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孙氏族谱
山西:
《解梁孙氏族谱》中说其支派始祖由宋朝时迁居于解梁(今山西临猗)。《代州孙氏家乘》记载的支派始祖是明洪武初年迁居山西,其始迁祖孙成受在洪武年间命为振武卫百户,由河南光山祖籍地迁居山西代州,后遂安家于此,自后子孙繁衍,被尊为迁代始祖。
起源:
孙姓起源很多,一般认为有八个来源:①出自姬姓,源于春秋卫国国君康叔,乃先秦孙姓来源最主要一支。《元和姓纂》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②出自芈姓,春秋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此乃孙氏第二大来源。孙叔敖任楚国令尹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一代名相。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孙叔敖便是这支孙姓的始祖。③出自妫姓,春秋时齐景公赐姓孙。《古今姓氏辨证》等认为孙姓出自妫姓,是齐田完后代。田完四世孙桓子的孙子,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田完是舜的后裔。许多孙姓族谱把虞舜视为本族的第一始祖。④出自子姓,商汤后裔,比干之后。比干被纣王杀害后,其子孙纷纷避难隐姓,有的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改为孙姓。⑤出自荀姓,荀况后裔。汉代刘荀称帝,因避讳下令荀姓子孙改为孙,并将战国时代荀卿都改为孙卿。⑥出自夏侯。据《汉书·夏侯婴传》载:“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⑦赐姓和改姓。如三国时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被赐姓孙,因称孙河,有四子:长子孙助,次子孙谊,三子孙桓,少子孙俊,均官显位。郓城李集乡军李村《李氏族谱》载,李氏原姓轩辕氏,后因奸臣陷害,为避灭门之祸,遂改为孙、轩、李三姓,隐居四方。《明史》本传载,明朝中叶士人孙一元,字太初,乃安化王宗族,姓朱,因安化王犯法被诛,惧怕株连而改姓孙。明朝初年,朱元璋禁胡姓,胡姓多为二字复姓,公孙、叔孙、长孙、土孙、王孙之类复姓不得不省字而改孙姓。另外还有孟孙、仲孙、季孙、室孙、宫孙、大孙、唐孙、县孙、颛孙、臧孙、扬孙诸姓氏,在明初省字改姓过程中亦大都改为“孙”姓。⑧源自少数民族姓氏。如唐代安禄山部将孙孝哲,即为契丹族人。《清朝通志》卷八《氏族略》载,满洲旗分内尼堪姓:孙氏,孙天保,镶黄旗包衣旗鼓人,世居抚顺地方,任护军参领。又台尼堪姓:孙氏,猷;尚,正黄旗人,世居盖州地方,国初来归,其:孙梦柯,任三等侍卫。另孙佳氏取其首音,选“孙”作姓。鲁布哩氏改姓孙氏等。在今朝鲜族的一百多个姓氏中有孙姓。景颇族26个大姓中,格亮姓起源最早,其他各姓都是由它繁衍而出,格亮姓汉化为孙姓。另有木如氏、堵引氏等小姓的汉姓也为孙。佤族中的木依库氏音译为孙姓。苗族、阿昌族、哈尼族中都有孙姓。
迁徙:
姬姓孙氏在秦汉以前主要繁衍播迁于河南省境,其后则主要繁衍于今东南沿海地区。妫姓孙氏早期主要集中于山东境内繁衍,这一支孙姓之所以显赫,主要得力于兵家之圣孙武,故后来孙姓人家便以“乐安”为堂号,后因齐国内乱,孙姓子孙首次南迁于江苏、浙江一带。这一支孙氏成为播衍于我国北方各地及南方浙江、江苏一带的主要来源。秦汉之际,已有孙姓不断在山西、浙江繁衍,使山西太原一带孙姓繁衍最为繁荣,形成孙姓历史上最大的望族。此时江南浙江富春(今富阳)一带孙氏也已形成当地望族。他们都出自孙武之后。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连年战乱,孙氏族人大举南迁,使孙氏的分布更加广泛。孙姓的第一次南迁于东汉末年,第二次南迁始于永嘉年间,因永嘉之乱,很多孙姓族人随南迁大军渡江南下避乱。隋唐至宋元明清时期,孙氏迁徙主要形成五大支派:①四川孙氏:黄巢起义使中原百姓四处逃难,其时孙氏家族有不少迁入四川,繁衍形成四川孙氏。②广西孙氏:广西孙氏多尊宋代孙沔为祖,沔世籍山东青州府乐安郡白马县,官至湖南、江西按抚史,随狄青入广西平侬智高叛乱,爱其山水,遂定居广西,子孙繁衍成广西大姓之一。③上海孙氏:《娄邑枫泾乐安孙氏支谱》尊明代孙太和为本支始祖,明万历年间由新安休宁(今安徽休宁)迁娄邑(今上海松江),遂为娄邑孙氏始祖。子孙主要散布松江及上海市区。④山西孙氏:《解梁孙氏族谱》其支派始祖由宋代时迁居于解梁(今山西临猗)。《代州孙氏家乘》支派始祖是明洪武初年由河南光山祖籍地迁居山西代州,子孙繁衍,被尊为迁代始祖。⑤海南岛孙氏:《崖县孙氏族谱》载,其祖籍是福建莆田,南宋淳熙十四年因先祖任官琼山而来海南定居,历元、明朝,后裔繁衍为四支,分迁岛内各地,主要聚居于黄流、梅东诸地。孙氏在迁徙过程中,还有许多人移居台湾或海外。《台湾省通志》载,早期移居台湾的孙姓有2Z起,近现代孙姓成员更有大批人员迁入,使台湾成为今日孙姓人口分布较多的地区。孙姓还有大量移居日本、朝鲜、东南亚、欧洲、美洲,成为遍布世界的华人姓氏。目前孙姓人口在全国占12位。
郡望:
汲 郡 晋置郡,此支孙氏为孙氏世居之地,为晋名隐士孙登之族所在。
陈留郡 西汉置郡,在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城。
太原郡 战国秦庄襄王时置郡,此支孙氏为富春孙氏之分支,开基始祖为孙明的十一世孙福。
乐安郡 东汉置郡,此支孙氏为兵圣孙武之族所在。
富春郡 秦置郡,此支孙氏为乐安孙氏之分支,开基始祖为孙武次子孙明。
吴 郡 东汉分会稽郡而置,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
堂号:
平治堂 因孙叔敖把楚国治理得民富国强而得名。
乐安堂 因田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
富春堂 孙武带所著兵法见吴王,吴王命其带兵西征,战功赫赫,被封到富春,因号富春堂,与乐安堂同宗。
映雪堂 晋朝御史大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在院中映雪读书,终成大名。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汲郡、陈留、太原、吴郡。②自立堂号:惇叙、积善、鹤衍、嘉会、燕翼、万石、垂裕、安庆、永思。
字辈:
湖北《乐安孙氏宗谱》所载字辈谱完整,至今仍用:宗敦一本传家法,学从师友邦其昌。光明存心行方正,贤嗣定应万世长。遵札乐道根基固,先哲德泽力弘扬。才华卓著时为用,信义仁廉树纲常。
靖安义门孙氏为孙钟后裔,其字辈谱为:必学志方宏,启传责协前。宗功其懋勉,世德自长绵。各睦高同气,光辉粉厚贤。克佳宜有才,萌卜桂兰莲。
《益阳腊湖孙氏六修族谱》原派语:应仲玉原景,延松承继立。文崇明国璧,武耀大邦翼。续派语:孝友传家政,诗书启俊良。显扬逢盛世,动业振朝纲。
名 称
时 代
地 点
保护级别
公布时间
上林湖越窑遗址
东汉-宋
桥头镇上林湖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1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近现代
龙山镇山下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6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现代
观海卫镇昌明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6
杨贤江故居
近代
长河镇贤江村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78
锦堂师范旧址
近代
观海卫镇西房村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53
慈溪市鸣鹤
唐-近代
观海卫镇鸣鹤
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20002
小姑岭青瓷窑址
南朝
匡堰镇妙山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25
石马弄青瓷窑址
唐—宋
观海卫镇白洋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25
栗子山青瓷窑址
唐—宋
观海卫镇西埠头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25
开刀山青瓷窑址
宋
匡堰镇乾炳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25
下梅林庙
清
龙山镇王家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25
古卧床桥
清
掌起镇黄家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25
灵龙宫
清
掌起镇任佳溪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25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现代
崇寿镇晏清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4
石公馆
现代
观海卫镇昌明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4
童家岙遗址
新石器时代
横河镇童家岙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金鸡岙青瓷窑址
晋
匡堰镇妙山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枫树湾青瓷窑址
唐—宋
观海卫镇里杜湖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虞世南故里
唐
观海卫镇解家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瓦片滩青瓷窑址
五代—宋
