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内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2收藏

家谱内容,第1张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编写家谱要广泛收集资料,要从各种媒体查阅本族古今各行各业的名人。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要翻阅各类史稿,查阅各种人物辞典。

阎宝仲认为,家谱的内容一般包括序言、姓的起源、氏族世系表、氏族文化、名人介绍和后记等部分。

姓的起源。中国人的姓,绝大多数是因时、因地、因史而产生,很多姓的背后都有复杂曲折的故事。历史上有多种这方面的书籍,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篆》为基础,其它大多雷同。

氏族世系表。这个表能反映出一个宗支的迁徙、发展、沿袭、变化的总体情况。对于支系庞杂的大族、姓源不同的氏族,这部分非常重要。

氏族文化。包括族人的著述和受奖;先祖留下的遗迹;祖先们用的命名序,族规、族训等。对这些内容要分析、鉴别,抛弃其过时的糟粕,依据现实的文化精神,对中华传统美德赋以新的内容,使每部家谱都成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教材。

名人介绍。撰写家谱要着力写好这部分,要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为方便阅读尽量语言通俗,并加注解。对入谱人物,应如实摘用历史定论,不妄加评论。所列名人介绍按年代排列。

家谱的主要内容

家谱的主要内容:姓氏源流和世系表。

一、姓氏源流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一些史学专家认为,历史上的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导致了家谱的断裂残缺,很多族谱都由后人凭想象臆造。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性和确实性。重视传统的中华民族,有不少家族在重修宗谱,由于南北各地的语言、风俗、长相等均不同,世系联系在一起,其纸谱真实性值得推敲。

二、世系表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1)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扩展资料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传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如今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家谱 (人文资料)。

家谱有哪些基本内容?有哪些基本常识?

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

1谱名。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家谱的格式怎样写啊,需要些什么内容

古代的家谱在选官、袭爵、婚姻、社交、财产继承、睦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 的作用。

因而,在编修家谱时,都应把这些方面的内容收录进去,以传示时人和 后人。从家谱产生之时起,三千多年来,由于时代的不同,家谱内容的侧重也有 所不同。

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证明血 统,是为袭爵和财产继承服务的,关于这点,可从甲骨实物和《史记》中的有关 部分得到证实。先秦时期的家谱特别重世系,家谱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 系。

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均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 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相应比以往有所增 加。魏晋以至唐代的家谱现在已基本无存,从现存的其他一些著作所引的零星文 字和后人再整理的资料来看,仍可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

魏晋至唐代家谱的内容 大致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当然,首先书写的还是姓名,姓名包括字、 号,还包括小名、异名、别名,然后记载生平,官爵(即使没有做过官,是处士 也记录上谱),生卒年及特殊死亡原因(如何时、何故遇害等等),婚姻状况 (妻妾姓名、排行,岳家门第,离、退婚等等),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做官、婚配 情况,以及著述、居住、迁徙、家族支系、坟墓等等,其中尤以地望,家世,官 爵,自己及兄弟姐妹、子女的婚配等情况,记录得比较详细。

宋代以后,家谱在政治生活中不再发挥作用,家谱的作用转移到尊祖、敬 宗、睦族上,因而,家谱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宋元时代的家谱流传极少,明代的家谱现在保存较多,分析一下,宋代以后家谱基本上去掉了关于岳家的内 容,而把记录的重点移到有关祖先、世系、恩荣、祠堂、居住、田产、坟墓等方 面,尤以子嗣和与血统有关的内容记载特详,但如岳家家世显赫,也可写上。

宋 代以后家谱的内容通常包括:1、族姓源流,一般总要上溯到家族的始祖,大多 上托帝王、名人,以表谱形式,列出家族流传世系。2、恩荣,记录本家族列祖 列宗的诸如科举、仕宦以及受到 褒奖等情况,即使没有做过官,也要写上处 士,实在没有可写的,年纪活得大,则写上耆寿、寿妇等字样,努力使自己的家 族门楣生光。

3、对每一个入谱之人,尤其是家族的重要人物,一般都写有传 记,详细记录他的名字、号谥、婚姻、生死经历、登谱之年、妻妾、节孝,其中 对子嗣记录得特别认真,严格掌握入谱标准,对诸如养子、私生子、女儿、11岁 以下死亡的幼殇以及人赘等情况,特别慎重,以防出现“冒宗”、“乱宗”之 事,保证血统的纯净。4、祖宅是先人们居住、生活过的地方,祠堂是祭祀祖先 的场所,祖茔是列祖列宗长眠之地,尊崇祖先对于团结族人有着极大的意义,故 对祠规、祠记、祠产、义庄、义田、家礼、家训及祖茔、祖屋的地形图等也记载 较详。

