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清朝玉碟(穆贝勒)的起源,及其价值~谢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2收藏

请问,清朝玉碟(穆贝勒)的起源,及其价值~谢谢~~,第1张

  皇族的族谱称作玉碟。清代玉碟,即清代皇族的族谱。 中国历代王朝,均修玉牒。可惜清代以前各王朝玉牒,均未流传于世。清代玉牒是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清代各类玉牒二千六百余册,辽宁省档案馆也保存大体相同的一份。这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对于清代的典章制度、宫廷历史、皇族户籍,以及人口学、谱牒学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皇族的族谱称作玉牌。清代玉碟,即清代皇族的族谱。 中国历代王朝,均修玉蝶。可惜清代以前各王朝玉碟,均未流传于世。清代玉碟是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清代各类玉滕二千六百余册,辽宁省档案馆也保存大体相同的一份。这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朝自康熙年间发生夺嫡的纠纷以后,

  不建储位,成为定制;从而又建立了立贤不立长的制度.因此,每一个皇子,都可能是未来的皇帝.也因此,皇帝种种,须从出生写起.

  关于妃嫔召幸,有好些是趣而不经的传说.既属不经,虽然有趣.我亦不便介绍.不过,皇后以及有位号的妃嫔,各有固定的住所,皇帝某日宿与某住,或召某妃嫔至某处共度良宵,作为太监最高办事机构的敬事房必然记档.因而当妃嫔发觉怀孕时,可以查得受孕的日期.

  妃嫔一证实怀孕了,自有太医院的御医定期”请喜脉”,服安胎药,到得将次足月时,内务府就要"传妇差"了首先是选奶口,其实是找稳婆,都由"上三旗包衣"的妻子选取

  孩子出生以后,由敬事房通知内务府记入"玉碟"所谓"玉碟"者即是皇室的家谱";爱新觉罗氏大别为两类:凡是太祖的子孙称宗室,太祖兄弟的子孙称觉罗腰带分黄,红两种,所以俗称宗室是"黄带子",觉罗是"红带子"玉碟的封面,一如其色,宗室是**封面,觉罗是红色封面,不妨称之为黄薄,红薄

  皇子皇女当然记入黄薄,主要内容是性别,生母名氏,位号,第几胎,出生年月日时,还有收生稳婆的姓氏,以便出纠纷时,可以追查

  然后是命名,时间早晚不一,有些出生未几,即行夭折,既无名氏,亦未收入玉碟叙排行的,在康熙年间是常有之事命名之制,至康熙皇长子胤褆,始有明文规定,上一字用胤,下一字用”示”字旁,有内阁选定偏僻之字,奏请朱笔圈定.需用偏僻字者,因为此皇子将来可能成为皇帝.便于臣民避讳.

  玉牒-简介 宗室(直系)玉碟中国皇帝的宗谱。清代玉牒记载了自显宗皇帝塔克世以下子孙名谱,其中有婚嫁、生育、继嗣、封爵、授职、升迁、降革及死亡,大体以帝系为统,长幼为序,男女各按宗支、房次等进行排列,规定10年修造一次。

  中国从13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修纂皇室家谱的制度,但兵燹战乱,如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只剩下清代的皇家族谱――玉牒。清代玉牒从顺治十七年至民国十年,先后修纂了28次。清代皇族按血缘远近分为本支“宗室”(俗称“黄带子”)和旁支“觉罗”(俗称“红带子”)。当时规定,凡皇帝家族生儿育女,每3个月上报掌管皇族事务的宗人府一次。玉牒每隔10年修纂一次,活着的人用红笔书写,故去的人用墨笔书写,遇到名字重复的情况,位卑者或年幼者就要改名字。 [1]

  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文两种。该档案文献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该文献为清朝官修、皇家档案馆(皇史宬)的尊藏本。从形制、体积、装裱等方面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 [2]

  玉牒-清代玉牒

  皇族的族谱称作“玉牒”。我国历代王朝均修玉牒,不过,唯一完整系统地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只有清代玉牒。

  从顺治十八年开始,共纂修玉牒28次

  清代顺治十三年开始,每10年纂修一次玉牒,届时开设玉牒馆,由皇帝钦定正副总裁,下设总校阅官等。从顺治十八年初次纂修玉牒开始,共修玉牒28次。

  清代玉牒的纂修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并充分反映了封建的纲常伦理,它表现在皇族命名、排列顺序及编修方法等多方面。