匡堰镇昌隆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袁韶墓
宋
观海卫镇解家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洞山寺宋代石塔
宋
掌起镇任佳溪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达蓬山摩崖石刻
宋—清
达蓬山林场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卫山烽火台
明
观海卫镇卫山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龙山所城
明
龙山镇龙山所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桑家大厅
明
匡堰镇樟东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它山古迹
清
观海卫镇它山岭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孙家境祠堂
清
横河镇孙家境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七星桥
清
横河镇南街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吴锦堂故居
近代
观海卫镇西房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马宗汉故居
近代
宗汉街道宗汉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陈之佛故居
近代
浒山街道晓记南弄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慈溪市革命烈士陵园
现代
观海卫镇湖口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吴锦堂墓
现代
观海卫镇湖口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8
慈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碑
现代
浒山街道英雄路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75
五磊寺及那罗延尊者塔
三国
观海卫镇五磊山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312
双河堰
唐
桥头镇烟墩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312
伏龙山摩崖石刻
宋
龙山镇伏龙山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312
三山所北城门
明
浒山街道北城路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312
石塘山烽火台
明
龙山镇邱王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312
达蓬桥
清
三北镇达蓬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312
沙湖庙
清
掌起镇任佳溪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312
吴耕民旧居
近代
周巷镇二塘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312
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筹建处
近代
坎墩街道费家弄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312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现代
观海卫镇金仙寺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312
毛泽东批示纪念碑
现代
观海卫镇五洞闸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312
河头村
明-近代
范市镇河头村
慈溪市历史文化保护区
200312
羊埠墩石室墓
战国
掌起镇洪魏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陈山古墓葬群
汉
横河镇陈山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严子陵墓
东汉
横河镇石堰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牧羊山青瓷窑址
唐
匡堰镇昌隆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栲栳山石谷亭题刻
北宋
桥头镇上林湖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宋代沉船遗址
宋
浒山街道下周塘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童家狮子门头
清
浒山街道天东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普惠寺
清
观海卫镇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资西寺
清
观海卫镇塘下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天妃宫
清
观海卫镇五里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潘余祠堂
清
浒山街道潘余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沈永丰老店
清
观海卫镇师桥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金锁桥
清
掌起镇洪魏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沙滩桥
清
观海卫镇鸣鹤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运河桥
清
观海卫镇鸣鹤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陡塘桥
清
观海卫镇鸣鹤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洞山寺
清
掌起镇任佳溪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梅梁山“寿”字题刻
横河镇梅湖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林汉达故居
近代
龙山镇龙头场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三北码头
近代
龙山镇山下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凤湖中学校址
近代
龙山镇龙山所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阳觉殿日寇侵华暴行遗址
现代
三北镇大霖山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19867
董孝子墓
东汉
范市镇黄杨岙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莫子纯墓
宋
横河镇乌玉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寺山宋井
宋
浒山街道寺山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刺史桥
清
龙山镇伏龙山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药王殿
清
范市镇潘岙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桐井
清
掌起镇洪魏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桑家大楼屋
清
周巷镇路桥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沈师桥
清
观海卫镇师桥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唐荔桥
清
观海卫镇洞桥虞家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大古塘朝北凉亭
清
浒山街道白沙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通天楼
清
桥头镇桥头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浒山医院旧址
近代
浒山街道解放东街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永凝桥
民国
观海卫镇洞桥虞家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毛契农中将墓
民国
观海卫镇白洋村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草帽业小学
现代
长河镇章家路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七星桥抗战纪念碑、亭
现代
横河镇七星桥南
慈溪市文物保护点
200312
大家知道最近最是适合去采摘什么水果吗当然就是杨梅了,好吃且颜值可爱的杨梅,大家一定是喜欢的吧!在浙江宁波这里有着一处种植着很多杨梅的地方,就是这处慈溪了,这里的杨梅每年成熟都是会很快销售没的,我们来了解一下今年的采摘信息吧!
