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为何兴旺800年?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2收藏

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为何兴旺800年?,第1张

真实的范家确实很厉害,但是80个状元和400个进士一说并不是来自范仲淹的家族,而是范仲淹中年筹办的一所书院的成绩。

范仲淹这一生,真的就如同他曾写下的千古名句一样,永远把百姓的幸福安康排在第一位,把百姓的忧愁痛苦放在心中。即使后来官居宰相也没有过上什么奢侈的生活,依旧很简朴,和年轻时家里穷苦的时候相比没有改变多少,因为他收入一多,就总能想到很多贫苦的人,然后他就用自己的收入救济那些贫苦百姓。

有一次范仲淹准备在苏州挑选一块地方居住,请了风水先生来看地,那位先生当即判定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后代必出公卿,还赞叹范仲淹的眼光独到,之后必定家大业大。但是范仲淹心里想的却是如果这里真的是一块风水宝地,可以出大量人才,何不改成学堂,让苏州百姓的孩子都可以进来学习,将来如果他们都能出人头地多好,岂不是比自己一家的后代出人头地更为有益么?于是当下就把住宅捐出来,办了苏州书院,一千年多年来,这里一共出现了将近400个进士,80多个状元。而且这块地到现在还依然在经办学校。

范仲淹一生心怀天下人,老天也对他不薄,他的四个儿子长大之后,每个都是聪明绝顶,人品非凡,德才兼备。范仲淹家族的后代也出了很多的朝堂大臣,比如宰相、公卿等等。曾经有个风水师说范仲淹家族的坟地是一块绝地,搞不好会断子绝孙,可是几百年了,范仲淹后代依旧绵延不绝,人丁兴旺。

提及范仲淹,大家并不陌生,一篇《岳阳楼记》,让我们认识了这个,"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名,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文人典范。他不仅以身作则,而且还将这种美好的品质,作为宝贵的财富传给后人。如此言传身教之下,他子孙大多成为,为国谋利、为民谋福的栋梁之材。

他的影响还远不如此,在他之后的800年间,他所在的家族,人才辈出。俗话说"富不过三",为何范仲淹的家族,能够成功地避开这条常人难以规避的"铁律",延续800年不倒,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断齑划粥多年苦读得功名,范仲淹的家族有着共同的文化思想

到了宋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已经衰落,人们的宗法血缘观念逐渐淡薄。许多寒门弟子,依靠科举制度,也能取得一官半职,成为新的上层阶级。范仲淹就是以贫寒之身,通过科举起家,进入仕途。

范仲淹自幼就表现出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他"断齑划粥"的事迹,被传为千古佳话。由于家贫,范仲淹小时候,每天只有两升粟米做口粮。他在蒸好的米饭上划上两刀,分成四份,早晚各吃一半。由于没有菜,就只能将一些姜蒜末,或韭菜剁碎,掺杂着醋,加少许盐吃下去。

这样的生活他过了三年。后来范仲淹去应天书院读书,一度以热水冲粥度日。经过多年的苦读,范仲淹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也为他步入仕途,为范氏家族走向昌盛创造了条件。

范仲淹不但自己坚持学习,他还经常劝告子侄后代勤奋读书。在他的家信之中,随处可见苦心劝学的言语。在范仲淹的严厉教育下,他的子孙大多勤奋苦读,能文善画。

范仲淹的血液中,流传着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他的这种重儒的思想,也自然而然的,在他们后代身上打下了烙印。儒家思想中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兄友弟恭,忠君爱国等方面,在范仲淹以及他的后代子孙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范仲淹自己节俭自守,还以此教育子孙。儿子范纯仁,官至宰相,但他招揽宾客时,也只是粗茶淡饭,饮酒也不过数巡。但世人都认为,这是件美好品德的表现。

在一个宗族内,血缘关系上肯定存在亲疏之别。但范仲淹看来,自己的富贵是源于祖先积德,如果自己独享这一成果,就是对祖先的不敬。所以他对于自己的族人,都以自家人对待。

即便是身居要位,也时常思念宗族困苦之人。就是这种相同的生活方式,相同的家庭教育,相同的风俗习惯,相同的文化传承,让范氏子孙后代,形成了相同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审美趣味。

这些共性使得范家的家学和文风得以延续。这也是范氏家族在经过上千年的传承之后,还能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宗族制度完善,范氏义庄为学子免除后顾之忧

范氏家族的兴起,是依靠范仲淹的个人魅力的强大支撑。但一个家族,若想长兴不衰,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宗族家法,来规范和约束族人。

范仲淹十分清楚宗法在家族管理中的重要性,他对违反家规的行为绝不姑息。他的儿媳妇王氏,自幼生活在富裕之家,生活用度比较奢侈。当范仲淹听说王氏要以罗琦为帷幔,就严厉地批评了自己的儿子,甚至要实行家法。

范氏家规多达50多条,涉猎的范围也比较广,比如祭祀、婚丧、教育、以及义庄的管理,都逐渐规划化。对于违法犯罪行为,都有严厉惩罚,这些规定,对约束家族成员,遵纪守法,维护家族长盛不衰,起到了一定作用

范仲淹为了范氏子弟,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创办了义学。他自己出钱聘请教师,为范氏子弟开蒙教学。后来,为了免除范氏子弟的后顾之忧,还创办了义庄。