  在封建社会,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尊严。在宗室玉牒中,以帝系为统,按照辈份为序,每一辈首列皇帝,自近支推及远支。皇帝之名,必须避讳,玉牒中凡出现皇帝名字之处,必用小块黄绫盖住,以表敬重。多数情况只写皇帝年号或庙号,而不直书皇帝名字。

  玉牒最厚的一册达85厘米,重约90公斤

  清代玉牒以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为本支,称为宗室,入于黄册;以塔克世的叔伯兄弟为旁支,称为觉罗,入于红册。玉牒以帝系、列祖子孙、列祖女孙三个系统记载皇族繁衍的情况。

  编修方法有直格和横格两大类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玉碟库直格玉牒每页画16行竖格,一般1至2格记载一个人名项,反映同一辈宗室觉罗男女的详细情况,原则上每一辈订一册,但也有几代合订的玉牒。皇子还记有封谥等情况。

  而有关皇帝的记载尤其详细,通常要占去两三页,除上述各项外,还包括被立为皇太子年月、即位年月日、谥号、庙号、生母姓氏及其徽号,以及后妃的晋封情况。

  但是并非所有后妃都能载入玉牒内皇帝一栏中。道光十七年以前,后妃生有子女,才准载入玉牒;道光十七年改定,皇后无论有无子女,俱著载入下牒,皇贵妃以下生有子女者载入,无子女者概不载入。这样,既体现尊卑有别,也符合“母以子贵”的封建传统观念。

  横格玉牒,其形式为每页画有13行横格,每横格代表一个辈分,辈分最高者写于卷首第一横格,其子孙后裔依辈份递降。皇族女子不载入横格玉牒,只能载入按辈份编修的直格玉牒。

  玉牒按册籍大小分为大开本和小开本,大开本为90厘米х45厘米,小开本为54厘米х31厘米。越是后来的朝代,玉牒的页数越多,份量越重。有一册光绪朝纂修的玉牒厚85厘米,约重90公斤。

  纂修

  清代玉牒的纂修,在文字上有满汉文之分。清朝前期重要文书,俱用满文书写,修玉牒也是如此,顺治、康熙两朝所修玉牒,仅有满文。

  雍正元年,增设汉主事二人,于进士内遴选,经皇帝引见后,补授职官。以后每年宗室觉罗子女开列送府时,即以满汉两种文字造入册籍。因此,清代玉牒除少数前期纂修的是满文外,基本上都以满、汉两种文字写成,其格式内容完全一致。

  玉牒-意义

  为研究人口学提供了精确的数字依据

  以清代子女最多的康熙皇帝来说,他共有皇子35人,皇女20人,但真正活18岁成年者只有皇子20人,皇女8人;5岁前死亡的皇子12人,皇女10人,已成年者也多数死于40多岁的中年期。 寿命在70岁以上者只有皇十二子允祹(79岁)、皇十六子允禄(73岁)、皇二十三子允祁(73岁)。皇女中寿命最长的是第六女格靖固伦公主,也只活到57岁。

  而顺治皇帝情况更糟,8子6女中,8岁前死亡的皇子有4人,皇女5人,皇子寿命最长的当数皇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享年69岁,皇女中只有第二女活到成年,也仅活了33岁。 由此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水平很低,加之皇族成员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其死亡率是很高的,平均寿命也不长。清代皇族女子的死亡率较男子更高,平均寿命较男子为短,这和现代社会女子人均寿命普遍高于男子的现象正相反,很值得研究。

  皇帝御览玉牒的礼仪隆重

  玉牒修成后,要举行“恭呈御览”的礼仪,请皇帝“御保和殿受书,御太和殿受庆贺礼”。仪式隆重复杂,先由钦天监择良辰吉日,礼部在太和门设玉牒香案,宗人府设彩亭,自玉牒馆恭捧玉牒置于彩亭内,行至太和殿,捧置中和殿案上,展开玉牒,请皇帝升中和殿“恭阅玉牒”。

  迎送玉牒的礼仪中,由侍卫前引后护,另有黄盖、龙旗、御仗并奏导迎乐,文武百官盛朝服跪迎、跪送。礼仪结束,一套玉牒送皇史宬尊藏,另一套送宗人府玉牒库暂存,备送盛京。

  玉牒-价值

  最后一次修订的清代宗室玉牒多达7000页,其中仅详实记录的宗室男性就有10余万人,从这个角度说,清代玉牒堪称世界上记载最丰富的族谱。

  清代玉牒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数量大史料多、有人口繁衍连续完整的记录,特别是女性人口资料和婚姻资料齐全。正因为如此,在研究清史的中外学者眼里,清代玉牒是一个真正的宝库。此外,清代玉牒用满汉两种文字缮写,装帧华美,书法隽秀,也是极具审美价值的珍贵文物。

如今爱新觉罗氏大致有30—40万人!!!!!!!!!!!!!!!!

