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有哪些福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3收藏

多尔衮有哪些福晋?,第1张

  福晋(妻)

  这6位福晋均记入《睿亲王家谱》 

  嫡福晋(1610-1649),即元妃,是多尔衮的元配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桑噶尔寨(吉桑阿尔寨)台吉之女,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孙女。是孝端文皇后的从侄女,孝庄文皇后的从姐(她俩的祖父是兄弟)。明万历三十八年生。后金天命八年/明万历五十一年(1624)五月二十八日与多尔衮成婚。顺治六年(1649)十二月卒,年四十。多尔衮私谥曰敬孝忠恭元妃。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1231)多尔衮病卒。诏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八年正月,尊元妃为成宗义皇后,祔太庙。二月,发多尔衮生前谋篡大位之罪,诏削爵,撤庙享,并罢孝烈武皇后和成宗义皇后谥号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乾隆四十三年,还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多尔衮宗籍、还睿亲王爵位,追谥忠,即为睿忠亲王。元妃亦恢复睿亲王嫡福晋身份。 

  《满文老档》对此的记载为:“天命九年五月二十八日,科尔沁桑噶尔寨贝勒之女嫁多尔衮阿哥,杀九畜,置四桌,汗与诸福晋,诸贝勒、大臣等出坐八角殿,演百戏而宴之。”顺治六年十二月,嫡福晋去世,追封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顺治八年正月,多尔衮被追封为皇帝,元妃也追封为义皇后,二月被夺。 

  二娶福晋,为侧福晋。佟佳氏,建州女真本部尚书孟噶图之女。其父为工部承政孟噶图(孟阿图),属正白旗。这位尚书和他的兄长巴笃理,都是较早归顺努尔哈赤的辽东大族满族佟佳氏的高官。皇太极继位后,蒙阿图被授予佐管旗务十六大臣之一,佐正白旗。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正白旗的旗主正是其弟多铎,蒙阿图可以说是同样身在两白旗(多尔衮属镶白旗)的多尔衮的半个属人。多尔衮娶她的具体时间不详,应该在天聪年间(皇太极继位后)、天聪六年前,在三娶福晋入门之前。 

  三娶福晋,为侧福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名扎尔莽,蒙古扎鲁特部根杜尔台吉之女。天聪六年二月所娶。 

  四娶福晋,为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拉布希西(应为图美之子喇嘛什希)台吉之女。根据《清史稿》,图美的祖父诺扪达喇和明安、莽古斯的祖父博第达喇为亲兄弟。理论上说,四福晋是孝端文皇后的堂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堂妹,不过血缘关系已经很远很远了。天聪七年九月(一说,六月)所娶。 

  五娶福晋,名巴特玛,为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巴特玛福晋是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之女。多铎继福晋的姐妹。天聪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多尔衮前往科尔沁迎娶该女。此时的多尔衮历经征服察哈尔,带回“传国玉玺”的赫赫战功,荣升为后金炙手可热的后金政权二号人物,而他的五娶福晋也比四娶福晋身份尊贵得多。 

  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清人称之为科尔沁大妃,是孝端文皇后之母,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母。其第一任丈夫是科尔沁部札日固齐(断事官)、贝勒莽古斯,是孝端文皇后之生父,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父。莽古斯去世后,科尔沁大妃复嫁给莽古斯之第三子台吉索诺木。崇德二年,皇太极追封莽古斯为和硕福亲王,册封科尔沁大妃为和硕福妃。 

  因此各方资料关于五娶福晋巴特玛的身份记述比较混乱,存在争议。国史档和实录里都只记此女是科尔沁大妃之女;她的死后册文和睿亲王家谱上记此女为莽古思之女;有些资料则记此女为索诺木之女。确实身份有待考证。多铎的继福晋达哲,情况也相似。

  六娶福晋,为继福晋,是多尔衮在元妃去世后娶的继室大福晋。李氏,她来自朝鲜,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被封为义顺公主,顺治七年五月所娶,她时年十六。 

  顺治七年,多尔衮在他的元妃博尔济吉特氏死后,以丧妻的名义向藩属国朝鲜求亲。而朝鲜王公对这位曾经率军大败过朝鲜的大清皇父摄政王有求必应,挑选了金林郡公李开音的女儿,即义顺公主给他。 

  《清世祖实录》对此的记载为:“五月,摄政王率诸王大臣亲迎朝鲜国送来福金于连山,是日成婚。”从“亲迎”可以看出是非常隆重的。连山,即今天辽宁省葫芦岛市。 

  不过,她嫁过来几个月后多尔衮就死了,据说这位义顺公主后来归了安亲王岳乐,或云其寡居后被接回了朝鲜,待考。

  妾

   这4位妾室均记入《睿亲王家谱》 

  妾,察哈尔公齐特氏。蒙古察哈尔部布延图台吉之女。 

  妾,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杜思噶尔卓农台吉之女。 

  妾,济尔莫特氏。帮图武之女。 

  妾,李氏。称小福晋。李世绪之女,朝鲜宗室女子。崇德二年所娶,是多尔衮征服朝鲜后带回盛京的。引人瞩目的是,这位朝鲜姑娘在第二年给妻妾成群,却始终没有一儿半女的多尔衮生了一个女儿东莪,是多尔衮唯一的血脉,这一年多尔衮26岁。

  (一)未入《家谱》的妻妾

  有三位没有记载在“家谱”中,分别为: 

  1 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鲁特部贝勒之女。天聪五年所娶。 

  2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满珠习礼(斋桑第四子)之女。天聪八年所娶。 

  3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汗巴达礼之女。顺治三年所娶。

  (二)所娶的豪格福晋

  顺治五年三月,豪格去世。多尔衮在顺治七年正月娶了豪格的一位福晋;济尔哈朗、阿济格则娶了豪格的另外两位福晋。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去世。 

