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姓家谱的罗氏族谱源流
家谱渊源甚早,一般都推始于《周官》,实际上《世本》乃是我国谱牒最早的著作,司马迁《史记》的世表、年表取法于此,实为后来家谱宗谱之滥觞。在谱学发展史上,经历由专官之掌,演为专门之学,最后变为私家之谱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参见邵晋涵《南江文钞》卷六),修谱也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唐、宋 元明清三个发展高潮。尤其是清代可说已达到顶峰,有人统计,“宋元以来,清人修谱最多,保存至今的族乘,至少在二万种以上,清人修的占重要成分,且质量较高”(《清人社会生活》)。到了民国,修谱之风仍不少衰。“考我国古代社会,夙重宗族。自大儒欧阳氏、苏氏创谱牒制后,千百年来言家乘者,遵制法古,群相倡导,驯至举国上下,无族无谱”,民国三十七年修《罗氏杞公戊子族谱序》中的这几句话,反映了我国清代、民国期间“族族有谱”这一历史事实。罗姓之族谱家乘,当然亦不例外。
罗氏族谱最早者,似为修于宋代开宝年间的“豫章罗氏” (俗称“柏林罗氏”)族谱。罗颖在《源流总序》中称:“吾祖家豫章,抵颖身,三百余年”,其间“文献足征”,因此族谱中既有唐代科甲鼎盛、罗氏人才辈出的实录,又记有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赠诗之类,且溯源重黎,以罗君用为先祖,并及“十八世祖”罗企生,堪称源远流长、后裔繁茂的世家望族。
后来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写诗《罗氏谱赞》云:
豫章世家,洪州望族。忠孝一门,节义两顾。
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
礼义仁昭,天伦攸笃。贤子贤孙,旋踵芳躅。
以此家风,遗风善俗。
1、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
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者”。
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失败了很多次 , 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 , 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
我可以试想,如果爱迪生在助手劝他停止实验的时候放弃了,我们现在会怎么样呢?可能我们还要点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灯在夜里照明。其实爱迪生的每次试验失败都可以看作是挫折。这么一算,爱迪生发明电灯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目啊!
3、中国作家张海迪
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4、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5、达·芬奇画蛋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 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
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
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罗氏族谱源流
家谱渊源甚早,一般都推始于《周官》,实际上《世本》乃是我国谱牒最早的著作,司马迁《史记》的世表、年表取法于此,实为后来家谱宗谱之滥觞。在谱学发展史上,经历由专官之掌,演为专门之学,最后变为私家之谱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参见邵晋涵《南江文钞》卷六),修谱也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三个发展 。尤其是清代可说已达到顶峰,有人统计,“宋元以来,清人修谱最多,保存至今的族乘,至少在二万种以上,清人修的占重要成分,且质量较高”(《清人社会生活》)。到了民国,修谱之风仍不少衰。“考我国古代社会,夙重宗族。自大儒欧阳氏、苏氏创谱牒制后,千百年来言家乘者,遵制法古,群相倡导,驯至举国上下,无族无谱”,民国三十七年修《罗氏杞公戊子族谱序》中的这几句话,反映了我国清代、民国期间“族族有谱”这一历史事实。罗姓之族谱家乘,当然亦不例外。
