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莘县有哪些遗址
名胜古迹【莘亭伊尹耕处】 位于莘县莘亭镇大里王村西。莘亭,始建于汉代,后亭废基存,清康熙55年东昌知府程光珠书“莘亭伊尹耕处”,题曰:“尧舜之道,畎亩之中,圣作物睹,龙云虎风。”令知县刘萧勒石立碑,重修莘亭,亭东侧有伊尹庙。伊尹生活在夏殷之间,他协助成汤打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荒*暴虐的国君夏桀,废夏立商,后又辅佐外丙、中壬为王,曾放逐太甲,“摄行政当国”,直至太甲悔过。大文豪苏轼称赞他是“行之天下不以为惊”和“临大事而不乱”的古之君子。据《孟子》记载,伊尹相商前曾躬耕于有莘之野,后来莘县城北之地一度被称为“伊田”。【马陵道古战场】 位于莘县大张家镇马陵村和樱桃园镇道口村之间,战国时期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马陵、道口两村相距6公里,皆顺河流向建屋,村中房屋、胡同、道路无一不斜,且拐弯甚多,极为曲致。至今进村后仍极易使人迷失方向。当年著名军事家孙膑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伏兵于马陵道旁,一举打败了骄纵的魏兵,魏军主将庞涓自杀。2005年5月,由大张家镇出资,修建了马陵之战纪念馆。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上将题写了馆名。【太子冢】 位于莘县十八里铺镇太子张庄村旁,是春秋时卫国太子伋和他弟弟寿的合葬墓。虽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冲刷,至今仍有三丈多高,十亩多大,远远望去象一座小山。据载,卫宣公纳太子伋妻宣姜为妾,生二子寿、朔。伋生性宽厚,宣姜多次陷害他,想让己子继位。宣公派伋出使齐国,并与朔合谋,派人在莘野杀伋。寿救兄长,设法将伋灌醉,自己代兄前往,结果被伏兵杀死。伋醒后赶往莘野说明真相,也被杀。当地百姓感怀两人义烈,自动凑钱出工,将其收敛合葬,名曰太子冢。一张姓人家自愿守墓,后此处逐渐发展成一个村庄,名太子冢张庄。伋之同母妹妹闻兄死讯,私自逃出,奔向莘野,行之当时的杜婆村,患病身亡。后人便把杜婆改称“妹冢”,即现在的妹冢镇驻地。【文庙】 清代祠庙建筑。位于莘县东街路北。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约150年。原有大门、大殿、奎文阁等建筑,今仅存大殿3间。大殿建于高出平地05米的平台之上,东西长165米,南北宽94米,高91米,砖墙,歇山,青砖灰瓦,重梁叠架,飞檐斗拱。建国后曾辟为“烈士祠”。每年清明节,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在此开展纪念活动。80年代,因大殿破损严重,烈士遗物被移往丈八烈士陵园。文庙内现仅存大殿和几株古柏、古藤。2002年对文庙进行重修。1999年4月被聊城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洼遗址】 古遗址。位于莘县朝城镇西孟庄村北。遗址占地约180公顷,低于四周07-1米。表面有大量汉代灰陶片、灰坑及宋、元时瓷片。1974、1978、1979年曾先后出土5件汉代灰色陶罐,1985年出土1件唐三彩道士。遗址东北部为东汉东郡太守臧洪之堌堆,制高点95米,占地约6000平方米,三合土筑成,夯土痕迹层次甚清,清代《朝城县志》称此台乃春秋时齐桓公会诸侯之处。1978年被聊城地区行署列为地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干故城】 汉代城址。位于莘县城东北20公里的马桥村。北长570米,东西宽450米。遗址中心高出四周35米。地表暴露有汉代灰陶片和唐、宋、元时期的瓷片。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春,车骑将军卫青率3万骑兵击败匈奴右贤王,俘获匈奴裨王10余人、将士15万人,汉武帝晋升卫青为大将军,卫青的3个儿子皆被封为侯。其中第三子卫登被封为发干侯,发干始成为侯国所在地。遗址东1公里处曾有一碑,记载大名府发干县的沿革情况,1958年毁掉。1974年冬,遗址东挖出一眼古井和木制车轮以及陶缸、盆等。1983年,遗址内出土了12个明代瓷盆。1999年4月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氏墓群】 唐宋石刻群。位于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东北。系唐末魏博节度使韩允中及其父韩国昌墓葬神道石刻群。墓葬坐北朝南,地表封土已平。石刻存有韩允中墓碑、韩国昌神道碑、墓表、豕、羊、马、武士俑。韩允中墓碑和韩国昌神道碑形制大小基本相同。碑身与碑额为整石雕出,通高68米、宽213米、厚077米。