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姓都是孔子的后人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3收藏

孔姓都是孔子的后人吗?,第1张

不一定是,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孔姓。所以说不一定全是孔子的后代,有一部分是孔子的后代。也有可能一部分是孔子同姓亲戚的子孙。例如、兄弟,叔伯子孙。再其他的就只能算是孔子的同宗了。

《史记孔子世家》上面,对于孔姓的渊源,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从这段记载,可以明显的看出,殷汤的后代以孔为姓,是始自孔父嘉。孔父嘉是春秋时代宋国的人,所以孔氏之得姓,应该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悠长历史。

孔子的后人的其他简介

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谱,历2000余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孙都记载得源源本本。因此,孔子的历代子孙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各种史书上的记载也未曾间断过,而且交代得清清楚楚。

像这样,能够把孔氏的世系追溯得分毫不爽,岂不是孔姓的人比别姓的人幸运,而又足以自豪自傲的地方!孔,的的确确是一个尊荣无比的汉族姓氏。

孔氏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氏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这并非是孔氏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氏后裔行辈的顺序的。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3],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世系

卌七世祖 黄帝轩辕氏

卌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嚣)

卌五世祖 蟜极

卌四世祖 帝喾高辛氏

卌三世祖 契

卌二世祖 昭明

卌一世祖 相土

四十世祖 昌若

卅九世祖 曹圉

卅八世祖 冥

卅七世祖 振(王亥) 王恒

卅六世祖 上甲微

卅五世祖 报乙

卅四世祖 报丙

卅三世祖 报丁

卅二世祖 主壬

卅一世祖 主癸

三十世祖 商王成汤(太乙)

廿九世祖 太丁 商王外丙 商王仲壬

廿八世祖 商王太甲(太宗)

廿七世祖 商王沃丁 商王太庚

廿六世祖 商王小甲 商王雍己 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 商王仲丁 商王外壬 商王河亶甲

廿四世祖 商王祖乙

廿三世祖 商王祖辛 商王沃甲

廿二世祖 商王祖丁 商王南庚

廿一世祖 商王阳甲 商王盘庚 商王小辛 商王小乙

廿一世祖 商王武丁(高宗)

二十世祖 商王祖庚 商王祖甲

十九世祖 商王廪辛

十八世祖 商王康丁

十七世祖 商王武乙

十六世祖 商王文丁

十五世祖 商王帝乙

十四世祖 商王帝辛(纣) 微子 微仲衍

十三世祖 宋公稽

十二世祖 宋丁公申

十一世祖 宋闵公共

十世祖 弗父何

九世祖 宋父周

八世祖 世子胜

七世祖 正考父

六世祖 孔父嘉

五世祖 木金父

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

祖父 伯夏

父 叔梁纥

孔子

子 孔鲤

孙 孔伋

曾孙 孔白

玄孙 孔求

六代孙 孔箕

七代孙 孔穿

八代孙 孔谦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 孔忠

十一代孙 孔武

十二代孙 孔延年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 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 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 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 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 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 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 孔尚贤、孔尚干(南宗)

第65代衍圣公 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第66代衍圣公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 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 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 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 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圣公 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 孔庆镕、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2008年),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孔德成随其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长女维鄂,子维益(卒)、维宁,长孙垂长。

大家都知道汉末时的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是孔子的后人,他是在建安十三年(208)被曹操诛杀灭门,但是历史上的孔子后裔不乏其人,于是就有人产生疑问:孔融被灭门了,那么后来的孔子后人是什么情况呢?

孔融画像

孔融并非嫡孙

在《后汉书•孔融传》中,开篇介绍孔融是: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看到了吧?原文并没说他是“二十世嫡孙”,他这种“二十世孙”,当时在鲁国估计还有一大堆。

例如在《孔庙礼器碑》的碑文中,记载了在东汉永寿二年(156年),孔子后人在地方政府的组织下,一起捐钱修缮孔庙的故事。最后按照惯例,把捐钱的人物名字记录在上,其中就有很多孔家后人的姓名。

对了,其中还有孔融的父亲孔宙的大名。

左下角小图有:君讳宙,就是孔融之父

由此可见,在东汉时,孔子的后裔在鲁国有很多人,这些后裔中的嫡系子孙,也就是宗族大支,在两汉时期,都是养尊处优的存在,一直传承到现代。

孔子嫡系子孙的传承

在《后汉书•孔僖传》中,就简单列了一下东汉的传承情况:

王莽时,十五世孙孙均封褒成侯;

光秀帝时(37年),十六世孙孔志继封褒成侯;

