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姓的来源
以邑为氏。苟,春秋楚邑。古代氐人姓,为前秦望族。鲜卑族若干氏,北魏太和十九年诏改苟姓。敬氏,后晋时避高祖石敬瑭名讳改苟氏、文氏。至后汉,苟氏有复改敬姓者,或仍为苟姓,今河南苟氏即为其后裔。
1、以邑为氏。苟,春秋楚邑。
2、古代氐人姓,为前秦望族。
3、鲜卑族若干氏,北魏太和十九年诏改苟姓。
4、敬氏,后晋时避高祖石敬瑭名讳改苟氏、文氏。至后汉,苟氏有复改敬姓者,或仍为苟姓,今河南苟氏即为其后裔。
5、羌族姓。本姓哭吾己氏。哭吾己,羌语狗也。
6、宋亡,蜀之苟氏改读去声,后或改芶姓。四川南部(县)等地苟姓,清乾隆十三年进士苟华南之后。乾隆帝因其姓不雅,敕其姓加攵为“敬”,后举族并改敬姓,音仍读苟(ɡòu)。
1)传说黄帝、舜帝的后人均有苟氏。 (2)苟为草名,河内有人以苟为氏。 (3)改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改为苟氏。 (4)五代时,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氏改为苟氏和文氏。 (5)汉朝大臣狗未央后代改为苟姓 郡望: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 干城之将良吏之文 (李文郑) 上联说战国时卫国人苟变,为吏时吃了人家两个鸡蛋,卫君不再,任用他,子思(孔子的孙子孔仅)当时在卫国,对卫君说:"苟变的才能可以率领五百乘战车。圣人对于官吏,应取他的长处、舍他的短处。您现在处于战国时代,正该选拔人才,却因两个鸡蛋舍弃了干城之将。这事千万不可让邻国听说。"卫君采纳了子思的建议。下联说北宋开封人苟日新,以文学知名。当时,安岳县迁移新县城,他任主簿,辛苦经营,有开拓之功,为一时良吏。 “滕蒧任”旧作“胜藏伾”,据晋语四改。“拘”晋语作“荀”,广韵四十五厚引晋语作“苟”,路史国名纪一、后纪五并作“苟”,以为作“荀”者非。元和姓纂“苟姓”亦云:“国语黄帝之后。”按拘、苟并从句得声。“厘”、“衣”,韦昭本作僖”、“依”,史记五帝纪集解引虞翻注与此同。“嬛”字旧脱,亦依虞注补,韦本作“儇”。○经义述闻卷廿一王引之曰:’路史“荀”作“苟”是也。广韵:“苟姓出河内、河南、西河三望。”国语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荀本姓郇,后去邑为荀,今出颍川。相伦切。”是荀姓为文王之后,苟姓为黄帝之后。轩辕黄帝传亦作“苟”。潜夫论“苟”作“拘”,古声相近。 四川多此姓。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皇帝叫石敬瑭,朝内有个大臣姓敬,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这个敬姓大臣在本朝中又得罪了皇帝的近臣,于是朝廷下令改“敬”为“苟”,否则,杀无赦。 为免遭杀戮,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大臣含泪招来宗族,忍痛减“文”留“苟”,改姓为“苟”,并连夜驱散家人逃亡各地 (5)敬(gou):敬(gou)氏原系出皇帝之裔,春秋时卫通授业于述圣,子思子得闻圣学,西汉间敬参以忠直著阅数十传。 始祖敬公讳保字仲安,原配罗老太君。明初居陕西凤翔府早掇巍科历宦。黄明敕授,吏部员外郎。历任建阳、临津县知县,后改迁剑阁王母沟今香城寺西沟,敬保坟是也。 祖妣罗儒人生五子,长德隆、次德茂、三德明、四德新、五德用。五子,五房,五世孙。 德明后裔敬钏,正德辛酉科举人,历任山东直颖沂州保祖十一世孙。 德用后裔敬显荣,明太学生,历任云南昆明县知县。 德隆分支异县先世无传。 德明分支龙孔山,敬家岩,生二子,长子文祥,二子文彬。祥之后分支阆中县复兴场黎家坝,迁居东溪沟,生子敬琰号妙清,次敬珩号国清。 德新分支异县先世无传。 德用分支白殿庙,黎家湾、敬家河、平乐沟,宛泉山,田家湾、敬家嘴、敬家湾,又分支碑毕庙、敬家坝老土地、敬家湾、观子簿、金魁垭。后由白殿庙几处分支潼川、三台县、江油县、汉州。由此观之虽年远世湮,祖宗之德化犹存矣如我。 祖次德茂,扬氏生世佩氏未考,生敬琰,扬氏生耀廷,扬氏生二子,长子大珂,李氏生三子,长子仕美任氏,次子仕文扬氏、向氏,三子仕学敬氏。次大贵李氏、张氏、胡氏,生二子,长仕元任氏,次仕德宋氏。 我祖长大珂迁居东观山,生三子,美、文、学,抱一子罗映山更名敬映山。 我祖仕美号东溪,任氏生胤寿,生翰、佩、琏、攀、瑞,敬翰蒲氏生二子,长子友颜,府学生员,次子友曾。 敬姓柏树垭公正碑中记载生男安名的字派: 文朝心国正,天宗承先泽。尚怀丕常志,崇学绍大贤。 作述钟明德,思远锡鸿光。永保仁长久,履元延万世。 以上摘自四川省南部县升钟镇马鞍山《敬姓族簿》,苟参和敬参应该是同一个人。在马鞍山敬姓称呼都读gou,并有地名敬(gou)家山,老辈人称马鞍山是“老家头”。
苟(Gǒu)姓源出有六:
1、出自黄帝(姬姓)、舜帝(姚姓)的后人均有苟氏。据《国语》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又《元和姓纂·苟姓》亦云:“《国语》黄帝之后。”按拘、苟并从句得声。传说黄帝有后人居于河内(今山西、河北、河南的黄河以北的地区的),因其地多生长苟杞,因以之为姓,称为苟氏。
2、出自芈姓,以封邑名为氏。楚国有苟邑(今址不详),有公族大夫食采于苟邑,其后人以邑名苟为姓,称为苟氏。
3、出自姬姓,为晋国公族荀氏所改。春秋时,晋国有公族大夫荀氏,因避难改姓称为苟氏。
4、出自敬姓,后晋时为避帝讳所简改。后晋时,敬姓为了避讳后晋高祖石敬瑭,将敬姓一拆为二,成了苟姓和文姓,所以此支苟姓、文姓和敬姓是一个祖先。
5、出自勾姓,为避帝讳所改。据《路史》载,南宋时,为避宋高宗赵构之讳,勾氏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头为苟姓,遂又形成了另一支苟氏。
6、出自北魏时他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载:“若干氏,后改为苟氏。”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从汉俗改为苟氏。
现存的“芶(句、勾)[芶、句、苟、钩]”是同一宗族。
(1)传说黄帝、舜帝的后人均有苟氏。
(2)苟为草名,河内有人以苟为氏。
(3)改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改为苟氏。
(4)五代时,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氏改为苟氏和文氏。
郡望: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
干城之将良吏之文 (李文郑) 上联说战国时卫国人苟变,为吏时吃了人家两个鸡蛋,卫君不再,任用他,子思(孔子的孙子孔仅)当时在卫国,对卫君说:"苟变的才能可以率领五百乘战车。圣人对于官吏,应取他的长处、舍他的短处。您现在处于战国时代,正该选拔人才,却因两个鸡蛋舍弃了干城之将。这事千万不可让邻国听说。"卫君采纳了子思的建议。下联说北宋开封人苟日新,以文学知名。当时,安岳县迁移新县城,他任主簿,辛苦经营,有开拓之功,为一时良吏。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以晋王身份起兵,夺取了后唐政权,改国号晋,迁都开封。在石敬瑭做后晋皇帝期间,朝内有个大臣姓敬,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这个敬姓大臣得罪了皇帝的近臣,遭到陷害,被定了罪,朝廷下令,所有敬姓改敬为苟,否则杀无赦。为免遭杀戮,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大臣含泪招来宗族亲人,忍辱减文留苟,改姓为苟,并连夜让家人逃亡各地。就这样,敬姓大臣的部分家人逃散到山西一个叫雷家垌的地方,后来,这一支中部分人又迁到现今荥阳的刘河镇雪沟村。至于在登封唐庄乡居住的苟姓人,是解放前这些人的祖辈到登封逃荒要饭,在唐庄乡玉台村给人扛长工,落户在此。现在,荥阳、巩义、新密等地都有苟姓人
可以改,我家都改喽。因“苟"字不是姓,“芶”字才是姓,早期电脑打字系统打不出“芶”字,户籍警官把我名字“芶文书”错办成了“苟文书”用了几十年。儿子出生也错用“苟"字作姓。现申请从儿子这代把“姓”氏改正,即“苟”改成“芶”
我也姓苟啊 ,阆中的我家后山就有个祖先的墓,还是清朝道光年间的川北道的长官的,有一个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写着一些他的事迹,听老人说,他有3个儿子的,每个儿子的辈分都不同的,我是他3儿子的后人的 ,我知道我那个帮派的10个,天,文,德,智,开,在,朝,奉,明,君
在我村子还有什么,帮,国,永,泰这个是他大儿子的
你那个好像是2儿子的,没儿子,招的上门姓何女婿的,就把姓何和苟搀杂了的,你那个兴,中,元就是姓何的辈分的,我妈姓何的,就是元字辈的,我外爷就是中字辈的,我表姐就是兴字辈的,呵呵我也听别人说的,我们现在都不用辈分了,要一辈分,我就朝字辈的了,我村子的老太爷都得叫我爷爷,呵呵
百家姓之苟姓
苟姓,春秋战国已有之,据2006年统计:全国苟姓人口现约有3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26‰。为中国第237常见姓。约72%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湖北四省。其中四川省最多,约占全国苟姓人口的29%。姓氏来源:出自黄帝、舜帝的后人姓氏。
苟姓 历史 渊源
苟姓源出
① 黄帝之子得姓者一十四人,其一为苟,见《国语》 (6,12,17)。
②相传舜之后有苟氏,见《路史》(60,62)。
③春秋时楚大夫之食邑,以邑名为氏,见《路史》(17)。