5、最后是家传,一般收录有声望的先人的墓志铭、行状、寿序、年谱、 像赞等传记资料。有些家谱后面还专列著述或艺文一节,收载家族先人的著述、 诗文等。

中国古代的家谱,因为时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记录的内容也不完全相 同,大致看来,越到后期内容越多,越到后来记录越详,与之相适应的是,家谱 的格式在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 商周甲骨、青铜家谱仅录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说明关系,较为简单。

汉代的家谱格式大致有三种:一为横格表制,分代分格,按时代顺序排列,《史 记》中有关各表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为单位,先叙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 位;三是一贯连写,汉代流传至今的两块碑文《孙叔敖碑》和《三老赵宽碑》是 其代表。魏晋南北朝是分行写,或连行写,每代与前代空一格,这从现存北魏薛 孝通贻后券、彭城王元勰妃李媛华墓志和刘宋临澧候刘袭的墓志就可看出。

不同 的是后两块墓志不仅记述了自家世系,而且还详细记述了亲戚的谱录,这在后代 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南北朝时期却是司空见惯的。唐朝的家谱,大多为合谱,一 般是以姓为单位排列连写。

宋代以后,又开始分代分格。明清时代的家谱,大多 取法于宋代家谱,卷首列世系总表,以备检查,然后每人半页,依辈排列。

家谱修撰,到了明清两代,其结构已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家谱的格式大致 排列如下: 1、谱序:有自序和他序的区别,其内容为叙述修撰缘起,修谱目的,本谱 的修撰历史、过程与内容大要,修谱的人员构成,修订年月,家族的渊源传承和 迁徙经过,郡望,以往历次修谱情况以及对谱学理论的认识等,作用是宣扬本谱 主旨,颂扬祖德,使子孙读后能敬祖向善。

如果本谱是续修之作,那么,除收载 新写的序外,以往历次修谱的旧序也一并收入,对于续修次数多的家谱,有时新 旧序能多达数十篇。此外,为了增光族望,还会专请当代名人作序,并将以往名 人为列谱所作的序也依时代先后排列收载。

谱序在有些家谱中亦有别称为 “引”、“谱说”、“谱铭”、“谱券”等。 2、题辞:不是每部家谱都有,大多是前代皇帝或名人为本家族或家谱的题 辞,放在显著位置,目的是以此炫耀家世。

3、凡例:也有称谱例,主要是介绍本谱的纂修原则与编写体例,收录范 围,。

一部完整的家谱基本哪些常见内容?

一、谱名谱名中最重要的是谱籍和姓氏,即是什么地方、什么家族的家谱,为什么这样要这样写?更准确的反映家谱作为“史书”来反映信息,不然,编修的人当时明白,经年累月之后,转之何人何地?便无从查考,给后人寻根带来巨大困难。

二、像赞人物像赞有各种表达,或始祖,如三皇五帝,也可以是近祖,或者迁祖,还可以是自古到今的家族内非凡的人物,特别杰出的人才。以昭示后人发奋图强。

三、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四、目录全部家谱内容提要,以便检索。五、谱论谱论,即谱学理论,从司马迁开始历代都有名家,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朱熹,王阳明,比如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曰:“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

六、凡例凡例,即修谱的原则,规定,比如哪些人可以入谱,哪些人不能入谱,对人的次序的排定,哪些内容怎么去写等等,就是规定家谱里面都有什么,这个显示出编修之人的主观态度,如明朝家谱对女性入家谱,就很明确的规定:丈夫之后跟原配,接着依次是:继配,侧室,妾,纳,除原配外,这些二三四五老婆不可以有名字,原籍,生卒,等,这个男尊女卑的“名分”观念,尤 是对女性的一种变态的歧视。七、家训不要误解,《家训》不是家谱内容,这里为了突出家训的内容做个配图,中国是家天下的社会结构,名门望族是一大特色,家训家风起了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八、世系世系是家谱内容的核心部分,从家族第一世开始,记载其生卒,婚配,事略,墓葬,其人如何?一目了然。九、传记传记,不是每个人都有,是对家族内的杰出人物,立功立德之人的具体描写,反应出这些人物的杰出品质, 垂范后辈,是榜样力量。

