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族谱诗歌中的“昌明逢盛代”属于哪一派别?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3收藏

李氏族谱诗歌中的“昌明逢盛代”属于哪一派别?,第1张

(湖南衡阳)李氏:龙虎光先绪,昌明逢盛代。

谱是家族姓氏中的辈份派系,无论源头出自何处,发源何地,其族根相连,世代永传!中国第一大姓(李姓)出自于唐朝李世民之后裔居多。唐朝盛世,李姓家族也是旺门。李姓出自嬴姓,今天的绝大多数书籍均称李姓出自皋陶长子伯益的嬴姓。 但在嬴姓的14个分支中找不到李姓,让人感到十分困惑。后来结合其他相关材料,才发现原来李姓是皋陶氏次子仲甄(偃姓始祖)的后代,李姓和阮姓同是偃姓的后裔,一部分在京为官的称为理氏,周初改为李氏,留在封地的偃姓的后裔后来有的改为阮姓、有的改为舒姓等。所以说李姓不是出自皋陶长子伯益的嬴姓,而是皋陶次子仲甄的偃姓。

李姓的由来 :椐八十年代初的人口统计资料表明,李姓为当今中国第一大姓。李姓是怎样来的,说来还有一段荣耀的历史。相传李姓的始祖为皋陶,为帝少昊的后裔。皋陶在著名古帝尧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为“大理”。他尽职尽责,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他有一头名字叫得很怪的独角兽,能辨善恶真伪,见有罪之人,就用角去冲顶,见人说假话就发怒。有了这样一个好帮手,皋陶断案子从不出差错,威震朝野,名扬天下。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过虞、夏、商三代,以官职为姓,被人称为“理氏”。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得罪了暴君商纣王,被处死。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在家奴的帮助下,带着儿子利贞逃往依侯之墟。当时正值果实成熟季节,沿途的李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母子俩儿一路逃命,饥饿不堪,只得摘取路边的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感谢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儿便决定改“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来。

从李姓人口在当地各姓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来说,河南省也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占该省总人口的102%。李姓是中国西南、华北地区最常见的姓氏。在中国云南、四川中部、河北、河南、山西、甘肃西南、青海西部、山东 山东北部、吉林、黑龙江大部,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92%以上。在四川东部、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北部、江西西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甘肃东部、宁夏、内蒙大部、辽宁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总人口的69-92%。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大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广西南部、海南、新疆北部、甘肃西部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为23-69%。其他地方的李姓所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则在此比例之下。

李氏族谱各地分谱众多。字牌各异。国无史则兴衰不明,族无谱则世系无序;常人不能名垂青史,但可以归根家谱。家谱,引领同姓宗亲寻根问祖,专为黎民百姓树碑立传,是子孙的根系所在;续谱修谱,兴家旺族,有家有谱,子孙万福。适时续修,族人要务,历史宝库,永垂不朽。以谱识姓,自能解读。以谱传德,行为有数。以谱传世,支系清楚。

并非李氏就是一家。。。辈份字派也各不相同。一般是五世字派或四世字派居多。。而且顺口,犹如五言一般!

李( lǐ )姓,源出有:

源流一

《中国姓氏大全》收,得姓来源:(1) 一说是,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2)一说是,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或李)为氏;(3) 一说是,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4) 再一说是:据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始自彭祖的后裔老子,老子姓李,名耳,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1]

源流二

李姓的起源和迁徙(钱文忠百家讲坛)

源于被迫改姓。汉朝的赢姓,金代的契丹人,元朝的女真人,明朝时期的蒙古人、满洲人、西北的土司和西南的土著,因政权更迭被迫纷纷改姓,尤以李姓为首选。清代统治阶级因实施“跑马圈地”等一系列高压政策,致使许多稀有姓氏不堪欺凌迫害纷纷依附大姓,且多改李姓,这是清代李姓人口迅速膨胀的重要原因。

源于封赏赐姓。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北魏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唐朝时期,皇室赐予有功大臣武将为国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李唐皇族姓李,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李珣均被王侯赐姓,再后来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以及犹太、安息、高句丽、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功或者内附,多被封赏为李姓。

源流三

古李字

出自姬姓。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一部分巴人留于渝境的成为板木盾蛮,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为武陵蛮的一部分,迁移到鄂东的称江夏蛮和五水蛮。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前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源流四

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李氏在黔西威宁地区的苗族中为大姓之一。本族姓氏为“孟恩路氏”,汉姓即为“李氏”,这是苗族实行“子父连名制”的一种特殊写法。苗族中的李氏,有些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有的已与李氏的原义无关。例如,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由张秀眉领导的贵州苗民起义中有个起义军将领叫李洪基,但他并不姓李,“李”系他的苗语名字“拟”的讹写,而“拟”在苗语中意为水牯牛,“洪基”为“弯角”之意,故“李洪基”即“弯角水牯牛”。

据有关学者考证,清朝官府在登记户籍册时,用同音的汉姓代替男性户主的苗名,因而形成了苗族汉姓。苗族中的一些李氏,就是这样产生的。

源流五

源于壮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李氏在壮族中人数较多,曾出过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如太平天国著名将领李开芳、李锦贵、李文彩等,均为壮族李氏人。