  根据记载,多尔衮所娶的豪格福晋是他元妃的亲妹妹。故而,应为: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吉桑阿尔寨之女。她是多尔衮元配嫡福晋之妹。 

  请注意《清世祖实录》中的一段记载:“摄政王召议政王、贝勒、固山额真、内大臣、议政大臣会议是日、纳和硕肃亲王豪格福金博尔济锦氏。”这正说明了,多尔衮娶豪格福晋,是“合法”的。 

  关于多尔衮所娶的这位豪格福晋的身份,有一下几点: 

  (1)很多人认为豪格的这位福晋就是多尔衮的五娶福晋巴特玛,是不对的。因为五娶明确记载是在多尔衮在天聪九年十月所娶的,而豪格福晋明确记载是在顺治七年一月所娶的。 

  (2)很多人认为豪格的这位福晋就是豪格的继福晋,带着她和豪格的儿子富绶嫁给多尔衮,是不对的。豪格的继福晋的确是富绶之母,但是她并不是多尔衮元妃的妹妹,所以被多尔衮所娶的豪格福晋并不是她。 

  豪格的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名杜勒玛,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洪果尔贝勒(亦作 栋果尔、伊尔社齐董郭罗公)之女,明安贝勒之孙女。孝端皇后的堂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堂姐妹。崇德元年七月,嫁给了杀妻不久的豪格,崇德四年十一月册封肃亲王大福晋。子一,第七子富绶,袭爵。 

  (3)很多人认为豪格的这位福晋就是改嫁给豪格的林丹汗遗孀苔丝娜伯奇福晋。是有这种可能性,但是目前仍无法确定,有待考证。 

  苔丝娜伯奇福晋,名苔丝娜,也称伯奇福晋。原为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八大福晋之一,所管领的部民不详。姓氏和母家不详。天聪九年(1636),归顺满清,改嫁豪格,为其侧福晋。“伯奇”在蒙语中是黄金家族血统以外,部落领之女儿的尊称。 

  豪格的这位福晋应该既没有被记入《睿亲王家谱》中,也没有被记入《肃亲王家谱》中。

  (三)所娶的淑妃的养女

  有记载,多尔衮在崇德五年三月娶了康惠淑妃抚养的蒙古女。 

  康惠淑妃,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遗孀,八大福晋之四,芭德玛瑙伯奇福晋,统管窦土门万户斡耳朵,故又称窦土门福晋。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亦作 芭德玛瑙),蒙古阿霸垓部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天聪九年,率先归顺满清,改嫁给皇太极。崇德元年被封为东衍庆宫淑妃。顺治九年十月被尊为皇考康惠淑妃。她抚养一蒙古女,皇太极命多尔衮娶之。 

  她的这位蒙古养女是谁呢?应该不会是六位福晋,因为她们的身份都很明确,不存在是淑妃养女的可能。并且从时间来看,该蒙古女嫁与多尔衮的时间是崇德五年三月,和六位福晋入门的时间均不合。 

  所娶的淑妃蒙古养女的几种可能性: 

  (1) 未记入家谱。为康惠淑妃和前夫林丹汗之女;或林丹汗与其他福晋之女,淑妃代为抚育。因为是林丹汗的女儿,所以皇太极会特地下旨指婚。 

  (2)未记入家谱。不是林丹汗的女儿,是出身蒙古察哈尔部的一个女子,可能是林丹汗下属等的女儿。 

  (3)记入家谱了,是除了那位朝鲜小妾李氏之外的另外三位妾室中的一个。从姓氏上来看,“济尔莫特氏”似乎来自于喀喇沁部,不像是来自察哈尔部的。比较可能的是“察哈尔公齐特氏”或“博尔济吉特氏”,其中“察哈尔公齐特氏”可能性等大些。 

