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度中祭祀祖先的形式有哪些宗法制度中祭祀祖先的形式阐述
1、建祖庙。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祭祀活动的建筑物都叫祖庙,皇帝、王室、诸侯的祖庙称为太庙或宗庙,臣民的称为家庙或宗祠,南宋以后称作祠堂。
2、修祠堂。特指臣民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神灵、举办宗族事务活动的公共场所。又叫家庙。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和统宗祠。宗祠是人们供奉和祭祀同族始祖的场所;支祠是同族族人供奉和祭祀各支祠祖先的场所;家祠也称家堂,是同族族人中各家各户供奉和祭祀各自直系祖先的场所;统宗祠是几个县、十几个县甚至几十县个及世系先祖同宗族人,共同集资修建的供奉和祭祀本族鼻祖及世系先祖的场所。
3、祭祖。在固定的时间,以特有的仪式,供奉拜祭祖先。通常都由族长或家长主持,祭祖的清明节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就是海外游子,也要朝自己祖先所在方位朝拜,以示不忘祖宗。各种各样的祭祖活动成为流行于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殊节日。
4、修家谱。家谱亦称族谱,它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记录家族的来源、迁徙轨迹,还包罗了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法等内容。家谱名称繁多,还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金谱、支谱、房谱等叫法。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表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宗,励后人,以达到团结友善之目的,具有浓厚的亲和力和坚强的凝聚力。
祭祖的规矩和仪式:
1、忌讳嬉闹、非议先人
清明扫墓是很庄严的事情,在先人墓碑前举止行为要谨慎,不可大吵大闹,还有很多朋友在刚开始比较肃穆,但祭祀完之后便开始打打闹闹,要知道墓地是阴灵沉睡之地,即使祭拜后打闹也会滋扰阴灵,对先人品头论足更是不敬的行为。
2、忌讳上坟祭拜不分辈分
上坟祭拜应该根据逝者的辈分依次进行,从辈分最高的逝者开始祭拜,这样才能体现出我国长幼尊卑的传统美德,祭拜完之后,先人已经享用过的祭品,众人便可食取祭品。
3、忌讳忌踩踏别家坟墓
去扫墓的朋友都知道,有些坟包都挨得比较近,尤其是农村地区,坟的顺序通常是按照本家的辈分排列的,每个坟的界限不是很清晰,在上坟时就会遇到一个问题,去祭拜的人比较多可能会不小心踩到别家的坟,尤其是带着孩子扫墓,要看管好,避免“熊孩子”随便踩踏别家的坟,对亡者产生亵渎,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供品中不带桃子
从古至今,桃子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福禄寿之中的“寿”,有健康长寿的寓意,不管是祭祀神灵还是做寿时,在供桌上都能看到桃子的身影,但在祭拜故去的亲人时却不适合。先祖已经故去,再用代表着长寿的桃子祭拜会有挑衅之意。加上大家都知道,桃木是避邪之物,在各种鬼片中人们会持桃木剑“驱邪”,因此在选择供品时要避开桃子。
5、不带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上坟
清明节祭祖表达了人们对故去的亲人的纪念与哀思,整体的氛围属于庄重而严肃的,环境烟雾缭绕,祭拜之后还需要行跪拜之礼,加上民间认为墓地阴气比较重,对于孕妇和体弱多病的人来说多有不便,所以清明节祭拜孕妇和体弱多病者不去为好。
河北、山西、内蒙、东北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祭祀祖先时用,将其称为yun,我理解应为:“殒”,也有人解释为“云”,上面写着“昔故本音 × 氏门中先远历代宗亲”,类似于昭穆表,或世系表的一张纸。
除夕祭祖
除夕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过去,祭祖仪式一般在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团年饭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龛面前摆起美酒佳肴,进行拜祭。
在东北的农耕地区,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动一般都是在岁末举行,而且大部分是在腊月二十八至除夕这几天。祭祀的形式依条件而有所不同。一些祖上做高官而且人丁兴旺、财力殷实的家族,往往建有本族的宗祠,俗称“家庙”,他们祭祖活动则集中在这里举行。在祭祖的日子,当地本家各支系的主要男性成员齐集家庙,事先已将应用的供器擦洗干净、供品预备齐全,把各代先人的神主(牌位)和画像(俗称影像)按辈份顺序摆挂。随后在族长主持下,所有人按辈份高低,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礼。
各家各户的祭祖则虽是一番形式。很多地方都是在吃晚饭前进行。先是到自家的坟茔地祭祀,有的只是磕头,有的还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称为“给老祖宗送席”。祭祀的顺序当然是从坟地中辈份最高者开始。把炕桌摆在坟前,磕头行礼,再倒一盅酒于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后,把饭菜埋进土里,算是给祖宗们“送去”了,同时还要在坟前烧纸,算是孝敬祖先们过年期间的“零花钱”。
主要的祭祀则是在家中进行,时间多是在除夕晚饭前后,民间称之为“接老祖宗回家过年”。因为传说死者的魂灵不能在白天行动,所以要等天黑以后进行,以满族人家的做法比较典型。先将香炉、香筒、烛台 (俗称五供)或者木香碟,摆放在西炕上或堂箱的箱盖上,将平时放在“祖宗匣”里的族谱“谱单”(世系表)请出打开挂在西墙上,有的人家因不是长房主枝没有谱单,则按照谱书的记载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讳”写在一张长纸条上张挂,俗称“祖宗条子”或“谱条子”,也有的是摆放木牌位。摆挂好后开始上香摆供,全家大小依次磕头行礼。所摆的供品一般是面食和水果之类。许多人家专门为除夕祭祖蒸白面馒头,每个上面点一个红色的圆点,每两个平面相合摞在一起为一组,一般是三至五级,各盛放在白色瓷盘当中。这些供品一直摆到正月初五,而且从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两次在祖先神位(谱单)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经行礼后把“老祖宗”送走,即将谱单或牌位收归原处。还有一些地区在除夕晚上为去世不久的祖父母或父母举行一些祭奠仪式。比较有特点的是将其生前穿过的衣服叠好摆在炕上,然后晚辈们跪下磕头,嘴里还要说“xx(对长辈的称呼)回家来过年吧”。另有在房山头“落地式”烟筒根处烧纸祭奠,因民间传说这里是本家亡故之人魂灵常栖身之处。烧纸时嘴里还要“叨咕”一些寄托思念和请求保佑的话语,而且相信祖先们一定会听到,给家里人带来幸福和安康。
宗法制度中祭祀祖先的形式有哪些宗法制度中祭祀祖先的形式阐述
本文2023-10-14 07:30: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0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