额上浮雕6条龙,曲折盘绕,层次分明,龙首饰在碑首侧,碑首正中留有圭字形额。碑文多有残缺,可辨者有2500字,书体工整秀劲,波折险峻,有褚体韵致。墓表,位于神道碑的最南端,八棱形,通高349米,表首圆形,饰仰莲,座方形。八棱柱体刻有宋绍圣二年的简短文字,记叙了宋代补添神道石刻的经过。石豕,首残,残高112米。肌肉雄健,四足有力,蹲坐于方形基座上,隐露出勇猛不可侵犯的样子。石羊,高096米,俯卧在长方形基座上,双角大而弯曲,安祥地注视前方。石马,首尾长236米,高160米,着鞍辔,雕琢浑朴。马左前雕出一胡服束带牵马石俑,头部已残,高140米,形象威严,神态逼真。武士俑,头戴冠,双手持剑站立在方形台基上,高273米,短颈,双目圆睁,威武庄严。韩氏先世为河南汝南人,世为魏将,国昌官至贝州刺史,唐大中六年(852)卒。允中官至魏博节度使,乾符元年(874)卒。父子俱为显官官,故神道石刻之高大雄伟有异于常。1992年6月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武阳故城遗址】 隋代古城遗址。
于莘县十八里铺镇东段屯村西北150米处。遗址高出四周耕地15米,东西宽60米,南北长200米,地表暴露出宋、元时期的瓷片,多为碗盘。1978年被莘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代铁钟】 金代铸铁器。铁钟体高241米,钮高049米,通高290米,唇部直径177米,围径556米;顶部钮由两条气度凶悍的蠕龙交织而成。钟重约10吨。钟体上的纹、字大部清晰可见。下部为一周阳线植物形花纹;上面是较小的方各,其中一格内有“承包四年六月初六日铸造”字样及铸造者姓名;下为大方格,与小方格以八卦文作界,格内有“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国泰民安”等铸字,顶部为气象雄浑的云雷纹。现存于莘县古城镇,2002年建有钟亭。【三槐堂】 宋朝一代名相王旦家族的宗祠,坐落在莘县套庙王庄村。苏东坡在《三槐堂铭》中写道:“魏公之业,与槐俱荫。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荫满庭。”史载王旦的父亲王佑官至兵部侍郎,虽有经世之才,但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他在院中亲手植槐三棵,祝愿说:“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后其次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王旦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不谋私,不受贿,不置田产,不蓄声妓,忠奸分明,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创王家世代家风。其后辈子侄多经科举入仕途,仅在宋史有传的就有11人之多,且均为官清正,各有建树。三槐王氏自王佑起,至今已有48世,其后裔散居在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不断有新加坡、菲律宾、香港等地的名人来莘县“三槐堂”寻根访祖,延续家谱,追思先人之高风亮节,宏扬中华之传统美德。正如古诗云:“三槐始植兆三公,不与陶门五柳同;朝代更替星斗转,至今堂下播清风。” 【燕塔】 亦名宝塔、雁塔、燕塔。位于城中西北隅今文化馆院内。建于金天眷二年(1139年),一说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拆于1968年春。据旧志载。塔东西阔十四步,南北长十三步,高十三级,顶上有铜笼容二十余人,可望七十里,曾为“拒寇护城”起过重要作用。“望气者谓宜发科名”。明清代曾数次维修,邑人亦“迭赋鹿鸣”,将塔视为莘县的骄傲和莘城的象征。1944年解放莘城时,塔作为全城的最高点被我军首先占领。据老教师赵仙如测记,塔底面积533平方米,高486米,每级有四门,至顶可望数十里,并有“手可摘星辰”之感。塔下有古庙,庙内有石雕女神像,传为南海大士,俗称“石奶奶”。莘城一带百姓旧有正月十六登塔,十月十八日赶庙会之俗。1958年破除迷信,拆庙拉神,古庙不复存在。1968年塔被以“不安全”之由拆毁,拆出五部北宋刻本《妙法莲花经》、一部写本《陀罗尼经》、一座小银塔和一具石函。函内有舍利子,上漂浮着银质薄片船。银塔属板金工艺,玲珑剔透、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经书、银塔现存山东省博物馆,石函存县文物馆。1981、1982年《文物》杂志对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作了高度评价。八十年代以后,历届县领导及文化部门曾起议重建,后因资金问题终止。至今人民仍热切期盼着记忆中的宝塔重现,改变古州郡无古迹的缺憾。2005年8月由县政协组织成立莘县燕塔研究会,筹备重修燕塔事宜,受到多方关注和支持。