源流六

源于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李氏为瑶族主要姓氏之一,在瑶族原有十二姓中居于第五位。瑶族李氏根据血缘远近,分有若干“房”;各房都有称呼,辈分称谓有“本头”、“巴比”、“九古”等。

源流七

源于白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历史上,白族李氏曾涌现出一些比较著名的人物,如宋朝大理国有大臣李紫琮,明朝有文学家、史学家李元阳,清朝有学者李倬云、李根云、李崇阶等。如今,李氏仍为白族四大姓之一。

源流八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傣族、彝族、土家族、京族、藏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鄂伦春族、土族、高山族、德昂族、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李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李氏,世代相传至今。[2]

源流九

源于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畲族通用汉语,主要从事农业,长期和汉族人民杂居,关系十分密切。福建霞浦县畲族族谱中记有“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盘、蓝、雷、钟、李有三百六十余丁口,从闽王王审知为乡道官,由海来闽”,这说明唐朝末年福建有畲族李氏。元末有福建农民起义首领李志甫,据说就是畲族人。

一、李姓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李姓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

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

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

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

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李姓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 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四、李姓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

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父亲在世时提到: 大碶头老家的祠堂里(注:九叔泛指的“大碶头老家”应该是小港港口村,在那里有我们的李氏祠堂,因为我们小李家的老家在那里,而大碶头是没有李氏祠堂的。维涛)有记载,我族来源于"陇西世家",看上面的李姓来源中确实写有:

李姓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 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不知这里的"郡望堂号"怎么解释

看来我们还真可能来自西北,据我的天水(古时即属陇西)同事讲,陇西李氏在当地为大家望族,飞将军李广是他们的骄傲当年我和瑶山在兰州参加工作,也算是回老家探亲了

至于我们为什么会来到东海边,是否和下面的说法有关: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

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嬴姓为殷商贵胄,历代受用,多有分封。后周武王伐纣,商朝覆灭,嬴姓中衰,但以嬴为姓的徐国仍依靠着强大的国力,称雄于淮泗流域。周穆王继位,以同为嬴姓的造父为御,四方游历,不顾朝政,徐国趁机发动叛乱,后周穆王即时返回,得以平叛,徐国自此一蹶不振,终在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其公族子弟多称徐氏。周穆王以造父有功,封之于赵城,为赵氏。后造父侄孙赵非子因养马有功,封于犬丘,建立秦国。造父直系之后赵奄父救周宣王于千亩之战,奄父之子赵叔带为周王卿士,忠谏周幽王,幽王昏聩,不纳。叔带离开成周,来到晋国,侍奉晋文侯。后周室日弱,诸侯日强,犬戎攻镐京,西周覆灭,周平王得西秦勤王之力,乃始封秦之赵开为诸侯,是为秦襄公。秦国几代人的努力,崤山之西皆归秦所有。晋文公称霸中原,赵衰出力颇多,赵氏成为晋国世卿。赵盾执掌晋国朝政,大权独揽,与此同时的秦国在秦穆公的领导下称霸西戎,成为了继晋国、楚国、齐国的第四强国,为秦国奠定了作为大国的根基。春秋后期,晋国君权遭到赵氏等六卿的侵蚀,礼崩乐坏。赵简子赵鞅与其子赵襄子赵无恤两代人,先后淘汰中行氏、范氏与智氏,与韩氏、魏氏三足并立。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赵籍、韩虔、魏斯为诸侯,三家分晋,战国开幕,七雄逐鹿。战国初期,三晋势力强盛,急剧扩张。魏国屡屡攻打秦国,秦军几无招架之力,遭到了立国以来的最大危机。秦孝公赵渠梁英明的任用商鞅实施变法,一举革除了秦国弊政,秦国迅速强盛,国力膨胀。至秦惠文王赵驷时,秦国成为七雄之首,山东六国不得不合纵抗秦。赵国居于四战之地,比邻秦国,国势不振,赵武灵王赵雍奋发图强,教国人以胡服骑射,赵国实力大大增强,渐与秦国成争霸天下之势,时嬴姓之盛,直接左右着天下的归属。秦赵经过几十年的拉锯战,于公元前260年爆发长平之战,秦军险胜赵军,赵国大衰,退出了争霸行列。秦国统一天下终成定局。

前230年—前221年,秦始皇赵政一一剪灭六国,建立起强大的秦帝国。

嬴姓是很古老的姓。姓在周代分封制的催化下,分出氏。赵氏就成为嬴姓在东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氏,嬴姓赵氏在战国时代竟然成为了七雄之二——秦国与赵国,可谓殊途同归。到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宗法制度的逐步崩坏,宗法式家族连同旧的姓氏制度一同走向灭亡。“嬴姓”、“姬姓”、“妫姓”、“芈姓”等先秦时代的姓被贵族们彻底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赵氏取而代之成为了秦、赵王室共同且唯一的姓氏。

史载:“嬴姓多显”。嬴姓是先秦时代极贵的姓,分封较多。分封便要胙土,胙土便可能命氏。氏在秦汉交际之时,就完全便成为了今人所说的姓。而未得少数分封的部族便直接以嬴姓为姓氏。

司马迁在《秦本纪》中叙述了“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而且东汉大学者王符在《潜夫论·志氏姓》中就明确地说:“李、梁、葛、江、黄、阮、寥、诸葛、英、赵、秦、沈、徐,皆皋陶之后也。”皋陶之后有八支都为伯益的嬴姓十四氏。