慈溪杨梅什么时候成熟2020今年慈溪杨梅最好的采摘时候是从6月10日开始,采摘期预计在6月25日左右基本结束。
慈溪杨梅采摘园和路线整理横河镇杨梅采摘一日游
上午:横河镇杨梅采摘+大山登山健身步道
下午:孙家境宗祠或美丽乡村子陵村、大山村
推荐杨梅园
芝林山庄、凉帽洞杨梅观光园、香格里杨梅采摘园、戚家山杨梅等
推荐餐饮
清风白鹭、凉帽洞、大山香格里农家菜
匡堰镇杨梅采摘一日游
上午:匡堰镇杨梅采摘+岗墩古道
下午: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
推荐杨梅园
东岚杨梅园、越窑青富硒杨梅采摘园、乐露杨梅园等
推荐餐饮馆
杨梅树下土菜馆、老巷子、上林农庄等农家乐
桥头镇杨梅采摘一日游
上午:桥头镇杨梅采摘+栲栳山古道(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下午:上林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推荐杨梅园
金佳盛休闲农庄、天时利果蔬专业合作社等
推荐餐饮
杨梅树下土菜馆、老巷子、上林农庄等农家乐
观海卫镇杨梅采摘一日游
上午:观海卫镇杨梅采摘+鸣鹤古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下午:美丽乡村杜岙村
推荐杨梅园
圈圈杨梅园、白洋村杨梅观光园、杜泊农庄杨梅园等
推荐餐饮
枕湖人家、双湖人家、望湖酒楼等古镇周边农家乐
掌起镇杨梅采摘一日游
上午:掌起镇杨梅采摘+任佳溪花海
下午:美丽乡村陈家村或洪魏村
推荐杨梅园
樱桃山杨梅农场、速毅杨梅观光园、老实农民杨梅观光园、雪红杨梅观光园等
推荐餐饮
芙蓉饭店
龙山镇杨梅采摘一日游
上午:龙山镇杨梅采摘+方家河头古村(3A)
下午:伏龙山景区或美丽乡村山下村
推荐杨梅园
紫缘杨梅观光园、方家河头杨梅观光园、潘岙果蔬专业合作社
推荐餐饮
兰屿农庄、滕头生态酒店慈溪店、雪雅轩、甬金饭店等农家菜馆
二日游线路推荐
01/东部历史生态采摘游
D1:上午方家河头古村——下午伏龙山景区——晚上达蓬山泡温泉或夜游窖湖
D2:上午杨梅观光采摘——下午游仙佛谷景区(4A)
推荐杨梅园
紫缘杨梅观光园、樱桃山杨梅农场、方家河头杨梅观光园等
推荐餐饮
兰屿农庄、滕头生态酒店慈溪店、雪雅轩、甬金饭店等
推荐住宿
心沐蓝莲、兰屿农庄、海如别院、丹橘山房、温泉南墅等民宿
02/秘色寻古采摘游
D1:上午鸣鹤古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下午美丽乡村杜岙村——晚上夜游鸣鹤古镇
D2:上午杨梅采摘+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荷花芯窑址、上林湖越窑博物馆)——下午游览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体验手作青瓷
推荐杨梅园
圈圈杨梅园、金佳盛休闲农庄、东岚杨梅园等
推荐餐饮
枕湖人家、双湖人家、银号客栈、望湖酒楼等农家乐
推荐住宿
银号客栈、枕湖客栈、听涧原宿等民宿
慈溪的杨梅,真的可以说是久负盛名了,喜欢吃杨梅的朋友可不能错过了这里的,这里的杨梅生长环境很好,所以成熟的时候就很好吃,很受大家的喜欢,最近这里还举办着慈溪杨梅节的,大家也可以去参与这个热闹的啊!