罗氏族谱最早者,似为修于宋代开宝年间的“豫章罗氏”(俗称“柏林罗氏”)族谱。罗颖在《源流总序》中称:“吾祖家豫章,抵颖身,三百余年”,其间“文献足征”,因此族谱中既有唐代科甲鼎盛、罗氏人才辈出的实录,又记有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赠诗之类,且溯源重黎,以罗君用为先祖,并及“十八世祖”罗企生,堪称源远流长、后裔繁茂的世家望族。
后来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写诗《罗氏谱赞》云
豫章世家,洪州望族。
忠孝一门,节义两顾。
文德武功,名留简竹。
理学真儒,后先继续。
礼义仁昭,天伦攸笃。
贤子贤孙,镟踵芳躅。
以此家风,遗风善俗。
罗氏族谱的形式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苏洵倡修族谱家乘,最为积极得力。他们不仅亲自动手编写本家的族谱,而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欧阳修的“谱例”是:“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原则是以远近、亲疏为别,“凡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居士外集·欧阳氏谱图序》)苏洵的“谱法”是:“凡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其高祖之父。”他主张一般家庭修谱用“小宗之法”,即只记五世,而政治经济地位比较稳定的皇室贵族等,则可以按照“百世不迁”的“大宗之法”来编写族谱(苏洵《嘉祐集》)。在编写方法上,他们一采叙述式,一采图表式。他们虽然在体例方法上有别,但“敬宗收族”的目的则相同。
宋仁宗以后,欧阳修、苏洵的族谱成为宗谱形式的规范,影响至为深远。宋绍定元年罗氏《秀川家谱叙》有言:“古人之意,莫重于族,亦莫严于谱。谱者,推其祖之所自出,而合其族之所由分矣。”“先王制礼,以明宗为大务。是以古者有大宗、小宗之别,使其派有所统而不紊。又重之以岁时蜡祭之会,冠婚丧祭之礼,乡射燕饷之仪。其目委曲而繁重若此者,盖所以习其揖让长幼之节,隆其亲亲老老之恩,厚其睦姻慈爱之义,使人人知有忠敬孝友,醇固而无浇薄之风。”因此,罗氏族谱的编写,也基本是效法欧、苏二氏。但这种效法,不是简单模仿,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变通的,因为两者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取长补短的关系。直至清代、民国,罗氏修谱或“谱体采苏式”,或“参用欧、苏两式”、“集欧、苏两氏之长”。
修谱的主体思想
罗氏修谱是基于“敬宗收族”的观念与目的,以加强家族团结,巩固家族制度。清代湘军名将罗泽南在《罗氏墨谱序》中说:“宗族者,祖宗一人所自出也。一人之身衍为数千人,数千人之身即一人之身也。人以祖宗之身为身,则当以祖宗之心为心。一族之内,俊秀者尊之,象贤者也;孝子悌弟义士节妇则钦崇之,立身行道,贻先人以令名者也;有位者庆之,大吾门闾者也;富者卫之,能克家者也;贫者、弱者、孤者、独者、鳏者、寡者、疾厄者、患难者,相与救助之,赈恤之,吾祖若宗所不忍视者也;不肖者教戒之,惧辱其先也;老者安之,幼者慈之,亲友赖以递续者也。”
在长期的宗法社会里,许多仁人志士和有作为者都注意把“敬祖收族”的观念推衍成为“忠君爱国”的思想,在国家民族事业受到空前危难的时刻,更把家族观念扩展为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移孝作忠,毁家抒难,舍“小我”为“大我”,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
华容南山罗氏始迁祖为宋朝宣义大夫、抗元义士罗尚德,其后裔罗桢,抗战中为“湖南省民众抗日自卫团”华容县军事参议,“于兹倭奴人寇,兵气嚣然,犹谋纂明世次,敬宗收族”,以“率循宣义遗训,昭示族人”,“收抗日自卫之功,以慰国人”(《南山罗氏族谱序》)。
民国三十年,新化《罗氏通谱》纂成,总纂罗联焘在序言中特别希望“族中诸父老昆弟”,“各本敬宗收族之旨,益坚团结,共体时艰,以发扬民族精神,奠国家于磐石之安”。湖南安化县英武中学校长罗驭雄,是 一师同学,左派,曾任北伐军师政治部主任,他对于“敬宗敦族”与“世界大同”的关系有自己的明确见解:“方今时局剧变,国人对于家族观念逐渐冲淡,且国际往来愈频繁,视野愈广大,天下一家,期诸实现。向之所以爱一家一族者,今兼以爱异族异人。民胞物与,四海之内皆兄弟。其理想因时代而进步,固未可以厚非。惟是天下之平,基于国治;一国之治,基于家齐。而国为家之积,虽世界纵跻于大同,而家未必即废。故敬宗敦族,实乃世界和平之起点,未可以侈言天下一家、世界大同,而漠然忽视宗族也。”他鉴于安化罗氏杞公后裔有毅力、有热忱、团结之力最强,因此希望“杞公裔诸君子扩此特殊精神而及于全族、全社会,则有裨于民族国家之建设与隆昌,又何可 !”