嬴姓十四氏包括了现在的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姓氏的汉族人,被合称为嬴姓十四氏。嬴姓中东夷来源比较纯的只有徐、廉、江、黄、缪。其余九氏也有来源姬姓等其他姓或赐姓改姓。李氏一支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但嬴氏十四姓其中没有李姓,是因为嬴氏祖为伯益(大费),而皋陶(大业)是伯益之父,所以李氏是嬴宗,便不是嬴氏。

廉氏徐氏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云:“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即伯益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一个叫若木,启继帝位后,没有忘记伯益之功,大廉就继承伯益的职位,其儿子就用他的名为姓,大廉就是廉姓的始祖。长子大廉封地于秦。据《元和姓纂》所载,“颛顼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赵有廉颇。”相传为古帝颛顼孙大廉之后,封伯益次子若木于徐,是徐国之始。嬴若木就成为了徐国的始祖和第一位国君。子孙繁衍,至商时建立了徐国,逐渐成为东夷中最强大的一支,史称“徐夷”也称“徐方”、“徐戎”。若木的后代分为四支,分别是徐氏、赵氏、黄氏、马氏。徐姓也有支是商族后裔。

江氏

伯益下传几十代,经夏、商,到西周时有裔孙名元仲。元仲受封于江,并建立了江国(今河南正阳县涂店附近)。《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朝将伯益之后 分封於江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

赵氏

「赵」姓出自「嬴」姓,据「唐书」记载,上古东夷族首领伯益的第十三世孙造父。 皋陶的十四世孙造父生活于周朝,因为善于驯马和驾车,深深得到周穆王的宠爱,后来因为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乱中及时驾车带穆王回京,穆王就赐给他造父赵城(现时山西洪桐)作为封邑,造父的后代子孙以封邑赵城作为赵姓。

秦氏

出自「嬴」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 。嬴姓之后,伯益裔孙非子,周孝王封之於秦,陇西秦亭是也。至始皇灭六国,子婴归汉,子孙以国为氏。

谷氏

出自嬴姓。以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谷朗碑记》所载,秦人的先知非子,居住于秦谷(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其后分为二支,一支为秦氏,另一支为谷氏。

缪氏

出自嬴姓。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希荣,谥号为“缪”(莫六切)。

梁氏

出自赢姓,以国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於夏阳梁山(在今陜西省韩城县南)。春秋时, 梁国亡於秦国,其后有梁氏。

黄氏

伯益为嬴姓之祖,因治水有功受到帝舜的赐封,其后裔有封于黄国。南宋学者郑樵《通志·氏族略》:“黄,嬴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亦嬴姓十四氏之一也。楚有春申君黄歇。”

马氏

出自「嬴」姓,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年),赵国大将赵奢因战公,受封於马服(河南邯郸),称为马服君。其后有马服氏,简为马氏。

葛氏

出自「嬴」姓。以国名为氏,夏代,有诸侯方国「葛」国,在今河南长葛县,《孟子.腾文公》载; 汤居亳,与葛伯为邻。其后有葛氏。其注曰:“葛,夏诸侯嬴姓之国。”伯夷的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原居于琅邪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姓,遂称后迁来的葛姓为诸葛氏。

费氏

伯益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大费,他的后代有支以费为姓,如夏桀时去夏归商的费昌,就是他的后裔;夏启分封其支子为费,以地为氏。

 1、出自子姓。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其为武姓之始祖。又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子司空,于公元前765年继位,在位十八年,死后谥号“武”,史称宋武公,他的后世子孙以其谥号为氏,亦称武氏,此为河南武氏。

  2、出自姬姓。据传周平王的少子姬武,从一落娘胎手掌上便有一片特殊的纹路,形状就像个“武”字,周平王便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以武为氏,是为河南武氏。

  3、出“出夏臣武罗”。夏代有诸侯国武罗国,后来国亡,武罗子孙以国为姓氏,后简姓武氏。

  4、是汉代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其后代因封为“武强”而简为武氏。

  5、是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秦大臣白起因功曾被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便以封爵“武安”两字为氏,称武安氏。周顷王之孙姬满之后裔曾被封于武疆,而以地为氏,称武疆氏。据有关学者考证,武安氏和武疆氏的后裔后陆续改姓了单字武氏。

  6、是出自唐代的冒姓或被赐姓为武姓的。如唐朝有贺兰敏,本为贺兰氏,后改姓武,此为冒姓者。武则天曾赐傅游藕、左玉玲、李楷固及契(艹必)明之妻为武氏。

周口市,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东临安徽阜阳市,西接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和开封市、商丘市接壤,1965年设立周口专区(后改为周口地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周口地区设立周口市。截至2018年末,周口市辖8县1市1区,总面积119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778万人。

周 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交织成网,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沙颍河自古以来就是通航河道,建成有周口、刘湾两大货运码头,入淮河、汇长江。沙颍河航运可直达南京、上海、杭州。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被中华全国伏羲文化研究会誉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

