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姓的来源和历史
汉族崔姓主要来源于姜姓。少数民族崔姓则为汉化改姓。
崔氏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其后在汉晋南北朝、隋唐这段漫长的时期里,一直称盛于清河、博陵两部之间的武城安平两地。其间,崔氏还繁衍到了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东汉末年的时候,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
西晋至唐代,崔氏还分布于今山西、浙江、江苏、广西、安徽、陕西、甘肃等省的一些地方;西晋时被列为北方氏族之首。唐代以后崔姓大批南迁,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宋代时,崔氏最集中的地方在清河和博陵。宋代以后,崔氏分布地更广,有的于清代以后移居东南亚一些国家。
崔姓名门望族
崔姓得姓以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孙崔杼是齐国权臣,独揽朝政大权多年。
后来由于他在政争中失败,崔姓才在齐国失去权势,避居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续任鲁卿大夫,仕宦罔替。秦朝时,崔杼裔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
入汉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字伯基)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南部)定居下来。崔业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西汉实为“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二人的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各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为“七宗五姓”之首。
由于两支崔姓人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南祖房崔氏、青州房崔氏、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安平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等定著十房,光在唐代崔氏累计出了29位宰相。
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崔姓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以上内容参考-崔姓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我就不说什么了 知道的大师们尽情的发挥吧
解析:
一、 崔姓的起源: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姓氏的来源有多种。其中,崔姓的起源是因先祖让国,以邑为氏。
曾参考《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崔姓出自姜姓。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也”。
又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长庆集》载《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中有:“公讳元亮,字晦叔,其先出于炎帝,至裔孙穆伯(即季子之子)受封于崔,因而命氏”。
约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得天下后,封姜尚(即子牙)于齐国为君,都营丘即在现山东临淄北,姜尚为齐的开国国君,史称姜太公。姜太公有个儿子叫伋,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周康王时为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
齐丁公有个嫡子——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国君之位,或许出自宽厚与世无争的秉性;或许厌倦了纷争的人世;或许惧怕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担当兄弟反目为仇相互残杀,骨肉相残,杀庶逐弟的罪名;姜季子把父亲传给的齐国国君的位子拱手让给了弟弟姜乙(即叔乙)自己甘愿要了一个叫崔的地方为食邑,过一种田园生活。朝阳西北崔邑即史书所记山东济南东崔氏城。
从此姜伋子以邑为姓,改“姜”姓为“崔”氏,他也就是崔姓的始祖——崔季子。
崔姓以邑为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二、 崔氏城今在何处:
据《章丘历代沿革》考证,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崔邑驻地土城,隶属齐国”,经秦到西汉,章丘一带“设立朝阳县,驻地为魏王城遗址,隶属济南郡”(西汉时济南郡驻东平陵城)。
朝阳城在西汉后先后沿革隶属吕国;三国时(公元220——265年)隶属济南国;西晋时(公元265——316年)隶属乐安国;隋代属齐郡。
朝阳县隋末撤消后并入章丘。
纵观崔邑因崔氏始祖崔季子食邑为氏后称崔氏城。上迄春秋时崔邑的治所驻地就在土城。
查《章丘地名志》“土城,古名崔氏城。”《章丘县志》载:“崔姓城在县治(旧章丘城)西北70里,大清河(今黄河,清咸丰五年即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道入海,大清河河道改为黄河河道)之滨,俗名土城。”《水经注》云:“漯水又东北经著县故城南,又东北经崔氏城北。”按:“大清河即济水,自西南来,经济阳南关外,绕城而东北,其南之上即章丘界,俗呼土城,乃崔氏城也。”
今土城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所辖章丘市(县级市)黄河乡西南5公里处,村西靠黄河大堤,品字形聚落有四十来户人家。这里就是崔姓的发祥地。
三、 土城寻根:
笔者姓崔,祖籍山东利津县陈庄镇南淤村,自幼生活在济南,现已年近花甲。从家堂上知,我的迁始祖崔普是明初洪武二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来山东的,距今600多年,至我已是18代了。
多年来,很少了解自己姓氏的历史发展情况。经过一番调查考据,了解到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辖区内的土城村竟是我们崔氏家族的发祥地后,我怀着浓厚的寻根问祖的兴趣访问了远古的崔氏城。
