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望族:曾国藩家族(十代传家)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科举时代,曾家考取功名20多人。废除科举后,这个家族受过高等教育的达到160多人。在后人当中有院士、有外交家、数学家、教育家等等。人才辈出、人才集中度高、跨度大,在经历了重大的政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动荡之后,这个家族至今十代传家而不衰。
这个家族的奠基者是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曾星冈)开始算起。曾国藩家族已经传承了十代,中间经历了洋人入侵、清王朝覆灭、北洋政府统治、日本侵华、国共内战、两岸分离等重大的民族和国家危机,都能传承不断,且每一代都有人才出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现象。这个家族有如此之多的人才出现,得益于曾家有完整治家理念。
耕读 隐藏家族生存发展的哲理。
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曾玉屏)是中国耕读文化的景仰者。他在家庙的旁边专门粘贴了一副对联: 敬祖宗一柱清香,毕恭毕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读宜耕。
曾国藩将极祖父的耕读实践归纳为八个字:书、蔬、鱼、猪、早、扫、孝、宝。这就是曾国藩家族的 治家八诀 。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打扫、祭祀、亲族。这八个字是增加耕读文化的最好体现。
用现在的理解,“耕”是谋生的基础,“读”是发展的需要。所以生存发展之道在于耕读。“耕”在农耕时代,意为耕田的意思。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劳动。教书本身也是一种劳动,写作也是一种劳动。 用“笔耕”来表达既要劳动、也要读书,是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知识,简单务实,而且可以操作。
曾国藩一生熟读经典和历史见证名门兴衰,深研治家之道。在写给诸弟的信中说:商贾之家,勤俭之家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而 八字决 是保证家族绵延10代以上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现在曾家也已经经历了十代,依然人才辈出,家道兴盛,所以 耕读八字诀 ,已经是最好的治家成功验证。
现在家庭大多富不过三代,白手起家已经很不容易,再到富二代、富三代的传承就变得更难了。靠官职权力保障,靠财富的积累都只是短暂的。唯有子孙的自立自强,懂得生存发展之道才是根本。曾国藩的家训其实是一种忧患的意识,更是深远的洞见,高瞻远瞩,也是爱家、守护子孙长久兴旺的至上法宝。
建议现在的家庭让孩子多读书的同时,多参加一些日常的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参与感,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验手脑并重的实际意义,把家中的人口变成劳动力人口。 小的时候,知识+实践;长大了之后就会变成智慧+创造了。 让孩子了解人格之平等,养成良善奉献的品德,建立 忠诚廉洁的治学态度 ,将来成为成人、成才、成事之人。三节:节欲、节劳、节食。
曾家累世以来 孝悌勤俭 。
早起:父母是孩子的风景,孩子看在眼里。
不收拾屋子是“败家”气象。
白天睡懒觉是懒惰的苗头。
俭:1)节俭;2)控制欲望;3)收敛
诸葛亮家的后人从事中医中药。
曾星冈制定的家文化:勤俭+耕读+孝友
选老师:真学问+品行好+志同道合
曾国藩家的藏书楼是中国最大的私人藏书第一楼,有30多万册。
家中最好的房间是哪一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书香门第、忠厚之家则家运绵延,所以家中最好的房间是书房。
父母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是 志向教育 的基础。父母注重读书,又经常看书,就是 家庭文化 。言教是教育的末端,境教是教育的前端,中间还有离场教育。
父母的行为方式形成身教;父母的说话方式,形成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训谁来执行呢?