可分内传。外传,内传是五服之内,外传是五服之外,还有列传,分门别类,比如家佣,二三四老婆中的贞烈之妇,可做列传,这已经不适合今天。

十、谱跋上图是梅曾亮的家谱跋语,他自夸了一下,“知岩”以乡兵保障宣州,然后对家族的分派流迁做了陈说,所以跋语就是做谱之后的感想,经验,过程等含有者的寄托之语。十一、领谱字号家族支派繁多广布,必须有字号,作为验证, 跟对号入座一样。

家谱一般就包括上述内容,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包括,祠堂,敕封,艺文,契约等还有一些图表,制作时可根据原谱内容确定。没有原谱,就必须另起创谱,不使历史中断,再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内容。

中国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一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四 、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五 、家传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六 、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 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七 、家谱图像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一部完整的家谱基本哪些常见内容?

一、谱名

谱名中最重要的是谱籍和姓氏,即是什么地方、什么家族的家谱,为什么这样要这样写?更准确的反映家谱作为“史书”来反映信息,不然,编修的人当时明白,经年累月之后,转之何人何地?便无从查考,给后人寻根带来巨大困难。

二、像赞

人物像赞有各种表达,或始祖,如三皇五帝,也可以是近祖,或者迁祖,还可以是自古到今的家族内非凡的人物,特别杰出的人才。以昭示后人发奋图强。

三、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四、目录

全部家谱内容提要,以便检索。

五、谱论

谱论,即谱学理论,从司马迁开始历代都有名家,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朱熹,王阳明,比如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曰:“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

六、凡例

凡例,即修谱的原则,规定,比如哪些人可以入谱,哪些人不能入谱,对人的次序的排定,哪些内容怎么去写等等,就是规定家谱里面都有什么,这个显示出编修之人的主观态度,如明朝家谱对女性入家谱,就很明确的规定:丈夫之后跟原配,接着依次是:继配,侧室,妾,纳,除原配外,这些二三四五老婆不可以有名字,原籍,生卒,等,这个男尊女卑的“名分”观念,尤 是对女性的一种变态的歧视。

七、家训

不要误解,《家训》不是家谱内容,这里为了突出家训的内容做个配图,中国是家天下的社会结构,名门望族是一大特色,家训家风起了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八、世系

世系是家谱内容的核心部分,从家族第一世开始,记载其生卒,婚配,事略,墓葬,其人如何?一目了然。

九、传记

传记,不是每个人都有,是对家族内的杰出人物,立功立德之人的具体描写,反应出这些人物的杰出品质, 垂范后辈,是榜样力量。可分内传。外传,内传是五服之内,外传是五服之外,还有列传,分门别类,比如家佣,二三四老婆中的贞烈之妇,可做列传,这已经不适合今天。

十、谱跋

上图是梅曾亮的家谱跋语,他自夸了一下,“知岩”以乡兵保障宣州,然后对家族的分派流迁做了陈说,所以跋语就是做谱之后的感想,经验,过程等含有者的寄托之语。

十一、领谱字号

家族支派繁多广布,必须有字号,作为验证, 跟对号入座一样。家谱一般就包括上述内容,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包括,祠堂,敕封,艺文,契约等还有一些图表,制作时可根据原谱内容确定。没有原谱,就必须另起创谱,不使历史中断,再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内容。

续修家谱包括些什么内容?

家谱或曰族谱,系对诸如家乘、谱牒、宗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的泛称。

家谱是中华民族的血亲密码。它是同宗共祖的血亲团体以特殊形式记载本家族世系和人物事迹的史书。

近些年来续修家谱进入 ,有些家谱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像史志一样包括很广,内容包括姓氏始源、得姓始祖、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土人情等。

家谱主要是为了:“知源流、明世系、敬宗收族,使昭穆不紊、宗系不乱、尊祖敬宗,使后人不忘祖先。”增强家族凝聚力。

更增强民族的向心力。族谱连着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心。

因为同是中国人。续修家谱一般三十年一小续,六十年一大修。

相隔时间太远会“积远成谜,积谜成废。”每次续修家谱,一般由一人或数人协商发起。

成立续谱筹备委员会和总编常设办公机构,制定倡议书,续修家谱是本族的一件大事,须充分发动本族群众,然后制定续谱条例。有关各县、各村成立续谱小组,负责本村或本支系续谱工作,并按人口筹集经费。