严子陵
严子陵,原姓庄名遵,字子陵。东汉高士。今横河镇石堰人,是慈溪现境最早载入史册的人物,严子陵曾受到王莽多次邀聘,但他不但不为所动反而隐名换姓,避居他乡。光武帝刘秀曾与严子陵同学,对他十分器重。刘秀登基后三次派人带了聘礼,备了车子去请严子陵。严子陵虽然来到了洛阳,但他依然性情高洁,孤介。刘秀想聘他做谏议大夫,他不辞而行,隐居于富春山下,那里有个“严陵濑”,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
公元41年,严子陵再一次拒绝了刘秀的征召,回到故里陈山隐居,直至老死。
范仲淹曾为此赞扬严子陵的高风亮节:“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虞世南(558-638)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唐初书法家、文学家。今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虞世南出生望族,博学多才,刚直敢谏。在陈、隋两代做过官,都不得志。后遇李世民,方以知交启用。历任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封永兴县子、县公。唐太宗李世民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夸他是“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虞世南的书法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被誉为书法艺术的瑰宝,并深得唐太宗的赞赏。唐太宗曾誓言远学王羲之,近学虞世南,足见虞之书法在初唐的影响之大。
黄 震(1213-1281)
黄震(1213-1281),字东发,人称於越先生。南宋思想家。掌起镇黄家村人。宝佑四年进士,授吴县尉。在职抑得扶弱,颇有政声,咸淳三年擢史馆检阅,因直言时弊,触怒度宗,被贬官三级,出判广德军。后因指责权相贾似道之侄贾番世的不法行为,被解官。咸淳七年任江西抚州太守,赈饥民,兴水利,决滞狱,清民讼,深得民心。南宋亡后,隐居著书。
黄震一生治学严谨,他的哲学思想以朱熹为宗,形成“东发学派”,重经史考辨。代表作有《黄氏日钞》90卷。
孙月峰(1543-1613)
孙月峰(1543-1613),名鑛,字文融。明代著名学者。今横河镇孙家境村人。祖父孙燧、父升,皆名重一时。
孙月峰是个博学多智、才气横溢之人。万历二年会试第一(会元),授兵部主事。万历三十二年任南京右都御史,进兵部尚书,并加太子太保,参赞机务。他不但是位有才华的政治家,更是一位精通经史、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的才子。一生著述达四十余种七百余卷。如方志代表作[万历]《绍兴府志》50卷,艺术评论《书画跋跋》6卷,以及评注《史记》、《汉书》、《春秋左传》等,皆风行天下。
孙嘉绩(1604-1646)
孙嘉绩(1604-1646),字硕肤。抗清志士。今横河镇孙家境村人。出生于士大夫家庭,祖父为明朝天启年间东阁大学士孙如游。
崇祯十年,孙嘉绩考中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不久,改兵部主事。由于正直不阿,被诬陷入狱。后经刑部尚书徐石麒营救出狱。
1644年3月,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翌年南京陷落。清军下杭州,孙嘉绩在浙东首举抗清义旗,正合民心。与同县熊汝霖共同治军,得到广泛响应,迅速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抗清队伍。他出生入死,功勋卓著,晋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因忧劳过度,患疾而卒,被追赠为太保,赐祭九坛。
高士奇(1645-1740)
高士奇(1645-1740),字澹人,号江村。 清代著名学者。今匡堰镇高家村人。家贫,在朝廷以打杂为生,后在詹事府做记录官。康熙十五年迁内阁中书,领六品俸薪,住在赏赐给他的西安门内。
高士奇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极得信任。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晚年又特授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死后,被封谥号文恪。他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史学著作《左传纪事本末》53卷,《清吟堂集》等。
吴锦堂(1855-1926)
吴锦堂(1855-1926),原名作镆。近代著名爱国侨商,与陈嘉庚、聂云台并称为近代中国“办学三贤”。观海卫镇西房村人。
吴锦堂出生农民家庭,27岁去上海学生意,30岁在友人的资助下东渡日本经商。在神户开设怡生商号,并在上海开设义生洋行,从事中日间棉花、大豆、火柴、水泥等货物贸易,成为明治、大正年间日本关西实业界的十大巨头之一。吴锦堂富有献身精神,他曾出巨款赈济日本宫城等县灾民,得到日本政府褒奖。他也为当地华侨兴办慈善、商务和教育机构。
1905年回乡省亲,遇水灾,出资兴修慈北水利,使20万亩农田受益。又出资创建锦堂学校,培养故乡子弟,并择优选送日本深造。 1911年加入同盟会,并任神户支部长。1926年病逝日本,后归葬故乡于白洋湖畔。
虞洽卿(1867-1945)
虞洽卿(1867-1945), 名和德。早期旅沪“宁波帮”的头面人物之一。龙山镇山下村人。1881年到上海商行当学徒。1892年起历任德商鲁麟洋行、华俄道胜银行、荷兰银行买办。1898年起,在四明公所事件中参与同法租界公董局的交涉。1906年发起组织万国商团中华队,1908年开办四明银行,后又组织南洋劝业会,任副会长,曾先后创办宁绍、三北、鸿安轮船公司。辛亥革命中支持上海光复。1920年起任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理事长、全国工商协会会长、上海总商会会长、淞沪商埠市政会办。抗战时期,任上海难民救济会会长。上海沦陷后,拒任伪职。
虞洽卿热心为家乡创办公益事业。1907年在龙山山下村捐资创办龙山学堂(洽卿小学),当地儿童免费入学。1939年出资疏浚凤浦湖,以利农田灌溉。
马宗汉(1884-1907)
马宗汉(1884-1907),原名纯昌,字子畦,别号宗汉子。辛亥革命先烈。今宗汉街道宗汉村人。1902年进浙江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触革命思潮,结识了不少热血青年。无心做官,回乡在三山学堂任教,传播民主革命思想。1905年参加光复会,次年1月东渡日本,进东京早稻田大学预科,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当年4月回国,继续在家乡任教,同时积极从事革命宣传与组织工作。
1907年6月到安徽安庆,参加7月6日徐锡麟组织的起义,协助枪杀了安徽巡抚恩铭,并率巡警学堂学生攻打军械局。起义失败后为保护群众挺身而出,被捕。在狱中坚不吐实,8月24日被惨杀在安庆狱前,年仅24岁。今宗汉村村名由其名字命名,表纪念。
杨贤江(1895-1931)
杨贤江(1895-1931),笔名李浩吾等。教育理论家、青年运动***之一。今长河镇贤江村人。1912-1917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品学兼优,是老师同学公认的模范生。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1任《学生杂志》编辑。1922年加入中国***。后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1925年与茅盾一起发起组织“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兼任上海学生联合会主席。曾参加上海第一、二、三次工人起义的组织工作。著译过恩格斯著作。他编著的《教育ABC》是我国第一本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教育史的专著;《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著作。今贤江村名即以杨贤江名字得来。
陈之佛(1896-1962)
陈之佛(1896-1962),号雪翁,画家、美术教育家。今浒山街道晓记弄人。1919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是中国去日本学习工艺美术的最早的留学生。1923年回国后,从事图案教学,图案创作设计。出版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1935年以后,专攻工笔花鸟画,先后在重庆、成都举办过三次个人中国画展。1960年在南京举办“陈之佛花鸟画展”,出版《陈之佛画集》和《陈之佛画选》。后又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材》。其画风格宁静清雅,独创一格。既继承民族传统技法,又吸收图案的装饰性,对我国传统工艺花鸟画的继承和发展有杰出贡献。