曾国藩的弟弟 曾国潢 ,在家主持家务、严格执行家训。
曾国藩的大儿媳 郭筠 (夫曾纪鸿),为曾家的孩子自强自立,增加了六条家训:
1)男女皆知习一样手艺
2)男女皆应有独自一人出门之才识
3)男皆应知俭朴,每月所入必敷每月所出,从人人自立一本账本,写算不错。
4)男女皆因侠义,诚信不要行为有亏。
5)男女皆因报至公无私的心肠,外辱不能入而自强不求自至矣。
6)我家行之,一乡风化,则强国之报,蒸于此。
孩子们自立自强,全家人形成上下的统一,长子曾广云23岁高中进士,四个儿子的子女,每房长子郭筠亲自督促学习中文、日文、英文。
曾家在儿媳的选择上:要求对门的女子出生于书香门第。
曾家自己的女儿:有书香味,懂得持家之道。
刘鉴 ,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儿子曾纪官的老婆。刘鉴负责管理曾家子孙,编写了两本书:《集字避复》识字教材,收录了3800常用字。《曾氏女训》分为三卷,德育16课、智育8课、体育8课。
女人的书香味超过香水味,香水味香一时,而书香味可以香一辈子。甚至可以代代相传。书籍便宜,但价值很高。 家中的书香味是家中的贵气 。
有钱没文化的人是土豪,又有钱又有文化的人是贵族。人和人在一起不是偶然的,甚至两个人的婚姻也是有秘密的。
曾家一脉相承的数学世家,出了四个数学家。
孩子立志的环境和条件:
1)父母的精神取向很重要,标杆的作用。长辈或名人作为榜样效应,产生共鸣感连接。
2)父母的亲密关系, 孩子只会听从他心中尊敬和爱戴的那个人的话。 配得感 ,志向的肯定。孩子非常尊重父母时,很容易与父母产生很强烈的连接。
3)更重视身教。有配对的境教环境和配对的书单。
中医世家中的中医很容易传承。上下周围环境的高度统一形成,强烈教化效果,孩子在其中耳濡目染。
曾国藩两个儿子,五个女儿。
曾国藩为第五个女儿选女婿:(不看门第、不看父亲官职。)人品好、学问好、家境好、公婆好、体质好。然后妈妈同意,女儿同意就可以了。
第五个女婿:艰苦朴素、忠厚老实、谈吐不凡、见识远大、体贴入微、才大心细、精干廉明、为守兼优、局量远大。
女儿选人家的标准:人品好,又有钱。
自奉简约、勤俭: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家教导的孩子: 不求小就而求大成。从大处着想,不可娇爱过胜。
父母: 志趣高明,切实提携 ,使子女力求上进,才能使子女日后有所成就。
勤俭的治家之道:获得家庭幸福,财富与金钱。孩子身上有好的性格和特质。 从小培养的财富承载力和转化率,懂得持家,将来的生活不会太差。孩子身上本身具备财富特质,再配对好的伴侣的人品,在任何时代,无形在创造有形,财富有道,道为无形,无形化于精神,精神显于财富,唯有生生不息的精神财富。最好的教育不是把财富给孩子,而是把孩子变成财富。
曾国藩考了七次才中秀才(23岁),28岁中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秀才、举人、进士。分别由县、省、国家三级政府来举办。进士每三年才考一次,每次只取全国前200至300名,没有年龄限制,全国人都可参考。曾国藩名列三甲第42名。
曾国藩在清政府寒士出生,十年之内连升七级,并进入清政府核心层,在当时绝无仅有。
曾国藩每天规定自己做几件事情:
1)坚持早起,绝不睡懒觉
2)用功读书,一本书没读完,不看第二本
3)每天读十页的《二十四史》
4)每天练字半小时
5)每个月写几首诗
曾国藩印证了厚积薄发的道理。
大树的成长法则:每天的一点点,一点一点的积累成参天大树 ,慢慢积累,层层深入。曾国藩有很好的厚重度,生生不息。
孩子读书读得慢,有可能是在感受和思考,他是边感受边思考的。这孩子的先天气质是慢热型。 慢,能够和内心的感受产生更多的连接,更能进入浅层意识,从而把知识内化于心,最后变成智慧。 曾国藩是慢学习的典型例子。曾国藩说学习要耐得住寂寞,耐得着困难。家长对孩子有耐心,是因为对孩子有信心。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是大树的话,那就看看大树应该如何来培养。
孩子的心理气质:用感受来学习,先感受后思考。
理解他人的人,不会到处炫耀自己。
到处炫耀自己的人,可能不是真正理解他人的人。错误到了一定年纪还没有改正,说明已经老得没用了。
导致失败的品行有两条:1)骄傲 2)多言 。
有些人说着说着把世界说回来了,有些人说着说着就把世界说没了;有的人说出了敌人,有的人说出了贵人。
鼓励女儿很坦诚的跟她同学来表白:想一个人住。该说什么就说什么。
说话的原则:说话时不伤害别人,而且可能会给别人带来理解和滋养。
一个人的说话方式是从家里学来的,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家中的说话交流方式就是设计孩子的人生命运的。 家中的好话是孩子的福气,家中的坏话是祸害的根源。特别我们要留意家中的口头禅,孩子会学习和模仿,会形成习惯性的说话方式。 我们说话的方式是孩子福报的来源,也可能是灾难的来源。