经过一段时间,各处将谱系和续谱经费汇集到总编处,由总编处汇总编排。修家谱的主要内容包括:1、序言;2、凡例;3、恩荣题词;4、姓氏渊源;5、祖宗遗像;6、宗规族约与祖训家法;7、宗族世系图谱;8、家传;9、宗族史迹、史料、文献;10、字辈;11、宗族艺文目录;12、风土人情;13、捐款人员名单;14、修谱主要人员简介;15、题跋。

现在有些家谱还记载女子出嫁的村庄和丈夫的名子。创修续修家谱是一项家族的重要活动,是一项浩繁的文化工程,需要有明白人、有才学和对宗族状况熟悉的人,发起人和负责人要有一定的群众威信和号召力;通过运作、筹集资金是完成这一工作的根本保障;需要一定时间;还需发动一批实干的人,这些人要热心修谱工作,要有无私奉献精神和任真负责态度。

由2jiapu,爱家谱整理得来。

我们中国人,每一姓氏在祠堂中都有一本家谱,又名家乘。家谱中记载着祖宗的来源,有许多追溯到周代,因为周代的子孙分封各国,以地方为姓;有的还远溯到轩辕,以证明自己的确是黄帝的子孙。

后世各宗族修家谱,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姓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

说到字辈,是修家谱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前每三十年修一次家谱,即使衰落的家族,最多不能超过六十年。在修谱的时候,就要决定排出新的字辈。以蔡家的字辈为例是“世泰家声启,运隆教泽长”十个字。在1944年修谱的时候,就另外决定了新的十个字,作为后十代命名用的,假如本人名“世”信,儿子则名“泰”来,孙子名“家”珍,曾孙名“声”传,玄孙名“启”伟。由名字上一看,就辈分分明,尊卑有序。在同辈中,也有不同字用同一部首的。如启字辈的同胞兄弟姊妹,兄弟名启伟、启仕、启优、启侠、妹妹用启侬、启仪、启仙等等。这种表明血统的方式,后来更扩而充之,作为表明文化系统、社会关系的方式。

在家谱中,可以看到祖宗的来源,我是河南人,我们傅姓怎么由平陆一带到南阳来的?然后历代祖先,有谁到那里去了,都有记录。

宗法社会的组织,就有这样严密,对于个人的名、字、号、谥法、事业、行状,等于一篇小传,在家谱中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在家谱族系表的线都是红的,如果中间看见一条蓝线,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因为红线是代表血统;如果是蓝线,就是表示没有生孩子,而是由兄弟的孩子,即侄子过继来承宗祧的;如果没有兄弟侄子,由外甥(姊妹的孩子)过继来延接香烟的,则加双姓,一般是本姓血统最近的过继(也叫承祧)。其中也有一子双祧的,如兄弟两人,哥哥无子,弟弟也只有一个孩子,那么这个独子,就同时是伯父的孩子。而且除了生父给他娶一个太太外,伯父也给他娶一个太太,称为长房媳妇。(当然,弟兄排第几,就是几房)。那么长房媳妇生的孩子,就是伯父的孙子,本房媳妇生的孩子,为生父的孙子。如果没有叔伯兄弟,就从叔伯祖的后代同辈中承祧,一直追溯到五代上去。如果外甥过继承祧,要经过族长的同意才可以,而且过继来的第一代要加双姓。如张家由李家外甥过继而来,在家谱中的蓝线下就写张李某某。

在人类学的立场看起来,好像红线或蓝线没有多大关系,“民胞物与”的精神,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谁的儿子都是一样;可是站在宗族血统的立场,就绝不敢以开放的思想来做。还有的人声明不是外甥,是“路边妻”生的孩子。所谓“路边妻”是有的地方有租妻的风俗,租一个妇人来,生下孩子以后,将孩子交给男方,各走各的路,没有夫妻关系。可是怎样去证明呢?“路边妻”等于西藏的多夫制。在西藏有一夫一妻制,有一夫多妻制,也有一妻多夫制,一妻多夫有的是兄弟同妻,也有的是一个妇人同时是张、王、刘、李几家的太太,女权很高。所以“路边妻”的孩子,碰到几家修谱时就发生问题了,因为无法证明这个孩子到底是哪一个丈夫的。但无论是红线或蓝线,有一个最主要的精神,就是“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对于没有后代的,一定想办法把他的宗祧继承下去,香火延续起来,这是中国民族思想的精神。