2018年,周口市生产总值268722亿元,居全省第5位;增长82%;地方财政总收入19091亿元,增长2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04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5元,增长91%。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周口市 外文名称 :Zhoukou City 别名 :龙都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河南省 下辖地区 :川汇区、项城市、鹿邑县、淮阳县、太康县等1区、1市、8县  驻地 :川汇区 电话区号 :(+86)0394 邮政区码 :466000 地理位置 :河南省东南部 面积 :11959万平方千米 人口 :86778万人(2018年常住人口)  方言 :中原官话-漯项片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太昊陵、女娲宫、老子故里、关帝庙等 机场 :周口机场(建设中) 火车站 :周口站、周口东站(建设中)  车牌代码 :豫P 地区生产总值 :268722亿元(2018年)  人均生产总值 :30668元(2018年)  行政代码 :411600 市长 :丁福浩  名人 :老子、陈胜、袁绍、许家印等 历史沿革,古代史,近代史,行政区划,地理环境,地势,地貌,气候,水文,自然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科学技术,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卫生事业,体育事业,社会保障,人民生活,环境保护,交通,概况,铁路,公路,水运,机场建设,风俗民情,节会,民间艺术,地方特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历史名人,当代名人,城市荣誉, 历史沿革 古代史 周口,古属陈国。战国末期,一度为楚国都城。陈胜吴广曾在此建立张楚政权。两汉以来,历代以淮阳为中心设郡置府。明清时期,周家口是西北与江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曾被称为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明朝初年,随着沙颍河漕运的开通而开始发展,最初的集镇也逐渐由沙河北岸扩展到南岸。为了满足两岸商贾往来的需要,一户姓周的人家在南岸的子午街(今川汇区老街)开辟了第一个渡口,“周家口”也因此得名。 明代万历年间,贾鲁河河道疏浚完成,于是周家口成为南接江淮,北通山陕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清初的五十年间,贾鲁河疏浚达十次,以确保河运畅通。清朝乾隆年间,周家口镇的发展达到顶峰,开辟渡口16个,拥有街道116条,常住居民数万人,流动人口达数十万人。清朝中后期,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南北物资运输的主要渠道。1843年,黄河在中牟决口,致使贾鲁河淤积,贾鲁河北上开封的航道被阻,自此再未恢复。周家口镇的商业开始走向萧条。咸丰同治年间,捻军战乱波及周家口,镇内的许多庙宇建筑“三次焚毁,几至于尽”。 近代史 1901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周口以西数十公里的漯河因地处铁路沿线而吸引了大量商民,周口也彻底告别了古代“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的繁华。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正值汛期的黄河改道,顺贾鲁河颍河而下。周口一带成为黄泛重灾区,受灾长达九年之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口各县市曾先后分别隶属于淮阳专区、商丘专区和许昌地区。1965年设立周口专区(后改为周口地区)。2000年,周口地区改为地级周口市。 行政区划 截止2014年1月,周口市下辖:1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33个街道办事处、170个乡镇、243个居委会、740个村委会。 所辖10个县市区是:川汇区、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太康县、项城市、鹿邑县。 地理环境 地势 周口地属华北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为1/5000-1/7000。海拔高度为355-643米。大致以川汇区至太康一线为界,线西海拔高度为50—643米,自然坡降为1/5000-1/6000;线东海拔高度为355-50米,自然坡降为1/6000-1/7000。线东的郸城东部,沈丘东部、东南部,项城中部、南部海拔高度多在40米以下,地势低洼易涝。 地貌 全市地貌特点是大平小不平。整体地貌平坦,但受外力作用,岭岗和洼地微地貌广泛发育,改变了平原地貌的单一形态。按照河南省地貌区划和等级系统划分,市内以沙颍河为界,以北为黄河冲积平缓平原区,以南为淮河及其支流冲积湖积平原区。岭岗多分布在沙颍河以北,川汇区至太康一线以西。坡洼地分布较广,主要在沙颍河以北;以南的沈丘、项城、商水也有零星存在。 气候 周口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季风型气候模糊地带,具备南北方之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季温差较大,降水夏秋偏多冬季偏少。周口年平均气温在145℃—158℃之间。全市平均霜期为146天,无霜期219天。 水文 周口属于淮河流域,有沙颍河、涡河、西肥河、汝河四大扇形水系。其中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沙河发源于河南省鲁山县西部石人山,颍河发源于嵩山山脉的阳干、少室诸山,两条河流在川汇区孙嘴村汇合,称沙颍河。沙颍河与其支流贾鲁河、汾泉河、黑河、新运河、新蔡河流经全市,流域面积占76%。四大水系纵横交织,不仅形成了一个“自然灌溉”系统,而且形成了美好的自然风光,条条河流像碧绿的飘带一样,由西向东流淌,把无际的平原沃野装扮得分外妖娆多姿。 商水郝岗常社寺塔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周口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质良好,地下六米就有水,一般的井都抽不乾,水质能直接饮用。据1998年周口水文勘测局资料计算,水资源总量为2981亿立方米,人均2933立方米,亩均2548立方米。地表水年均约4488亿立方米。合理利用这些水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畜生活用水,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证。 生物资源 周口有各种植物170余种,动物近80种。生物名贵品种有周口黄牛、槐山羊、淮阳驴、项城猪(灭绝)、鲈鱼、白龟;白花泡桐、高口樱桃、陈老将梨;黄花菜、逍遥大葱、房坟韭菜、芦笋。 人口 2017年,周口市总人口115598万人,常住人口8762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97万人,出生率1299‰;死亡人口8万人,死亡率688‰,自然增加人口697万人,自然增长率601‰。年末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36118万人,乡村人口5150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122%,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 综述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251703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688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15686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9329亿元,同比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2:460:338调整为185:460:355。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815%,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人均生产总值28630元,同比增长82%。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10%。八大类商品价格同比“七升一降”。其中,食品菸酒类价格下降05%,衣着类价格上涨14%,居住类价格上涨2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3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09%。 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9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1%。 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04729亿元,同比增长99 %。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控股投资33591亿元,同比增长352%;民间投资170234亿元,同比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7974亿元,同比增长1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2611亿元,同比增长10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4144亿元,同比增长107%。