修谱
既然族谱家乘在团结族人、保家卫国方面有如此重要的任务,因此许多家族成员尤其是一些有地位、有声望的成员和热心分子,把修谱当作自己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推卸的义务,“朝夕不遑,熙攘其间,乐此而不疲”(罗驭雄《杞公民国戊子族谱序》)。
传说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罗氏家谱的,是两千多年前周显王时代的罗凌甫(乘),他是周朝末叶复兴了罗国,头一个以罗为姓,并且重新结集了罗氏宗人,使得罗氏家族自此日益亲爱精诚的关键人物。据说他所编的这部罗氏族谱(家乘),完成于周显王十四年。他在谱序中说:
“溯自郐公至乘身三十余世,自黄帝至今数千年矣。罗国子孙流离散徙,罔知所宗,乘幸蒙秦国擢用,授爵封邑。乘辞不受,乞复罗国,并迁都楚南之枝江。因南北争夺,迄无了期,乃追寻源流,辑为家乘。念罗国之后,遂定以国为氏,记录大略,以识前人之功德,以履后裔之孝思,永垂千世云尔。”末尾署明“大周显王十四年岁次丙寅孟冬吉日,荆州枝江罗国始祖郐公三十一世孙乘谨序”。
宋代罗颖,曾编辑了一卷《柏林罗氏族志》,并写了一篇《豫章罗氏源流总序》。明代罗钦顺致仕里居,族中父老嘱托他秉笔重修族谱,这时他已年高八旬,老而有病,推辞不掉,“焚香涓吉从事”。嘉靖进士、著名学者罗洪先,主修江西《秀川族谱》,如实记载了罗勋至罗宗达的世系及其分支概况。到了清代,名人修谱的现象相当普遍。至于近代一些学者,都亲自主持或参加纂修宗谱的活动。如近代文史学家、民国初年广东临时省议会议员罗师扬,1926年归里后亲自纂修罗氏族谱;近代历史学家、 的老师罗元鲲,与 一起参加“驱张运动”的湖南旅京教职员代表罗教铎,于抗战期间的1941年共同主修湖南新化《罗氏通谱》。
在近些年民间兴起的续修新谱的热潮中,一些有识之士努力使姓氏谱牒文化和正当家族活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犹如使宗教活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一样。
族谱的保管
族谱是神圣的,也是神秘的。各房各支领谱后,均要妥善保存,一般秘不示人,更不能出卖。每年大祭时,都要将谱带到祠堂查核,如保管不善,将受到训饬。擅自出卖的,将被视为不肖子孙而逐出宗族。有的宗族为了妥善保存族谱,特别配制一种谱箱,用来收藏族谱。如新化罗氏民国三十年修谱时,特制34个“族箱”,每个需用法币7元2角;安化罗氏民国三十七年修谱时,除征收丁费和领谱费外,还另征“谱箱谷”一种,共修谱重5通,“每通精制木箱装置之,以归划一而免散失也”,并谆谆告诫族人,族谱“系一家之言,自倡修至成卷,固非易事,宜珍而藏之,毋使损毁或失逸”(罗氏族谱《例言》)。
谱序
在篇什繁多的古代散文中,我们读到过许多“序”文,或诗序,或文序,或图序……但却很少读到过谱序。这是因为族谱的不公开刊行于世,有比较普遍的保密性所造成的。
但是,它毕竟属于散文的一种。从罗姓族谱的几篇序文中,我们完全可以对它的艺术特征作出评断。它是一种朴实的纪实散文文体。
族谱本身就是一种纪实文体,它的内容要求真实(尽管不可避免出现一些疏漏之处),来不得半点虚夸和矫饰,家族的发源、迁徙、生息、繁衍,此中涉及的人物、年代、地名、历史事件,都具有一定的纪实性。因此确定了谱序的叙述和论证必须与族谱的内容相吻合,文字也就呈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形态。如郭嵩焘所作的谱序,对古罗国的盛衰和湘乡韩湾罗氏的源流,均有所考证,“自湖以南诸罗氏,皆原本吉水,从族望也”一句,道出了湖南罗氏的迁徙所自。