爱新觉罗家族的分布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

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

有的学者认为,清朝入关前,在第2代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约有100人;到第3代顺治时期,皇族成员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时期,皇族成员约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时期,皇族成员已超过1000人;到第7代嘉庆时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灭亡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皇族后裔已达2万人。1936出版的《爱新觉罗宗谱》,收集了这个家族几百年来的世袭繁衍材料。自16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努尔哈赤这一支系的后裔,仅男性就有近34万多人,整个宗室的后裔有46万多人,还有觉罗系统的后裔计34万多人,合计有8万多人,而这还仅仅是男性。如按皇子与皇女的比例来计算的话,那么,爱新觉罗家族在3个多世纪中,宗室的后裔有 8万多人,觉罗的后裔有近6万人,整个爱新觉罗家族计有后裔近14万人。不难看出,这近300年的时间,爱新觉罗家族,是处于一个拥有特权的时期,子孙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分已成了历史,政府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

不过,一种趋势是很明显的,爱新觉罗氏的人口,仍然还在不断膨胀,血缘关系也由近及远,逐渐形成众多分支。据估计,如今爱新觉罗氏大致有30—40万人。 如~爱新觉罗·紫薇 爱新觉罗 ·州迪和

其实到清朝最后的三代皇帝,由于近亲结婚,几乎是没有子女,有也是早早夭折所以现在估计子孙很少

爱新觉罗,这个姓,后来也有了简化,有的改为"赵",有的为"罗"等等,很多

清皇族后裔在全国分布广泛,其生活状态多种多样,对待“爱新觉罗”姓氏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不愿提皇族身份

62岁的崇文区副区长金毓嶂是醇亲王载沣的长孙。他说 “我们家的人都不姓爱新觉罗,都什么年代了,姓那个有点儿古怪。”

醇亲王载沣的11个孩子中4个是男孩,除末代皇帝

溥仪外,还有溥杰、溥供和溥任。溥仪无后,溥供3岁早夭,溥杰只生有两个女儿,溥任的长子就是金毓嶂。溥任的次子金毓峑在北京某大学任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副院长,三子金毓岚是朝阳区和平街第一中学的高级语文教师,还是一位古玩收藏家。

对于家族中出了两个皇帝,金毓嶂说,这是历史的选择,他的家族对此很不情愿,也很不胜任。“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总是提起皇族身份。”金毓嶂说。

为爱新觉罗姓氏自豪

在身份证上,这位45岁的女画家名叫毓紫薇,爱新觉罗·毓崌是她的正式名字。姓氏的恢复对她的事业有所帮助。“画会好卖一些,”她说,“人家一看,‘爱新觉罗’,就认你的画。”毓紫薇说,自己的画是“有行无市”,大多卖给了朋友。

毓紫薇是崌亲王奕

讠宗的第4代孙女,奕讠宗

是道光五子,即金毓嶂的曾祖父——第一代醇亲王的哥哥。“从心底里,我对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感到自豪,”她说,“因为我们这个家族里出了康熙、乾隆这样的好皇上。”

难以概括的群体

关于“爱新觉罗”的姓氏, 展开全部>

老实说,现在的清朝家谱真的很多,主要是因为爱新觉罗氏的后人分枝很多。如果你认识爱新觉罗氏的朋友,同时他又是近枝皇室后人,也许可以从他那里找到相关资料,因为这样身份的后人家里都会有家谱。不过要小心,如果你认识的人告诉你说他是什么正黄旗的话,就不要相信他,那他很可能不是嫡系宗亲,而是清太祖的兄弟或更远的关系后人。如今,咱们真正的爱心觉罗近枝大多是两蓝旗或两白旗。

不过老人说过,这些家谱中凡是清朝灭亡以前正宗皇室的记载都差不多,建议你可以查找《玉牒》这部书,这是清朝皇室正宗的总谱。

在清朝的时候,一般有些背景的家庭,都会有专人修家谱。家谱又称为族谱,或者是宗谱,上面所记载的是本家族的世系繁衍,还有各个时期出现的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家谱不仅有显示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更可作为数典认祖的证明,以及彰显巨姓望族门第的作用。家谱还有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如果出自名门望族,一旦出门在外,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就可以说:“我的十八代祖宗是皇帝!”