基础设施投资32208亿元,同比增长258%。高成长性制造业投资63635亿元,同比增长161%。 第一产业 周口农业一度辉煌。这里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肉、烟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周口还是国家重要的黄牛、槐山羊、生猪的养殖及肉类出口基地。所产槐山羊皮为出口免检产品,远销美、英、意、日及东欧各国,历史上的周口与河北张家口并称中国南北两大皮都。周口还是闻名全国的平原绿化先进市,森林覆盖率达20%,素有“平原林海”之称。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70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5359亿元,林业总产值1590亿元,畜牧业总产值23722亿元,渔业总产值75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6272亿元。 全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85349万亩,总产量8085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02363万亩,总产量51682万吨。秋粮播种面积82986万亩,总产量29167万吨。全年全市猪肉产量5046万吨,牛肉产量578万吨,羊肉产量401万吨,禽肉产量1534万吨,禽蛋产量3862万吨,牛奶产量796万吨。 第二产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4813亿元,同比增长83%。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3241亿元,同比增长90%;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1572亿元,同比增长80%。六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8308亿元,同比增长9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112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9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32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分产品看,全市121种产品中,有88种产品产量保持同比增长。 全年全市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60729亿元,同比增长13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2787亿元,同比增长143%; 技术产业增加值26519亿元,同比增长156%。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1454亿元,同比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6713亿元,同比增长114%。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3093亿元,同比增长17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14家。 第三产业 2017年,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16亿元,同比增长12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0518亿元,同比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198亿元,同比增长92%。分行业看,批发业16303亿元,同比增长102%;零售业80919亿元,同比增长119%;住宿业1404亿元,同比增长164%;餐饮业24089亿元,同比增长144%。 全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722亿元,同比下降09%。其中住宅投资17229亿元,同比增长18%。商品房销售面积585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3%,商品房销售额21425亿元,同比增长326%。 全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479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475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4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53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146亿元;旅游创汇收入1325万美元。全市共有A级景区24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10家;2A级景区13家。旅行社39家。星级饭店14家。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183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454亿元,同比增长1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1490亿元,同比增长7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8693亿元,比年初增加2901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18558亿元,比年初增加23336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9866亿元,比年初增加12226亿元。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17年,全年全市专利申请2200件,同比增长3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99件;授权专利1242件,同比增长47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47件,同比增长478%。 教育事业 2017年,全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5072所,毕业生5681万人,在校生21419万人,招生6112万人,教职工1369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学校3所,招生153万人,在校学生486万人,毕业生1万人,教职工0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7所,招生186万人,在校生488万人,毕业生148万人,教职工041万人。普通高中学校58所,招生862万人,在校生2487万人,毕业生768万人,教职工162万人;初级中学507所,招生1463万人,在校生4464万人,毕业生1525万人,教职工566万人;普通国小学校2482所,招生1662万人,在校生9206万人,毕业生1462万人,教职工566万人。幼稚园1975所,招生1781万人,在校生4276万人,毕业生163万人,教职工218万人。 周口市文化艺术中心 文化事业 2017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12个,公共图书馆10个。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调频转播台15座,功率34千瓦,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55%。电视台10座,功率4375千瓦,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53%。全年周末公益剧场演出50多场次,市图书馆新购图书5万册,公共文化场馆继续免费开放。 周口市图书馆 卫生事业 2017年,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982个(含村卫生室6562个),其中:医院138个,卫生院18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个;实有病床38194张,其中:医院25317张,卫生院10972张;卫生技术人员65736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1292人,注册护士1490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个,卫生技术人员1842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0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84个,床位11393张,卫生技术人员12276人。 体育事业 2017年,全年全市近1800名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项竞技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154枚、银牌103枚、铜牌128枚,其他名次266人次。 