如果没有好话,不说话行不行? 说话是一种教育,所以说话是一种能力,有时不说话是一种智慧,会说话更是种境界。 孩子的福报,我们在家中可以设计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教会孩子怎么说话。
人生命运其实就是人生故事而已,人生故事其实就是人与人间在一起发生的一些事(与人为善)。
人生的得失,不是外在的得失,而是内在的平衡和度量而已。 人生之学问就是人生之平衡。 人生之学问就是天地之平衡,了解天道与人道就是存在的大道:一日三省、厚德载物、厚德载人。 大凡成大事者,都以报恩不记仇,以德报怨,与人为善,学会祝福别人。
看一个人怎么样,主要看一个人工作之外忙些什么。
哈佛的一个著名理论: 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 。工作以内的事是分内的事,工作以外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教孩子如何利用闲暇时间来决定人生的高度。
结果与行为有关系,而行为与信念有关系,关键在人的信念之上。
一个人的信念形成,需要有一些感受,信念的形成,伴随感受的加入,也叫做体验,也叫参与其中。参与一分就学到一分,参与十分就学到十分。
大学问在家庭日用之间 :孝敬二字近一分便是一分学,近十分便是十分学。
曾国藩每个信念的行程都可找到真实事件来作为支撑。越深刻的世界,越强烈的体验,越能成为曾国藩的信念,甚至因此而变成曾国藩的信仰。
孩子没有共鸣感,就没有连接,孩子就会没有感觉。 知识加感受才能内化于心,知识没有感受是没有感觉的 。 孩子的成长模式是先去做到后知道,感觉在话里等于信念。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是植入信念的最好时机。所以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我们的那些话,当我们说了话的时候,要注意孩子有没有感觉。如果有感觉的话,话语加感受就等于信念。
把笨孩子变聪明的方法是对孩子要有耐心和信心,同时,父母能够 做到自己受孩子的欢迎 ,同时让孩子进步。
读书一定要有毅力,而且要持之以恒,只要有志气,一定能读好书。
教孩子 要十分有耐心和信心 ,这样孩子才会厚积薄发。
曾国藩只要孩子在学习上有一丝一毫的进步,都要 表扬 一番,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在工作上也一样,只要别人有一丝一毫的进步,就毫不吝啬表扬,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受欢迎,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别人进步。
成事不只坚持就够了。
1) 遇到困难很容易 放弃 ,这样人生打横走,不是往高走。
2)遇到困难选择 坚持 ,但只是笨笨的坚持和观望。
3)遇到困难选择 坚持并主动的突破(因病成妍) 。
反省的次数就是进步的次数 。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自身身上找原因,并加以改正。修身进德,让自己变得更加内心坚定,行事圆融,让自己更加坚韧不拔,这样通过自身修来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当我们遇到瓶颈时 ,突破瓶颈最好的方式是增加新的信息:看看书,出去走走,等等都会给我们带来灵感。每天都要学到一点新的东西,每日一更,每天进步一点点。
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 曾国藩学习《易经》体味人生的兴衰之道。明白人生不可能什么都是圆满的,不可能没有缺陷,否则就会走下坡路 。
越是顺利和成功的时候,越要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并保持警惕,不要让他们引起致命的错误。 要守缺,不要求全。只有守缺才能长保富贵,勤俭兴家者都深知此道。 不追求丰盛圆满,因为知道 阴阳之道就是平安之真道。 曾国藩为不如意而感到庆幸,报平常之心,存平安之大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感恩现在的缺失,让我们有向上的动力,由此有动力其实已经足够了,结果交给上天就好了,治家之大道,不求圆满,感恩缺失。
校长决定校风,不一定要换名校。
1听校长演讲。如果校长非常注重传统文化,孩子会学到许多传统文化校长,非常注重学习成绩,孩子在学校里更多的时间在学习。
2听完校长的演讲,再了解一下班主任的性格。
班主任跟班一年,班主任的性格就会影响你孩子一年;班主任跟班三年,班主任的性格就会影响你的孩子三年。
孩子跟家长这么多年,家长的性格有没有影响孩子呢?