  这个蒙古女子的身份究竟如何,有待考证。

福晋(妻),这6位福晋均记入《睿亲王家谱》嫡福晋(1610-1649),即元妃,是多尔衮的元配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桑噶尔寨(吉桑阿尔寨)台吉之女,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孙女。是孝端文皇后的从侄女,孝庄文皇后的从姐(她俩的祖父是兄弟)。明万历三十八年生。后金天命八年/明万历五十一年(1624)五月二十八日与多尔衮成婚。顺治六年(1649)十二月卒,年四十。多尔衮私谥曰敬孝忠恭元妃。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1231)多尔衮病卒。诏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八年正月,尊元妃为成宗义皇后,祔太庙。二月,发多尔衮生前谋篡大位之罪,诏削爵,撤庙享,并罢孝烈武皇后和成宗义皇后谥号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乾隆四十三年,还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多尔衮宗籍、还睿亲王爵位,追谥忠,即为睿忠亲王。元妃亦恢复睿亲王嫡福晋身份。《满文老档》对此的记载为:“天命九年五月二十八日,科尔沁桑噶尔寨贝勒之女嫁多尔衮阿哥,杀九畜,置四桌,汗与诸福晋,诸贝勒、大臣等出坐八角殿,演百戏而宴之。”顺治六年十二月,嫡福晋去世,追封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顺治八年正月,多尔衮被追封为皇帝,元妃也追封为义皇后,二月被夺。二娶福晋,为侧福晋。佟佳氏,建州女真本部尚书孟噶图之女。其父为工部承政孟噶图(孟阿图),属正白旗。这位尚书和他的兄长巴笃理,都是较早归顺努尔哈赤的辽东大族满族佟佳氏的高官。皇太极继位后,蒙阿图被授予佐管旗务十六大臣之一,佐正白旗。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正白旗的旗主正是其弟多铎,蒙阿图可以说是同样身在两白旗(多尔衮属镶白旗)的多尔衮的半个属人。多尔衮娶她的具体时间不详,应该在天聪年间(皇太极继位后)、天聪六年前,在三娶福晋入门之前。三娶福晋,为侧福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名扎尔莽,蒙古扎鲁特部根杜尔台吉之女。天聪六年二月所娶。四娶福晋,为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拉布希西(应为图美之子喇嘛什希)台吉之女。根据《清史稿》,图美的祖父诺扪达喇和明安、莽古斯的祖父博第达喇为亲兄弟。理论上说,四福晋是孝端文皇后的堂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堂妹,不过血缘关系已经很远很远了。天聪七年九月(一说,六月)所娶。 五娶福晋,名巴特玛,为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巴特玛福晋是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之女。多铎继福晋的姐妹。天聪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多尔衮前往科尔沁迎娶该女。此时的多尔衮历经征服察哈尔,带回“传国玉玺”的赫赫战功,荣升为后金炙手可热的后金政权二号人物,而他的五娶福晋也比四娶福晋身份尊贵得多。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清人称之为科尔沁大妃,是孝端文皇后之母,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母。其第一任丈夫是科尔沁部札日固齐(断事官)、贝勒莽古斯,是孝端文皇后之生父,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父。莽古斯去世后,科尔沁大妃复嫁给莽古斯之第三子台吉索诺木。崇德二年,皇太极追封莽古斯为和硕福亲王,册封科尔沁大妃为和硕福妃。因此各方资料关于五娶福晋巴特玛的身份记述比较混乱,存在争议。国史档和实录里都只记此女是科尔沁大妃之女;她的死后册文和睿亲王家谱上记此女为莽古思之女;有些资料则记此女为索诺木之女。确实身份有待考证。多铎的继福晋达哲,情况也相似。六娶福晋,为继福晋,是多尔衮在元妃去世后娶的继室大福晋。李氏,她来自朝鲜,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被封为义顺公主,顺治七年五月所娶,她时年十六。顺治七年,多尔衮在他的元妃博尔济吉特氏死后,以丧妻的名义向藩属国朝鲜求亲。而朝鲜王公对这位曾经率军大败过朝鲜的大清皇父摄政王有求必应,挑选了金林郡公李开音的女儿,即义顺公主给他。《清世祖实录》对此的记载为:“五月,摄政王率诸王大臣亲迎朝鲜国送来福金于连山,是日成婚。”从“亲迎”可以看出是非常隆重的。连山,即今天辽宁省葫芦岛市。不过,她嫁过来几个月后多尔衮就死了,据说这位义顺公主后来归了安亲王岳乐,或云其寡居后被接回了朝鲜,待考。妾这4位妾室均记入《睿亲王家谱》妾,察哈尔公齐特氏。蒙古察哈尔部布延图台吉之女。妾,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杜思噶尔卓农台吉之女。妾,济尔莫特氏。帮图武之女。妾,李氏。称小福晋。李世绪之女,朝鲜宗室女子。崇德二年所娶,是多尔衮征服朝鲜后带回盛京的。引人瞩目的是,这位朝鲜姑娘在第二年给妻妾成群,却始终没有一儿半女的多尔衮生了一个女儿东莪,是多尔衮唯一的血脉,这一年多尔衮26岁。未入《家谱》的妻妾有三位没有记载在“家谱”中,分别为:1、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鲁特部贝勒之女。天聪五年所娶。2、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满珠习礼(斋桑第四子)之女。天聪八年所娶。3、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汗巴达礼之女。顺治三年所娶

1,正妃,成宗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吉桑阿尔寨之女。天命九年(1624年)她与多尔衮成婚时,多尔衮只有13岁。

顺治六年(1649年)博尔济吉特氏逝世。他们相濡以沫,在一起生活了25年,多尔衮对她的感情很深,追封她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多尔衮去世,博尔济吉特氏又被追封为敬孝忠恭义皇后。次年追封被夺。

2,继妃,佟佳氏。建州女真本部出身,尚书蒙格图之女。

3,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尔莽部落出身,根杜尔台吉之女。

4,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拉布什西台吉之女。

5,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索诺布台吉之女,孝庄文皇后族妹。原为豪格之妻,因豪格与多尔衮政治斗争失败,在豪格死后被多尔衮娶之。

6,继妃,义顺公主李氏。李氏朝鲜宗室出身,朝鲜锦林君李恺胤(朝鲜成宗玄孙,在清室玉牒中音译为“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1650年多尔衮派人去朝鲜提亲,朝鲜孝宗封她为义顺公主,作为国王义女嫁给多尔衮,不久后多尔衮死去,改嫁给端重亲王博洛,之后清朝应朝鲜锦林君李恺胤请求将她送回国。

7,侧妃,公齐特氏,察哈尔部落出身,民族及父亲记载不明。

8,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出身,部落名称及父亲记载不明。

9,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索诺布台吉的女儿。原是肃亲王豪格的福晋。豪格被幽禁而死,多尔衮把她迎进王府,成为自己的王妃。