吴耕民(1896-1991)
吴耕民(1896-1991),字润苍。园艺学家。中国近代园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今周巷镇吴家路东溜场人。十几岁时因周树人(鲁迅)讲博物学而产生学农兴趣。北平农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赴日本兴津园艺试验场攻读果树和蔬菜栽培研究生。回国后到英、德、法、比等国考察园艺。1943年被教育部聘为教授。是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诸多高校园艺系的创建人。对中国果树、花卉、蔬菜的引种选种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实践工作。如从日本引进柑橘、柿、桃等,从法国引进花卉仙客来、大丽花、荷包花等。还有从湄潭引种的“菱角菜”就是现在生活中常见的榨菜。著有《中国蔬菜栽培学》、《蔬菜园艺学》、《果树修剪学》、《中国温带果树分类学》等。
林汉达(1900-1972)
林汉达(1900-1972),笔名林迭肯、林涛等。中国文字改革学者、教育家。今龙山镇林家村人。出身农民家庭,1921年考取杭州之江大学,同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比赛第一名。后应聘为上海世界书局编辑。1937年留学美国攻读民众教育研生。1939年回国后从事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抗战胜利后投入反内战、争民主的群众运动。建国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语文》杂志总编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致力于汉字改革和文化教育工作,著有《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西洋教育史讲话》,通俗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等,深受青少年读者的欢迎,成为爱国主义的极好教材。
陈登原(1900-1975)
陈登原(1900-1975),原名登元,字伯瀛。历史学家。周巷镇人。 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历史系。历任南京金陵大学讲师、教授,世界书局编辑,之江大学教授。抗战期间回故乡,闭门谢客,潜心著述。建国后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
陈登原毕生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编著出版大量文史著作,如《中俄关系述略》、《荀子哲学》、《天一阁藏书考》、《颜习斋哲学思想述》、《中国田制丛考》、《中国文化史》、《古今典籍聚散考》、《中国田赋史》等。代表作有《国史旧闻》四册,近200万字,论述与考据了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治、文化、经济制度等重要问题,以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入著,更附有作者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裘沛然(1916- )
裘沛然(1916- ),中医学家。掌起镇裘市村人。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内经、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委员会主任、《辞海》副主编、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编著出版专著《针灸学概论》、《经络学说》、《新编中国针灸学》、《裘沛然选集》等,主编《中医历代名方集成》、《中国医学大成》等,多次获得国家优秀图书奖和优秀作品奖。
身为名医、学者的他,还精研儒学,文学、历史方面造诣颇深。有《剑风楼诗稿》、《剑风楼诗文钞》等行世。他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建设,向慈溪市图书馆赠书10万卷。
蒋学模(1918- )
蒋学模(1918- ),著名经济学家。观海卫镇卫前蒋家村人。194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历任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辞海》编委暨政治经济学分科主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是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有特殊贡献的政府津贴获得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蒋学模长期致力于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政治经济学讲话》、《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十论》、《高级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总论》及《蒋学模文集》等。主编《政治经济学教材》,发行1800万册,影响深远。他翻译的法国作家大仲马的长篇小说《基度山伯爵》发行已逾100万本,风靡全国,脍炙人口。
姜彬(1921-2004)
姜彬(1921-2004),原名耋仙,笔名天鹰。民间文艺学家。观海卫镇人。18岁参加革命,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长、上海市作协专职副书记、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姜彬长期从事中国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的研究,编著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初探》、《区域文化与民间文艺学》等十余部,其中《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分别获上海市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及“山花奖”首届学术著作“最高荣誉奖”。
袁可嘉(1921- )
袁可嘉(1921- ),英美文学专家,诗人。崇寿镇相公殿村人。1946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57年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以及研究生院外文系副教授、教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主编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四册八本,约300万字),编选系统、精当,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引进现代派文学,符合社会需要,在读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专著另有《现代派论·英美诗论》、《论新诗现代化》、《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等,还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外文学作品如《彭斯诗钞》、《叶芝抒情诗选》等。
徐进(1923- )
徐进(1923- ),原名伯耕,剧作家。观海卫镇东山头人。自幼喜爱越剧,中学时因家贫辍学。15岁到上海一家西药房当学徒和职员。1942年冬考入袁雪芬大来剧场,任编剧。后在多家剧团任专业编剧。建国后历任文化部华东实验剧团、上海越剧院编剧、副院长、艺术顾问。改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剧本奖和演出一等奖,后经改编摄制成的**,是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影片,获文化部1949年至1955年优秀舞台艺术片奖,捷克第八届卡罗维·发利国际**节音乐片奖,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接着又创作了越剧《红楼梦》,在北京、越南、朝鲜和日本演出,获得极大成功。经改编拍成的**风靡全国。还创作了**剧作《舞台姐妹》,以及《浪荡子》、《盘夫索夫》、《沙漠王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越剧作品。