社会保障 2017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7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98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2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4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97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63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96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6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8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69万人。 全年全市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62亿元,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85万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723亿元,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01万人。 人民生活 2017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26元,同比增长10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13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70元,同比增长96%。 环境保护 2017年,全年“双替代”完成省定任务106%,拆改、关停燃煤锅炉67台,淘汰黄标车6134辆,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3188家。PM25平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98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为221天。强化水污染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养殖场37个,8个河流目标考核断面达标率936%,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创建省级生态镇5个、省级生态村8个、人居环境达标村2340个。 交通 概况 周口公路网路四通八达,内河航运通江达海,铁路运输强劲发展,航空交通蓄势待发,公路、水运、铁路、航空四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为富民强市新跨越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周口市 2017年,全社会货运量14202万吨,同比增长15%,货物周转量541755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6%,客运量6053万人,同比下降108%,旅客周转量622311万人/公里,同比下降38%。其中铁路货运量3256万吨,同比增长16%,货物周转量45000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8%,客运量146万人,同比增长94%,客运周转量133449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1%;公路货运量13472万吨,同比增长35%;货物周转量524580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9%;客运量5070万人,同比下降123%;旅客周转量493562万人/公里,同比下降45%。水运货运量2472万吨,同比增长2%;货物周转量129029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客运量7032万人,同比增长52%;旅客周转量3516万人/公里,同比增长51%。 铁路 漯阜铁路,是连线京广铁路与京九铁路的一条标准轨距的地方铁路,由河南、安徽两省共同投资修建。西起河南省漯河,经周口、项城、沈丘、安徽省界首、太和至阜阳北站,全长222千米。 周口新火车站 郑合高铁 (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高速铁路),又称郑合客运专线,是河南省规划的“米”字型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规划全长约520公里,其中河南境内全长约260公里,周口境内约130公里,途径扶沟县、西华县、川汇区、淮阳县、项城市、沈丘县等县市区进入安徽省境内。按照省 要求,该项目按国家干线高速客运铁路勘察设计,速度目标值350km/h,初步规划前期开行列车44对,满足开行列车57对。 公路 周口是全国196个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4万公里,311国道横穿东西,106国道纵贯南北。 高速公路: 境内有宁洛高速、大广高速、商周高速、永登高速,总里程451公里,约占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的1/10,每百平方公里密度达38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在建和待建高速公路项目:郑州机场至周口西华高速公路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周南高速公路周口段、河南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公路周口段两条高速公路项目,已列入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规划。 高速 干线公路: 全市拥有国道7条,省道24条,里程2215公里,基本形成国省道相衔接、布局合理、通城达乡的干线公路网路。启动了市中心城区至淮阳、西华、项城3条快速通道项目建设。 农村公路: 总里程达21629公里,183个乡镇及所有行政村已实现通油路或混凝土路、砖铺路。将逐步实现“县县畅、乡乡联”和“农村骨干路网等级化”的目标。 水运 周口因航运而得名,明初时仅是一个埠口,因处航运要冲,逐渐发展成为豫东水路交通枢纽。境内沙颍河、涡河、贾鲁河、汾泉河历史上都是通航河流,里程约430公里,航运资源丰富。沙颍河周口以下常年通航,建成有周口、刘湾两大货运码头。沙颍河周口至漯河航运开发工程、涡河航运开发工程正在加速建设。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周口通航里程将达400公里左右,保持全省第一位次。航运使周口成为河南连线长三角地区的“桥头堡”,中原经济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水运动脉,周口乃至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周口港 周口港位于周口大道与滨河路交叉口东1公里处,为河南省最大内河港口。沈丘刘湾港为重要港口。项城港在建。 机场建设 周口机场建设项目总占地15000亩,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建设工期为5年,地址在大广高速西华出口附近。一期建设成功后至少能满足5家通用航空企业30架以上小飞机同时停放、地面飞行服务及维护功能。二期、三期建设通用航空服务站及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开通支线航空。 风俗民情 节会 周口淮阳祭拜伏羲大典(二月二)。 淮阳荷花节 周口淮阳庙会(又称“人祖庙会”,当地人称“二月会”),每年阴历二月二到三月三。 周口淮阳荷花,在每年七月底举办。 周口西华桃花节,每年四月举办。 民间艺术 项城市 汝阳刘毛笔 文房四宝之首的毛笔发祥地。 泥泥狗 淮阳县泥泥狗 “泥泥狗”是 周口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又称“陵狗”或“灵狗”。 周口渔鼓: 渔鼓也叫“渔鼓道情”,当地老百姓叫“梆梆筒子”,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长的竹筒,蒙上猪护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发出响音说唱。 地方特产 美食: 黄金瓜、枣、逍遥胡辣汤、周家宁平麻花、淮阳黄花菜、观堂麻片、太康肘子、鹿邑试量狗肉、邓城猪蹄、老城顾家馍。 名胜古迹 周口有有4A级景区3家(鹿邑太清宫、老子故里旅游区和太昊陵景区),3A级景区2家(关帝庙)(沈丘县的中华槐园),2A级景区2家(中原民俗文化园),淮阳龙湖是国家湿地公园。周口的遗址遗迹和文物点达近千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河南省项城市南顿故城、袁氏故居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2处。 鹿邑太清宫 著名人物 历史名人 伏羲、女娲、老子、陈亢、陈胜、吴广、汲黯、蔡衍、黄霸、甄权、袁安、袁绍、袁术(袁氏家族)、应劭、应詹、应玚(应氏家族)、谢安(阳夏六谢)、陈抟、符彦卿、韩弘、沈伦、王保保、徐世隆、顾佐、轩輗、李梦阳、袁甲三、袁世凯、袁克文、袁家骝、张镇芳、张伯驹、李鸣钟、吉鸿昌、吉星文、田镇南、黄维刚、朱丹陛、李子纯、王广建、李干公、严图阁、胡蛮、侯香山、欧阳挺等。 当代名人 文化艺术界: 李娜(歌唱家)、陈鲁豫、陈运和、马艳丽、房国富、申凤梅、刘士明、刘伟、邵波、吴立兴、胡延佑、熊克俭、李清山、毕启亮、戴凤钦、杜天清、寒心(作家)、靖天、蒋愈红、孔莹、韩绍愈、张振福、卢文清、刘亚欣、李晖、李珂、陆虎、李玉龙、刘源浩、瘦丁、朱妍、王汉顺、武丽华、田维国、杨箴廉、高峻岚、张艺军、郭子渝(歌手) 周口典范 政界: 姚中民、徐济超、曹育民、刘光运、刘光源等 工商界: 郑清智、李怀清、许家印。 其他: 洪战辉、李灵、李飞、韩渺、李和鹏、娄风涛、单晓霞、展良才、王建设、郑贺平、赵立民、陈新庄、李松山、高增玉、王文田、徐军、谢凤运等。 城市荣誉 2017年12月24日,周口入选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赵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三。