和帝时(92年),十七世孙孔损徙封褒亭侯;

十八世孙孔曜;

十九世孙孔完。孔完大约在献帝初(约190年)逝世,大概是因为战乱的缘故,朝廷无法安排侯爵继承事宜,所以侯国处于“国绝”状态。

孔氏家谱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国绝”和“国除”,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国绝:王侯逝世,继承人必须得到朝廷登记认可,并派使者前往封国进行新的封拜仪式,才算完成法理继承。即使有王侯继承人存世,没有完成这个仪式,都不能擅自宣布继位。因此被称为“国绝”。

国除:王侯因获罪被剥夺爵位,或王侯逝世后没有合法的继承人得到朝廷认可,最终朝廷将封国废除,重新划归地方政府管辖,称为“国除”。

唐章怀太子李贤在《孔僖传》做注时补充了从魏晋到唐代的情况:

魏文帝曹丕登基后,封二十一世孙孔羡为崇圣侯;

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封二十三世孙孔震为奉圣亭侯;

北魏封二十七世孙孔乘为崇圣大夫;

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孝文帝封二十八世孙孔珍为崇圣侯;

北齐时,封三十一世孙(孔某)为恭圣侯;北周武帝时,改封邹国公;隋炀帝时,改封绍圣侯。

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封孔德伦为褒圣侯。

曲阜孔庙

孔融与孔子嫡系

从史书中统计的孔子后裔情况,可见在东汉末年,孔融在世时,孔子嫡孙是孔完。

孔完是十九世孙,和孔融的父亲孔宙是平辈。

孔完死了,后人孔羡未能及时得到朝廷策封认可,处于国绝状态。

从封侯制度上看,孔羡必须要等到朝廷的继封认可。

从宗法制度上看,孔融并非孔子嫡系,和嫡系孔羡是两家人了。何况两人的血脉远近在史书上也难以考证,倒是后世流传的《孔氏世系》有提供佐证:

红线为孔子嫡系传承脉络,孔融位置在左侧,已经属于旁支了。

孔融之死

孔融是在建安十三年五月(208)被东汉朝廷定罪诛杀的。

祸端是孔融一直与曹操不对付,明面上阻止曹操专权,暗中还取笑曹操,这让有心在冀城独立专权的曹操非常不满。于是曹操安排孔融的仇人郗虑担任御史大夫,指使府中擅长写文章的路粹给孔融罗织罪名,最后把孔融给判了弃市(在市场斩首给百姓观看)。

孔融的妻子和孩子一同被诛杀,他两个孩子还留下了“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典故。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案”只牵连到他的家人,并未影响孔子嫡系子孙,所以二十一世孙孔羡安然无恙;而且,因为两汉时,整个社会尊崇儒家的缘故,孔子嫡系后裔的神圣性在此时已经形成。

何况曹操只是想除掉孔融而已,绝无可能去动孔子嫡孙的。

实际上,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由此看来,孔姓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开国之君殷汤,则是帝喾的次妃所生的儿子契的后代,殷汤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为乙,传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时代,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督所杀,他的儿子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在鲁国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史记孔子世家》上面,对于孔姓的渊源,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从这段记载,可以明显的看出,殷汤的后代以孔为姓,是始自孔父嘉。孔父嘉是春秋时代宋国的人,所以孔氏之得姓,应该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悠长历史。

《广韵》和《史记》上面对于孔姓的记载,内容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关于孔父嘉的后代奔鲁的记述:《广韵》上说,避华督之祸跑到鲁国的是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史记》上则说,奔鲁的是孔父嘉的孙子睾夷。实际上究竟是谁最先到鲁国开基,迄今仍众说纷纭,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不过,无论哪一位才是鲁国孔氏的真正开山始祖,孔子之为孔父嘉的六世孙,已经是个不争之论。据考证,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祖父是伯夏,伯夏则是防叔之子。由此可见,孔父嘉不但是孔姓的创造人,而且的确是2000多年来举世同钦的至圣先师孔子的六世祖。

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谱,历2000余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孙都记载得源源本本。因此,孔子的历代子孙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各种史书上的记载也未曾间断过,而且交代得清清楚楚。 像这样,能够把孔氏的世系追溯得分毫不爽,岂不是孔姓的人比别姓的人幸运,而又足以自豪自傲的地方!孔,的的确确是一个尊荣无比的汉族姓氏。

孔姓都是孔子的后人吗?

不一定是,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孔姓。所以说不一定全是孔子的后代,有一部分是孔子的后代。也有可能一部分是孔子同姓亲戚的子孙。例如、兄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