现燕塔正在修复之中。【野猪林】 位于莘县观城镇郭海村北,相传是《水浒传》中好汉林冲由汴京发配至沧州途中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之处。北宋时期,野猪林经常有野兽出没,很多人在此丧生。《水浒传》第八回写道:“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据《观城县志》载,野猪林村东是徒骇河,村西是马颊河。这两条河都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疏通治理的较大河流,村北有三沟(于沟、王沟、马沟),村南有三庙(红庙、朱庙、双庙),地形较为复杂。【十字坡】位于莘县和河南省范县交界处,相传是《水浒传》中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开店、结交江湖好汉的地方。据说,孙二娘娘家在樱桃园,婆家住在现在的张青营。十字坡、樱桃园、张青园三足鼎立,相距不远。几百年来,民间艺人在这一带串乡演出,都忌讳说唱《武松打店》以及《水浒》中有关孙二娘卖“人肉包子”的故事。十字坡有一大桥,站在桥头,可以饱览金堤河上的秀丽景色。【琉璃井】 位于莘县观城镇东南7华里古井村,井筒上半截全是青砖砌成,水面上下部分为硬如石滑如镜的琉璃疙瘩。每有物体击水,便发出铜钟般的嗡嗡声。大旱之年,其他水井皆干涸见底,唯有此井水量不减,而且特别甘冽清爽。相传古时候有一张姓人家,为躲避官府豪绅的盘剥,携妻子儿女来此定居,每逢大旱,吃水就发生困难。为此张家女儿翠玉,经常跪求嫦娥仙子帮助,经仙子指点从云峰山上采下10条紫荆,放入井中燃烧,井中流沙很快被烧的坚如石亮如镜,井底也有泉水涌出。紫荆尚未烧完,云峰山守山老人赶来,把火熄灭,拿走紫荆,于是这口井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马本斋烈士陵园】位于莘县张鲁镇南1公里处。1944年2月,冀鲁豫军区三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病逝后,安葬于此。当地政府和群众立碑、筑亭、植树,修建了“马本斋烈士陵园”。1954年,烈士灵柩移至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1985年在烈士原葬处重建。
陵园坐北朝南,占地10亩。整个陵园由红砖花墙围合,主要建筑有阿拉伯式穹形大门,中国古建筑式六角形纪念亭,回族埋葬习俗用的坟丘和烈士纪念祠堂。纪念祠堂内安放着烈士的半身汉白玉雕像,两侧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写的挽联。“马本斋烈士陵园”门额系烈士之子马国超所书。这些主建筑坐置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由一条甬道贯穿其中。园内翠柏掩映,绿草如茵,庄严肃穆,朴素典雅。每逢清明节,张鲁镇人民都到陵园扫墓。宋任穷、段君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来莘时都曾来此凭吊。马本斋是河北献县人,曾在旧军队中闯荡20年,由士兵升为团长。后因对旧军队不满而回乡闲居。“七七”事变后,他组织回民支队抗击日寇,屡屡重创日军。1942年秋转战到鲁西北,一直活跃在莘县、观城、朝城、濮县一带,给盘踞在这里的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当时的冀鲁豫边区主任黄敬称他是“后起的天才军事家”。【丈八烈士陵园】 又名鲁西北烈士陵园,位于莘县大王寨乡东丈八村西北隅,建于1945年,占地约百亩,是聊城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70米。陵园坐北朝南,由门楼、纪念碑、纪念室组成,门楼为古典式建筑。纪念塔高16米,四面八角,楼阁式建筑,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二层塔壁镶嵌着八面石碑,刻有当时冀鲁豫边区党、政、军***亲书的碑文和为革命牺牲的925位烈士的英名录,其中师级干部3名,团级干部10名,营级干部6名,连级干部9名,排级干部102名,班长和战士643名。纪念室中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亲笔书写的挽联和部分烈士的照片、事迹。园中北首是鲁西北全体党政军民1945年敬修的肖永智、张炳元、史钦琛等烈士陵23座,园内苍松翠柏,冬夏常青,白杨参天,果树成方,鲜花盛开。整个陵园庄严肃穆,生机勃勃,是聊城市广大干部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山东莘县有哪些遗址
本文2023-10-14 11:02: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