寻根溯源

其起源有三:

1、以金天氏少昊为源起。司马贞的《史记• 索隐》指出:“《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起族也,则秦、赵亦祖少昊氏。”西周时,少昊之裔造父因功被赐于赵城,其后在战国时建立赵国,赵国亡后,子孙以国为氏。

2、为少数民族改赵姓而来。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

3、赵宋王朝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复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

得姓始祖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王而御之,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被赐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下传至赵襄子时,与韩、魏三分晋地,建立赵国,公元前二二二年赵为秦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姓,并尊造父为其始祖。

繁衍播迁

西周时,造父的第七代子孙叔带率部分宗族由周投晋,并 且昌盛壮大,在三国分晋时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到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秦始皇灭赵后,把代王嘉之后迁往甘肃天水,赵王迁被流放到今湖北房县。秦朝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赵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西汉末年,赵飞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迁徙至辽西郡,也是赵姓人在东北活动的开始。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真定人赵云赵子龙入蜀为将。北魏时,天水赵姓一支迁居洛阳,其后裔孙赵贵镇守并迁至武川(今内蒙古)。唐初,有赵姓将士在平“蛮獠啸乱”中开赴福建并定居。五代时,有赵姓随刘龚南汉政权在广州定居。据《宋史•宗室世系表》载:宋朝宗室分为三个支派,即太祖(赵匡胤)支派、太宗(赵光义)支派、魏王(赵廷美)支派。太祖支派分为燕王(赵德昭)支派和秦王(赵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迁居如下地区:安徽颍州、四川蜀州(今崇庆)、江苏泰州、镇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广东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则迁居如下地 区:浙江绍兴、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苏真州、太平州;而魏王则降调至房州(今湖北房县),其子孙为官而迁徙地区有河南开封、洛阳,山东沂州、济州,福建汀州,江苏昆山、溧城,浙江秀水等。靖康之耻之后,徽钦二宗被掳往五国城(今黑龙江松花江口),太宗支派因此而在东北广大地区播迁繁衍。南宋初,康王赵构南迁杭州定都 ,则有赵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苏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饶,南宋被灭,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繁衍。自宋代以后,赵姓遍布全国各地。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赵姓的播迁。明末,有赵姓不惜冒险远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构成多种多样,聚居地为东南亚和美国。如瑶族中的赵姓在缅甸、老挝、越南和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有分布;壮族中的赵姓散布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

郡望堂号

赵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主要有以下几 个。1、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2、涿郡,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州);3、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4、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5、颖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县;6、平原郡,治所在山东平原县;7、汉阳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

堂号:

“半部”、“琴鹤”、“天水”、“孝思”、“谷治”、“萃涣”、“敬彝”、“创基”等。

宗族特征

1、赵姓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百年。赵姓有君王、宰相 能臣、枭雄武将,均在各自领域广有建树。

2、家乘谱牒繁杂明了。

3、家规家训教诲后人。如楼张村赵姓有《家规纪略》,文载:“男自八岁入塾,以三十为率,……农时散而归田,农隙即复入塾。越三十,已成名者或入庠或中式,各营相当之务;各就其才之所近使任一职,或领农工或治圃事,或料厨事或守客厅。暇时习书史、业歧黄,家长俱不之问,惟不得玩好无益事业。……事无闲人,人无暇时。有不遵家规者,由家长召集族人共同斥责。若卑幼或有过失,则告于各主,令其约束。”

河南庞氏家谱第一部分总谱

住址 上辈名 子排行 本辈名 配偶 子女及备注

毕公高 姬周华之后封于庞乡,即在始平(今陕西西安兴平县,晋曰始平),今兴平有始平原其地原籍浙江省绍兴余姚县,北宋时自浙江迁麻城,在今湖北黄州府所考元朝时,由湖北迁任果城副府,解祖启遂落业城西西罗垭,庞性坟山犹存,共启 其后挨考

升荣

庞家营 普 祯 兄弟三人因元末兵变由烦太平里庆府城西西罗垭移民避难普公领井坠碗卜居庞家营启显二公入籍东乡县太平里后改为太平县,今为万源市

太平里 二房 启 祯

太平里 三房 显 祯

一世系

显祯

二世系

显祯 子 九达

三世系

九达 子 赞元 落业堡子坪杉木岭飚子口

四世系

赞元 子 庞鳌 龙氏 洪化元年迁(城口)庙坝河赛金山老屋基(葬衫木 )生子二长正规,二正基

地址 五世系

庙坝河 庞鳌 长 庞正规 张氏 生子二 长成,次庆(无传)

庙坝河 庞鳌 次 庞正基 蔡氏 生子二 长纯(焚),次辰(夫妇俱葬庙坝木瓜河)