陈宜张(1927- )
陈宜张(1927- ),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理学家。周巷镇人,陈登原长子。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次年起任职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主编《神经科学》杂志。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聘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陈宜张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从事中枢神经生理研究,八十年代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元的非基因组机制或膜受体假说,近年来进一步发现糖皮质激素对神经细胞的分泌有快速、非基因组的抑制作用,具有国际影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综述20余篇,编译专著7部。已培养硕士博士数十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称号。
还有很多,自己看吧
http://shequcixicn/dispbbsaspboardid=11&id=387107
慈溪附近好玩的地方推荐:1龙山时宇老房子群余故居位于慈溪市龙山镇山下村。它是近代宁波帮代表人物虞洽卿在上海经商发财后回国兴建的中国优秀近代建筑。庭院分两部分,前窄后宽,形似“鲁”字。前后院由五栋建筑组成,前三栋为传统木结构建筑,后两栋为西式建筑。2吴磊风景区吴磊是慈溪市的著名景点之一,非常受欢迎,风景优美。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是一个以佛教文化和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它由五雷寺、莲花苑、藏云溪等景点组成。古寺、碧湖、幽谷、清溪是其四大特色,素有“小桃源”之称。吴姜磊寺是浙东最古老的寺庙之一。相传,它是三国时期东吴皇帝孙权的母亲吴国太所建,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3上林湖上林湖坐落在群山的怀抱中,湖岸蜿蜒,碧波荡漾,山上林木葱茏。山上有大面积的杨梅林。夏至前后,沉甸甸的杨梅挂满树梢,香气四溢,吸引当地居民前来采摘。上林湖之所以闻名于世,不是因为这里的景观,而是因为上林湖是中国越窑青瓷的发源地,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烧制了一千多年。现在上林湖南岸,有一个月瑶遗址博物馆,可以免费参观。还有修复后的莲芯窑址,是一座低头高尾的龙窑,盛于唐代。4山治公园和山治文化广场山治公园和山治文化广场隔着山治路相邻,这两个地方都是当地居民喜欢悠闲散步的地方。文化广场主要展示慈溪千年文化、休闲健身,“慈溪之光”金属雕塑是广场的标志性建筑。山治公园是慈溪市的一个老公园。它建于1985年,承载着许多慈溪人的乡思。因园内有两座山峰而得名,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以休闲为主,北面以儿童乐园为主。理子湖是山治山脚下最迷人的地方。群山茂密,水波粼粼,四季美景各不相同。山治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亭台楼阁很多,大大小小的亭台楼阁有十几个,最著名的有极光、潇峰、高铭。旧社会,慈溪素有“三北之地”之称。三个亭子的牌匾影射了慈溪市的自然景观,象征着慈溪市的三个北部组成部分。它们被称为“山治三亭”。5靠山考拉山,一个不常见的名字,没有证据证明它的起源。我在新华字典上查了一下,考拉这个词的意思是用柳条做成的容器,形状像水桶,俗称筐。从百度地图上看,景区的形状真的很像一个篮筐。莱山位于上林湖南侧,海拔424米,素有“仙山飞瀑,飞珠溅玉”之称。群山绿树成荫,分为东西两部分。两山之底,水流湍急,瀑布咆哮。这是一条蜿蜒的小溪。
在一个放晴的日子,应友人之约,一起赴大山品尝杨梅。驱车驶过妙山,沿着蜿蜒的公路盘山而上,只见层峦叠嶂,云雾氤氲,绕过绵延数里的九曲岭,眼前便豁然开朗,我们的目的地,慈溪市最南端的山村――大山村尽映眼前。
大山村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四周郁郁葱葱,层林尽染。大山村民多为戚姓,相传为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后裔,村内有抗倭亭遗址,故大山又叫戚家山。大山亦曾是浙东游击队抗日的重要活动场所,钟灵毓秀的大山庄,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许多抗日英烈都在大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行进在妙山通往大山的水泥公路上,欣赏着窗外的景色,感悟着大自然赋予大山林海竹涛中蕴藏着的勃勃生机,心中不由得赞叹,好一个世外桃源呀。听陪同的友人讲,大山之美,美在自然,犹如一首诗所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得清纯。村中的山山水水,完整地继承了大自然的惠赐,绝无雕琢的痕迹。环绕村庄的长鞭溪终年清泉潺潺,溪流淙淙。村周水库星罗棋布,尤以九龙湾最为闻名,潭水清凉甘冽,大山人将它加工成净水,源源不断地送进千家万户。离村不远的那座纱帽山,则演绎着一段神奇的传说:明朝嘉清年间,大山十里方圆地内的孙家境,出了一名贤臣――礼部尚书孙升,有一年他衣锦还乡游大山,游览了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山峰之后返回京城,第二天一早,乡人发现这座孙尚书踏青过的无名峰竟形似官员常戴的乌纱帽,从此这座山便戴上了“纱帽山”的称呼。现在,游人在游览时还不忘辨找纱帽山,去纱帽峰寻踪觅迹。大山的一切好像刚出浴的村姑,涂脂抹粉般地梳妆,是离她多么地遥远。
徜徉在山间小路上,听友人介绍说,大山人一直坚持因地制宜,做好“山”文章,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优两高”新品种,建立起林业示范区、生态观光区,其中杨梅、茶叶、竹笋为传统的林业“三宝”,尤以杨梅为长。由于大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且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同步,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杨梅生长条件,杨梅成熟后色泽乌紫,果大核小,肉厚汁多,甜中微酸,是一种上乘果品,游人到大山,总忘不了品尝戚家大山杨梅。初夏时节,漫山遍坡的凝碧流翠中,缀满繁星般艳红欲滴的杨梅令人赏心悦目,余秋雨先生在《乡关何处》中描述的情景浮现在脑海:“挑那些红得发黑但又依然硬扎的果实,往嘴里一放,清甜微酸,挺韧可嚼,扪嘴啜足一口浓味便把杨梅核用力吐出,手上的一颗随即又按唇而入。”摘几颗杨梅尝尝,秋雨先生的描述真是最恰当不过了。
游历大山,置身万紫千红中,观赏沿途的青山绿水,望着一幢幢村民的新楼,感受我们慈溪农村日新月异的巨大变迁,心情倍加愉悦。同游人不忘互相邀约,来年梅熟时,再来大山游。
横河镇民间故事数不胜数,每个景点都有一串故事。如 一个关于民间术法的故事《横河诡事》等等
下面节选《燧之光》引子以飨读者: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十月。
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横河乡孙家境宗祠。
灵幡飘摇,素帷低垂,纸灯高悬,秋菊怒放。
祠堂内接连不断地传出哀乐、哭泣和和尚的诵经之声。
一声震天动地的鞭炮爆响,“噼里啪啦”声随之响成一片。
孙安:“孝子孙堪、孙墀、孙升奉迎右副都御使、江西巡抚孙燧老爷灵柩归孙家境宗祠。”
全身披麻戴孝、脚穿草鞋的三孝子滚鞍下马,急急奔到祠堂门口跪迎。
夫人杨文丽从祠堂大厅奔出跪下,众人随出跪下。
满头银丝的老夫人在蕙兰的搀扶下,颤微微地走到祠堂门口。她手握白色绸绢,不时地擦着红肿的双眼。
孙安掀开马车帘子。马车上载一口厚实闪亮的红木棺材。
孙安:“恭迎孙燧老爷入孙家境宗祠!”