-多尔衮

福晋(妻)这6位福晋均记入《睿亲王家谱》嫡福晋(1610-1649),即元妃,是多尔衮的元配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桑噶尔寨(吉桑阿尔寨)台吉之女,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孙女。是孝端文皇后的从侄女,孝庄文皇后的从姐(她俩的祖父是兄弟)。明万历三十八年生。后金天命八年/明万历五十一年(1624)五月二十八日与多尔衮成婚。顺治六年(1649)十二月卒,年四十。多尔衮私谥曰敬孝忠恭元妃。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1231)多尔衮病卒。诏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八年正月,尊元妃为成宗义皇后,祔太庙。二月,发多尔衮生前谋篡大位之罪,诏削爵,撤庙享,并罢孝烈武皇后和成宗义皇后谥号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乾隆四十三年,还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多尔衮宗籍、还睿亲王爵位,追谥忠,即为睿忠亲王。元妃亦恢复睿亲王嫡福晋身份。《满文老档》对此的记载为:“天命九年五月二十八日,科尔沁桑噶尔寨贝勒之女嫁多尔衮阿哥,杀九畜,置四桌,汗与诸福晋,诸贝勒、大臣等出坐八角殿,演百戏而宴之。”顺治六年十二月,嫡福晋去世,追封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顺治八年正月,多尔衮被追封为皇帝,元妃也追封为义皇后,二月被夺。二娶福晋,为侧福晋。佟佳氏,建州女真本部尚书孟噶图之女。其父为工部承政孟噶图(孟阿图),属正白旗。这位尚书和他的兄长巴笃理,都是较早归顺努尔哈赤的辽东大族满族佟佳氏的高官。皇太极继位后,蒙阿图被授予佐管旗务十六大臣之一,佐正白旗。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正白旗的旗主正是其弟多铎,蒙阿图可以说是同样身在两白旗(多尔衮属镶白旗)的多尔衮的半个属人。多尔衮娶她的具体时间不详,应该在天聪年间(皇太极继位后)、天聪六年前,在三娶福晋入门之前。三娶福晋,为侧福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名扎尔莽,蒙古扎鲁特部根杜尔台吉之女。天聪六年二月所娶。四娶福晋,为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拉布希西(应为图美之子喇嘛什希)台吉之女。根据《清史稿》,图美的祖父诺扪达喇和明安、莽古斯的祖父博第达喇为亲兄弟。理论上说,四福晋是孝端文皇后的堂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堂妹,不过血缘关系已经很远很远了。天聪七年九月(一说,六月)所娶。 五娶福晋,名巴特玛,为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巴特玛福晋是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之女。多铎继福晋的姐妹。天聪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多尔衮前往科尔沁迎娶该女。此时的多尔衮历经征服察哈尔,带回“传国玉玺”的赫赫战功,荣升为后金炙手可热的后金政权二号人物,而他的五娶福晋也比四娶福晋身份尊贵得多。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清人称之为科尔沁大妃,是孝端文皇后之母,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母。其第一任丈夫是科尔沁部札日固齐(断事官)、贝勒莽古斯,是孝端文皇后之生父,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父。莽古斯去世后,科尔沁大妃复嫁给莽古斯之第三子台吉索诺木。崇德二年,皇太极追封莽古斯为和硕福亲王,册封科尔沁大妃为和硕福妃。因此各方资料关于五娶福晋巴特玛的身份记述比较混乱,存在争议。国史档和实录里都只记此女是科尔沁大妃之女;她的死后册文和睿亲王家谱上记此女为莽古思之女;有些资料则记此女为索诺木之女。确实身份有待考证。多铎的继福晋达哲,情况也相似。六娶福晋,为继福晋,是多尔衮在元妃去世后娶的继室大福晋。李氏,她来自朝鲜,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被封为义顺公主,顺治七年五月所娶,她时年十六。顺治七年,多尔衮在他的元妃博尔济吉特氏死后,以丧妻的名义向藩属国朝鲜求亲。而朝鲜王公对这位曾经率军大败过朝鲜的大清皇父摄政王有求必应,挑选了金林郡公李开音的女儿,即义顺公主给他。《清世祖实录》对此的记载为:“五月,摄政王率诸王大臣亲迎朝鲜国送来福金于连山,是日成婚。”从“亲迎”可以看出是非常隆重的。连山,即今天辽宁省葫芦岛市。不过,她嫁过来几个月后多尔衮就死了,据说这位义顺公主后来归了安亲王岳乐,或云其寡居后被接回了朝鲜,待考。妾这4位妾室均记入《睿亲王家谱》妾,察哈尔公齐特氏。蒙古察哈尔部布延图台吉之女。妾,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杜思噶尔卓农台吉之女。妾,济尔莫特氏。帮图武之女。妾,李氏。称小福晋。李世绪之女,朝鲜宗室女子。崇德二年所娶,是多尔衮征服朝鲜后带回盛京的。引人瞩目的是,这位朝鲜姑娘在第二年给妻妾成群,却始终没有一儿半女的多尔衮生了一个女儿东莪,是多尔衮唯一的血脉,这一年多尔衮26岁。未入《家谱》的妻妾有三位没有记载在“家谱”中,分别为:1、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鲁特部贝勒之女。天聪五年所娶。2、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满珠习礼(斋桑第四子)之女。天聪八年所娶。3、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汗巴达礼之女。顺治三年所娶。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墓志铭:旧籍常用文体,实用文书,墓碑铭文。后人为故先长辈立碑,通常请人代笔,或述及墓主行迹。但体裁限制,以简说功绩德业为务,最后有凝练赞辞。历代碑铭资料丰富,对宏观研究时代社会生活颇有证据价值。

本铭简洁晓畅,今人阅读理解主要障碍于宋代的职官制度。简说一下:

隋唐创建形成三省六部制度,五代沿袭。但晚唐与五代各朝后期都出现了许多“因事而设、事已则罢”的使职。如盐铁使、度支使,原职事官职权旁落而逐渐阶官化;再后使职差遣更加普遍,最后,三省六部与诸寺监大部分或部分职权被夺,渐成请俸禄、叙资考的参照标准系统。宋前期承后周,职事官系统大部分不再实际运行,三省长官,六部尚书、侍郎、郎官、员外郎等正官不再担任原职官名的相应职务,只作为官员的品阶、俸禄、序迁顺序、荫补、封赠的依据,因此称为“阶官”或“寄禄官”,简称“官”。官员以本阶官出入内外,担任朝中地方各种使职差遣。差遣指所任实际职务,称“职事官”,简称“职”。差遣名称前通常加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后常缀使、事。差遣本身没有品级,大多有相应的收入待遇。官、职之间比较灵活,官以年资功过迁转,职根据需要、能力、任期调整。官与差遣之外另有“职名”系统,也略称“职”,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诸殿、诸阁的馆阁官职,如大学士、学士、直学士、待制、修撰等,逐渐也成为荣誉名衔,也叫“贴职”,有贴职则升迁、待遇、恩数方面优先。“官”、“职”、“差遣”分离,在官员管理上极为灵活,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今天教育界学术界差不多)。至神宗朝1082年元丰改制后才重建三省六部制度,恢复官、职名实,当然也另有寄禄官体系。元丰改制前主要的机构序列作用如下:

以下十二机构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一、 中书门下:即政事堂,也称“政府”,中央最高权力机构,长官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下设:

制敕院、舍人院、起居院、礼仪院、太常礼院、审刑院、铨曹四选(流内铨、三班院、审官东院、审官西院)、太常寺、太仆寺、太府寺、宗正寺、大理寺、光禄寺、卫尉寺、鸿胪寺、司农寺、国子监、少府监、都水监、将作监、司天监等九寺五监。各院选基本运行,而九寺五监,多挂名或改隶他属。

二、枢密院(枢府):中央最高军政机构,长官为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

院事。下设:承旨司。

三、中书省(挂名):与门下省、尚书省为行政机关,分掌决策、封驳、执行职能。

四、门下省(挂名):三省长官为:尚书、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侍郎

五、尚书省(挂名)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为:尚书、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侍郎、中书舍人、郎中、员外郎

六、三司(计司):几乎实际全面主管中央财税、金融、经济。长官为:使、副使、判官,下辖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但三司在前期分合不定,元丰改制后废。

七、宣徽院

八、秘书省(贴职):典籍、图书、档案管理。职官:判省事、秘书丞、著作郎、著作佐郎、秘书郎、校书郎等。

九、崇文院(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

十、翰林学士院

十一、御史台与谏院

挂名即以作寄禄官系统。

刑部郎中(从六品):即在刑部挂名而为寄禄官职称,并不实际任刑部职。

郎中:尚书令、仆射、丞,各部侍郎、丞、各部诸司郎中(各司事务)、员外郎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休退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朝廷以厚禄赐予退休官员。宋制,文官满七十,武将延十年,可自愿提前。少数元老不受限。备退官员递呈申请表、札,朝廷批准后,领取致仕告、敕。神宗之前,皆解去原职,神宗起,允许带职致仕。致仕后优待:1、真宗起,致仕皆给半俸,部分立功武官全俸。2、致仕时皆升转一官,之后每遇朝廷推恩,还能转官。3、高级官员可荫补一定数目近亲子弟为官;中级官员如荫补子弟,即不能转官,称“守本官致仕”。4、为子弟乞请“恩例”。5、致仕后,为亲属叙封或封赠、回授官爵。若朝廷特命复出任职,则称“落致仕”。

回授:宋转官规定之一。官员磨勘后原应转官,碍于止法,经奏请,准许授予弟侄、子孙,使之出官或转行,为“回授”。官员的服色,允许回授其父。还允许将官阶回授,用以封赠父母。

止法:官吏升转达到最高限制官阶,须待官职资格或军功,方许升转。

公:先公

君讳逵,字仲达,家晋阳。其谱云:隋文中子通之后,唐季避乱家濮阳,

君:以子口吻。全文所有“君”字,俱指代墓主王逵。

讳:名讳,平辈、晚辈、后人不得直称前人之名,称字避讳。

字:平辈相称用字,字与名多相关。如墓主,《尔雅》:“九达谓之逵”,名逵,字仲达。

家:聚族世居。家,近同今人之家族;室或户,近同今人之家。

晋阳:山西县名,今太原附近。

谱:记录世代祭祀、承继关系的宗谱,亦叫族谱、家谱。

隋:581—619,朝代名。

文中子通:王通,580—617,隋儒,字仲淹。门人私谥文中子。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603年见文帝上《太平十二策》,不见用。曾中秀才,任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后弃官归里,著书讲学。弟子千余人,时称“河汾门下”“河汾道统”。著述多种,均佚。仅存宋阮逸注《中说》(《文中子》)10卷。在佛教盛行之际,起而力倡儒学。其学生中薛收、温彦博、杜淹、窦威、贾琼、姚义、杜如晦、陈叔达、房乔、魏徵、李靖、薛方士、裴晞、王珪、叔恬、董常、仇璋、程元备,俱为隋唐之交,一时之选。

后:后裔。

唐季:唐,朝代名。季,末期,伯仲叔季。也可反称季唐。

避乱:季世总是战乱频仍。

濮阳pu2:河南县名

故今为濮阳人。曾祖考温。祖考名犯濮王讳。考翰,赠尚书工部侍郎。

故:因由。

今为濮阳人:户籍、籍贯。

曾祖考、祖考、考:年齿高为老,嫡亲长辈死者为考。

名犯濮王讳:宋严讳,所以名不书。濮王,宋亲王。

赠:死后追封。

工部侍郎(从三品):六部长官尚书,副长官侍郎。

君幼学于母史氏,聪警绝人。及长,学于侍御史高弁。天禧三年及进士第,为广济军司理参军,母丧去。

幼学:童蒙。

母史氏:母亲史氏。

聪警绝人:聪,听觉灵敏;警,心思反应机敏。绝,断、尽,含独特之意。人,其他人,人己、人我相对。

及:达到、到达。

长:青春期。

侍御史:(正七品)监察系统御史台官员,辅助御史中丞处理御史台事物,宋初兼知杂事。

高弁: 字公仪,濮州雷泽人。弱冠,徒步从种放学于终南山,又学古文于柳开,与张景齐名。至道中,以文谒王禹偁,禹偁奇之。举进士,累官侍御史。谏修玉清昭应宫,降知广济军。寻以户部判官试开封府进士,私发糊名,夺二官。稍复知单州、邢州、盐铁判官。河决澶州,请弛堤防,纵水所之,可省民力,且以扼契丹南向。议寝。知陕州,卒。 弁性孝友。所为文章多祖《六经》及《孟子》,喜言仁义。有《帝则》三篇,为世所传。与李迪、贾同、陆参、朱頔、伊淳相友善。石延年、刘潜皆其门人也。