族谱记载的是一个家族的发源、迁徙、生息和繁衍的一个悠长的时空范畴,充满了一种苍凉而雄劲的历史感,因此谱序的作者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处,用博大的胸襟、广远的目光以及精深的学养,去俯瞰家族的生命史,并用极具概括力的文字对这部生命史作简约的勾勒,体现出一种大手笔的韵致。
此外,修撰族谱是为了理清这个家族的渊源关系,为了正长幼、明尊卑的人伦之本,以加强家族的认同意识,维护家族的安定团结,进而造益于社会,谱序往往言简意赅地对这些属于儒家的正统思想进行赞颂和阐发。到了近代,更是随时代发展而进步,如罗驭雄所序《杞公民国戊子族谱》一文中的最后一节,阐述了“家”、“国”与“世界”的关系,独具新意:“故敬宗收族,实乃世界和平之起点。”
谱序的作者,大多为当时的名人,或以官显,或以文重。他们自身所具有的权威性,又为这个家族增添光彩,如明代的解缙、清代的郭嵩焘。还有一类作者,既官显文重,同时又是该族的子孙,如罗颖、罗钦顺、罗洪先、罗典、罗泽南、罗驭雄等。
罗 14286 山西祁县梗阳罗氏家谱十九卷首三卷末一卷(清)罗其瑞 罗文藻等重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修 钞本山西祁县文管注:谱首修於明隆庆元年罗正已。14287 上海 蓉城槐子江罗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罗华珊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琳琅堂活字本 十五册吉林大学 14288 江苏镇江润州罗氏宗谱(民国)罗志谦撰民国二十三年(1934)写本 一册日本 美国 14289 浙江馀姚 虞北罗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一卷(清)罗宗岳 罗槐等纂修清同治九年(1870)罗贻谷堂活字本 十四册河北大学 天一阁注:该族散居慈溪、上虞等地。 14290 浙江馀姚 姚江罗氏家谱八卷首一卷(清)罗占华等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省兰堂活字本 七册北图注:此为三修。 14291 浙江馀姚 姚江罗氏家谱七卷首一卷(民国)罗祖亨重修民国十年(1921)省兰堂活字本 二册北图 吉林大学注:此为四修。 14292 浙江馀姚 姚江罗氏宗谱十五卷(清)罗立功续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报本堂刻本浙江慈溪县文管(存七册) 4293 浙江馀姚 姚江梅川罗氏宗谱十五卷(民国)罗怀生等续修民国三十八年(1949)报本堂刻本浙江慈溪县文管(存五册) 14294 浙江 宁海桥头罗氏宗谱□□卷清宣统二年(1910)活字本浙江三门桥头乡桥头村 14295 浙江 慈溪罗氏家谱十卷(清)罗氏濬纂修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嘉德堂活字本 十册历史所 天一阁注:宋嘉泰间仲元公始修。 14296 浙江 慈溪罗氏宗谱三十六卷首二卷(民国)罗贤赞纂修民国十二年(1923)嘉德堂活字本北图 历史所 河北大学 浙江图 天一阁注:宋嘉泰间仲元公始修。 14297 浙江慈溪 慈北白塘桥罗氏支谱不分卷(民国)罗葆芹纂修民国九年(1920)慈北师桥养心草庐活字本 二册天一阁 14298 浙江 上虞罗氏不分卷(民国)罗悦兰 罗廷瑚重修清宣统三年(1911)贻谷堂刻本 二十四册北京大学 哈尔滨师大注:明永乐十二年罗兴宣始辑。 14299 浙江 上虞罗氏谱二十四卷(民国)罗振方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贻谷堂活字本 二十四册历史所 浙江图注:明永乐十二年罗兴宣始修。