每一宗族的家谱,依照老规矩,仅有两部。正本放在祠堂里,副本放在族长的家里。如果为了法律问题或者宗族上其它什么问题,要查家谱的时候可不容易,非要全祠堂的董事、负责人到齐了,才可以打开这个藏家谱的箱子。我当年在家里修家谱,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当时回去修家谱,有所变革,不像以前那样有半张书桌宽大的正副两本,而变成了现在的二十四开本,同时印了一百多套,凡是出了钱的,或一家送一套,或三五家送一套,以资流传。所捐的钱,绝对超过预订的价格,甚至有的超过十倍以上,以表示对祖先的孝道,为宗族尽力。领家谱时,非常隆重恭敬,视为一种光荣,除了用古典鼓乐,到祠堂中恭领,如迎神一样,而且当天还要设宴,邀请诸亲友,因为这也是一件喜事,宗族、亲戚、朋友、邻居都会来道贺。领回的家谱放在“谱箱”里面,供奉在祖先牌位的旁边,是不能轻易打开的。如果是几家合领的家谱,就由合领的几家轮流供奉保管,一家以一年为期,对这件事是非常严肃庄重的。

家谱不但是为个人,而是为一家一族的宗法社会观念而存在;它更高的价值,在于其中有很多宝贵的资料。尤其在历史这方面,寻查个人的史料,像岳飞、文天祥这些人的传记,就是从他家乡中的家谱里,找出很多真实的资料与记载,这些资料在历史上很重要。换言之,家谱家乘,就是它这个宗法社会的一个小的历史。我们常说,大家都是黄帝子孙,就是各家循家谱研究,追溯到最后,黄帝是每一家族的根源。发展下来,就表现了“兴灭国,继绝世”的民族观念。

更新于 2018-04-27

来自作品集姓氏普籍

父亲林元璧、母亲林朱氏的合葬墓。“朱老孺”是“朱老孺人”的简写,是对朱夫人的敬称。附过世的儿子林子建的墓。“故勇”应该是“故男”的笔误或抄写错误。承重孙是指长子已死情况下的长孙,名林其则,是林子建的儿子。“佭”应该是“侄”的笔误或抄写错误,眼不知何意,如忽略,应是故侄男林景、林思二人,下有三个侄孙,林其胜、林其山、林其顺。下有两个侄曾孙,林暮莲、林根保。嗣曾孙暮莲,应是侄曾孙过继给长孙林其则为子。由此推测,之前的“眼”字可能为“嗣”字之误,乃是“故侄嗣男”。

总结一下人物关系:夫妻二人林元璧、朱老孺人的合葬墓,附带独子林子建的墓。林子建有一子林其则。林子建过世后有两个侄子林景、林思(可能承接了部分家业),下有三个侄孙林其胜、林其山、林其顺,两个侄曾孙林暮莲、林根保。其中,林暮莲过继给长孙林其则为子。

家谱世代传承基本上是从最有本事、名望、财势的一代为第一代,比如著名的秦始皇,接下来是秦二世。如果不是中途被刘邦、项羽夺了权,秦三世、秦四世都会流传下去。

但其实在秦始皇成为始皇帝完成统一之前,秦国已经存在了几百年,著名的《芈月传》中芈月的老公秦惠文王等秦始皇的前几辈子秦国之主的努力,才使秦国成为始皇帝,但秦始皇是第一个完成统一的皇帝,因此他实际上就是秦一世。

再说乞丐皇帝朱元璋,朱家祖先也只会从朱元璋作为朱家的第一代,或者朱元璋为了孝心,尊他的父母为朱家第一世,再往上,就没有记录了。但很明显,朱元璋也会有爷爷、曾爷爷,但因为太过碌碌无名,因此基本不会出现在朱家自朱元璋之后的皇族家谱里。

皇家如此,世家大族更是如此。中华第一家族孔家,家谱第一世就是孔子,一代一代传下来。至今还有孔子第77世孙孔德成。

除了声名财势显赫的祖先能成为第一世孙,普通家族的第一世可能源于搬迁,比如著名的洪武年间的山西洪洞大移民,河南、河北、安徽等地都有从洪洞老槐树下迁移过来的移民,他们在各地开荒立祖,开枝散叶、延绵子孙,有的一户人家就能发展一个村庄,那么这个第一个立祖的人就是家谱的第一世。