天禧三年:(1019年)真宗赵恒年号,古一朝多年号,至明始一朝一年号。

及进士第:唐宋科举科目繁多,进士科为其一科。举人皆布衣,殿试合格,按五甲等级,授予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及进士第,即登一等科。

广济军:地方区划,与府、州同级。由军事辖区演化。广济军在今江西武穴。

司理参军:(从九品)各州司理院,任新及第进士或明经为司理参军,专治刑狱。州级长官下机构官职有幕职官(签厅、都厅):判官、推官、掌书记、支使等,属官:曹官(府院、州院):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主兵官,监当官四类。司理参军又称狱官,偏重刑犯审讯、案情核查、监狱管理。

母丧去:丁忧,官员遇父母丧,普通解职守丧三年(25月以上)。去,解职回家丁忧去。

姜遵知永兴军府事,取君主万年簿。万年令免官,君行令事,大去旧弊。

姜遵:(963--1030),字从式,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人。真宗咸平三年(1000)进士,为蓬莱尉。大中祥符中累迁监察御史。仁宗即位,知滑州,充京东路转运使,换京西路。天圣四年(1026),拜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六年,为枢密副使。七年,迁给事中。八年卒,年六十八。

知永兴军府事:湖南东南部。知事:使职差遣,各级官府首要行政长官。

取君主:纳用王逵主持。实任差遣。取,选取;在吏部选人档案里选取并被批准使用。

万年:县名。在今江西西部。

万年令:(从八品),地方官有寄禄官者为京朝管,由皇帝、中书门下及下设机构考核选用;无为选人,由吏部铨选差注。重要县用京朝管为知县事即知县,小县用选人为县令,更小县甚至不设令,主簿代行。知县、县令为县长官,主持县政务,实际即管理一县行政,有戍军则兼领军务。

主簿:(从九品)县级属官,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

免官:出问题被上级主管部门(吏部)罢免。

行令事:暂代执行。县长官有知县(县令)、县丞、主薄、县尉,如人少事简,可阙知县、县令、县丞,但不可阙主薄,而由主薄代行。

大去旧弊:赞词,成绩肯定有,不必很大。逵代令之际为宋初上升期,清廉实干风气尚可。

王文康公代遵,与安抚使王,转运使李紘皆荐君宜令万年,诏特以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后不得为例。

王文康:曾纂《五代会要》三十卷。景淘年八月癸亥,枢密使王文康公薨。

安抚使:中书门下派出的巡视战乱、灾机地方的官员,相当于高于府州的“路”级官员,为路级军事长官。路级行政为派出机构,各使司管辖地域不尽同,事权亦有重叠,均向中书门下负责。安抚使司又称帅司。

转运使:路地方官员,前期掌财赋,有督查地方官吏;后期兼综边防、治安、钱粮、巡察,为路级主要行政长官。转运使司又称漕司。另有提点刑狱司(宪司、监司)、提举常平司(仓司),与转运使司同为路级民政主管,住地不同,辖区亦不尽同,事务有侧重、有重叠,均有互相监察及监察、举荐州县官员职责。

皆:都。汉字复用偏旁部首点划,字义俱有重复、重叠、共同、同样之意。

荐:推举。

宜:适合;能力具备,超越其他人选。

诏:官府下行文书,五品以上官员使用,由翰林学士院锁院起草,采用四六句文体。

特以为试:例外破格试用。

秘书省校书郎:(从九品)校勘书籍,订正讹误。寄禄官官职级别,以此身份职事差遣地方。从此王逵已由选人升迁为京朝管。

后不得为例:不是改制、变法,所以只是特例。非责难语词。套话。

晏殊为三司使,奏君为三司检法官。李谘代殊,会天圣十年掖庭火,谘任公具材用治宫室,五日而用足。仁宗闻而嘉之,迁秘书省著作佐郎。

晏殊:991—1055,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字同叔。幼以文名,工词。赐同进士出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三司使、宰相兼枢密使。贬任宋州(河南商丘南)时,兴学校,延用范仲淹教生徒。

三司使: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长官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位亚执政,号计相。

检法官:实职,非寄禄官系列。宋制度法律繁冗,负责向长官检索、提供具体案件适用法条。

奏:向上级书面言事,上书上及中央及皇帝。

李谘:

会:遇到一块。

天圣十年:(1032年)仁宗赵祯年号。

掖庭:宫嫔所居的皇宫中旁舍。掖通腋,两旁。

火:失火。

任:临时使用具体事务工作,非官亦非职事差遣。

具材用治宫室:整备材料修理重建房屋建筑。

用足:所用材料齐备。

仁宗:仁:庙号。(1022—1063任)年号: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

闻而嘉之:知道之后予以表扬嘉奖。

迁:调动。本文为寄禄官升转。

著作佐郎:(从八品)寄禄官官职级别,高于校书郎。

王鬷知益州,取君佥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迁秘书丞,通判益州事,迁太常博士。

王鬷:

益州:四川成都。

佥事、佥书公事:判官,州幕职属官,居幕职诸官之首。京朝管充任称签书节度判官或签书某州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协助长官治理郡政,办理司法、户籍版帐、管理属吏等具体事务。佥,通签。

秘书丞(正八品):寄禄官官职级别。

通判:知州,正长官;通判,副长官。

太常博士(从七品):寄禄官官职级别。

新都里胥捕罪人杀之,狱具当死,君求得其情,为奏谳,里胥得不死,蜀人以为德。入为开封府推官,赐绯衣银鱼。府史冯士元家富,善阴谋,广市邸舍女妓,以啗诸贵人,一时多与之亲。

新都

里胥:乡级胥吏。中国自古官、吏分别。官用士人;官主决策、管理、监督,用吏执行具体事务工作。早期吏用役人,服劳役之一类,后因官司事务渐繁且专业,县以上中高级吏改转用招募,吏也形成不同品级、专业、职能。里胥,多为本乡役人。

具狱当死

求得其情:探求获得实际情况。意有冤情。

奏谳

入:京师为中,地方为外,回京师为入。

开封府推官:开封府为四京府之一,地位重要,京府官员高一阶。推官,次于判官的幕职属官,与判官共同协助长官处理州政。

赐绯衣银鱼

府史:府官衙胥吏,较高级有令史、书令史等。府史,具体不详。

冯士元

善阴谋

广市

邸舍女妓

啗:食也,从口,臽声。读与含同。同啖,吃、咬。

诸贵人

一时

与之

会士元有罪系狱,君治之,竟其事,及诸贵人。以其故多得罪去者,或谓君祸始此矣。君笑曰:“吾知去恶人耳。”

系狱

治之

竟其事

以其故

去者

或谓

祸始此矣

恶人

出为湖南路转运使,蛮人归附。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小法。知虔州、池州、福州、扬州、江南西路转运按察使,迁尚书刑部员外郎,按知洪州卞咸抵其罪,改荆湖北路转运使。

湖南路转运使:荆湖南路

蛮人

归附

尚书祠部员外郎:正七品

坐小法

虔州池州福州扬州

江南西路

转运按察使

尚书刑部员外郎(正七品)

知洪州卞咸

抵其罪

荆湖北路

初,谏官李京尝奏君某事,及是,京以言事斥监鄂州税,闻君至,移病不出。君要谕之曰:“前事君职也,于吾何负哉?”卒与之欢甚。京死,又力赒京家,而奏官其子。

谏官

李京

某事

及是

以言事斥

监鄂州税

移病不出

要谕

前事君职也,于吾何负哉

卒:边缘的最基层人员、组织,引申为末端,意近最后、终于。

欢甚

力赒:以财物救济

奏官其子

改河东转运使,赐紫衣金鱼,坐小法,知光州,逾月迁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徐州。是时山东大饥,君所活数万人,收遗骸为十二冢葬之,亦数万。

光州

逾月

兵部员外郎正七品

徐州

是时

山东

大饥

所活数万

收遗骸为十二冢葬之

是时富丞相弼为京东东路安抚使,自为文祭其冢。

富丞相弼

京东东路安抚使

自为文祭其冢

明年,迁尚书工部郎中、淮南转运使。岁饥,又多所全活。

明年

尚书工部省郎中:从六品

淮南转运使

岁饥

多所全活

就加直昭文馆,知越州浙东兵马钤辖,迁尚书刑部郎中,判刑部,加直龙图阁、知荆南府荆湖北路兵马钤辖,濬渠为水利,又开新河通漕,公私便之。请知兖州,坐法免。

直昭文馆

越州

浙东兵马钤辖

刑部郎中:从六品

判刑部

直龙图阁

荆南府

荆湖北路

濬:疏通;渠,水利

开新河

通漕

公私便之

兖州

免,坐法免

起知金州,提举兖州景灵宫,知莱州,迁尚书兵部郎中,知西京,留司御史台,提举崇福宫,皆不赴,遂乞致仕。

金州(陕西安康)

提举兖州景灵宫

兵部郎中(从六品)

莱州

西京

留司

御史台

崇福宫

不赴

遂乞致仕

居郓州,熙宁五年四月癸亥终于郓州昭庆坊之私第,享年八十有二。有文集五十卷。

郓州

熙宁:神宗(1067—1085在位)第一个年号1068-1077,第二个元丰1078—1085

癸亥

昭庆坊

私第

享年

八十有二

文集、卷

君娶朱氏、贾氏、高氏。高氏封长安县君,其父弁,君所从学者也。皆先卒。

娶朱氏

封长安县君

所从学

皆先卒

有子五人。子骏,卫尉寺丞。子渊,郓州寿张主簿。子建,河南伊阙尉。子皋、子英,未仕也。女七人,适蕲州黄梅令李纲、尚书职方员外郎马渊、中班殿直侍其珪、进士程行、大理寺丞刘士邵、邓州穰县主簿李毅、进士张伉。

卫尉寺丞

郓州寿张主薄

河南尹阙尉

未仕

女七人

蕲州黄梅令

尚书职方

中班殿直侍

进士

大理寺丞

邓州穰县

君为人志意广博,好智谋奇计,欲以功名自显,不肯碌碌。所至威令大行,远近皆震。

为人

志意广博

智谋奇计

欲以功名

自显

不肯碌碌

所至威令大行

远近皆震

然当是时,天下久平,世方谨绳墨,蹈规矩,故其材不得尽见于事,而以其故,亦多龃龉,至老益穷。然君在撼顿颠疐之中,志气弥厉,未尝有忧戚不堪之色,盖人有所不能及者也。君尤笃于好善,一时与之游者,皆当世豪杰、知名之士。若予者,亦君之所厚。故君之葬,其子来属以铭,而予不得辞也。君葬于其卒之岁某月某甲子,而墓在郓州之某乡某原。铭曰:

维特材,志横出。世拘牵,困羁馽。见事为,万之一。形则潜,名不没。

福晋(妻)这6位福晋均记入《睿亲王家谱》嫡福晋(1610-1649),即元妃,是多尔衮的元配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桑噶尔寨(吉桑阿尔寨)台吉之女,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孙女。是孝端文皇后的从侄女,孝庄文皇后的从姐(她俩的祖父是兄弟)。明万历三十八年生。后金天命八年/明万历五十一年(1624)五月二十八日与多尔衮成婚。顺治六年(1649)十二月卒,年四十。多尔衮私谥曰敬孝忠恭元妃。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1231)多尔衮病卒。诏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八年正月,尊元妃为成宗义皇后,祔太庙。二月,发多尔衮生前谋篡大位之罪,诏削爵,撤庙享,并罢孝烈武皇后和成宗义皇后谥号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乾隆四十三年,还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多尔衮宗籍、还睿亲王爵位,追谥忠,即为睿忠亲王。元妃亦恢复睿亲王嫡福晋身份。《满文老档》对此的记载为:“天命九年五月二十八日,科尔沁桑噶尔寨贝勒之女嫁多尔衮阿哥,杀九畜,置四桌,汗与诸福晋,诸贝勒、大臣等出坐八角殿,演百戏而宴之。”顺治六年十二月,嫡福晋去世,追封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顺治八年正月,多尔衮被追封为皇帝,元妃也追封为义皇后,二月被夺。二娶福晋,为侧福晋。佟佳氏,建州女真本部尚书孟噶图之女。其父为工部承政孟噶图(孟阿图),属正白旗。这位尚书和他的兄长巴笃理,都是较早归顺努尔哈赤的辽东大族满族佟佳氏的高官。皇太极继位后,蒙阿图被授予佐管旗务十六大臣之一,佐正白旗。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正白旗的旗主正是其弟多铎,蒙阿图可以说是同样身在两白旗(多尔衮属镶白旗)的多尔衮的半个属人。多尔衮娶她的具体时间不详,应该在天聪年间(皇太极继位后)、天聪六年前,在三娶福晋入门之前。三娶福晋,为侧福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名扎尔莽,蒙古扎鲁特部根杜尔台吉之女。天聪六年二月所娶。四娶福晋,为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拉布希西(应为图美之子喇嘛什希)台吉之女。根据《清史稿》,图美的祖父诺扪达喇和明安、莽古斯的祖父博第达喇为亲兄弟。理论上说,四福晋是孝端文皇后的堂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堂妹,不过血缘关系已经很远很远了。天聪七年九月(一说,六月)所娶。 五娶福晋,名巴特玛,为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巴特玛福晋是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之女。多铎继福晋的姐妹。天聪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多尔衮前往科尔沁迎娶该女。此时的多尔衮历经征服察哈尔,带回“传国玉玺”的赫赫战功,荣升为后金炙手可热的后金政权二号人物,而他的五娶福晋也比四娶福晋身份尊贵得多。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清人称之为科尔沁大妃,是孝端文皇后之母,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母。其第一任丈夫是科尔沁部札日固齐(断事官)、贝勒莽古斯,是孝端文皇后之生父,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父。莽古斯去世后,科尔沁大妃复嫁给莽古斯之第三子台吉索诺木。崇德二年,皇太极追封莽古斯为和硕福亲王,册封科尔沁大妃为和硕福妃。因此各方资料关于五娶福晋巴特玛的身份记述比较混乱,存在争议。国史档和实录里都只记此女是科尔沁大妃之女;她的死后册文和睿亲王家谱上记此女为莽古思之女;有些资料则记此女为索诺木之女。确实身份有待考证。多铎的继福晋达哲,情况也相似。六娶福晋,为继福晋,是多尔衮在元妃去世后娶的继室大福晋。李氏,她来自朝鲜,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被封为义顺公主,顺治七年五月所娶,她时年十六。顺治七年,多尔衮在他的元妃博尔济吉特氏死后,以丧妻的名义向藩属国朝鲜求亲。而朝鲜王公对这位曾经率军大败过朝鲜的大清皇父摄政王有求必应,挑选了金林郡公李开音的女儿,即义顺公主给他。《清世祖实录》对此的记载为:“五月,摄政王率诸王大臣亲迎朝鲜国送来福金于连山,是日成婚。”从“亲迎”可以看出是非常隆重的。连山,即今天辽宁省葫芦岛市。不过,她嫁过来几个月后多尔衮就死了,据说这位义顺公主后来归了安亲王岳乐,或云其寡居后被接回了朝鲜,待考。妾这4位妾室均记入《睿亲王家谱》妾,察哈尔公齐特氏。蒙古察哈尔部布延图台吉之女。妾,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杜思噶尔卓农台吉之女。妾,济尔莫特氏。帮图武之女。妾,李氏。称小福晋。李世绪之女,朝鲜宗室女子。崇德二年所娶,是多尔衮征服朝鲜后带回盛京的。引人瞩目的是,这位朝鲜姑娘在第二年给妻妾成群,却始终没有一儿半女的多尔衮生了一个女儿东莪,是多尔衮唯一的血脉,这一年多尔衮26岁。未入《家谱》的妻妾有三位没有记载在“家谱”中,分别为:1、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鲁特部贝勒之女。天聪五年所娶。2、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满珠习礼(斋桑第四子)之女。天聪八年所娶。3、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汗巴达礼之女。顺治三年所娶。

多尔衮有哪些福晋?

  福晋(妻)  这6位福晋均记入《睿亲王家谱》   嫡福晋(1610-1649),即元妃,是多尔衮的元配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