14300 浙江 上虞罗氏枝分谱一卷(民国)罗振玉撰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虞罗氏石印本《辽居亲著乙编》本北图 北京大学 北京师大 中央民院 辽宁大连市图 上海师大 南京大学 苏州大学 福建图 福建师大 湖北图 暨南大学 四川图 14301 浙江象山泉家山罗氏宗谱七卷 (民国)罗德音 罗玉成重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刻本浙江常山县芙蓉镇泮源村泉家山(二部)浙江常山县毛良坞乡溪元山村(存卷3、4) 14302浙江临海殿前罗氏宗谱四卷 (清)罗天锦纂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活字本浙江临海县河头乡殿前村 14303 浙江临海殿前罗氏宗谱 (民国)朱镇西 叶敏齐纂民国十八年(1929)纂修本浙江临海县河头乡殿前村 14304 浙江台临北润罗氏宗谱八卷 (清)尤成修清同治十年(1871)序刻本浙江临海县博注:清康熙三十四年罗湘琳初纂。在“中华万家姓 网”有详细的—— http://www10000xingcn/x075/bbs/showaspid=5
罗氏家谱
历史来源
「罗」源出 ;
一 ;出自「妘」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代有罗国,初封宜城(湖北宜城县),徙枝江。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周末居长沙,国人以原国名「罗」为氏。
二:相传古帝祝融的后代。
三:唐朝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入中国,其后以斛瑟罗为氏,后改姓「罗」氏。
四: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破多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罗」氏。
五: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中有改姓「罗」,后代亦称罗氏。望族居豫章郡(江西南昌)。
六:据《后汉书.南蛮传》及《华阳国志》载「板楯七姓」有罗氏。
家族名人
罗贯中: 名本,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太原人。生平事迹不详。工曲,善为通俗小说,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说唐》、《残唐五代史演义》、《粉妆楼》、《三遂平妖传》等。
郡望分布
江西豫章郡,湖南长沙郡。
●本族原谱
第一种记载是:
应显景登;万尚开元;德廷泽国;福仕羲朝;承言泉永;家持鸿兴;通明德(仪)俊;易占乾坤。
第二种记载是:
应显景登;万尚开元;德廷泽国;定文绍家;富怀仁茂;意延世德;大放光明。二十八字
●报本复古
粤稽吾族原籍江西人氏豫郡章,明朝洪武开辟云贵调北征南,先祖罗蒲递、罗渐能伙同旧司始祖宋景阳督带官军征打黑羊进平南有功,宋封将军领民其阵战功清束军民尚未返故之机形迹雨雾散施滇黔之境分居角落插草为标民流传世及一世罗观,二世罗盎,三世罗富、罗迈、罗董、罗钧支业愈蕃房分愈广不及遍述。
由此而分罗富所生应有实为吾族之始祖,自此以后。
旧版的家谱,是: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德懋宪光,秉兴克允福,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
楼上的你错了
全国罗姓是一家。
现在全国70%的罗姓出自豫章,均采用通用字辈。
一大成谱派衍
旧派:
从珠公43世“盛”字辈起
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
新派:
忠孝传鸿烈,芳名震豫章;历朝荣显位,奕代佐元良。
理学垂声久,英才毓瑞长;宗支同绍述,焕发衍嘉祥。
姓,以国名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代有罗国,初封宜城,徙枝江。
春秋时被楚国所灭。
周末居长沙,国人以原国名为氏。
相传古帝是祝融的后代。
地区分布江西豫章郡,湖南长沙郡
福建罗氏,根在哪里,源在何方?随着《中华罗氏通谱》福建分会三次会议的召开,随着各支族谱的相继出版,随着笔者编著《中华罗氏二十五史及福建闽清洋头源流》的进展,随着摘录《福建通志》中罗氏人物传记的完成,福建罗氏的根,逐渐显现,福建罗氏的源逐渐清晰。
福建紧邻江西,而江西的南昌,是罗氏的郡望之一,豫章郡(其它四郡为:长沙、襄阳、河东、齐郡)奉罗珠为始祖。江西又是罗氏聚居的一个重要的省份,因此,福建罗氏,大部份都是从江西迁徙而来,但要考证谁是最早入闽,恐怕无文字可考。然而,不同时期,不同支派的罗氏入闽始祖,却有族谱记载,可资参考。
一、罗氏迁徙入闽的原因:
1、 为了做官。古代为官作宰,大都远离家乡,即要易地为官,所谓“千里当官,为了吃穿”。如汉初,豫章罗氏始祖罗珠,“高帝时(前206—前195),从灌婴、定豫章。有功德于民,卒官。子孙因家焉。”《江西通志》134卷),汉代长沙人罗宏任交州(今广西、广东、越南一部等)刺史。(《湖南通志》)汉代成都人罗衍“察孝廉,徵博士。”罗衡,四川郫县人,任万年县令,广汉长;(以上俱《四川通志》)长沙人,罗怀,“汉时梁相”。(明伦《科书集成·氏族典》)三国时,襄阳人罗宪节侯,任巴东太守等职(《三国志·蜀志十一》);晋代湖南桂阳来阳人,湘中琳琅罗含之曾祖父罗彦,到浙江临海任太守。(《晋书·文苑》92卷)等举不胜举。沙县罗氏的始祖罗周文,据谱载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庚子,授沙县尉,俗称:少府,居沙县城西,子孙蕃衍。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进士,罗彧,参议机务(正二品)乞归后,仍知本州事(汀州),子孙因“公领汀州刺史迁平和县长乐乡”。(族谱载)
2、 从军。如闽清罗氏始祖罗应祥,于元末天下大乱时,跟随吉水的族人一起参加朱元璋的明军,而后随大将汤和,进入福建。因功受封土地,子孙遂定居。又如漳浦的罗士鉁,原籍广东饶平人,原任泉州中营参将(正三品)改副将(从二品),“应募征台湾,以功授左都督(正一品,明制),袭骑都尉(正四品)世职。二次入籍福建,遂为漳浦人。”(《福建通志》230卷)。清代罗万仓原籍甘肃宁夏府人,任台湾北路参将(正三品),战死在台湾,后入侯宫(福州)“褒忠祠”。子孙遂入侯官籍,世袭五品守备。
3、 为拓展生存空间而移民。如宁化的罗氏先贤罗令纪。其先由江西过境,在宁化县垦居,罗令纪开拓治理,功绩卓著,开元十三年(725),获准置黄连县,令纪任县令,授宣义郎(从七品下),福州的清韩、新梅系从连城到省城求发展,罗清韩一支以商见长,罗新梅一支,以武功外交显赫。
还有几种迁徙的原因如:受贬谪遣戍而迁官服罪的;游学执教于异地,而后定居于所在地的;天灾、人祸、逃荒、避难的;隐居、人赘的;不一而足。
福建罗氏较有影响、规模较大的迁徙活动,大约于唐代入闽,主要聚居于延平府和汀洲府,而后迁徙于全省各县。最主要的一支罗氏,即沙县和连城为邵节,邵筠兄弟之后。罗邵节因黄巢起义,家迁福建南剑州鱼鳞阁,子孙徙连城等地,而沙县罗从彦的先祖,据李侗撰《豫章罗先生墓志铭》说:“王审知实制乎闽,因择七姓随乎节銊,罗居其一”。数传来,惟罗最蕃衍,迁徙靡一。(《南平县志》)固然两兄弟入闽的原因不同,但总是于唐代入闽,而其父弘(宽)广。叔父弘贵,讳咏,子一:邵权。
该支罗氏的族谱,上溯至“弘”字辈,而谱称是罗遵生后裔,其世系图如下:
遵生 吴 智时 温中 景显 官趾
勋 智友 成中 景哲 官达 元郎 世推 志为
