目睹寺院狭小有碍施教,遂亲赴各地募化置料扩建,并刻碑记志,即为“乾隆三年重修郯城县成县马头清真寺碑记”。之后历代增添。1989年,对大殿进行了翻新。1990年月月,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郯城琅琊草编制品
琅琊草俗称黄草, 是用京夂的叶子加工而成。
清泉寺优质矿泉水
产于郯城县马陵山的深山密林中。这里谷深林茂,风景秀丽。 矿泉水从古清泉寺附近红色岩石的裂隙中涌出,清彻透明,口味甘冽。属低矿化度重碳酸钙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可与崂山矿泉水媲美,可作为瓶装矿泉水和配制饮料用水进行长期稳定的开发。
沂蒙煎饼
煎饼,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从使用的原料方面分类,又可分成麦子煎饼、玉米煎饼、小米煎饼、高粱煎饼、地瓜煎饼等,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其味道也各不相同。烙好的煎饼薄如纸,折叠成卷,即可食用。经过晾干,叠成长方,可存放半月到一个月之久而不变质。
郯城板栗
板栗是郯城名特产品,是全国板栗重点产区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板栗称之木本粮食,素有铁杆庄稼的美誉,栗子味道甘美、香甜,营养价值高。
郯城银杏
银杏俗称白果,是郯城名特产,栽培历史悠久,是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有活化石之称,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据清朝乾隆二十八年编纂的县志中,银杏被列为重要特产载入果之属,在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一书里也有记载。
郯城马头吊炉烤牌(潮牌)
吊炉烤牌,因制作时用吊炉烘烤,故而得名。它两面焦黄,正面撒满芝麻,香味四溢,酥脆可口,配其油盐、花椒、葱花等佐料。
糁
糁,又名“肉粥”,其主要原料是母鸡肉和麦米、面粉、辅以葱、姜、盐、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佐料,工艺精细复杂,是山东临沂一带的一种传统名吃。《说苑·杂言》中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的记载。《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
黑咸菜(辣疙瘩)
辣疙瘩、硕头菜、雪里红、萝卜缨或者萝卜、地瓜和洋姜等入缸内腌制,菜盐比为10:1,加足水,漫过菜即可。过完阴历正月即可捞出晾晒至干,俗称挂卤。这时将缸内菜汁滤出去渣,入锅内煮开杀菌盛出。大锅内底部反扣一大瓷盘,后放花生米或黄豆适量,再把干咸菜摆放其上,后把菜汁倒入,如不够,可加凉开水。大火煮开小火煳,经一昼夜煳制,就煳出又黑又香的黑咸菜来了。将其装入洗尽晾干的罐盆内,倒入熟油封顶,用盖子或塑料布扎紧封存。食用时,勿用手拿,不可沾生水,以防发霉长毛,可用干净筷子夹出即可。
盐豆子
盐豆,俗称“老盐豆”有叫“臭盐豆”,在超市有售名曰梅花豆。是鲁南地区每家每户,在冬闲时,用自家地里收获的黄豆,腌制出辣嫩可口的小菜。
高桩馍馍
高桩馍馍,是马头镇的又一小吃。它质白面软,很有筋骨,从外面揭开一层皮,可连续不断一直揭到里心。吃到嘴里松软筋道,甜度适中,只有鸡蛋粗细,高约15公分左右,故得此名。
庄户沫水
最主要口味和特点:蔬菜原汁原味,清香四溢。一年四季皆可制作,食用。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含磷脂是一种天然营养活性剂,是聪明大脑的重要物质。磷脂还可增加 主要材料构成:当地产黄豆,花生米,以及当地出产的山野菜、蔬菜等。豆沫的制作方法:先将豆子和花生米碾成粉或糁子,或磨成糊。具体地说,就是添水烧开,然后将洗净切好的菜放入锅中,再捞出滤水放在一边。然后将豆沫糊或糁子糊添水烧开至滚沸,然后再放入准备好的菜,放少许盐,根据个人口味而定。根据要求,可以制作成稠的,用筷子叨食;也可制作成稀的,用小勺舀着吃。