与其选学校,不如选家长。其实家长如果进步了、改变了,就如同换了家长。在任何一个群体当中,最具影响力的那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往往是家风形成的重要根源。
现在的家庭谁的影响力最大呢?(父母亲)
父母亲的性格、价值取向慢慢形成家文化 。
现在家庭的装修环境慢慢形成了 境教 ;
父母亲的行为习惯形成了 身教 ;
父母亲的说话方式形成了 言教 。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性格在无时无刻的影响我们的孩子。修身齐家的前提,不是改变孩子,而改变我们自己,我们本身是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 家风侧重点在上一代的教育,家教侧重点在下一代的教育 。家教是用来处理 已经出现的问题 ,而家风是 不让问题出现 。中国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也应该有关心上一代工作委员会。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是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的人生目标。自古至今能够做到的也大有人在。
曾国藩就是坚守并实践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条的典型代表,他在“治国、平天下”方面的政治建树,是以他在“修身、齐家”方面的努力为基础的。
除开通常家书中的报平安、道家常外,曾国藩齐家的理念在《家书》中反复体现,一以贯之。在1400多封家书中,曾国藩格外注重这四个方面的教育:
PART1 孝友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在曾国藩看来,权和钱都对子孙的成长不利,二者都有,则更不好;耕读之家虽无权无钱, 但知书识礼,正是造就人才的好环境。
而孝友这种良好的家风,可以让家中的好运气长久地维持下去。 孝,是指对长辈尤其是对父母恭敬顺从的态度。友,是指对平辈尤其是对同胞兄弟姊妹友善仁爱的态度。
一个家庭通常由三个辈分的人组成,即长辈、平辈、晚辈。对子女即对晚辈的疼爱出于本能,无需教育,而对长辈的孝顺、对平辈的友善,则是需要教育的。通过教育,家庭中充满孝友氛围,这个家庭就和睦了。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曾国藩常对子弟说,孝友之家,则福泽绵延不绝。
PART2 勤俭
内间妯娌,不可多讲铺张。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菜;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余去年在家,未将此二字切实做工夫,至今愧恨,是以谆谆言之。
——(《曾国藩家书》)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曾国藩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即勤与俭。 曾国藩认为,勤能补拙,勤能让人生更丰富,勤能发掘潜力。他还认为勤能使身体强壮,人一懒则百病丛生。
为什么要俭?曾国藩说, 过日子要节俭,要精打细算。要惜物,更要惜福。 人要有珍惜之心,俭朴则可以培养这种意识。他认为人生不需要奢华,奢华对生命毫无意义。
曾国藩认为家运取决于家中气象, 家中气象主要有两种:生气—生动之气、敛气—收敛之气。家运本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经曾氏这一叙说,抽象就变为具体了:读书、种菜、不铺张、不浪费、不奢华等等。化抽象为具体,化概念为实物,将远大的目标落实到桩桩件件小事上,这是曾氏家教的特点。
PART3 读书
我邑惟彭薄墅先生看书略多,自后无一人讲究者,大抵为考试文章所误。殊不知看书与考试,全不相碍,彼不看书者,亦仍不利考如故也。我家诸弟,此时无论考试之利不利,无论文章之工不工,总以看书为急。不然,则年岁日长,科名无成,学问亦无一字可靠,将来求为塾师而不可得。或经或史,或诗集文集,每日总要看二十页。
——(《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由读书改变命运的曾国藩极为重视家人的读书。 当然,他也希望家中子弟能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进入仕途。但是他更知道,读书的好处不仅仅在这一个方面。他对儿子说: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 他通过几块打磨之后的镜片组合而成的望远镜的事例,感悟到 “因思天下凡物加倍磨治,皆能变换本质,别生精彩,何况人之于学?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一何患不变化气质,超凡入圣?”
难得的是, 他不仅叫儿子们读好书,他家里五个女儿也都受过很好的教育。 现存的女儿们的书信,文字流畅,书写端正,可见她们书读得不错。
曾国藩希望家中人人都读书。他倡导读书,目的是为了 让家中有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
PART4 睦邻
余与沅弟论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冈公为法。大约有八字诀,其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又四字则曰早扫考宝。早者,起早也。扫者,扫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宝者,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
——(《曾国藩家书》)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
曾氏的祖父很重视和睦邻里, 常说“人待人无价宝”。 曾氏经常把祖父这句话拿来教育子弟。 他提出的治家八字诀,其中“宝”字就是指的睦邻。
针对世上不少富贵人家在与人打交道时,只重钱物而轻情感的现象,曾氏告诫儿子,对于邻里之间的庆贺吊唁等事,不能只打发下人送钱物而已,要 亲自上门,这样方显得诚恳。
对待邻里的态度,实质上是一个家庭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 和睦、友好、善意、量力帮助,应该是我们对待包括邻里在内的外部世界的态度。
曾国藩推崇的三大家族
第一:宋家
他的发家人宋耀如是一个比较传奇的人物了,宋氏三姐妹的故事也是在民间家喻户晓的存在。
第二:李家
单指李鸿章的后代,在清朝末期,他的权力也是说是独领风骚了,不仅在国内开启了很多新兴行业,还打通了国外的赚钱渠道,让他成为了当时数一数二的富豪。
第三:曾家
这个自然不用多说,自然是曾国藩的后人,在曾国藩建立功业之前,曾家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存在,能够站到社会顶端,正是因为曾国藩的作为。
名门望族:曾国藩家族(十代传家)
本文2023-10-14 06:05: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0259.html