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寅的介绍
刘寅(19104—19855),江西安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通讯事业和国家电子工业的奠基人之一,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四机部(后为电子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参加过长征,建国后为国家的电信邮电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出版过《刘寅文集》。另有宋代状元、华北煤炭医学院医师、星际争霸选手等多位同名人物。
红色“听风部队”的
开拓者之一
春雨连绵的谷雨季节,走进江西省安义县东阳镇东阳村刘寅纪念馆,迎面而来的是墙上悬挂着的镌刻着杨尚昆、邹家华、宋任穷、萧克、张爱萍、张震等党和国家、军队***赞誉刘寅题词的木匾。
刘寅是我军通信事业的创始人和我国电子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军队***的题词,凸现了刘寅在我军通信事业和新中国电子工业发展史中立下的独特功勋。
“半部电台开创我军通讯事业先河,毕生精力贡献国家电子工业建设。”驻足在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题词前,我仿佛穿越时空在历史隧道里,聆听红色“听风部队”开拓者的故事。
我的目光穿越时空。1927年,从安义来南昌求学的刘寅,经常悄悄传阅《新青年》杂志以及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文章和书籍。这些书籍饱含的新思想和对旧世界的无情鞭挞,激发了刘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索。
《通信元勋刘寅》一书记载,1930年9月,刘寅通过朋友介绍,求师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部电台中尉报务员王诤,成为王诤手下的一名报务员。这期间,刘寅在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行径后,对国民党军罪恶行为深恶痛绝,盼望早一天离开国民党军队。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1930年12月30日,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龙冈战斗中,红军一举全歼国民党军第18师师部和两个旅,俘敌师长张辉瓒,王诤、刘寅等10余名无线电技术人员也被我军俘获,但由于红军战士不懂它的用途,而把这部电台的发报机部分砸坏了,只剩下收报机部分还可以用,一部电台变成了“半部”电台。
记忆是一曲光荣的歌。刘寅晚年深情地回忆,4天后,毛泽东和朱德接见了他和王诤。毛泽东满面笑容地欢迎他们参加红军,希望他们能好好为红军建立无线电通信而努力工作。朱德也说:“你们先把电台用起来,敌军有的我们也会有,没有的,敌军也会陆续送过来。”毛泽东接着说“等到将来全国胜利了,全国的电台就让你们来管。”
时间的巨幕上,演绎着王诤和刘寅“半部电台”起家的故事。1931年1月6日,在宁都县小布龚氏家庙里的东厢房里,王诤细心检修好机器,刘寅在室外架起高高接收天线,接通电源后,轻轻打开电台开关,瞬间就听到耳机发出唧唧响声。这清晰而又令人企盼的响声,向人们宣告:红军第一部电台诞生了!这就是中央红军“半部电台”起家的由来。
《刘寅传》中写到:“红军无线电台的设立,标志着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的诞生和红军无线电侦察事业的开始。1931年1月6日,电台设立的日子也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侦察情报工作创建日。刘寅也因此成为人民军队技侦事业的创始人。”
把时间的指针往前拨动。从此以后,刘寅利用这台收报机抄收新闻电稿,呈送红军***参考,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参考消息》的最初来源。
1931年1月28日,经毛泽东、朱德批准,组建了红一方面军无线电队。从那以后,在艰危的战争环境中,电波,昼夜不息在空气中穿梭,像一把隐形利剑刺向敌人的心脏。刘寅和战友们不但及时破译了地方军阀的密电,而且截获并破译了蒋介石嫡系部队的电报,为我军捕捉战机和选定战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遥想在我军第一部电台组建之前的年代,红军为获得敌军的情报,只能派战士冒险外出侦察,很多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自从我军建立了“听风部队”后,作用堪比千军万马。
他们无数次破译密电,为红军决策提供至关重要的参考,保障了战场指挥通信,确保我军行动协同高效,让人民军队打出了一往无前的气势,建立了新中国。由此,我对“半部电台”开创我军通讯事业先河的那段历史、那群人满怀崇敬之情。
没有他们,中国的革命又怎能取得成功!
一生征战,屡建奇功。展厅陈列的一份毛泽东、朱德签发的歼灭敌28师命令复印件,揭开这样一段历史。在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中,刘寅用“半部电台”截获了敌公秉藩师部电台用明码同该师驻吉安留守处的一组电波:“我们现在驻富田,明晨出发”。敌吉安台问:“到哪里去?”敌师部电台回答:“向东固去”……
看到刘寅送来的抄报纸,毛泽东、朱德异常兴奋,仿佛看到了反“围剿”胜利的曙光,他们迅速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了敌公秉藩师全部和敌第47师一个旅的大部,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首战胜利。
“嗒,嗒……”胜由信息通。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刘寅全神贯注,紧握耳机,日夜不间断监听敌军的动向,为红军取得“七百里驱十五日,横扫千军如卷席”辉煌战绩立下大功。在战后举行的苏区军民欢庆胜利大会上,毛泽东高兴地说:“我们工农红军也有了‘千里眼、顺风耳’,这是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呢!”
