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关系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3收藏

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关系,第1张

孟子和孔子的关系很复杂也很有趣。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的弟子,可以说,孟子应该叫孔子为祖师爷,孟子是孔子的铁杆粉丝,孟子一生以传承孔子的思想为己任,孟子系统化地完善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下面,我以一篇长文,一篇很有意思的长文,来阐述孟子和孔子的关系!

有什么样的偶像,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其实,孟子是个很高傲的人,他自视甚高,一脸都是大写的不服。在战国时代纷飞的战火中,他游说诸侯,希望他们能够接受“王道”和“仁政”思想:国君善待自己的百姓,百姓敬爱自己的国君,国君之间不是比拳头而是比仁心。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中国文化中称为“士”,大多具有一身傲骨,他们往往是以“帝王师”的姿态出现在国君面前,作为一介平民,孟子保持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孟子觉得国君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他们拥有的只是权杖,而不是道义,因此可以轻视他们;那些朝秦暮楚的纵横家也不值得崇拜,他们不过是依靠阴谋诡计仰人鼻息的“妾妇之道”,所以孟子就鄙视他们;像墨子、杨朱那些风靡天下的思想家也没什么了不起,孟子就痛骂他们是禽兽。总之,孟子是一个高傲的斗士。但孟子对孔子,却充满了崇拜之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扶墙,就服孔子”。

在《孟子》一书中,孟子说,“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认为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其实,孔子也是个“追星族”,孔子最崇拜上古时代尧舜禹、周文王、周公等那样的圣贤,而孟子则认为,尧舜禹和孔子比,还差了一点,孔子是古今“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大圣人。所以,孟子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意思是说,自己是孔子的“铁粉”,他想拜孔子为师。但是很可惜,当孟子出生时,孔子已经去世好多年了,所以孟子只好向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学习,而子思又是孔子弟子曾子的学生,这样说来,孔子算是孟子的师祖。

孔子最崇拜的偶像是周公,他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做梦都想有周公那样的伟大事业。他一生都在为了恢复周礼的事业而奋斗,最终成了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最终成了儒家学派的“亚圣”,和孔子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

由此看来,正确的偶像崇拜,是推动个人进步的力量。也就是说,你有什么样的偶像,可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关键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崇拜偶像。你崇拜明星,就应该知道明星光环的背后有多少艰辛的努力;你崇拜富豪,你应该明白,在成为富豪之前,他们也许有过身无分文的困境;你崇拜科学家,就应该知道他们曾经有过多少次失败;而你要崇拜坏人,那你离成为坏蛋也不远了。学习偶像学的不是他们光鲜的现在,而是他们曾经努力的过往;要的不是表层崇拜,而是精神层面的实质欣赏。

他是儒家的创始人,孟子是他的继承者。两者相差100年左右。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华夏族,邱明孔氏,本名仲尼。生于宋代(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末期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作为儒学的创始人,他创造了私人讲学的氛围。孔子被称为“天之圣”、“天之木”,是当时社会上最有学问的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子圣人、至圣、至圣之师、千古之师、文宣皇帝、文宣国王,是“天下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人,汉族,邹(今山东邹城)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与孔子的思想相比,他加入了自己对儒家的理解,有些思想更为偏激。他被命名为“阿生公”,被后来的佛陀称为阿生。

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地位。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主张“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要实现仁和礼,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著作:整理文化典籍《六经》,其弟子把他一生的主要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2、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

著作:《孟子》,《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扩展资料

1、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2、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孔子

-孟子

老子是孔子思想上的老师,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传孟子,一脉单传。

从学说上看,孔孟和曾子一家,老庄一家,孙子一家。

1、孔孟是儒家。至圣传教宗圣曾子,和复圣颜回。宗圣传孔子之孙述圣,述圣传亚圣孟子。这是儒家五圣。思想,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之本。

2、老庄是道家。老聘李耳,庄周庄子。思想是无为而治。

3、儒家孔子亦曾经请教于老子。

4、孙子是兵家,孙武。思想是以战止战。

老子是道家,庄子是道家担当人,孔子爱护老子,老庄思惟是一个完好的体系,孔孟思惟也是一个完好的体系。孙子的“取于人”的哲学思惟,与孟子的“人和”哲学思惟高度吻合。故可认定:道家老庄,儒家孔孟,兵家孙子的哲学思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都可用“一脉相承”来形容。

扩展资料:

宋代树道统,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传孟子,一脉单传。这个道统是虚构。五四以后,《论语》降为子书,道统被打散。孔、孟重归诸子,跟《荀子》等书搁一块儿,这也是儒家的本来面目。没有这种调整,只有经学史,没有中国哲学史,更没有中国思想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绝不是一个儒字所能概括。中国典籍,经史子集,也绝不是一个经字所能概括。