英中 景郎 官奉 元稔 志行
景章 元明
志为 尹泰 怀大 弘广 邵节
尹宁 怀洛 汉卫 弘贵 邵筠
尹瞻 大定
尹穆
章
英
昌
据《旧唐书》罗让传让中载:“罗让再从弟泳”。咏子邵权,字昭衡,进士擢第。邵京、邵权知名于时,并历清贯”。而罗让之父罗珦。父子两人均唐朝名人,唐宰相权德舆为罗珦撰墓志铭《唐故太中大夫、守太子宾客、上柱国、襄阳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罗公墓志金铭并序》,明确浙江会稽罗氏的郡望是襄阳。如果弘广和罗咏是从兄弟的话,那么弘广也就是浙江稽人,襄阳郡望。
据《旧唐书》罗弘信传载,罗弘信曾祖秀,祖珍,父让,子绍威(威,邵威),孙周干、周翰、周敬。他们是唐末五代初罗氏十分重要的一支,《新五代史》三十九卷,明确载:“罗绍威,字端己,其先长沙人,祖让,北迁为魏州贵乡人。”弘信在唐,以其先长沙人,故封长沙郡王,绍威袭父爵长沙。绍威长沙周干,聚梁太祖女安阳公主,卒,又聚金华公主。次子周翰寿春公主,三子周敬聚晋安公主。并且与唐末的著名诗人、浙江钱塘的罗隐(给事中,正五品上),著名文人四川成都的罗庺(员外郎,从六品上)联宗,共奉长沙为郡望。福建沙县罗氏的先人中,在弘、邵、周三代的辈份与罗弘信一支均相同,应该可以确认与罗弘信、邵威、周干、周翰、周敬为同支。但是,有的谱载:“罗周文,邵筠公子,又名吉,一传名沂,字源达,号绍簋,原籍江西省洪都南昌县柏林里”。此与《江西通志》记载罗从彦祖籍为南昌人相同。而罗从彦学者称“豫章”,以表达对其祖先郡望的崇敬,亦证明沙县罗氏,宋代时奉豫章为郡望。群望与堂号,是我国汉民族中一种特殊文化现象。郡望,世居地,而为当地所仰望。指某一姓(氏)长期聚居在一郡或数郡内,而产生突出的声望和影响。堂号则是家族(宗族)祠堂的名号,是家族的标志。注重祖籍,郡望,可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心理。
罗氏历史上形成五个郡望、长沙、豫章、河东、齐郡。各种郡望,历史上均出过名人。但在中唐以前,以襄阳罗氏为最著,因其三国时出现罗宪(罗鄂县侯、巴东监军二品),这一著名人物,而唐初则有燕王罗艺。唐中期有罗珦、罗让父子。唐后期,罗弘信从名不经传的小军校,上升为豫章郡公、临清王、北平王、罗绍威承父业,封为长沙王,邺王,罗隐,以文名著一时,绍威认为叔父,所以长沙郡望在五代十国时期十分显赫,以至豫章罗氏如南唐进士罗颖,亦奉长沙为郡望。(见罗颖撰写的《豫章罗氏源流总序》)而宋代以后,许多罗氏又转而奉以罗珠、罗企生、遵生为代表的豫章郡为郡望,包括大理学家罗从彦。河东郡,现山西太原一带,主要是北魏时代州人罗结(屁蛇侯、持节、散骑常侍、第三品)一支十分显赫,形成河东郡望,宋初有陈桥兵变的主要人物之一,罗彦环(瑰)(节度使从二品)明初有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作者罗贯中。齐郡现在山东济东一带,北魏时罗结的家族在山东有宠大的势力,子孙官居显位多人,罗拨进爵济南王(第一品),至唐初出现山东历城的罗士信(剡国公,从一品)十四岁上战场,为著名少年英雄,小说《随唐演义》中第七条好汉罗成的原型,使得山东齐郡成为罗氏又一郡望。
在沙县罗氏有世系图 及文字说明中,称元郎为官奉长子,讳艺,名恩,武德二年降唐,敕封为燕山王,配武衔将军女,秦琼元帅之姑等,此记载为说唐演义,与正史严重不符,首先罗艺为襄阳人,其次罗艺夫人姓孟,至于生座年月,谱中更不能自圆其说。
谱中说:“世推,元郎公子,名威,讳仕信”。此记载亦是严重失实。首先,罗士信为山东历城人,其次《新唐书》八十九卷,罗艺传中明确记载:“太宗(李世民)即位(627),进(罗艺)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罗艺)内惧,乃图反”,《新唐书》本纪二,太宗:“贞观元年(627),正月乙酉,改元”。辛丑,燕郡王李(罗)艺反于泽州,伏诛。“(罗)艺弟寿,时为利州都督,缘坐伏诛。”也就是说罗艺反唐后,全家抄斩,起码灭三族,对襄阳罗氏造成严重打击。所以山东的罗士信不可能是罗艺的儿子。浙江会稽的罗珦被封为上柱国(正二品)襄阳男,是因为政绩十分突出,不但没有被历史旧案牵连,反而官至高位,垂名青史。