展厅内,摇机员摇马达发电、刘寅借膝盖译报工作的复原场景,仿佛记录着任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主任、中央政府电台主任的刘寅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故事。
一份陈列在展柜里的泛黄史料记载,刘寅和王诤一道,举办无线电训练队,为学员们教授报务和机务,在他们的努力下,红一方面军逐步建立起具有完整功能的无线电通信体系。此后,训练队扩建为红军通信学校,直到长征前夕,共举办无线电训练班11期,先后培训报务、机务、电话、司号、旗语等各类通信人员2100余人,对以后的中国革命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色电波,传递着瞬息万变的军情,蕴藏着稍纵即逝的战机。刘寅熟悉国民党军队电台呼号和电台报务人员发报手法,因而能从收报机信号中掌握敌人的行动方向等信息,为中央苏区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出奇制胜提供了有效的情报和通信保障,在我军通信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红色电波,发出了党和人民的声音,凝聚起同仇敌忾的力量。
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在瑞金叶坪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刘寅的回忆在我耳际萦回,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开幕。会议开幕当天,红色中华通讯社(即新华社前身)成立了,我在电台播发了会议召开的消息。此后,中国***及劳苦大众的声音,冲破敌人的新闻封锁,传向全中国、传到全世界,成为对敌斗争的匕首,成为鼓舞军民的号角。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刘寅一直践行“做革命的鲁班石”的座右铭,遇到风险挑战时,李大钊“新造民族之生命”的呐喊回响在他耳畔,激励他破局开路,勇往直前。
“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长征组歌》中的歌词。这“奇兵”不仅指的是浴血奋战的前方将士,也包含后方提供准确无线电情报的人员。刘寅与“听风部队”不知破译了多少没有密码本的“天书”,将一串串数字变为汉字。这些汉字汇成了长征路上的重要情报,指导红军一次次化险为夷。
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一灯如豆,刘寅熬红的眼睛却熠熠发亮。为确保中央军委领导随时掌握前方战况,刘寅按照王诤交代的交替前进通信方式,保证每天24小时内,中央军委始终有一个分队电台在工作,保障了对部队的调动指挥,为红军突破乌江天险、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四渡赤水等战斗的胜利建立了奇功。
1941年10月10日,毛泽东在军委三局创办的《通信战士》创刊一周年之际的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这无疑是对人民军队通信工作最好的评价,也是对刘寅和他的战友们最好的褒奖。
红色电波,使命必达。在抗日战争时期,刘寅为建立和沟通党中央和各根据地联系,确保党中央指挥畅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8月9日,党中央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刘寅带领军委三局总台无线电技术人员,一天之内迅速发出党中央的7道命令,保障了中央对全军的战略指挥。虽然战火已经远去,但无线电波飞越万水千山建立的传奇功勋,则与青山同在。
红色电波背后,如磐的初心融入***人的精神血脉。
去年国庆节前夕,在西柏坡纪念馆长达56米的“电报”廊前,我看到,在两侧的大理石上雕刻了37份毛泽东和军委发的电报手迹。在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期间,军委三局副局长刘寅带领中央军委总台无线电技术人员,为毛泽东等党中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指挥部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就是每天往前线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听到周恩来的赞语,一种能完成党交给的重要任务荣誉感和完成艰巨任务后的愉快同时涌上刘寅心头。
穿越岁月沧桑,刘寅始终不忘记***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锤炼出一名通信战士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也凝练成一部通信先驱的光辉史诗。
岁月悠长,硝烟散尽是曙光。新中国成立后,刘寅先后在军委电信总局副局长,军委通信部第一副部长,原第一、二、三机部副部长,四机部常务副部长等岗位上,为恢复和发展新中国的电信工业,开创新兴电子工业立下的功勋镌刻史册。
时光流转,“嘀嗒、嘀嗒”的发报声已远去,但“半部电台”所承载着忠诚与担当历久弥新,激励人们不断向前,也激励着更多后来者。
老兵已去,精神长存。
原国家四机部党组副书记
刘寅(19104—19855),江西安义人。解放军军事通信和国家电子工业的奠基人之一,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四机部(后为电子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参加长征后,建国后,为国家的电信和邮电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出版《柳荫文集》。
自1921年以来,他一直在私立学校和小学。1926年读初中,1927年读南昌中学,开始受革命影响。大革命失败后,南昌中学被解散。1928年1月,考入江西省国民党党校。同年,董被分配到江西省安义县党务指导委员会任委员。1929年任江西进贤县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1930年初失业。9月,我从国民党军18师所属的交通总队第五支队借来学习无线电报。12月,在龙岗战役中被红军俘虏,自愿加入红军。1931年1月,参与建立红军第一个广播电台,历任红军总部无线电报务员、无线电训练班教师。11月,任电台总队主任。1932年夏,任无线电队第一支队队长。同年,邱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广播电台台长兼红军广播学校教师。1933年加入反帝拥苏同盟、互助社、马列主义研究会,并任消费合作社社员。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参加反“围剿”和长征。1934年12月任红军第六无线电分队队长。1935年10月,他被调到第四军通信学校当老师。1936年6月,他经吴云甫介绍加入了中国***。1937年随西路军去甘肃。5月去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主持电台培训班和社团主任,为大队上文化课。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c83d70cf3bc79f3dff856b3ebaa1cd11728b295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536,limit_1/format,f_jpg刘寅的介绍
本文2023-09-22 04:09: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