我们读典,不是读传统意义上的经典,而是以“鬼子”为榜样,读他们理解的四大经典:读《论语》,读《老子》,读《孙子兵法》,读《周易》经传。

首先这四本书最有思想性,最有代表性。《论语》是儒家的代表,《老子》是道家的代表,讲人文,这两本最有代表性。《孙子兵法》讲行为哲学,《周易》经传讲自然哲学,讲技术,这两本最有代表性。

其次它们的篇幅比较合适,《论语》大一点,有15000字,其他三本都在5000-6000字左右。别的子书太大。

—孔孟

—老子

孟子与孔子是徒孙关系

资料拓展: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孟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之一,2021年已经推出。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孔子之孙)的门人。学成以后。

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

“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孔子和孟子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关于孟子和孔子的资料你知道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搜集 关于孟子和孔子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孟子的资料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邹国,当时正值战国争雄的时期,所以他又是东周时期人。

孟子的出生地,邹国,是当时东周时期东面的一个子爵国,因为其势力并非出类拔萃,所以是当时强大的鲁国的附属国。现在这个地方属于山东省邹城县。虽然邹国是个小国家,但他在西周之初就已经立国。他们的祖先是安,周武王封安的子孙第五世侠,在当地建国。而实际上,除了侠之后的历代君主,都没有收到过周天子的册封。在周宣王二十一年,邹国国君夷父颜发动叛乱,把鲁国的国君鲁懿公杀死。十一年后,宣王讨伐鲁国,击败鲁国,杀死了夷父颜。夷父颜的弟弟叔术代理邹国国君。

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中原,邹国予以积极支援。为了答谢邹国,齐桓公封当时的邹国国君克为子爵。从此,邹国国君终于有了其相应的爵位。

  直到公元前614年,邹国被楚国灭亡。

孟子当时正出生于邹国,他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曾和邹国的国君邹穆公有过一段对话。当时邹国正处于鲁国的交战中,邹穆公对孟子说他的人民不肯为官吏牺牲,致使他的官员战死了三十三个人,而没有一个百姓牺牲。孟子说:你的国内贫富差距严重,而你的官员却没有把百姓的辗转流离的情况告诉你,这是他们的失职。所以你只要施行仁政,百姓就会拥护你,他们也会为了官吏而战死了。

孔子的资料

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他出生在如今的山东曲阜,而原籍则在现今的河南商丘。孔子之名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被人们广为熟知,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曾跟随老子学习,学成后带领着一些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晚年时孔子修订了《诗》《书》等六经。据传,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备的人有七十二个。在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语行为和思想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命名为《论语》,此书后来成为了儒家的经典典籍。

孔子作为一个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礼”和“仁”,他主张道德上的仁爱思想、政治上的礼治思想,并且崇尚世界大同,天下为公。不仅是道德与政治方面,孔子还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例如他提出了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和富民思想;因材施教、不耻下问的教育思想;重视实事求是的史学思想等。从孔子的各种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他并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同时还是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大家。

孔子一生成就无数,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备受世人的赞美和传颂。后人也利用了建孔庙、建祠堂、拍**等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个伟大的人,使他的事迹得以一直被流传。

孔子孟子关系

孔子和孟子两人在思想上的成就都极大,与此同时,他们两人还都是极为有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和孟子两人都以仁为主张,不同的是,孔子是春秋时期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世人尊称为圣人,他所提倡的儒家思想不论是对我国还是对世界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孔子主张“仁”和“礼”,推崇德治和礼治,提出天下大同的理想概念;提倡义高于利的利义观,以及先富后教的经济思想;开办私学,广收学生,提倡学生没有等级之分,提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施展教育;主张要根据事实来探究历史;提倡感悟山水的自然游,并主张旅游要健康适度;孔子还提倡积极乐观、为人向善的人生观。

孟子与孔子同出儒家学派,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还被世人尊称为亚圣,与孔子一起被称为孔孟。在政治上,孟子提出把先王的道德规范作为道德标准,主张实行仁政,从这点可以看出,孔子对孟子的影响以及孟子对孔子的推崇;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这个概念,点出了国家中百姓的重要性;孟子还提出了人的本性一开始都是善良的哲学思想。

历史上对于孔子和孟子两人的评价都极高,也因此才会有圣人、亚圣这些称呼的存在。两人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有着巨大成就,为我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孔子孟子的生平和经历: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在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出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邹国出生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

扩展资料: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

—孟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是传承者,二者相差100年左右。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华夏族,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关系

孟子和孔子的关系很复杂也很有趣。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的弟子,可以说,孟子应该叫孔子为祖师爷,孟子是孔子的铁杆粉丝,孟子一生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