2003年深秋的一个星期天,我驱车从济南遥墙机场门前西行不远,取道机场路,上了黄河大坝公路。从机场到黄河大坝仅有十多公里。沿大坝公路北行(黄河在这一段是南北走向),左边是河面宽阔的黄河水,水边的大坝遍植护堤的柳树,坝上的公路平坦而弯曲,说平坦它是伸向远方的省道,说弯曲它随黄河河床伸展。所以,手中的方向盘须不停的修正。在大坝右边满眼平展展,绿油油的麦地。坝坡上偶有羊群,绿白相间,风景宜人。没行几里,见一座瓷砖琉璃瓦的建筑立于坝左侧,我停下车来一看:土城子引黄闸。闸的东边是引黄的分水处,从黄河上堤出来的水从这里一分为三,向东、北、南三个方向缓缓流去,灌入农田。这是一个公园,有大片的草坪,草坪上有一抱多粗的柳树和梧桐。从坝上沿百十层的台阶,拾级而下,是一面花岗石石碑,上刻着“土城子引黄闸”及碑文,介绍建闸的过程。夏日里这是风光特别美,绿荫下石桌石凳自然是当地村民纳凉的好地方。
穿公园行百余步便是土城村,村外是水渠缓绕,还有一片大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枯,下面的藕尚未收获。妇女们在池塘边浣洗衣物,好一幅田园风光图,好一处风水宝地。
我进了土城村,村里有三四十户人家,小村房舍庭院十分整齐。与几位上了年纪的农民攀谈,他们向 我介绍了村子的历史。但他们没有一人知这里是古崔氏城遗址,这也难怪,已经三千年了……。
村子里没有一户崔姓人家,我在村里转来转去,用心去体验崔氏先民几千年来在这里农耕劳作,繁衍生息的情景……过了挺长的一段时光,我又回到大坝上,看到幽静的土城村和奔上大海的黄河水,仿佛看到了一个占国人百分之三的崔氏族人在用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着中华民族的灿烂的历史文化,生生息息,不断向前。
崔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八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42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4%左右。
历史上崔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期,崔姓有人曾为齐国的卿大夫,活动在山东地区。秦汉时期,崔姓发展很快,成为河北地区的大族,以此为源地向四周播迁,大凡崔姓寻祖,都要追到河北的清河和博陵二郡望。崔姓自西汉至宋,官宦不绝。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崔姓居首位,连国姓李氏也屈于其后,可
见崔姓的辉煌。尤其在唐朝崔姓最为显耀,为宰相者出自清河的有11位,出自博陵的12位。宋朝以后,崔姓分布更为广泛。
宋朝时期,崔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排在第四十三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陕西,这三省崔姓大约占崔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山东、安徽、江苏等多省。当时的豫、冀、秦中原地区地区为崔姓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崔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8%,为明朝第六十六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山西,江西等省崔姓大约占崔姓总人口的73%。全国的崔姓人口流动从北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部鲁豫冀晋、南方江苏江西两块崔姓人口聚集区,崔姓重心向东漂移。
当代崔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崔姓的人口已达到420多万,为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崔姓人口呈下降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区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的崔姓占崔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辽宁、山西、黑龙江、江苏、陕西、吉林,这六省的崔姓又集中了32%。全国形成了关内冀豫鲁、关外黑吉辽两块崔姓聚集地区。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崔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北、华中的回迁十分强劲,东北的崔姓迅速增长。崔姓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崔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鲁豫晋、冀京津、黑吉辽、内蒙古大部、陕西大部、甘肃东端、鄂皖苏北段,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4%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4%,居住了大约7l%的崔姓人群。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南端、内蒙古中西部、川渝北段、湖北大部、皖苏中部、云南中部,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06%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6%,居住了大约14%的崔姓人群。
河南渑池崔氏字辈:“友应从连之学凤殿中云鸿道书月乐德”。
河南鄢陵崔氏字辈:“皇恩雨露深”。
河南孟州崔氏字辈:“绍清子(恩)广贵 恭宽信敏惠”。
河南永城崔氏字辈:“大师怀邦云 金(洪)守王廷永传家”。
河南唐河崔氏字辈:“广立万世永庆书端得明照发”。
河南濮阳崔氏字辈:“广克福三朝常秉新殿朕希旺献祥瑞光华庆永平”。
河南宁陵罗岗崔氏18~~67世字辈:会殿修本体,敬守希传方;继效振法广,毓兴树德芳;建照超耀宪,延增庆占营;宝贵义志高,永远生才金;福禄寿瑞祥,长久百万春。
河南永城崔氏字辈:思一超山自兴永城崔氏分四姓崔,夏邑崔,龙岗崔,不知道我们是谁的分支 我们和其他地方崔氏不一样的是字辈的位置,比如崔思,崔一,崔超,崔山,崔自,崔兴,听老辈说一直都是这样子排的
河南商丘崔氏字辈:亭俊元维乐、景木庆凡祥、振海玉东阳
河南商丘市夏邑县中峰乡孙各村崔氏字辈:庭俊元维乐,景目庆凡祥。光有字辈无家谱,追寻在世老人没有人记得有家谱,我就开始我们崔姓来源,先祖大约在清朝中期由商丘市于城县杜集乡崔柚方迁入,近两年去崔柚坊多次认证来源于此,他们附近四五个村的字辈与我们相同,可问到家谱无人知晓,他们什么时候从何处来到此处也没有人知道,目前寻到相同字辈有七八个村庄,都想新建家谱,可家序难写,只听老人口口相传是从山西洪同大槐树来,堂号为三戟堂,没有留下任何历史资料
崔姓的来源和历史
本文2023-10-14 14:03:2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