家谱是中华民族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情感维系,每个家族对自己第一世立祖人的选择,实际也是一种弃恶扬善的选择,毕竟,谁都不愿让臭名昭著的人作为自己的第一世祖先。

据现有的史料记载,进入四川仁寿地城的张姓家族,最早的当数张道陵。公元128年来到仁寿传经布道,凿井煮盐。在他的带领下,大量的外地乡民涌入仁寿,成为第一批产业工人。仁寿县志载:“因盐而人,因人而邑。”这说的就是这件盛事。在这些盐业工人中,不乏姓张者,然史料或缺,无以考证。

后来,因宋末、元末,特别是明末清初的战乱,张姓人口,亦如其他土著姓氏人口一样,“死亡迁徙,几无孑遗”。清代初仁寿“招来归者九十二丁户”中,应该尚有张氏子孙,因为据(仁寿一《张氏宗谱》记载:“明初入川,落业华阳倒流水贺家街,继迁籍田铺双桥子,又自籍田迁将操霸(今禾加镇回龙垇一带)。”至今,张姓这一族依然子孙发达,繁衍旺盛。

《仁寿县志·宗祠》(同治版 )载:“张氏宗祠在县城,一张场南,一马鞍场,一抚君场,一清水铺数里,一张家坝,一作家沟,一张桥场牌楼塆,一满水井场中,一治东八十里张家塆,甘泉寺五里有三,一伏虎扁,一兴福塆、一将操坝”。这说明张氏家族在仁寿的发展十分强盛,连分祠都达十二处之多,人口就无须再说了。对仁寿张氏宗族的源流及其发展,本书在众多族谱中选择三支家族分别介绍:

一是两河张氏(两河原属仁寿县,1958年划归威远县)

这支张姓“入川始祖才凤公,系得姓始祖挥公一百四十二世嗣孙,汉代名相张良六十三世孙,南轩公(张栻)二十五世传孙。才凤公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率子入川,立业仁寿县碗厂澜泥沟(今威远县),已繁衍十四代嗣孙,即南轩公(张拭)三十八代传孙。吾南轩始祖,颖悟凤成,潜心理学,尊为宗师,终成名儒。东南三贤(南轩、朱熹、吕祖谦),名垂青史”。据此两河《张氏族谱》考证,才凤公入川之前,故居是湖南邵阳县西路西坪,属历史上的湖广行省范围。从张栻创办并主管岳麓书院来看,这一支系的张氏子孙应该是耕读传家的,可以称得上书香门第。(张栻是南宋名将张浚之子,祖籍为四川绵竹,因此,才凤公一支系虽然从湖南迁川,但先祖也算四川土著人)。

二是双堡小河沟烧房塆张氏。这一张氏家族属鲁家沟张氏祠堂的分支。入川始祖名张永茂,是清代康熙年间携兄弟张永美入川的,其祖籍是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五甲洛家伙。烧房塆《张氏家谱》以“氏族源流、世系图、氏系名录、氏系人物”四个部分,全面记述了七世祖张国华世系近两百年的历史变迁、创业发展、人口繁衍、科第教育等情况,并从张国华世系这一侧面,反映了鲁家沟张氏宗祠先祖的来历,追溯了清初“湖广填四川”中的有关历史。同时,在此家谱的“前言”中,对湖广填四川移民的“麻城孝感乡情结”作了较有学术性的诠释:“麻城县(今为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中段南麓。元初至明代属湖广行省黄州路,清代属湖北省布政司黄州府,是历史上著名的移民输入地和输出地。麻城孝感乡,明初亦为麻城四乡之一,位于麻城西南部的举水冲积平原上。在历史大移民中,特别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的大潮中,孝感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是移民输出地,又是移民中转站。从孝感迁出的人遍及四川各地,所以孝感乡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方”。本家谱在叙述祖先的迁徙中,文笔充满了深深的崇敬和浓浓的亲情:

三百年前,烧房塆张氏家族的先祖张永茂、张永美兄弟奉旨入川垦荒,不远数千里来到四川省仁寿县板桥乡黄荆沟落户,成为当地“湖广填四川”中的张姓人家,亦是本族人的入川始祖,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奋斗不止。遥想当年,漫漫长路,艰险难行,他们每天从黎明时分一直走到夕阳西垂,披里戴月,餐风饮露。从潮湿幽暗的水路渡口,到崎岖山路古道,他们那疲惫不堪的身影,踽踽独行,窃窃私语。在艰苦行程中的那些话音,如同瑟瑟秋风,永远飘零在时代的岁月中,族中子孙将永世不忘始祖入川路上的艰辛。世代创业,荆棘载途,筚路蓝缕。始祖来到黄荆沟后,人地两生,无住房,无耕牛,无劳动工具,白手起家,当时生存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后来,张永茂的后代向烂拱桥、鲁家沟、白象寺、学堂塆、中华山等地发展……

三是将操坝新屋塆张氏。这一支系较为庞大,人口众多,所辐射的地域也较宽广。《仁寿县志》上记载,此系有两个分祠:“一兴福塆,一将超坝”。其实两地是山水相连的村落,属最近的同祖同宗支脉。将操坝(今属仁寿禾加镇)张氏奉“挥”为得姓先祖,其族谱有如此记录:“考之,轩辕氏第五子挥,拜为弓正(官名),始造弓矢,主祀弧星,世司其职,故赐姓张氏。自此之后,光前裕后,乃圣乃神者有之,允文允武者有之。贤哲代生,簪缨不绝。迄今称巨族者少有不推清河氏矣。第忆大明初诏谕以楚填蜀,而我始祖守先公偕妣康、冷氏远移于蜀。”这说明本支张姓宗族不但把“挥”奉为得姓先祖,还认定清河张氏是张姓宗脉中的巨族。该支系是否属河北清河郡血脉,并非像两河张氏族谱那样明确标出,但从谱叙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倾向于清河郡的。本支张氏族谱说:“惜入川初递经转徙,入川后未及纂修,遂使详不得闻。唯传自楚之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来。”这就明确地表示,从入川始祖之前其先祖们的迁徙流动无以考证,只有传闻。

据将操坝《张氏族谱》记载,该系始祖张守先是在康熙前期入川的,属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中的一族。他们的迁徙始发地为湖北麻城孝感乡,落业始居华阳县倒流水贺家街,后来又迁入属今禾加镇的将操坝新层塆。张守先所娶的康氏无嗣,再娶的冷氏生四子,即金魁、金榜、金玉、金印。从此,这四房便在当地繁衍生息,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迄今已传至十三四代,为仁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该张姓支系的28个字辈很有文化底蕴,且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守金在德肇文元,朝中国正天心顺,家道荣兴世泽长,承宗永远从先进。这构成的四句话,于国于家,都蕴含着美好的期望和祝愿,同时,也能看出该族有耕读传家,重视文化的优良族风

创作不易,还望以关注激励锦秋!

在新续修家谱中人物传记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人物传记主要是记述本家族中英贤名臣、能工巧匠和有重要贡献或有影响的人物事迹。纵观家谱中人物传记写作形式,常见的有通讯式、文学式、鉴定式、履历式等形式。

现存的家谱人物传记写作存在很多问题: 一、人物传记纯属个人简历,写作千篇一律,读之如同嚼蜡。二、人物传记没有从时代氛围、民族意识、社会心理和传统文化等方面去挖掘人性与人情的存在,忽视确实存在的个人闪光点。三、家谱中有“支派”或“房派”,却没有交代派系及父、祖关系。

家谱人物传记到底该如何编修呢?

首先遵循三个原则。

一、求真务实原则

人物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接受不同的教育,从事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个性,写好人物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编写中是无法回避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把人物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弄清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历史人物,要公正、客观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目,既不能溢美,也不要贬低。

二、“三为主”原则

所谓“三为主”的原则,即在编写人物传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现代人为主、正面人物为主、人民群众为主的原则。

以现代人为主,贯通古今,详今略古,重点记述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时期的人物事迹和精神风貌。

古代人物,一是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精神,选择好有学术研究价值和发挥教育作用的人物立传。二是在论述中抓住要点,短小精悍,用更多篇幅记述现代人物。

以正面人物为主,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是编写人物传的重点,要浓墨重彩写好正面人物,为世人和子孙树立榜样。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劣迹斑斑的反面人物也可以写,比如反动会道门、特务、叛徒、大土匪头子、恶霸等可作反面教材。但只能选择个别的典型人物进行编写。反面人物要不要编写人谱,由家谱编委会商议决定,不一定要统一规定。