六世系

单名

正规 子 庞成 王氏 崇政,崇元(无传)崇学(夫妇俱葬鹅项颈)

七世系

崇字辈

庞成 子 崇学 袁氏

八世系

崇学 长 庞郁 杜氏

崇学 次 庞全 何氏

九世系

庞郁 长 成宗 柏杨氏 子四 升(过与庆宗译嗣)轩,昌,璋

庞郁 次 庆宗 子五 早,旦,昴,昊,9俱正立成宗长子升为继)

庞全 子 应宗 何氏 子一 熙

十世系

单名

成宗 长 庞轩 子一 文韶

成宗 次 庞昌 源氏 子二 文涛,文济(原住安徽,后住长沙府知府迁葬修山领

三 庞璋 子二 文焕(原住长沙府知府,后升微州知州文提(字怀安)

庆宗 子 庞升 子二 文佩,文俸

庆宗 子 庞熙 子一 文英

十一世系

文字辈

庞轩 子 文韶 子一 任

庞昌 长 文清 方氏 子一 显(禀生)

庞昌 次 文济 陈氏 子七 尊(原住陕西巡阳县知县,迁葬修山领)化(痒生)洽(痒生未续)贞(痒升,未续)仰(痒生,未续)(痒生未续)道(痒生原住惠州府教谕,后任湖广长沙府知府,迁任灰州府知府)以上七人之后有一淳字削去(原本住)

庞璋 长 文焕 陈袁氏 子四 江(止)河,举,玄(未续)

庞璋 次 文提 袁氏 子一 明

庞升 长 文佩 子一 栋

庞生 次 文俸 子一 树(止)

庞熙 子 文英 子二 绪,光平(号腾武)

十二世系

单名

文韶 子 庞任 子一 世举(字福蛟)

文清 子 庞显 子一 世达

文济 次 庞化 子二 世凤(字三元),世甲(止)

文济 五 庞尊 黎氏 子二 世龙,世都(二人随母移居达州地名火风山

文焕 二 庞河 子一 世龙(号福蛟)

文焕 三 庞举 田氏 子三 世盖(去文就武钦命陕西兴安总戎)

文捷 子 庞明 陈氏 子一 世思(字及元)

文佩 子 庞栋 子一 世林(字隶元)

文英 长 庞绪 子二 世连(字仲元)世达(止)

文英 次 庞辉 子一 世敏(号仰元)

十三世系

世字辈

庞任 子 世举 子一 学秀

庞显 子 世远 袁氏 子一 学锡(葬停坝河桃树湾)

庞化 长 世凤 薛适 子一 学彦

火风山 庞尊 长 世龙 罗氏 子一 学昆(未续)

火风山 庞尊 次 世都 付氏 子二 学源,学泗(未续)

庞河 子 世龙 扬氏 子一 学质(止)

庞举 子 世盖 李袁氏 子二 学纯,学煌

庞明 子 世思 袁氏 子一 学善(葬杨子树领)

庞栋 子 世林 朱氏 子一 学熙(葬大浆池)

庞绪 子 世连 王氏 子一 学瑜(止)

庞辉 子 世敏 王氏 子一 学睿

十四世系列

学字辈

世举 子 学秀 子一 尔碧(未续)

世远 子 学锡 子一 尔钰(葬坪坝金姓宅后,妻葬平顶山大浆池)

世凤 子 学彦 子一 尔哲

世都 长 学源 张氏 子四 尔仁,尔义,尔礼,尔智(礼,智二人随母迁达州其后未能录及)

世盖 长 学纯 田氏 子二 尔翠,尔现

次 学煌 陈氏 子二 尔瞻,尔时(止)

世思 子 学善 袁氏 子一 尔尚(葬天孔堂)

世林 子 学熙 李氏 子一 葬瓦线坪

世敏 子 学睿 罗氏 子一 尔魁

学锡 子 尔钰 田氏 子二 时享,时祯

学彦 子 尔哲 子一 时全

学源 长 尔义 徐氏 子三 时兴,时盛,时忠

学源 次 尔瞻 何氏 子一 时泰

学纯 长 尔翠 冉氏 子一 时钦

学纯 次 尔现 冉氏 子三 时镏时镇,时录

学煌 长 尔瞻 陈氏 子三 时锡,时钟,时铭(与妻二人俱葬与鹅项颈,无传)

学善 子 尔尚 袁氏 子一 时乾(与妻袁氏葬竹园坝,无传)

学熙 子 尔瑶 刘氏 子六 时黄(无传)时汉,时杰(无传),时雄(无传)时早,时弟(葬冯家

坝)

学睿 子 尔魁 袁氏 子一 时望(号联陛)

十六世系

时字辈

尔钰 长 时享 孙氏 子六 习德(止)习仁(止),习礼(止)习义(止)习盛(葬西沟李子垭)

尔钰 次 时祯 罗氏 子二 习卷(与妻冉氏二人同葬与大长坡柏树坪)习资(葬钟亭坝坪上,妻陈氏葬大长坡屋后做动朝西)

李氏族谱诗歌中的“昌明逢盛代”属于哪一派别?

(湖南衡阳)李氏:龙虎光先绪,昌明逢盛代。谱是家族姓氏中的辈份派系,无论源头出自何处,发源何地,其族根相连,世代永传!中国第一大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