这十个字一出口,估计会出现三个效果,一个是让对方彻底震惊,另外一个就是特有面子,最后一个是能够得到同宗族人的照顾。

名门望族的宗谱都有此重要作用,那么清朝皇帝爱新觉罗家族会不会修皇族族谱,皇族族谱的作用又是什么?

爱新觉罗家族,不仅会修皇族族谱,而且修得家谱,比普通人家的家谱要仔细得多,更严格得多。换句话来说,谁要想上皇族的族谱,首先修家谱的人会查你个底掉,只有证明你确实是皇族的人,才可以将你写在族谱之上。

皇族的族谱其实不叫族谱,它有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名字“玉牒”,因为修玉牒工作太过繁琐,故此,清朝的皇室规定,十年才修一次,清代玉牒以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为大宗,从大宗又分为近支和旁支两系。

近支的玉牒用黄绫子做封面,而旁支的玉牒用红绫做封面,到清朝灭亡的时候,清朝皇族的玉牒,已经整整2600多册,满满地堆了一个大库房。

这些玉牒是严格保密的,就是说,非经皇帝的允许,任何人无权查看这份皇族档案!

对于那些偏远的旁支皇族来说,他们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在玉牒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道理很简单:一旦写上名字,自己一生不仅吃穿不愁,而且前途也有了着落。

我们在搞明白上了玉牒的皇族子弟能干啥之前,首先看看当时的八旗子弟的后代都能干啥。

当时的八旗子弟,被称为铁杆高粱,他们一出生,就有俸禄,长大之后,可以做这样几项薪俸优厚,轻巧不累的好工作:他们可以当兵、当海关关丁、漕运漕丁、盐运盐丁、笔帖式、做官、进军书画戏曲和娱乐界等等。

名字在玉牒的皇族子弟,机会比八旗子弟多得多,档次也高很多,就好像博士生与普通大学生的区别,随便举一个例子:。

这些名字在玉牒的皇族子弟,很拉风的一个职业就是当御前侍卫,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

因为大内侍卫成天在皇帝面前晃悠,就会跟皇帝混一个脸熟,很多将军,总督等等的封疆大吏,就出自御前侍卫……

到了1921年,溥仪朝廷最后一次,修订了宗室玉牒,堆满了一个仓库的皇室玉牒,已经有了七千多页,十多万人在这个玉牒上面。

我们不能说玉牒上面的人,全都是光吃饭不干活的主,但大清王朝,白养这些闲人,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了大清朝廷,必然灭亡的一个原因!

清代虽“谱学之传,已久失矣”,但王朝中央及地方大族对谱牒的编修和保存仍十分重视。顺治十年(1656)第一次编修皇室家谱──玉牒,以后规定每10年续修一次,至清末共修27次,由宗人府主持,专开玉牒馆掌修(见彩图[清代纪录皇家谱系的《玉牒》])。蒙古王公札萨克 四部伯克、西南土司、政教首领等少数民族上层源流谱系,由理藩院掌编报,亦定10年考订编修一次,要求考证其得赐姓氏、受封的原始资料、传袭至今的世系顺序等,著录于册。八旗世袭、内务府庄户和专业户的谱系,由八旗及内务府分别登记编报。地方名门大族修谱也有严格规矩,其中孔子后裔于乾隆九年(1744)在曲阜孔庙制定了修谱条规、榜示和凡例,定60年大修一次,30年小修一次,并统一了谱册格式、填写要求、投报办法等。民国时期仍有些旧名门望族保留着续修家谱的习惯。

请问,清朝玉碟(穆贝勒)的起源,及其价值~谢谢~~

  皇族的族谱称作玉碟。清代玉碟,即清代皇族的族谱。 中国历代王朝,均修玉牒。可惜清代以前各王朝玉牒,均未流传于世。清代玉牒是唯一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