同样,世推的长子志为,讳通,改名照。亦是小说中的人物。这样,在有的沙县罗氏的源流中,出现了三代的失实。据称,乾隆丙子后沙县罗氏的世系图来自大成谱,那么,对大成谱就要认真去伪存真,从新评价。而沙县乾隆丙子谱,没有罗艺、罗成、罗通的记载。
宁化罗氏,有一支认为是晋罗企的后代,隋未入闽有世系图,其中涉及唐代罗珦、罗让世系亦出现混乱。应为彦荣、思崇、怀操、珦、让、邵京。但其是敦睦堂的后裔无疑。《豫章书院》至今仍高悬《敦睦堂》牌匾。
据谱载:
唐末,景新从江西新建迁宁化石壁葛滕村。
宋乾佑年间(950),礼通孙子升从江西南丰沽河迁武夷山五夫镇毛厂。
宋开宝间(970)明通曾孙本深(又名乾三)迁到邵武和平镇罗家村。
宋景德六年(1004),仪修孙文祥子之子俊文,名或,因领汀洲刺史,迁平和县长乐乡。
明洪武初年间(1368-1398)洪德后裔美源从广东大埔湖寮迁入云霄呈奇岭。
福建闽清县,有一支罗氏,始祖罗应祥(把总,正七品)为江西吉安吉水人。元末明初入闽。福州还有一支以清代太仆寺卿,驻英大使外务部侍郎荣禄大夫(从一品)罗丰禄为代表的罗氏,与湖南吉水籍的罗泽南联谱,采用吉州八十行辈,认为源出江西吉水,经连城徙福州。福州这两支罗氏均奉唐代庐陵(吉安)吉崱为始祖,但罗崱的先世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如下:(据说亦来自大成谱)
企生 昱 智慧
籍亮 庆祖 景彦 万年 元干 世宪 志银
智达
智通
智强
志银 尹斌 有主 汉仁 弘从 绍经 周吉 仪主 天民 崱
在晋代“一忠一孝”罗企生、遵生兄弟之后,智、景、元、世、尹、汉、弘、绍、周字辈一样,似乎当时有一首字辈的诗,在全国尤其江西、湖南等地罗氏中流行,但此“字行”应考证。
宋代著名文人、诗人光禄大夫(正二品)、谥文节杨万里(1127-1206),他是庐陵举人,诗人罗绋字天文的女婿,吉水人。其在为罗上行、罗元通、罗价卿(维藩)、罗仲谋(全略)、罗元忠等撰写的墓志铭中,多次写到“其先以五季之乱”。自豫章徙也。在《罗氏万卷楼记》中开篇即明确:“罗氏,皆豫章别也。其在于晋,君章(罗含)以文鸣降;及五季,则有江东公(罗隐);今庐陵之罗,其后也。”梁开平四年(910)闽人,状元,累官吴越国丞相,谥曰文献),沈崧为罗隐撰《墓志》“昔者轩皇广运,锡其族以疏封;光武中兴,策有勋而复姓。两驻之后,三国以还,间出令人,实惟显族。吞禽叶梦,君章(罗含)之位极泰山(廷尉、长沙相、从一品);拉虎输忠,令望(名、事迹待考)之功崇乔岳。暨乎永嘉(西晋怀帝307-312)南渡,封邑多迁,代不乏贤,世贤其美,枝蕃派远,讵可编书。”因此,罗崱为罗含、罗隐之后,先世长沙人,有充分的史料依据。
福安罗氏,宋代出了许多进士,如罗云中、罗辉、罗洪直、罗寅等,其先世从何而来,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漳浦罗氏,以左都督(正一品)罗士鉁,原籍广东饶平人为始祖,清康熙年间入闽。子孙世袭,骑都尉(正四品)。
长汀罗氏,在太平三国三年(978)即有罗或中进士,而宋代长汀还有罗烈、罗子纯、罗垚、罗訚等中进士,可惜他们的传记中未提及先世,在沙县罗氏的家谱中,没有长汀罗氏这几位进士的传略,其先一定另有其人,但属于何支派人闽,待考。
罗姓家谱的罗氏族谱源流
本文2023-10-14 10:48: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1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