八名强壮的青年男子为马车铺上木板,上车抬起棺材,缓缓下车,一步步走进祠堂大厅,将棺材轻轻放入怒放的菊花丛中。
众人跟进,在棺材前齐齐跪下。
嚎啕声、抽泣声、哽咽声响成一片。
众人脸上挂满泪珠。
蕙兰扶着老夫人一步步走到棺材旁,端了把椅子让老夫人坐下。
老夫人双手反复地抚摸着棺盖,眼泪不停地顺着满是皱纹的两颊流下,雨水般地滴到棺盖之上。
孙安:“钦差大臣王守仁到!诰命夫人杨文丽接旨!”
杨文丽率众人奔出大厅,到祠堂门前的路口跪下:“孙燧贱妻杨文丽领阖府大小恭迎钦差大人!”
在威武整肃的钦差仪仗簇拥下,一顶八乘大轿合着开道锣鼓的节奏一步步抬到祠堂门前。
旗牌官:“压轿!钦差大臣落轿!”
八名轿夫一齐缓缓放下大轿,旗牌官上前掀开绿呢轿帘。
王守仁手捧金**的绣龙绸卷神态凝重地走出大轿。
旗牌官:“钦差大臣王守仁宣读圣旨!诰命夫人杨文丽接旨!”
王守仁展开绸卷,清清嗓子宣读:“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右副都御使、江西巡抚孙燧,不附逆臣朱宸濠,拼死以争,身殉职守。其忠勇刚烈,殊堪褒扬。且舍生取义之际,孙燧部署周到缜密。逆臣贼子无隙以乘,终至覆亡。审平逆一役,孙燧居其首功。朕厚忠贤,重良弼,特准汀赣巡抚王守仁、吉安知府伍文定所奏,追赠孙燧以礼部尚书,谥忠烈,与江西按察副使许逵并祀南昌“旌忠祠”。敕封孙燧嫡妻孙杨氏以一品诰命夫人,嫡长子堪荫锦衣卫正千户。钦此。”
杨文丽叩头着地:“孙杨氏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孙堪叩头着地:“孙堪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旗牌官:“礼毕,平身!”
杨文丽起身,众人随起。
王守仁将圣旨交与杨文丽:“请夫人准下官祭奠前辈孙大人。”
杨文丽:“大人请。”
王守仁进入祠堂,到孙燧灵柩前上香,跪拜。起身读祭文:
“呜呼!桑梓泰斗,孙境德成;千秋楷模,忠烈燧公。亦悲亦壮,惟敬惟仰!
大明正德,十年有四,逆臣宁王,祸乱江西。威逼利诱,不择手段。吾公忠烈,拼死以争。慷慨赴难之时,晴天炸响霹雳;舍生取义之际,城垣顿起阴风。天地为惊,鬼神为泣。呜呼哀哉,举国同悲。
为官一生,公清正廉明。牧州县,执刑狱,掌督察,有拳拳爱民之心,无丝缕贪恋之私。天地为鉴,民心作镜。
奉旨赴赣,公巡抚江西。明知凶险,生死以之。晓之以大义,动之以利害,苦口婆心,仁至义尽。逆臣贼子,冥顽不灵,设宴鸿门,残害忠烈。哀哉吾公,江河呜咽;壮哉吾公,山岳肃穆!
直面累卵,公处之若素。谋划惟缜密,部署尽无瑕。除匪盗,收甲兵,强根本,固要害。举措非扬汤止沸,动作乃釜底抽薪。贼匮利器,白梃以刃;攻无所以,守乏可负;进退维谷,山穷水绝。转瞬之时,兵燹灰飞烟灭;弹指之间,逆臣引颈受戮。审宸濠之乱,其兴也汹汹,其亡也忽忽,皆拜吾公之所赐。呜呼!平逆首功,舍公其谁?
赫赫功绩,暠暠德行,齐天地同寿,与日月共辉。耀公先人,照吾后辈。呜呼,忠烈吾公,浩瀚汗青烁君辉!呜呼,吾公忠烈,万世春秋褒公义!
沧海漭漭,哀思无尽;青山巍巍,敬仰弥重。
守仁聊以拙文,哭祭忠烈先贤。惟愿步公足迹,余生奋进不辍。他日若能丹心留取,亦不枉此生也哉。
后人王守仁叩首,一拜,再拜,三拜。”
王守仁读毕,深深三鞠躬,转身对杨文丽:“夫人节哀。下官尚有公务在身,不便久留,告辞。”
杨文丽:“拙夫丧后诸事冗杂,钦差大人见谅,恕小老妪不远送。”
王守仁朝杨文丽深深一鞠躬,缓缓转身走出大厅。
杨文丽领孙堪、孙墀、孙升至祠堂门口跪下,齐声:“恭送钦差大人。”
杨文丽转回大厅:“孙安。”
孙安:“老奴在,夫人有何吩咐?”