④春秋时晋大夫荀氏之后避难改称苟氏,见《急就篇》(11,21)。
⑤苟,草名,有此草长之处多为丰饶之地,居者遂以苟为氏,见《通志·氏族略》(11,12,60)。然有人认为此乃无据之俗说(26)。
⑥北魏时改代北若干氏为苟氏,见《魏书·官氏志》(7,12,17,60,70)。此为氐人之姓(242)。
⑦为避宋高宗赵构之名讳,句氏加草为苟氏,见《急就篇》(11,60)。
⑧后晋高祖石敬瑭,姓敬者为避名讳,析敬为苟、文二姓,见《齐东野语》(17,21,60)。
苟姓迁徙分布
(缺)据《广韵·厚韵》里载:苟姓,出河内(楚汉之际置郡。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西河( 三国 曹魏时期置郡,在今山西省汾阳地区)三望。
苟姓历史名人
苟变
苟变,战国时成武(今山东省)人,卫国名将。著名思想家孔伋向卫国国君推荐苟变,卫国君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但他在做地方官时,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我不能用他。”孔伋有一段精彩的比喻。他说:“英明的君主选用人才,就好比木匠选用木材,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一根可以合抱的优质木材,有了几尺朽腐之处,高明的木匠不会因此扔掉不用的。当前是战争年代,正是需要很多 军事 人才的时候,您因为两个鸡蛋就放弃了一员大将,这话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君说:“我谨受先生之指教。”
苟晞
苟晞(-311年),字道将,河内山阳人。西晋名将,官至大、太子太傅、录尚书事,东平郡公。精通兵法,时人比之韩信、白起。在八王之乱中,先后投靠多王,战败汲桑、吕郎、刘根、公师藩、石勒等,威名甚盛。永兴二年(305年),司马颖旧将公师藩因见司马颖被废,于是在河北地区起兵,牧帅汲桑亦加入,并且进攻多个郡县,逼近邺城,司马虓派苟晞和广平太守丁绍一同击退公师藩。次年苟晞更在白马县攻击准备渡过黄河的公师藩,并将他斩杀。永嘉元年(307年),汲桑作乱,自称大并称要为上一年被杀的司马颖报仇,并进攻邺城。新蔡王司马腾兵败被杀,邺城陷落,汲桑于是打算南攻兖州。太傅司马越知道后大惊,先命苟晞为前锋进讨汲桑。后见苟晞与汲桑部将石勒在阳平、平原相持并互有胜负,又领兵出镇官渡,声援苟晞。汲桑素来畏惧苟晞,于是在苟晞攻来时在城外设栏栅加强防卫,苟晞先让士兵休息,只派单骑向汲桑部众陈述祸福,汲桑部众大惊而退入城,后苟晞又领兵在东武阳击败汲桑,汲桑退走;及后苟晞追击汲桑和石勒,连破九垒(《资治通鉴》作八垒)。冀州刺史丁绍随后又击败刚重整的汲桑军,令事件得以平息。苟晞亦因而获升抚军,都督青、兖诸军事,封东平郡侯。因苟晞屡破强敌,建立起威名,当时的人更将他与韩信和白起比拟。[2]
苟日新
苟日新,北宋河南开封人,以文学知名。当时,安岳县迁移新县城,他任主簿,辛苦经营,有开拓之功,为一时良吏。
苟芸慧
苟芸慧,新任 国际 中华**冠军,来自多伦多,现年25岁。籍贯台湾。
苟利军
苟利军,男,汉族,1953年5月生,陕西商州人,1976年6月入党,1969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高级管理人员 工商 管理硕士。现任中共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 工委书记[3]
苟仲文
苟仲文, 男,汉族,1957年6月生,甘肃镇原人,1976年4月加入中国***,1981年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名为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电子工程系 毕业 ,1989年1月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历任机电部29研究所副所长,电子工业部29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电子工业部科技与质量监督司副司长,电子工业部 计算机 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国家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北京市副、市政府党组成员、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2000年10月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现任北京市副。
苟姓的来源
本文2023-10-14 17:29:0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