以人民群众为主,就要防止和避免只写官职人物现象,要用较多篇幅写好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事迹的“小人物”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智慧和伟大力量。

三、不为生人立传原则

生不立传,这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立传,是记述已故传主一生的事迹,对传主的一生作出评价。人的一生是发展变化的,前半生是好的,或许下半生就犯了重大错误,反过来,前半生有了重大错误,后半生又能幡然悔悟,痛改前非,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贡献。生之人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为其一生难以评价,只有盖棺定论。给生人立传,不易正确评价功过,容易产生偏差,撰写人也会顾虑重重,难以秉笔直书。不为生人立传,“这个做法比较稳妥,可以避免或减少修谱工作中带来的人为的困难和麻烦,更为重要的是便于求真务实”,准确反映人物的真实面貌,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

然后确定编写标准

由于家族迁徙等原因,编写人物传记基本不考虑人物籍贯与其所处地域的问题。只要是本族之人,都能够为其立传。

一般传记的内容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例:实字仲弓,东汉颖川许昌人,完之裔。出身寒微,少年件县吏,任差役,后为都亭佐。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不息。

县令邓邵推荐他到太学学习,时有人犯杀人案,同县杨吏疑是吱所为,捕拷无据,而后放出。及实任督邮,不记前仇,暗地蹬县令礼召吏。远近闻之,都叹服他度量宽大。

因中长侍候览托太守高伦选用吏员。伦任命他人文学椽。实不受太守任命官职(认为是污坏名望,力求外任。后由司空黄琼的推荐,任闻喜长、太丘长。他修德清净,百姓为安。

在担任沛相期间因赋敛违法,乃辞故里。及后党锢之祸,案件也牵扯到了实,其他人多逃避求免,但他却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持”乃大义凛然地自请入狱,后遇赦出狱。

人物传记的内容要具备这三个特征:

1、真,真就是真实可靠,符合历史事实,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

2、信,是对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公是公,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也不贬责降低。

3、活,活就是生动,传记写作传记不能阿谀奉承,又要独有匠心,有内容,可欣赏,把内容写的饱满,情感丰富。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有情绪的“活人”。

还有,传记创作必须审慎斟酌撰写,收集人物资料,认真查阅文献、辨伪存真,反复推敲,通过分析,研究, 考证,坚持其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

最后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一)宁荣两府本支:男十六人,女十一人,宁荣两府眷属女三十一人。

(二)贾府本族:男三十四人,女八人。

(三)贾府姻娅:男五十二人,女四十三人。

(四)两府仆人:丫环七十三人,仆妇一百二十五人,男仆六十七人,小厮二十七人。

(五)皇室人物:男九人,女六人。宫太监二十七人,宫女七人。

(六)封爵人物:男三十七人,眷属十四人。

(七)官吏:有姓名及职名冠姓的男二十六人,只有职称的三十八人,胥吏男三人。

(八)社会人物:各阶层男一百零二人,女七十一人。医生男十四人,门客男十人。优伶男六人,女十七人。僧道男十七人,尼婆四十九人。连宗男四人,女四人。

(九)外国人:女二人。

(十)警幻天上:女十九人,男六人。

总计:男四百九十五人,女四百八十人。

合计: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

其中又分: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住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大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

四玉辈:贾珍、贾琏、贾环、贾瑞。

四文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四代辈:贾代儒、贾代化、贾代修、贾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四清客: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王作梅。

四无辜:石呆子、张华、冯渊、张金哥。

四小厮:茗烟、扫红、锄药、伴鹤。

四小:小鹊、小红、小蝉、小舍儿。

四婆子:刘姥姥、马道婆、宋嬷嬷、张妈妈。

四情友:秦锺、蒋玉菡、柳湘莲、东平王。

四壮客:乌进孝、冷子兴、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载权、夏秉忠、周太监、裘世安。

文房四宝:抱琴、司棋、侍画、入画。

四珍宝: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一主三仆:史湘云——翠缕、笑儿、篆儿;贾探春——侍画、翠墨、小蝉;贾宝玉——茗烟、袭人、晴雯;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贾迎春——彩凤、彩云、彩霞。

家谱内容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编写家谱要广泛收集资料,要从各种媒体查阅本族古今各行各业的名人。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要翻阅各类史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