杨文丽:“开棺,我要再看看老爷。”
孙安:“夫人,老爷为国尽忠已经有三个多月了……”
杨文丽:“老爷在昨夜三更梦中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他与睡着时没什么两样,开吧。”语气异常自信。
老夫人:“开吧,孙安,老身也想再看看我的大头燧儿。”
孙安:“老夫人,这……”,犹豫片刻,转身对孙福,“开棺。”
棺盖打开,众人涌上,将棺材团团围住。
孙燧静静地躺在棺中,面容安详,栩栩如生。
杨文丽泪如雨下,泪花中幻化出她与孙燧钱塘分别的画面。
横河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镇,既有湖光郁林之美,又有人文景观之韵。横河镇位于阳城县西南,东以析城山与驾岭乡、河北镇相比邻;西部以云蒙山与垣曲县,河南省济源市交界;南部以鳌背山与河南的邵源镇相接壤;北部以小尖山与董封乡相携,恰置全县有名的析城山、小尖山、云蒙山、鳌背山四山环抱之坳。东西直线距离15公里,南北直线距离23公里,总面积210平方公里,居全县各乡镇之首。现辖20个行政村,285个自然庄,镇政府驻地横河村,距县城48公里。
横河西有“严光故里客星山”,据说这里曾是二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严光的故居地;南有“远古遗址童家岙”,与余姚的河姆渡遗址相毗邻,相当于河姆渡遗址第三层文化;镇中心有“神工巧筑七星桥”横穿东横河,形如马鞍,历经百年仍巍然屹立。镇中心附近偏南的孙家境村,是当地望族,一直有“横河孙家境,纱帽八百顶”之说,该村的孙氏宗族,显宦名士,人才辈出,单收入《中国名人大字典》的就有十多名。建于明初的孙氏祠堂,至今保存完好,1986年慈溪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人文景观
横河镇自三黄五帝时代即有人生活。今析城山上仍留有当时动人传说及碑文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曾为军事家孙膑出师之处的云蒙山也有人居住。据现有石刻碑文中得知,千峰寺曾为北魏建筑,圣王坪汤帝庙曾在北宋时就已存在。
据史载情况分析,早 在公元前4500年,已有先民定居生活在这优美的地方。横河镇在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晋、韩、魏之属地。到明、清时代,全县设置都、里、户。横河镇当时属上义都,析城里。明国6年即1918年,山西实行区村制,归属于阳城第四区公所下寺坪村。
童岙遗址 童岙遗址在横河镇童岙村东北2公里的南江两岸,面积约4000平方米,方化层厚约25厘米。出土文物主要有石器和陶器。石器有锛、斧之类;陶器以夹炭黑陶和夹砂灰黑陶为主,全系手工,器形有釜、罐、钵等等,据考证属河姆渡第三文化层。现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梅山岗古墓群 杨梅山岗在横河镇陈山村,是座略呈带状的小山坡,南北走向,是慈溪市古墓群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1986年12月省文物局组织考古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和发掘,出土了百余件器物,获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据[86]慈陈M16、17、18、19记载,墓室上部均的大小不异、高度不一的封土堆,封土上铺设护土石。基室为长方型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主要是陶器,其他还铜器、铁器、石器及小装饰件。
陶器有壶、罐、瓿、等,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做工精巧,质地坚硬,表面都饰有花纹。铜器有四乳四虮、五铢钱、镜、洗、印等。铁器有刀、剑釜等。石器有黛板、研磨器等等。 年代考证,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类型、纹饰,杨梅山岗古墓群视为汉朝。
孙境宗祠 孙境宗祠,坐落在横河孙家境村之洞桥头。建于明历二十三年(1595),清时扩建。祠坐北朝南,共3进。硬石造砖木结构占地1550平方米。布局呈长方形,南北长61米,东西宽75米。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为台门、前厅、后厅,各进间均以墙垣连接。前厅天井两侧1幢三开间两层楼厢房。后厅明正中现存戏台一座,上悬"燕翼堂"横匾1方。大门两旁1对扁圆形石鼓。大门外有1对旗杆石座。厅内有多处楹联、匾额,廊檐间有精致的雕刻。1985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星桥 七星桥,坐落在横河街闹市中心。横跨在东横河之上。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清道光年间(1821)重修,三孔拱形石桥长245米,宽227米,西边各有石栏板11块,方形望柱10个。桥上东西两侧桥栏外扇形额均题名为"七星桥"。中孔两侧桥门柱顶额栏下面各有一对石刻龙头。桥两面各有联,东曰:"明镜高悬辉腾两夹,彩虹钭锁气吐三环"。西曰:七曜拱波南境北镇,三台锁浪左川右泉。"七星桥"今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下古樟 在寺下村南山脚下有一棵巨樟。相传将有500年以上的历史。 古樟树根虬结纵横,延伸四周,暴露地面部分,也有50多平方米。高近十丈。主杆只乘小半圈,多半空心,向内凹进,余下的弯月形树身,支撑着整个树冠。向四周伸出的粗壮的枝干,荫覆地面在900平方米左右。推则实际身围应在10米以上。 历尽沧桑的古樟,如今已得到应有的保护,今后必将更加繁茂,显示其特有的价值。
客星山 客星山在横河石堰境内,原称陈山,系汉严光隐居之地。《后汉书》严光传中有"客星犯御座"之记,更名"客星山"。山卓峭陡立,孤峰突起,清郑性诗云:"姚邑东偏耸客星,十分孤秀十分清。"山上有严光墓,并有"汉徵士严光墓"碑石一方(尚存)旁立民国元年崇明支裔孙师愈恭无锡邓楫教书的“客星山谒墓记”碑文一方,另镌有“何处是汉家高士,此间有天子故人”联语之石柱一对。墓右边建有“严子陵祠”,山顶建有“高节书院”。旁有古井一口。山下严陵坞相传为严光故里。旁有余姚县公署禁碑一块(尚存)。山脚下,建有“客星桥”,“客星庙”。 清咸丰二年(1852)出土之“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即为严光同时期物,系国家珍贵文物。
客星山东南侧有汉古墓群。
寻找孙氏族谱
本文2023-09-22 04:06:3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