范仲淹出资购买了上千亩田地,然后租给别人耕种。按照族中人口数,每月都给口粮钱财,这样保证了宗族的人,不再受饥饿的威胁。

注重教育,范氏家族人才辈出,义庄规模也越来越大

范氏家族对于科举考试十分重视,为鼓励家族子弟参加科举考试,义庄规定,凡参加三年一次乡试的子弟,每人奖励十贯钱。没考中再次参加,奖励减半。如无故不参加考试,要追回钱财。后来由于物价飞涨,奖励也升到100贯。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短短40年,范仲淹家族,就有5位族人进士及第。

他的后世子孙也秉承着他的理念和训导,不断维护和发展范氏义庄的规模。有了这一层基本保障,就能让范氏子弟安心读书,考取功名。

尽管现在距离范仲淹生活的年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范仲淹的精神和其家族文化依旧被范氏子孙薪火相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也激励了中华民族一代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兴亡和民族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氏家族的这种培养人才,凝聚家族力量的做法,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出自《岳阳楼记》的名言,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非常的熟悉。而这句话的提出者,则是北宋时期的名臣范仲淹。

说起范仲淹,这位北宋的名臣,在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除了这篇《岳阳楼记》之外,由他主导的庆历新政,几乎影响了北宋上百年的时间。北宋一朝,如果要评一个对北宋影响力的人物榜单,范仲淹绝对能够名列前十。

不过,相比于范仲淹一生的光辉成就,对于范仲淹的身后事,大家往往就没那么了解了。实际上,在范仲淹去世后,他的故事尾声,同样非常的精彩。

首先,是后代一事。

据正史记载,范仲淹一生共有四子,长子范纯祐,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

在历史上,很多声名赫赫、功成名就的大人物,在子孙后代一事上,往往不太光彩,后辈里很容易出现纨绔子弟。但是,在这种其中,范仲淹绝对是一个另类。范仲淹虽然身居高位,但他的四个儿子,却都称得上是极有出息!

长子范纯祐,以聪慧和孝道著称,曾经因为想要侍奉父母,而拒绝去参加科举。后来在范仲淹的强烈要求下,才去科举出仕,曾历任监主簿、司竹监等职。

次子范纯仁,曾在宋哲宗时期,担任过宰相,为官清廉贤明,继承了范仲淹的遗志,时人都称之为布衣宰相。更为难得的是,范纯仁能做到宰相的位置,完全是靠的自己。因为范纯仁是在范仲淹死后,才出来做官,所以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老爹帮忙关照开路的事情。

三子范纯礼,历知遂州、京西转运副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等职,到了宋徽宗时期,更是一度做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为官几十年,同样官声极好。

四子范纯粹,以祖荫出仕,在宋哲宗元祐年间,最高做到过户部侍郎一职。

范家四子,或许有凭借祖荫出仕的情况,但这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原因。北宋一朝,如果家里出过一些高官,子孙后辈是可以不通过科举,直接凭借祖荫出来做官的。但是,出仕之后,能够做到哪一步,那就要凭自己的本事了。而范仲淹的四个儿子,基本上都是在范仲淹从宰相位置上卸任,甚至是死后,才出来做官的。所以,他们的成就,完全可以说是他们自己的成就。

更为难得的是,范家四子,全都是官声极好。四兄弟不管担任什么职位,从来没有贪赃枉法的事情出现。之所以会这样,恐怕也离不开范仲淹成功的家教。范仲淹本人为官,就极其清廉,也是给后代做了一个好的榜样。

不过,在北宋之后,范家虽然依旧是耕读传家,但却再没出过什么太重要的人物。直到数百年之后,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才出了一个名叫范文程的后人,曾在清朝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除了后人之外,范仲淹死后,被赠予了‘文正’二字谥号。这两个字,可以说是对范仲淹一生的至高评价。因为在古代,尤其是从宋朝开始,文正二字的谥号,历来都是文臣们追求的至高荣誉。从宋朝到清朝,九百多年的历史当中,能够得到这个谥号的,也只有二十四人而已。

皇佑四年,范仲淹病逝于徐州,时年六十四岁。死后葬于洛阳城东南,其墓今日尚在。

范纯仁

范仲淹大约至三十四、五岁才结婚,这年得了一子,并被调回京师,做大理寺丞。

范纯仁家里一年也很难见到吃一顿肉都是青菜盐豆腐之类喝的是稀粥很少吃上一顿干的有一次他家里来了一位朝廷中当官的朋友范公留他用餐在盐豆腐上加了一捏肉丁这位朋友走后逢人就说:范家的家风败了别人不相信他就说范家盐豆腐上竟然加了肉不是家风败了是什么从这件事可知范纯仁把钱财都救济穷人了自己家中的生活又是多么的俭朴范纯仁不愧是范仲淹的儿子

是的 , 范文澜(1893~1969),字云台、芸台、仲云,小名麒麟,笔名武波、武陂,清光绪十九年十月初八日(1893年11月15日)生于绍兴城内锦鳞桥范家台门。据范氏宗谱记载,系范仲淹后裔,南宋时迁来越州。

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为何兴旺800年?

真实的范家确实很厉害,但是80个状元和400个进士一说并不是来自范仲淹的家族,而是范仲淹中年筹办的一所书院的成绩。范仲淹这一生,真的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