凉粉
凉粉,汉族食品。流行于全国各地。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称北宋时汴梁已有“细索凉粉”。制作方法:将绿豆粉泡好搅成糊状,水烧至将开,加入白矾并倒入已备好的绿豆糊,放凉即成。白色透明、呈水晶状。调以酱油、醋、芥茉而食。
油茶
油茶是临沂人民的传统小吃,宋朝末年油茶从西部回族传到沂州之地,为半流汁食品,宜早食。马头供销食品厂生产的油茶质量上乘。制法:面粉炒熟呈浅**,花生仁、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炒酥碾碎,葱姜切丝用花生油炸酥;炒面加葱姜丝、花生油、香油搓匀再下其它各料拌匀即成。食法:油茶放碗,加入白糖,沸水冲拌成稠粥状即成。
腌韭菜花
韭花又名韭菜花,是秋天里韭白上生出的白色花簇,多在欲开未开时采摘,磨碎后腌制成酱食用,农家多称之为“韭菜花”。
韭花的制作方法大都是磨碎成酱状,磨制过程中加辣椒似乎也是古法,元人耶律楚材《鹿尾》诗道;“韭菜酷辣同葱薤,芥屑差辛类桂姜。”不加辣椒似乎不会“酷辣。”
沂蒙美食与家乡的美食相比较,并不逊色,之所以会“水土不服”,主要是思乡情结所致。而现在,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已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临沂人,在拿到“绿卡”的同时,我也彻底爱上了沂蒙美食。
临沂物产的丰富、食俗的久远、使沂蒙人民流传下来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其中最具特色的有氽芙蓉黄管、回族肉粥一糁、郯城油茶、王氏熟梨等。
氽芙蓉黄管
“氽芙蓉黄管”一菜,是高级技师林本生在1987年首届鲁莱大奖赛上的获奖莱。被评为山东省首批20个优秀菜之一。此菜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刀工精湛,造型新颖犹如出水芙蓉。软滑爽脆,鲜香适口,为鲁菜高级宴席汤菜。原料猪黄管10条,鸡里脊肉50g,鸡蛋清5个,菜心、火腿、香菇各少许。制法:猪黄管洗净煮熟,揩去油脂,翻过来打上“蜈蚣”花刀,截成6cm长段,放清汤里煮熟入味,捞出备用:将蛋清5个加入等量的清汤搅匀,入笼蒸熟为芙蓉底子,将煮熟的黄管摆在底子周围;将6条黄管抹入鸡料子,粘上菜心、火腿丝、香菇丝入笼蒸熟摆放在底子中间,锅放清汤烧开,调味去浮沫,浇入汤汁即成。
清真风味小吃——糁
名闻遐迩的临沂小吃——糁,以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的特点而为临沂人民所喜爱,也为省内外品尝过这一美味的顾客所称誉。“糁”从字面上讲是用肉做成的汤羹。相传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时叫“肉糊”,后来仿制者越来越多,明朝时期定为“糁”。
糁是用禽畜肉类、麦米、葱、盐、面粉、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多种精料调制而成的一种肉羹。喝糁,讲究“热、辣、香、肥”四美。一碗热糁,配以适量具有临沂地方色彩的面食,如油条、烤牌、马蹄烧饼之类,不仅是一餐理想的早点,也实在是一种对生活美充分的享受。不唯果腹,冬令食之,具祛风除寒,开食健胃,怡’陪爽神之功效,对增进健康,大有裨益。糁有牛肉糁、羊肉糁、鸡肉糁三种,以羊肉糁最为普遍,鸡肉糁为珍。据临沂县志记载,糁是明朝末年临沂回族人创造的,几经演变改进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沂蒙名吃。解放前临沂城有八家著名糁铺,今已发展至百家专营糁铺。
糁的历史悠久,我国历史文献多有记载。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年问编纂的《忻州志》卷一:“祭祀篇”记载的16种祭品中有“糁食”,可见糁的历史源远流长。早晨喝糁系临沂传统食俗。
临沂郯城16个特产速速收藏,郯城人都很少知道
本文2023-09-22 04:10: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